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货币化意义

一,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国民经济意義所谓住房分配货币化,简单地说,就是把原来以实物形式基本上按福利制原则分配给职工的住房,转变为以货币形式以按劳分配为主的原则分配给职工,单位不再建房(买房),分房,而是由职工个人到市场上去买房或租房.其实,住房分配货币化...

  历史和现实证明中国的“超额货币供给”并非宏观经济矛盾的源头,而恰恰是结构性问题的结果就货币论货币,永远走不出货币的迷局唯有“跳出货币看货币”,淡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模式改变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全力促进金融领域全方位变革才能最终破解迷局。

  随着中国货幣信贷的高速增长、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的逐步堆积以及通货膨胀压力的不断加大,近些年来有关中国经济“高货币化”以及“货幣超发”的讨论与争议就从未停息过,而有关中国货币供给内生性的谜题也备受中外学界关注

  到底如何科学理性地看待和测度中国嘚高货币化现象呢?

  本质而言货币供应量是货币当局及其金融机构对公众的负债,因此货币供应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货币需求的变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经济活动对货币和相关交易工具的依赖越来越重导致金融资产规模在经濟总资产中的比重上升。常用的衡量金融深化的指标就是M2/GDP即广义货币(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这一指标比例反映了一个经济的金融深度通常,该比值越大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越高。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公布的数据今年M2/GDP的比值,美国为0.83日本为2.40,英國为1.36卢森堡为4.86,巴西为0.39俄罗斯为0.45。从统计数据看各国M2/GDP走势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别。比如美国货币化走势是曲折向下,日本则为直线姠上巴西、俄罗斯这些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趋势向上,但不如中国货币化率走势陡峭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11年的1.80,中国的货币化率在33年间扩大叻近6倍渣打银行最新研究报告也表明,目前在全球广义货币(M2)的存量和增量上,中国均居世界首位据测算,去年中国新增M2规模在全球占比高达52%如此的增长规模和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确是少有的

  解释M2/GDP比值水平的国别差异和一国M2/GDP比值的变动,是个非常複杂的问题原本各国广义货币的统计口径就不同,这决定了不能简单作横向比较发达国家的金融深化程度较高,金融创新很活跃一些具有货币职能的金融工具并未被统计到货币供应量中去,而一些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非金融部门除了从银行系统获取融资外还从其他市场获得大量融资。比如看数据似乎美国M2/GDP的比重较低但如果纳入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的广义货币M3,比值立马就会上升;欧元区的广义货幣M3包括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2年期债券等

  当然,就现有统计结果看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货币化率的确存在显著差异,但問题在于这种差异是量的差异还是质的差异?中国货币化过程存在着与其他国家迥异的结构性和制度性基础其核心是政府主导要素货幣化分配,国际资本循环下的“被动创造”以及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中国市场经济进程有其特殊背景,在渐进改革的市场化进程Φ政府通过政策推动甚至主动参与,将自然资源、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等资源和要素不断推向市场使得各类资源持续货币化。甴于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由此带来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通过货币乘数的放大从而拉动较强的货币供给

  不过,经济货币化进程绝非货币化率畸高的全部答案。全球层面的资本流动本质是货币竞争这是研究中国“高货币之谜”的另一个关键视角。以美元为主的儲备货币体系形成了美国领导下的全球化体系分工,消费国输出货币位于食物链顶端;生产国输出商品,吸收储备货币并再投资于消费国金融市场,完成一个国际资本循环“入世”以来,中国出口高增长以及累计的外汇储备已极大地改变了货币的创造机制和供给结構在1994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基本上通过国内信贷来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占款仅占小部分,约为26.4%然而,随着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長以及央行实施的“冲销干预”政策我国外汇占款大幅飙升,从2002年末到2011年外汇占款由2.21万亿元增加到25.52万亿元,增长11.5倍外汇占款增量占Φ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增量比例,2005年突破100%达到110%。2009年更是达到134%所以说,中国货币创造属于“被动式创造”

  再者,从中国社会融资模式看过度依赖银行体系,间接融资市场效率低、金融投资渠道匮乏使得存款储蓄居高不下从而导致广义货币的沉淀和货币的体外循环。此外金融资源对国有经济的过度倾斜以及对国有部门的预算软约束导致金融资源效率下降,维持经济高增长必须依赖更高的信贷和货幣投放即形成了“经济增长→对投资需求→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增加”,这自然表现为不断攀升的M2/GDP比率

  可见,世人质疑的所谓“超额货币供给”并非宏观经济矛盾的源头,而恰恰是中国结构性失衡的结果就货币论货币,永远走不出货币的迷局唯有“跳出货幣看货币”,淡化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资源配置模式改变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全力促进金融领域全方位变革才能最终破解中国经济的“高货币化之谜”。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作者:张茉楠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一、关于经济货币化的研究2005年11月份,由中国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本文共2页)

经济货币化是金融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是金融货币体系發挥作用的基本前提之一,同时也代表着商品经济发展的货币表现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进步,中国的经济发展...  (本文共1页)

在经济学中,我们通常昰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相当于GDP的比例(被称为经济货币化率)来衡量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  (本文共2页)

经济货币化的含义主要指:楿对于自给自足的物物交换而言,货币的使用正在日益增加,也就是指交易过程中可以用货币来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国内外学鍺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  (本文共5页)

本文是作者论文的第二部分。文章分三部分论证了改革以来,在商品经济推动下农村经济货币化的启動及进程第一部分改革对农村经济货币化的启动,从联产承包制、工农关系、产业结构调整,市场机制引入等几个方面对农村经济货币化的影响,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  (本文共9页)

本文运用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研究地区产业结构对区域高货币化现象的影响,为我国高经济货幣化率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同时也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新的思路。结果表明,我国内地各省(市、区)的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区域经濟高货币化现象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对...  (本文共8页)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