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老书,忘记名字了?

看完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后,kindle为我推荐了陈愉的《30岁前别结婚》。其实看到书名,我是拒绝的,因为我今年就要结婚了,而我只有26岁。但看到这是一个精英猎头写给天下女性的高效规划,我还是下载了下来。

在看这本书前半部分的时候,刚好一个和我同龄的女性朋友跟我吐槽她相亲的经历,我能感受到她的压力,她的焦急。而《30岁前别结婚》似乎刚好适合她读,我真的很想把这本书推荐给她看,给所有被别人贴上剩女标签并为之烦恼的女性朋友看。

在这本书的前半部分,作者提到很多观点,我都无比赞同。

一,女性为什么缺乏安全感?

因为缺乏自信,因为社会的双重标准。上学时,父母对我们说“你什么都行,别管别人怎么说!”,我们真的胜出了,在学校样样超过了男生,一路欢呼:“看吧!女孩就是比男孩强!”可当我们毕业工作,社会突然给我们踩了急刹车:“别太张扬,姑娘们!别把小伙子吓着!”。我们开始彷徨,开始怀疑自己,开始重新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成为某个男人的贤内助。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不要按照别人声称是正常或可接受的样子去生活。不要把生活中至关重要的选择建立在过了时的社会教条上。不要掉进那个别人为你设置的,该在多大年龄之前结婚生子的圈子中。人人需要安全感,但真正持久的安全感只能来自于你的内心。”

我们身边总是充斥着对我们品头论足的声音,如果按照社会的标准行事,我们就会得到认可,但如果违反规则,就受到排斥。于是我们就都去追求被认可的目标。我们担心别人如何看我们,远远超过了我们创造价值的担心,我们焦虑薪资,房子,车子,孩子。越来越关注外在,而忽略了内心。越长大越不纯粹,也越不快乐。我记得有个小故事,老师问一个小朋友,“What do you want to be when you life”。我们忘了我们的初心,忘了作为孩子的纯真,把精力放在了追求别人认为的标配生活。我们为什么没有安全感,为什么不自信,也许是我们追求错了东西。所以,姑娘,我们要问问内心,我们到底要成为谁?

我们的社会对于婚姻存在这样一种幻象:婚姻是一种充满魔力的、有改造作用的经历,是生活中最最重要的关系。生为女人的你可以永远从婚姻当中获得安全感。婚姻让你完整。结婚吧,你将永远不再孤独。这种幻象之所以存在,一是因为文化滞后,但根本原因还是我们希望它是真的。我们愿意去相信:在成年后的生活中,有一条可以预见未来的路,婚姻意味着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这让我们感觉无比欣慰。我们都希望婚姻是一记灵丹妙药。但作者书中打破了这种幻象,婚姻不是什么灵丹妙药,婚姻无法使你完整,让你完整的只能是你自己。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社会对男性的期许是找一份好工作,而对女性的期许就是找一个好男人,一旦没有在30岁之前结婚,这个女的就一定有问题,不管她的事业多么成功,在外人眼里她都是剩女,是廉价的,贬值的。

最近一期的《八零后脱口秀》的主题是“焦虑有啥用”,思文说到女性的一种常见焦虑就是剩女的焦虑。如果一个女性30岁之前没结婚,那她在老家绝对是个知名人物。比如两个阿姨聊天,一个问另个,你知道那谁吗,就是三十多还没结婚那个?另一个肯定回答,她啊,谁不知道她啊,可惜啊,她爸妈可都是好人啊,一辈子行善积德,怎么就生了她这么个不结婚的玩意呢?

舆论的力量使女性不得不焦虑,被父母催,被朋友询问,被陌生人品头论足。即使我们反抗说“没有感情基础,婚姻如何幸福”,这时肯定有一大群人跳出来说“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嘛”,这一群人中包括我们最最相信的妈妈。这个社会用尽一切力量使我们相信“婚姻使你幸福,婚姻使你完整,婚姻解决一切问题,婚姻就是灵丹妙药”。

可是,当我们急匆匆嫁了人,婚姻并不幸福时,当初极力劝我们结婚要趁早的人却禁声了。毕竟最后做决定的是我们,没有人会为我们不幸的婚姻负责,除了我们自己,那我们又为什么要急匆匆地如此不谨慎地结婚呢?

一个女人,结不结婚,和什么人结婚,什么时候结婚,都应该是她自己的选择,别人无权干涉。但是最重要的是,这个女人能意识到这点,而不是被社会左右,把选择的权利让给别人。还是那句话,婚姻无法使你完整,让你完整的只能是你自己,独立自由的自己。

作者在书中说“只有在独处时,我们能够触及内里,发现最深处的思想之美,这就是为什么创造之花往往在独处中得以盛开。独处给我们思考和创造所需要的宁静和空间,并让我们通过创造来发现自我”。

很多人向往婚姻,是因为对孤独的恐惧,希望用一个男人来把生活填满。但是怎么可能呢?于丹说“我们的眼镜,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内心太少”。很多人都可以和别人和平相处,却唯独不敢直面自己 ,害怕孤独。殊不知,他们错过了多少个发现自我的机会。

我从小学开始一直保持着写日记的习惯,高兴了写,不高兴了也写,写日记就像是与自己内心的一场对话,也只有在写日记的时候我是平静的。在写日记中,我想明白了我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我,想明白了我将来要变成怎样的我。就像周国平说的,“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物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身。这个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

在独处中创造,在创造中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写作刚好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让我发现我自己是谁。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如果你是个女人,要每天笔耕不辍”。所以我要坚持写日记,写书评,写影评,写感想,写任何我想写的东西。

四、什么样的男人是Mr.Wrong

作者提到四种男人坚决不能嫁,一有妇之夫,二虐待女人的男人,三和你价值观不同的人,四是花你钱的男人。

就这四种男人我想说说我的感想。

第一种,有妇之夫。“如果一份感情见不得人,你就不该陷在里面”,如果你知道了一种关系见不得人,那就应该立刻终止。我们经常在电视里会看到女孩爱上一个有妇之夫,并大声质问“我们是真心相爱的,这有错吗?”,相爱没错,可是你的爱伤害了一个家庭,这就有错。换个角度想,如果是真心相爱,这个男人又怎么忍心让你当小三?因为他们有孩子?如果这个男的真这么爱孩子,他又怎么会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怎么会出轨爱上你?这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对家庭不负责,对你也不负责,这样的男人,有哪里值得你爱?所以,当你发现你爱的人是个有妇之夫,如果他不能立马结束婚姻,那你就该立马结束你们的感情。

第二种,虐待女人的男人。世界上最懦弱的人恐怕就是打老婆的男人了吧。一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给多少人留下了心理阴影,到现在冯远征出门还被人打。我们都知道虐待女人的男人嫁不得,可很多时候我们是没法在结婚前知道这个男的有家暴倾向的,如何能在婚前就过滤掉这些男人呢?我觉得就是要勇敢的说不,如果觉得这个男的比较极端,嫉妒心特别重,控制欲还很强,那么就要和这个男的保持距离了,不能因为害怕他威胁报复而一味忍让,因为很多家暴都是因为受害者第一次的原谅导致的。

第三种,价值观不同的男人。如果两个人的价值观不同,即使再爱,也犹如磁石的南北极,无法靠近。你想积累财富,他花钱如流水,你视金钱如粪土,他财迷如葛朗台,这样的两个人如何能够和平共处,相伴一生呢?都说两个家庭要门当户对,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这两个人的价值观要门登户对,这样才会有共同的目标,才能把劲往一处使。

第四种,花你钱的男人。这也是我最看不起的一种,很不幸,我就遇见过这样一个男友。当时我还是个学生,而他已经工作半年,按道理我才是那个没钱的人,可是他却三番五次让我给他冲话费,充完只字不提还钱。当时的我年少无知,被爱情冲昏头脑。想着他可能手头紧,之后会还,但是去他的城市去看他的时候,他的一句话让我彻底认清了这个人,他这辈子大概都没什么出息了,我的未来不可能有他。他说你来一趟就花了我七百块钱,我清楚地记得那七百里有四百是他自己的房租。分手后他依然对我死缠烂打,在知道我发了奖学金后借走了我一千,说下个月还,至今也未还。不过我很庆幸,一千块钱使他彻底从我的生命中消失。


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我产生很多共鸣,书中很多观点使我忍不住思考我的生活,并且想极力像别人推荐这本破除迷思的书。但是后边章节提到的如何找到灵魂伴侣的一些方法我就不太认同了。

一,用猎头的思维猎男人

作者在书中写到“作为猎头,要想成功寻猎,首先脑子里必须非常清楚你要找的是个什么样的人。”

首先,这个标题我不太喜欢,我觉得两个人相爱是一种相互吸引,相伴成长的过程。这个标题给我的感觉是要想嫁个好男人就要像猎人一样去搜寻,如果目标合适就下手。在没有遇到我们的Mr.Right时,我们确实经常会幻想,会给将来的伴侣定一些标准,要有才华,要风趣幽默,要体贴周到,要英俊帅气,要高大威武。可是当爱情来临,我们就会发现,之前定的这些标准形同虚设,他可能只是具备才华,却并不高大,他可能只是风趣,但并不帅气。

我在谈恋爱之前也设想过将来的老公长什么样,不过肯定不长现在这样。我设想的那个他不是程序员,喜欢读书,喜欢运动,文质彬彬,但是我现在的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程序员,他不喜欢读书,喜欢宅在家里,是个实实在在的逗逼青年。可我对他很满意,他虽然不喜欢读书,但他喜欢听我讲书里的故事,他虽然不爱运动,但他充满活力,不是文艺青年却用他的逗比让我的生活充满欢笑。他告诉我,我也不是他曾经幻想的老婆,但是我比他幻想的老婆更好。

不是你想要什么人就一定是什么人,因为在遇到他之前,你根本不会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

二,至少和一百个男人约会

作者说“要至少和一百个男人约会,让男人来追你,挑战他们。让不同的男人同时来追你,一次约三个。”

看到这个标题,我感到震惊。这不是面试么?我觉得作者的这种建议仅适合通过相亲来寻找伴侣的情况。并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在等着被选,有时候刚好碰到一个你觉得合适的人,而他也对你有好感,但因为怕自己没有经验,对爱情踟蹰不前,想要再多认识一些别的男人的话,很有可能这个合适的跟其他姑娘跑了。

而一次约三个男人的想法在我看来略疯狂,也许是作者从小到大都自带光环,身边从来不缺追随者,才会讲出“每当你跟一个男人确定了关系,你的生活性就大大减少了”的话,我想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遇到现在的丈夫,在她没有和一百个男人约会后,应该不会认为他是她的灵魂伴侣吧。

三,不要嫁给你的第一个男朋友

作者说“你不比较的话,怎么知道这就是爱情呢”。

这个观点我也不赞同,爱情不是比较出来的,热恋中的两个人都会认定彼此是对方的真爱,所有认真对待的恋情都是真正的爱情。和不同的人谈恋爱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不能说第二段恋情和第一段不同,就否认曾经经历的不是爱情。也不能因为要体验不同的爱情就轻易结束初恋。如果后边的爱情都不如第一段开心呢?已然回不到过去。

所以不管是第一个男朋友,还是第N个男朋友,都要认真对待自己的爱情。如果真心相爱,如果志同道合,第一段恋爱就找到终生伴侣,不应该是一件很美妙的事吗?

其实没有什么万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寻找到灵魂伴侣,只能是我们变得更优秀,去吸引和我们同样优秀的人。

但总体来说,这是一本好书。能让我们深思,给我们启迪的书都是好书。

读一本好书作文(精选50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一本好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一本好书作文 篇1

  在我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新华书店买了一本书。书名为《你能考第一》,是由中国“言实”出版发行的。父母介绍这本书是好书:“你看了这本书,对你的良好性格、处事能力、学习成绩、自信心的养成,都有很大帮助。”他们说得果真不错!从这本书上我真是收益非浅!

  这本书的封面为黄色,中间有个“一”字,显得格外的引人注目,最上面写着书名“你能考第一”,下面是十二个杰出的中小学生怎样取高分环节,作者是朱风云。当我打开书的目录时,我惊讶地发现书中的内容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叙述是那么生动、那么实在,所阐述的方法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有理有据。

  在家里,我和父母一起看这本书,每看一课,父母都会向我详细讲解,让我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每一段的意思。你看,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轻高郊地预习》的书中的学习方法真多,令我欣喜若狂,废寝忘食,挑灯“夜战”!

  我最喜欢的是书中的第十二章的内容和“记忆能力加强法”。其中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读书不能贪快,要用脑子记住书中的内容。”以前我总是以为读书要快,可总是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现在想起书中《朱嘉》的一句话,朱嘉说:“读书不要贪快,要用脑子记起来,要是记不起,就再读多几遍。”从此以后,我将这坏习惯改正了。学习书中宝贵经验,经过我的长期努力,成绩终于有了很大的进步,上一次的语文考试我考得了全班第一,得到老师、家长的好评。

  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位良师益友,它带给我许许多多的人生宝贵财富。开卷有益,让书成为我们成长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吧!

  读一本好书作文 篇2

  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则可以改变世界。古今中外所有爱读书的人都有读书名言,例如高尔基的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毛主席的名言: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一天不睡觉,但不能一天不读书;罗曼罗兰:没有人为了读书而读书,只有在书中读自己,在书中发现自己,检查自己……

  我们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正应该不断读书,不断充实自己。在这个假期里我就读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行创造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中的第一部《童年》。在这本书中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小名)3岁丧父,10岁丧母,在童年时来到了外祖父的家里,外祖父年轻时开了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弱,外祖父变得吝啬贪婪残暴,以致于幼小的高尔基在这个存在着仇恨的家里,早早的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只有外祖母照亮了高尔基孤单的心灵,外祖母慈祥善良,热爱生活,有这宽大的胸怀。外祖母还经常给高尔基讲一些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高尔基听,她对高尔基的影响,正如高尔基在以后写的那样:“在她还没来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里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

  这本书让我明白的道理是就是不要对任何不堪的现实失去信心,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令你感到伤心甚至痛苦,但你想想,黑暗过去,黎明的曙光总会到来。只要你仍能保持不灭的信心,做一个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人。

  我爱读书,书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的亲密伙伴。读书可以明智,可以修德,可以养性,可以育人……好读书,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品质。读书是快乐的,我要好好读书,永远与爱读书的好习惯做忠实的伙伴。

  想看的时候就翻几下,看几眼;也许你因为读书而忘记了生活的扫兴。捧起一本好书,仔细品尝这书中的名句,你会真正地觉得读书真是一件赏心悦事。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享受读书的乐趣,你会感到万分欣喜!

  读一本好书作文 篇3

  在暑假里同学们吃的吃玩的玩,当然也读了不少的名著,我就读了好几本,当然最让我读后感悟最大的是老舍写的《骆驼祥子》,这本书真实地描绘了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

  整部小说以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为情节发展的中心线索,描写了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城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谷底的故事。描述了一个正直美好的灵魂被残酷现实毁灭的过程,作为一个破产的农民,祥子从农村来到城市,首先是被市民化,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一位拉人力车的工人,然后又很快被城市社会遗弃直至成为一名流氓无赖。

  我觉得不光小说的剧情精彩,连人物描写也很有特点。祥子的正直、勤劳、要强与后面他变得懒惰狡猾、极端自私、耍无赖形成鲜明的对比。虎妞的泼辣与直率,让人们更加回味她对祥子的感情。刘四爷的为人耿直、性格刚强令人不仅佩服,但他的封建的思想过重,最终令他连女儿的坟都无处可寻,其实告诉我们亲情是可贵的,如果我们到时候不去珍惜,我们就会和刘四爷的下场一样。

  读了这篇小说我的感悟很深,我深深感到了北京下层人民的痛苦,和当时社会的黑暗,对比起我们和祥子,我觉得他太坚强了,现在的我们都被惯坏了,到了社会商业不知如何立足,哪怕是小风雨,小挫折,我们就可能会精神崩溃,但祥子,面对人生最大的三起三落,虽然最终成为了一个流氓无赖,但他在挫折的折磨之间,总去想好的方面,使他坚持下来,虽然在最后他在社会上无立足之处,但告诉我们要坚持,要相信自己,更要有一颗快乐的心。

  读一本好书作文 篇4

  “品格不是所有人天生即有的,甚至可以说恰好是无数人天生所没有,而需要告诉他放在教育里,放进很多书的故事中和抒情里,放在从诞生到离世的一生给予中。”梅子涵阿姨说得对,品格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你只有在许许多多的故事和文章中认真寻找、探索,才能去拥有它。

  抿一口茉莉花茶,一边品味着它的清香怡人,一边翻开《为自己加油》这本书,认真地阅览起来。第一页的推荐语,便让我有一种想立即看完这本书的冲动。随着“咔”的一声轻响,我把书翻到了第二页。栽种品格?难道品格也需要栽种吗?我感到疑惑不解,直到我看完这篇文章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品格也是需要栽种的。品格,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的,它就像那些美丽的花儿,只有付出辛苦的劳动,才可以获得最优良的品格。

  在这本书中,我遇到了由胆怯男孩变成大胆、勇敢的男子汉的男子汉――吴志飞;遇到了由不顾他人感受,只顾自己安危的自私鬼,变成乐于助人的好学生――陈建威;遇到了由骄傲的自大狂,变成敢作敢当的小男孩――林振杰。还有热度的程怡萱,大方的林小洁......

  这些和我年龄相仿的小男孩、小女孩,通过一件件鲜活的事例,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们让我变得自信起来,我很庆幸我看了这本书。

  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的力量。不要小看自己的能力,就算是螺丝钉也可以发挥很大的功效。它让我明白:不要害怕面对困难,只要有信心,再大的困难也能够被克服!

  读一本好书作文 篇5

  在暑假,婆婆为我买到一本好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忘记电视剧名字怎么找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