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不知道以后发展怎么样?

忍不住想聊一聊这个话题。

这两天电竞圈引人注目的点还是比较多的。王思聪下场打LOL比赛然后秒退役,Dota2Ti比赛结束,亚运会的电竞项目,LOL和王者荣耀、炉石、SC2都有表演赛。

等到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电子项目会成为真正的比赛,到时候也会有奖牌。(今年只是表演赛,不纳入队伍奖牌计算。)

很感慨,掐指一算,接触电竞也快十年了。

十年前的我肯定不会想到,有一天电竞选手能赚钱,能有大量粉丝,能得到CCTV报道,还能成为正式的体育项目。

我是通过Dota接触的电竞,勉强算搭上了“看着中国电竞发展”的首发列车。

相比现在的全民电竞时代,过去在中国打电竞纯粹是用爱发电,别说赚钱,赢下一场比赛都未必能填上来回的路费,更别提什么女粉丝了,那会的电子竞技根本没有女生。

当时有个Dota选手叫YYF,现在这人老牛逼了。

Dota2最大的比赛是Ti,Ti8冠军奖金突破1000万美金,四舍五入快一个亿人民币,这还只是冠军奖金,不是全部奖金。

决赛那天有官方的直播间,YYF也在自己的直播间解说决赛,结果看的人数比官方还多,退役后的他成了Dota圈里最火的主播。

但就现在这么牛逼的一个人,跟另一个同行聊起过去职业生路时,大惊:“什么?你当时打职业有三千的工资?我去,我才八百!”

八百工资打职业,比赛奖金不够路费,还可能被主办方吞掉,这就是中国当时的电竞环境。现在比起过去,好的不是一点半点。

YYF某天在直播间里跟人吹牛逼时,连续问了三句:“你就说,就以前这条件你打不打职业。你打不打嘛?打不打?”

一连串问题问到对方直接沉默。

你说现在动辄一个游戏主播,不能世界冠军也能挣几百万。有时也会感慨,真的是打得好不如选得好。

上面提到的最牛逼的Ti联赛,第一届还是跟别人借的场地,那会中国队出去国外打比赛,两支队伍里就一个人能说英文,其中一个队伍差点连比赛地点都没找到。

那会的职业选手图什么呢?说出来估计会被嘲笑,图一个热爱。

每次聊电竞,我都忍不住提起中国Dota在远古时期的辉煌战绩。(对于互联网而言,八九年前真的就是远古时期了)

那会世界的电竞舞台上只有两种队伍,中国队和其它队。中国队的强是那种散发光芒的强,这就是令人好笑的地方,中国的电竞在国内还不如国外出名。

那会选手们扛着糟糕的环境,戴着电子鸦片的帽子,一路奋战,在世界的舞台上疯狂厮杀。

当时的Dota还有“冠名英雄”这个说法,谁把这个英雄玩得最屌,谁就能在游戏里给这个英雄加上自己的名字。我和朋友年轻时也曾幻想过,有天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在某个喜欢的英雄之上。

时过境迁,后来的Dota2没有冠名英雄的说法了,换成了名人堂。十年后的英雄虽然没有多很多,但因为太久没玩,一个个英雄改到老玩家妈都不认识。过去我能把所有英雄的技能,晕几秒多少耗魔多少攻击记得一清二楚,现在我连有几个英雄都没记住。

但所幸的是,总有人还在坚持着,环境也渐渐变得越来越好。

当年YYF还是职业选手,在IG队伍里,王思聪那个IG。当时IG有两支队,打的都不怎么样,王思聪把两队人拉到一起,说合并吧。这一合并就有点厉害了,直接拿下了G联赛,ACE,Ti2还有WCG几个世界大赛的冠军。

说起WCG,现在都没几个人知道了吧,08年那会,它在中国电竞圈里有太多太多人提起了,后来取消WCG时,不知道有多少老电竞选手感慨一个时代落幕了。

还有些更详细地,就不提了,大多关于Dota的过去,现在这个破游戏也被玩家们自己称呼为“Dead Game”,聊再多,也无法挽回它成为一个不热门游戏的事实。

当然,隔壁的LOL也没好到哪里去哈哈哈哈哈,老玩家流失,赢了局重要比赛挽回点玩家,但过阵子也慢慢淡出了。

新的电竞游戏总是不断地冒出来,王者荣耀今年也不好过,吃鸡冲击,营收下降的。

但,不管是哪个电竞游戏,玩家们的共通点是,每到大型的重要比赛,Ti也好,S联赛也好,基本没有人会放过。

今年Dota2 Ti8的决赛从凌晨一点打到了第二天的10点多,无数中国玩家在电脑前扛着身体疯狂盯着,即便像我这样的云玩家(只看不玩),当天明明在清远漂流,却还是全程捧着手机,和明明不打Dota2的朋友看完了比赛。

LOL在亚运会的比赛直播也挺好笑的,没有画面,全是语音转播,但大家也一边听语音,一边看文字新闻去关注LOL的比赛。

到这个时候其实我们真的不得不承认,电竞玩家的意志是相通的,即便已经不玩了,即便一边骂着自己玩的是垃圾游戏,一边又瞧不起隔壁的游戏,重要的比赛开始时,玩家们依然守在屏幕前,看着代表中国的队伍在世界征战。

“要赢,一定要赢。”这就是所有玩家,所有职业选手的信念。

今年中国队在Dota2的Ti8比赛并没有取得特别好的成绩,仅仅只有LGD这个队伍拿到亚军,那天看完比赛的我,在旅游途中控制不住的失落。

去年中国队也同样拿到亚军时,我在微博发了很长一条的便签,怒骂说技术确实不如人,没什么好洗的,明年一定要干回来。

其实去年的决赛挺令人失望的,打得贼怂,所以即便拿了亚军,也有挺多人都在骂,有人在线下看比赛,失望地说算了,第二年不来看了。

而今年中国队最后几波团战处理得很糟糕,不怂了,却浪过头,大好的优势一瞬间全部垮掉。

开局时还嚣张说“扎实,不知道怎么输”的我,看到中途真的不忍心继续看,离开了手机,剩下几个朋友还在看。最后他们告诉我输了的时候,我叹了口气。

那个去年说不再去线下看的,今年还是去线下看了比赛,很多人在最后关头都不忍直视,离开了线下场地,他倒是没走,全程一直看着。结束后有其它人拍拍他的肩膀说:“明年Ti就是在中国上海举行了,可以不熬夜了。还去看吗?”

那家伙摇摇头说不了,不看了,都三十多了,追不动了。

怎么说呢,中国队今年比赛输了以后,朋友圈有个跟我同个时代一起打Dota的人在比赛结束前几分钟发了句sb。

但总觉得,明年的时候,大家还是会看的吧。虽然说到时候黄牛一定会把上海的门票炒得特别高,但如果能买到票的话,我想我也还是会去的吧。

虽然中国队没有取到理想的成绩,但心底深处里对胜利的渴望仍然是遏制不住的吧,不管是选手还是玩家们,短暂的沮丧过后,都仍然停不下对胜利的渴望和努力吧。

所以,所谓电竞到底是什么呢?仅仅是简单的推塔游戏或者杀人游戏吗?又或者是所谓的电子鸦片,赚钱的工具吗?

说实话,对于真正热爱电竞的人而言,不管是10年前还是10年后,大家对电竞都是一样的心态,八百块的职业也打,八百万的比赛也打,为的就是赢。

和同时代的丧不相同,电子竞技的年轻人和观众们都充满着热血,他们的眼里只有第一。

当年Ti1中国队拿了亚军,选手820直接把奖杯留在了机场,一旦有人说“亚军也不错了”之类的话,所有电竞玩家都会呛一句“第二是什么叼东西”。

“电子竞技没有第二”这句话,是所有热爱电竞的人坚信且身体力行的。

没有拿到冠军会大哭,拿到冠军的也会哭,这个时代如果说还有什么东西是纯粹的,那么电竞一定是其中之一。

而尽管自己不属于这个舞台,甚至也渐渐不再玩了,有工作要做有女朋友要养,也不得不承认技术退步菜得抠脚,连熬夜看比赛都会觉得累。

但是,看到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电竞的意志,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电竞,甚至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为国争光,仍然由衷觉得太好了。

能看到中国电竞走到今天这一步,真的太好了。

喜欢的请关注、评论、转发

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实际上是四个问题,那我就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一、「电子竞技员」是什么样的职业? 二、「电子竞技员」之于「电子竞技」类似于什么? 三、「电子竞技…

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实际上是四个问题,那我就从四个不同的方面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

一、「电子竞技员」是什么样的职业?

二、「电子竞技员」之于「电子竞技」类似于什么?

三、「电子竞技员」的发展路径应该是怎么样的?「电子竞技员」的设立有什么好处?

四、「电子竞技」整体的行业前景如何,「电子竞技员」有什么优势?

一、「电子竞技员」是什么样的职业?

我们先看看「电子竞技员」的官方定位是什么,按照目的的定义来看,「电子竞技员」的定义是这样的。

电子竞技员是指从事不同类型电子竞技项目比赛、陪练、体验及活动表演的人员。

他的工作任务,分为五个:

1.参加电子竞技项目比赛。

2.进行专业化的电子竞技项目陪练及代打活动。

3.收集和研究电竞战队动态、电竞游戏内容,提供专业的电竞数据分析。

4.参与电竞游戏的设计和策划,体验电竞游戏并提出建议。

5.参与电竞活动的表演。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电子竞技员」实际上是包含了之前的「职业选手」「战队教练」「战队分析师」「竞技类游戏网络主播」「竞技类游戏策划、设计师」等一系列和电子竞技相关的专业人员。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不是基本上把电子竞技包括完了吗?实际上并不是,这只是一少部分。

电子竞技行业有很多职位和其他体育比赛是没有区别的,这些职位以前有,比如「现场主持」「裁判员」「记者」「媒体编辑」「职业解说」「场控」「转播人员」「俱乐部领队」,还有一部分职业需要和其他的职位区分,需要规范化,例如「网络主播」里就需要分出「竞技游戏主播」「传统游戏主播」和「户外主播」等多种职位了。

「电子竞技」产业发展至今,虽然一部分媒体、赛场职位可以从传统媒体、传统体育领域借鉴并且直接招收,但作为本体的「选手」「主播」「教练」等却没有一个合适的职位,这自然不合适。

在这种情况下,设定「电子竞技员」这个职位,也就理所应当了。

二、「电子竞技员」之于「电子竞技」类似于什么?

在前面已经提到了,「电子竞技员」是指「电子竞技」产业当中最关键的「选手」「教练」「游戏设计师」「赛事组织」等工作人员。

那么「电子竞技员」自然就是「电子竞技」这项产业的核心,地位类似于「传统竞技」当中的「运动员」「教练」「官方工作人员」,简单地说,「电子竞技员」让很多工作人员从此真正意义上有了一个职位。

「职业选手」这个东西是写不进职业分类里的,而「电子竞技员」就可以。

在选择「职业分类」的时候,「电子竞技」行业特有的一些工作人员也不至于到「游戏」方面去选择职业分类了,毕竟「电子游戏」和「电子竞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而作为「电子竞技」产业的核心,「电子竞技员」这个职业被真正确定下来,实际上意味着行业真正意义上的规范化、产业化并且被国家承认,意义几乎不亚于2003年国家将「电子竞技」列为全国第99个正式体育竞技项目。

三、「电子竞技员」的发展路径应该是怎么样的?「电子竞技员」的设立有什么好处?

「电子竞技员」既然分很多种,那么「电子竞技员」的「发展路径」自然也是完全不同的,就我们目前谈到的几个分类来看,在「电子竞技员」当中的「职业选手」成长路径就比较依赖个人的努力与成长,现在可以看到的成长路径实际上是类似于运动员的。

运动员的成长路径是什么呢?自然是从个人努力、天赋水平、训练态度、心态素质等多个方面来决定个人实力,最终决定自己能够达到的高度,「职业选手」也是同样的。

以国内目前最完善的英雄联盟职业联赛来看,一个正常的「电子竞技员」中的「职业选手」应该是从「全国高校挑战赛」或者「天梯排位赛」崭露头角随后进入俱乐部,获得参加「英雄联盟发展联赛」的资格,在其中磨练后有一定能力再进入「英雄联盟职业联赛」,获得参加「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或者「英雄联盟季中邀请赛」「英雄联盟亚洲挑战赛」甚至「亚运会电子竞技项目」以及以后可能会有的「奥运会电子竞技项目」的资格并且取得一定成绩。

其他「电子竞技员」的发展路径均有参考或者与「职业选手」类似,在此暂且不表。

那么设立「电子竞技员」职业有什么好处?

以传统体育产业为例,在获得了「运动员」身份并且获得一定国内国际荣誉以后,运动员不但可以获得一些社会福利与收入,还能拥有「降分/免试入学」「退役补贴」等资格,虽然传统体育产业有不少运动员也像电子竞技产业退役选手一样进入文娱圈、商业圈,但也有不少职业选手选择留在产业内部工作,成为「教练」「裁判」「管理人员」等职位。

设立「电子竞技员」职业以后,那么下一步的争取福利以及利益就是理所应当,未来,一个优秀的「电子竞技员」选手在退役以后,也可以像传统体育的「运动员」一样有多种选择,例如读大学或者转为「管理人员」继续在产业内努力,当然,如果选择进入文娱、商业领域也并非不可,只是增加了一个选择而已。

就这一点而言,我们要比电子竞技产业最发达的韩国还要更出色一些。

四、「电子竞技」整体的行业前景如何,「电子竞技员」有什么优势?

就目前来看,「电子竞技」产业超越「电子游戏」只是时间上的问题,虽然「电子竞技」这个产业来源于体育竞技,在国家职业分类和行业分类中也属于体育类。

但不可否认的是,「电子竞技」和「电子游戏」是息息相关的,严格来说,「电子竞技」产业应该是「电子游戏」和「传统体育」所结合衍生出的新产业。

在2017年,「电子竞技」产业价值就已经超过了750亿元,预计在2018年将会超过900亿元,并且将会持续增长,预计在2020年前就会超过千亿规模。

这个速度远远超过了「电子游戏」的增长幅度和速度,而随着「电子经济生态」市场的扩大和在产业当中的比重提升,未来「电子竞技」当中的游戏收入会变的更少,而产业收入会增加。

最终,「电子竞技」产业会形成和「传统体育」类似的收入模式,即「赛事收入」占小部分,而由整个「赛事」衍生出的「产业生态收入」才是关键,最终完全有可能接近传统体育产业的规模。

以「英雄联盟」为例,在2018年,「英雄联盟」的「产业生态收入」已经接近了「游戏收入」,而全球的「电子竞技赛事收入」已经接近10亿美元,在2017年,仅「电子竞技赛事奖金」就接近了1.1亿美元。

而电子竞技全球的「产业生态收入」实际上更多一些。

就目前的整体规模来看,在中国「体育产业」当中,「电子竞技」产业的占比已经不低,而从全球来看,电子竞技当中比较火热的「英雄联盟」转播权也已经达到了数千万乃至亿美元的级别,仅就国内而言,「英雄联盟」的火热程度在年轻人里,已经不亚于不少传统体育项目。

当然,这个产业还在高速发展当中。

产业在高速发展且前景不错,作为核心的「电子竞技员」自然是个不错的工作。是广东最早开设电竞专业的技校,大家可以重点关注。

如果您想详细了解以上学校,欢迎咨询本站客服。如果您想查看广东所有中专技校名单,可以点击此链接:

广东技校排名网为您推荐以下精华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竞市场的发展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