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专业课考的是音乐之类的,还是别的?



前两天,一个艺术学校在笔者生活的小区举办演出活动,都是些小朋友展示自己的各种才艺,有跳舞、唱歌、弹钢琴......

在去演出现场的路上,笔者碰到了一个阿姨领着一个戴眼镜的小男孩,阿姨问我演出地点在哪里,我说正好自己也要去那里,就和他们一起。路上跟他们聊天,知道了原来小男孩是艺术学校的学生,学琴两年了。我问他考到几级了,他颇有自信地告诉我:我一直没考级,也不打算考。

后来的演出中,我才发现相比于其他小朋友的演奏,这个小男孩的水平高出一大截,他演奏了一首《蜂鸟》,很有大师风范: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用考到几级来衡量一个琴童的水平,我问小男孩也是这个意思。可是小男孩没考级却很自信,眼神似乎在说:想知道我的水平,待会看我演奏就好!


笔者想起小时候学手风琴的光景。那时候总是觉得用最短的时间考到一个较高的级别就很厉害,父母也会感到倍有面儿。于是假期包括我在内的琴童就很痛苦,大夏天,天气又热,每天得抱着比自己的小身体还要宽的手风琴一练就是五六个小时,胳膊酸痛,很难熬。练习的曲目都是固定好的,音阶啊、练习曲了,中国乐曲、外国乐曲、复调乐曲等等,导致我觉得放假还不如上学呢,起码上学还可以上完数学上体育,练琴就是重复重复再重复,非常枯燥。熬过几个月,终于考过了,拿到了证书,觉得很满意,似乎学琴就是为了这一张纸,为了跟别人骄傲地说:我过十级了!后来上高中了,学习紧张,再也没有碰过手风琴......


到底考级在琴童的学琴道路上有什么样的意义?考还是不考?这是个问题。所以今天笔者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考级以及自己对考级的一些思考。


其实考级这玩意儿最先还是由欧洲人施行的。最早设立钢琴考级制度的是英国皇家音乐学院,由它所创立的“英国皇家音乐学院钢琴考级(ABRSM)”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也是目前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钢琴考级,在全世界九十多个国家都设有考级点,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而我国的考级制度起步较晚,在1982年才设立了中国音乐家协会钢琴等级考试制度,到1991年初才在北京举行了首次钢琴业余考级活动。


我国的钢琴业余考级主要分为三大类:音乐家协会考级、音乐学院考级和文化系统的考级。音乐家协会考级是指除了一个全国性的“中国音乐家协会全国钢琴演奏考级”,大多是以省或直辖市为单位,在各个城市设立考点。音乐学院钢琴考级是由国内几所知名音乐学院所设立的,比如:“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钢琴考级”、“中国音乐学院钢琴考级”等。文化部门的考级主要是指由文化部制定的考级,它有比较严格的制度,各省市举办时都得报文化部门审批和备案。


钢琴业余考试级别是从一级到十级(中央音乐学院海内外钢琴考级最高级别为九级)。每级考试内容均分为:基本练习(调式音阶等)、三首曲子(练习曲、复调乐曲、中外乐曲),要求背奏,考试时间基本上都是寒暑假期间。对于大多数琴童来说,准备一次考级需要两只三个月,高级别的准备时间可能更长。那么,这么耗时费力的活动,到底有多大的意义呢?


在国外,很多钢琴考级是不分专业和业余的,如果是想要报考音乐学院的学生,还必须拥有较高级别的考级证书。而在中国,所有的钢琴考级均是“业余钢琴考级”,不论考到几级,对于报考专业音乐学院没有任何参考价值和帮助,它只是判断学琴进度的一个参考,仅此而已,仅仅是学琴进度的参考,甚至都不能等同于演奏水平,这一点很多小伙伴应该都有体会,身边常常会看到考到级别很高但是演奏水平却不相称的琴童(原因见下文)。


上文中介绍了考级的概况,相信小伙伴们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现在社会上很多人讨论考级的利弊,甚至大多数人认为弊大于利,我想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家长朋友还有教师对于考级的错误认知以及对于孩子学琴很功利的追求,再一个就是考级本身的选曲问题。


先说说家长和教师的问题。有一些家长让孩子学琴时似乎目标很明确,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孩子小学毕业前必须要考到八级,上初中了没时间练了。有一些培训学校也会喊出一些口号来吸引家长,譬如:一年考三级,两年考五级。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小孩子花大量的时间练考级曲目,音乐常识、知识面非常窄,学习过程很枯燥,充满了压力和烦恼,最后即便是坚持拿到了十级证书,就失去了方向、目标和兴趣,再也不碰琴了。我想,这绝非是琴童或者家长最初想要学琴时希望得到的结果,我们学习音乐,目的是培养爱好,陶冶情操,是要通过了解和学习更加热爱音乐,热爱钢琴,把它作为一辈子调节生活、增加情趣的好朋友,是要能打开琴盖,双手触碰到琴键就能演奏出美妙旋律的,绝不是为了那一张纸,之后跟音乐和钢琴彻底拜拜。而充满功利心的家长和教师,所做的往往是把孩子向事与愿违的方向推!


再说说考级本身的弊端——墨守成规的选曲。考级曲目的选择面非常窄,缺乏趣味性,旋律也不是很优美,一些曲目对于小孩子来说根本就无法理解到底好听在哪里。所以即使是弹奏乐曲,琴童也会觉得跟练习曲一样枯燥、艰涩、烦闷、无趣。现在音乐的发展已经非常多元化了,而钢琴又是如此丰富的乐器,可以表现很多种类的音乐,流行、古典、爵士等等,甚至模仿一些其他乐器或者不同的声音也不在话下,为什么不可以把游戏音乐、流行歌曲改编音乐、热门影视音乐等等的乐曲加入考级曲目,要知道有些曲目的技巧和表现力并不输于古典乐曲,这样岂不是更能吸引琴童,增加乐趣吗?另外那些音阶、和弦、琶音等技巧的考试笔者认为也应该取缔,这些在很多乐曲中就可以体现出来,为什么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专门练习考试呢?

笔者一直认为:一切不以兴趣为目的的学习都是耍流氓!所以关于考级:考还是不考,也不是个问题。我希望所有热爱音乐和钢琴的朋友,如果下次有人问你考到几级了,你能像那个小男孩一样自信的回答:我没考级,但是你可以听听我的演奏!


各位大神们,想问下川音考研教育硕士音乐学科的825音乐理论复习内容是什么啊?


有没有今年考研准备学日语的同学,我们可以一起拼课,优惠些,一起努力学习,对于艺术生来说日语是条捷径。


你好 我也打算考今年的学科教学非全日制 请问你现在找到这个参考书目了吗?


我朋友今年考过了,还是跨专业的~~


这个要看下学校的招生简章,或者是考试大纲之类的,里面应该有一些说明的。
分享一些考研复习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
(2)为什么决定考研:大三突然就对自己迷茫了,思前想去不知道为未来在何方,还是读书最轻松,一方面自己专业就业比较难,二是出国留学家里也负担不起。
(3)为什么考法律硕士:1.以前并没有了解法律,但有学姐考上上外法律硕士,就开始了解。
2.读了法硕以后就是复合型人才了,找工作应该会有优势,考公务员也好考3.考非法学的大多没有专业基础,都在同一起跑线上。
(4)为什么选择中国政法大学:1.本来一开始是考虑综合类的211,目标是华中科技大学,虽然工科但毕竟学校好,后来正式报名被兄弟怂恿考中国政法,说真的,当时的我是打算二战也一定要圆我名校梦的,压根没想到自己能考上。 2.中国政法的奖学金覆盖率高70%。3.中政不歧视二本考生。
(5)考研结果:1.初试410,排名第一
2.总分82.去 ,拟录取,排名还没出,但根据去年中政排名第一的学长总分也是82点多,所以奖学金应该稳了
(6)鸡汤:通过我个人的经历,我得出的感悟就是,考研是继高考后人生中第二次相对公平的人生机会,努力加用对方法,就能把握住。
其他考研问题,都可以咨询天道考研的盼盼老师


想告诉你考题都从来不会漏出来,如果有人有那绝对不真实


楼楼已经找到参考书目这些了吗


各位“童鞋”,专栏被我操作失误删除了。。。。。

只能重新申请开栏。关注的同学们,实在不好意思。

以下是首发内容,随后内容都会同步发送。

从今天起,该公众号(考研中西音乐史)正式进入周期维护状态,还请大家多多支持。如若感觉文章对音乐考研很有帮助,欢迎大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接下来咱们言归正传。

大家看到标题可能会有些疑惑。作为考研培训者,为什么不努力拉拢学生,反而要学生多想想为什么要考研?于个人而言,从事考研培训一方面能够帮助大家能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识,进而考入理想的大学;另一方面也能带来一定的收入。但若是为了考研而考研,那谈这些或许多余。相信大家考研都是为了将来能够通过研究生学历来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但从近年的形势来说,音乐研究所就业真的不容乐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精英化”转入“大众化”的发展,从教育部最新的《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可以了解到,当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31所(含独立学院265所),比上年增加35所,增长1.35%。其中,本科院校1243所,比上年增加6所;……研究生培养机构815个,其中,普通高校578个,科研机构237个。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0430人,其中,本科学校14639人,高职(专科)学校6662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可谓是全球第一,而在教育部《把积极就业政策摆在更突出位置》中我们也可以看出,“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34万人,再创新高,大学生就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

数据是冰冷的,或许没有太大的感受。但就本人而言,现实真的比数据更冰冷。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对高等院校建设的重视,高校音乐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因高校聘用人数直接受制于高校教育规模,高校的教职人员招聘人数有限。高等教育作为国家重要的人才输出机构,仅有规模是远不够的,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重中之重,而教学质量则取决于高校教师的素质。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提出,高等院校聘用发生了很大改变。这是高等教育发展注重人才质量的体现,也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但对于硕士研究生学历的毕业生而言,就业如履薄冰。

从周围环境来看,当前硕士毕业的音乐专业学生,进入一二线城市本科公立高校任教的几率几乎为0(有些民办的本科院校或还可招收硕士学历),现如今一二线的高校都是要求博士学历,而进入大专和中专的门槛也大多提升为“双一流”硕士毕业生。大部分音乐硕士毕业生更多的可选职业是中小学教师,这就面临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原本科毕业就可以通过努力入职的中小学,(当然,北京、上海等城市现在中小学都设置了研究生门槛,这里所指的就业形势是宏观来看的。)现在研究生毕业可选范围却没有变化,真的是“高不成,低不就”。从专业而言,因音乐专业的职业受限很大,多是从事教育和演唱职业,多年苦读取得硕士学历,不能从事了理想的职业,转行又为时已晚。那剩下的只有一条路,便是读博。

把这些写在前面,是希望大家在有考研意向时,一定要先考虑清楚攻读硕士后的就业问题。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再决定是否要放手一搏。

读研,不可否认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这种提升不单是在攻读期间,备考对一个人的改变更大。在备考与攻读期间,不仅是对本人专业能力的提高,更是思维、认知、心智的蜕变。

备考是一场拉锯战,在这个时间段中,不仅是对考生脑力的考验,更是对身体和心智的磨练,从决定考研,到高负荷备考一般需要6个月时间,考试2天,然后就进入了身心煎熬期,等待1个月左右出专业成绩,然后再等待1个月左右出文化成绩,你以为结束了嘛,其实还要再等待一个月左右出“国家线”,通过国家线的考生再等待一个月左右参加复试,复试后再等待1个月左右出拟录取,最后次6月份前后录取通知到家。其中的艰辛唯有经历者才能感觉到。但梅花香自苦寒来,千锤百炼之后,你所处的平台、接触的人群、了解的信息、掌握的知识会令你脱胎换。这是读研对一个人最大的改变,这种改变所带来的影响是终身受益的。

研究生,是本科生和博士生的一个桥梁。在读研期间本科填鸭式教学不复存在,学习是在大量的阅读和写作中度过,当然音乐专业型硕士还是以专业实践为主。在经历学术规范和文献训练、承担课题、发表论文后,学生的研究能力已初步达到了博士生的基本能力。这是研究生与本科最大的不同。

最后,说点实际的——就业。在当今学历作为敲门砖的就业态势下,研究生学历还是很有必要的。虽然音乐专业职业受限很大,但不可否认,当下中小学,特别是一线和一些二线省会的中小学招生门槛越来越高。此外,通过研究生学历也可以作为跳板跨越其他考试或就业单位的门槛。当然了,如果想在高校就业,那么考研是必经之路,没有研究生学历是不能考博的。

音乐考研,能考什么专业?

首先,我们要清楚我国学科构建的体系。音乐类研究生的各个专业是一级学科“艺术学”之下的分支。艺术学包括:1301艺术学理论;1302音乐与舞蹈学;1303戏剧与影视学;1304美术学;1305设计学;1351艺术(专业硕士)。一般报考音乐类研究生都是1302音乐与舞蹈学方面。

具体到专业而言,音乐与舞蹈学报考专业包括有:音乐学研究、音乐演唱、各种乐器演奏专业、中西方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鉴赏、音乐视唱练耳、音乐考古学、戏曲音乐研究、中外舞蹈史等专业。各招生院校所涉专业不尽相同,招收专业名称也有一定出入,如“音乐演唱”专业有些招生院校会是“音乐演唱与教学”,但都大同小异。

因1302音乐与舞蹈学二级学科的设置,其包括有音乐与舞蹈两大快,因此我们首先我们要将上述专业分成开来。

1. 以音乐为主修的报考专业:音乐学研究、音乐演唱、各种乐器演奏专业、中西方音乐史学、民族音乐学、中国传统音乐研究、音乐鉴赏、音乐视唱练耳等专业。

2. 以舞蹈为主修的报考专业:中外舞蹈史、中外舞蹈交流史、中国现当代舞蹈研究等专业。

以音乐为主修的报考专业一般初试科目为:和声曲式(一张卷)、中西方音乐史(一张卷)、英语(或其他语众,如日语等)、政治,共6科考4场。当然,有些艺术院校不考“和声曲式”和“中外音乐史”,而是考艺术概论音乐史论。这就需要考生到相关院校的研究生官网去查考招生考试的具体信息了。

以舞蹈为主修的报考专业一般初试科目为:舞蹈学基础理论、艺术概论、舞蹈历史、专业理论与素养、政治、英语(或其他语众,如日语等)。

具体报考信息,大家以相关院校研究生官网为准。

如果你觉得对你的考研有帮助,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乐生考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