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长津湖之水门桥是打仗电影吗?

张强,笔名老筷子弯张弓。下过乡,扛过枪,中铁三局退休干部。是把本溪县北甸当做故乡的北京人。

去年“十一”,看过电影《长津湖》后,写过一篇《 长津湖的遗憾 》,表达了一些对此次战斗的看法,对志愿军的功亏一篑而扼腕长叹以及对前辈们不怕牺牲的勇敢精神的崇敬之情。

后来,听说还有长津湖下集——水门桥,就坚定下非看不可的想法,尽管故事的结局我早在20多年前就知道了。

春节期间的票价100多元,于是捱到节后降价吧。

终于,看了一场,近两个半小时的片长,我双眼紧盯银幕不曾移开,随着剧情的发展,肾上腺素一阵比一阵叫劲。

应该说,水门桥的剧情主线比之长津湖更为清晰,战争的恢宏场面虽略为减少,但更注重了故事情节的叙述逻辑和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我感觉比《长津湖》更要精彩。

电影里试图还原三炸水门桥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险像环生,但能看出来是艺术加工过的符合电影市场需要的战争大片。

很有好莱坞大片的味道。

真实的长津湖之战,其艰难险阻绝对远超现代人的想象。

以上说的好像都是废话。

让我们试图还原一下长津湖水门桥之战的历史吧。

笔者现存部分抗美援朝书籍

还有许多音像制品和图册

志愿军参战的是九兵团20、26、27军16万人, 兵团司令员宋时轮。这九兵团的来头很是厉害,曾在战神粟裕的麾下,打莱芜,打74师孟良崮,打上海都是人家的绝美简历。九兵团听起来人不少,但除了歼灭美七师31团那场战斗外,其余战斗都没有在全局兵力上形成绝对优势,如杨根思作为一连之长,也只能带一个排上小高岭阵地。

九兵团共三个军,只有两个军投入了围歼作战。26军是作为预备队使用的,且放置距离又远(这点值得检讨)。等到美陆战一师通过水门桥后,26军才千辛万苦地赶到前线,虽追歼了少量敌人,但为时已晚。以至于宋时轮极为光火要撤销26军的番号。

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九兵团面对联合国军实际上是处于一对一交战的状态,而且在火力明显不如对方的前提下,要对付美国海陆空三个兵种。

主角,钢七连的连长伍千里

伍千里胸前挂一把大号战斗手枪“加拿大撸子”,此枪为缴获的美制勃朗宁手枪,此枪在美军服役达70多年。我国的个别公安人员直到70年代末期还有使用。

东线所谓联军8.8万人,包括美陆一师、美七师、英陆战队(德莱斯赖尔特遣队)及韩军等,统归美第十军军长阿尔蒙德指挥。说起美军的“军”,其实美军平时没有军的常设编制,战时以师及团为基础,根据需要,临时编成集团军或军。这其中的陆一师是二战的明星团队,著名的瓜达尔卡纳尔群岛、冲绳岛等大搏杀,都是他们的豪横之作。

陆一师是隶属海军的,陆一师长史密斯有点不尿军长阿尔蒙德。

长津湖之战,不能称之为战役,因为它是志愿军二次战役的一部分,即东线战场。

一个有趣的事是,志愿军原定11月25日全线发起第二战役总攻,因宋时轮部没完全到达集结位置,请示彭德怀,迟两天发起攻击,彭总考虑到东线是一个独立的作战方向,且有狼林山脉阻隔,于是同意,故至27日才发起进攻。而美军制订的进攻作战计划也恰恰是在此节点。于是,进攻对进攻,两个国家的王牌对王牌就顶头撞了上去。

谁也不知道谁的底细,一下子就咕咚咕咚直冒烟!

从人数上看,我军占优势,可从武器装备来看,那是绝对的劣势。

先看看人家都有啥家伙式:光陆战一师就有2.8万人,坦克149辆,装甲车35辆,高射炮64门,迫击炮343门,还有上千挺轻重机枪,再加上各种冲锋枪等自动火器,武器比人都多。

还能得到航空母舰上的支持,一招呼几分钟就会有成群结队的飞机飞到上空提供保护。老母鸡护鸡娃儿一样。

志愿军呢?步枪手榴弹加少量冲锋枪机枪。典型的轻步兵。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军之间的极大差距,《水门桥》并没有回避,而是在电影的无数细节上,很真实地反映出来。

后勤方面,更是天壤之别。我军战士有时连冻土豆都吃不上,敢死队上战场,团长问战士有什么要求,战士说,能不能给两个土豆?团长非常无奈,因为团长也没有土豆了。连续的行军打仗,甚至一连几天饿肚子的现象在各部队很普遍。

志愿军战士战前在啃食冻土豆

反观美军,在11月23日圣诞节那天,不但有烤火鸡,还有炸薯条、牛肉馅饼、沙拉、水果、蛋糕,甚至还喝上热咖啡,干上几杯酒。

志愿军部队缴获美军的咖啡,刚开始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用的,干脆把它撒在雪地上画箭头当路标用……

电影里有志愿军吃美国冻蚕豆罐头的场景,那是美军的C口粮,其营养成分都是经过计算的。

这是一场极不对称的战斗, 到了水门桥阶段,更是得到了入骨入髓的展现。

志愿军还有一块短板,那就是通讯联络。长津湖战役打响后,志愿军小部队之间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战场联络,无法协调一致,友军之间很难判断对方的位置的情况。

在美军陆战一师,即使连排一级的作战单位,也配备了电台和多部步话机,因此美军可以第一时间互相联络,哪里突围把握大,哪里的志愿军人数少,相互之间可以很快沟通到位,集中力量找最佳的突围突破口。

每个连队都配备一名对空联络员,实现了地空的实时联系。

而志愿军只有团一级才配备了电台,营连排各战斗单元只能靠号声哨子声传递信号。七连长伍千里的脖子上时刻挂着的鹰哨,发出他指挥全连各种战斗行动的命令。

如果情况复杂,固定的号声旋律和哨声旋律没办法说清楚,就要专门派通信兵徒步前去联络。

通信兵的战场死亡率是相当高的。

当时还是志愿军27军战士的王洪文就是这样的一名通信兵,整日穿行在炮火连天的长津湖战场上,那时,他是一个最可爱的人。这和他后来当多大的官不是一码事儿。

在彻底打成一锅粥的长津湖战场,一两名通信兵如果在传递消息途中牺牲,意味着基层作战部队之间几乎没法联系,都是各村各自为战各打各的。

这一情况在纪录片《冰血长津湖》中也有体现。美军老兵回忆称,很多志愿军的战壕只有几个人在坚守,在干部或骨干都牺牲的情况下,也不知道大部队在哪,上级的现实指令是什么?他们把领导下达的最后一次命令牢牢记在心里,坚持战斗到最后生命的最后一刻。

上级找不到下级,下级找不到上级。(您呼叫的号码不在服务区内)。

上火上大了,也耽误许多大事。

这个问题,直到笔者70年代刚当兵时也没有彻底解决。那时每个连队还配有一名司号员,他们经常集训练习吹号,用这种古老的方式传递各种信号。

通信连还有一名干部编制的“号长”,负责司号员们的业务培训。

以至于,当时部队虽装备了坦克,但步坦协同训练仍存在问题,步兵和坦克不能沟通,一个向东,一个向西,你打他不打。这该如何是好?搞了一次“加强步兵排步坦协同简易通讯联络”的演习,结果还出事儿了,我的战友华玉辉牺牲在距我不足百米的6号阵地上。

那次演习中我使用过的引爆炸药用的拉火管盒

水门桥战斗中,严寒给志愿军造成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成连的战士冻死在山坡上。美军去搜索残存的志愿军士兵,活着的志愿军士兵竟然没有抵抗,被冻饿坏了而成为战俘。

主演吴京直接坦言,“《长津湖》其实是《水门桥》的超长预告片。”

那我们还是琢磨琢磨水门桥吧。

水门桥战斗完全是战争的场面,没有任何多余的废话,战斗就是唯一的目的。

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经过要图

美军步兵拥堵在路上,等待过桥

美军从修复后的桥上通过 这张珍贵的照片透露出很多信息:水门桥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桥宽仅可容一辆汽车单向通过,破损的桥面长度大致为一辆卡车的车长。

朝鲜战争,是一场意志和钢铁的较量,也是整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的较量,我们靠钢铁的意志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但在局部的战斗过程中,给了我们深深的教训。

抗美援朝战争时,美军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更拥有碾压其它任何国家的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

而当时我们的国家,一穷二白,工业生产能力极低,军事工业的生产能力更低。那时,我国的钢产量勉强60万吨,而美国已达近9000万吨。

后来的大炼钢铁,是不是在这时就埋下了伏笔呢?

假设说我们有飞机大炮控制住水门桥,陆一师能活着走到咸兴港吗?

三炸水门桥,甚至连桥基座都炸没了,志愿军料想美军不可能在短期内将其修复。然而,美军的战场工程修造能力远远超出中国军人当时的认知。

美军利用其强大的工业化水平,最终在12月7日通过C-119空投了架桥组件,在12月9日修好了桥梁,陆一师一万多人还有一千四百多台套大型车辆(1000多辆坦克及各类工程车后勤辎重车)几乎是全须全尾侥幸逃出了长津湖地区。

没有空投桥梁组件,美军还有没有有其他办法通过水门桥呢?

美军的工兵指挥官都接受过系统的正规院校教育,很多人都具有理工科学位和工程师资质,精通爆破、道路修筑、桥梁架设、掩体构筑等多项专业技能。

美军在长津湖的战斗工兵营编制极为充实,装备齐全。拥有推土机、挖掘机、起重机、压路机、拖拉机、铲运机、架桥车等各类重型机械车辆,甚至还有一个坦克分队,装备5辆带推土铲的M4A3中型坦克。

美军在长津湖有三个这样的战斗工兵营。

战斗激烈时,老美的兵力也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实在抽不出人了,把司机修理工等都凑成一个编队(机关连),当战斗兵使用。

修机场的推土机司机们也得拿起枪战斗

进攻杨根思的小高岭高地,这伙儿人也曾装过大尾巴狼,傻乎乎往上拱。

八十年代,国家进口了十八台美国造的卡特·彼勒大型铲运机,我单位分配到了九台。那家伙的轮胎比人还高,充个气儿必须要去郑州充氮气,充一次8000元!

蝎子粑粑,独一份, 別的地方没有。

一台铲运机可以集挖、铲、运、摊平、碾压全部筑路功能,日产土方可达一万立方米!美军在下碣隅里修建简易机场,就用上了这个大家伙。

在山西,因工程需要,我曾调用过兄弟单位的铲运机施工。只几天的功夫,就把一个有八百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的断头路给填平成坦途。当时别说老百姓,连我也看傻了眼。

美国人挺不要脸的,有记者问向南逃是不是撤退,陆一师师长史密斯竟是这样回答:“撤退?陆战队永远不会退缩,我们不过是换个方向进攻。”这有向出发地进攻的吗?这美国人张嘴胡说八道爱撒谎的臭毛病,直到现在也不说改改。

史密斯心里当然清楚陆战一师当前的处境,他不惜以谎言来掩盖自己的决策实属无奈。从战役结局来看,史密斯不惜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擅自下令撤军,确实是个明智之举。而他所采取的一系列“保命”举措也确实发挥了实效。通过下碣隅里的简易机场,陆战一师得到了大量的军用补给,包括食品、弹药以及用来修复水门桥的建筑材料。同时,大批伤兵(近5000名)得以通过运输机撤离战场。

美军战史学者贝文·亚历山大的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一书,落落大方地承认了美军在长津湖的战败。

日本的陆战史研究会也出过一套书,书中对中美在水门桥的战斗也有描述,基本上是可靠的。

美国华盛顿韩战纪念园的旁边,一个美国男青年正在给女儿整理衣裤,我相信,他绝不会愿意去一个陌生的极其寒冷的地方跟什么人打一仗。

韩战纪念园里惊慌失措的美军士兵形象(雕塑)

中美双方都认识到水门桥的极其重要性,一个玩命似的要炸,一个玩命似的要保桥。围绕着水门桥,上演了一场生死对决。

最后,陆一师全部从这座桥上撤退到海上,溜之大吉。成了中国军人心中永久的遗憾。

朝鲜战争中,围绕着炸桥修桥上演了多少惨烈悲壮、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老电影《奇袭》,说的是38军侦察科副科长张魁印带领一支由侦察兵工兵组成的炸桥小部队,抢在敌人到来之前炸毁武陵桥,断敌退路,为全歼敌人创造了条件。为粉碎美军的“空中绞杀战”,志愿军对被敌人炸毁的桥梁进行一次次的抢修,保证钢铁大动脉的畅通无阻。

笔者曾和反映志愿军铁道兵对抗美军轰炸桥梁的 电影《激战无名川》的主演关长珠老兄在北影厂小饭店里聚餐,席间说起拍电影的那段经历,他仍然显得十分兴奋。

前年张译主演的抗美援朝电影《金钢川》,说的还是围绕着护桥和美军飞机斗智斗勇的惊心动魄的故事。

笔者的老工作单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也曾组成铁路工程抢修大队,冒着敌机轰炸,抢修被炸坏的铁路,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人,后来几乎都担当了单位的大小领导和骨干,都是我所尊敬的前辈。

本人接受过专业的军事爆破训练,其中重点还学习了桥梁爆破,懂得了如何计算抗力系数 ,装药量,以及最佳爆破位置等,当然也学过军用简易桥梁的架设。没想到的是后来的后来还亲自指挥修建了一座现代化的桥梁。

炸一座桥容易,修一座桥也不是容易的事儿。

得益于现代讯息的发达,我们知道了一炸水门桥的志愿军老英雄郭荣熙仍健在,他那时就有爆破大王的称号。他亲自点燃了导火索,但在向后撤离时,由于导火索不够长,被炸药崩起的混凝土块砸到头部而受伤昏迷,被抢救下来送回国内治疗。其后的二炸三炸水门桥就不知道了。

98岁老英雄的口述,使我们对水门桥战斗有了第一手资料。

心中升起对先辈们的无限崇敬!

下图炸药安装的位置没问题,就是现代桥梁的桥头搭板和桥梁的结合部。几十斤的TNT炸药撂哪儿,哪儿都会感觉压力山大。

如果是整体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威力那可是要大打折扣喽。

1950年的那个寒冷的朝鲜之冬,是中美双方都不愿意回忆的地方。

最后看到战斗结束部队点名的桥段,七连剩下的唯一战士伍万里报告:“第七穿插连应到157人,实到1人!”看到这里,我的眼泪顿时涌了出来,挂满两腮,久久不能自已……

今天,那场难忘的战争通过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能坐在电影院里回溯历史。最应感谢和致敬的正是这群最可爱的人,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今天这来之不易的和平,才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笔者当时服役部队,驻扎在沈丹线上,朝鲜那边一旦发生战争,如果出兵,我们部队肯定是第一时间开拔到前线,我们算是—— 快反部队——中国第一机械化师。

谈老百姓感兴趣的家乡话题

感谢您的阅读、转发和关注!

  • 战争巨制《之》将于大年初一隆重献映,日前片方发布IMAX海报,宣布影片将同步登陆全国IMAX影院。在风雪与炮火交织的水门桥战场,吴京、易烊千玺等饰演志愿军战士脸上带伤、无畏而立,一场倍加艰难的战斗打响……宏大战斗场面及志愿军英雄形象令人震撼!影片的超强视效及细节还原,将观众带入残酷激烈的战场;而们对志愿军先辈的投入演绎,将使观众产生强大的情感共鸣。

    随着《长津湖之水门桥》释出更多画面信息,期待良久的观众直呼:“场面恢宏、情感动人、更加热血沸腾,期待三炸水门桥!”“第一部被雷公牺牲整破防,这一次没看已经开始破防。”影片由中宣部电影局主抓、电影原班人马倾力打造,在春节团圆之际,来影院感受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和平温暖,不忘保家卫国的英雄将士,致敬革命先辈!

    吴京、朱亚文、易烊千玺

    身临战场!宏大战斗场面震撼春节档

    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发布的IMAX海报中,展现了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朱亚文、李晨、韩东君、耿乐、杜淳饰演的志愿军战士面无惧色、英勇迎战的英雄面貌。风雪中的水门桥战场之上,战士们神情坚毅,脸庞上布满战斗过的伤痕,他们刚刚遭遇何等险境,又将如何应对接下来的艰巨任务?片中七连战士们在结束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在水门桥阻击敌军撤退,战斗会更加激烈,场面也更加宏大。通过震撼清晰的银幕画面,这场全面升级的恢弘史诗战斗将更加瞩目,画面张力和历史质感直击人心,观众如同亲历惨烈震撼的战火硝烟,对志愿军战士的豪迈血性也将更加记忆深刻。

    作为一部战争大片,《长津湖之水门桥》呈现了宏大激烈的战斗场面及细腻还原的残酷战场,银幕前的观众们可沉浸式投入其中,感受到最畅爽的视听享受。影片出品人、总制片人、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表示,《长津湖之水门桥》将是更为艰难的战斗:“观众将会看到更寒冷、更火爆、更热血、更残酷的一战,希望大家能在冰与火的交融中,收获无与伦比的视听体验!”

    情感共振!感同身受更知幸福之不易

    作为电影《长津湖》的续作,《长津湖之水门桥》中七连战士的命运何去何从,牵动着每一位观众的心。透过大银幕,观众们将走近这些为保家卫国而牺牲奉献的英雄先辈,感受72年前战场上的动人情谊:千里和万里将如何彼此守护?七连战友又如何相互鼓励、协作抗敌?每一位战士身上又有着怎样的挂念?饰演七连连长伍千里的吴京,拍摄时感受深刻:“我们只是演绎了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时刻记得,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们,为了保护刚刚诞生的新中国,忍受了怎样的寒冷,接受了何等残酷的挑战。”每一位演员都用他们细腻传神的演绎,展现出动人的家国情谊,致敬英雄先辈!

    影片将于虎年大年初一隆重献映!从去年国庆持续而来的“长津湖效应”,让很多观众看到了钢七连的荣耀和浓浓的家国情怀。随着《长津湖之水门桥》的预告曝光,影片释出更多画面信息,观众期待良久:“终于等来水门桥!”“光预告就是能看哭的程度!”抗美援朝精神从银幕传达给每一位观众,并产生强大的情感共振,更让人感受到今日之中国来之不易,先辈的打仗是为了如今的国人幸福团圆。这个春节,来大银幕看《长津湖之水门桥》,感受真情、震撼齐聚的史诗大片!

  • 千筹网-领域的领头羊!深研电影、影视版权认购行业6年,以为契机,提供电影票房真实数据的正规电影版权认购平台,更多及信息,欢迎登录千筹网进行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门桥与美国陆战一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