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大明律采生折枝者凌迟是什么电影

  • 《大明律》本来依照朱元璋的意思取的是3600刀,应天罡之数已正天道,可当时全国没一个能搞到这么多的结果经“统计”最高的就3357刀,得老朱说话,就这么多吧於是《大明律》凌迟的上限就定为了3357刀。
    全部
  • 为什么会是3357刀?
    封建社会为了彰显天恩 在执行的时候一般是" 天饶一 地饶一 皇帝
    饶一" 3357实际上就是3360刀 其中老天爷饶了一刀 大地饶了一刀
     
  • 最初说是3600刀但没人能达到。有刽子手达到了3357刀皇帝就下令,让别人都学他的切法每一刀都有严格的切法,不然就会达不到3357刀由于没人有方法超过3357刀,于是3357刀就被写进历法中
    全部
  •  《大明律·刑律》载:“谋反大逆:凡谋反,谓谋危社稷;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阙。但共谋者,不分首从,皆凌迟处死。”凌迟之刑的设立,反映了封建专制政治的残酷,统治者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和各种犯上作乱的行为,不惜采用一切毒辣手段。明代各朝中凡是捕获农民起义的首领及其他叛逆者,都用凌迟之刑將他们处死
    如万历三十四年(1606),刘天叙等谋反兵败被擒,为首的七人被磔死这里的“磔”即是凌迟。 中国古代刑法在奣以前均将凌迟排除在五刑之外的,最早出现在“五代”定名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 对具体的刀数,各朝没有明文规定
    一般都是“八刀”,到清有十六刀”、“三十二刀”、“三百六十刀”……而明的“刀”有切伤囷“多”之意,数目累加行刑时间延长。1510年宦官刘瑾涉嫌阴谋叛变被判处“剐刑”三日,有的说共四千七百刀邓之诚《骨董续记》卷二“寸磔”条云:“世俗言明代寸磔之刑,刘瑾四千二百刀郑?三千六百刀。
    李慈铭日记亦言之”这里记刘瑾被剐的刀数可能是误传,实际上刘瑾被剐三千三百五十七刀 凌迟之刑一直延续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才被废除
    全部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