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怎么用哪个牌子稳定,铠侠KIOXIA好用吗

如何才能快速换一种生活方式參加征稿活动,征集你2021年的购物学习生活计划!>><<本次征稿活动欢迎你的敢出敢买Flag、学习Flag以及各种生活Flag优秀的投稿文章能获得优厚的大奖,让我们一起努力实现目标吧!

▲全球存储器解决方案领导者东芝存储器株式会社(Toshiba Memory)从2019年10月1日起将公司名称变更为「Kioxia」即「铠侠株式會社」。今后东芝存储器集团旗下所有公司都将采用铠侠(Kioxia)这一新名称出现。过去几年中铠侠实际上收购了不少知名品牌的SSD厂商,2013姩就花了3500万美元收购了OCZ那时候OCZ在高端SSD市场名气可不小,但是因为闪存供应跟不上OCZ业绩不断下滑,最终被当时的收购去年又斥资1.65亿美え从光宝手里收购了SSD业务,包括建兴Liteon及Plextor品牌、渠道、专利以及其资产这些都是加强自有品牌,尤其准备大举进军消费级业务的信号弹

那么Plextor其实是光宝手里所有品牌中最有价值的高端形象品牌,一谈到这个品牌第一印象就是:只用正片保修完美。这次被收购最大的改变僦是一跃成为闪存原厂品牌Plextor/Kioxia也可望成为SanDisk/WD这样的品牌定位。

▲对于Kioxia而言Plextor深耕世界的存储渠道以及品牌建立口碑以及硬派作风都是其价值嘚直接体现,更何况Plextor在Marvell主控方面的开发以及合作深度是不逊色于Sandisk/WD的这也正是Kioxia的刚需。

▲对于Plextor而言可望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闪存货源問题:过去的NAND货源一直受制于人,在闪存市场一路高歌的时候拿不到大量的优质闪存货源,低端闪存又是Plextor所不屑使用的

SSD其实有门槛,伱一个型号做单面可能还行但是所有型号都做到单面的品牌我们以前只能见到这几个:Intel、SandiskWD、Samsung和Toshiba,而这四家都有自主的NAND生产线和专利所鉯别看一个单面,其中映射出太多的实力差距小容量还好办一些,对于1T2T甚至4T的M2,你就得拿到512GB~1TB乃至更大容量单颗的NAND在如此缺货的现今,这种货一般都是大厂自用很少对外售卖这种旗舰资源我们叫做inhouse

▲那么太子品牌的重组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改变,M9P Plus系列M.2 SSD就是Plextor/Kioxia出的第一款铨线单面M.2的SSD原厂味道终于浓郁起来了。

SSD在我眼里补足了一个原厂品牌的短板全部M2产品实现了单面设计,因为单面设计加载散热片的散熱效率可以说是100%的双面设计你是无法同时加载两面的散热片的,这是M2设计所决定的对于消费者端而言,单面M2最大的好处是兼容所有的岼台无论是桌面级、企业级、移动笔记本都可以获得极好的安装兼容性,在一定的价格容许范围内单面绝对是最佳选择。同时这一代Plus產品因为使用了Kioxia BiCS4 96层堆叠3D TLC原厂正片闪存明显比使用BiCS3闪存的M9P系列更加低温,更加适合笔记本使用

▲这次Plextor在SSD上做了一点改动,就是将SSD标签贴茬背面的裸板上以往是贴在正面的闪存上.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是消费者可以一眼看清楚闪存主控和缓存型号,坦坦荡荡明明白白。

▲褙后的标签可以看出容量512GB固件版本1.01,生产日期是2019年10月16日

▲SSD正面很清晰两颗256GB单颗闪存,一颗512MB LPDDR3L缓存一颗主控

▲Kioxia BiCS4闪存除了堆叠层数相比上┅代BiCS3的64层增加到96层之外,BiCS4还首次应用了Toggle 3.0闪存接口并由此带来了带宽与节能方面的优化。

▲3D闪存将原本平面排列的记忆单元改为垂直方向不同层面之间通过穿孔联系起来,这个构造我们叫做DieKioxia TH58LJT1T24BAEF中96层堆叠的3D闪存单Die容量为32GB。

▲构造Die只是构造闪存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还要多层疊Die,最终单个闪存颗粒可得到更大的可用容量KioxiaTH58LJT1T24BAEF就是8Die堆叠而成,所以最终容量为32GBX8=256GB但是这颗NAND是2CE的,BiCS4和BiCS3有一个较大的区别在CE上我们拿两颗NAND對比一下:

同容量的BiCS4 NAND的CE数量只有BiCS3的一半,其实也好理解:主控可接驳的CE数量是有限的缩减NAND的CE,能让目前的主控可以不修改或者小幅修改僦可以把SSD容量从最大2TB做到翻倍乃至更大

▲第三部分是封装这些颗粒,过原厂检测通过检测后才会打上原厂标志,成为原装闪存出货

88SS1092囷前代M9P使用的1093主控,从构架图来看是看不出任何区别的功能也基本一致,唯一被书面化的区别是DRAM支持容量1092支持8GB,而1093支持2GB从这点可以粗略判断出,1092支持的NAND容量大致在8TB左右而1093则2TB到顶。随着BiCS4乃至BiCS5的NAND堆叠层数越来越多所以单Die容量越来越大,这就导致单颗NAND的容量越来越大所以单盘8TB可能很快到来,未雨绸缪厂家也不得不放弃1093而转向1092主控的调试,提前进入大容量SSD的战备中去这也是1092主控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那么我们又要说了其实做Marvell调试研发很不简单,这是一条极其冗繁艰苦的事情更多的厂家会选择Phison或者SMI的交钥匙方案,但是对于产品的所囿保障完全依赖于Phison和SMI是不现实的尤其是Phison会常态化超前推出产品,这导致缺乏大量市场应用验证而常态化发生兼容问题所以坚持独立对Marvell進行调试研发有几点好处:

1、提升RD团队的素质同时提升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Bug修复能力以及应用保障

那么业界对marvell主控做到完整深度研发的厂家其实本应该有三家:Liteon/Plextor、WD/SanDisk、Tigo/Kimtigo。可惜Tigo的李总夜赴台北与Phison潘总竞争强行收购的Unigen研发团队并没有被深度重视和发掘价徝所以我们见到的高质量产品大部分来自前两家。

▲我们刨除交钥匙方案真正去做主控适配BICS4 NAND的厂家其实更喜欢Marvell有如下几个原因:

1、1093主控在市场被调试的炉火纯青,从MLC一路走到2D TLC再到3D TLC基本的难点都被攻克了,市场反馈也是比较良好SoC的性能也是够的,所以升级版的1092在调试難度上不会有太多变化基本就是一个传承而已,大部分的厂家都能相对容易把项目开发从1093迁移到1092上去省心省时省力。

2、Marvell和Kioxia以及WD的深度匼作关系Marvell其实已经为SanDisk和Toshiba代工定制SSD主控很多年了,这两个品牌很多企业级和消费级的SSD使用的都是打磨过Logo的Marvell主控所以对于这两家的NAND,Marvell具备哽多的研发和调试经验

这两点是Marvell最大的优势,且短时间内很难被取代包括群联和联芸其实也在跟进NAND厂家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比Marvell就昰慢了一步这一步直接影响市场占有率问题。更重要的是SSD厂家对稳定性是有依赖惯性的经过这么多年市场考验的1093已经巨硬,比如Plextor和Sandisk花費了很多的研发资源在这颗主控上面自然不会轻易的调转船头去为其他主控做市场验证,直接使用1092主控会大幅降低研发周期和测试周期大大缩短产品立项到产品上市之间的时间。

对于DRAM缓存的选择上其实我认为即使支持DDR4,厂家还是更倾向于DDR3原因是1093+DDR3已经调试得非常成功叻,没理由也没必要去浪费时间验证1092+DDR4的方案沿用既往成功的方案会更加明智。

那么是不是没有厂家去研发1092+DDR4的组合呢其实有,但是他们會打磨掉1092字样另标自家主控的LOGO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消耗了很多的研发成本在这套方案里所以并不希望自己的方案被别家使用,所以盡可能掩盖1092主控的相关信息并且严格保密比如WD/SanDisk,所以导致我们市面上看到的1092配的都是DDR3但是我又要说道但是了,DDR4的1092方案的兼容性从研發开始稳定性各方面都是需要验证的,研发完毕到了市场端这边一样也需要验证这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且需要不停的观察和修复FW這需要强大的RD团队去跟进,需要投入很多的资源而且初期的效果并不一定好。

把这些问题弄清楚也就清楚了厂家为什么这么做!

下面說一下Pcie4.0X4的主控,其实市场多见的是群联的E16主控其实E16主控就是E12主控使用了4X4的界面而已,并没有更新但是却带来了巨大的发热量和功耗,穩定性也相对E12降低不少可以说群联确实抢先首发4X4赚了眼球,但是其实产品稳定性还是有待考量的!

然后就是最值得期待的三星980系列4X4的产品其实Marvell也有一款主控对应4X4,代号为ZAO但是这颗设计的初衷是为了数据中心应用,所以消费级市场基本见不到

▲重启后即可回复到FOB开盒狀态。

▲因为这次使用的Marvell 88SS1092主控使用了NVMe 1.3的协议所以加强了电源管理方面,上图可以看到PS0-PS4就是5个节能状态PS0 0.01W、PS1 0.07W,PS2 3WPS1 4.5W,PS0 8W基本可以对SSD在睡眠,喚醒待机,轻载满载下的功耗进行较为细致的控制。

▲M9PeGN 512GB的官标性能我相信很多人测试过但是估计没一个人能摸到随机读写的IOPS极限,測试条件很关键首先官方说他们使用的测试工具是CrystalDiskMark 5.0.2 和 IOmeter 1.1.0,测试硬件Z390操作系统WIN10专业版X64,自己也可以尝试测试所有QD深度和T线程数可以摸到叻这个极限,如下图:

▲CrystalDiskMark 5.0.2的持续读写使用QD32T1的默认设置随机读写使用QD32T8的条件,可以非常接近官标所标识的UP TO的最大值:

这个数值已经达标官標的UP TO最大值这里的持续读写效能还是相对比较好获取,而这里的随机读写却要受到四个因素影响:

2、测试中使用的CPU线程数

4、主板芯片组嘚NVME磁盘效能

简单来说主板芯片组的nvme磁盘效能越好,CPU的主频越高所获得的随机写入速度往往越高,这里测试所使用的线程数其实并不是開越多越好开多开少都会产生IOPS的下降,对这个盘而言只有T8线程才是刚刚好QD深度也是一样,开多开少一样会影响IOPS所以官标的这个UP TO的最夶值才可以溯源。

有了以上的经验我有点怀疑官方针对4K QD32 T8有特殊优化,所以继续用这种天堂和地狱的手法进行其他软件和版本的对比结果如下:

▲AS SSD Benchmark 2.0默认设置下的空盘1GB数据块和95%满盘下10GB数据块的测试对比,可以很直观反应磁盘最好的表现和最差的表现4K随机读写的衰减和延迟嘚暴增是显而易见的存在,看起来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CrystalDiskMark 5.0.2 默认设置下的空盘1GB数据块和95%满盘32GB数据块的测试对比,配置使用默认设置(持续和隨机读写Q1T1)32GB数据块的话从数据来看已经爆掉了SLC Cache了,可以很直观反应磁盘最好的表现和最差的表现4K随机读写和持续读写均发生不同程度嘚下降,不过貌似看起来情况还不差

不同的软件,不同的版本不同的线程,不同的深度在跑这种 天堂和地狱 的测试中表现也不尽相哃,包括官方FW针对CrystalDiskMark 5.0.2的4K QD32 T8感觉也是做了优化在其中的但是其实这些都不影响主要的权重性能,至少这种程度的天堂到地狱的衰减是在可接受范围在NTFS桌面性能相对最差的情况中,依然有这样的性能四个字:东西规矩。

SSD的固件开发就如同一个天平主控的CPU资源有限,NAND的实际读寫能力有限SLC Cache的大小有限,合理调度这三方面的性能满足消费级大部分使用需求才是最重要的

这个测试带我们走过厂商宣称的最好效能囷我们实测的最差情况下的效能参数对比,体现了一个SSD在3D TLC NAND调教、主控固件平衡以及盘内容量大部分写入情况下的综合能力

TRIM CHECK是一款很实用嘚检测SSD是否TRIM生效状态的软件,TRIM指令让操作系统可以告诉固态驱动器哪些数据块是不会再使用的;否则SSD控制器不知道可以回收这些闲置数据塊TRIM可以减少写入负担,同时允许SSD更好地在后台预删除闲置的数据块以便让这些数据块可以更快地预备新的写入。当然光操作系统支持TRIM鈈行还需要SSD的固件支持,

▲向SSD里写入一个16M的文件这文件头的前16位字节如上图白色区域所表示,这也是该文件唯一的文本字符串然后將其删除,如果TRIM工作控制器也将删除这个数据,这时候软件让你等待大约20秒后然后按ENTER继续然后关闭软件再次打开。

▲再次打开软件提示原白色区域的字节已经被0所填充,说明主控固件的TRIM机制有效

DATAWRITE是我的一个程序员朋友pufer在谈笑间写出的一个小程序,用于验证2D 3D TLC真实写入速度的规则是使用随机模式QD1深度随机往SSD里面以1GB数据块大小为单位写入并且反馈即时的写入速度,这个软件当时我们开玩笑说的是大部汾的测试软件都在RAW格式下测试写入速度有失偏颇,那么我们能否直观一些在NTFS格式下进行一些动态写入以获得初略的2D 3D TLC NAND真实的写入速度评估這就是这个软件编写的初衷。

▲很直观写入在26GB附近开始掉速,这就是大致的SLC Cache容量之后的写入速度是稳定在600MB/S左右。

▲然后用HD Tune验证一下我們的猜想果然符合,得出准确的SLC Cache在26GB.

▲URWTEST这个软件和前面的DATAWRITE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他是使用随机模式QD1深度随机往SSD里面以2GB数据块大小为单位写入并且反馈即时的写入速度,写满了盘之后可以进行一次数据校验校验的过程就是随机读取的过程,而校验的结果就是数据完整性嘚检测这个测试更接近我们日常的应用等级。

前面的测试都在NTFS格式下的桌面环境中测试由于M9PeGN Plus 512GB 1.01版本固件的平衡能力,无法将其打落到到NAND夲身的实际写入速度即使在桌面环境的测试看起来结果还是不错的,我还是想看一下这个SSD是否能抗住企业级SSD标准化测试的残酷考验

Association,SNIA)是成立时间比较早的存储厂家中立的行业协会组织宗旨是领导全世界范围的存储行业开发、推广标准、技术和培训服务,增强组织的信息管理能力作为一家非盈利的行业组织,拥有420多家来自世界各地的公司成员以及7100多位个人成员遍及整个存储行业。它的成员包括不哃的厂商和用户有投票权的核心成员有Dell、IBM、NetApp、EMC、Intel、Oracle、FUJITSU、JUNIPER、QLOGIC、HP、LSI、SYMANTEC、HITACHI、Microsoft、VMware、Huawei-Symantec十五家,其他成员有近百以上从成员的组成可以看出,核心荿员来自核心的存储厂商所以SNIA就是存储行业的领导组织。在全球范围SNIA已经拥有七家分支机构:欧洲、加拿大、日本、中国、南亚、印度鉯及澳洲&新西兰

很少有人将一个消费级SSD推到极限的情况下去评估Perfermance效能,因为大部分的情况是掉成狗有很多厂家是很忌讳使用SINA的标准SSD测試规范对他们的产品进行评估的,这个测试会将一切的外部加成全部忽略掉将其打落到NAND本质的速度,进行严格的稳定态测试如果性能浮动太大的话,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稳定态直到测试中断或者如果EARSE机制偶发性失效出现问题,这个测试也会中断所以不是什么盘都能得箌最终的测试结果,很多盘没跑完测试就已经被强制中断测试了所以我很想知道这个盘以何种姿态通过测试或者不通过。

在SNIA组织定义的規范中规范了如何测试闪存设备或固态存储。业界希望有一种来比较SSD的科学方法这也是需要SNIA测试规范的原因。SSD的写入性能在很大程度仩取决于NAND的写入历史SSD一般有三个写阶段:

1、FOB(全新从盒子里拿出来的状态)

Transition(过渡)过渡是FOB和稳态的良好表现之间的阶段。大多数情况下性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持续下降,直到达到稳定状态为止SNIA PTS1.1的测试规范则很严格的监控了FOB到稳定态的每一个阶段,以及评估标准帮你去確认你的企业级SSD确实达到了稳定态所以根据以上溯源我们有了如下的操作:

为了避免在T8线程钻到浦科特优化的套路里跑出很华丽的IOPS,所鉯这次使用了T2线程进行测试。双核环境我相信是目前最广普的环境了因为桌面环境下的固件优化后的高值IOPS我看够了,所以我想看最差嘚表现

预处理:128K持续写入双倍SSD容量

每一轮测试包含.512B,4K8K,16K32K,64K128K,以及1MB数据块大小每个数据块在100%,95%65%,50%35%,5%和0%运行读/寫混合测试各为一分钟。试验由25回合(Round)组成(一个循环需要56分钟25回合=1400分钟)

使用4K随机写入的IOPS作为测试目标,写入振幅20%平均值与测量值线性最佳拟合线的斜率作为验证进入稳定态的标准

显示相关变量如何收敛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显示(12,34,5)回合进入了稳态这里需要说奣的是,当性能稳定的盘上去一般来说都是(0,12,34)直接进入稳定态了,而稳定性差点的盘上去可能就是(7,89,1011)这样的回匼进入了,性能浮动较大的盘如果不能控制在20%以内的话那就永远通不过这个测试,所以这个环节从FOB状态到稳定态,M9PeGN Plus 512GB还是快速进入的說明性能在过渡阶段良好,且过渡到稳定态的过程中效能稳定

▲IOPS测试数据汇总

这个测试可以看出,在稳定态下随机读最大IOPS,随机写最夶20957IOPS这是有异于前面一般性测试中在FOB状态下的测试的结果,主控在不停的协调整个读写过程同时应付不同数据块大小,不同读写比例的頻繁切换基本资源已经被榨干打到地板状态了,这时候的地板已经不是NAND基础读写速度了问题核心是在于主控还能否HOLD住NAND的问题。

测试结果全程也没有什么0 IOPS的数据出现而且稳定态下的随机读,随机写和随机读写都保持稳定渐进的趋势每个数据块大小,每个读写的混合进程都能顺利完成测试都是稳定态下效能稳定的体现。这个测试是连续不停的所以固件看起来根本没有时间去GC回复效能,实打实的打出叻这个盘最差状态下的表现

这个测试的目的其实是模拟一个残酷且频繁的操作环境,将主控资源榨干到接近0测试表现力,建立起一个朂低的地板基线然后给桌面版或者端的SSD应用一个应用体验的参考,说的俗一些就是你们在实际服务器应用里再怎么瞎折腾也只会比这个結果更好

使用1024K持续写入的吞吐量作为测试目标,写入振幅20%平均值与测量值线性最佳拟合线的斜率作为验证进入稳定态的标准

▲带宽稳态收敛图-QD32

显示相关变量如何收敛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带宽稳定态验证图-QD32

显示(23,45,6)回合直接进入了稳态稳定性不错,满足验证标准給出了写入振幅20%平均值与测量值线性最佳拟合线的斜率的条件

▲读写带宽测试2D图-QD32

我们可以看到持续读写各个数据块下的平均表现力,持續读最大带宽MB/S持续写最大带宽MB/S,这是真实的爆掉了SLC Cache后且达到稳定态下面的真实表现力

预处理:128K持续写入双倍SSD容量

对于['8k','4k''512']数据块大小進行100%读,65%读35%写100%写的随机读写测试,测量最大最小以及平均的延迟60秒为一个回合(Round)

使用4K随机写入的平均延迟作为测试目标,写入振幅20%岼均值与测量值线性最佳拟合线的斜率作为验证进入稳定态的标准

▲延迟稳定态收敛图-QD32显示相关变量如何收敛到稳定状态的过程

▲延迟稳萣态确认图-QD32显示了4K随机写入过程中在(1、2、3、4、5)回合达到了稳定态。稳定性还是属于比较好的层次

▲平均延迟在所有进程中的表现茬0.07毫秒以内。

▲最大延迟在所有进程中的表现在100毫秒以内随机读的部分是最大延迟很低的,而只有随机写的部分最大延迟相对较高这裏涉及到的问题就是主控资源的充足度以及LDPC解码资源和耗费时间问题之间的平衡调节问题了,相对于3D TLC而言写入部分的最大延迟普遍性高┅些和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1、主控的资源,比如主控的主频以及核心数ARM构架或者MIPS构架的实际效能。

2、LDPC硬软解码的能力

3、主控固件的硬軟件开发能力。

▲平均和最大延迟3D图-QD32以及汇总数据

执行4K随机写入1分钟为一回合(Round),写入4倍全盘容量或者24h以先达到者为准

这个测试实際写入也就28轮写满4倍全盘容量,因为纯写入任务相对于混合读写比例的测试要简单很多这个测试的压力程度对主控的资源以及固件的GC TRIM以忣SLC Cache性能回复不造成压力,所以从空盘到写满四倍全盘容量的过程中并没有发现4K随机写入的性能发生衰减这也是所以依然可以稳定在310000 IOPS附近並且持续到测试结束的根本原因。

▲写饱和平均延迟图-QD32也很稳定的跑在0.2毫秒附近一直到测试结束

这次选用的对比产品为:

预处理:128K持续寫入双倍SSD容量

每一轮测试包含.512B,4K8K,16K32K,64K128K,以及1MB数据块大小每个数据块在100%,95%65%,50%35%,5%和0%运行读/写混合测试各为一分鍾。试验由25回合(Round)组成(一个循环需要56分钟25回合=1400分钟)

使用4K随机写入的IOPS作为测试目标,写入振幅20%平均值与测量值线性最佳拟合线的斜率作為验证进入稳定态的标准

可以看到4K随机写入进入稳定态的情况:

这说明在4K随机写入峰值760P是绝对占优的但是其稳定性不佳,性能振幅偏大M9PeGN Plus 512GB性能较低,但是稳定性很好性能振幅很小。

使用1024K持续写入的吞吐量作为测试目标写入振幅20%平均值与测量值线性最佳拟合线的斜率作為验证进入稳定态的标准

▲带宽的读写方面M9PeGN Plus 512GB直接开了挂,碾压四方BiCS4 Toggle 3.0的带宽优势在这里得到最大体现,无论读写都非常优秀一下子拉开叻和两个竞品的差距。

760P因为闪存带宽以及主控孱弱的原因在这里被绝对性压制。1M部分的持续写入较弱感觉像是固件的bug或者为了平衡资源保证持久所以调整性能故意为之要在在有效的资源内要提高1M持续写入并不困难,不过Intel就是这样一家公司为了保证持久别说给消费级限速,就是给企业级限速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情所以这里需要理性看待,拿一款为了太子王位而全速爆发的产品去对比性能有所保留的产品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带宽稳定态验证图-QD32

可以看到1024K持续写入进入稳定态的情况:

预处理:128K持续写入双倍SSD容量

对于['8k''4k','512']数据块大小进行100%讀65%读35%写,100%写的随机读写测试测量最大最小以及平均的延迟,60秒为一个回合(Round)

使用4K随机写入的平均延迟作为测试目标写入振幅20%平均徝与测量值线性最佳拟合线的斜率作为验证进入稳定态的标准

▲延迟稳定态确认图-QD32可以看到进入稳定态的情况:

执行4K随机写入1分钟为一回合(Round),写入4倍全盘容量或者24h以先达到者为准

▲写饱和平均IOPS图-QD32可以看到写入四倍全盘容量的过程:

三个盘的写饱和度测试都还是属于比较穩定的,跑的又快又稳的胜出所以结果不言而喻

其实SSD设计就像天平,资源是一定的所以要在有限的资源内部做调节来平衡系统,所以這里强那里就弱初衷就是为了谋求一个方面的合理性提升,选择稳定或者是选择性能看完这部分测试我的感觉就是Plextor做了很多的改变,這个结果并不是单单采用了BiCS4的原因固件看起来也做了很多细节的调教,整体来说并没有明显的短板产生,反而Intel 760P以及M9PeGN表现出了各自的短板

1TB产品的性能相比512GB会有满血加成的性能提升,如果决定要买760P的话我还是建议买1TB版本的,更小的容量就不要考虑了

这条命令来监控SSD的溫度

▲首先是待机温度:49度

▲然后进行4K QD32的随机写入,持续一段时间后温度不再上涨趋于稳定了再记录温度,这个温度可以代表满载写入嘚最高温度73度这个SSD的高温临界值依然是在75度附近,也就是说75度会发生降速情况

很多人说到Plextor的售后RMA就知道八个字:五年质保,顺丰到付

▲确实Plextor的RMA成本很高,支持个人送修一年换新,二年换良五年质保,顺丰到府下面我说一些大家不太清楚的事情,其实Plextor是不按照写叺量保修的比如你的盘寿命是320TBW,你写完了TBW后发生问题只要在保修期内是完全可以质保没问题的,所以用户可以放心写入只要在质保期内,都可以换新

也有很多厂家是有限质保,无论他质保五年还是十年首先是写入量要在官方限定的寿命以内,如果超出官方的规定寫入量即认为丧失保修。

这一点就是Plextor做的相对厚道的地方!

作为Kioxia太子的Plextor在M9P Plus这个产品上确实发生了一些质变,一些骂了很多年都不改的毛病突然在这一作里全部改正了同源的产品比前作M9P有了一个质变,仿佛在对Kioxia表达自我的实力emmm,在光宝的时候怎么不发力呢

规划后的Kioxia巳经在出Kioxia品牌的企业级SSD产品了,过去的Toshiba RC RD系列不知道会否与Plextor合并成立高端品牌那么原先的Liteon部分很可能成为Kioxia OEM的制造和执行部门。

现在说说这個盘的缺点:温度仍然不低虽然M9P Plus面对M9P的温度还是具有5-10度的优势存在,但是我想说温度还是略高。

笔记本用户我还是推荐下面的解决方案:

各位可以马云家各种神搜这种超薄石墨烯+全铜散热可以对M2 SSD有3-5度的温度改善,效果可以说一般但是对于紧凑的更换SSD而言,兼容性更恏3-5度的改善就可以让SSD保持全速运行了,对于内部空间较多的大型而言反而你可以随意选择比较厚大的散热片使用,这个太多就不一一嶊荐了

最后感谢很多人的帮助,让这篇文章可以面世

感谢Kalven的数据分析,感谢Woody提供的NAND分析感谢曾就职于Unigen的Jeff Chang先生对我的授业解惑,感谢所有对我提供过帮助的人士最后感谢看的很吃力但是又追番的各位观众,正因为有你们才有这番继续下去的动力!

kioxia /铠侠固态pcie台式笔记本怎么样不偠单看众测表面?原厂96层3D颗粒/五年质保/支持扫码查询防伪

如今组合儿童家具配置模式已成为趋势,从某种程度上省去了消费者拼接单件镓具的麻烦统一、活泼的设计,还为孩子营造了快乐的梦幻空间防近视书桌椅、趣味组合家具、婴儿床……儿童家具商家销售的种类較为多样。

“为了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现在儿童家具在设计上更加科学、美观、实用,比如课桌、书柜相连衣柜和床的二合一经济配置,上床下桌的实用模式既省空间又方便的组合模式……”斯堪维亚专家介绍,整套的儿童家居加入卡通元素风格多变,配备了写字台、书柜、床、衣柜等整体家具还可按照房间的尺寸、个人喜好来定制特色主题套房。

儿童家具在设计上更加科学

如今有条件的家庭都會给孩子添置一些儿童家具,打造一个自主的空间儿童家具可以给予一些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让孩子有被认可的存在感也容易培养絀在群体里的自我意识。

那要如何选择儿童家具国内品牌质量有保障吗?上下床安全吗

据了解,2012年国家质检总局和标准化管理委员會联合发布《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新国标首次针对3至14岁儿童出台家具专用标准着重强调安全性和环保性,也为家长购买儿童家具提供参考依据
给予一些属于孩子自己的东西

“在购买儿童家具的时候,建议消费者选择正规的厂商和品牌商品查看商品是否执行新国標,甲醛释放量、重金属含量是否达标;还可关注家具结构安全不要选购存在危险棱角、玻璃器件等可能会对儿童造成意外的家具。在使用过程中还应按照说明书来正确引导孩子使用。

对于进口儿童用品销售火热的情况斯堪维亚青少年家居专家介绍说,其实没必要跟風特意去追求洋品牌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商品都可以放心使用。“上下床一般都会增加护栏扶梯也特殊处理加保险,角落处设计圆滑吔考虑到儿童使用的需求正确使用之下,安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一位木工师傅也给出了建议,家具材质环保水平最高的是实木其次昰集成材、层积材、胶合板、大芯板、刨花板,家长可参照选择

以床为中心是卧室家具摆放的一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因此我們在装修卧室时,首先要确定床的大小、款式、位置、朝向其他的家具就围绕床这一卧室的主角展开。

分组摆放是卧室家具摆放的另一夶技巧什么是分组摆放?其实就是根据不同使用要求,把家具产品分为几个组合进行摆放设计床头和床的一边要紧紧挨着墙面,与床头並排放窗边柜作为睡卧家具这一组中间部分可以放上书桌,一把椅子作为书房组,这样摆设整个空间看上去进美观、有紧凑。

卧室镓具摆放首先应该考虑的就是对称摆放可以以床位中心,床头部分靠近墙面与窗并排左右两边分别摆设衣柜、多层斗柜,床的另外一邊可以放置写字台这样就形成了以床位中心的左右两边对称效果的家具摆放样式,这种样式是比较符合中式文化审美的同时柜与柜相對,台与台相对看起来也更加的宽敞、整齐。

大家清楚人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休息中度过的所以选择一张合适的床是非常至关重要嘚。首先床垫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软硬适中的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定制床垫,因为定制可以做出不同高度、硬度和面料的床垫可鉯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其次还要看床的结构是否合理表面的涂层是否光滑和有无裂痕气泡的产生。

床头柜要选择整洁实用型的方便用来摆放日常的小物件,比如台灯、相框等等其次最好选择带有抽屉或是隔板的床头柜,可以存放书、眼镜等生活用品使得居室更加的整洁美观。

衣柜占了卧室很大的面积也是使用频率比较高的家具,所以衣柜的选择要慎重比如小面积卧室或是空间不规则的卧室鈳以考虑定制衣柜,这样可以把不规则的空间很好的利用起来又可以增加卧室的整体感。其次要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衣柜这样质量和售后才会更有保障,而且材料最好是环保型的在日后的使用中才更放心。

每个爱美的女士卧室里面一定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化妆台因为囮妆品和饰品比较多,所以选择化妆台时选择带有很多抽屉的这样可以起到很好的收纳效果,使得卧室不会杂乱无章还有选购化妆台時不要忘了配套的凳子,其次如果化妆台没有镜子的话那么可以把镜子装成可推拉或折叠的,这样更方便使用也更加的美观

以上就是铨屋定制家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卧室实木家具怎么摆放?卧室实木家具如何选购?看完瞬间懂了的相关资讯,请记得持续关注我们我们專注于实木家具全屋定制,同时也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实木家具整体解决方案弗劳思丹实木全屋定制,用技术和美感打造高品质实木定制镓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