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影视剧,更缺好演员还是好编剧?

为什么会入编剧的行?原因很简单,钱!文字工作者,论挣钱,编剧应该是最可观的。相比作家们多年不变的千字百元稿费水平,编剧能拿到的钱基本可以去到1字1元,像某些著名编剧,1字10元,甚至更高。在我们这个时代,一个作家很大概率养不活自己,可一个编剧可以。

怎么界定一个编剧是职业编剧?简单说你靠编剧挣钱养活自己了,你就是一名职业编剧。有时候可能署不了名,但不妨碍你是一个职业编剧的身份。编剧,首先是一个职业,以此挣钱谋生,以此安身立命,跟千千万万个职业一样,无需经过什么认证,是一个自然而然发生的事实。其次,才是文学创作,通过影像化的叙事阐述故事,表达人生。

她的职业特性是服务于影视拍摄,是影视工业里最基础最关键的一环。影视工业作为一个市场体量巨大的行业,编剧的收入自然不会特别差。而这,其实有先天被钳制的意味,跟作家们强调自我表达的创作不一样,她是服务型的创作,很多时候放弃了主导的地位,也就决定了她赚得比作家多,受的委屈也比作家多。

编剧这行跟任何的行业一样,有光鲜就有不光鲜的事情。入行以后, 你很快就会发现各种奇怪的现象。入门没门槛,有关系什么都没写的阿猫阿狗都敢自称编剧,有才华没关系的人却可能一直被人当枪手使。资方嘴上总挂着“我们不缺钱,就缺好剧本”,可一谈钱立刻变脸说我们预算就这么点,你行个方便,下次合作我们一定争取更多的预算。结果,往往是合同归合同,你永远拿不到应该拿的那些钱。即便如此,已不算最坏的。最悲剧的是,你经常会碰上了剧本忽悠,钱一分挣不到,可能还得赔上苦思冥想创作出来的剧本创意及大纲。拿了你的剧本创意及大纲,剧本忽悠会四处找资方洽谈,骗取项目定金,赚得不亦乐乎,你却可能一直蒙在鼓里,苦苦等待他们许诺的合作。

满打满算,在编剧这行混了10年,由最开始的影视策划到独立编剧,是一种练级打怪不断升级的过程。一个成熟编剧成长起来,需要5到10年,这里头有编剧技巧的成熟,也有和资方打交道的成熟。机会越来越好,意味着主导权越来越多,也意味着要斗争的地方越来越多。回过头看,无论什么阶段,每一次洽谈,每一次创作,都是赤膊上阵,你需要与资方的老板、制片、编剧策划、导演等人轮番博弈,才可以落实创作。

碰上懂尊重编剧的资方团队还好,碰上了没审美,还爱瞎指挥的资方团队,基本就是上刀山下火海的遭遇。印象里,十有八九都是后者,里头有让你直接照抄某某作品的老板、有刚毕业毫无编剧经验凭着看了几部电影就大谈特谈什么创作的编剧策划、有坦言作品随便糊弄一下不用过分认真的导演……一个资方团队开会,好几种意见,作为编剧,除了满足基本的创作规律,你还得满足所有人的要求,结果最后改来改去,成了四不像,资方团队还会埋怨你这里不行那里不行,拒付尾款。

如此折腾多年,人变得特别沮丧,别说什么创作表达的实现,即便是钱,似乎也没挣到多少,反而是精神濒临崩溃,抑郁难堪,对编剧这个职业倍感绝望:以资本和流量为导向的国内影视市场,如果观众连屎都吃,资本是不会花费功夫去做什么精致美食的。自然,编剧写的是什么,或者谁来当编剧都不重要了。

以网络大电影为例,一部电影从筹备到拍摄完毕,时间可能只有短短一个月。合作谈判一开始,资方就会提这个剧本要一个星期出来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仓促,我会断然拒绝合作。整个网络大电影市场充斥着粗制滥造的东西,难道不都是因为这些急于坑钱的资方造成的局面?可没人真正会对资方追责,我不写,等着写的人估计正排着队呢。即便没有编剧愿意写,也不愁找不到人写,大不了资方随便抓一个公司里的编剧策划顶上就好,还省了编剧费,多划算。

至于需不需要好剧本,从资方的角度考虑,他们不需要,好剧本不是他们项目成立或者赚钱的必要条件。他们如此喊缺,不过是一种故作姿态的表现而已——人家国外尊重编剧,咱也不能直说不尊重不是?要跟世界接轨,咱装装样子吧!

说白了,编剧在影视行业不成熟的国内,只能是螺丝钉的存在,是资方的工具和傀儡。可剧本毕竟是文学创作,要求有话语权,具有表达性。这跟资方的需求恰恰是大相径庭的,矛盾便不可避免。资方出钱,哪里允许编剧有说话的分量?他们要的不过是乖乖听话,给他们想要的东西的雇佣军,身为编剧你要钱要名要话语权,岂不是过分了?不打压你不排挤你,难道要讨好你供奉着你?资方不傻,而且特别精明。这才造成了国内编剧处处被漠视,被污名化的境地。

编剧如何才能好好创作挣钱?这个问题估计是所有身为编剧或者有志于成为编剧的人都想要知道的。私以为,只有当国内影视工业走向成熟,形成剧作中心制模式时,编剧才能真正做编剧该做的事情拿该拿的钱。只是,这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什么时候能实现,完全是未知数。如果要在当下活得像个人,编剧必须向导演转,编剧与导演合一,才是最可行的一条路。

最后多说一句,如果对编剧这行不是真爱,劝你不要轻易入坑。

撰稿:冯逸(捕趣工作室创始人)

  全国范围内,都很难找到这样的小镇——夜里10点,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上的很多饭馆才刚刚开始营业。此时陆续下班的各种影视剧组年轻人便在这些小店里聚集,有的小店老板甚至保存着不少当红明星助理的手机号。

  从1996年为支持影片《鸦片战争》拍摄而建设第一个景区“广州街·香港街”至今,横店影视城逐渐成为拥有10余个跨越几千年历史时空的影视拍摄景点,同时也是具备专业的服、化、道等服务团队的全球最大规模影视拍摄基地。官网数据显示,这里累计接待超过2000个中外影视作品的拍摄。

  但今年冬天,随着整个影视行业投资“寒冬”的到来,这个青年演员们的梦想之地似乎也迎来了另一个意义上的“冬天”。

  “群演”有戏就来 “特约”机会少了

  在横店工作4年的特约演员“小李子”,曾在《还珠格格3》《甄嬛传》等古装戏中扮演过太监角色。他告诉记者,过去整个横店影视城每天都有很多剧组同时拍戏,旺季时甚至超过100个,而现在剧组和群演数量都减少了许多。

  来自横店集团的数据显示,今年横店接待剧组310个,比2018年减少了60个。

  最近没戏可拍的“小李子”眼下正在明清宫苑景区兼职,为前来体验穿古装、坐“龙椅”的游客提供服务。他在各个剧组与各路明星的合影照片被摆放在景区的醒目位置,用来招徕顾客。

  横店影视城的管理服务公司以组织“演员公会”的形式,每天在微信群发布剧组招募通告,特约演员和群演(群众演员的简称)接下通告后,坐上剧组的车赶赴拍摄现场。

  在《侠探白玉堂》的拍摄现场,一名身穿亲兵戏服的青年群众演员说,自己看了尔冬升的电影《我是路人甲》后,来到横店“追梦”。他向记者介绍,参加群演的酬劳是一天90元,工钱每周结算,“一天能跑3个剧组,有时候不知道具体剧情是什么,也接触不到明星”。

  在横店,有大量和前述“路人甲”一样“打短工”的青年群众演员,他们本身有别的生计,接到通告后才来横店参与拍摄。

  25岁的群演宁化玲告诉记者,她因为在影视剧片尾字幕上看到“横店影视城”而想来这里,2016年从大学音乐专业毕业后,她的第一个落脚点就是横店,但每次都是“有戏就来,拍了就走”。火遍大半个娱乐圈的羽绒服店“横店月娥”的老板也表示,不少人抱着体验和游玩的心态来当群演,有的人其实“家里有矿”,前不久一位租客开着保时捷跑车来横店当群演,空闲时还举着相机拍摄vlog(视频博客)。

  27岁的特约演员郝通通是没有受过专业表演训练的“草莽英雄”,3年前因为喜欢表演来到横店,演过不少亲随、将军之类的角色,最近播出的《宸汐缘》第一集中就有他的镜头。“今年以来,确实感觉剧组变少了,特约的机会也少了。有时候还得当普通群演”。

  据“小李子”介绍,特约演员的工资由戏份和台词的数量决定。在一个几分钟的镜头中说十几句台词,大约能挣一两千元;一部戏下来二三十个镜头就能挣两三万元。特约演员的收入要远远高于普通群演。

  顾客中演员占比少了

  和普通的中国乡镇不同,在横店镇,到处是饮食店,服装店、美容美发店也不少,甚至还有多家整形美容机构。影视旅游作为横店影视城的重要业态,反映着影视行业本身的凉热。

  记者在影视城经典景区“明清宫苑”门口看到,这个常在古装戏中出现的场景,如今被一家名为“初苋健康集团”的公司承包,正在举办“第十三届全国武林大会”。大量观众聚集在舞台两侧的空地上,吃着主办方免费提供的饭菜。现场宣传资料显示,“初苋产业链”包括影视、网络科技、品牌手机等多种业务。

  另一个景点“清明上河图”有3个剧组正在拍戏。天色渐晚,道具组架起巨型打光灯,工作人员将拍摄场地内的游客劝离,身着戏服的群演陆续到位。

  赵九玲经营的小吃店就在《偷心画师》剧组今天的拍摄地附近。她告诉记者,今年来拍戏的剧组确实不如前两年多。过去街道上很热闹,不少剧组还要排队等候拍摄场地,而今年“没什么人”;以前还有一些“大腕儿”,现在都是“小明星”。小吃店的生意也不景气,“房租涨了,不划算了”。

  “横店月娥”是一家在娱乐圈内知名的羽绒服店,从2010年开始,刘德华、黄晓明、肖战等知名演员都来这里定制过羽绒服,月娥出品的明星同款也在粉丝群体中热卖。店老板的女儿胡海霞向记者介绍,这家店2000年左右开张,靠着好口碑生意渐渐火起来。

  胡海霞对“影视行业寒冬”也有所耳闻。“总的来说,来自剧组的订单有所减少。去年的订单大部分来自演员,来自其他消费者的比较少,而今年来自粉丝和其他消费者的订单比例上升了很多”。

  行业洗牌,小编剧转行做微商、卖保险

  “剧组变少有多方面原因”。“小李子”认为,横店剧组减少不仅是因为“影视剧寒冬”,包括象山影视基地在内的其他影视基地的兴起,也自然分流了一批横店剧组,“剧组少了,但我觉得作品质量提高了”。

  “小李子”的看法,也是不少影视剧业内人士的共同感受。

  浙江一家影视公司的编剧小余告诉记者,自己2014年入行,最近两三年的确感觉市场“萧条”了,在电视节、电影节的活动上,能明显察觉正在拍摄的片子少了。“这是优胜劣汰的结果,随着热钱减少、资本不断向‘爱腾优’(即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家国内最大的视频平台——记者注)聚集,平台能够以更专业的眼光和更强的话语权挑选项目。”

  小余解释说,影视项目的好坏在筹备期就能看出来,影视公司多、项目多,平台能优中选优。从影视公司的角度分析,大公司项目质量好,不愁卖不出去;小公司一年拍摄制作两三部剧,也能正常运行;最受打击的是已经囤积了好几部戏却没有播出的中型公司,受到“限古令”等审片政策变动影响,有些公司投资迟迟无法回收成本,“预计未来会有一批中型公司倒闭”。

  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影视项目评估策划专员小陈,今年从一家编剧公司跳槽到了互联网公司,原公司去年有100余名员工,裁员后现在剩下约70人。包括去年她自己手上的一个项目在内,很多项目开发到一半就停滞了,“编剧的收入下降,一些小有名气的编剧甚至愿意接别人写到一半的剧本;好多小编剧没有活儿,就转行做微商、卖保险”。

  演员的日子也不好过。此前,迪丽热巴借访谈节目向导演喊话“我有时间”;于小彤在综艺节目中坦言自己来的原因是“最近不是挺难的吗,工作少了,就想过来学习”;某一线男星则接下了小公司操刀的“耽改剧”(即描写男男相恋的小说改编剧——记者注)……

  “之前参加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的,都是不那么红的演员;而最近有三档与演员演技提升相关的综艺同时开播,都是当红的演员,说明他们都挺空闲。”小陈分析说。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系副教授、导演戴正认为,在影视剧投资火爆的时代,一些“只靠颜值和流量”的演员实际并不具备专业表演能力,甚至一些科班出身的年轻演员能力也很一般。如今,投资趋冷,反而给了影视圈一次“洗牌”的良机。

  “我觉得现在是影视行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一些质量差劲、打色情暴力擦边球的项目逐渐被淘汰,而国家近期出台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等指引性文件,鼓励了优秀影视作品制作和传播。”戴正说。

  事实上,横店影视城对未来产业发展具备信心。横店集团副总裁徐天福日前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横店不只是古装戏的主战场。”他介绍,近年来横店对场景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拓展和升级,同时新建了大量的年代戏场景,接下来还将新增当代戏场景、革命战争拍摄基地,为各种题材影视剧的拍摄提供更丰富的场景选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编剧重要还是导演重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