2022年冬奥会是什么形象?

2019年9月17日晚6时30分,2022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全球发布仪式在北京举行。其中,冬残奥会的吉祥物“雪容融”是一个可爱的小灯笼形象,由吉林艺术学院院长郭春方教授带领团队设计创作。

说起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大家肯定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TA的设计有何特点,创作灵感来自哪里?

接下来,中国吉林网就为您揭开谜底……

雪,象征洁白、美丽,是冰雪运动的特点。

容,意喻包容、宽容、交流互鉴。

融,意喻融合、温暖、相知相融。

容融,表达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和谐发展的理念,体现了通过残奥运动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世界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

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以灯笼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灯笼代表着收获、喜庆、温暖和光明。

顶部的如意造型象征吉祥幸福;和平鸽和天坛构成的连续图案,寓意着和平友谊,突出了举办地的特色;装饰图案融入了中国传统剪纸艺术;面部的雪块既代表“瑞雪兆丰年”的寓意,又体现了拟人化的设计,凸显吉祥物的可爱。

灯笼以“中国红”为主色调,渲染了2022年中国春节的节日气氛,身体发出光芒,寓意着点亮梦想,温暖世界,代表着友爱、勇气和坚强,体现了冬残奥运动员的拼搏精神和激励世界的冬残奥会理念。

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吉艺团队共往返北京冬奥组委会20多次,修改方案32套,设计草图10000余张。作为一支有着丰富设计经验的专业队伍,吉林艺术学院设计团队曾先后承担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70周年首都群众游行吉林彩车,2010年上海世博会吉林馆等多项国家重大设计项目。

“雪容融”创意来自21岁大学生

21岁的姜宇帆是吉林艺术学院产品设计专业大四的学生,“雪容融”最开始的形象就出自她的手笔。

姜宇帆揭秘:“能参加设计吉祥物还有一段小插曲。”

2018年9月,奥组委到艺术学院宣讲时,姜宇帆因为上课并没有参加。后来是老师到班级告诉大家有这么一个活动,而且是一个自我展示的好机会。

“当时我还在犹豫参加与否时,我的室友要参加,问我是不是能够陪她?当时我告诉她‘你参加我就参加’”姜宇帆介绍。最开始姜宇帆上交的是一个麋鹿的卡通形象。不过,她的指导老师冯犇湲认为以鹿为形象的设计太多了,她随即给学生们开会,要求学生们重新改方案。

而此时距离最终的上交作品日期只有三天时间时间,冯老师说:“这个时间看似有点紧,但对于我们设计专业来说不算什么,只要有灵感就要随时修改。”

第一个方案被否决后,姜宇帆想到底有什么东西能代表中国元素。最开始她设计了一个饺子的形象,不过冯老师觉得用吃的并不妥当。家在黑龙江省嘉荫县的她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过年的情景。

“我们家那边的年味是非常浓的,我就记得我们家过年的时候窗户上挂着红红的中国结,门口都是挂着红灯笼,所以我就设计了一个卡通形象的中国结和红灯笼。”这个作品在全球6000件作品中脱颖而出也是姜宇帆没有想到的。“8月21日在奥组委,我看老师们出来脸上都挂着笑容,我就觉得可能有戏。当正式宣布的时候,我心里是非常激动的。”在设计正式公布后,姜宇帆拥抱了所有的老师和设计团队成员。当天晚上她给远在黑龙江的母亲打电话报喜,她还不忘告诉母亲注意保密。

 集体智慧打磨“雪容融”

从最开始姜宇帆的初稿,到最终的定稿,经历了三百多个日日夜夜,吉艺团队共往返北京冬奥组委会20多次,修改方案32套,设计草图一万余张。设计团队负责人、校长郭春方教授的领航掌舵,聚心凝力的团队精神,打造出现在的雪容融。其实,在吉祥物产生的背后还有不少故事。

2018年9月21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冬残奥会吉祥物全球征集”宣讲活动之吉林艺术学院专场》在吉艺设计学院举行。宣讲会上,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高级专家林存真教授为学生们详细解读了冬奥吉祥物的征集要求、设计理念及方法。这一个宣讲让吉艺的学生们全员参与。实际上,在来长春宣讲之前,奥组委的并没有来长春的计划。不过,郭春方校长带队到了沈阳鲁迅美院,倾听了现场的宣讲。奥组委看到吉林如此重视,他们临时增加了到长春这一站。一个月时间,学校共收集学生设计作品101稿,全部稿件于10月31日递交至北京冬奥组委会。101件作品中,就有姜宇帆的红灯笼和中国结。

神秘的“1·25”代号

作为国际级大型体育活动的会徽以及吉祥物的设计在公布之前都是要进行严格保密的,2022年的冬残奥会的吉祥物设计同样如此。1月25日,接到冬奥组委的通知后,郭春方带领团队赴京参加了第一次修改方案会议。会上,冬奥组委专家给予的意见是“仅保留原创属性,重新设计形象”。从此这个团队就有一个新的称呼“1·25”。平时在工作群内交流时,严格拒绝使用“吉祥物”、“红灯笼”、“冬奥会”类是的字眼,如果必须要用只能有“XXX”来表述。因需要保密,不能用网络传输,每一次去奥组委汇报,团队成员都是亲自去北京送。

到了制作模型阶段,团队成员去深圳找到一家工厂,为了保密直说这是文创产品,去掉了奥运会的LOGO等元素,准备生产了。可奥组委认为还需要保密,团队成员不得不回到工作室自己进行制作。需要用学校的一些设备时,必须等到其他教职工都下班后偷偷弄。此时,1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又变成了临时模型加工厂,3平方米的阳台改装成了喷漆房。此时正值6月盛夏,受保密条件约束,工作室窗帘不能打开。阳台改装的喷漆房暑热难耐……

kou)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将在2022年02月04日~2022年02月20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北京、张家口同为主办城市,也是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南京青奥会后,中国第三次举办的奥运赛事。 北京张家口奥运会设7个大项,102个小项。北京将承办所有冰上项目,延庆和张家口将承办所有的雪上项目。北京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和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也是继1952年挪威的奥斯陆之后时隔整整70年后第二个举办冬奥会的首都城市。同时中国也成为第一个实现奥运“全满贯”(先后举办奥运会、残奥会、青奥会、冬奥会、冬残奥会)国家。

     吉祥物冰墩墩形象设计由国宝大熊猫变形而来,形象憨态可掬,外表被一层薄薄得冰所包裹,真让人联想到深冬结冰的季节,很符合冬奥会的特点呢。而冬残奥运会吉祥物雪容融由灯笼变形设计而来,很是可爱,非常温暖。也和墩墩形成反差,一个是冬天的冰天使,一个是温暖的红色。两个都很有特点。

     墩墩寓意:冰,象征纯洁、坚强,是冬奥会的特点。墩墩,意喻敦厚、健康、活泼、可爱,契合熊猫的整体形象,象征着冬奥会运动员强壮的身体、坚韧的意志和鼓舞人心的奥林匹克精神。

     形象来源:熊猫,是世界公认的中国国宝,形象友好可爱、憨态可掬,深受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核心创意:以熊猫为原型进行设计创作。将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体现了冬季冰雪运动和现代科技特点。头部外壳造型取自冰雪运动头盔,装饰彩色光环,其灵感源自于北京冬奥会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流动的明亮色彩线条象征着冰雪运动的赛道和5G高科技;左手掌心的心形图案,代表着主办国对全世界朋友的热情欢迎。整体形象酷似航天员,寓意创造非凡、探索未来,体现了追求卓越、引领时代,以及面向未来的无限可能。

   “雪容融”形象设计来源于灯笼。灯笼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公认的“中国符号”。它是欢乐喜庆节日气氛和 “瑞雪兆丰年”美好寓意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享有的办奥理念。

     看完有没有很为祖国骄傲呢,真是满满的自豪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北京冬奥会理念八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