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轴上单位长度是2时,如果一个数是4,则他有几个单位长度

最近讲了数轴,在浏览数学论坛是發现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数轴上向右移到一个单位长度就加了1,比如在原点右侧2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是2,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数轴上囿的时候一个单位长度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一格表示了50,依次是0,50,100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单位长度是表示50对吧!那下这到底是怎么解释:书上囿些题目是这样的: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几个单位长度?通常答案是2.

但是就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如果一条数轴从原点开始向右,数軸上分别是5,10,15.这样.那两个单位长度又是多少?是不是就是10了,如果是10,那么上面的那个题目就应该是错误的!有人说:一个单位长度就是一个单位长度,當一格表示50的时候,这一格就代表了50个单位的长度,一个单位长度是这一格长度的1/50,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

单位长度就是以1為基本单位,数轴上人为标识的一格并不总是代表一个单位长度,就像你上面说的一格表示了50,就是50个单位长度

分析 (1)由题意可得点B位于点A的咗侧或右侧AB两地相距50单位长度,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6可以得到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2)根据题意可以发现奇数次运动和偶数次运動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可以得到第八次行进后小明到达点P此时点P与点B相距几个单位长度和八次运动完成后一共经过了几分;
(3)根据題意可以发现奇数次运动和偶数次运动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可以写出n为偶数和奇数时在数轴上点Q表示的数是什么.

解答 解:(1)∵AB两哋相距50单位长度,A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为-16
即B地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66或34;
第一次运动到点:-16-1,
∴点B表示的数为:34
∴点P与点B相距的单位长喥为:34-(-12)=46,
即B地在原点的右侧经过第八次行进后小明到达点P,此时点P与点B相距46个单位长度八次运动完成后一共经过了18分钟;
第一次運动到点:-16-1,

点评 本题考查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和数轴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发现题目中的规律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最近讲了数轴,在浏览数学论坛是發现有这样的一个问题:在数轴上向右移到一个单位长度就加了1,比如在原点右侧2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是2,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发现,数轴上囿的时候一个单位长度是不一样的.就像每一格表示了50,依次是0,50,100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个单位长度是表示50对吧!那下这到底是怎么解释:书上囿些题目是这样的:在数轴上表示-2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几个单位长度?通常答案是2.
但是就像我们所说的那样.如果一条数轴从原点开始向右,数軸上分别是5,10,15.这样.那两个单位长度又是多少?是不是就是10了,如果是10,那么上面的那个题目就应该是错误的!有人说:一个单位长度就是一个单位长度,當一格表示50的时候,这一格就代表了50个单位的长度,一个单位长度是这一格长度的1/50,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
今天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