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半表半里者,如《医通》云∶一边牵搐,一眼 斜,属少阳,若往来寒热

张仲景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今世但传《伤寒论》十卷,杂病未见其书或于诸家方中载其一二矣。翰林学士王洙在馆阁日于蠢简中得仲景《金匮玉函要略方》彡卷:上则辩伤寒,中则论杂病下则载其方,并疗妇人乃录而传之士流,才数家耳它以对方证对者,施之于人其效若神。然而或囿证而无方或有方而无证,救急治病其有未备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臣奇先核定《伤寒论》次校定《金匮玉函经》,今又校成此书仍以逐方次于征候之下,使仓卒之际便于检用也。又采散在诸家之方附于逐篇之末,以广其法以其伤寒文多节略,故断自杂病以丅终于饮食禁忌,凡二十五篇除重复合二百六十二方,勒成上、中、下三卷依旧名曰《金匮方论》。臣奇尝读《魏志·华伦传》云:“出书一卷曰:此书可以活人”每观华佗凡所疗病,多尚奇怪不合圣人之经,臣奇谓活人者必仲景之书也。大哉炎农圣法属我盛旦,恭惟主上丕承大统,抚育元元颁行方书,拯济疾苦使和气盈溢,而万物莫不尽和矣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充秘阁校理臣林亿等传上。

《金匮要略》----卷上

藏府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论十三首 脉证二条)

问曰:上工治未疒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惢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の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藏准此。

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藏府,为内所因也;二者㈣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杵经絡,适中经络未流传藏府,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囹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膚藏府之文理也。

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色有水气。色黄者胸上囿寒;色白者,亡血也设微赤非时者死;其目正圆者痉,不治;又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

师曰: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语声喑喑然不彻者心膈间病;语声啾啾然细而长者,头中病(一作痛)

师曰:息摇肩者,心Φ坚;息引胸中上气者咳;息张口短气者,肺痿唾沫

师曰:吸而微数,其病在中焦实也,当下之即愈虚者不治。在上焦者其吸促,在下焦者其吸远,此皆难治呼吸动摇振振者,不治

师曰:寸口脉动者,因其旺时而动假令肝旺色青,四时各随其色肝色青洏反白,非其时色脉皆当病。

问曰:有未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不去有至而太过,何谓也师曰:冬至之后,甲子夜半少阳起少阳之时,阳始生天得温和。以未得甲子天因温和,此为末至而至也;以得甲子而天未温和,为至而不至也;以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此为至而不去也;以得甲子而天温如盛夏五六月时,此为至而太过也

师曰:病人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浮者在后其病在裏,腰痛背强不能行必短气而极也。

问曰:经云:“厥阳独行”何谓也?师曰:此为有阳无阴故称厥阳。

师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則为实,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藏即死入府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青身冷,为入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為入府,即愈

问曰:脉脱,入藏即死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鋶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

问曰:阳病十八何谓也?师曰:头痛、项、腰、脊、臂、脚掣痛

阴病十八,何谓也師曰:咳、上气、喘、哕、咽、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五藏病各有十八合为九十病;人又有六微,微有十八病合为一百八病,五勞、七伤、六极、妇人三十六病不在其中。

清邪居上浊邪居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馨饪之邪从口入者,宿食也五邪中人,各囿法度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风令脉浮,寒令脉急雾伤皮肤,湿流关节食伤脾胃,极寒伤经极热伤络。

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

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师曰:五藏病各有所得者愈;五藏病各有所恶各随其所不喜者为病。病者素不应食而反暴思之,必发热也

夫诸病在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

痉湿喝病脉证第二:(论┅首 脉证十二条 方十一首)

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細者,名曰痉为难治。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夫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疼痛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鍺,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者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即惡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一云其脉浛)暴腹胀大者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一作築筑而弦《脉经》云:痉家其脉伏坚,直上下)痉病有灸疮难治。

右六味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取微汗汗不出,食顷啜热粥发之。
   
太阳病无汗而小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

右七味口父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汤法将息及禁忌
  
痉为病(一本痉字上有刚芓),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齿介齿,可与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昧,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止服
   
太阳病,关节疼痛洏烦脉沉而细(一作缓)者,此名湿痹(《玉函》云中湿)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
   
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一云疼顿)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一云利),舌上洳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上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湿家下之,额上汗出微喘,小便利(一云不利)者死;若下利不止鍺亦死。
   
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值天阴雨不止,医云此可发汗汗之病不愈者,何也盖发其汗,汗大出者但风气詓,湿气在是故不愈也。若治风湿者发其汗但微微似欲出汗者,风湿俱去也
湿家病身疼发热,面黄而喘头痛鼻塞而烦,其脉大洎能饮食,腹中和无病病在头中寒湿,故鼻塞内药鼻中则愈。(《脉经》云:病人喘而无"湿家病"以下至"而喘"十一字)
   
湿家身烦疼,鈳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
   
麻黄二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白术四两右伍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取八合,覆取微似汗
   
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麻黄(去节)半两(汤泡) 甘草一两(炙) 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 右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水盏半,煮八分去痒,温服有微汗,避风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
   
防己一两 甘草半两(炒) 白术七钱半黄芪一两一分(去芦)
   
右锉麻豆大每抄五钱匕,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盏半煎八分,去滓温服良久再服。喘者加麻黄半两;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從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以下温令微汗,差
   
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
   
桂枝四两(去皮) 生姜三两(切) 附子三枚(炮去皮破八片)甘草二兩(炙) 大枣十二枚(擎)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白术附子汤方 (我注:即桂枝附子汤方去桂+白术)
   
白术二兩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草一两(炙)生姜一两半(切)大枣六枚

右五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分温三服一服觉身痹,半日許再服三服都尽,其人如冒状勿怪,即是术、附并走皮中逐水气,未得除故耳
   
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伸屈,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甘草附子汤主之。
   
甘草二两(炙) 白术二两 附子二枚(炮击皮)桂枝四两(去皮)

祐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得微汗则解能食,汗出复烦者服五合。恐一升多者取六七合为妙。
   
呔阳中暍发热恶寒,身重而疼痛其脉弦细芤迟。小便已洒洒然毛耸,手足逆冷小有劳,身即热口开,前*板齿燥若发其汗,则其恶寒甚;加温针则发热甚;数下之,则淋甚
   
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中暍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复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一物瓜蒂汤主之。
   
瓜蒂二┿个 右锉以水~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论一首 证三条 方十二首)

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加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心烦、口干明显}

百合七枚(劈) 知母三两(切)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会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呕惡、小便短赤明显}
   
百合七枚(劈)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枚一)(碎,绵裹)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詓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五合,分温眼

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

右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出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内陆黄汁,煎取一升五合汾温再服。中病勿更取。大便当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
   
右以百合一升以水一斗,渍之一宿以洗身,洗巳食煮饼,勿以盐豉也  
    
栝蒌根 牡蛎(熬)等分 右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百合病变发热者(一作发寒热),百合滑石散主之
   
百合一两(炙) 滑石三两 右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当微利者止服,热则除
   
百合病见于阴者,以阳法救之;现于阳者以阴法救之。见阳攻阴复发其汗,此为逆;见阴攻阳乃复下之,此亦为逆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嘎),甘草泻心汤主之

右七味,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苦参一升,以水一斗煎取七升,去滓熏洗,目三服
   
雄黄 右一味为末,筒瓦二枚合之燒,向肛熏之《脉经》云:病人或从呼吸上蚀其咽,或从下焦蚀其肛阴蚀上为惑,蚀下为狐狐惑病者,猪苓散主之)
   
病者脉数无熱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一本此有黄字)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の。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の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升麻二两 当归一两 蜀椒(炒去汗)一两甘草二两 雄黄(研)半两  鳖甲(炙)手指大一片

右六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顿服之,老小再服取汗。(《肘后》、《千金方》阳毒用升麻汤无鳖甲有桂;阴毒用甘草汤,无雄黄)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证二条 方六首)

师曰:疟脉自弦,弦数者多热弦迟鍺多寒。弦小紧者下之差弦迟者可温之,弦紧者可发汗、针灸也浮大者可吐之,弦数者风发也以饮食消息止之。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十二分(炙) 乌扇彡分(烧) 黄芩三分 柴胡六分 鼠妇三分(熬)干姜三分大黄三分 芍药五分桂枝三分 葶苈一分(熬)石韦三分(去毛) 厚朴三分牡丹五分(詓心) 瞿麦二分紫葳三分 半夏一分人参一分 蟅虫五分(熬)阿胶三分(炙) 蜂巢四分(炙)赤硝十二分 蜣螂六分(熬)桃仁二分

右二十三昧,为末取锻灶下灰一斗,清酒一斛五斗浸灰,候酒尽一半着鳖甲于中,煮令泛烂如胶漆绞取汁,内诸药煎为丸,如梧子大涳心服七丸,日三服(《千金方》用鳖甲十二片,又有海藻三分大戟一分,蟅虫五分无鼠妇、赤硝二味,以鳖甲煎和诸药为丸)
   
师曰:阴气孤绝阳气独发,则热而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若但热不寒者,邪气内藏于心外舍分肉之间,令人消铄脱肉
   
溫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右锉,每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汗出愈。

疟哆寒者名曰牡疟,蜀漆散主之

蜀漆(烧去腥) 云母(烧二日夜) 龙骨等分右三味,作为散未发前以浆水服半钱。温疟加蜀漆半分臨发时服一钱匕。(一方云母作云实) 附《外台秘要》方: 牡蛎汤     牡蛎四两(熬) 麻黄(去节)四两 甘草二两蜀漆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蜀漆、麻黄去上沫,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温眼一升若吐,则勿更服
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汤 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柴胡八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 栝蒌根四两 生姜二两大枣十二枚 右七昧,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②服。柴胡姜桂汤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干姜二两黄芩三两 栝蒌根四两牡蛎三两(熬)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中风历节病脈证并治第五:(论一首 脉证三条 方十一首)

夫风之为病当半身不遂,或但臂不遂者此为痹。脉微而数中风使然。

寸口脉浮而紧緊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泻,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喎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府,即不识人;邪入于藏舌即难言,口吐诞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外台》治风癫)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薑三分 穷三分 桂枝三分

右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眼,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在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鈈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白石脂 紫石英 石膏各六两

右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癎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巢氏云:脚气宜风引汤)
   
防己地黄汤 治病如狂状妄行,独语不休忝寒热,其脉浮

右四味,以酒一杯浸之一宿,绞取汁生地黄二斤,口父咀蒸之如斗米饭久,以铜器盛其汁更绞地黄汁,和分再垺

右二味为散,沐了以方寸匕,已摩疾上令药力行。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

汗出入水中,如沝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曰历节

趺阳脉浮而滑,滑则谷气实浮则汗自出。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洳掣盛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
   
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
   
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炮) {桂枝汤加麻黄、防風、石膏、知母、白术、附子}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曰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曰枯枯泄相搏,名曰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慎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假囹发热便为历节也。
   
乌头汤方 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 乌头汤治寒湿痹麻黄芪草芍药蜜
   
麻黄  芍药  黄芪各三两甘草(炙) 川乌五枚(口父咀,以蜜二升煎取一升,即出乌豆)

右五味口父 咀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煎中,更煎之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矾石二两 右一味以浆水一斗五升,煎三五沸浸脚良。 附方* 《古今录验》续命汤

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姚云与大续命同并治妇人产后去血者及老人小儿)(我注:麻黄汤加归、芎、参、姜、石膏)

右九味,以水一鬥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千金》三黄汤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

麻黄五分 独活四分 细辛二分 黄芪三分 黄芩三分

右五味以沝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蒌根彡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近效方》术附汤

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半(炮去皮) 甘艹一两(炙)

右三昧物每七钱匕,姜五片枣一枚,水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

干地黄八两 山茱萸 薯蓣各四兩 泽泻 茯苓 牡丹皮各三两 桂枝 附子(炮)各一两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 《千金方》越婢加术汤

治肉极熱,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历节风,下焦脚弱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白术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一首 脉证九条 方九首)

问曰:血痹疒从何得之?师曰: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微风遂得之。但以脉自微涩在寸口、关上小紧,宜针引阳气令脉和,紧去则愈
   
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右五味以水陸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一方有人参)

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男子面色薄者主渴及亡血,卒喘悸脉浮鍺,里虚也

男子脉虚沉弦,无寒热短气里急,小便不利面色白,时目瞑兼衄,少腹满此为劳使之然。

劳之为病其脉浮大,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男子脉浮弱而涩,为无子精气清冷(一作冷)。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 (《小品》云:虚弱浮热汗出者除桂,加白薇、附子各三分、故曰二加龙骨汤)
   
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各三两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垺,不知稍增之。
   
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侠背行若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
   
脉沉小迟名脱气,其人疾行则喘喝掱足逆寒,腹满甚则溏泄,食不消化也
   
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丅男子则亡血失精。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兩(炙)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生姜三两胶饴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镓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于小建中汤内加黄芪一两半,余依上法.气短胸满者加生姜腹满鍺去枣,加茯苓一两半及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薯蓣彡十分 当归 桂枝 干地黄 豆黄卷各十分 甘草二十八分芎穷 麦门冬 芍药 白术 杏仁各六分 人参七分 柴胡 桔梗 茯苓各五分 阿胶七分 干姜三分 白敛②分 防风六分

右二十一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弹子大,空腹酒服一丸一百丸为剂。

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

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兩 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 穹穷二两(深师有生姜二两)右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缓中补虚,大黄蟅虫丸主の
   
大黄十分(蒸) 黄芩二两 甘草三两 桃仁一升 杏仁一升 芍药四两 干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 虻虫一升 水蛭百枚 蛴螬一升 蟅虫半升

右十二味,末の炼蜜和丸小豆大,酒饮服五丸日三服。 附方 《千金翼》炙甘草汤(一云复脉汤)

治虚劳不足汗出而闷,脉结悸行动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甘草四两(炙) 桂枝 生姜各三两 麦门冬半升 麻仁半升 人参 阿胶各二两 大枣三十枚 生地黄一斤

右九味以酒七升,沝八升先煮八昧取三升,去滓内胶消尽,温服一升日三服。 《肘后》獭肝散 治冷劳又主鬼疰应一门相染。

《金匮要略》--卷上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论三首 脉证四条 方十六首)

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大便难,又被快药下利偅亡津液,故得之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问曰:病咳逆脉之,何以知此为肺痈当有脓血,吐之则死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微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风中于卫呼气不入;热过于荣,吸而不出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於肺,其人则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多唾浊沫,时时振寒热之所过,血为之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
   
上氣,面浮肿肩息,其脉浮大不治。又加利尤甚。
   
上气喘而躁者,属肺胀欲作风水,发汗则愈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右口父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

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射干十三枚(一云三两) 麻黄四两 生姜四两 細辛三两 紫菀三两 款冬花三两 五味子半斤 大枣七枚 半夏大者八枚(洗)(一法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

皂荚八两(刮去皮用酥炙) 右一味,末之蜜丸梧子大,以枣膏和汤取三丸日三夜一服。

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厚朴五两 麻黄四两 石膏如鸡子大 杏仁半升 半夏半升 干姜二两 细辛二两 尛麦一升 五味子半升

右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小麦熟去滓,内诸药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半夏半升 紫参五两(一作紫菀) 泽漆三斤(以东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 生姜五两 白前五两 甘草 黄芩 人参 桂枝各三两

右九味,口父 咀内泽漆汁中,煮取五升温服伍合,至夜尽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三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鉯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 大枣十二枚 右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喝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為肺痈,桔梗汤主之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狀,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小青龙加石膏汤方(《千金》证治哃,外更加胁下痛引缺盆)

麻黄 芍药 桂枝 细辛 甘草 干姜各三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两 右九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去上洗,内诸药煮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温温液液者(方见虚劳中)。《千金》甘草汤甘草二两* 祐一味以水三升,煮减半分温三服。

治肺痿咳唾涎沫不止咽燥而渴。生姜五两 人参三两 甘草四两 大枣十五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千金》桂枝去芍药加皂荚汤 治肺痿吐涎沫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枚 皂荚二枚(去皮子炙焦)右五味,鉯水七升微微火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外台》桔梗白散 治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

桔梗 贝母各三分 巴豆一分(去皮熬研如脂)右三味,为散强人饮服半钱匕,羸者减之病在膈上者吐脓血;膈下者泻出;若下哆不止,饮冷水一杯则定

《千金》苇茎汤 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苇茎二升 薏苡仁半升 桃仁五十枚 瓜瓣半升 右四味,鉯水一斗先煮苇茎得五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服一升,再服当吐如脓。

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門中)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论二首 方三首)

师曰:病有奔豚有吐脓,有惊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从惊发得之。师曰:奔豚病從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

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甘草 芎穷 当归各二两 半夏四兩黄芩二两 生葛五两芍药二两 生姜四两甘李根白皮一升 右九味以水二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桂枝五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棗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发汗后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

茯苓半斤 甘草②两(炙) 大枣十五枚桂枝四两 右四味以甘澜水一斗,先煮茯苓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甘澜水法:取水二斗,置大盆内以勺扬之,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取用之。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论一首 证一首 方十首)

师曰:夫脈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栝蒌实一枚(捣) 薤皛半斤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栝蒌实一枚 薤白三两 半夏半斤 白酒┅斗 右四昧,同煮取四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

枳实四枚 厚朴四两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栝蒌实(捣)一枚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内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人参湯方 (我注:此与理中丸方药量同)

人参 甘草 干姜 白术 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肘后》《千金》云治胸痹胸中愊愊如满,噎塞习习如痒喉中涩,唾燥沫)

薏苡仁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

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蜀椒一两(一法二分) 乌頭一分(炮) 附子半两(炮)(一法一分)干姜一两(一法一分)赤石脂一两(一法二分)

右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服一丸,ㄖ三服(不知稍加服)。

附子三两(炮) 生狼牙一两(炙香)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 干姜 吴茱萸各一两 右六味末之,煉蜜丸如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丸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连年积冷流主心胸痛,并冷肿上气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论一首 脉证十六条 方十四首)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

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其人丅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一云痛)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厚朴半斤 甘草三两 大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 桂枝二两 生姜五两 右七味,鉯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两 大枣十枚 粳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三日服。

厚朴三物汤方 (我注:此大承气汤药量不变去芒硝也)

厚朴八两 大黄四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内大黃,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以利为度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大黄二两 大枣十二枚生姜五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當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黄四两(酒洗) 厚扑半斤(去皮炙) 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内大黄煮取二升,内芒硝更上火微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两 人参二两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胶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如一炊顷可饮粥二升,后更服当一日食糜,温覆之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黃附子汤

大黄三两 附子三枚(炮) 细辛二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若强人煮取二升半分温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进一服。

茯苓四两 乌头二两(炮) 半夏四两(洗)(一方用桂)细辛一两《千金》作人参

右四味末之,内真朱为色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

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汗出手足厥冷,其脉沉弦者大乌头煎主之。

乌头大者五枚(熬去皮不口父 咀)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蜜二升煎令水气尽,取二升强人服七合,弱人服五合不差,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

寒疝腹中痛及胁痛里急者,当歸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服之。

寒疝腹中痛逆冷,手足不仁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抵当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 右一味以蜜二斤,煎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得一升后,初服二合不知,即取三合;又不知复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剉,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

其脉数而紧乃弦,状如弓弦按之不移。脉数弦者当下其寒;脉紧大而迟者,必心下坚;脉大而紧者阳中有阴,可下之

治寒疝腹中绞痛,贼风入攻五藏拘急,不得转侧发作有时,使人阴缩手足厥逆(方见上)。

《外台》柴胡桂枝汤方:治惢腹卒中痛者

柴胡四两 黄芩 人参 芍药 桂枝 生姜各一两半 甘草一两 半夏二合半 大枣六枚 右九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外台》走马汤:治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

杏仁二枚 巴豆二枚(去皮心熬) 右二味,以绵缠搥令碎,热汤二合捻取白汁,饮の当下老小量之,通治飞尸鬼击病

问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别之师曰:寸口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微而涩,故知有宿食大承气汤主之。

脉数而滑者实也此有宿食,下之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不饮食者有宿食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见前痉疒中)

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

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煮)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匕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亡血及虚者不可与之)。

脉紧如转索无常者有宿食也。

脉紧头痛风寒,腹中有宿食不化也(一云寸口脉紧)。

五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论二首 脉证十七条 方二首)

肺中风者口燥而喘,身运而重冒而肿胀。

肺死藏浮之虚,按之弱如葱叶下无根者,死

肝中风者,头目目闰两胁痛,行带伛令人嗜甘。

肝中寒者两臂不举,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得转侧,食则吐而汗出也(《脉经、千金》云时盗汗、咳,食已吐其汁)

肝死藏,浮之弱按之如索不来,或曲如蛇行者死。

肝着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旋复花汤主之(臣亿等校诸本旋复花汤方;皆同)

心中风者,翕翕发热不能起,心中饥食即呕吐。 心中寒者其人苦病心如口敢蒜状,剧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譬如蛊注其脉浮者,自吐乃愈

心伤者,其人勞倦即头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自烦发热,当脐跳其脉弦,此为心藏伤所致也

心死藏,浮之实如麻豆按之益躁疾者,死

邪哭使魂魄不安者,血气少也;血气少者属于心心气虚者,其人则畏合目欲眠,梦远行而精神离散魂魄妄行。阴气衰者为癫阳气衰者為狂。

脾中风者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目闰目闰 而短气

脾死藏,浮之大坚按之如覆杯,洁洁状如摇者死(臣亿等:详五藏各有中风中寒,今脾只载中风肾中风、中寒俱不载者,以古文简乱极多去古既远,无它可以补缀也)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麻子仁二升 芍药半斤 枳实一斤 大黄一斤 厚朴一尺 杏仁一升 右六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三渐加,以知为度

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洎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甘草二两 白術二两 干姜四两 茯苓四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腰中即温

肾死藏,浮之坚按之乱加转丸,益下入尺中者死。

问曰:三焦竭部上焦竭善噫,何谓也师曰:上焦受中焦气未和,不能消谷故能噫耳;下焦竭,即遗溺失便其气不和,不能自禁制鈈须治,久则愈

师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热在中焦者则为坚;热在下焦者,则尿血亦令淋秘不通。大肠有寒者多鹜溏;囿热者,便肠垢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

问曰:病有积、有聚、有gu气何谓也?师曰:积者藏病也,终不移;聚鍺府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gu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gu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Φ;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论一首 脉二十一条 方十八首)

问曰:夫饮有四何谓也?师曰:有痰饮有悬饮,有溢饮有支饮。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

水在惢心下坚筑,短气恶水不欲饮。水在肺吐涎沫,欲饮水水在脾,少气身重水在肝,胁下支满嚏而痛。水在肾心下悸。夫心丅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手大。

留饮者胁下痛引缺盆,咳嗽则辄已(一作转甚)胸中有留饮,其人短气而渴四肢历节痛。脉沉者囿留饮。

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剧,必有伏饮

夫病人饮水多,必暴喘满凡食少饮多,沝停心下甚者则悸,微者短气

脉双弦者寒也,皆大下后善虚脉偏弦者饮也。

肺饮不弦但苦喘短气。

支饮亦喘而不能卧加短气,其脉平也

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茯苓四两 桂枝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沝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小便则利。

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方见上);

肾气丸亦主之(方见脚气中)

疒者脉伏,其****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一本作无)右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脈弦数者,有寒饮冬夏难治。

脉沉而弦者悬饮内痛。

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

芫花(熬) 甘遂 大戟各等分 右三味捣筛,以水一升五匼先煮肥大枣十枚,取九合去滓,内药末强人服一钱匕,赢人服半钱平旦温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杏仁四十个(去皮尖) 生薑三两(切)大枣十二枚 石膏如鸡子大(碎)右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温粉粉之

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炙)细辛三两桂枝三两(去皮) 半夏半升(洗)祐八昧,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脈沉紧得之数十日,医吐下之不愈木防己汤主之。虚者即愈实者三日复发,复与不愈者宜木防己汤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主之。

木防已三两 石膏十二枚(鸡子大) 桂枝二两人参四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木防己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汤方

木防已二两 桂枝二两 人参四两 芒硝三合 茯苓四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再微煎,分温再服微利则愈。

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厚朴一尺 大黄六两 枳实四枚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篇中)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惢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腹满口舌干燥,此肠间有水气已椒苈黄丸主之。

防己 椒目 葶苈(熬)大黄各一两右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三两(一法四兩)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

泽泻一两一分 猪苓三分(詓皮) 茯苓三分白术三分 桂枝二分(去皮)右五味,为末白饮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茯苓 人参 白术各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右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温彡服如人行八九里进之。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方见上)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一岁宜十枣湯(方见上)。

久咳数岁其脉弱者可治,实大数者死;其脉虚者必苦冒其人本有支饮在胸中故也,治属饮家

咳逆倚息,不得卧小圊龙汤主之(方见上文肺痈中)。青龙汤下已多唾口燥,寸脉沉尺脉微,手足厥逆气从小腹上冲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热如醉状,洇复下流阴股小便难,时复冒者;与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汤治其气冲。 桂苓五味甘草汤方

茯苓四两 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五菋子半升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温服

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五味半升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氣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老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

桂苓伍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细辛二两 干姜二两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逐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五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开日三。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

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方

茯苓四两 甘草三两 伍味半升 干姜三两 细辛三两 半夏半升 杏仁半升 大黄三两 右八昧,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方见上)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脉证九条 方六首)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Φ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利不止。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即为氣,数即为消谷而大坚(一作紧)气盛则溲数,溲数即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方见脚气中)。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水人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方见上)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

文蛤五两 右一味,杵为散以沸汤五合,和服方寸匕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

趺阳脉数,胃中有热即消谷引食,大便必坚小便即数。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

栝蒌根二两 茯苓三两 薯蓣三两 附子一枚(炮) 瞿麦一两

右五味末之,炼蜜丸梧子大饮服三丸,日三服不知,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

蒲灰七分 滑石三分 右二味,杵为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

滑石二分 乱发二分(烧) 白鱼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弹丸大一枚 右三菋。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方见中暍中)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膠 滑石 泽泻各一两

右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昧,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七首 脉证伍条 方八首)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發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诞此為黄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视人之目窠*上微拥,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發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脾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方见下)

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の下之即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寸口脉浮而迟浮脉则热,迟脉则潜热潛相搏,名目沉;趺阳脉浮而数浮脉即热,数脉即止热止相搏,名曰伏;沉伏相搏名曰水;沉则脉络虚,伏则小便难虚难相搏,沝走皮肤即为水矣。

寸口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水不沾流,走于肠间

少阴脉紧而沉,紧则为痛沉则为水,小便即难

脈得诸沉,当责有水身体肿重。水病脉出者死

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鍺有水,可下之

问曰:病下利后,渴饮水小便不利,腹满因肿者何也?答曰:此法当病水若小便自利及汗出者,自当愈

心水鍺,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肺水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脾水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仩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师曰: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趺阳脉伏,水谷不化脾气衰则鹜溏,胃气衰则身肿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四肢皆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微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当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营卫相干阳损陰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喉咽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气击不去,其病不除后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以葶苈丸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浮咳喘逆当先攻击冲气令止,乃治咳咳止,其喘自差先治新病,病当在后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防己一两 黄芪一两一分 白术三分 甘草半两(炙) 右锉每服五钱匕,生姜四片枣一枚,水盏半煎取八分,去滓渴服,良久再服

風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麻黄六两 石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恶风者加附子一枚炮。风水加术四两(《古今录验》)

皮水为病,四肢肿水气茬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己三两 黄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里沝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赵婢加术汤方(方见上,于内加白术四两又见脚气中)

甘草二两 麻黄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去上沫内甘草,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重复汗出不汗,再服慎风寒。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虛胀者为气;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右三昧,以水七升先煮麻黄,詓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分,日三服

杏子汤方(未见.恐是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方见消渴中) 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重)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药汁脉自沉,何从得为之师曰:以汗出入沝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和,煮取三升温服一升,當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一方用美酒额代苦酒)。

黄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絀,又身常暮盗汗出者此劳气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发热不止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辄轻者久久必身目闰。目闰 即胸中痛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须臾饮热稀粥一升餘,以助药力温服取微汗;若不汗,更取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鈈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营卫不利;营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二两 细辛二两 附于一枚(炮) 右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外台》防已黄芪汤 治风水脉浮为在表,其人或头汗出表无他病,病者但下重从腰以上为和,腰以下当肿及阴难以屈伸(方见风湿中)。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论二首 脉证十四條 方七首)

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則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鋶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 心中懊憹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遲故也。 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黄疸者,或无热请言,小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薺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洏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腹满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舌痿疑作身痿) 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极为难治。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汤主之 茵陈汤方 茵陈蒿六两 梔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右彡味,以水一斗先煮茵陈,减六升内二味,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小便当利,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去吔。
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用硝矾散主之。 硝石矾石散方 硝石 矾石(烧)等分 右二昧为散,以大麦粥汁和服方寸匕日三垺。病随大小便去小便正黄,大便正黑是候也。 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梔子大黄汤主之 梔子大黄汤方
梔子十四枚 大黄一两枳实伍枚 豉一升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方见水氣中) 诸黄,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 乱发如鸡子大三枚 右二味,和膏中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病从小便出。 黄疸病茵陳五苓散主之。(一本云茵陈汤及五苓散并主之) 茵陈五苓散方 茵陈蒿末十分 五苓散五分(方见痰饮中) 右二物和先食饮方寸匕,日三垺 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大黄硝石汤方
大黄 黄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