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最喜欢听谁的歌啊?周杰伦?周杰伦的作曲水平在世界,数一数二吗?

能动用全民都参与数据打投的人,恐怕只有周杰伦了,起因是被一群非常年轻的偶像粉丝质疑,在如今数据说话的时代,早已没了当年的热度,于是便引发了各路人马纷纷在微博开始给周董打投,众多明星也加入其中。也许现在的年轻人对周董不太了解,但他的歌可是陪伴了很多人的童年,不过也不怪他们,现在周董的创作量已不如当年,反倒是经常出现在游戏直播里,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转行搞电竞了。

玩着玩着就成了代言人的周董,在一开始周董参加了许多职业联赛,和其他艺人、职业选手临时组队battle,渐渐地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游戏战队,并在一六年收购了S2冠军战队,又玩着玩着就有了自己的团队。“转行”电竞的周董依然没有忘记自己本职工作,同年就给英雄联盟创作了主题曲《英雄》,并在每周年又创作了新版本,在多个场合演唱。

周董这么多首脍炙人口的歌,光一首主题曲怎么就够了呢?去年,来自周董十八年前作曲的《龙拳》成为了英雄联盟新皮肤,神龙尊者的助威曲,配上方文山的作词,再搭配不过了。实际上,早在零二年周董就做过一首游戏歌曲《半兽人》,游戏灵感来自同年发行的《魔兽争霸3》。

《半兽人》以魔兽争霸3中的兽族的视角编写,讲述了人类因为贪婪而最终堕落为半兽人的故事。虽然是游戏歌曲,但这首歌也被当作表演曲目,出现在选秀节目偶像练习生中。不愧是创作才子,十几年前的歌放到现在依然不过时,这样的周董又怎么会过气呢?

不是真的过气,只是现在的年轻人听的比较少,毕竟在这个流量当道的时代,像周董这样的实力派越来越少,更多的则被埋没了在流量中。值得庆幸的是,周董将歌曲融入到游戏中,以新的形式向更多的人宣传自己的歌。

6月12日的凌晨,发布了最曲《Mojito》,瞬间便在朋友圈、微博、各大音乐平台刷屏连连,甚至走在街上都能隐约听到大家的议论声。

新歌《Mojito》轻快的旋律、令人欢悦的曲调,一上线便创下了新高,获得了无数人的喜爱。纵观乐坛,每一次发布新歌都能引发很大的轰动,喵小姐想这就是周杰伦的超强魅力吧。

然而,在新歌发布后,就遭遇到了“抄袭风波”。有人在网上贴出说周杰伦的新歌《Mojito》跟宫崎骏动画电影《哈尔的移动城堡》中插曲《人生的旋转木马》1分15秒处的旋律雷同。

不仅仅只是跟久石让的《人生的旋转木马》相撞,一次就撞了多首曲子。有网友说跟何洁的《是不是爱情》中的旋律也很相似,还有网友找出了日本动漫《美少女战士》的主题曲,与之相对比,发现两首歌的前奏放在一起后竟然也有相似之处。

于是,在微博上一位粉网友丝调侃说,如果这样也算抄袭,那《Mojito》应该抄袭了十几首歌,同时还附了一张相关的整理。

对此,周杰伦一直迟迟未发言,作为《Mojito》的黄雨勋则站出来表示说,在编曲上与《人生的旋转木马》的旋律的确很像,但也仅仅只是撞了一点儿旋律,要说抄袭实属空穴来风。

无数专业音乐评论人也纷纷将两首歌曲进行了对比,正如作曲人黄雨勋所说,在旋律上二者的确有相似之处,更何况二者的相似之处并非在同一小节上。

所以究竟抄没抄袭,喵小姐今天就跟大家从周杰伦的专辑中来谈谈这个话题。

专辑《Jay》:青涩的故事中,见证青涩的你我

这张专辑是发行于2000年11月的,作为周杰伦首张专辑,对他的意义也是很大的,这种专辑是他正式出道的见证,其中一共收录了10首歌曲。其中的《星晴》更是在2001年,获得了第24届“十大中文金曲”优秀国语金奖的。

而对于这首《星晴》是由周杰伦自己作词、作曲、和声等创作而成的,在歌中有周杰伦青涩的模样,同样的也有我们青涩的模样,那时的我们依旧年少。

而其中中西结合的《娘子》与“爱情走得太快,就像龙卷风”的《龙卷风》都是大家所熟悉的歌曲,每一首里都是青涩的你我。

专辑《范特西》:将自我发掘到极致

提及周杰伦的专辑,很多人脑袋里想到的便是这张《范特西》了,对于这张专辑,不管是周杰伦个人还是音乐艺术来看,都算得上是一张传世经典。这张专辑没有太多的你情我爱,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写照。

在《爸,我回来了》中,用简单的歌词与旋律为我们批判家庭暴力;在《忍者》中,我们看到了日本忍者形象,体会着日本文化;在《威廉古堡》中感受哥特氛围浓重的古堡……

在这张专辑中,也有些爱情的但是却不似同一时期出现的爱情歌曲一样。在《爱在西元前》与《上海一九四三》中,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唯美与浪漫;在《简单爱》中,感受着俏皮甜美的小爱情;在《安静》中,感受着纯真伤感的爱情。

而其中的一首《双截棍》可以说是真的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用超快的语速用说唱的形式将歌曲中的中国文化尽数吐露着。如今再来听这首歌曲,依旧让人十分震撼!

关于这张《范特西》专辑,也是斩获了无数奖项的,可以说这张专辑是他将自我发掘到极致的作品。

专辑《叶惠美》:听妈妈的话,做个乖孩子

2003年夏天,周杰伦推出了一张名叫《叶惠美》的专辑,从这张专辑我们认识到了周杰伦的母亲。

这张专辑中一共收录了14首歌曲。第一首歌是《以父之名》,这是一首带有宗教气氛的叙世歌曲。歌曲的歌名《以父之名》在基督教中是“以上帝的名义”的意思。整首歌曲的曲风都诡谲多变,加之周杰伦独特且过硬的唱功,将整首曲子将暴力之下孤独的内心演绎得很到位。

这首《以父之名》还为周杰伦赢得了一个周杰伦日(7月16日),可见这首歌曲的震慑影响力!

在这张专辑中我们不仅感受到了《以父之名》中的现实与人性;还感受到《晴天》的美好,相信这首《晴天》在很多人内心中都承载在无数人的美好爱情;同时一首古韵浓郁的《东风破》也成为了中国风音乐的开山之作。

不管是2002年的《八度空间》、2004年《七里香》、2005年《十一月的肖邦》2006年《依然范特西》、2007年的《我很忙》……直至2016年的《周杰伦的床边故事》每一张专辑里总有那么一两首歌曲是我们熟悉的,周杰伦作为一代人的青春,他的音乐都带着我们走过了一个精彩美好的青春,如今的他也早已成为了时代的标志。

作为一代老天王,出道二十年来,怎会去抄袭呢?又怎屑去抄袭呢?所以,其他的话就不必多说了,有没有抄袭想必大家心里也是很清楚的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过去的这一周,是“周杰伦周”。

除了掀起自媒体的狂欢,我们也一度掀起了对周杰伦“音乐文本”的讨论。其中,DK老师的微博底下,大家聊起了周杰伦的“音乐素养”和“作曲水平”到底有多高这件事。

作为雅马哈音乐学校(又来……)有史以来诞生的最著名的学员,周杰伦的音乐中有及其扎实的古典音乐根基,且源自雅马哈从幼儿教学起贯穿始终的和声体系,对创作的激励,当然最重要是周杰伦本人百年一遇的天才songwriter迸发,并在2000年前后这个时间点迎来了欧美R&B技术生产力爆炸后,技术成为了一个音乐者最值得依赖的武器。

好了,那么,周杰伦的作曲水平,你说他很高,我们肯定不否认;可问题是,作为乐理零基础的绝大多数流行音乐普通听众,我要怎么感受呢?

比如DK老师说,周董早期调式玩得很精彩,我举一个例子,周董的《世界末日》:比如副歌第一句,“天灰灰,会不会,让我忘了你是谁”,

在这首G大调的歌曲当中,周杰伦在这两小节里用了G-B7-Em-G/D的和弦,和弦级数就是 I-III7-vi-I/V(V)。

“其实在旋律声部上并没有让和弦外音 A 占主导,他本来大可以用一个有 G 音的 C 和弦,就可以构成 G-D-Em-G/D 也就是 I-IV-vi-I/V(V) 这个经典的和声走向模式。但是周杰伦就是周杰伦,这么传统的话他就不是周杰伦了。当然他后来一系列歌曲都有用到这个技巧。那么B7 是 G 大调的什么?没错,关系小调 e 小调的属音和弦。所以在这里他用一个关系小调的属和弦来引入变成 B7-Em 来昭示:注意,我要玩小调了!这里是和弦和转调的游戏。”

停!停!不是说了乐理零基础吗!你没看到大家都已经关掉或直接跳到最后面了吗?

首先,在周杰伦之前,传统的华语流行音乐写作里,最注重的是:旋律线。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音乐传统里有所谓的“五声音阶”,即1 2 3 5 6,宫商角征羽,取掉半音递进的4和7,由五个正音组成的音阶。在五声音阶里,有一个基础的概念叫做“三音列”,如下:

像123、235、356这样的,就叫做三音列。每一种五声调式都可以理解为是两个三音列组合而成。好了,这个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三音列的这种特性,导致了它非常讲究如何在一个音乐短句里构筑线条旋律框架,呈现起伏的美感。

如大家耳熟能详的,“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草地见牛羊”——

这是一个典型的五声音阶写法。这种线条性的音乐,你可以用任意的节奏型去唱,你可以在任何一个字(音)上拉长,它的旋律性都是成立的。这是东方音乐的审美习惯,是我们父母辈的审美,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文人音乐写作”有关。

但是,到了周杰伦这里,因为受到R&B、Hip Hop等黑人音乐的影响,他的旋律写作开始强调律动了。在弱化大旋律线的基础上,去强调律动感。即周杰伦的歌,你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节奏型去唱,整段就垮掉了。你脑补一下你妈妈用二人转的方式唱《简单爱》?

周杰伦音乐写作的革命性,就在于他把重点从写旋律转成了写节奏型。

如果你稍加留意,周杰伦的歌曲在某一段单独的乐句里,会有大量的同音重复。比如《说好不哭》中的,或是我用这一首举例《简单爱》。

《简单爱》,是我心目中2000年后地表最强的华语流行音乐歌曲之一。如果放在过去,这就是一首《小雨来的正是时候》,但出现在2000年时,这就是《简单爱》。

“说不上为什么,我变得很主动”,这段旋律是“661161,661161”,你看,他的旋律其实非常简单,而且有很多的同音重复,从旋律线条写作上来说,这个和传统中文流行音乐是离经叛道的。这时候,我们就不能只听旋律,我们得把歌曲视作一个整体,我们要去听它的歌曲呈现。我把这两小节的谱写在这里,我写了三轨,零乐理你也能听到的三轨,分别是周杰伦的人声(vocal),鼓(drums),还有吉他一轨(从功能上,我标了chord)。

PS. 你可以不看音高,你就看节奏,我把节奏对准了(原谅我,我写谱很差……),这就是《简单爱》的基础节奏型:

你听,在旋律之外,他在底下铺的,你用外放手机都能听到的:

一个是鼓点的beat,你发现他一直用kick做连续的8分音符、然后在第二句做了一个节奏的变换,而底鼓和军鼓则做的强弱拍,你会发现重音是落在“不”、“幺”、“变”、“动”,这是一个反拍的设计,重拍并不是在第一句,而且“说不上为什么”,说并不是从小节的第一拍开始的。

再看下面的,用和声旋律推进的吉他(我理解《简单爱》是用钢琴写的,但是为了呈现出歌曲的校园民歌气息,改成了木吉他),这又是非常正统的和声写作,在《简单爱》的主歌里,周杰伦就写了一个【1-5-6-4】的最常见的和声套路——你发现了,其实《简单爱》(至少在主歌部分)里,周杰伦的旋律感并不体现在旋律线(top line)里,它在吉他的chord里。这本就是欧美流行音乐在R&B / Hip

同样的方法,贯穿周杰伦整个写作生涯,如《稻香》,如《告白气球》,“我说你有点难追”,“671111”,你若剥离节奏型,整首歌就废掉了。但也因为这种节奏型的简明易懂,使得人特别容易抖起来,这也让《告白气球》包括《稻香》在短视频BGM如抖阴等里广受欢迎(这两首歌都是反拍,都很好抖)。

哦对了,虽说周杰伦对于华语乐坛的革命性,是他着重写节奏,但他特幺又是一个写旋律的天才……这就很可怕了。但我们这里说的是“零乐理”看他作曲能力,所以我们就从节奏型、哪怕是音盲都可以感知的部分着手,后面的部分就不聊了(我也不太会聊……)。

但周杰伦对华语流行音乐写作的改造,他完成的是第一步,也是最大众化的一步。如果我们要强调律动,其实不一定要弱化旋律线,我们可以同时在一条旋律线里面完成【旋律】+【律动】两件事。这在欧美的PB R&B里,在旋律化说唱(Trap Rap)里,有大量成功的案例。比如Kendrick Lamar,以及Drake,这两位在商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他们都是在【旋律】和【律动】的结合上做得非常好,这也是2010年后整个世界乐坛的主流趋势。反倒是过了巅峰期之后的周杰伦在这块的写作是……基本没有建树的,且他所擅长的“节奏型写作”和当今的“律动型写作”是两个层级的事,律动是多声部的、复合性的节奏型。

题外话,若论华语乐坛的R&B写作大佬们,显然陶喆、王力宏更接近这种律动的形态,但是周杰伦胜在旋律上是不出世的天才。知乎上有一位 的知友曾说:“王力宏是李斯特,技术流但是不大动听;陶喆是肖邦,细腻感人但是大众认为他风格略单薄;周杰伦是莫扎特,天才+动人旋律+相当高的传唱度。”我认为这个评价是相当中肯的。

好了,零乐理、只懂四个和弦的我就只能帮你到这里。

  1. (注1:如果要比较,在这一波生产力爆炸中,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由技术推导的音乐革命,代表人物包括:华语乐坛周杰伦,1979年生,2000年出道;日本乐坛宇多田光,1983年出生,1998年出道,欧美乐坛则是Kanye West,1977年出生,2003年发表个人第一首单曲;这个话题可以之后再分享。)
  2. (注2:以上这一段来自我非常喜欢的知乎专栏“音道”,原文标题为《音乐神童的世界末日》。这是关于周杰伦如何受到古典音乐影响的一篇很好的范例分析文,前提是你具备基本的乐理、和声知识的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杰伦不是自己作曲的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