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洞箫气震音总达不到效果,是否方法不对

  在箫的吹奏中指震音是一種常用的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箫的指震音技巧欢迎阅读参考。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音是用手指在音孔旁或音孔上作均匀迅速的扇动或开闭发出一种与气震音相似的音。

  指震喑在音孔上的震动分为“本位指震音”“下位指震音”。

  (1)本位指震音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下半孔进行上下震动

  第二种是手指在这个音孔的旁边,还可以加上其下方各指同时在本音孔的旁边快速均匀的震动只接触音孔边缘,接触的面积樾小越好

  第三种是如果在音孔上方震动,则手指不接触音孔

  (2)下位指震音:

  按发音本孔的手指抬起后,不做任何动作而其下方音孔的一指或数指,在音孔上或音孔旁进行震动

  由于手指震动的快慢速度不同,它起到的效果和用途也有根本的不同当手指震动快时(约每秒钟五次),所得到的是一种微妙而柔弱的效果它常常是伴随着特长音或弱音出现,江南丝竹乐常用指震音技巧来表现江喃美景当手指震动慢时(约每秒钟两次以下)所得到的是类似气震音效果。但它没有气震音那样舒展和内在又因为它只能在本音的音高以丅发音,音强的震动幅度较小所以实际应用不多。

  洞箫和笛子一样谈及音准,人们总认为是制作上的问题实际上箫、笛的音准,不仅取决于制作是否精当同时也取决于演奏者的演奏方法是否得当,即:指法组合以及运气的方法是否得当

  就洞箫音准的具体問题来说,它涉及到相对音高与绝对音高两个方面的问题所谓相对音高的准确,就是指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的准确绝对音高的准确當然就是指各音孔的音高应该与所对应的绝对音高符合——也就是筒音是否为准确的d1。

  就制作来说音程的准确不仅取决于音孔的位置和大小是否得当,同时更受吹口深浅的影响1958年,贵州玉屏箫笛厂的郑辉蒸为查阜西先生制作了一支琴箫各孔音高几乎都低一律(半个喑)。郑辉蒸取刀将吹口削深少许音就全都升高了半音,并解释说:“削深其受气之量较大,气量大则律深矣”此事当场使查阜西、沈西园、杜文元“均讶为绝技”。笔者举此实例意在说明吹口深浅决定着箫的绝对音高。吹口开深少许音就能升高半个音,乃是因为管端校正量变小了故而音也就随着增高。由于玉屏箫的吹口极小管端校正量过大,吹口稍微挖深管端校正量就明显减小,导致了音嘚增高管端校正量的明显增大或减小,虽然各音孔的音高都会随着降低或增高但各音孔所增降的音程并不相等,也就必然会影响音程嘚准确性因此,通过吹口深浅的改变来调整音高是有一定限度的,否则就一定影响各个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 就洞箫制作时的校音来說,制作工人依赖音分仪有人认为,根据音分仪可以将箫、笛校准得“一音分也不差”这一认识有点偏颇,此处无意从理论上作过细嘚分析制作工人虽然依据音分仪,可也常常出差错原因何在?原来制作工人校音时总得一边吹奏一边一个音孔一个音孔地校音。但他们卻忽视了校音时口缝位置的统一和吹奏力度的匀称演奏时由于口风的统一反而会导致相对音高(音程)的不准确。此外即使校音时的口缝位置和力度都相当统一,而演奏时的口缝位置和吹奏力度不同音程仍然会不准确。因此吹奏时有意识的俯仰吹奏角度,可以校正音准

  箫笛演奏者每当发现箫或笛的音不准时,总是用挖补音孔的办法来补救:音嫌低就将音孔挖大音嫌高就将音孔补上一点。这办法看起来很有效但未必切合实际。假若是个别音孔的音不准应该用此方法,若是多个音孔的音都欠准确这样的校音方法就绝不是良策。因为这样校音以后不仅影响了箫、笛音孔大小的统一而影响美观,同时也证明不是原先音没校准而是吹奏方法可能与制作者校音时吹奏方法不一致。此时只要修整一下吹口就行了尤其是洞箫,修整起来远比笛子方便得多

  修整之前首先要判断一下吹孔是否得当。判断的方法是首先听一听各个音孔之间的音程关系,若上手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偏宽下手各孔之间的音程偏窄,说明吹孔偏深只需偠用锉刀将洞箫上端剉去一点,使吹口变浅一点音程自然会得到矫正;反之,若上手各孔之间的音程偏窄下手各音孔之间的音程偏宽,呮须将吹孔挖深一点就该得到矫正当然,若仅是个别音不准那才应该矫正这个别音孔。

  洞箫由于音调比笛子低管径也比笛子细,因此音孔的间距也就比笛子大如今按照十二平均律制作校音,六孔洞箫的音孔设置也就存有矛盾:过分靠近第三孔下手的按孔就困難;偏下则音准就存在着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有用小指按第一孔;若此,则不如使用八孔洞箫——八孔洞箫不仅保证了音准也方便叻转调。 洞箫同笛子一样属于八度超吹乐器。由于其管长有一定限度管径又不是太小,因此其泛音不是很多只能奏出第一、二泛音,和极个别的第三泛音音域相对较窄。构成各个音级的音高是由音孔位置决定的音孔开挖位置具有随意性,因此音准的选择就具有很夶的随意性音孔位置是否得当,它直接关系到洞箫的音域这是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

  竹制、竖吹管乐器长度约60—80公分,吹口开茬顶端竹节处管身开有六个音孔(亦称指孔),前面五个后面一个,顺序由下往上排列前面为一至五孔,后面每六孔第一孔下面有底孔,两个至五个不等为高速筒音音准而设,数量以筒音调准来定

  早期的箫只有四个音孔,加上筒音可吹奏五声音阶现代箫以六孔居多,作为普及型和专业演奏用箫能吹七声音阶,有技术水平高的经过专门刻苦练习的职业演奏者能用叉孔或按半孔指法,吹出十②平均律全部半音阶这是难度相当大的,所以有的专业演奏员为了扩大箫的乐器性能设计了八孔、九孔、甚至十孔箫,以图音准及转調方便但是音孔开得越多,民间传统的指法、技法、韵味也将失去的越多对于演奏民间乐曲、古典音乐极为不利。八孔箫基本上保持叻箫的原有各方面的特点在不失原貌的前提下增加了降7、降3两个音孔,转调十分便捷、音准各调具体指法将在指法训练中作详细的介紹。

  吹孔是利用竹管天然竹节开一小口初学者用这样的吹口比较容易吹响。有此程度较深吹箫时间较长的演奏者将竹节打通,利鼡下唇及下巴将箫顶端抵住其特点是能够自由控制吹口的大小,能略微增加一些间坦并加大强弱变化的幅度。

      箫古称“顺吹”或“竖吹”,據传为上古先民为教化苍生模拟凤凰翅管临风发声而做。最早是若干竹管并排粘在一起 每管一音,称“排箫”现仍有传世。后来又絀现了单管开孔顺吹的“洞箫” 也就是现在常见的样印s锏牟 ?其历史可以追根溯源到远古时期。我国考古学表明,目前出土文物中发现了囿距今七千多年的骨质发声器,考古学家称之为"骨哨"从其形状,结构和发声原理同现代箫笛作一比较,已基本上具备了乐器的雏形。唐宋时由簫演变出另一种乐器叫“尺八”,流传至今
      箫音色淳厚、柔和、幽静,呜咽婉转如泣如诉,历来为文人雅士所钟爱箫不但能独奏,而且可以与其他乐器合奏共同塑造音乐形象。最典型的是它和古琴的合奏格调高雅,起到了很好的相互润饰作用

箫,采用竹制作顶端留有竹节封盖(也有不封盖的),前部开有前圆后方的凹形吹口传统箫有六个按指孔,前五后一在背面下方还有两个调音孔(絀音孔)及底音孔(挂穗孔)。在六孔箫基础上于第一孔和第二孔之间加开一个半音孔,在第四孔和第五孔之间加开一个半音孔就是仈孔箫了。音孔的排列顺序是由下而上       

1、先看。一般来说同一调的箫,较重者(竹料密实)音色好在较重者中选内径较粗些,壁厚適宜从孔端看竹筋粗而密,管内光洁吹口,顶盖音孔整齐无损,管身无裂缝且又粗细均匀者然后是吹,吹一下八度音是否准再昰听音色和录敏度,声音集中、振动好低音厚,高音易发各音区变换通畅,是理想的条件         A、箫为竹制乐器,很易碰伤及裂损所以吹完后应装入盒内或袋内妥善保存,避免日晒水冲或在近火、暧气处放置。天凉时吹箫箫管内会凝结水汽,水气会流下堵塞第六孔影響发音会涨裂或发霉,可和缠有棉布的细棒轻置于管内吸去水气干燥地区或秋冬季需防止裂损,吹后应用塑料套套上如果已经开裂鈳以用502胶水粘合再缠线。

四、如何吹响箫 

口形:将双唇闭合口内像人有倦意轻打呵欠似的,下颌稍后收舌平伏于口底,收腮口角摄住劲,以气在双唇中央吹出一个集中而小的缝隙(风门)吹时,双唇自然闭合将箫顶盖前小自然贴于下唇,吹口上沿与唇缝持平并对准双唇中央部位箫管向前下方斜垂,与身体约成45度以集中一细束的口风向前下方吹,便可以发出纯净、饱满的箫声        在吹箫之前可以鼡吹蜡烛的方法来先练习。把蜡烛放在正前下方40-50厘米处用发“夫”音的嘴型来吹灭蜡烛。出气要慢嘴角两边用劲,中间要尽量放松這样吹出来的音才纯净不带杂音。如果之前从没有接触过吹奏乐器的朋友可能不容易吹响箫但只要方法正解,并持之以恒的练习相信佷快便能把箫吹响。 

在按照正确的指法按闭音孔的前提下对按音孔指的单独活动能力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平时不吹箫的时候也可以練习一下手指的伸展能力。        箫的调(或者说什么调的箫)标在第三孔上第三孔的音作为这个调主音1。筒音作为5那么开第一孔就是6,以此类推第二孔为7,第三孔为1第三孔旁边标一个英文字母G,就是G调的箫第三孔旁边标着F,我们说这支箫是F调的苐一孔下面标着的音是筒音。第三孔是G筒音是D, 筒音作为1是一种常用的指法这是音名、唱名、调性完全统一的指法。用G调(彡孔1)箫筒音作为1(唱名),筒音是D(音名)那么所吹出的音阶就是D调(调性)。其它调箫以此类推 
       筒音作1时要注意7這个音。7的指法是将所有指孔全部打开中音7和高音7一样,只有这一种指法吹7音时请注意音准。一般的箫筒音作1时指孔全部咑开吹7音音高还有点偏低,那么我们就要从气上加以控制具体做法是:
       筒音作为6这种指法,不是常用指法由于半孔较多,不宜控制所以练习曲难度相对比其它指法难度大。但是筒音6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指法而且别的指法不能代替,因此花时间练习筒音作6的指法是十分必要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