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竞技的市场需求大不大

近日,艾瑞咨询近日发布《2017中国电竞生态报告》,报告中称中国电竞生态市场规模将在2019年突破百亿元。报告还预测,接下来的五年将成为中国电竞市场的“黄金五年”,经过这期间的爆发式增长,电竞市场还将继续突破高度,在2021年达到250亿元的规模,是2017年市场规模的整整五倍。

对于国内市场而言,电子竞技这一概念的起步并非一帆风顺,或许很难让人想象到,电竞在国内可能会有这样的高度,但它演变得实在是太快了。

随着核心产业大幅度增长,电竞产业马上要破百亿了

从1997年电子竞技进入国内以后,短短几年的发展被一道禁令斩断,投身电竞领域的人也过上了无比艰苦的日子,磨人的环境也催生出了诸如李晓峰(Sky)等老一辈的传奇电竞选手。

只是在2012年之前的电竞圈行业中,依旧是一批热爱竞技游戏、热爱电竞职业的精英在拉着整个行业向前走,好在的是,基于《War3》地图的一系列优秀竞技玩法,也培养了更多的种子用户。于是在接下来,电竞产业进入了爆发时代,如《英雄联盟》等竞技游戏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当年的网吧环境,也让电子竞技这一概念深入到了更多大众网游用户的心中。

近些年,电竞行业也在迅速发展着,一方面遭到手游市场的新产品和用户行为的影响,原先的电竞又找到了新的分支,得以更大规模的发展,另一方面,2016年开设了电竞专业后,电子竞技在国家教育的层面受到了认可,有了更积极正面的姿态。

在这个过程当中,产品的多元化是推动电竞核心产业增长的关键因素。

早先的电竞是硬核玩家专属的竞技项目,仅存在于小范围的玩家群体中发酵。不论是以《星际争霸》和《War3》为代表的RTS类游戏,还是以《拳皇》《街霸》为主首的街机游戏,甚至是如《CS》这样的FPS类游戏,乃至后来更普及的MOBA游戏,如《DotA》。

但我们能看到的是,电竞产品的多元化,一直在推动着电竞产业向大众玩家辐射。比如《英雄联盟》《DNF》《CF》等产品出现后,吸引了诸多大众玩家的同时,也让电竞行业有了更多挖掘人才的机会,产业也向前更进了一步,以电竞产品为核心,发展出了直播等重要的相关行业。值得欣慰的是,产品影响力的提升,也带动了电竞的商业化发展,使得过去纯靠爱发电的投入行为,有了实质的回报。

相关行业的丰富和扩大,也刺激了电竞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在此前,国内并没有专门针对电竞相关职业规划人才培养途径,好在的是近年来,国家也重视起了电竞市场的发展,并开设了电竞专业。如此一来,电竞行业的人才痛点,或许在不久的未来就能得到有效解决。

一系列大跨步的发展,让中国电竞行业来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产品、选手、俱乐部、赞助、赛事、直播,在到衍生产业,电竞行业已经具备了一整套的产业链。而从目前的市场状况来看,电竞赛事还将向着品牌化发展,电竞项目还将探索更多的变现途径,这都会继续推高电子竞技的影响力,带动整个行业上扬。

如果说,以往的电子竞技还只是依靠个别火爆产品发展,但如今在PC端和移动端,已经出现了覆盖重度、轻度、新品类的多样化的电竞产品,以此辐射开来的行业态势,或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电子竞技全民化,是摆在真正爆发前的最后一道门槛

不过要注意的是,尽管电竞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备了,但要让整个产业升华,还需要跨过一些门槛。其中最关键的一道门槛,就是如何让电竞更加大众化,让他变成如同所有体育项目那样,真正能融入所有国人生活、消费、舆论中的行为。要让核心玩家称道的内容变成国民级运动项目,这说起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好在的是,这些年来的电竞项目做出了足够的努力,已经几乎达成了这一壮举。

首先是让电竞产生大众化效应。这在《英雄联盟》时代就已经做到了,由于这款游戏深入影响了当时的年轻群体,并且到现在为止依然在影响着新的年轻人,所以一直以来,这款产品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玩家、电竞选手,也催生了庞大的行业价值。

其次是让电竞产品更轻度。移动电竞对这一步骤的贡献也不小,由于移动端拥有更大量的用户,博得这些用户的认可,也意味着电子竞技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影响力。

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电竞的认知变迁。电子竞技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些年头,再加上大众化和轻度化的两大趋势,这一领域已经积累了一代又一代的用户,同时更重要的是,人们对电竞的认知飞速改变着。如今的电子竞技,已经几乎去掉了妖魔化的标签,得到了国家和教育的认可,成为了一种值得年轻人追逐的内容。

就目前而言,电竞已经几乎成为一件在大众看来习以为常的事情了。随着电竞产品、电竞赛事融入人们的生活,如“开黑”、“猥琐发育”这些属于,都已经成为热门关键词,而关于游戏的讨论,也已经成为很多人茶余饭后的话题。

从这些现象来看,国内用户已经具备了接受电子竞技的基础,只是市场还需要最后一个推手,让用户真正融入到电竞产业链中。

产业背后的关键推手,主客场能带来多大的变革?

到了2017年,值得高兴的是,电竞行业内又出现了值得探讨的经典案例。《英雄联盟》S7总决赛在中国举办,这一世界级赛事不仅顺利落地国内,腾讯还在这次赛事上做出大幅度的变革,试图让这一国际赛事成为推动电竞国民化的关键。

最终的结果是,S7总决赛观看人数远超S6,打破了新纪录,据外媒Dot Esports统计,S7总决赛观看人数或超6000万。而且S7在一些核心玩家看来,也是历届赛事中办得最好的一次。同时,S7也真正刷新了国内大众对于电竞的认知和认可度,成为近年来中国电竞的有一个里程碑。

究其原因,可以看到两个方面,第一,电竞赛事的品牌化运作已经势在必行,第二,主客场机制的核心效果已经体现了出来。

在这次赛事中,腾讯对赛事运作的经验发挥得非常到位,不论在赛事规划、营销推广、品牌输出、以及实际筹办等全方面,都做到了让用户满意。

比如在推广赛事的过程中,很多KOL为S7进行了内容和话题的传播,很多讨论的声音都来自玩家的心声,而非单纯的硬广。这使得有关S7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都得到了充分的自传播,配合官方主动的地推、线下广告,迅速提高了大家的认知度,形成了不小的社会效应。

在葡萄君赶往现场观看比赛时,甚至出租车司机也关注了比赛进程,他告诉葡萄君,他已经三年没有打《英雄联盟》了,但这次比赛一定要看。于是在送葡萄君到会场之后,这名司机把车开到了机场,专门留了三个小时看比赛:“这时候机场没啥人,刚好可以看。”

值得注意的是,官方为了这次比赛,也花了非常多的心思,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飞身降临现场的远古巨龙了。在《英雄联盟》主题曲的演唱环节,一只全息影像合成的远古巨龙从场外爬进现场,绕场一周后停留在舞台中央,一左一右的两下嘶吼,似乎是在为比赛的双方呐喊。

在现场最大的感受是,这届赛事的观众质量非常高。即便总决赛没有中国队的身影,但鸟巢依旧座无虚席,很多观众甚至在场外为选手举横幅喊口号,场面非常震撼人心。而总决赛结束后,观众席中依旧有粉丝在为中国对呐喊的情景,也非常触动人心。

从S7赛事的筹备中不难看出,腾讯完全将这场国际化赛事看作了一个顶级的电竞品牌,在每个环节都用足够的资源和配置,来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运作,以保证用户的观看体验。而现场营造出的氛围,更成了铭记在玩家心中的一份震撼,这也是电竞赛事品牌化带来的关键效果之一。

而另一方面,S7赛事在武汉、广州、上海、北京四座电竞重点城市完成了巡演,也可以看作是主客场赛制核心作用的体现。主客场赛制的规则,是让属于当地城市的俱乐部建设自己的专属场馆,成为主场并迎接客场战队的挑战,更进一步来看,这是希望刺激当地赛事的举办,充分使用当地特色的线下资源,进而带动其电竞产业的发展。

这一赛制很显然是在对标NBA的赛制,而我们知道NBA这一套运作机制已经极为成熟,也是其创收的重要保证。《英雄联盟》主客场赛制的制定,也是希望能够借鉴到其中的精华。

事实上对于电竞玩家而言,赛事地域化能带来更多的线下互动和场景感,而比赛现场能给人带来的激动是远远超出线上观看体验的,这对于电竞融入用户生活而言,也是非常关键的一项举措。同时对于电竞俱乐部而言,成为主场举办方以后,也能调用更多的当地资源,俱乐部本身也将升级为一个运营主体,来引导以赛事为中心的一系列产业运作。

不光光是以电竞赛事为核心的产业运作,当主场俱乐部运维得当以后,也能很好地带动电竞周边产业的发展。如今的电竞行业,已经不是单纯的打游戏了,围绕明星选手、品牌俱乐部,还能衍生出跨界的合作,随着线下活动内容对用户的深入渗透,更能发展出诸多周边衍生品的市场。

更重要的是,在主客场模式之下,电竞的概念也会更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未来全国线下的众多城市,人们也可以在业余时间去看一场电竞比赛,就像看一场电影或者以常球赛一样理所当然。主客场模式也是让电竞成为用户生活一部分的关键举措。

可以预料的是,主客场机制的落地,以及随之而来的联盟化模式,都将推动《英雄联盟》赛事体系的变革。而这一系列的变革,或许会从本质上改变电子竞技目前的社会地位,让它从一个游戏项目,正真升华为国民级的体育运动。而站在电竞体育产业的起点,可以发展的方向又会与过往不同,延伸出更多新的可能性,并带动整个电竞产业市场规模的大爆发。

老树常青,《英雄联盟》依旧领跑电竞行业

《英雄联盟》已经不是一款年轻的游戏了,但我们不难看出,它是电竞领域最愿意做出变革的一款游戏,从早年进入国内开始,它便在不断地推着国内电竞产业向前走。

首先是规范化,将以往不统一的规则,一步步改善成为有条理的行业标准,并且建立了以英雄联盟为代表的独特运作模式;其次是推动了俱乐部的发展,要满足用户对电竞内容的需求,赛事、参赛选手就成了重要组成部分,在规范的条例下,俱乐部、特别是中小俱乐部有了更好的发展空间,中部内容得以填充起来;最后是让整个产业链都丰满起来,不论是游戏开发商、赛事举办方、内容授权方、内容制作者、直播平台、明星经纪公司,还是产业中的各个环节,互相之间都建立起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并且都能在各自的领域获得收益,这也保证了产业链的正常运作。

此外,自从腾讯成立电竞部门之后,其诸多战略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实施和落地,电竞产业的相关策略也更受重视,正如这一次,《英雄联盟》在电竞联盟化和主客场机制的推行方面,又一次领跑了电竞行业。

在今后,《英雄联盟》引领的这一系列变革若能顺利实现,电竞产业五年后或许不仅仅是市场规模翻五倍,还可能爆发出更大的价值。对于《英雄联盟》这款常青的电竞项目而言,其未来的道路也将更加宽阔。

近年来,中国的电竞行业进入了旺盛时期,特别是在去年IG后,全民都进入了电竞高潮。据专家表示目前中国人才需200万,而且电竞市场前景巨大,这是非常让人意想不到的,要知道以前电竞行业是非常不起眼的,如今发展势头那么强劲确实让人大吃一惊。

近日,人社部发布了《新职业——电子竞技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报告显示,目前电竞行业薪资是平均工资的1-3倍,未来5年电竞行业人才需求量近200万人。

根据报告,当前我国正在运营的电竞战队超过5000,电竞职业选手约有10万人。算上半职业选手、业余选手以及衍生的教练、数据分析师等人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超过50万。不过,由于近年来电竞行业飞速发展,人才仍处于稀缺状态。目前只有不到15%的电子竞技岗位处于人力饱和状态,预测未来5年电子竞技员人才需求量近200万人。

目前电竞行业人才稀缺,当然其薪资也是非常丰厚的,有调查研究表明,目前职业电竞人员的工资有些已经到达了年薪百万,这个数字是令人非常惊讶的,而且在电竞行业的蓬勃发展之下,薪资还有再涨的可能,所以现在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电竞专业,意图培养电竞人才。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作者:韩荣迪,编辑:殷豪男,36氪经授权发布。

「线上化」成为了年度新的关键词,各大品牌加快了新方向的探索,在数字世界开启了「营销大战」。而体育赛事的缺失,也令在该领域颇有建树的品牌不得不走出舒适圈,兼顾数字化与体育化双重属性的电子竞技,给品牌们「神仙打架」提供了新的舞台。

关注电竞项目的粉丝也不难发现,近几年越来越多熟悉的品牌进入到电竞领域,上到LV、宝马、奔驰这种全球知名品牌,下至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上好佳薯片、安慕希酸奶……

如今,品牌纷纷瞄准了这个火热的受众市场,无论是电竞赛事还是电竞俱乐部都成为了品牌青睐的对象。那么,国内的电竞营销场景又经历了怎样的时代变迁?赛事与俱乐部的商业开发又各自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今天跟随文章,我们来看看电竞营销这门生意究竟是如何炼成的?

羽绒服品牌波司登想必大家都不陌生,这家国产老品牌一直是体育营销界的,除了冰雪、登山项目外,甚至还赞助过亚运会中国代表团。

但是,你能想象到,这个传统服装品牌,也曾是电竞营销的尝鲜者吗?

自九十年代末期开始,电子竞技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慢慢崭露头角,在厂商版权并未做到泾渭分明的萌芽阶段,国内也兴起了不少第三方电竞赛事。

一时间能否带给消费者良好的游戏体验,成了衡量电脑产品的一个重要准则。不少电脑等硬件厂商也看中这一宣传点,纷纷开始赞助起这些电竞赛事,提供比赛所需要的设备,给消费者营造出「能承担电竞需求的产品便是游戏最佳伴侣」的理念。

并且,这些赛事中不乏像中国电子竞技大会(CIG)这种,由权威新闻机构牵头举办、包含多个电竞项目的大型综合性活动。2002年CIG首届赛事一经举办便如火如荼,电竞这种新鲜的娱乐方式给了大众不一样的体育体验。

对于国内电子竞技的发展来说,2004年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

这一年4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禁止播出电脑网络游戏类节目的通知》,电竞节目全部停播。这对于刚刚起步的国内电子竞技行业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几乎将其生存环境连根拔起。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电竞赛事渐渐偃旗息鼓,而失去了曝光环境,不少品牌也选择从电竞赛事中撤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波司登进入电竞世界,正式成为CIG2004的总冠名商,赛事全称为「波司登体育休闲杯第三届全国电子竞技大会」。

这种传统品牌选择赞助电竞赛事,既给刚刚兴起的电竞行业带来信心,同时也证明着电竞赛事的价值,架起了品牌与互联网新一代年轻人沟通的桥梁。

早期不少赛事没有固定的办赛场地,前期赛事大量放在了网上或是网吧举行,被称为「电子竞技奥运会」的WCG在中国的预选赛,往往就会选择使用三星显示屏的网吧作为比赛场地,从细节处强调三星品牌与WCG的关联,将品牌印象植入玩家脑海,潜移默化地造成影响。

通过电竞赛事完成品牌营销,传递品牌价值在电竞赛事诞生伊始就屡见不鲜。只是,彼时电竞赞助商大多仍是与游戏有着强相关属性的3C品牌,像波司登这样的传统服装品牌较为少见。

在04年,刚起航的电竞产业被迫折戟后,电竞从「地上」转移至「地下」,开始了自己的「野蛮生长」。除了选手的更替,还有电竞项目的更迭,也是不断变迁的过程中,电竞赛事来到了厂商时代。

2010年,腾讯举办TGA授旗仪式,开始真正系统性地涉足电子竞技,TGA大奖赛的赞助商中除了明基、赛睿这些熟悉的品牌,阿迪达斯也赫然在列。之后更是由此孵化出LPL、CFPL等官方职业电竞联赛,电竞营销,也就此走入了新的阶段。

大的厂商作担保,稳定的赛事周期,互联网直播平台的出现,以及高速增长的电竞观众数量,都让品牌开始关注起此前被忽略的电竞市场。电竞营销逐渐不再是3C品牌独领风骚,其品类开始变得多样化。

细心的观众便会发现2016年LPL春季赛时,解说台上多了两瓶雪碧,这一年传统体育世界的老玩家可口可乐开始行动了。除了赛事的常规露出外,将游戏内的「英雄」搬至产品包装,雪碧多了一份吸引消费者的筹码。可口可乐与LPL的双赢合作,不仅给其他品牌做了示范,更重要的是可口可乐这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入局,证明着电子竞技的商业价值在中国已经开始显露。

2017年对于中国电竞产业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首次来到中国;新成立不久KPL联赛作为移动电竞的佼佼者,引发新的电竞热潮;首届中国足球电竞联赛(简称:CEFL)落幕,打破传统体育与新兴体育的边界……也是在这一年,电竞营销进入全盛时期。

刚成立一个赛季的KPL便吸引来豪华汽车品牌宝马的赞助,KPL选手拍摄宝马广告,令粉丝们大吃一惊,一时间成为网络热议的话题,汽车品牌开始正视起电竞营销的力量。JEEP成为2017年LPL夏季赛合作伙伴后,奔驰也不甘落后地成为2017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中国区官方合作伙伴,日后未曾缺席的奔驰也成为了英雄联盟电竞爱好者印象深刻的赞助品牌之一。

根据玩加电竞的调查数据显示,如今16-25岁的年轻人已经是电子竞技的主力军,占比高达90%。年轻化的电竞用户未来极有可能成为汽车的消费者,大多数汽车品牌希望能够与消费者建立长期联系。

在这之中,消费者对品牌理念和价值观的认同便显得极为重要。电子竞技给了汽车品牌塑造品牌形象的新舞台,若是能拥有属于自身品牌的话题或梗,则更加深了粉丝对于汽车品牌的印象,提前锁定潜在消费者。

在玩梗上,食品快消类品牌更是一把好手。2018年肯德基在与LPL达成合作后,上线智能系统KI上校预测比赛走势,在几次与比赛结果相去甚远的预测出现后,「毒奶」等电竞特有的梗与肯德基KI上校绑定在了一起。除此之外,S8世界赛期间肯德基还在线下配合S赛宣传,吸引不少粉丝前去「打卡」。

2019年2月28日,腾竞体育与耐克中国在上海举办发布会,宣布 LPL与NIKE达成为期4年的深度战略合作。将LPL这个最具商业价值的资源,与NIKE这个最具价值的顶级品牌走到了一起。在这样一次中国电子竞技典型性胜利的背后,电竞营销也至此进入了全新的一页。

除了LPL赛区服装及球鞋设计外,NIKE还推出了电竞元素联名服饰,其中首批「Gamer」系列一经上线,就被粉丝一抢而空。今年,LPL与NIKE联合推出针对选手体质的LPL TEAM TRAINING活动,这种专门为电竞选手打造的运动计划,希望能真正提高电竞选手身体素质。

与世界知名体育运动品牌合作,能够更加强化电子竞技的体育属性,对于电竞的大众认知以及生态价值提升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代表了顶级运动品牌对于LPL这样一个顶级电竞联赛品牌价值的认同。

哈尔滨啤酒、娃哈哈苏打水这种植入赛事内的合作方式,在今年线上赛阶段更是「一枝独秀」,引起了大众的注意。每当比赛中有战队拿下「水龙」资源时,娃哈哈苏打水的广告就会出现在比赛画面的下方数据板中。尽管今年刚刚加入电竞营销行列,但娃哈哈显得游刃有余,一副「老炮」的。

诞生于数字世界的电竞,在当前品牌探寻线上化营销的时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越来越多的品牌看中电竞营销。今年LPL的联赛,官方赞助商已经高达14家,而在全球总决赛期间中国区的官方合作伙伴有五家,特约合作伙伴为六家,国产手机品牌OPPO则成为全球合作伙伴。

除了LPL与《英雄联盟》项目外,KPL与麦当劳、等品牌的合作也是一段佳话;PEL职业战队和队员集体入驻,创造更多合作,激活新的赞助商权益;KAPPA成为TGA运动会的服装赞助;NeXT系列赛携手小鹏智能汽车…...

不止是官方赛事,厂商授权的第三方赛事也吸引了不少对电竞感兴趣的品牌,如一些高校电竞赛事就给主打校园市场的品牌绝佳的营销机会,将品牌信息更精准地传递给潜在消费者。

国内多种多样的电竞赛事给了品牌布局电竞的契机,为了使宣传效果最大化,各家品牌也是使尽浑身解数:从商标露出到线下活动,从解说口播到与比赛内容联动……品牌电竞赛事营销方式也在不断升级。

而在电竞世界中,还有一种电竞生态,则是没有联赛体系的DOTA2项目,同时它的最高赛事DOTA2国际邀请赛(简称:TI)也十分「高冷」。除了硬件提供者英伟达和电竞椅SecretLab 提供的实物产品外,没有其他赞助。于是,作为备受瞩目的电竞赛事之一,品牌们当然不想错过这样的营销机会,转而把目光投向了电竞俱乐部。

在电竞早期的混沌时期,电竞俱乐部的概念十分模糊,凭借着「哥们」义气与出色的技术,拉起一支战队并参加零零碎碎的比赛,靠赛事奖金过活,是当时常见的一种生态。后来有网吧老板招揽选手,并为他们提供食宿,电竞俱乐部雏形显露。

这些战队或单人选手通常会带有网吧名字做前缀,变相给网吧做了广告,有了选手作金字招牌,这些网吧在本地的影响力也随之水涨船高。借助电竞战队与选手之力,达到宣传的目的,这便是电竞营销的另一方式,即品牌与俱乐部合作。

后来随着厂商的重视,电竞赛事增加,投资人进入这个行业,组建起正式的电竞俱乐部。这样一来,除了平时的奖金与投资来维持运营,也需要赞助的参与。成绩好的俱乐部自然拥有着不小的人气和更多的关注,赞助商便闻讯赶来。只是那时候电竞的关注度有限,赞助商仍然逃不过硬件装备和外设产品的圈层。

2009年,FTD战队拿下Dota2 IEM冠军,获得一家网游公司盛光天翼的赞助,战队更名为SGTY,这支战队就如今LGD电子竞技俱乐部的前身。那时候能助商加入对于俱乐部来说可谓「雪中送炭」,由于当时的营销打法也相对缺失,并且赛事对于战队名称并未作出限制,这就令品牌轻轻松松拿到了战队或俱乐部的冠名权益。

也是这一年,贵州老干爹食品有限公司赞助了这支战队,战队名字一度名为LGD.SGTY,并随着各分部的建立,从一支战队走向一家俱乐部,但是LGD的名字却被保留了下来,用到现在。赞助商与俱乐部合作,通过实物赞助或现金赞助的方式,获得企业名称出现在选手ID中的机会,甚至取得俱乐部的冠名权,这是电竞赞助最为主要的赞助形式之一。

如今,再想轻松拿到一家俱乐部的冠名权就变得没那么简单了。

例如,与巴黎圣日耳曼足球俱乐部合作的战队PSG.LGD,作为连续多年闯入TI赛事并取得不错成绩的战队,在赛事拒绝赞助商的情况下,其商业吸引力自然不容小觑。据电竞媒体「ECO电竞派」2019年的统计,TI9期间PSG.LGD为五支中国赛区战队中赞助商数量最多的战队,共有十家,其中七家可以在比赛的游戏内战旗与地砖中显示。而黑鲸HLAJEANS(海澜之家旗下潮牌),甚至还「冠名」了游戏内选手的名字。

露出权益成了通过电竞俱乐部进行品牌营销最简单与便利的方式。其周期视品牌需求而定,一旦效果不如预期,也可以及时止损;若战队成绩能更进一步,对于品牌来说则是一场意外之喜。

据统计,S10期间LPL赛区四支战队共迎来24家赞助品牌。LGD的英雄联盟分部时隔五年再次来到世界赛,自然也吸引了新的赞助商目光。PC品牌雷神与LGD英雄联盟战队合作后,甚至拿出了此前足球世界杯期间不少品牌的玩法,将「夺冠退全款」带到本次赞助中。

LGD战队的S10之旅充满了戏剧性,状态起伏让国内观众心惊胆战,战队成为各大热搜榜单的常客,雷神的搜索指数也一路狂飚。然而,几场落败后,战队与品牌的热度均有所下滑,但是状态回升的LGD跌跌撞撞进入小组赛,并且成为出线的有力竞争者后,品牌的关注也随之回暖。

根据数据机构Esports Chart的统计显示,LGD与Gen.G小组赛的关注度高达184.7987万,LGD各大赞助品牌可以获得曝光度也可想而知。

品牌热度与战队紧紧绑定,而数据也展现着这次营销效果的成效,甚至有粉丝笑称S10开赛至今,最大赢家或许是雷神。不难看出,在当前这个阶段在与俱乐部的合作中,除了成绩外,品牌能够成功挑选带有话题度与粉丝粘性的战队也会事半功倍。

这种通过赞助的方式成为俱乐部冠名商的方式,算是时代的产物。在目前电竞市场规模不断扩张,俱乐部管理体系也日渐成熟的新时期里,收购电竞俱乐部,将品牌精神植入到战队中,成为了资本借助电竞宣传的重要契机。

以目前最受瞩目的S10来说,本次LPL赛区参赛的四支队伍中,除了LGD外其他三支战队均是品牌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取LPL席位的俱乐部战队,TES为百丽国际旗下运动产品线滔搏体育收购后,改名为滔搏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英雄联盟分部;JDG与SN则是著名电商平台京东与旗下电竞俱乐部的战队。

资本通过收购或是组建战队的形式进军电竞世界,进一步强化了品牌的电竞属性,是对电竞俱乐部营销方式的一次高级探索。

李宁在收购了电子竞技俱乐部并更名为LNG后,除了自家队员除了赛场外均身着李宁产品露面「亲身带货」外,李宁还开创了LNG、俱乐部slogan「麒麟云中现」等子品牌,在联赛赞助被同品类NIKE垄断,此路不通的情况下,开创了另一片天地。这种做法虽不适用于大多数品牌,但是电竞俱乐部着实提供了新的营销渠道。

电竞生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电竞产业链不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品牌效应凸显出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明星选手作为电竞产业的重要一环,串联沟通起了赛事、俱乐部和品牌方之间的羁绊。2018年Uzi成为NIKE代言人中首位电竞选手,而今年Dior(迪奥)邀请JackyLove担任品牌好友,并拍摄时尚大片,电竞选手们开始彰显名人效应。

在时尚品牌强调年轻化形象,追逐青年消费者的时候,不妨看看这些年轻的电竞明星选手们。在联赛与俱乐部之外,电竞选手的个人魅力也成了品牌接近电竞人群,加入电竞营销阵营的一大利器。

同时,电竞营销也并不局限于品牌的赞助合作,IP联动同样可以划入这一范畴。

旗下的守望先锋项目杭州闪电队就在8月与动漫《某科学的超电磁炮T》合作,超人气角色「炮姐」御坂美琴以名誉选手的身份「加入」杭州闪电队,二者将携手展开新的跨界合作,动漫OP「Only My Railgun」将作为杭州闪电队的战队主题曲使用。

这种基于双方亚文化属性投受众所好的梦幻联动,增强了粉丝对于战队的归属感,而在B站后续开设的活动专题页面,聚合了动漫番剧和OWL的赛事直播界面,也为动漫吸引来新的「追番」电竞粉丝。

俱乐部与品牌、IP的合作方式在电竞市场规范化,其探索的边界也随之延伸。并且相较于基于社会影响力而不得不受到一定制约的电竞赛事,电竞俱乐部对于品牌来说,其限制范围更小,有开启更多尝试的可能。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仍将是最大的电竞市场,同时也是拥有最多电竞观众人口的国家。汇集着庞大年量池的电竞,让品牌们的视线开始聚焦于此。

从3C产品到时尚大牌,选择电竞营销的品牌类别愈加丰富,中国电竞走出无人问津的黑暗。数字时代的到来与5G的铺设,电竞再次向众人展示其未被完全挖掘的商业潜力:电竞营销的玩法从单一到多样,打通线上与线下;从赛事到俱乐部,再辐射至选手,由集体向个人……

在回顾了近二十年电竞商业化在中国走过的曲折发展后,未来我们仍将见证这一场场关于电竞营销的品牌新风暴,在追逐年轻人的道路上,永不停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目前市场对哪个行业需求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