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冬奥会的传播特色

学位授予门类:文学学士

我校传播学专业创立于1999年,2020年被评为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专业开办至今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传播学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个人修养和创新创业素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较为宽厚的人文素养和业务素养,熟悉传媒行业的管理及运营,具备沟通表达能力、策划编辑写作能力、视听影像制作能力、创新创意能力,具有新媒体意识,能够适应“全媒体、全流程”传媒领域新业态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新型传媒人才。

传播学专业非常重视开放办学,不仅带领学生在国内外专业赛事中斩获佳绩,还定期邀请知名媒体人为学生开展丰富的专题讲座、增进行业交流。传播学专业拥有优质的校外实习基地及合作单位,如全国青联、北京青年报社、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社北京分社、北京日报、人民网、五洲传播中心、中国体育等;拥有丰富的校内媒体实践平台,如UTV校园电视台、广告工作室、北城之苑微信公众号、传媒工作室等,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传播学专业注重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出国留学、考研深造、就业等不同需求。

2017年1月12日,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ECCEQ)联合中国教科评价网推出《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我校传播学专业位列年传播学专业进入全国前20名(排名第14)。

除传播学主干课程教学内容外,本专业还下设国际视听传播、新闻报道、广告与新媒体、时尚编辑四个模块。大一入学后,在学生自愿前提下,选拔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进入国际视听传播模块;在大一学年末,结合学生意愿、各模块计划人数以及专业课成绩分成三个模块,最大限度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一、各专业模块情况介绍

(一)国际视听传播模块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现阶段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养。当前,网络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新闻传播行业中的网络视听已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类型之一。我校传播学专业在宏观政策和传媒业技术发展的引领下,重视传播和外语的学科交叉与融合,设置传播学国际视听传播实验班。实验班坚持中国特色教育发展方向,注重“政治性、国际性、复合性、创新性”四个基点,“传播、外语、技术”三位一体、交叉融合,培养坚定“四个自信”、中外文采编能力突出、掌握全媒体生态格局中视听产品制作方法、熟悉国际传播规则的新型应用人才。

秉承“坚守国家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人才培养理念,依托学部传播学专业和外语专业的优势,整合校内校外各类优质资源,以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特色,开创传播学卓越人才培养路径。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主要涵盖四方面知识:掌握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规律;掌握一定的国际传播理论及双语新闻采写能力;掌握视听传播的相关技能;掌握新媒体和融合媒体传播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专业模块学生具有“传播+外语+传媒技术”的复合型知识结构,具备较强的国际视听传播的实践创作能力。学生在校内现代传播实践教学中心的融媒体编辑实验室、演播室、摄影棚等实训教学场所,进行充分的课程实训,依托校内的“国际传媒工作室”等学生社团进行实践创作,有大量的机会参与学部优质的产学研实习基地的项目和实习。学生在出国深造和国内考研具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具备一定能力,助力学生实现海外升硕。同时,较好的英语基础也有助于学生国内研究生备考。

加拿大亚岗昆学院Leanne Johnny 教授为传播学国际视听传播模块学生开展全英文线上讲座

本专业模块课程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厚传播学专业基础类课程、英语类双语类课程、跨文化传播类课程、融媒体视听传播类课程。主要包括: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创意传播、新闻编译、国际传媒实务、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电视画面编辑、媒体融合、视觉叙事与修辞、视听语言、中外影视文化、影视特效合成等。

中国传媒大学刘笑盈教授为传播学国际视听传播模块学生开展题为《全媒体时代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讲座

本专业模块坚持“全媒体”背景下应用型新闻传媒人才的专业培养理念,秉承我校传播学专业“创意思维活跃、传媒实践技术熟练”的专业教育特色,坚定“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思路,课程设置在传统新闻专业的新闻理论、新闻实务等课程的基础上,兼顾平面、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体传播领域的学习。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人文底蕴扎实、创新意识强烈、业务技能娴熟,系统掌握新闻理论知识,熟练应用现代传播技术,“口头、笔头、镜头、念头”基本功过硬,能够胜任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工作以及企事业单位宣传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1.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参与人民网70周年国庆直播工作

本专业模块课程设置紧密贴合市场需求,坚持本科培养的高质量应用型标准,从“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个方面入手,架构和完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纵向、横向课程体系交融模式:以传统的“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策划学”等课程为纵向课程体系;以“电视新闻传播、报刊编辑学、网络新媒体传播、媒介融合概论、融媒体采编与实践、新媒体实务”等不同媒体课程为横向课程体系;实现对新闻学教学内容的全面覆盖,使学生全面掌握各种媒体新闻报道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媒介融合背景下复合型的新闻传媒人才。遵循“全媒体”培养思路,通过完善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系统掌握新闻传播理论知识;通过丰富的校内媒体实训平台、优质的校外实习基地、高质量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阶梯式、系列化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夯实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1.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采访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张泽群

3. 专业模块课程设置

新闻学概论、传播学理论、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评论、新闻策划学、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策划、电视画面编辑、出镜报道与节目主持、纪录片创作、报刊编辑学、媒介融合概论、媒体制作、融媒体采编与实践、新媒体实务、传播学研究方法等。

(三)广告与新媒体模块

本专业模块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良好的师资条件,课程涵盖广告类、新媒体类、营销策划类、文案写作类和视觉表达类等五个方面。在充分利用院系优质教育资源的基础上,无缝对接广告市场的发展动态和人才需求,将传统广告行业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填补市场的人才培养空缺。广告与新媒体模块致力于培养适合新媒体广告营销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新媒体广告市场对于从业人员的新要求。专业定位为新媒体广告传播:以市场、广告、公关、媒介系统专业知识体系为培养基础,新媒体广告策划营销、文案编辑和图像传达为培养核心,打造适合新媒体行业需求的传媒广告专业人才。

本专业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系统而专业的广告素养,尤其侧重移动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创意策划、营销推广、文案编辑和图片制作等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势主要表现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模块采取了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的办法,真题真做,使学生在完成课内作业的同时也完成参赛任务,不仅使课内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课内学习更有目标、更具针对性,同时学生的成果还能够获得外界较为权威的评价,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传播学广告与新媒体模块学生荣获第13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

本专业模块于2011年初正式成立了广告工作室,在服务学生、服务学校、服务社会的宗旨下,设有设计部、影像部、文案部、创业部四个部门,导师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了解广告行业、进行广告学习和参与广告实践项目的运作,提高学生的广告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

创新能力是广告行业的刚性需要,特别是在新媒体语境下,广告公司对人才创新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不仅局限于传统广告的内容创新、设计创新、形式创新等方面,善于整合新媒体渠道,善于整合线上线下的资源平台,善于捕捉互联网热点,能够找到最佳的营销、宣发时机都是新媒体广告人才需要具备的能力。广告与新媒体模块着力于培养学生新媒体渠道管理复合型创新能力。

传播学广告与新媒体模块学生在实习岗位全流程参与产品数据分析到线下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广告学概论、广告文案写作、广告策划、市场营销与消费者行为、数据分析与挖掘、新媒体实务、媒体制作、媒介融合概论、创造性思维、广告创意与表现、传媒全案实训等。

时尚编辑模块是在我校2003年成立的时尚编辑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国内起步较早,开办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时尚传媒业培养了大量人才。

时尚编辑模块致力于为全国各时尚杂志、网站、电视台等主流时尚传媒机构培养掌握现代传播知识,具有敏锐的流行触角,能够对时尚发表独到、深刻的见解,并具有一定的媒体经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能力采集时尚信息并具有良好表达能力的专业采编人员、培养具有策划时尚活动、时尚电视节目能力的专业策划人员。时尚编辑模块培养的是传媒业与时尚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要求一专多能,专业知识涉猎广泛,特长突出。

合理的实践性课程设置。教学过程中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置与考核。大部分课程实践环节的考核方式为课程设计,需要学生在做中学,提交设计作品、摄影作品等。各课程相互合作,比如化妆造型课的课程设计作品就是一份化妆大片的制作,学生从前期策划开始,先写策划案,然后组织人员进行化妆、拍摄,之后再对拍摄好的相片进行后期处理,排版,最终打印装订成册,形成课程设计作品。该作品结合了化妆造型、时尚摄影、杂志编辑、版式设计课、图形图像处理等多课程的内容,综合锻炼了学生对实际问题或项目的操作、分析、处理能力以此鼓励学生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学习和同步提高增强其实践能力。

传播学时尚编辑模块学生毕业设计内页

本专业模块结合新闻传播、艺术设计两大学科特色,重视传播学理论和应用,强调对学生艺术设计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审美意识。为学生搭建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体系,培养具备传播学素养、美学思想和时尚意识的城市应用型人才。

传播学时尚编辑模块学生服饰色彩设计作品

传播学理论、传播学研究方法、传媒全案实训、媒介融合概论、媒体制作、融媒体采编与实践、视听语言、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学概论、新媒体概论、国际时尚调研与传播、时尚品牌解析、服装服饰设计、化妆造型设计、杂志编辑、时尚摄影等。

毕业生大部分活跃在中国时尚传媒界,包括著名时尚杂志《男人装》《时尚健康男士》《时尚COSMO》《时尚芭莎》等,时尚网站包括凤凰网时尚频道、腾讯时尚、太平洋女性网、海报网、精美科技等。

传播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专职教师分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厦门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其中,教授4位,副教授10位,博士学历教师13位北京市教学名师1位,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名师2位,北京市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一批具有丰富媒体行业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他们将新闻传播领域最前沿的传播理论、媒介动态、业务发展引入课堂教学,开阔学生视野和思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科研方面,教师们在专业核心期刊《现代传播》《传媒》《中国电视》《当代电影》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主持或参与北京社科基金等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项目市级课题以及横向课题多项、编写的教材曾获评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社会服务方面,传播学专业教师以社会兼职、专家顾问、承接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开展社会服务,提升专业社会影响力。例如:有的教师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北京市新闻奖、全国青年报刊好新闻一等奖、教育部好新闻一等奖、中残联好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一等奖等;有的教师受邀参加“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通州建设为北京副中心”的6集大型纪录片的策划和指导工作,参加央视新闻频道的专家“监看评价与分析”工作、央视《乡土》栏目的专家指导工作;有的教师担任中国网络文化传播委员会专家、人民网传媒频道专栏作者、亚洲新闻周刊特约评论员、法制网特约评论员,在中国科学报、法制网、人民网传媒频道、中国网、中国环境报、新京报等发表文化时评类和专业类文章几十篇;有的教师担任编剧的短片《你是我的眼》荣获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届“学院奖”一等奖;担任微电影《行走,是温度》的编剧、执行导演,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剧中担任编剧、执行导演等。有的教师在北京传播技术研究会担任秘书长及研究员。

传播学专业教师参与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电视台大型纪录片《北通州》策划与拍摄研讨会

传播学专业教师受邀到人民日报社作报告

传播学专业教师在拍摄天津国际旅游宣传片

传播学专业教师编剧的电视连续剧《红》剧照

传播学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理念,按照匠心专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统筹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围绕专业的实践育人目标,构建了集“基础训练——技能训练——创新和创业训练——专业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于一体的校内外联动、国内外互通的多层次、立体化“双轮驱动式”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以“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为“双轮”,相互协调、互为补充、统筹推进;通过校内认知实习到校外岗位实习,渐进式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

其中,“校内实践”分为两个层次,分属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

第一课堂是课内环节,传播学专业课程设计采取“理论、案例、实训”三位一体、多层次的课程内容体系,将系统的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形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如新闻报道模块在课程设置上紧扣培养学生“口头、笔头、镜头”能力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拍摄制作能力和创新策划能力,为加强上述基本功的训练;广告与新媒体模块的多门课程与学科竞赛相结合,进行学科竞赛企业实际项目的真题真做,让学生充分了解行业发展和企业需要,提高创意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与岗位实习和学科竞赛充分结合,要求学生真题真做,选题为实习岗位的真实项目,或学科竞赛的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独立完成创作的能力;时尚编辑模块方向加大对学生课程实践的考核力度,需要学生在做中学,提交设计作品、摄影作品等。各课程相互合作,比如化妆造型课的结课设计作品为制作化妆大片,学生从前期策划案,到组织人员进行化妆、拍摄,再对拍摄好的相片进行后期处理,排版,最终打印装订成册,形成课程设计作品。这不仅锻炼了学生对实际问题或项目的操作、分析、处理能力也鼓励学生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双向学习和同步提高增强实践能力。

第二课堂是校内实践环节,传播学各模块共享北城之苑微信公众号、广告工作室、UTV校园电视台校园等校内媒体实训平台资源。其中,北城之苑作为传播系学生实践平台,为在校学生创设了新闻实战演练机会。除了保持每周图文并茂更新微信公众号内容,北城之苑还组织新闻采编、摄影精英培训活动,完成知名校友系列访谈、主持业界大师专题访问,参与北青传媒集团、网易教育频道等知名传媒的热点新闻选题策划与落实,参加“读懂中国”征文、微视频活动和立项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比赛等。此外,广告与新媒体模块的专业社团为“广告工作室”,它使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实践项目,掌握正确的广告流程和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完成的真实实践项目有北京新能源客车分公司客车内饰色彩、外饰涂装图案设计、北京市朝阳区华洋紫竹幼儿园视觉识别手册设计、蓓幻堡儿童专业摄影会所LOGO设计、廉政招贴设计、「印象80」节目logo等。

“校外实践”主要指校外岗位实习,属于第三课堂实践。各专业模块定期组织学生校外媒体交流学习,同时在每年的秋季学期,组织大四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实习。以专业能力提升为导向,要求学生进入职场实战环境,综合训练三年所学到的理论和实践内容。专业实习强调学生实习岗位对口,在实战中提升核心专业能力,每位学生制定实习计划,将知识技能、能力提升与工作岗位之间形成良好对接。传播学专业的专业岗位实习主要集中于以下单位:中央级、省市级的电视台;报社、杂志社及其新媒体平台;传统媒体的互联网平台、大型互联网门户网站;影视、文化、传媒公司;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等。具体实习单位包括中央广播电视电视台、人民网融媒体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新闻社宁德支社、中国质量报、化学工业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报业集团、北京凤凰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腾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搜狐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新浪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网易传媒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书行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小红书)、北京酷我科技有限公司、银河互联网电视有限公司、东道品牌创意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快手广告有限公司、时尚传媒集团、北京《瑞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市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等。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在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实习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在实习拍摄现场

传播学广告与新媒体模块学生在实习岗位策划天猫正当红活动

传播学广告与新媒体模块学生在影视剧宣发实习岗位的活动执行现场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在政府机关融媒体中心实习岗位的拍摄现场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在《北京日报》实习任编辑

除大四专业岗位实习之外,专业组织学生利用其他学期和寒暑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活动,例如时尚编辑模块在每年春秋两季中国国际时装周都会选派十余名优秀学生参与时装周的采访报道,长期与时装周组委会保持合作;专业选拔优秀参加2022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志愿者服务工作、参与中国体育2021东京奥运会报的实践项目、北京电影节、第七届音乐产业高端论坛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音乐双创大赛、中关村论坛媒体的志愿服务等。

传播学时尚编辑模块学生在秋季时装周组委会实习

专业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项目驱动,真题真做,专业一贯重视将学科竞赛引入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置与大赛相结合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自信心,从而切实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近三年来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28项,有2296人次参赛,获得各类奖项438项,展出作品50件。其中省部级获奖350项,等级奖98项;国家级(省部级)获奖23项,等级奖10项。其他奖项88项,等级奖13项。优秀指导教师和组织奖20项。主要获奖情况如下

传播学广告与新媒体模块学生在2021第十三届大广赛获得金银铜奖的三位同学合影

传播学广告与新媒体模块学生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北京赛区的部分获奖证书

  1. 2019年,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北京赛区(省部级)获奖89项;

  2. 2019年,首届全国大学生“品牌故事”创意大奖赛,获得平面类作品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视频类作品三等奖1项。

  3. 2019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经济新闻作品大赛,获得新闻报道类二等奖。

  4. 第七届首都大学生创意集市活动,提交作品200多件,有23件作品入选活动,参加现场展出。

  5. 中国出版集团“小世界童书馆”LOGO征集大赛,15广告本王思雅同学的标志设计作品在中国出版集团“小世界童书馆”LOGO征集大赛初评中胜出,在网络投票获得16413票。

  6. 首都大学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平面设计大赛,钟楚贻、田圣洁、肖凯、刘岩、杨辰熙、李晓军六位同学获得微电影、延时摄影类二等奖。

  7. 2020年,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等专业比赛(省部级)获奖46项,包括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8. 第五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获得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

  9. 2021年,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大广赛)北京赛区奖项67项,其中国家级优秀奖3项,北京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7项,优秀奖45项,优秀指导老师奖1项。

  10. 2021年,“党旗下的故事”短视频大赛暨“第六届中国梦·青年影像盛典”共获得各类奖项8项,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专业教师周嵬玮和张永飞带领学生团队创作的宣传片《我为什么来这里》获得一等奖。

  11. 2021年,“百年风华 美好生活”网络视听国际传播系列活动暨第一届国际短视频网红大赛,共5部作品荣获全国100部优秀入围作品。

    此外,在老师们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及行业项目的支撑和辐射下,教师们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和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国家级及校级立项几十个,学生成果显著。如传播学专业孙铭熠同学的“北京堤摩亚文化传媒公司”创业项目从北京市8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2018年‘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代表北京市参赛,一举获得全国大创赛铜奖;国家级项目“二十四夜汉服工作室” 获得北京市大创赛铜奖等。同时,与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中心等单位合作进行学生实培计划立项多个,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素养。

    传播学时尚编辑模块学生“北京堤摩亚文化传媒公司”创业项目荣获“创青春”首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创赛铜奖

    同时,传播学专业学生在校外岗位实习中成果丰硕,不少同学在各级广播电视台、网络平台、新媒体平台、杂志社、报社等各个领域有多篇(个)公开署名的实习作品发表,实习成果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得到实习单位领导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例如:詹雨彤同学在人民网融媒体中心实习期间,多次参与人民网大型节目的录制,包括“2019 国庆盛典·时刻”大型直播节目、“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系列论坛第四场”等节目;林源同学在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实习期间负责腾讯视频的内容运营,负责时装周以及品牌活动的图片套用整理以及活动文案的编写和新闻稿的发布等,两篇原创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周倩同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有趣的奇闻异事之我爱猜猜猜》栏目实习期间,掌握并独立完成《有趣的奇闻异事之我爱猜猜猜》第五季节目录制所需的相关文件;刘奇宁同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我爱发明》栏目组实习期间,参与节目策划、拍摄、出镜采访和部分后期制作工作;田瑞同学在北京广播电视台实习期间参与《每日文娱播报》节目从前期到后期全流程工作,发表多部署名作品;孟佳同学在北青社区传媒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实习期间,负责官方公众号“北京社区报朝青版”编辑工作,公开署名发表多篇推送等等。

  1.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实习工作照:采访演员张光北等

    传播学时尚编辑模块学生在《时尚健康男士》发表文章《早C晚A,双管齐下》

    传播学时尚编辑模块学生在《时尚健康男士》12月刊发表《体面大奖》

传播学新闻报道模块学生在《北京晚报》发表作品《千年古刹潭柘寺里品诗情画意》

传播学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批适用人才,毕业生主要就职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以及各级各类文化传媒机构,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近三年毕业生795人,100%就业或升研,毕业生就业升学质量优。毕业生入职单位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日报、爱奇艺、搜狐、字节跳动、凤凰卫视等央媒或互联网头部媒体企业。同时,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国内外较知名院校继续深造,学业上升通道佳,部分优秀学生考取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传媒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大学、美国纽约电影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等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据专业对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反馈来看,毕业生的专业粘度高,在传媒领域发展稳步提升,工作3年后依然从事本专业相关领域者达到80%以上,工作5年以上者大多任职公司中层;毕业生普遍认可专业培养理念和课程设置,对专业感情深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及素养强,在专业上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人民网、新华网等在内的头部媒体对本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职业操守等方面均给予高度评价。

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各级各类新闻传媒机构、文化传播公司以及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毕业生亦可参加国内考研或出国留学深造。很多优秀毕业生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中新社、凤凰网、腾讯、百度、抖音、快手、国际及本土4A广告公司等优质平台任职,成为优秀的传媒人

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利用网上网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民心相通”。网络视听作为重要的媒介渠道和内容产品,是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重要着力点。在当前国内外新形势新环境下,中国网络视听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国际视听传播人才的需求旺盛,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可在政府机关,电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机构,互联网公司、影视制作、文化传媒公司等单位,从事对外宣传、国际传播、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视听作品的创意、策划、采访、拍摄、编导、后期制作、宣发等工作。

中国新闻传媒业依然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传统媒体吐故纳新,努力保持自身在新闻报道与传播领域的主流地位;新媒体发展势头迅猛,各种新型的新闻报道平台、手段不断涌现,正在彻底改变着新闻报道与传播的方式,媒体行业亟需大量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可以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络等新闻媒介从事新闻采编、视频拍摄制作、报道主持、策划评论等新闻传播工作,也可以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品牌推广、公共关系、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

毕业生专业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活跃于各大媒体机构,如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五洲传播中心、《北京青年报》《中国建设报》《钱江晚报》《中国新闻周刊》以及人民网、央视网、北青网、腾讯、新浪等从事新闻传播工作;还有部分毕业生在北京市公安局、中国印刷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从事新闻宣传、品牌推广和文职等方面工作。

社会需求大,就业面广。毕业生可在互动新媒体广告公司、传媒策划公司、公关活动公司从事广告创意、策划、管理等工作,或在各大门户网站、文化传播机构、各级媒体、大型企事业单位的广宣部门从事广告创意、营销推广、公关活动、文案策划、内容编辑等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宣发、推广、活动策划等工作。

部分毕业生就职于广告行业头部企业,如奥美、东道、蓝色光标、视觉中国等;新媒体行业龙头单位,如腾讯、爱奇艺、新浪、搜狐、网易、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知名媒体平台,如中央广播电视台、北京广播电视台、人民网、央视网、北青网等,从事广告、宣发、营销、活动策划等相关工作。部分毕业生在政府部门的融媒体中心、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宣发、策划、新媒体运营等相关工作。

传播学(时尚编辑)专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时尚新闻的采编工作,时尚消费资讯的介绍宣传工作。可以成为时尚类报社、杂志社的记者或编辑;时尚网站的策划、编辑、制作人员;时尚新媒体编辑或运营人员、时尚类电视节目的策划、编导人员。

毕业生大部分活跃在中国时尚传媒界,包括著名时尚杂志《男人装》《时尚健康男士》《时尚COSMO》《时尚芭莎》等,时尚网站包括凤凰网时尚频道、腾讯时尚、太平洋女性网、海报网、精美科技等。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北京冬奥会的各项筹办工作,在多个不同场合阐述举办冬奥会的重大意义,对筹办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值此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到来之际,一起重温总书记关于冬奥会的重要论述!

  为什么举办冬奥会?

  1.振奋民族精神,展现国家形象

  在北京举办一场全球瞩目的冬奥盛会,必将极大振奋民族精神,有利于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也有利于向世界进一步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成就、和平发展主张。

  ——2016年3月18日,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对京津冀协同发展有着强有力的牵引作用。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参与国际体育合作的程度,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年来,中国人民的健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中国从过去未能参加奥运会,到现在已成为许多奥运项目中的佼佼者,这是中国国运国力发展的重要体现。

  ——2019年1月31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来之不易、意义重大,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给新时代北京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北京将成为国际上唯一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城”。

  ——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体育强则国家强,国家强则体育强。发展体育事业不仅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还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

  ——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国“十四五”初期举办的重大标志性活动。要充分认识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重大意义,增强做好筹办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

  ——2021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

  2.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能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凝聚力量。

  ——2014年8月16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为推广普及我国冰雪运动提供了良好机遇。

  ——2016年3月18日,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

  中国奥林匹克运动蓬勃发展,我们将以北京冬季奥运会为契机,把竞技体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强,同时大力发展群众体育,通过全民健身实现全民健康,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2017年1月18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我们申办北京冬奥会,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推动我国冰雪运动快速进步,推动全民健身广泛开展。我们提出,要努力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北京冬奥会是一个重要推动,对冰雪运动产业也是一个重要导向。

  ——2017年1月23日,在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我们将以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平衡发展,推进全民健身事业,不断提升人民健康水平。

  ——2017年8月27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普及冰雪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与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契合的。

  ——2019年1月31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建设体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重要目标。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要通过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推动我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补缺项、强弱项,逐步解决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和“夏强冬弱”、“冰强雪弱”的问题,推动新时代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

  3.加强体育国际合作,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

  2022年冬奥会在北京举办,是中国体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开创双赢局面的重要契机,也将进一步激发中国民众对奥林匹克运动的热情,带动更多中国人关心、热爱、参与冰雪运动,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积极贡献。

  ——2015年8月22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将有利于中国体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和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相互促进,有利于促进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让中国人民有机会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

  ——2015年8月22日,会见国际奥协主席、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

  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也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有利于地区和平与稳定。

  ——2017年1月18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北京冬奥会也让中国民众有机会再次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作出贡献。

  ——2017年8月27日,会见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

  举办北京冬奥会还将为中国加强体育国际合作提供新的机会。

  ——2019年1月31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体育交流正日益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往的一部分。

  ——2019年1月31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办一场什么样的冬奥会?

  1.精彩、非凡、卓越

  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在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持下,把2022年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15年7月31日,致申办冬奥会代表团的贺信

  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是中国13亿多人民的心愿。

  ——2015年7月31日,致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我们将全面兑现在申冬奥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2015年8月22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要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15年11月,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

  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筹办任务,把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向祖国人民、向国际社会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2016年3月18日,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

  希望同志们把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作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全力筹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快我国冰雪运动普及发展。

  ——2016年8月25日,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中国愿同国际奥委会一道,把北京冬季奥运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17年1月18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各有关地方有关部门要着眼于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科学合理制定规划,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按进度高质量完成筹办工作各项任务。

  ——2017年1月23日,在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的两项重要任务,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首善标准,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求真务实、攻坚克难,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立足提高治理能力抓好城市规划建设,着眼精彩非凡卓越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努力开创首都发展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就要高质量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力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备战工作,加快冰雪运动普及和提高,努力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17年8月27日,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

  中国将全面兑现在申办北京冬奥会过程中的每一项承诺,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

  ——2017年8月27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精益求精、战胜困难,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贯穿筹办工作全过程,全力做好各项筹办工作,努力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

  ——2021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

  2.简约、安全、精彩

  必须未雨绸缪、科学研判、做好预案、加强工作。要精益求精做好各项筹办工作,结合新形势,对各项工作重新进行规划调整,切实把筹办工作的重点放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组织好赛事上来。要突出“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全面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精心做好赛事组织、赛会服务、科技应用、文化活动等各项筹办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风险。

  ——2021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

  中方对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如期成功举行充满信心,愿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社会一道,确保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

  ——2021年5月7日,同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电话

  3.特色、精彩、独一无二

  我们不仅要办好一届冬奥盛会,而且要办出特色、办出精彩、办出独一无二来。

  ——2021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

  我们将坚持绿色办奥运、共享办奥运、开放办奥运、廉洁办奥运。

  ——2017年1月18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要坚持绿色办奥,提升全社会环保意识,加强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筹办工作始终。

  ——2015年11月,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

  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是筹办工作的重中之重,周期长、任务重、要求高,要加快工作进度,充分考虑赛事需求和赛后利用,充分利用现有场馆设施,注重利用先进科技手段,注重实用、保护生态,坚持节约原则,不搞铺张奢华,不搞重复建设。

  ——2016年3月18日,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

  比赛设施建设一定要专业化,配套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体现中国元素、当地特点,严格落实节能环保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让现代建筑与自然山水、历史文化交相辉映,成为值得传承、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成为城市新名片。

  ——2017年1月23日,在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各项规划都要体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的原则,不要贪大求全、乱铺摊子。

  ——2017年1月23日,在张家口市考察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绿色办奥,就要坚持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冬奥会打下美丽中国底色。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北京冬奥会各赛区要对照筹办工作总体计划,深化细化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尊重规律、讲求科学。各项建设和改造工程都要努力成为精品工程,同时要充分考虑后续利用,不要贪大贪多。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

  ——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要突出绿色办奥理念,把发展体育事业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结合起来,让体育设施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确保人们既能尽享冰雪运动的无穷魅力,又能尽览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2021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河北考察并主持召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会

  坚持共享办奥,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办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加快冰雪运动发展和普及,使广大人民群众受益。

  ——2015年11月,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

  共享办奥,就要坚持共同参与、共同尽力、共同享有,使冬奥会产生良好社会效应。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要用好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也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坚持开放办奥,借鉴北京奥运会和其他国家办赛经验,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加强中外体育交流,推动东西文明交融,展示中国良好形象。

  ——2015年11月,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

  场馆规划、设计、施工要注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同时要加强我们自身技术积累和技术创新,一些场馆要反复利用、综合利用、持久利用。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开放办奥,就要坚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使冬奥会成为对外开放的助推器。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坚持廉洁办奥,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办奥成本,强化过程监督,让冬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

  ——2015年11月,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

  要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办奥成本,强化过程监督,让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像冰雪一样纯洁干净。

  ——2016年3月18日,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情况汇报

  廉洁办奥,就要勤俭节约、杜绝腐败、提高效率,坚持对兴奋剂问题零容忍,把冬奥会办得像冰雪一样纯洁无瑕。

  ——2017年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市考察城市规划建设和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

  中国政府对使用兴奋剂持“零容忍”态度,我提倡中国运动员哪怕不拿竞技场上的金牌,也一定要拿一个奥林匹克精神的金牌,拿一个遵纪守法的金牌,拿一个干净的金牌。中国将坚定主办一届像冰雪一样干净、纯洁的冬奥会。

  ——2019年1月31日,会见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我们要言必信、行必果,扎实工作,步步为营,要拿竞技奖牌,也要拿精神奖牌、廉洁奖牌,兑现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2019年2月1日,春节前夕在北京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 致力于成为全知道最会答题的人

2021年9月17日,北京冬奥会、残奥会主题口号“共迎未来”正式发布。很多人认为这体现了对团结、和平、进步、包容的追求,但往往忽视了在绿色、科技、智能领域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对科技的追求和重视。从场馆建设到训练和比赛准备,再到综合服务保障,科技都体现在冬奥会筹备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在场馆建设方面,国家速滑馆的“冰丝带”被22面水晶丝带形状的弧形玻璃幕墙所包围,是独一无二的。与传统刚性屋盖结构体系相比,柔性索网屋盖在满足结构功能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结构中的用钢量。如此精致的空间设计为节能环保提供了保障。屋面结构为大跨度、大面积、大空间的超跨索网结构。建设和运维的背后,有赖于科技力量的支持。

北京冬季奥运会的12个比赛场馆突出了科技创新的元素。速度滑冰馆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层双向正交鞍形屋顶,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采用了竞技人工分段跑道的设计方法和施工关键技术,首钢集团废弃的炼钢厂改造为跳台滑雪平台。7个新建或改建的冰场和9个冰面采用了环保制冷系统和制冷剂。5个冰面采用二氧化碳(R744)跨临界直接制冷系统,4个冰面采用R449A制冷剂。“冰丝带”被媒体称赞为创造了“最快的冰”。

最能说明问题的数字是:使用相同数量的传统制冷剂产生的碳排放量是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3985倍。国家速度滑冰大厅使用二氧化碳来制造冰,这将提高30%的能源效率,每年节省约200万千瓦时的电力。

为了使用风洞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体育“风洞”专门为冬季奥运会可以最大风速为42米/秒,相当于一个强大的类别14台风,基本上涵盖了风速范围内参与所有冰雪运动。

冬奥会对精确的天气监测、准确的预报和精细的服务要求非常高。不断变化的风速和风向不仅会影响运动员的成绩,还会影响运动员能否安全完成要求的动作。

网站环境因素影响评估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定量的风,可以获得高精度的实时训练场地风数据直接转换风指数,传送到移动电话,垫,如智能终端,从“感知风”到“看侧风”,教练员必须配合并提供决策辅助,以保障运动员的生命安全。

此外,还有为冬奥会场馆进行清洁和消毒的人工智能消毒机器人、冬奥会赛事的人工智能手语主播、烹制各种美味佳肴的“机器人厨师”等。可以帮助越野滑雪者高速训练曲线牵引六旋翼无人机动力加速系统…因此,毫不夸张地说,“高科技冬奥会”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主要特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奥蕴含的多元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