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大陆斩魂使技能搭配

  《魔道祖师》的写作手法,我一向是很佩服的。

  佩服的地方之一,在于废话很少。基本上跟推动剧情无关的东西,都不会描写。

  比如金子轩,作为一个引发魏婴和金家矛盾的工具人,他在书中的作用很明显,就是跟魏婴各种闹矛盾。不管是年少听学时、还是射日之征时、还是后来在百凤山,他对江厌离的各种态度就是为了被魏婴骂。直到最后穷奇道出场,任务就变成了“死”。

  所以这个角色,除了身份背景简单交代了下,一切跟他“任务”无关的都没有描写。所以许多人觉得他似乎一无是处,当不起世家公子榜第三的实力。实在是……他的才能、性情、修为什么的,跟“引发魏婴和金家矛盾”这个任务毫不搭边,所以作者就不写了。

  作者的留白不止在某些剧情或蓝湛的暗恋史上,在其他的方方面面都做到了。

  我之前看书,有些作品的连载版和出书版对比,有些自己很喜欢的小互动都被撤掉了,一度非常不能理解。后来看得多了,逐渐明白作者精简的都是“与剧情无关”的文字。

  比如最早看《琅琊榜》,男主带人去吃饭,就跟摊贩闲聊了不少生活话题,并且自己拿个大勺在锅里搅和什么的……其实这跟男主接下来跟配角们讨论的事情毫无关系,于是后来就删掉了。

  我觉得很可惜,因为那样的主角显得很可爱。

  但作者也许觉得不必要吧。

  那什么是有必要的呢?《射雕英雄传》里面郭靖第一次见黄蓉,请她吃饭时黄蓉头头是道地提出了一大堆要求,充分显示了黄蓉对美食的要求和眼界之高、以及对郭靖的不友好和她本人的古怪脾气。如果删了,就无从知道郭靖是经历了多少的考验才获得黄蓉肯定的。对于男女主角的感情线发展来说,这其实非常重要。

  而不管是《魔道祖师》,还是《射雕英雄传》,都是随着现代人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也写得节奏越来越快的通俗小说。

  网络小说近些年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甚至跟金庸那个时代的阅读氛围也大不相同。

  基本上,《笑傲江湖》那样,写了三四章才写到主角的文,放到现在肯定扑街。而《红楼梦》这样家长里短没有每一两千字就制造出一场矛盾冲突的文,也是要遭冷遇的。

  《魔道祖师》,真的是写得快而好看。

  但她写得快的同时,许许多多不必要的东西就都丢掉了。

  比如……魏长泽夫妇的身后事……什么的。

  其实就小说的需要来说,魏长泽夫妇的作用就是给魏婴定下一个人生起点——家仆之子啦、江枫眠的故人之子啦、抱山散人的徒孙啦、藏色散人对魏婴从小的教育啦、魏婴小时候对家庭的美满印象啦……

  他们起到这个作用,就完全够用。所以书中连他们怎么死的都一笔带过,根本别提坟茔祭拜之类了。

  说到这方面,我又从魏婴想到了林黛玉。因为她的父母,其实也是差不多的工具人。

  林黛玉寄居贾府,基本上从没人跟他聊过父母的事。有人疼她,有人刻薄她,也有一群兄弟姐妹、跟她和睦相处。

  只不过,红楼梦对于琐碎的事务倒是不厌其烦的叙述,那些剧情不强但是为了表现人物情怀和思想的情节,都能絮絮叨叨写好几遍。所以我偶尔看到关于林如海夫妇的一点记述——

  “或者是姑爹姑妈的忌辰,但我记得每年到此日期老太太都吩咐另外整理肴馔送去与林妹妹私祭。”

  这是贾宝玉的某次内心活动。由此可以看出,林如海夫妇的忌辰,林黛玉是有祭奠的,不过是自己私祭。

  而实际上,红楼梦里从没写过林黛玉怎么祭奠父母,这两句话还是贾宝玉因为想到别的,顺便想到的,其实若不是因为其他剧情,作者多半不会特意提到林如海夫妇的祭奠情况。

  毕竟这是很寻常的事情。

  父母的祭奠毕竟是自己私事,除了夫妻和子女外,原没有人共同承担。林黛玉孤身一人寄居在舅母家,这样自己祭奠非常合理。

  这两天看到有人指责,说魏婴没有祭奠过自己父母的。

  真不知是哪里听风就是雨得出的结论。

  魔道不是红楼,不写日常起居、吃喝穿戴的生活琐事,作者留白很正常。

  认真讲的话,市面上的小说,凡是“孤儿”设定的主角,基本上也很少描写他们特意祭扫上坟的吧?

  真有的话,请大家不吝指教,回帖指路,我去增长一下见闻。

  而且,魔道原文盖章,“夷陵老祖魏无羡在叛出云梦江氏之前,乃是闻名遐迩的美男子,六艺俱全的风雅之士。”

  这个“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而“礼”,就包含了吉、凶、宾、军、嘉五礼。

  祭祀先祖的礼仪,就属于“吉礼”。五礼之首。

  (关于“礼”,我在文末有更详尽的说明,这里就不延展了。)

  如果魏婴一贯不孝、不曾祭拜父母,那还说什么“六艺俱全”?缺了一艺哦!

  说起来,以前还见到有人控诉,说江氏祠堂没有设魏长泽和藏色散人的灵位,是江家人苛待魏婴的表现。

  对于这种说辞,我简直完全提不起反驳的兴趣。

  今天讲到这里,顺便一提。

  说起来,《陈情令》里有一处改编,虽然感人但实在够呛。那就是十几年后魏婴和蓝湛去江氏祠堂,那里竟然有江厌离的灵位……

  先不说如果出嫁女儿在娘家有资格入宗祠,那林黛玉大可到家庙去祭祀林如海夫妇了。

  就说有一段野史很多人都听过。

  当年武则天想立自己的侄子武三思为太子,狄仁杰对她说:“陛下,您觉得是母子亲还是姑侄亲?如果陛下立儿子为太子,陛下千秋之后还可以配享太庙,可是如果立了侄子,我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姑姑能配享宗庙的!”

  狄仁杰说话直指重点——武则天死后,牌位可是跟自己老公一起,要受儿子祭祀的,如果他儿子不是皇帝,她的牌位可不会摆在太庙。(帝王家的宗庙。)而她的侄子虽然姓武,却不会把自己姑姑的牌位摆在武家宗庙里的。所以武家人当了皇帝,武则天连太庙都进不去,图啥呢?

  传说不知真假,但这个道理却是通俗易懂的——女人的牌位,在夫家,不在娘家。

  所以……剧组改编笑笑就算了。

  而,就连一样姓“江”的江厌离,理论上都不能把牌位放在江家祠堂,魏长泽夫妇凭什么呆在人家江家的祠堂里?

  云梦江氏养了魏婴几年,就有义务把他父母的牌位请进自家祠堂?这是什么绑定的“收徒套餐”吗?收了个徒弟就必须为他父母立个牌位?《倚天屠龙记》看过没?周芷若父母双亡拜在峨眉派,按这个奇怪的逻辑,是不是峨眉派需要供着她父母的牌位呢?

  大家可以再想象,放到红楼梦里,有人要求,应该把住在贾家的那些姑娘们父母的牌位放进贾家祠堂么?林如海夫妇?薛宝钗的父亲?史湘云的父母?这是自己没家没业要霸占别人的家么?

  许多人对于江氏祠堂没魏长泽夫妇的牌位非常在意,那么是比较看重“牌位”的,但大家真的明了“牌位”的意义么?

  还有个不知道是正史还是野史的故事。

  传说当年靖难之役,朱棣进攻济南城,守城主将在城墙上挂了朱元璋的画像和牌位,朱棣自诩为孝子不敢对老爹的牌位不敬,居然只能撤兵。

  撤兵!这仗白打了的意思。

  (那些发表意见的人是不是粗制滥造的电视剧看多了,看到有人在朋友死后很随便的做了个牌位上香,就觉得请个牌位很随意?牌位这个东西,真的是祭奠的时候没有,用白纸写一个也行,之后一起烧掉也行,但是正经摆在祠堂里,意义完全不同的。)

  在提倡“事死如事生”的古代,子孙后代们对于过世祖先们无论怎样顶礼膜拜三跪九叩都不嫌多。而牌位就如同祖先本人一样,也是要有同等待遇的。

  而宗族,向来是“一家一姓”的地方。

  放进祠堂的牌位,都是正经的祖先,子子孙孙无穷代,所有后人逢年过节都是要来上香磕头的。

  魏长泽不管多么惊才绝艳,也不姓江,跟江家有再深的交情,也没资格呆在人家祠堂,让江家的后代个个对他磕头拜祭呀。

  有位朋友说的有趣,“魏长泽是江枫眠的家仆不是家父,凭什么要求江枫眠给他立牌位?”

  这话完全没毛病。不管是“家仆”还是“故人”,都不是必须别人为之立牌位的理由。否则若有人人缘好到“相识满天下”,他的朋友们过世后,自家的牌位岂不是要堆积成山?

  现代的祠堂相对少见,但大家不妨打听下,哪家祠堂里是会有外姓的家主朋友的牌位的?

  所以江家祠堂里没有魏长泽夫妇的牌位,完全合理正常。

  说完了祭祀、牌位,再说墓葬。

  首先从小说需求上来讲,根本没必要讲魏长泽夫妇埋在了哪里,除非作者准备写个魏婴去扫墓然后发展事业或者爱情的剧情,否则,那就是毫无意义的闲笔。

  而墨香很少写闲笔。

  其次,我个人对魏长泽夫妇是否有好好安葬是存疑的。毕竟,当时如果有靠得住的人给他们办后事的话,也不会不管魏婴这个孩子的。而江枫眠知道消息赶过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也不知道江枫眠跟魏长泽的交情到底怎样,会不会像魏婴给温情温宁做衣冠冢一样,也给魏长泽夫妇做一个。

  总之有还是没有,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

  每个猜测的人都在盒子外面,对于猫的生死都无从判断,一无所知。

  而这只猫对剧情又没什么影响,所以根本没有研究的必要。

  但这个没什么必要的问题,却能被人拿来攻击魏婴。

  有墓的话,就攻击魏婴从没去扫过墓……一事不烦二主,我们再请林黛玉出来问问她,在贾府几年了她有没有回姑苏给父母扫过墓?有没有人指责她不孝?

  也许有人说云梦距离夷陵近,而贾府距离姑苏远……但魔道里面也没写“江枫眠从没带魏婴去扫墓”或者“魏婴从来没去给父母扫墓”啊,这依旧是一只薛定谔的猫,盒子没打开就断言是死的还是活的,是不科学的。

  而没有墓的话,又指责魏婴长大没给父母立个墓……

  再摆出前面的例子——市面上的小说,凡是“孤儿”设定的主角,基本上也很少描写他们长大后给父母立碑造坟的吧?

  以及,既然魏长泽夫妇原本有没有坟墓或者衣冠冢还是薛定谔的猫,那么在不确定有还是没的前提下,就指责魏婴没有再去建一个墓,不是很滑稽么?

  总之依照原著“六艺俱全”的盖章,魏婴在“孝道”上的表现,不应该被恶意臆想攻击的。

  本来到这里就可以结束的,不过……再加一点,关于藏色散人的名声。

  这个话题经常高频率的出现在虞紫鸢有关的讨论上。

  基本上就是——虞紫鸢如何如何诋毁藏色散人的名声,而魏婴听之任之不做反驳。

  这其中至少有两个问题。

  一、是虞紫鸢在败坏藏色散人的名声么?

  从历史渊源来讲,其实藏色散人和江枫眠,早就有绯闻的。

  “藏色散人出世,途径云梦,偶与江枫眠结识交友,还一同夜猎过数次,彼此都极为欣赏对方。人人猜测,藏色散人极有可能成为莲花坞下一代的女主人。”

  所谓“人人猜测”,可见当时这个绯闻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

  而之后虞家逼婚成功,江虞两人却过成了怨偶,虞紫鸢把夫妇不和顺的原因归之于江枫眠不喜欢她而更喜欢藏色,是很可悲的。

  但,这说不定也是现实。

  即便江枫眠跟藏色散人没有任何男女之情,但无疑这两个人都互相欣赏并且相处愉快的,而江枫眠跟虞紫鸢是完全无法互相欣赏并且相处很不愉快的……

  这样的惨烈对比,除了得出“虞紫鸢不如藏色散人”,还能怎样?

  江枫眠虞紫鸢夫妻不和不是秘密,江枫眠偏爱魏无羡也不是秘密。前者连王灵娇都知道的很详细,后来金光善也说得煞有其事。

  所以,有心人捕风捉影说闲话,并不是不可能。

  而, 即使藏色散人早已故去,虞紫鸢心理上失败者的标签却永远不会揭下来。她时不时拿着陈年旧事说事儿,种种心理原因我并不想分析。

  但我并不认为她会四处散播“江枫眠喜欢藏色散人”这样的消息。

  诋毁自己的丈夫,对她没有任何好处。江枫眠的名声不好,她自己也不会脸上有光,难道还会有人帮她骂渣男?

  而实际上,从原文叙述看来,虞紫鸢并没有怀疑过魏婴的血缘。她一次次强调江澄“才是你的亲生儿子”,主要还是抨击江枫眠对亲生儿子不够好,对别人家的儿子更好的做法。若她有半分怀疑,那就是不用“亲生”、“非亲生”来对比,而是用“嫡子”、“私生子”之类的说法了。

  所以说,关于虞紫鸢自己散播消息,造谣江枫眠对某某散人痴心不改之类的猜测,我认为是不存在的。

  顶多……是她自己跟江枫眠感情不和的事实,给流言蜚语加了许多注脚罢了。

  二、魏婴对虞紫鸢侮辱母亲的反应。

  没记错的话,原著中虞紫鸢有损藏色散人名声的只有一次。

  并不存在“虞紫鸢整天诽谤内涵藏色散人而魏婴从不开口分辨”的情况。

  之前还都是阴阳怪气的“谁让你的娘不如别人的娘?”拿来类比的还是江澄的魏婴的修为夜猎射风筝之类的项目,并不掺杂私情,无谓名声。

  而那次她质问江枫眠,“我就不信你不知道外边那些人怎么传的,说江宗主这么多年了还对某某散人痴心不改视故人之子为亲子,都猜测魏婴是不是就是你的……”

  当时在场的一共四个人,江枫眠当场就喝止了她,随即两个人出门理论了。

  其实我对江枫眠这种,把夫妇争吵转移在年轻人视线之外的处理方法是很认可的。

  夫妻之间要吵是没办法,但能不在儿子和徒弟面前,就不在他们面前。他的做法可比当今那些在孩子面前摔锅砸碗的父母体贴多了。

  顺便说一下很多人认为江枫眠对于妻子的口出恶言不作为。

  但实际上,除了及时阻止,他真的没办法有更多作为了。

  虽然古代夫为妻纲,但并不意味着妻子就要绝对服从丈夫的。除了宫斗剧里的皇帝,一句话就能吓得大小老婆们跪了一地,现实中的夫妻真没到一句话让对方立刻闭嘴的地步。

  (真有的话考虑一下是否有家暴倾向比较靠谱。)

  夫妻相处的模式千千万,有的人在家耀武扬威说一不二,有的人也能混成“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的地步。

  比如隔壁那个金宗主,看起来本事大的很,照样“惧内之名远扬”,连退婚都是“大着胆子答应”的。

  所以江枫眠既不想杀妻、也不想当家暴男、也没办法离婚的话……

  生活中多得是这样的男人。

  而魏婴面对虞紫鸢的满嘴“脏”话,要“反抗”其实是不现实的。

  武力对抗的话,虽然他确实天纵奇才,但我不认为十七岁的他能赢得过紫电。打是几乎不可能打过的。

  而且,正常人也都不会指望,当他和虞紫鸢打起来的时候,江枫眠帮他一起揍虞紫鸢吧?帮别人揍自己的妻子……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不管虞紫鸢再疯魔,江枫眠还是想做个正常人的……吧。

  实际上,“在江枫眠面前,魏无羡总要给他夫人一些面子,一句也不顶”的。这不是给虞紫鸢尊重,而是给江枫眠尊重。

  当虞紫鸢说了那句话后,第一时间,江枫眠喝止了她。

  而江枫眠出面的时候,其实,魏婴已经没有……要求道歉或者怼虞紫鸢的必要了。

  否则那只意味着一件事——他信不过江枫眠,不认可江枫眠的处理方式。

  江枫眠对他而言,是长辈,是师父,是宗主,并不是他可以轻易反对的人物。而不管江枫眠是息事宁人也好,是能让虞紫鸢改过自新也好,都不是魏婴可以干涉的。一般懂事的人,也都不会给江枫眠出难题,咬住虞紫鸢不放。

  毕竟。“寄人篱下,最害怕的就是给人添麻烦。”

  虽然这个事实很让人不痛快,但莲花坞到底不是属于魏婴的真正的“家”,他没有特别任性的权利。

  说白了,如果他和虞紫鸢爆发矛盾,而有人要走的话,那也只可能是他。

  也许很多读者认为,魏婴应该更有骨气一点,哪怕饿死也不要吃莲花坞的饭。但其实,这并不只是骨气的问题。

  我想许多人,也会遇到过一些家庭矛盾,会有“离家出走”的念头。但大部分也只是动动念头而已,或者真的离家出走了、最后还是回来。

  “家”这个地方,不可能完美,但却是一个人割舍不掉的地方。

  那里不仅有吃穿,还有温情与爱。

  实际上,生活中如果有人离家出走,大部分人的评价还会是——这孩子太不知感恩了,父母把他养这么大,一点事就离家出走……

  毕竟很多时候,那些家庭矛盾虽然让人难过,但都不足以到让人舍弃养育了自己那么多年的亲人的地步。也许对方狠心的伤害了你,但因为这一个人,就要舍弃其他爱你的心疼你的人么?

  所有其他人跟你在那么长时间里培养出来的深情厚谊,都这么轻易的被抛弃了么?

  所以一言不合一刀两断,并不是什么帅气的举动。反而只是……凉薄无情、不顾他人感受的举动。

  人与人之间贵在互相体谅。

  我想,魏婴是体谅江枫眠娶妻不贤的苦楚的。而江枫眠对魏婴的百般照顾,又何尝不是体谅他孤儿的不易。

  因为一个讨厌的虞紫鸢,放弃江枫眠江厌离这样美好的亲人,划得来么?

  反正我是认为划不来的。

  很多人对于魏婴在江家的待遇很不满意的一点,就是各种“不够好”。我不知道“好”的标准是什么,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过的是在亲生父母身边、还是寄人篱下的日子。  

  在亲生父母身边,怎么都好说。但是在别人家中生活,无法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本来就是正常的。    

  这残酷的世界就是如此,除了亲生父母,没有任何人有义务“对你好”,尤其是“对你无条件的好”。 

  说句冷酷的,魏婴的日子过得“不好”才是正常的。而他在江家过得意外的“好”,好到虞紫鸢都受不了,好到江澄都要嫉妒,那才是不正常的。

  身为主角,魏婴确实已经开了挂了。

  也许很多人愤愤不平的,只是认为这个挂开的不够大。

  唉,榜单上小白文爽文那么多,何必要跟魔道过不去呢!

  最后简单科普一下“礼”。(我的科普一般不敢做准,闲聊罢了。如有漏洞,欢迎指正。)

  中国古称“华夏”,即便现在我们也常用到“华夏民族”这个词。华夏一词的来源,在《左传》里。所谓:“中国有礼仪之大,故谓之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

  (写到这个想起某首歌,《衣冠上国》,挺好听的,分享给大家。)

  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

  古早的时候周天子治理天下,推行的统治制度之一,就是礼乐制。(其他三个是分封制、井田制、宗法制。)

  西周末年社会制度和文化秩序遭遇破坏,在后世有一个形容词叫“礼崩乐坏”。

  礼乐文化的崩塌,也象征着整个社会秩序的崩坏坍塌。

  可想而知,“礼”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

  所谓“国有四维、礼义廉耻”。

  “礼”,不止是“礼仪”,还是一种文化。

  而我们古代的礼仪,有“五礼”。 以祭祀之事为吉礼,丧葬之事为凶礼,军旅之事为军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冠婚之事为嘉礼。

  吉礼,便是五礼之首。

  曾经,统治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就是“礼”,并且是“吉礼”。就是祭祀鬼神、先祖的活动。

  《左传》中还有一句话,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对比《孙子兵法》开篇第一句,“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其实理论上,可以把“祭祀”放着“兵者”同等位置的。

  现代人可能无法理解这种祭祀行为对统治国家有怎样重要的意义,(其实我的理解也有限。)毕竟现在不是信奉鬼神的时代,人类对未知的或死后的世界没那么敬畏、对大自然也没那些敬畏,所以这种虔诚的“慎终追远”,很难深入人心。

  但是古人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世间万物普遍敬畏,也迷信这种与天神、地祗、人鬼沟通的祭祀典礼,并且也用别人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来评价一个人的品德。

  所以在古代的文化背景下,理论上,普通人对祭祀也是都认真很看重的。

  不过,理论和实践向来是个追求统一却总是难统一的事物。

  如果一切都按照那些“圣贤书”,一丝不苟地去完成,日子真的是没法过的。

  加上漫长的历史进程里,太平日子少,兵荒灾祸多,许多人即使想好好孝敬父母,祭拜祖先,都没什么条件。

  所以祭祀这个么,也得看现状。条件好的用三牲六畜美酒佳肴,条件差的清水一杯聊表敬意。

  心意尽到即可,外在形式并不必强求太多。

  因此大可不必拿着一些条条框框,仿佛以挑人毛病为职业的古代言官那样,去挑别人一言一行里面毛病,横加指责了。

  多说好话,怎么不比口出恶言强!

  魔道不是仙门生活起居注,人家没写拜祭上坟,没写洗脚梳头这些琐事,并不意味着书中人物对这些常识性的分内的事情都不懂不去做。

  请各位小可爱不要因为黑子几句误导就怀疑忘羡的人品。

  请相信除了那些反派们,我们的主角都是知礼明仪的仙门好少年。

  想不通的话,还是蓝氏家训没抄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斩魂境界点怎么分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