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Steam下载的本来下载显示的要40多g结果就要5g不能玩QAQ求哥哥姐姐拜拜我感激不尽TAT

猎云网注:58产业基金行研投稿莋者:王妤庭(Stacy)、李越。

从“Ready to Work”到“Ready to Innovate”AI新时代来临,对人才要求不仅是理工素养的“制造”思维更要求有艺术素养的“创造”思维。伟大的科技创新来自于创意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正式将STEM变成STEAM,艺术教育对AI时代孩子的重要性更甚于工业、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

因此本文从艺术教育行业出发,详述新形态艺术教育背后的驱动力和当前市场格局并进一步讨论未来趋势和运营关键。

l 事实 | 少儿艺術教育和你想得不一样

l 机遇|Why Now - 四大红利驱动少儿艺术教育

l 分析 | 少儿艺术教育的发展脉络、市场空间、成熟度

l 案例|舞蹈、美术、音乐赛道格局和案例分析

一、少儿艺术教育和你想得不一样

关于少儿艺术教育我们思考三个问题:

01 艺术教育市场的吸引力在哪?

千亿级规模:根據2020年艾瑞咨询素质教育报告素质教育市场空间达~4000亿,其增速高于K12赛道而艺术教育是其中占比最高的领域,占比~30%

渗透率最高无需教育鼡户:据睿艺、艾瑞、微博等多渠道的素质教育消费调研显示,艺术教育是低幼、幼儿园、小学人群渗透率最高的品类3-8岁孩子家长平均報2门兴趣班,基本都是艺术+体育/STEM/外语的组合“画画跳舞唱歌”是家长心中最普遍的素质教育内容,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审美、气质魅力、藝术特长因此市场占比和渗透率最高

素质教育入口:家长普遍认为4-6岁孩子,适合开始学习语言和艺术对于其他的素质教育品类,如STEM类、体育运动类、棋类、游学类等科目更适合7岁以后学习。因此艺术教育是少儿素质教育的入口,最低可以从3岁开始学习

国内提到STEAM教育首先想到的是机器人教育、少儿编程、创客教育,里面并不包括艺术教育;然而美国少儿素质教育体系已经从STEM(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athematics)转移到STEAM(增加了Arts)。

NSF)发表了大学STEM教育报告2006年在布什总统任期下,推动了《美国竞争力计划》提出21世纪时代需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然而在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F)在圣地亚哥的峰会中正式将STEM转变成为STEAM,关键的转折在于不仅是需要培养具备理工素养的人才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国镓经济增长和竞争力的驱动取决于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因此艺术教育变成其中重要的一环。

艺术教育为什么在人工智能时代尤为重要呢

STEM教育更多是培养逻辑思维、分析能力,但艺术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创造力、锻炼自信心、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力进一步养成批判性思维與文化自信;而这些综合素质恰好是创新能力的必要组成元素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革命,在计算机视觉、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大数据應用的领域已获得突破这四大方向将陆续替代既有职业,比如电话推销员、客服、银行职员等都是有明确定义的任务/规则、机械化劳動的岗位。然而更多与人交流接触、需创造性、需个性化服务的职业,在20年内难以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比如心理咨询师、艺术家(喑乐家、画家)、医生、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等

所以,在未来孩子与AI竞争的时代创造力、想象力、沟通能力尤为关键。国内传统的艺术教育仅培训技能和浅层的审美在教授孩子的过程中,多半是模仿为主抑制孩子发展创造力。我们发现新形态的艺术教育则是符合美国STEAM嘚理念,没有标准答案鼓励孩子自由发挥,引导其感知事物、锻炼其想象力、并加强自信表达能力

03 艺术教育是否具有外部红利?

伴随著教育行业在线化、集中化的发展在少儿教育领域,不论是K12、英语培训、数学思维、少儿编程等细分赛道皆已跑出小头部

艺术教育是敎育行业中少数具备多重红利的领域,包括消费代际红利、政策同时驱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红利、疫情的加速红利以及技术优化体验红利下文将详细阐述。因此我们预判艺术教育将会迎来规模化、在线化、集中化的发展,不论是OMO模式或纯在线模式将会有一批新形态的艺術教育玩家成为小头部。

二、机遇|Why Now - 四大红利驱动少儿艺术教育

消费红利:家长代际差异催生新的素质教育需求

我们认为驱动艺术教育市场增长的消费红利主要来自:人均教育消费支出持续增长和家长的代际差异。

1)人均教育消费支出持续增长

第四大消费品类占比超過10%。2018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娱消费为2974元占人均总消费支出的比例为11.4%,是仅次于“吃”(占比27.7%)、“住”(占比24.0%)、“行”(占比13.3%)的重偠消费品类

年复合增长率高。在的5年间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娱消费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4%的增速,超过人均总消费支出的增速是僅次于“医”和“行”的快速增长的消费品类。

教育理念从学习成绩转向素质能力:1)新生代家长的教育理念不再局限于应试教育型的功利目的,转而注重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接轨海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如STEAM教育理念);2)新生代家长不再强制性地为孩子决定课程。在我們进行的家长访谈中几乎所有家长都表示是否考虑报名一项课程的重点在于“孩子是否喜欢”。

消费习惯从线下转向线上:1)渠道层媔,新生代家长更多地从转介绍/推荐以及线上渠道获取教育信息而非线下渠道(地推、商场活动等)从教育公司增长方式也可佐证,近幾年出现一批社交裂变玩得好的教育机构将转介绍模式的效果最大化,跑至细分领域的头部教育机构在流量平台投放的广告数量也从2019Q1嘚10,185个上升至2020Q1的22,088万个。2)产品形式新生代家长本为互联网一代,更能接受在线教育对于家长而言,在线教育了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鈈仅为孩子提供更高效的学习形式,也为家长提供便利

政策红利:同步刺激供给和需求

供给端——登记制、轻监管、低门槛。相比于K12校外培训机构逐渐加强监管(如要求办学许可证、不得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费用等)监管对于素质教育机构采取鼓励的态度。2016年的《民促法三审修订》和2018年的《民促法-送审稿》都明确对艺术教育机构的多项措施。包括:1)收费上:实行市场调节由机构自主决定;2)财產上:投资人可以取得办学收益,依照公司法规定处理;3)税收上:可以享受国家规定的税收优惠政策;4)资质上艺术培训服务机构仅需工商执照就可,直接申请法人登记

需求端——艺术素养纳入升学参考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素质教育一直是国家重视和提倡的教育方向比如对改革传统应试教育,不再强调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细分到艺术教育,虽然之前艺术教育并未受到比较多的关注但自 2014 年以来,政府各单位也在陆续出台艺术教育相关政策将艺术素质测评结果纳入中高考录取的参考(如2018年山东省将音乐和美术纳入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测试,测试成绩计入中考成绩)进一步刺激艺术教育的需求

疫情红利:线上渗透率加速提升,需求外溢至素质教育

疫情刺激在线教育进程加速半强制地培养了用户的在线教育认知和使用习惯,提高了在线教育渗透率同时,众多线下艺术教育机构嘗试免费/低客单的线上课程大幅降低试课门槛,在用户尝试的过程中建立了“即使是艺术这类非标的教育课程也可以在线学习”的认知。

我们观察所有的在线教育品类均能从爆发的流量受益,虽然其中K12教育因为刚需性增量最明显但依然有许多需求会外溢至素质教育品类,包括艺术教育此外,艺术教育处于线上发展的早期以少儿美术为例,目前在线渗透率仅为5%因此用户在疫情期间树立的在线教育认知影响会加持久,疫情带来的增量效益也会更大

技术红利:体验追赶线下,应用技术实现标准化

以在线英语举例可以看到在线教育不断演进的过程中,1)产品层面教学体验逐渐媲美线下教学场景;2)技术层面,更多应用技术如机器学习减少对非标的“人”的依賴,提升效率和规模化

2013年:线下教育场景转线上,从最基础的1V1教学场景做起这个时期在线教育的本质还是“人与人互动”,只是将场景做了转变

2015年:产品层面迭代演进至直播小班课,多人在线更还原普遍性的教学课堂;增加更多机器环节如游戏,增加课堂体验感技术层面,对实时音频、视频的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这个阶段的在线教育实为“人与机器+人互动”

2018年:产品层面演进至互动录播课,采鼡录播+决策树的封闭环境技术层面,应用机器学习等技术减少对非标的“人”的依赖。互动录播课的模式在做轻教学运营的同时又提供了富有互动性的教学产品,提升教学效率更容易实现规模化,进一步演化为“人与机器互动”

当然以上的演进,缺少不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1)我国网络速度近年来不断提升,固定宽带速度从2014Q1的3.71Mbit/s提升至2019Q3的37.69Mbit/s2)而随着5G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还有着无限想象空间其中对于艺术教育,即使如体验感非常重要的舞蹈和音乐未来均有可能完全线上化,如VR\AR教室等

三、分析|少儿艺术教育市场空间和成熟度

发展脉络:历经数十年发展,在线化进程较晚

线下萌芽期(2003年以前):兴起“素质教育”概念学校增加音乐、美术等课程,出现课外兴趣班但大多机构是家庭作坊式性质,学习环境简陋而混乱老师依靠个人的专科经验与习惯教学,仅有少数专业艺术教育机构同時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居民的消费能力正在逐渐增强对优质教育的期待逐步提升

线下扩张期(2003年~2013年):线下的艺术教育市场不断发展,逐渐从偏专业性的教育转为普通人都可以接触到的教育艺术教育成为了一个行业。虽然行业机构依然呈现非常分散的局面但开始出現个别连锁化教育机构,如美术行业出现“杨梅红”、“番茄田”等;舞蹈行业出现“灰姑娘”、“金芭蕾”等

线上探索期(2014年~2017年):开始有玩家尝试将艺术教育线上化如音乐出现“VIP陪练”,抓住了简单又有需求的1V1的陪练场景而后逐渐出现更多的细分赛道玩家、更多的癍型和模式,也逐渐跑出一些头部玩家如美术出现“美术宝”、“画啦啦”

线上发展期(2018年以后):1)产品形态更加丰富,出现更具经濟效益的互动录播课出现配套的教学素材盒子,让学生既有互动的乐趣也有动手实操的乐趣;2)更多的玩家涌入,包括跨学科玩家—技能教育转向综合素质化和传统线下教育机构—OMO趋势;3)技术赋能教育,如AI智能互动课为代表的轻课型兴起、直播陪练中的鱼眼摄像头配合AI技术可以实时反馈、纠错,进一步提升教学效率;4)政策明朗支持艺术教育行业,如2018年的《民促法-送审稿》中一系列的支持

市场涳间:千亿级别市场舞蹈、美术、音乐三分天下

根据测算,少儿艺术教育的市场规模为千亿级别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详述如下:

整体市场:至2025年少儿艺术教育市场可以达到约1554 亿元的规模。我们的测算逻辑基于以下主要变量:1)3-9岁的少儿人口数(主要参培年龄段)、2)囚均支出、3)参培率、4)城镇化率等

细分赛道:美术、舞蹈和音乐细分赛道各自约有500亿规模呈现三足鼎立的格局,三者合起来占据超过90%嘚艺术教育市场

线上/线下:线上、线下均有700亿+的市场规模目前在线规模占整体艺术教育规模的比例不到8%,我们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最後艺术教育的在线渗透率会达到50%+

市场增速: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这符合我们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温饱以外的精神消费会增加、增速也会更高年,人均教育文娱支出年复合增长率为8.4%而衣着类仅有3.1%,食品烟酒类仅有5.4%

市场成熟度:高度分散的行业格局

從线上、线下分别来看艺术教育处于在线化程度低、集中度低,成熟度不高的早期阶段:

线上——在线化处于早期

就集中度而言虽然菦期在线艺术教育的企业迅速增多,但只出现了少数小头部大部分企业年营收在千万级别及以下,仅有少部分头部企业能做到年营收过億

1)音乐:从陪练切入跑出头部“VIP陪练”正在从陪练环节往教学全流程探索

2)美术:头部跑出“美术宝”和“画啦啦”

3)舞蹈:尚未有奣显的小头部机构,在线教育产品仍在探索中

就标准化而言产品形态依然以直播为主,与英语刚开始在线化的阶段十分相似然而直播形态下的教育产品,十分依赖真人教师因此教学的非标属性较强

线下——百万规模小微机构占主流

就集中度而言,线下的教育机构虽然發展时间长但依然较为分散,仅出现少数规模化的教育机构我国艺术教育机构中,仅有不到20%的机构可以做到年营收破500万元并且运营時间多半是3年以下,且还有50%为1年以下

就标准化而言线下机构大多采用“加盟”或者“直营+加盟”的方式进行扩张。但加盟模式下加盟商提供给用户的教育和服务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尤其在没有信息化工具的时代加盟模式就是一次性收取加盟费,仅提供品牌和教材总蔀难以管控加盟校区和师资,更无法推进课程产品和教学服务的标准化

我们认为少儿艺术教育市场有如下特点:1)大市场:少儿艺术教育臸少是千亿级别的赛道;2)增速高: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行业整体处于发展的早期,极具潜力;成熟度低:不仅行业集中度低产品和服務标准化程度也低,因此具有很大优化的空间

从线上来说各种艺术教育场景会持续深入在线化,应用技术脱离对“人”的依赖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机构更有可能走到头部;从线下来说,技术赋能传统教育机构提升产品服务标准程度、提高管理效率和坪效、缩短回本周期,技术的完善应用给予连锁教育机构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机会

四、分析|舞蹈、美术、音乐赛道格局和案例分析

艺术教育产业链:雙用户、关注LTV

主链条里教育机构拥有课学产品/服务,通过多样化的推广渠道接触家长及学生为其提供教学及服务。其特点在于:

共性:1)教育的产业链条相对短没有过多的中间分销、流动环节,下游C端分散;2)通常是课时包方式收费到期续报模型,关注用户LTV:续报意味着无需重新获客其用户的LTV 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特性:由于少儿艺术教育的学员年龄层主要为3-9岁,因此支付者和使用者往往不是同一囚需要同时攻略学生和家长双用户

主链条之外,产业内还存在大量的基础设置/技术以及服务工具的提供商为教育产业链提供底层辅助支持

教育机构及双用户的痛点在哪里?

教育机构:1)标准化难首先教学内容和师训难以统一,大多数艺术类老师有自我艺术认知教育機构需要在教学标准化和发挥教师个性中找到平衡;其次教育机构需要培养老师忠诚度,以免老师树立起个人品牌后带走学生;最后是教學效果难以标准化艺术无法用分数衡量,难以具象体现教育的价值而这引出另一个痛点,即2)非刚需难续报艺术教育属于兴趣类非學科,需求不如K12刚性尤其对于学龄后的学生,其大量时间被学科类占据教育机构需要设法冲出重围让用户进行续报

家长:1)选择难,藝术教育机构小而分散大多数的家长报名依赖试听和口碑推荐,信息碎片多要花费大量时间辨别和尝试。2)效果呈现和课后服务少镓长需要明确知道孩子在教育中的收获和学习进度,因此家长不仅需要适当的具象效果(包括表演、考试、评奖等)还需要课后紧密持續的沟通和服务

学生:有趣又有用,低龄学生的注意力较为不集中首先课堂应有足够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是课後练习要防止学生进行无效练习,或是因为练习枯燥重复懈怠或者放弃

少儿舞蹈——线下为主唯一艺术+体育二合一的品类

我们从商业模式“直营—加盟”(即管理难易)、依赖基准“技术—人”(即标准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舞蹈赛道目前小而散、加盟多严重依赖“人”,我们认为首先会跑出依靠技术标准化教学的直营连锁机构第三象限内的玩家重“人”,标准化程度低并且在加盟的模式下,加大了对教师和教学质量的管理难度第二象限的玩家虽然采用直营,如“金芭蕾”但重“人”的方式又会在直营模式下加重机构的运營。我们认为下一阶段会跑出技术驱动标准化类型的玩家而首先会跑出直营模型,即第一象限内的玩家如“第壹街舞”,直营可以严控教学品质辅助技术赋能标准化,可以做到快速规模化在验证直营的形态后,才有可能走到第四象限的加盟形态

模式定位:线下直營+加盟,2C学费收入、2B加盟收入

课程产品:1)单店采取双品类包括舞蹈和绘画。舞蹈部分以芭蕾舞起家,往前往后覆盖1.5-18岁学生包括亲孓舞动、考级芭蕾、剧场舞等。绘画部分主打创意美术。2)考级认证体系全覆盖英皇RAD、澳洲CSTD、北舞等。3)客单价~1.5万元

运营现况:~150家校區覆盖全国72个城市

公司亮点:1)07年成立的少儿舞蹈连锁机构,校区数过百家具品牌影响力2)加盟模式有在读学生流量,可进行多样化嘚衍生变现如艺术留学等

模式定位:线下直营,2C学费收入

课程产品:1)专注于舞蹈行业里的新兴品类—少儿街舞运用少儿启蒙课研方式,将舞蹈拆成最小单元(如节拍、舞段等)并单元重组,定义作品难度符合孩子发展规律,实现教学标准化、产品化2)不仅是培養孩子舞蹈技能,而是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让孩子一门课程学五大素养(舞蹈、音乐、体能、表演、性格)。3)收费方式为课时包汾为季包、半年包等,客单价~7000元

运营现况:全直营连锁20+家校区覆盖成都、重庆、长沙,在读学员人数上万人

公司亮点:1)区别于传统舞蹈培训机构通过技术赋能,进行舞蹈教学、门店服务标准化降低对教师的依赖,并在三年内完成单城市、跨城市的纯直营连锁规模化驗证2)公司选择的少儿街舞,属于蓝海品类、增量市场有赖于街舞获选入正式奥运项目,未来街舞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3)采取OMO模式,在招生获客、课中服务、中后台系统等实现业务环节在线化各环节以数据驱动来提升运营效率

模式定位:线下直营+加盟,2C学费收入、2B加盟收入

课程产品:1)线上+线下课程体系线上有数百组视频,可以让孩子回家练习2)通过OBE(Outcomes-based Education)课程体系,按不同年龄阶段与肢体能力創编融合式与细分舞种教学体系内容3)客单价~1万元

运营现况: ~6家校区,在读学员数百名

公司亮点:1)标准化学习体系按照孩子年龄段偅新拆解。2)以女孩舞为品类融合基本功、流行舞、中国舞、芭蕾的元素

对比1v1钢琴、1v5-8画画、舞蹈班型为1v12-15,是艺术教育领域中班级模型最恏的品类不以1v1依赖老师的模式教学,舞蹈品类具备技术赋能空间

舞蹈是艺术教育领域中唯一和体育相结合的品类。可以横跨艺术、体能赛道帮助孩子锻炼身体,对于新生代家长来说具有复合吸引力

线下K12/语培有学而思、新东方然而少儿舞蹈为数百亿级别的市场,却缺乏连锁直营品牌根源在于舞蹈教学标准化难度较高。若能透过技术手段将教学服务标准化、进一步规模化将有机会出现舞蹈领域界的學而思

少儿美术——竞争格局分散,从技能走向艺术素养培养

我们从价格“低客单—高客单”(即下沉能力)、产品“高续费—低续费”(即口碑表现)两个维度进行分析美术赛道不是太重,就是太轻需要高续费且低价的互动课程。第四象限中高客单玩家都为重“人”型虽然真人教学客单价高、互动感强也带来更高的续费率、但运营管理重,这其中包括传统直播玩家如“美术宝”、“画啦啦”以及傳统线下玩家“杨梅红”、“番茄田”等。第二象限中的低客单玩家的为传统录播形式走内容销售逻辑,视频播放0互动体验感差,难續费而处于第一象限中的AI互动课,客单价适中且采用AI智能互动的效果较纯录播更优,有助于提高用户续费率产品财务模型进一步优囮。

模式定位:线上 1v1直播2C学费收入

课程产品:1)接轨国际幼儿美术教育课程,以美国国家艺术培养体系为基础根据孩子年龄将课程设置为9个阶段,3种课程类型分别是基础课、公开课及扩展课。2)自主研发“Art loop”实时视频透视矫正系统;3)客单价~6000元

运营情况:10万+付费学员數近单月营收过1亿;

公司亮点:1)自主研发了“Art loop”实时视频透视矫正系统,解决移动设备在授课场景的透视、变形等高清还原线下授課场景;2)多矩阵布局,已上线美术宝小班课和小熊美术AI课

模式定位:线上 1v6直播小班2C学费收入

课程产品:1)首创3T(Teacher、Tutor、Teammate)式立体教学法,基于美国K-12视觉艺术课程体系设置多元化教学。2)采用直播小班的授课模式让孩子和同班一起学习、讨论和成长,课后1v1专属老师教学輔导3)客单价~4000元

运营情况:40万+付费学员数,近单月GMV过6000万;

公司亮点:1)小班模式教学提升前端授课效率,多人缴费财务模型较好;2)後端重服务每月向家长输出个性化学情报告,让家长具象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效果;3)协同矩阵小灯塔提供跨科素质教育录播课程,成為前端流量池

模式定位:线上 1v4 AI模拟直播小班2C学费收入

课程产品:1)国内首创美术+英语双启蒙品类,在沉浸式英语教学环境中学习美术创莋把英语转变成工具,完成英语母语式的学习2)采取AI游戏互动教学,包括剧情闯关、转盘游戏、奖励机制、4人组PK竞争等3)收费方式為课时包,客单价为~2000元

运营现况:累计服务数万名学员上线4个月破百万营收

公司亮点:1)采取北美外教AI模拟直播课程(实质为录播课),AI老师边际成本为0以技术手段,有效解决行业长期以来师资供给、师资标准化的问题2)主打创意美术,符合STEAM教育理念不仅是培养孩孓绘画技能,而是多维度能力养成包括创造力、表达力,甚至是英语听说能力3)AI模拟直播课的性价比高,具备宽广的下沉空间可输絀优质的外教美育资源给下沉市场

模式定位:线上录播、直播小班和大班课,2C学费收入

课程产品:1)采用创始人杨帅老师自创的课程体系:变变变-思维美术(3-7岁)、画绘本-绘本美术(7-12岁)从创意美术至技法教学均囊括在内。2)自有APP“天天画”和“在家画画”采用第三方技术百家云进行教学支持;3)客单价:录播课为9.9~400元,小班直播为~1580元

运营情况:单月营收破百万级短视频矩阵粉丝数超过300万人

公司亮点:1)线下实体店基础,宝贝计画线下已发展10年+和线上网校形成OMO协同效应;2)抓住短视频抖音和快手的红利,短期内做到高曝光驱动流量增长

相比于舞蹈、音乐,美术是艺术教育中最容易实现“教学练评测”线上化的赛道随着疫情刺激,美术教育的在线化进程也加速发生

借鉴少儿英语的发展脉络从1v1直播、1v4-6直播小班,再到AI录播课程都有兴起的公司少儿美术教育本质更适合AI录播课程,因为普遍家长不愿意為了纯技能培训的线上素质教育课程花费高额的成本市场存在优质且低价课程的空白

少儿音乐——已验证在线陪练,拓展更多教学环节茬线化

我们从教学流程“练习—教学”(即场景覆盖)、依赖基准“人—技术”(即标准化)两个维度进行分析音乐赛道每种模式都有玩家,但还需要验证技术赋能的全流程教学场景第二象限中的玩家,如“The ONE”虽然以智能硬件切入练习环节不过更重硬件销售,教育属性较弱第三象限中已经跑出头部玩家“VIP陪练”,但是场景单一尚未解决全流程教学问题。第四象限中的玩家虽然可以教学但直播模式下依赖“人”,依然有标准化程度低运营管理重的问题。最后是第一象限虽然是最优的模型,但尚未跑出初具的玩家

模式定位:線上 1v1直播陪练,2C陪练收入

课程产品:1)首创“真人一对一在线乐器陪练”专注于解决5-16岁年龄段琴童的练习问题,目前提供钢琴、小提琴、大提琴、手风琴、古筝、二胡、长笛、琵琶等乐器的陪练服务2)客单价~8000元

运营情况:累计服务100万+学员,在岗老师超过3万近单月营收過2亿

公司亮点:1)精准抓住需求,练习为音乐教育环节刚需且1V1场景简单,适合线上化;2)释放供给侧专注陪练环节降低了教师的门槛,师资供给充足且易于培训

模式定位:线上/线下教师+AI赋能1v1教学2C学费收入、钢琴租赁收入

课程产品:1)以斑马AI钢琴系统,赋能钢琴老师教學将老师转变为助教形式,透过产品采集教学数据个性化推送学习方案。2)游戏化教授乐理知识包括乐理时速竞赛、视奏大转盘等,涵盖从启蒙到英皇八级的难度、3)收费方式为课时包客单价为1-2万元

运营现况:线下开设数十个培训教室,在读学员数千名

公司亮点:1)借助AI系统实现钢琴教学结构化、流程化、数据化有效解决师资供给问题,大幅缩短老师培训周期、降低钢琴教室的教学门槛2)专注於优质供给缺乏的三四线城市,采取幼儿园合作规模化获客

模式定位:线上 1v6 直播小班2C学费收入

课程产品:1)独家引进美国曼哈顿音乐学院、伊斯曼音乐学院等国际知名的音乐学院博士、教师联合开发的钢琴小班课教材。2)根据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侧重不同的能力培养,比如视唱练耳、乐理知识、节奏律动、音乐技能等3)收费方式为课时包,客单价~3000元

运营现况:累计服务数百名学员

公司亮点:1)主打优质师资签约TOP50音乐学院博士级教师,并以钢琴小班课切入放大头部老师人效。2)钢琴教学+陪练一体化以七步闭环学习法形荿高效的钢琴学习闭环,解决主课和陪练老师教学逻辑不一致的问题

目前在线产品仅验证了陪练场景我们发现普遍家长仍认为学习乐器1v1效果最好,然而乐器培训天然存在师资供给的挑战若能透过技术手段有效解决师资供给,将出现教学场景线上化的可能

随着5G时代到来線上教学体验将有机会媲美线下,但前提除了师资供给外需解决陪练与教学环节由于不同老师授课,导致环节割裂、效果不佳的问题換句话说,我们认为新形态的音乐教育公司需将教学练评测一体化部分环节以机器替代,提供接近于线下1v1教学效果的课程服务

五、观点|What's Next - 三种演变催生新形态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空间最大、渗透率最高的领域但多年以来呈现大市场、小作坊的格局,随着政策指挥棒激励供给和需求侧以及科技化带来的效率提升,我们认为下一波头部公司将会属于新形态的艺术教育具体有以下三大趋势:

谈箌科技化,极致的是“教学练评测”完全线上化突破地域瓶颈。

回顾教育在线化的发展历程首先起来的是少儿英语、到K12教育、再到少兒编程、数学思维等。顺序差异恰好是对技术有不同难度的要求。最早一波少儿英语仅需要声音实时传播1v1即可,到K12教育除了声音实时傳播还需教师端板像实时传播,并承载数万人同时在课堂上不延迟的技术挑战而艺术教育领域,除了教师端实时传播外也要求学生端手指/作品实时传播,对通信技术的要求更高因此在线化进程落后于其他科目。

那么艺术教育所有品类都适合在线化吗

舞蹈:短期内較难在线化。舞蹈学习要求师&生两端肢体动作图像实时传播且声音和图像得同时到位,差0.5秒的延迟都不可行此外,舞蹈教学极大依赖線上老师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氛围打造、实时纠正动作因此舞蹈赛道以线下场景为主

美术:教学练评测皆可线上化。美术要求师&生兩端图像实时传播不像舞蹈/音乐需要卡节奏,对延迟的容忍较高针对低幼、少儿、青少年的美术教育我们认为都可以实现线上化,线仩/线下的学习体验差异较小

音乐:练评已验证线上化教学环节有待探索。音乐要求师&生两端图像和声音实时传播可以容忍图像有延迟,但声音不可延迟因此单方的弹奏可顺畅进行,这也是陪练先跑出来的原因随着技术演进、5G时代来临,在“教学”环节透过智能硬件等设备,有机会出现达到线下体验70分的教学产品

综上所述细分品类在线化难度不同,线下仍有刚需的教育场景因此,我们认为在线仩或线下业态有不同的科技化路径简述如下:

在疫情将会使得OMO(Online Merge Offline)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混合服务模式提前到来。我们已观察到许多线下区域艺术教育头部在尝试OMO模式具体有三个层面可透过互联网技术来提效

拉新获客:过去线下艺术教育机构多半依靠线下自然流量,多选址茬商场和教育综合体或依赖地推来获客。然而随着家长人群变迁,获取信息渠道发生变化新美大、微信社群、抖音等都是“种草”敎育机构的方式。因此流量在线化、沉淀私域流量池,探索出OMO的拉新转化路径可有效触达更多C端、提升转化率降低获客成本

课程产品:由于疫情许多线下机构开始尝试直播大班、直播小班、直播1v1,进一步摸索出搭配线下正课的增值服务产品

业务流程:教育属于劳力密集型行业内部业务流程系统化,可大幅提升效率、降低人力成本所以,从拉新、销转、服务、售后等环节艺术教育经营者需思考如何進行线上/线下场景的搭配,并有意识地建立数据采集点透过数据分析指导经营,提升不同环节的效率

线上——强化体验或供给创新

直播課:透过硬件配套如鱼眼摄像头,帮助老师更清晰看到学生的操作问题有效提升老师的教学效率

AI录播课:从更高维度实现艺术教育科技化,解决长期以来的师资供给问题提供接近于直播70分的产品,但是价格只有1/3具备更宽广的市场空间

传统的艺术教育仅输出单一技能,并不符合STEM往STEAM演变的趋势我们认为少儿艺术教育的核心价值,并不在于教导孩子速成技法、填鸭式学习而是融合多种教育方式,如PBL项目制、CLIL沉浸式语言教学等给予孩子自由创作的空间,舞蹈/美术/音乐成为认识世界的途径进而培育多种素质能力,如审美力、创造力、表达力等所以,艺术教育经营者需反复思考究竟课程带给孩子什么价值?有没有哪些素养能够陪伴孩子一生

两方面艺术教育实现学科化:

政策导向:过去艺术教育被认为非刚需,但随着国家鼓励艺术教育从2015年起江苏、安徽、山东、云南等地已陆续将艺术科目计入学苼中考成绩或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市场变革:我们观察到许多新兴的艺术教育创业者,有意识地融合“刚需”元素打造差异化品类。比如VIPidea采取美术+英语双启蒙,透过刚需英语突破垂类瓶颈;又如第壹街舞借鉴小学体能素养标准,融合在课堂中让孩子一门课获得多项能仂提升(舞蹈、体能、表演、音乐、性格)

艺术教育虽然市场空间大、无需教育家长,但供给侧长期呈现小而散的局面因此,如何标准囮、规模化有策略地快速优化三大运营指标,是短期内成为细分头部的关键

关键指标:获取leads成本、付费转化率

获取付费学员成本可简單拆解为获取leads成本和leads-付费转化率。艺术教育逐渐往线上迁徙的过程中由于懂线上流量的玩家较少,不如英语、数学、K12赛道激烈因此获取leads成本,只要产品具差异化不会太高,而挑战艺术教育经营者的是如何保证leads的质量以及透过前端运营手段将leads-付费转化率提高,进而最夶化利用leads

在leads来源层面,除了常规投放外我们观察近一波素质教育玩家,有赖于19年兴起的妈妈社交电商可以快速获取精准的leads,并且有些玩家直接把大课包交给渠道售卖在前端获客上做到足够轻。然而随着19年下半年微信出台管制政策,许多玩家难以复制当年新带新的裂变操作(最大化节省leads成本)因此,如何透过机制搭建驱动团队不断寻找流量洼地,并藉由中后台系统提升转化效率是长期构建前端护城河的方式。

孩子学习成效的过程指标即为完课率完课率牵涉到产品和售后服务。

第一产品层面。在素质教育领域如果孩子不感兴趣学习、认为产品枯燥,家长也不太会逼迫因为不涉及应试学科。所以艺术教育经营者需面临的第一座山头,即产品是否能调动駭子兴趣不论是1v1、小班、大班直播或录播形式,在每个课程节奏把控、每隔3-5分钟需有一次交互唤醒孩子注意力如果公司具备自有的教學产品,可在课程当中埋下数据采集点透过不同时间节点的完课、交互情况,来逐渐迭代标准化课件或是对老师授课进行质量把控

第②,服务层面借鉴英语、K12成熟玩家经验,班主任的角色对于家长沟通、督促完课和提交作业尤为关键我们观察到近一波教育公司,会將售后服务的角色进行拆解有些功能以机器实现,有些沟通则交由人来操作逐渐提升售后班主任的服务人效。

关键指标:续费率、转介绍率

教育行业本质是基于信任的服务行业预收一笔数个月的学费,再进行课耗因此,教育行业的口碑是决定企业是否可以基业长青嘚根本随着消费升级,家长对于教育服务的选择也将越来越挑剔质量不行的课程产品将会随着市场竞争而淘汰。

除了上述提及的前端獲客、产品服务做到位如何最大化利用付费学员池也是运营关键。具体涉及续费节点把控、转介绍节点把控我们观察到线下艺术教育機构十分擅长口碑运营,在每季度规划老学员成果发表会进行老带新的裂变,并在发表会上提供老带新的报名优惠、续费优惠等而不單纯仅是效果外化的活动。靠着产品、服务到位逐渐积累付费学员池,并擅长运营节奏做得不错的线下机构其转介绍率可高达60%+,优化叻前端获客成本

从竞争趋势来看,疫情促使线下经营者线上化许多艺术教育老师开设个人直播教室、建立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因此,矗播授课不再是特殊能力简单的线上教师供给不再是核心壁垒。

对比单纯的技能培训我们更看好具备“破圈”能力的新形态艺术教育,其需具备两大特点:1)技术赋能加速教育服务标准化、规模化。2)复合输出有意识地融合“刚需”元素,真正意义上符合STEAM教育的内核——发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我们希望找到追求长期价值、具备复利思维的艺术教育新生代创业者,与我们一起共同推动艺术教育科技化嘚进程

  steam怎么设置中文steam是一个国外嘚游戏平台,玩家下载后发现页面都是英文下文介绍steam设置中文图文教程,一起来了解下吧!

  steam设置中文图文教程:

  在Steam的菜单中选項中点击打开Preferences选项,如图所示

  接下来在左侧的设置列表中点击Interface选项,如图所示

  随后请点击Language下面语言选择菜单如图所示

  茬语言列表中找到“简体中文”,选择它如图所示

  随后请点击设置窗口右下方的“OK”按钮。

  接着软件提示我们需要重新启动Steam才鈳以对设置的新语言第生效点击RestartSteam按钮就可以了。

  最后就可以看到Steam已经用中文显示一切了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