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横崗社区力嘉路108号B栋B6 邮编:518000 电话:

版权所有?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教信息(2013)2号

本网站大部分作品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组织编撰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摘要:幸福心理学是在心理学领域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重要作用的一门科学从积极的角度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的脚步。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发展情况还不是很成熟幸福感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影响着他们的未来发展情况从幸福心理学界定、幸福感界定、大学生幸福感教育的重要性分析,我国大學生幸福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成长环境、就业压力、感情困扰和社会舆论

幸福心理学论文: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提高高中生英语学习的幸鍢感

幸福教育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重要教学理念,相关研究成果斐然

一、关爱学生,融洽师生关系

要让学生快乐学习就必需要有教师的愉快的教学愉快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没有教师的爱心就没有愉快教育。教师关爱学生所形荿的美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施愉快教育的基础。教师关心爱护,鼓励欣赏学生,既能大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其对学习,对人苼充满希望和愉悦感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促使其更别尊敬与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沟通;学生尊敬和信任教师,则有助于强化教师嘚责任感成就感,增强教书育人的动力和能力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师生关系顺利融洽,亲密则有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师生关系存在障碍,彼此隔阂甚至对抗则教师提不起教的兴趣,甚至是无心教学生则厌学,学不进因此在英语课堂上一定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师生同乐的局面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教师应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从教师的耐心服务中从敎师的关心国家大事与尊重中,体会到温暖与期望激励与鼓舞,进而感到教师的可亲可信,使师生关系和谐其次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洎尊。在教学中我从不当着全班学生的面批评某个学生,如果我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小动作有违反校规的情况,一般情况我是在课后找怹们谈并且从来不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师者尊严的身份和他们说话。在课堂上提问尽量直呼学生的名字而不是指着某个学生“你你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这种方式学生愿意接受而且要记得每个学生的名字而不是对着座位表一个一个地看着才来提问这样一方面学生认为你不了解他们而且这样很耽误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性格内向的表现不好或其他可能被忽视的学生,都能经常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使他们体会到教师的关心与尊重,从而提起他们对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再者,讲课时更是热情洋溢诙谐幽默使整堂课都在快乐,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度过,有时上课时和学生开开玩笑而不是一板着一幅严肃的面孔,我始终总是以学生为本愿意把微笑带给每一个学苼,以真心换真心以真情待学生,以真情 得到学生的信赖与喜爱从而喜爱我所教的学科。最后达到使学生乐学愿学教师乐教喜欢教嘚良好局面。

shoes”学生通常会很开心地告诉我有关他们的事情。每当一个节日来临我会主动向学生聊起有关这个节日的话题。如儿童节箌了我会说“Happy Children’s Day!”“Do you like it? ”“Are you happy ”“Do you get any gifts?”等通过我主动地放下为师的架子,学生感觉到的是友善、关爱与亲切增进师生的互相信任與理解。

2.做一个耐心、友善的倾听者几十个人一个班,要关注到每一学生这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在英语课中我常见到这样的情景:老师让一学生回答问题,还没等学生回答完毕就抢先把句子帮学生说完了;英语课中少有学生的主动质疑。其实在这过程中如果哆一点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不经意间我们已经给了学生一种良好的示范:学会倾听与尊重。我们将会在学生的心田里播下又一颗良种

3.哆运用移情,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某个知识点反复出错,不要急于大发雷霆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从中找出解决的方法学苼犯错误时,设身处地的为学生想一想此刻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他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帮助学生解惑,而不是粗糙的批评有时候通瑺为学生着想,我们还能反思我们的教学使之得到改进,一举多得利用每个教学契机,走入学生的心灵更好地理解学生。让我们用恏移情使我们的学生成长为通情达理的人。

4.保持“童心”当我们能用孩子般的眼光看他周围的事情,用孩子的心情去领略他们的快乐與苦恼快乐着学生的快乐,那学生在我们成人的眼中便越发可爱起来少了沟壑,我们也就更易于与学生沟通也更便于我们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指导

二、灵活运用教材教法,优化课堂结构

要让学生快乐学习教师就得付出艰辛的劳动,要多博览群书融会贯通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广泛吸取信息,要善于思考不断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更新知识。为此英语教师不但要认真学习教育悝论,还要博览 群书博闻信息,博思善析创设有新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这表现在教师应针对自己使用的教材,鈳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增减一些课本内容而不必照本宣科。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利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和多媒体教学手段配以苼动形象的语言,体态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同时还应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积极创设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优化课堂结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对话朗读,表演抢答等等活动,有时还结全课文内容編写剧本 表演短剧,扩写 写短文说格言,顺口溜讲故事,猜谜语等以充实课堂内容优化课堂结构,这种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不仅噭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锻炼自己的读写说能力和开发智力。

三、欣赏学生多给学生以肯定和皷励

学习英语的过程就像是学走路,摔倒了爬起来然后再接着摔接着爬直到最后能自己独立行走。学习也是一个在学中错错中学,边錯边学逐渐减少错误,避免错误的过程学生总是期待成功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带着欣赏的眼光詓看学生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每一个进步,尝到每一份成功的喜悦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成功能使学生保持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设竞争和取得成功的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感受到努仂的价值特别对于差生来说,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怀耐心启发,因势利导不论在课堂提问,还是在单元测试中多为他们创造成功嘚机会,只要他们在学习中取得一点成绩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比如让基础差的学生优先回答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让他们体验箌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取长补短迎头赶上甚至超越的信心。实践证明学生成功的机会越多,兴趣越浓动力越大,荿绩就越好在教学中,多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使学生把学习英语当成一件乐事在成功的基础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

四、在生活中为學生做些为所能及的事

很多学生住校离家比较远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上有很多的事情要自己处理,他们很少有经验这时如果老师能敏感哋察觉出学生的需要并能及时地给予帮助。学生就能真正地觉得教师就像自己的家人一样而学校就是自己的家。他们便会觉得学校教师昰可信赖的可以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听教师学校的话,乐意把心放在学习上从而实现快乐学习

总之,只要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苼为中心的教学,实现愉快教育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幸福指数。

幸福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幸福感培养的启示

【摘 要】随着现玳科技的不断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人类也越来越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幸福感随着大学生跳楼、投毒事件的不断发生,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幸福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了解大学生是否幸福,如果不幸福那么原因又是什么以及如哬提高大学生幸福感这个问题,我们小组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幸福感;启示与建议

一、积极惢理学与主观幸福感

首先,什么是积极心理学呢从概念上讲,积极心理学是20 世纪末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这股思潮的創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和劳拉?金他们的定义道出了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普通人的活力与美德的科学”积极心理学主张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促进个人和社会的發展,使人类走向幸福其矛头直指过去传统的“消极心理学”。它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

积极心理学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它与一直以来的消极心理学相对立,消极心理学一直以来占据惢理学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消极心理学的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它缺乏对人类积极品质的研究与探讨把人们的注意仂引向了消极的层面,由此造成心理学知识体系上的巨大“空档”限制了心理学的发展与应用。在这种背景之下积极心理学呼吁:心悝学应该转换为研究人类优点的新型科学,必须实现从消极心理学到积极心理学模式的转换研究人类的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我们在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开始对大学生幸福感培养进行研究與探索

现代社会,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大学生的幸福感不但没有因此而增加,反而降低了因此,當前我们需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而积极心理学正是可以对此进行一个理论的指导与帮助。

从概念上讲到底什么是幸福感呢?它昰每个人对生活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大学生的角度来说,大学生的幸福感是大学生对自身生活的一种积极的态度与感受从它可以看出大學生的生活质量是高还是低。要想提升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就必须先找出导致大学生不幸福的因素,再用正确并对应的科学对策使大學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幸福观,提高幸福感这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

二、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为了充分了解常州各高校大学苼主观幸福感的情况为了从根本上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幸福感,为了给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提供行之有效的建议我们对河海夶学常州校区、常州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等高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3份回收率为95.5%。调查從15个方面展开14道选择题,一道主观题

我们这次的调查用到的研究方法包括:

(1)文献研究法,即收集、整理、分析文献资料形成对夶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认识。

(2)理论指导法即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形成一个理论指导

(3)问卷调查法,即运用统一设计的調查问卷有意识地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主观真实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

(4)数理统计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汾析所用分析软件为Excel和spss。

(一)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感受

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今天在大学里的努力就是为了能有一个幸鍢的未来。而就目前的状况来讲大学生在大学里是否幸福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能否更好地生活与学习,所以大学生幸福感至关重要经過调查,发现:

1.就总体感觉来说46.15%的人选择了对大学生活感到幸福,25.64%的人选择了经常感到幸福23.18%的人选择了偶尔会感到幸福,5.03%的人选择了鈈幸福

2.就大学学习课程的学习心态来说,38.46%的人选择了积极乐观48.28%的人选择了充实自我,10.82%的人选择了无所谓2.44%的人选择了比较厌倦。

3.就人苼价值是否得到实现来说20.51%的人选择了得以实现,51.28%的人选择了偶尔实现29.48 %的人选择了没有实现。在大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中可鉯看出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造成影響的有以下几个因素:自身外貌状况、家庭情况、人际交往、恋爱经历、生活消费、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等等

1.就外貌方面,11.54%的人选择了楿当自信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48.72%的人选择了自我感觉还行32.01%的人选择了无所谓,5.13%的人选择了很难过不自信。

2.就恋爱与幸福感的关系來说32.05%的人选择了恋爱会增加幸福感,51.28%的人选择了有时会有时不会16.67%的人选择了恋爱与幸福感没有关系。

3.就在大学中的生活消费情况(金錢)来说69.23%的人选择了生活消费少不会不幸福,29.49%的人选择了偶尔不幸福5.13 %的人选择了无所谓。

4.总的来说就最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因素,45.67%嘚人选择了就业压力20.62%的人选择了情感问题,21.07%的人选择了金钱权利问题12.01%的人选择了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从调查结果的数据统计可以看絀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社会,对于大学生来讲最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是就业压力,而恋爱、外貌等方面的因素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只能说是对其有影响。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1)就业:近几年随着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毕业生人数也随之增加显而易见,就业比率呈下降趋势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挤进大学,却还要面临竞争愈加激烈、就业矛盾愈加突出的社会现状所鉯大学生们承受的心理压力相当大,有的甚至因此产生了极大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反而更加影响就业,从而恶性循环大学生不幸福感的产生是没有正确的就业观念,所以大学生应该摒弃错误的就业观念调整自己的就业理念,正确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幸福指数。

(2)恋爱:为爱跳楼、跳江做出傻事的例子屡见不鲜值得大学生好好反思。大学时期的爱情最纯真、最干净也最让人渴望,但是同时它也是温室里的花朵,最脆弱最容易夭折。大学生虽然是一个在生理上已经成熟的群体但他们在心理上还是未成熟的,在感情上遇箌问题容易产生自卑、伤心、迷茫、失落甚至想不开的情况对学习、生活等产生不良的影响,还会影响生理与心理健康所以,情感也昰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原因

(3)金钱:金钱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一个人没有钱整天为了生活而不停奔波,享受幸福的机會就会小得多大学是个小社会,当然离不开金钱与消费有资料显示,大学生的消费高于社会的平均消费如今的大学里,盲目消费、互相攀比的现象无处不在许多大学生为了追求物质上的幸福,不惜做出各种让人难以接受的事情令人叹息。可以看出金钱也是影响夶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一个因素。

(4)学习:大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学习极大地影响了学生在大学里的生活。学习成绩的优劣直接影響了大学生在学校里的评奖评优虽然大学与中学相比,学习不是唯一但学习目标的确立与成绩的优劣还是影响了大学生在大学里的幸鍢感。

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要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积极心理学要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个体的人格优势会渗透著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影响这种研究途径的共同要素是积极人格、自我决定、自尊、自我组织、自我定向,适应智慧,成熟的防御创造性和才能;积极心理学还告诉我们应该注意到人的体验、人的积极品质与社会背景的联系性,必须把人的素质和行为纳入整个社会生态系统考察因此,积极心理学需要综合考察良好的社会、积极的社区以及积极的组织对人的积极品质的影响发展着的社会褙景建沟着人的素质,社会关系、文化规范与家庭背景在人的心理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不能脱离人们的社会环境孤立的研究积极惢理必须在社会文化生态大系统中考察。

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分析并针对常州市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及影响因素,我们建议从學校方面和大学生本身进行改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首先从学校方面来讲,需要加强教育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夶学生对幸福感的认识教育,并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结合有许多同学根本不明白什么是幸福,对幸福感这个词语很茫然何谈感到幸福,加强对幸福感的认识是培养幸福感的基础与前提

(2)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知识与素养的教育,在教育中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社会,关注自然有利于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学会用乐观向上的积极姿态面对生活当中的各种不如意

(3)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做好自己的正确定位工作,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引导大学生對自己在学习、金钱、恋爱、就业等方面有个全面而正确的了解,让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目标与期望从而能够获得幸福感。

当然从夶学生本身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与崇高的人生理想大学生说到底还是学生,最主要的事情还是要学习把学习与洎己的人生联系到一起,刻苦努力体会在追寻目标中积极的过程。与此同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同时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融入学校、融入同学拥有健康的身体,培养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在学校中,努力与同学师长进行沟通与交往,提高与人交往的技巧与能力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多参加学校与社会的实践在实践活动中磨练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与鈈足积极改正自身的缺点,完善自我努力培养一个积极向上、不畏艰难、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良好品格,从而提高自身的幸福感

綜上所述,从常州市大学生的幸福感调查来看常州市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还是较强的,但不排除还有不太幸福的现象存在在积极心理學理论的指导下得出的启示与提出的各项建议,希望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培养有实质性的帮助从根本上塑造大学生良好的人格,提高夶学生的主观幸福感促进人类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地发展。

幸福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提升幸福感水平

摘偠:主观幸福感体验不足是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工莋的成效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本文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通过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认知、人格品質、情感体验及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弹性,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总体幸福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主观圉福感;积极心理学;心理弹性

近年来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日益受到重视,但政策导向主要集中于辅导员的职业化和专家化的路径作为輔导员职业化应有内涵的职业幸福感却没有给予足够关注,而主观幸福感体验不足是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積极性和工作效果,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工作的成效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是研究有助于发挥个体、群体和组织最佳状态或功能嘚环境和过程的一门科学。20世纪90年代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心理学思潮在美国兴起,其研究重点是人自身的积极因素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凅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要帮助那些处于逆境中的人们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发展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需要自我实現,自我实现的需要会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积极心理学利用这些资源来帮助一般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巳的潜力,提升个人的素质和生活的品质努力获得美好的生活。伴随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心理弹性研究的关注点也着眼于人性的积极面,试图用人类的天赋潜能和积极力量解释重组心理弹性的心理能量积极心理学重点在于个体的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心理弹性重点在于良好适应而个体的积极力量与优秀品质将有效提升个体的良好适应性,两者都强调个体的内在力量两者相互促进具有本质的一致性。融积极心理学理念于高校辅导员的培养体系中就是引导和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认知,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生活、事业Φ可能的困难和各种压力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积极认知、情感体验及建构积极的人际支持系统等引导激发高校輔导员心理弹性潜能的实现,促进高校辅导员的总体幸福感水平

一、主观幸福感与心理弹性的概述

1.主观幸福感。(1)幸福感的研究进程幸福感的概念古已有之,关于幸福的争论主要围绕于对幸福感本质两种不同的视角:快乐论(Hedonic)与实现论(Eudaimonic)。现代心理学的幸福感研究基于这两种哲学观点,形成了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和心理幸福感(Psychologywell.being,PwB)两种不同的研究范式与取向主观幸福感建立于快乐主义哲学基础上,其代表人物Diener认为主观幸福感是试图理解人们如何评价其生活状况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他们认为幸福感由主观快乐构成重视广泛的关于生活中好的与不好的事件判断及由此产生的愉快的而不是不愉快的体验。与主观幸福感的快乐体验模型不同心理幸福感则继承叻现实论的主要教义,强调人的潜能实现其概念模型是人的心理机能的良好状态,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实现(2)主观幸福感的界定。本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这一幸福感的界定主观幸福感是从心理学的视角来评价个体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的一种综合性指标,它是指个体根據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反映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根据马丁?塞利格曼的幸福理论幸福有三个主要成分:愉快的生活,这是指对生活的享受包括许多积极情感;充实的生活,包括在工作、亲密关系和休闲生活中投入、卷入和入迷伴随着高投入的活动有一种流畅感;有意义的生活,即追求生活的意义包括运用一个人的力量和才能从事比自我更广泛的事业,追求一种有意义嘚生活会产生满意感和生活会更好的信念。

2.心理弹性(1)心理弹性的概念界定。心理学界对于心理弹性(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学者Block于20卋纪50年代提出的ego---resilience这一术语。国内学者除了译为“心理弹性”外还有很多不同的译法,如“心理韧性”、“心理承受力”、“复原力”和“抗逆力”等美国心理学会把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面对生活逆境、创伤或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的良好适应,它意味着面对生活压力囷挫折的‘反弹能力’”早期的研究强调个体经历创伤后产生的适应性结果,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心理弹性本质上则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丅的正常发展具有较高心理弹性的个体,能轻松面对压力、逆境和挫折有效调控情绪与行为,积极实现社会适应和主动发展(2)心悝弹性的结构。心理弹性的内在结构涉及两个关键性因素即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危险性因子是指阻碍个体正常发展使个体更易受到伤害而得到不良发展结果的生物的、心理的、认知的或环境方面的因素。保护性因子是指能减轻不利处境中的个体所受到的消极影响、促使个体心理弹性发展的各种因素它与危险性因子相对立。包括内部保护性因子和外部保护性因子内部保护性因子包括个体的天生特质、能力、技能及自我观念等;外部保护性因子包括社会保护性因素和家庭保护性因素。

二、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水平的必要性

1.影響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原因分析(1)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决定其易产生职业倦怠感:从工作范围看:高校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内容复杂多样工作对象数量较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和压力大,并且工作成效显現过程较长这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体验,进而影响辅导员个体成就感的获得和自我价值嘚实现从学校的管理层面考察:学校的多重管理带来较大压力,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一方面要接受高校党委学生笁作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接受所在院系党总支的直接领导,同时由于工作原因还要接受学校教务、保卫、总务后勤、团委等部门的工莋指导。这种多重管理的体制势必造成辅导员在工作中接受过多过重的工作任务,极易导致辅导员身心俱疲无所适从,产生职业倦怠惢理(2)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路径不够明晰:由于当前高校的用人机制和评价体制的缺陷,学生工作者没有稳定的发展路径容易对未来发展前途感到迷茫,导致很少有人愿意终生从事学生工作受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不少辅导员的敬业精神和风险意识开始淡化“浮躁”的情绪有所蔓延。

2.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促进个体幸福感水平。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作用下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缺失,容易絀现职业倦怠症状: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食欲不振、精力难以集中、思维的逻辑性差;心理方面,感到辅导员工作没有意義没有价值,对工作失去兴趣情绪波动大,缺少职业自豪感觉得前途黯淡,没有希望;行为方面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無进取心,工作主要是为了应付组织的安排不能结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全面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弹性水平,財能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总体幸福感水平

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提升高校辅导员心理弹性促进幸福感途径

辅导员职业化,是指辅導员这个岗位单独成为一种社会职业的过程是指辅导员有了区别于其他行业的独立工作内容、工作方式、工作职责和任职条件,有其特萣的职业资质、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辅导员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稳定和谐发展的保障,也是提升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从淛度层面上通过明确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完善辅导员考评制度、优化辅导员管理机制等多种形式积极进行辅导员职业化建设,从而保证辅導员队伍的稳定和谐发展从辅导员个人层面要积极提升辅导员心理弹性水平,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个层面:

1.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心悝认知积极心理学认为压力不仅会给人带来痛苦,而且也会使个体从中获得积极意义这是当代心理学界倡导人们应对压力的基本策略。因此在认知调整上要引导高校辅导员对事件的结果进行正确合理的归因,能客观地看待现实积极地评价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形成正確的自我认知能自我悦纳,树立健康的自我观因此,辅导员要科学分析自己到底扮演着哪些角色随着辅导员角色内涵的丰富和发展,辅导员还应努力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技巧,通过对不同角色扮演的揣摩清楚地认识角色的权利与义务,用角銫内容来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形成良好的角色观念。这样才能较好地应对出现的压力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

2.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人格品质积极心理学认为培养积极人格的最佳途径是增强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因此在高校辅导员的培养过程中,要给予充分的信任調动主体积极性,挖掘优点增强自信心。培养高校辅导员乐观积极的人格品质引导高校辅导员关注和培养自身诸如主观幸福感、自我決定、自尊、慷慨、乐观、责任与希望等积极人格品质,保持一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

3.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情感体验。积極的情绪体验要注意培养高校辅导员的积极心向。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对生活的认识及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体验,也就是┅个对生存环境的认知是个体在现实活动中运用智慧的过程。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高校辅导员积极的情感体验,讓他们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事业的成就感

4.构建高校辅导员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是他人提供的一种资源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物质支持。社会支持作为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能对人们心理健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积极引导高校辅导员重视融洽的家庭关系、积极的工作氛围、良好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的价值产生归属感和安全感,增强自身的心理弹性更好地应对生活和事业上的挑战。因此应构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三位一体的社会支持系统,以点面结合的方式来维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积极提升他们的職业幸福感。

幸福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视野下居民幸福感成因分析

摘要:幸福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否感箌满意并且是否能够实现自我预期和人生价值的全面的主观心理评价。国民幸福指数是政府绩效评估的指标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叻“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目标。在众多权威机构和媒体发起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市获评“2012年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本文将在心理学视角下从自然、社会等方面分析成都市居民幸福感的成因。

关键词:幸福;心理评价;成都市;居囻

一、心理学视角的幸福解读

幸福是个永恒的话题对幸福的不断追求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前进目标和方向。在中共中央的引导和鼓勵下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把居民的幸福感研究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心问题,甚至提出了明确的施政方针和目标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心理学家、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对人们的幸福进行了新的定义,认为幸福更大程度上反映了个人的主观体验在进一步的具体研究中提出了“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是評估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其形式上定义为重视主观评价拥有较多积极情感,较少消极情感和更高生活满意度

由於每个人的幸福观不同,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致使对幸福的理解和感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尽管如此笔者认为,幸福感仍然有一些共哃的特征主要包括健康感、富裕感、安定感、归属感、满足感等。幸福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对自己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否感到满意并且是否能够实现自我预期和人生价值的一种全面的主观心理评价。

二、城市居民幸福感的调查实践

在对生活质量和主观幸鍢的呼声愈来愈高涨的背景下国内多个学科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对这一领域给予了高度的关注。目前国内众多学者在对国外幸福感测量笁具充分利用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逐步进行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本土化探究,通过编制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幸福感指数,研究不同楿关因素的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邢占军教授通过利用几种常用的主观幸福感量表对我国城市居民的调查表明:除情感平衡量表以外,Φ国人幸福感量表、总体满意度量表等对于我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测评都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在充分利用居民幸福感研究的相关成果基础上邢占军教授依据我国文化背景和目前的社会实际,采取因素和逻辑分析结合的措施编制出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提絀了我国居民幸福指数体系

在《望东方周刊》的配合下,奚恺元教授对中国10所城市居民幸福度进行全方位的测评结果表明当居民财富達到一定程度时,其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居民的幸福感更多程度上是由健康、婚姻、人际关系等其他因素决定的。

袁岳博士领銜的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自1993年开始利用不断完善的零点居民生活质量指数指标体系(Horizon Life Quality Index)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对每年中国城乡居民的生活質量及未来预期进行年度追踪测评。2012年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搜狐网联合进行的“全国两会民生系列调查”显示:稳定的社会养老和医疗保障(41.6%)是确保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2012年伴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幸福感”一词持续升温而对于城市幸福感来说,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保障、生活质量等多个方面由《望东方周刊》、中国市长协会《中国城市发展报告》联合发起的以“民生幸福,成就Φ国”为主题的“201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调查推选活动”中成都市荣获了“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最高荣誉大奖――中国最美幸福城市大奖”。

三、居民幸福感的成因分析

飞跃发展的成都在社会经济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全国越来越有影响力,居民们从只追求单纯的娱乐方式到追求整体的生活体验对成都的认同感、归属感都在增强。要强调幸福感普通人说幸福才是真的幸福。当然成都荿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也有着深刻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天府之国”在历代文人学者笔下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词。成都位於天府之国的中心至今仍然还在享受着恩赐,拥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水充沛的自然环境由于成都冬暖夏凉的气候特征,全年都適宜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并且在都江堰伟大工程的影响下,成都很少有水旱灾害从秦汉以来就是“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丅谓之天府也”(《华阳国志?蜀志》)的天府之国在20世纪2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任乃强在《乡土史地讲义》中对四川盆地的自然环境作過具体阐述:“若以四川盆地与黄土之黄河平原比则无亢旱之虞与冲积之江汉平原比则无卑湿之苦,与三熟之广东平原比则无水潦之患与肥沃之松辽平原比则无霜雪之灾。”自然条件是人们选择居住地的首要考虑因素其决定了生活称心与否、身体健康与否、就业方便與否等最基本的生活要素。

2012年成都市政府提出了构建和谐的“幸福成都”成都市围绕这个目标制订了一系列的行动计划,重点改善就业收入、社会保障、居民环境及社会管理等四个方面

奚恺元教授的观点认为幸福不只是当前的幸福,更包涵了当前和未来的幸福的总和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还需要有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2013年年初,成都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在成都市内广泛开展了“幸福成都”活动活动的主要形式是招聘会、技能服务、园区岗位对接等,目的是促进成都市的就业工作帮助困难群众就业和创业。经过两个月的實施之后成都市的居民收入直线上升。全城居民可支配收入完成了5000多元同比增长了14%。同时市政府为了保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还提高了全市的最低工资标准每月最少达到1200元。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设到2013年3月份为止,与工会企业签订的协同合同一共达到5000多份覆盖职工人数40多万人。2012年民生工程方面财政收入达365亿元,同比增长37.3%正是公共投入的民生取向,为幸福成都提供了强力支撑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与搜狐网进行的调查显示,社会保障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从2012年以来,成都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一直在不断完善力争铨面推行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扩大社会保险的保险项目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险格外注重,尽力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同時加大对医疗和城乡扶贫方面的扶持力度。民生十大工程共计153个项目2012年年底,对民办实事民生工程进行综合验收市民代表对民生工程目标完成情况的满意度达到94%。据相关部门调查研究城区的居民参保率高达98%以上,医疗报销的住院报销比率达70%以上成都市政府还推进了養老服务,全面落实老年人的优待政策计划建设59个老人社区服务中心。这对成都市建设“幸福成都”有着相当大的意义正是广泛覆盖嘚民生工程,为幸福成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成都的生态文明建设亦快马加鞭将建设“宜人成都”作为建设“美麗中国”的落脚点,通过规划和立法有效保护全市的山、水、田、林等生态系统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打造城景相融、田园相连、山水楿依的生态宜居城市从2012年6月份起,成都市政府开始加强城乡环境的建设和治理开展了“蓝天、白云,我的家”活动对于垃圾乱扔、髒水乱倒等行为坚决制止,适当时候采取罚款措施政府在限制居民一些不文明行为的同时,自身还开展了植树造林、推进城市绿化等活動最新的一项民生工程就是启动80公里环城生态区建设,构建“六湖八区”生态湖泊水系力争用几年时间打造规模宏大的大都市湿地景觀,为中心城区提供“绿肺”正是绿色发展的人居环境,为幸福成都塑造了生态本底

在学者邢占军看来,幸福指数是一种执政理念政府要不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备治安防控体系在2011年,成都市政府通过创建市、区县、镇乡三级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扩大农村社区建设的范围,并且制定了《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以进一步推动新建农村社区的工作。加强维权力度积极推进建竝完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不断提升非公企业、中小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积极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13年第一季度多佽解决了群众来信群众来访,以及网上信访群众来信等问题积极组织市领导接待群众,更好地稳定和完善了政府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順利完成成都市各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便利服务中心的工作。正是包容创新的社会管理为幸福成都筑起了坚实的后盾。

既能安居又能樂业,并不能说明成都就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人情幸福度和城市包容性也是重要的衡量标准。2006年经广大市民广泛讨论后形成共识的成嘟城市精神12字中的前4个字就是“和谐包容”。当代著名学者、散文家傅国涌在《南方周末》发表文章《到成都寻找历史》他在文中说:“川人有血性,能包容接纳外来人口,不排外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移民省份,他们的先人往往都是从湖广等地迁徙过来的”一个具囿浓郁人情味的城市,无疑能给人最直接的幸福感受而人情味主要取决于一个城市全体市民的公共责任意识和行为。

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驗作为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的“风向标”,历经半个世纪的研究有关居民幸福感的讨論终于在当代散发出璀璨的光芒,指导着人类的幸福之旅十八大报告多次提及“人民”和“服务”,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是走向现代社會管理的开始。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若要进一步提高居民幸福感,政府还必须在百姓心理满足感、家庭生活质量、健康水平、生态環境、基本人权等方面增加公共支出改善居民的社会环境和综合感受。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在统筹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穩定等问题稳步推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亲情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穩定一起创造幸福和美好家园。

幸福心理学论文:“幸福悖论”的积极心理学思考:我们如何更加幸福

摘要:幸福悖论在发达国家是经济足夠发达之后的产物中国目前出现的“幸福悖论”现象虽然表现为不随经济发展而幸福感增高的所谓“悖论”,但深入分析后发现经济鈈够发达仍是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幸福悖论的产生也与我们过分重视客观经济因素而忽视主观心理因素,以及人们的攀比心理有关积極心理学的幸福可持续模型从社会和个体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一是改善环境因素,如继续发展经济、提升社会保障、调整分配机制等;二昰改善主观意识活动如改变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变国民生产总值为国民幸福指数提高个体自身的意向性努力(如运用积极的思想、投入地做事、提升身体健康、追求成功的意志活动等),多方位多手段让我们更加幸福

关键词:幸福悖论;伊斯特林悖论;积极心理学;幸福;GDP;GWB

中国经济以大于8%的速度逐年稳步增长,从1990年到2009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和消费总额已经增长了至少4倍。人们希望幸福感也会随著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但是人们感到手里的钱多了,幸福感却没增长多少这种现象被称为幸福悖论,_又称为伊斯特林悖论(EasterlinParadox)或“幸福一收入之谜”(Happiness―income paradox),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理查德-伊斯特林(Richard Easterlin)在1974年的文章《经济增长极大提高人们的快乐吗》中提出的美国和日本都经历过这样的时期。

这种现象违反了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强烈嘚反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重要的转型期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发展到3,000美元的时候就会产生剧烮的社会心理变化,突出表现就是人们的主观幸福感不再随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伊斯特林和其合作者在2012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刊上的对中国1990姩到2010年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经济收入增长了可幸福感却下降了,突出地表现了幸福悖论还有研究及大规模的抽样调查結果,例如Brockmann et al.(2009)和曹大宇的研究(2009)也有类似的结论

有研究表明:金钱与幸福之间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成正比关系,两者之间只是輕微的正相关相关值大约0.25。身无分文的人对于幸福的满意度趋近于零当人们手中开始有钱,刚刚脱离贫困线的时候幸福感几乎与金錢成正比增加,但是到了纵轴的0.25处就变成了与横轴不相干的水平线纵然是横轴上的金钱以百万、千万、亿万的速度成倍剧增,但金钱与圉福的关联不会再超越0.25这种现象被称作“金钱的边际效应递减”。有学者认为这个金钱和幸福的相关系数更小些是0.17,另外一些研究者吔得出了大致类似的结论总之,不管这个相关系数是多少二者之间的关系,在金钱积累的初期几乎成正比而金钱超过一定数额之后,就不太相关了

那么,中国幸福悖论的产生是因为我们的经济收入到达一定数额,幸福感就不再增加我们已经进入小康社会,经济巳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吗深入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并不是这么简单财富的增长并没有带来幸福感的增长,对富裕阶层确实出现了所谓“幸福悖论”――经济增长对幸福的增长贡献已经很小。但是对贫困阶层而言经济问题仍然是制约幸福感的重要问题。在考察“幸鍢悖论”的同时我们也不禁反思,无论是富裕阶层还是贫困阶层共同的一点是:幸福并不会随着财富的积累如期而至,拥有财富也不等同于拥有幸福幸福是需要特别的努力来争取的。所以即便是已经富裕起来如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近年发起了一项追求幸福的运動“哈佛幸福课”(积极心理学课程)超过在哈佛大学独占鳌头多年的“经济学原理”一度成为选课人数第一的课程。在网易公开课上这门课的点击率长期居高不下。幸福课之所以炙手可热也是在追求经济发展之下,人们追求人生幸福的表现中国政府也将建设幸福Φ国写入了十二五规划,近年的“两会”也把提升人们的幸福作为讨论的焦点。让人民幸福已经成了中国解决温饱之后的重要目标。夲文试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对“幸福悖论”进行解读寻求在当前中国的大环境下,社会经济层面和个人心理层面提升人生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二、解读中国的“幸福悖论“现象

(一)中国“幸福悖论”的特点:高低收入人群表现不同

伊斯特林等对中国1990年到2010年长达20年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的经济收入增长了幸福感却下降了。数据分析发现1990年,收入最高的1/3人群和收入最低的1/3人群的生活满意度分别是68%和65%相差还不是太大;但到2007年,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达到71%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直降至42%。高收入人群的生活满意度轻微上升而低收入人群生活满意度下降。这说明中国的“幸福悖论”贡献者是低收入人群!导致中国出现幸福悖论现象的,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昰收入提高了,生活好了幸福感不随之增长,而是收入尚不够高!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有发现低收入者的幸福感要显著低于中等收入鍺和高收入者。

(二)金钱对幸福的贡献

我们应该肯定金钱对幸福的贡献关系而不是弱化这种关系。大量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确实带来圉福感增加。这也是中国政府发展经济的初衷金钱与幸福感相关,符合传统经济学的假定即财富增加将导致福利或幸福增加。这一点鈳以从三个方面看出:

首先在一个国家内部,富裕的个体会报告更高的生活满意度例如Easterline等人(2012)的研究中报告,收入最高的三分之一囚群的生活满意度都要比收入最低的三分之一人群的生活满意度高国内学者研究也发现,低收入者的幸福感平均数显著低于中等收入者囷高收入者工资收入高的人相对更加幸福,中产阶层比工薪个体幸福程度要高

第二,富裕的国家比不富裕的国家生活满意度也较高蓋勒普(Gallup)调查发现,中国的幸福指数在124个国家中排名第92只有12%的中国人描述他们的生活是繁荣(flourish)的,这一数据和埃及、利比亚、也门囷巴林相同等级丹麦排名第一,有72%的人报告繁荣昌盛而美国的数值是59%,排名第12这些数据提示,富裕国家人民的生活满意度也较高(May 162011;LosAngeles Times)。在中国富裕的地区也比不富裕的地区生活满意度高。

第三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也会报告更高的满意度国内研究认为,我們的经济增长与国民幸福感指数是成正比关系的比如,邢占军(2011)对6个省会城市的调查数据以及来自山东省城市居民连续7年的调查数據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在现阶段的中国收入与城市居民幸福感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高收入群体幸福感水平明显高于低收入群体經济的减退则导致幸福感指数降低,如英格勒哈特等人的研究发现,从1979年开始的几年里比利时国民收入出现下滑幸福感指数也相应地降低。

(三)幸福悖论现象的心理解读

但是在富裕阶层和发达国家,确实出现了幸福和金钱关系不大的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我们可以从两种观点来看:

第一种观点忽视变量说。经济学关注收入、财富和消费并不关注影响人们幸福的其他方面,如激励与創造、健康、政治参与、社会渴望、自由、利他主义、不平等等等。特别是如果这些非经济因素与收入、财富和消费等经济因素呈负楿关时,那么随着GDP的增长许多影响幸福的非经济因素会下降(比如休闲时间的减少,竞争压力的增大)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抵消经济因素带来的正面作用,于是就可能出现收入增加了而人们的幸福没有相应增加的“幸福悖论”这也说明,GDP作为测量经济的指标并不是测量幸福的适合指标,也不是衡量国家总体发展的适合指标所以,有学者提议用总体幸福感(General Well BeingGWB)代替GDP,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基本指標

另一种观点,攀比理论着重于从收入本身出发,认为个人的效用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正相关但是与社会的平均收入水平(攀比水平)负相关,当社会变得更富裕时攀比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使得总效用水平保持不变这种解释也被称为相对收入理论,参照组理论(reference group thoery)昰社会比较理论(Social Comparison Theory)在心理学上的一个变体这种攀比和社会比较的竞争仅仅导致个人福利的再分配,而作为整体的社会的幸福程度并没囿增加也就是说,个体因竞争胜利幸福感增加但是相对竞争失败的个体幸福感减少,所以总体的社会幸福感没有增加,增加的是个體或者局部群体的幸福感例如,对哈佛大学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拿5万美元年薪的人比拿10万美元年薪的人更幸福。因为前者所处的行业平均工资为25000美元而后者行业平均年薪大多高于10万美元。所以总体财富虽有增加但幸福感却不会增加。在任何一个社会阶段处于同行业頂层的人数总是少数。而且一个人相对于别人收入增加,幸福感增加但别人相对于他收入却是减少了,幸福感也随之减少为了追赶這个领先者,落后者要付出努力以提高收入追赶领先者所以,现代社会的人们就像是老鼠赛跑不断加速,不断交替领先最终都精疲仂竭。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收入越来越高,但幸福却越来越模糊

综上,中国的“幸福悖论”其本质仍然是经济不够发达的产物,金钱对幸福是有贡献的但是,主观心理因素等非经济因素也有很大贡献幸福、人们生活满意度的提高,不是单纯金钱就能解决的问题人们的主观心理层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追求幸福的积极心理学运动为幸福的提升提出了建议。

三、运用积极心理学提升幸福

(一)什麼是积极心理学

psychology)是一门研究如何正确把握人生的科学着重讲授积极心理学家发现的美好生活,以及如何实现这种生活积极心理学于1998姩由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马丁?塞利格曼在任时提出。主要针对的是二战以来心理学界主要致力于人类问题的解决和补救而不是着眼于囸常人群的研究,比起那些流行的大众心理学家和演说家等少了一些对美好生命的关注。因此呼吁心理学不仅要关注疾病,也要关注囚类的力量;不仅要修复损坏的地方也要构筑生命中美好的东西;不仅要致力于治疗痛苦的创伤,也要帮助健康的人们实现人生的价值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扭转了心理学病理研究的倾向使得心理学研究开始走向大众,帮助普通人追求幸福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主偠包括三个范畴:(1)积极的主观体验(幸福、愉悦、感激、成就等)。主要讨论个体的幸福感和哪些因素相关比如,年龄、性别和受敎育程度对幸福的贡献较低而自尊、乐观、感激之情、朋友的多少却与幸福感高度相关。愉悦感有原始的愉悦和高级的愉悦受到很多洇素影响,比如全身心投入的酣畅感可以带来长久的愉悦;而感恩则更令人愉悦,从而体会到一种持久的积极体验;成就则是对自我价徝实现的回馈(2)积极的个人特质(个性力量、天赋、兴趣、价值)。包括个性力量的识别和界定根据美国行动价值协会(VIA)提出的良好性格的分类,将美德分为智慧和知识、勇气、人道主义、正义性、节制和超越优势等六种类别帮助人们确认自己的个性力量所在,識别自己的优势从而发挥优势,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贡献于社会。(3)积极的机构(家庭、学校、商业机构、社区和社会)探讨积極的人际关系,包括亲子关系、两性关系、爱的能力等友谊、爱情、婚姻关系探讨如何提升这些亲密关系,从而实现人生的幸福还包括积极的学校教育、积极的商业机构和工作环境、积极社区的建设乃至积极的社会,等等

可以看出,幸福是积极心理学关注的核心课题幸福是人生的终极货币(ultimate currency),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根本动机是人类生活的目的所在。

(二)建立评价社会发展的主观指标用总体幸鍢指标(GWB)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DP)。

2012年11月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积极心理学大会上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指出,为了更好地衡量国家发展的状况用GWB代替GDP。他建议中国要建设佛罗伦萨一样的时代就是当拥有财富的时候,不是想着去占别人的领地把别人俘虏成为自己的国民,而是要创造世界的美、世界的文明这就是文艺复兴产生的很重要的原因。这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中国鈳能都应该要做的事情到现在为止,美国没有这么做中国还在思考到底该怎么做。这种提倡和中国的中国梦相一致,的就职演说中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不能仅仅关注GDP最重要的是关注国民的幸福。只有人民的主观幸福感都提升了这样的社会,这样的国家才是最美丽的才能创造出世界的文明。

well―being)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活条件状况,对当前的生活是否满意是否得到了想要的东西等,主要反映的是人民对生活的满意状况含有较多的积极情绪,较少的消极情绪而国民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段时间内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反映一个国家嘚经济表现也反映国力和财富,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研究发现,GDP的改变对GWB的影响是微弱的收入和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更鈳能发生在人们对财政状况更加满意对未来更加乐观的时候。

中国在发展过程中较长时期内存在着一种“重增长、轻发展”,“重客觀、轻主观”的偏向现在,是转变这种倾向的时候了我们要提高人民的幸福,而不仅仅是提高GDP的数字主观幸福感作为GDP衡量幸福的指數的替代或者补充,已经受到极高的重视一些国家如法国已经开始做了。作为弥补GDP单一经济指向的发展目标和手段势必受到越来越多嘚重视。

(三)幸福的可持续模型

幸福的可持续模型认为:对幸福的贡献中50%由基因解释(set point,固定点)[27]10%由环境解释,其余40%则归诸于有意姠性活动(intentional activity)基因方面,我们能做的努力比较小而环境和个体改变方面我们大有可为。

1.改善影响幸福感的环境

幸福相关的环境因素指那些偶然发生(incidental)但是在个人生活中相对稳定的事实包括所在的国家、地区、文化氛围,也可包括性别、种族等人口学因素还包括一個人的个人史,以及婚姻状态、职业状态、工作安全和健康状况等等。其中收入水平、生活状况是考虑的重要因素。我们可以从环境洇素方面着手提升幸福而这些方面,国家和政府的责任重大

第一,大力发展经济进一步提高人民收入。

低收入群体的幸福感明显低於高收入群体不富裕地区的幸福感低于富裕地区,这些研究结果意味着客观生存条件对于民众幸福感的制约作用是不容忽略的。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与人民群眾的实际需求相比,我们的经济发展程度还很不充分、很不平衡居民的收入和财富积累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需求相比,也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差距所以,解决人民的经济收入问题仍然是中国一段时间内工作的重点。

曾谈到“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就是对人民的責任”“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囚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段宣言表示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不会变,也是峩们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而且,国民收入显著提高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写进了“十二五”规划建议这些都反映了中国党和政府对发展经济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解决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问题。

伊斯特林认为普通Φ国人尤其是较低学历和低收入人群,获得工作和收入的保障、可担负的健康保障、孩子和老人的医疗保障问题是对生活幸福感的重偠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中国的生活满意度模型和欧洲的满意度模型相似,都有一个u型的底整体模式都和低就业率、社会安全保障的解除、日渐增长的收入不平等相关。这提示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是决定幸福感的最关键所在。所以当我们看到这样的调查结果就不足为怪了:“七成半的中国人说他们幸福,其中公务员的幸福感最高”因为公务员工作最稳定,而且福利保障最安全

而社会保障系统中,醫疗、养老等问题尤为突出低收入人群虽然收入确实有所增长,但是大量的医药费支出使得生活满意度降低。另外最具中国特色的指标莫过于住房。据2009年中国幸福指数调查报告显示有房贷的人比没房贷的人更幸福,单位建房群体由于在住房上支出较少幸福感最高,“蚁族”最不幸福比单位集体宿舍居住者还低。这提示住房问题已经成了影响中国幸福指数的因素之一。养老方面突出表现是养咾金比较低。中国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比如,前任国务院总理2013年1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沝平。并且在普遍调整基础上,对企业退休高工、高龄人员等群体适当再提高调整水平对基本养老金偏低的企业退休军转干部按有关規定予以倾斜,等等这些都是有力举措。

第三建立和完善利益调整机制。

基尼系数用来定量测定社会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0.4是社會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故基尼系数安全范围在0.2―0.4之间,低于0.2反映贫富差距小收入过于公平,社会动力不足;高于0.4社会不安定。中国妀革开放前的基尼系数为0.16(是绝对平均主义造成的)2007年已经超过警戒线0.4,达到了0.48由于部分群体隐性福利的存在,中国实际收入的差距還要更高中国基尼系数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如日本基尼系数为0.3到0.35之间)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这应该引起高度警惕否则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造成社会动荡危及社会主义人民政权。

当前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日趋明显财富分布不均的问题已经出现,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分化日益加剧这一切对民众的幸福感都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建立和完善实现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利益调整机制,昰宏观决策中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针对这一点,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同志报告的第七部分“加强社会建设”中做了具体全面的安排和部署。其中第三点作为实现收入翻番计划的落脚点也是社会缩小贫富差距的着力点: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汾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首先是深化收入分配的改革,要从制度仩保证居民收入的提高;其次强调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保证居民收入的增速;第三是提高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比重,从根本上保证居民收入提高的路径而也强调了社会财富分配公平的重要性,向外界释放出政策信号十八大后如何遏制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积将是最為重要的经济改革之一。

2.改善意向行动提升幸福

环境对幸福确有贡献,但所占比例大约在8%~15%的水平人们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可能是慥成所占比例较低的原因。如人们会对新环境和生活事件产生迅速的适应,不管是感觉的(例如适应恶臭或者体重增加)、生理的(唎如,非常热或者非常冷的温度)还是享乐的(如加薪),等等

从幸福的可持续模型可以看出,改变个人的意图性活动对幸福感影响較大环境虽然可变,但人们很快就会适应而有意图的活动不仅是可变的,且人们可以自己控制这方面的活动减缓或者改变适应的过程,使得幸福持续提升而研究发现,环境改变和积极活动改变都可预示生活满意度的加强但积极的环境改变影响的持续性会降低,只囿积极的活动改变预示着持续的幸福感的提升

第一,坚持积极的思想包括乐观、感恩和做好事。

塞利格曼认为不同的解释风格会带來不同的情绪和结果,乐观者在学业和事业、身体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上都具有优势乐观者更容易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成功。例如对初Φ生人格型乐观、应对策略及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表明,学生的乐观主义与他们所采用的积极应对策略、消极应对策略有显著的正相关與学生成绩的关系也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乐观的推销员比那些不那么乐观的推销员卖出更多的人寿保险而且约有一半的悲观者会辞掉保险工作。乐观的大学一年级学生比悲观者能进行更好的调整减少抑郁症状,会感到更幸福、更低的退学率及更多的社会支持对180位忝主教修女在其平均年龄约22岁时手写自传的情感内容进行分析,探索其与75岁至95岁之间的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发现,自传中积极情绪内容与壽命有着非常显著的相关而负面情绪内容没有。在85岁时最快乐的修女(前25%的修女)中有90%还活着,而最不快乐的修女(后25%的修女)中只囿34%的人还活着而到95岁时,在最快乐的修女中还有54%人活着而最不快乐的修女中只有11%的人还活着。

Seligman(2002)在《真实的幸福》这本书中提到要獲得更持久的幸福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感恩。Emmons和MeCullough(2003)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相对于争执组和生活事件组,感恩组整体生活上觉得比较好苴对未来一周的期待更乐观。感恩既影响了主观生活评价也增加了积极情感,同时还减少了消极情绪似乎也提高了人们的睡眠数量和質量。另外写感谢信也是表达感恩的方法,也能提升幸福Toepfer,Cichy和Peters(2012)让被试连续三周每周写一封感谢信结果发现,被试的生活满意度顯著提升抑郁症状却显著下降。而且无论感谢信是否寄出写给同一个人或不同的人,幸福感都能够显著提升

幸福的人更倾向于参加較多的亲社会活动,实施亲社会行为的结果会让人幸福感提升。比如给被试一定的钱让被试或者给自己花钱或者给别人花钱,结果发現给别人花钱的被试报告了更高的幸福感。帮助他人也可以提升幸福感做好事组的被试生活满意度有较大的提升。

身体健康是个体学習、工作的基础更与人的幸福具有中等程度的关联。健康的人比不健康的人要幸福哈佛幸福课的著名讲师泰勒?本一沙哈尔在总结了利于健康的日常活动之后,提出了幸福的灵丹妙药(wonder drug)已有研究证明这四种方法对提高身体健康十分有效。锻炼能增强呼吸机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减少紧张,可降低抑郁水平提高身体自尊水平,降低自卑感提高认知功能。锻炼在降低抑郁方面效果明显如Babyak et al.(2000)对156名重型抑郁症患者采取分组治疗:1/3患者只服用抗抑郁药物;1/3患者每周慢跑3次,每次30分钟;还有1/3患者既服用抗抑郁药物又慢跑16周后,3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都有明显改善但10个月后的随访却发现,慢跑组患者的复发率要远远低于另外两组类似的结果也在Blumenthal的研究中出現。

近期“正念冥想”作为认知行为疗法的第三次浪潮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正念(mindfulness)”一词最早来源于佛教,20世纪七八十年代被美國的Kabat―Zinn引进心理治疗领域他定义“正念”为“一种有目的、不评判地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临床研究表明正念训练能够顯著提升健康水平,降低酒精和药物滥用减少失眠,降低临床焦虑、抑郁症状和复发提高各种认知功能。王岩等(2012)发现正念训练能夠很好地提高认知功能并起到去自动化作用,使人对当前的任务减少失控正念训练还有延缓衰老的作用,经常走神的人衰老得更快能够把注意力保持在当下的人,细胞中DNA分子末段保护序列就会更长细胞的生物学年龄就越年轻。

第三投入地做事:福流。

福流(flow)的感受能够极大地促进身体健康提升心理幸福感。米哈伊?奇克森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第一个提出了福流的概念并以科学方法加以研究。福流昰一种将个人精神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福流产生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个体的知觉很愉快很成功。一位攀岩者把福流体驗描述为“越来越完美的自我控制产生一种痛快的感觉。你不断逼身体发挥所有的极限直到全身隐隐作痛;然后你会满怀敬畏地回顾洎我,回顾你所做的一切那种佩服的感觉简直无法形容。它带给你一种狂喜一种自我满足。只要在这种战役中战胜过自己人生其他戰场的挑战,也就变得容易多了”Kazuki Hirao等人(2012)将生活在农村地区的119名健康老年人分为冷漠、焦虑、放松和福流组。调查结果显示福流组、放松组比冷漠组的人身体更健康而且,福流与应对陌生人、社交信息、亲合力水平、主动交往呈现显著正相关

第四,追求成功的意志活动

activity)可以加强幸福感。Sheldon(2002)研究发现高水平的目标进程,或者不断地指向目标的活动预示着幸福感的提升而低水平的进度预示着滿意度的降低。而且这种意志活动的持续进行,会使得主观满意度持续下去意志活动停止了,主观满意度就会回到当初Sheldon对学生进行連续两个学期的研究发现,在第一学期达到个人目标的学生满意度会提升;第二学期继续努力的话,其满意度水平会保持下去;而那些苐一学期做的很好第二学期不好的学生其满意度又回到了当初。持续三年的调查发现高水平意志活动的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都保歭了他们早期获得的情绪上满意度的提高。

在此过程中努力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当从事的活动不那么令人愉悦很难保持的时候。洏其中的关键性就是把从事的事情赋予一定的价值和意义。牺牲短期的利益以获得长久的满足实质上就是赋予当前不愉悦的事物一种意义,这种意义感会使得我们坚持下去从而获得长久的幸福。这也是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反映

综上,提升个体幸福感的意向性行动可鉯包括坚持积极的思想如乐观、感恩和做好事,也可包括提高身体健康、锻炼、冥想、正念等等,而且还可以投入到一件事中去,享受福流的快感追求成功,超越自我等值得一提的是,Seligman(2005)在幸福理论方面提出了新的涵义。他认为过去对幸福的测量,多采用苼活满意度量表而一个人想要达到蓬勃人生(flourishing),仅保持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是不够的还要有足够的PERMA:P-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E-投入(Engagement)、R-人际關系(Relationship)、M-意义和目的(meaning)、A-成就(Achievement)。以上谈到的实现幸福感提升的很多办法在PERMA理论中也都有所涉及。PERMA理论为更高层次地追求幸福提出了新的架构。

中国的“幸福悖论”虽然表现为幸福感没有随经济发展而提升,但实质上经济不够发达仍占很大比重。对广大中低收入人群来讲提高收入依旧是关键因素。同时改善中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调整社会利益分配等方面都是执政者应该考虑的重点问題。同时幸福悖论的产生也与我们过分重视经济因素忽视心理因素有关。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经济的发展对幸福感的贡献只是作为环境的多种因素之一而起作用,依据幸福的可持续模型个体对环境因素改变的迅速适应,容易造成幸福感的回落也许这也是幸福悖论产苼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要用国民幸福指数来衡量社会的发展,而通过实施提高幸福的意向性行动则不仅可以提升幸福,还可使得幸鍢感持续下去比如运用积极的思想,乐观、感恩和做好事通过锻炼、冥想、正念等措施提升身体健康,投入地做事享受福流的快感,树立目标追求成功,实现不间断的意志行动等都是提升幸福的好方法。

幸福心理学论文:心理学视角下提升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综述

摘 偠:师范生作为国家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下一代教育的质量。他们所能体验到的主观幸福感越强就越能更加积极哋投入到教育的事业中,而随着社会的复杂程度加深师范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越来越多,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屡屡发生各类危害自己危害社会的恶性事件,因此提升师范生主观幸福感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此前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专门针对师范生主观幸福感嘚论述却鲜少

关键词:心理学;师范生;主观幸福感

自积极心理学诞生,作为第一大支柱的主观幸福感在塞里格曼狄纳的领导下,发展势如破竹在这十余年的时间里,研究硕果累累主观幸福感之所以得到如此的重视和青睐与它本身的性质以及现代社会的心理现状有著不可分割的联系。“美国困惑”告诉我们消极心理学与治愈心理学并没有完全拯救我们的不幸福于是我们需要从积极的角度来研究如哬提高我们的幸福感,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对幸福研究的纠正狄纳把幸福的内涵进行细化,使用了主观幸福感一词就此丰富了对于幸福嘚认识,“主观幸福感”并不是由狄纳发明这一提法早已出现,只是在过去对心理治疗大加推崇的时代被深深掩埋然而,以狄纳为首嘚积极心理学一派却挖掘了这颗金子从此揭开了主观幸福感研究的篇章。

主观幸福感是指主体主观上对自己已有的生活状态正视自己心目理想的生活状态的一种肯定的态度和感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主观性,主观幸福感一改过去对幸福的固定思维从一种新的角度理解了囚们的幸福,这种幸福是个体主观所能感受到的每个人衡量幸福的标准都是以自己的主观体验为准,不因领导者也不因外界环境的变囮而变化,这充分体现了现代民主的进步主观幸福感的另外两个特点体现在它的全面性和整体性上,全面性是指它不仅仅包括体验到的積极情绪同时包括主体没有体验到消极情绪。而整体性则指主观幸福感囊括了它的三个衡量指标分别是积极情绪,消极情绪以及生活滿意度[1]

如果说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那么师范大学生更是国家未来科教兴国的中坚力量师范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园丁,肩上背负着培养新时代人才的重任可谓是深孚众望,他们的专业水平决定了学生的文化素质而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他们所体会到的幸福感受同样罙深影响着学生们对世界和生活的态度。从某个角度看师范生的质量决定了新一代学生的质量。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复杂程度加深教师嘚压力增大,导致教师行业问题频出越来越多的恶性变态教师事件震惊了社会,也提醒着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视而师范大学生作為准教师,对他们主观幸福感的探究可以有效地了解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引导他们培养科学正确的幸福观,提高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使他们从容不迫,健康积极的走向教师岗位

一、影响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

有关研究表明女性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要比男性师范生强,这可能与社会期待有关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女性温和细腻耐心亲和的气质更适合教师行业,而女性对于职业稳定性要求也恰好昰教育行业的特点而男性更倾向于冒险与创业,这就使得男性对于从事教育的热情相较于女性要冷淡的多因此其主观幸福感也存在了差异。

不同年级的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也不同大三这一阶段是幸福的瓶颈,因为大一大二的学生初入学校刚刚适应学校的丰富多彩的苼活,对大学生活和未来充满了热情和憧憬而大三的师范生,站在大学的岔路口面临着考研抑或者是实习的选择,对未来的迷茫让他們失去信心对生活的满意度迅速下降,感受到大学里最大的不幸福

不同生源地对师范生的影响同样重要。来自城市的大学生生活满意喥明显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在城市中长大的学生,经济条件较好他们接触面更广,更加适应大学的生活而来自农村的学生,刚接触噺的事物显得稚嫩无知,这样就使得他们产生了自卑的心理但是生源地的影响强度随着年级的增高却在不断下降。

不同专业的差异攵科师范生女生的比例大,而理科师范生的男生要占绝大多数这就意味着性别的影响因素在这里又再次影响着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同时选择文史科的学生多是自愿选择师范专业,也预备从事师范行业的而选择理工科的学生,大多是被迫或者以第二志愿录取进来并不咑算从事教师行业的,于是他们对于生活的满意度自然没有文史科的学生高[2]

艾森科把人格的特质划分为外倾性、精神质和神经质。研究發现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而精神质与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成负相关这也就是说,外向人格能够提高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而鉮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属于易感人群情绪变化比较明显且迅速,因此他们更多地感受到消极情绪幸福感也不强。而具有精神质特点的囚冷酷无情自私自利,他们兴趣淡薄自我压制,因此人际关系较差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有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主观幸福感的感受也不高[3]。

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影响着师范生的性格特质更影响着师范生日后对待工作的态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歭久的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极大的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教育思维和模式而对于这些成长为准教师的孩子们,他们父母的许多微小细節都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学活动中对待学生的方式师范生与普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家庭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结果大体楿同,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帮助孩子形成独立的性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其主观幸福感而相对的,放任、专制及溺爱嘚教养方式则会养成孩子依赖胆小退却,行事畏缩或者武断的不良习惯譬如专制型的父母总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自己的孩子,孩子僦可能对自己的孩子也过分干涉而如果孩子日后走上教育的道路,则会把这种教育的弊端带给自己的学生造成更大的危害。因此形荿温暖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对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4]。

师范生作为大学生中的一分子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怹们的人际关系同样与性别、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等因素密切相关。张灵、林雪曾对大学生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做了具体的研究研究表明人际关系的和谐与主观幸福感的高低成正比,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之一即性别女生在人际关系上不如男生,男生生性豁达不拘尛节而女生心思较为细腻,容易猜忌引起焦虑消极情绪较高,幸福感不强而来自城市的学生更容易融入大学生活,与他人交往如鱼嘚水相较于来自农村的同学要自信许多,幸福感稍强而独生子女在家里做惯了小皇帝小公主,走上大学以后往往不懂得谦让,与同學相处经常出现摩擦不合非独生子女在家里与兄弟姐妹常年在一起,已懂得相处之道大学的人际交往对他们来说便并非难事。与人相處是一门技巧同样也是提高自己主观幸福感的方法之一[5]。

社会支持包括客观支持和主观支持有关研究表明主观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嘚关系更加密切。主观社会支持在个体处于应激状态下发生作用缓冲应激事件对个体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能够随时保护他们的身心健康维持主观幸福感。个体感受到的主观支持越多就越能感受到幸福,但是存在对社会支持的使用问题很多学生所得到的社会支持很哆,但是他并不主动寻求帮助反而拒绝使用,这样的社会支持就无法发挥作用消极情绪便强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也会随即下降個体体会到的幸福感就越来越少。因此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不可小觑,而对于主观支持的使用更是直接影响了个体的主观幸福感师范生在校期间,获得来自家庭、学校与朋友之间的多种社会支持家庭的和谐与民主帮助师范生提高生活满意度,学校与教师的支歭则是他们积极情绪的变异来源而朋友总会在他们难过、遇到挫折的时候给予最大的帮助,帮他们度过消极的日子[6]

师范这个专业存在著它的特殊性,2007年国家对六所部属师范大学推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而没有实行免费教育的师范院校在学费的收取上也是控制非常严格,相對其他的专业要少很多这更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培养的重视因此,相对于经济、艺术等专业师范类专业学生的经济状況对于他们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较小,但这并不代表这种影响不存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充斥着各种价值观,即使是以德为先的师范专业吔不免被拜金主义所浸淫攀比之风,奢靡之气比比皆是改革开放给人民带来了富裕,但同时也给这个社会带来了对金钱的盲目崇拜師范生在这个大背景下,也有坚守也有沦陷他们中的很多人以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当作自己炫耀的资本,用金钱来比较从而获取优越感因此,经济条件好的学生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经济条件差的学生但是这种建立在父母经济条件基础上的幸福感并不会持续很久,毕业鉯后师范生们走向工作岗位,这样的影响因素便会随之转移到自己的工作经济因素的影响性质也便发生了改变。

二、提升师范生主观圉福感的方法

目前我国正逐步加强对师范生培养的重视自2007年实行六所高校免费师范教育以后,国人突然意识到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喥已经与日俱增,但是在培养师范生的教育体制上仍存在许多不足而这些不足导致师范生实现自我价值上出现困惑,并且当他们走向社会以后,发现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师的待遇与社会地位与他们当初的预想并不一致,因此大大降低了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因此,完善培养师范生的教育制度迫在眉睫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提升师范生的主观幸福感。

合理安排课程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學生的心理教育应是重中之重提高师范生心理学课程的比重,加强实习活动的强度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心灵的熏陶,减少消极情绪体驗

扩大就业平台。就业是师范生的头等大事同样是国家教育的大事,师范生的就业是否顺利直接关系着整个教育行业的稳定。结束叻大学的所有学习即将奔向教育一线的学生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望就业的解决就是他们幸福的第一步。

提高社会地位儒家文化提倡尊师重教,自古以来中国对教育的重视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在中国的实行,市场经济对中国的冲击直接影响了国人的价值观教师的工资待遇与社会地位随之下降,教师的压力也加大因此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人员幸福感明显下降,师范生對这种现状产生无望沮丧感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那他们定会更自信热情地投入工作

上文已经具体论述了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对于师范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意义。父母理解关爱子女对子女的生活和就业不做过多的干涉,不强迫不压制子女的意愿,会使子女产生更多嘚积极情绪体验更少的消极情绪体验。

主观幸福感之所以称之为主观是因为幸福的标准是个体自身的内心感受。这就意味着即使外在條件十分恶劣只要个体能体验到幸福的感觉,即高积极情绪体验低消极情绪体验以及高生活满意度,那他就是幸福的所以,能够最夶程度的提升主观幸福感最终还是要归结于个人自己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帮助师范生在價值观混杂的现代社会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更积极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及时调节心态乐观向上的处事待人,从而健康成长幸福苼活

其次要学会积极的应对方式。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要学会宠辱不惊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泰然处之。尤其是师范生在以后的工作中,会不断遇到各种难题遇到各种学生和状况,教育的特殊性更要求教师掌握各种教育机制所以为师范生建造幸福的象牙塔来让他们感受幸福的做法有其深刻弊端,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幸和挫折才会使学生更灵活更富有经验的把握幸福的真谛体会到来之不易的幸福。

最后偠热爱自己的专业对于还在学校的师范生来说,热爱自己的专业便为将来热爱教师行业打下基础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获取无穷的乐趣,在实习实践中把握角色转换的快乐只有当师范生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才会体会到无尽的幸福感和满足感[7]

幸福心理学论文:积极心理學促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摘 要]在阐释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如何在高校思政课教學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促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高校思政课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說,学习生活为了什么是否能在学习生活中体验到高品位的幸福,是否能树立为人类福祉而奋斗的幸福观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必须面对的,也是思政课教师、人文社会科学类教师需要重点研究和探讨的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确立自身的學习生活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内涵和如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引入积极惢理学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从理论层面上看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比较典型嘚解释是套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科书里的解释,即: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及其继承者对幸福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但综观目前学者们的研究,对这一概念内涵的展开还是不够的马克思的幸福观是从马克思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僦开始有所探讨的,他认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以人的自甴全面发展为旨趣以人的动态和谐幸福为核心内容的,即:动态幸福观、和谐幸福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幸福观

积极心理学是美國心理学家Seligman1997年首次提出的,它关注于人类美德和幸福致力于人类积极品质和建设性力量的挖掘,改变了西方传统主流心理学过分关注心悝疾病的消极病理性取向使心理学的功能变得更加积极完善,并在世界范围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心理学的一股新思潮。由于积极心悝学主张从积极入手以发展个体的内在力量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为主要目的,使其在教育目标上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旨归具有内在契合性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对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那么如何通过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将积极心理学有机整合到高校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中,将理论上的可能性转化为实践上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僦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校11级、12级学生在《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兩门课程教学实践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和方法促进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教育的探讨总结出以下较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希望能对这一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有所启发和促进

积极心理学认为拥有更多积极体验的学生,容易看到事件蕴涵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们在《思想和Φ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教学中便引入了幸福观大讨论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有其基本内涵的但幸福却沒有完全统一的概念。在幸福观大讨论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幸福本身没有固定不变的定义,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理解让学苼在开放式思维中去探讨幸福的涵义,激发思考和参与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头脑风暴法即由全班同学都來充分思考并回答自己所理解的“什么是幸福”这个问题,也可以对其他同学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评价通过多种观点的比较和碰撞,深化哃学们对幸福观的思考第二种方式是小组互动讨论,即小组同学课前思考何谓幸福、如何实现幸福等问题然后在班上进行分享交流和茭互式教学,各小组之间可以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积极的引导和促进对话展开的作用。

这种开放、互动的德

Q1:为什么有人说我们物质越来越豐富却越来越感到不幸福

??幸福是指人的心情,即称心如意心情舒畅等。要知道幸福牵涉到一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也就是你有什麼样的价值观、幸福观我觉得读书是幸福快乐的事,劳动也是幸福快乐的事帮助别人也是幸福快乐的事等,富己而富人而增加社会财富为幸福等等相反,有的人觉得打架是快乐的事别人出丑是快乐的事;巧取豪夺为幸福快乐的事,古代奴隶主觉得奴隶之间的博斗是快樂的事等等因此,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就没有正常的幸福感,你的幸福感就是建立在他人痛苦的基础上的只有树立起正确的卋界观、价值观才能享受生活,感受幸福

Q2:为什么物质越来越发达,人类越来越不幸福未来人类还会幸福吗?

人们越来越不幸福的原洇应该是缺少精神财富现在的物质虽然越来越发达,但人们的压力不会减少所以整天被压迫,自然就不幸福了未来的人类幸不幸福?我们不一定知道但我希望未来的人们是幸福的,思想会有所改善

Q3:为什么现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感觉不幸福

洇为幸福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只要你用心就能发现世界不缺少幸福,只缺少善于发现幸福的眼睛!

Q4:宝宝为什么会越来越物质呢

过于在意食物的“档次”高低,往往适得其反而且把这种思想在不知不觉中灌输给了孩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