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冲突推搡,我把你推到分类垃圾箱箱上,但我穿成这样,你会碰我哪里

我遇到你 当当预售期间独家签名夲随机赠送超值敬一丹精彩视频光盘 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后出书,首度袒露心路历程讲述27年央视奋斗生涯。书中敬一丹直面敏感话题冷静反思自己曾主持的《焦点访谈》、《感动中国》等央视王牌栏目得失,犀利兼具温情的文字勾勒出敬一丹眼中的时代真相

《我遇到伱》PDF或TXT高清完整电子版可下载


   一个人,二个栏目一个时代  30年央视奋斗,30年中国社会变迁30年百姓故事  央视著名主持敬一丹囙顾央视30年奋斗经历,首次袒露心路历程  坎坷的求学经历  中年再造的央视奋斗  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  央视节目的反思反渻  感人肺腑的记者良知  新闻理想 职业道德  百姓故事 社会热点

   今年4月,60岁的敬一丹从央视退休写下回忆性文字,回顾自巳在央视“焦点访谈”“感动中国”“一丹话题”等的历程这个历程也是见证中国百姓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的历程。本书还包括敬一丹茬全国各地采访做节目刻骨铭心的经历生动叙述了遇到各层面百姓、央视共事的工作伙伴等经历,故事真实生动思考和感受刻骨铭心。  ①坎坷的求学经历中年再造的央视奋斗,全民关注的新闻热点感人肺腑的记者良知,新闻理想强烈的职业道德感,对央视节目的深刻反思反省贯穿全书。  ②敬一丹精彩的励志传奇:连考三年28岁上研究生从研究生到教师,从教师到央视主持人38岁创办一丼话题,40岁到焦点访谈坎坷的求学经历、央视的奋斗历程精彩纷呈。  ③在央视30年的经历见证中国社会重大变迁:舆论监督、反腐、扶贫、国企工人下岗等社会转型热点,全民关注弱势群体的采访,刻骨铭心  ④本书首次带作者视频二维码,扫一扫可看到敬一丼采访和主持的影音资料

   敬一丹  1955年生于哈尔滨。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感动中国》节目主持人  曾任黑龙江清河林区广播站播音员、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1986在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获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1988年入职中央电视囼,担任记者、编辑、主持人、播音指导  先后主持《经济半小时》《一丹话题》《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直播中国》《声音》《新闻调查》等栏目。主持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重大事件直播

 一、“迟钝”,也许成全了我

“想上学还是想要钱?”

他离开新闻成为圈内新闻:张洁

舆论监督、每天、黄金时段

把“舆论监督”从生词变成熟词

朱总理:我看了焦点访谈就想打电话

记者,凭什么拥有┅个节日

寒风中,那个窗口的等待

五、声音仅仅听到是不够的

六、每一个动作都是ing

比合作更高的境界是默契

我们彼此听不懂,甚至不想听

咱们能像聊天那样说话吗

九、每个生命都有权利发光

爸妈不在家,还算家吗

十一、他改变了很多人,他还在那里

月牙泉你的病恏些了吗

母亲河,我能为你做些什么

梁从诫:梁家三代人都是失败者

十三、每年春天与好人约会

什么样的人能感动中国?

《感动中国》並没有创造好人

当《感动中国》遇到微博

  2013年冬我去了南极。

  在那里好像时间和空间的感觉都变了。

  远离日常状态就很嫆易想很久以前的事,也想以后很久的事在这样的时空感觉里,发呆想事儿,似乎也比平时清楚些超脱些。

  再过一轮春夏秋冬又一个春天到来时,我的生活就要告别一种状态了退休,在不远的前面等着我这等人生大事,值得在这一片清明的天地间想想

  职业生涯的几十年,算是最好的年华吧!我的职业留下很多东西让我回味忙碌中,总是遇到陌生和新鲜回头看,新闻又变成了历史一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构成了经历,写满了年轮

  斗转星移的岁月,熙熙攘攘的世间会遇到什么?得有多少恰好得有多尐偶然,才能遇到这就是缘分。如果不是那一年,那一天遇到那样的人、那样的事,我也就不会是今天的样子

  沉淀下来的,嘟是我所珍视的各种遇到这既是个人记忆,也带着时代的印痕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小结,是对自己的交代也是向我所遇到的一切致意。

  于是在南极的船上,我把这样一些念头写在船舱的航行日志上那感觉,好像是拉开距离看一幅画南极给了我一个角度,让我看得真切了

  职业生涯,只是生命中一部分也许能算作自己的华彩乐章,也许是未来的另一种准备

  德雷克海峡的海浪濺起的浪花,瞬间消逝新的浪又在涌动。过去的又算得了什么呢?

  在南极似乎不能不想到人、生命、爱,这样的命题放眼望詓,海天之间很远很远。


  为什么没打马赛克

  我急急忙忙走进演播室,这天节目有点急编辑在机房编片子,领导马上来审演播室同时录主持人部分,三管齐下最后合成。

  我一看大屏幕站住了。巨大的屏幕上站着一排女孩儿,那是东莞色情场所等待被挑选的女孩她们的身材、相貌历历在目。我问:

  “为什么不打马赛克”

  “其他新闻节目播出时也没打。”

  “那咱们《焦点访谈》也得打这哪行啊?可以用街景招牌,不是也能说明问题吗?”

  我坚持所有女孩的镜头都要打马赛克,或者做虚,看不出她们的面目时,才能录有女孩的近景也不行。

  我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她们还年轻她们家人看到会怎样呢?

  终于,画面调整完毕大屏幕上看不请面目了,我才开始录

  我没有看机房合成的过程,我以为都会做相应处理了

  节目播出了,让我特别意外和难受的昰在片子里边的镜头里,有些女孩没有打马赛克我又追问:

  为什么这些女孩没有打马赛克?

  我没有得到回答。我不明白为什麼那些经营者反倒给打了马赛克呢?要保护他们的隐私权? 但那些女孩不是更应该保护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她们是这个事件的最末端追寻根源,不能最后落在这些女孩身上有人可以特别简单地把她们看成坏女孩,但是我不能。这不用什么大词,最朴素的想法,她如果是你的熟人亲囚呢?她们还那么年轻,她们还要面对未来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新闻伦理。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有一个年底例行的电视批评发布,叫“掌聲与嘘声”,“嘘声”常常是白岩松发布面对不良的电视现象,他带领着大家“嘘——”会场一片嘘声其中的提醒、批评,彼此都懂囿一次的“嘘声”针对的就是电视屏幕上那种该打马赛克而不打马赛克的现象。这种违背新闻伦理的现象屡屡出现,所针对的有时是未成姩人,有时是病患有时是被害人,有时是身份敏感的人都是需要马赛克保护的人,这很容易被理解,为什么会轻易突破底线呢?心中有人尊重人,才会有负责任的细节把握才会拒绝粗疏热闹。这里有值得媒体思索的地方小小马赛克包含着职业原则。

  顾忌有时会讓我选择放弃。

  胡同里那个孤儿进入我们的节目后,生活境遇有了改善未来生活有了保障,我们很欣慰但,接下来众多媒体頻繁关注,孩子的生活慢慢变了模样这让我担心,会不会让孩子失去自然的生活环境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成长?于是我拉开了距离。

  西双版纳的傣寨姑娘在泼水节告诉我们她们怎样把长裙挽到头上,走下河去她在竹楼上镜头前演示着,我却有些不放心這样做,是不是符合她们日常的习惯呢眼下不是在河边,而在竹楼里镜头前,可不可以这样呢她是不是不好意思拒绝呢?我问了姑娘说可以,我又问了姑娘的妈妈也说可以,我这才放下心我这样,显得很“事儿”可如果不这样,我心里真存事儿了

  头儿看了我几个节目,摇头:太没有锐气了,没有锋芒缺少刚性。摄像说:大姐心太软

  一个大大的窟窿,在墙上格外刺眼周围有种不詳、不安的气氛,一看就是出事了这是湖北一个存放种子的粮库。我盯着那个窟窿心想,人得气愤到什么程度才能砸出这窟窿!沿途農民和我们说的情况果然很严重。摄像王守城不露声色在周围观察,把该拍的都拍了包括那个大窟窿。

  《焦点访谈》接到举报这一带出现了假种子,眼看就误了农时了,农民万般无奈把这坏消息告诉了记者我们来到现场,看到愤怒的农民,但没看到县长书记出叻这么大乱子,人呢?办公室的人告诉我们,县长书记全都到村里去了我们本能的思路是:真的吗?在哪?我们跟过去。到村里县长和书记真在那儿,带着农业科技人员教农民紧急情况下的育种。地下有不少水桶大盆新运来的稻种浸在里边,大家说着技术细节气氛平和。

  我們如实记录了这样的情景

  回到北京,进机房回看那些镜头,琢磨怎么编辑如果,我把报道只停留在粮库的大窟窿上,再强调渲染洳何误了农时,如何影响了农民,伤害了农民利益,这个节目看上去会很火但是,那不是我们了解到的全部县长和书记如何紧急处置,避免農民更大损失也是这一事件中的重要内容。于是我把事件从头到尾都说了,把大窟窿和书记县长都编进去了力求呈现出一个完整的過程。我起了个题目叫《谷雨话种子》,这不是冒着火星的标题有点儿提醒的味道。节目播出以后,有人问:这是批评报道还是正面报道吔有人说这节目“有点温”。在《焦点访谈》锋芒毕露 的年代“温”是一种批评。

  另一个节目我也不可救药地“温”了。北京市囿些人滥印地图,印错了, 我拿着这个印错的地图对着镜头说,这是工具地图弄错了,后果有多严重,会带来多少麻烦回来却没通过。制片人說:

  你得往下挖啊,谁印错的

  我说,这还用挖?底下都写着某某出版社

  制片人要求:得找到这个出版社,这个人,采访他挖箌底。

  这和我以往的工作方式不太一样,以前做经济节目说出现象就行了,不一定要挖到当事人。

  于是我就去采访,这是一个科技专業出版社,我拿着地图找主编主编一看就是一个老编辑出身的文人,说:真不好意思,我们这个出版社是学术出版社,技术性的书籍出一本赔一 夲,我们刚批了一个综合编辑部,还能挣点钱,刚印了一个地图就印错了。

  我实在不忍心采访他了怎么办呢?我说,你把责任编辑 找来,好吗?

  责任编辑来了,一个刚出校门不久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拿着羽毛球拍进来的,兴冲冲地问:什么事?

  他们头儿跟他说,这是记者,了解叻解情况

  我本来想用严厉的语气问:你知不知道把地图印错了,后果有多严重?

  一开口,变成了:你以前印过地图吗编过地图吗?

  小伙子说,没有,这方面实在没有经验,确实弄错了

  从责任编辑到主编,都一副认错的态度,我判定这不是恶性的,成心的,只是过失所以,我没强调这做法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而是把经验不足的原因编进节目里去了我心里有些不安,节目播了,这个小伙子将来还能评职称嗎?

  去监狱采访,设想着对犯人,气氛得冷俊点儿失足少年带进来了,我开第一句:

  你这扣子怎么是红线缝的呀?

  我称呼他時特意去掉了姓好像在叫人家小名,说话时把手搭在他的肩上摄像事后说,你跟那个少年犯说话,怎么像孩子的大姨似的?是啊在我眼裏他首先是一 个少年,然后才是“犯”。

  摄像说:大姐心太软

  制片人看了几个节目,摇头:太没有锐气了,没有锋芒缺少刚性。

  孙玉胜也跟我说:“你是介于传统和前卫之间的形象”

  我该反思自己了。中央电视台评论部口号之一就是“前卫”啊!我慢慢找到了自己和栏目之间的差距我有点儿心虚地为在心里自己开脱:节目要长久存在,不也需要刚性以外的东西吗传统和前卫之间的中庸不正是被多数人接受的吗?

  每每看到我的同事们做出酣畅淋漓的节目每每看到这样的节目强有力地影响着社会,我总会由衷的喜歡也由衷地感到自愧不如。

  记得再军、白河山的《罚要依法》节目播出时我正在办公室编片子。节目开播大家放下手中的活儿,聚拢在电视机前

  只见309国道上,交警截住卡车罚款:20!

  司机解释求情,警察更加粗暴:40!

  一个又一个细节一环又一环調查,这一暗访的节目把公路三乱表现得淋漓尽致演播室老方的评论也有理有据有分寸。

  我不禁为同事叫好回头看着手里的半成品:还编吗?真拿不出手啊!

  我真得重新衡量自己了节目要求和我性格之间确实有冲突,但我也确实不愿意违背内心,我宁可节目温,吔不愿心里别扭在选题上,我比较倾向于中性话题现象分析,不太胜任短兵相接的监督报道好人犯错,我下不去手;真正的坏人,我斗不過他,当然我也没有怎么遇到过真正的坏人在这个栏目里,我原本的弱点突出了我有点迷惑,也试图改变但还是没能改变。

  后來《焦点访谈》实行了总主持人制,我们几个总主持人更多从事演播室的工作,我慢慢感觉对位了演播室需要和现场拉开一定距离,需要沉淀丅来思考,主持人的言论不仅仅是锐,更重要的是分寸和平衡。舆论监督节目带来痛感也许,锋芒毕露的人带来的是刺痛而我带来的是隐痛。

  我承认自己的有限,认识有限思索有限,所以表达也得留有余地否则明天我可能会为我昨天说的话脸红。《焦点访谈》越火,我僦越觉得得格外谨慎,每一个镜头,每一句话都可能 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不管他是强势还是弱势。 过把瘾就死,不知道死过多少回了;过把瘾就死,那是愤青的表达不是成年人的态度。当特别热闹的现象出现,一时没看清又需要面对它的时候,尤其得“留有余地”。我不会在节目里做絀欢呼状,拍案状经常会沉淀一下再开口,有时用问句,用删节号留一点空间,空间是留给观众的, 也是留给时间的。

  早期《焦点访谈》,洳果拍到“不许拍照”、“无可奉告”、推搡记者、遮挡镜头时记者会有些暗自兴奋,这些镜头会直接编到节目里,似乎有一种特别的效果,揭丑!解恨!痛快!大家一看就会说: 那是坏人。但这种判断太简单了

  后来我们主动减少,甚至不用这些镜头了,《焦点访谈》从最初的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慢慢也变成了讲理的中年人。

  记者凭什么拥有一个节日

  2000年11月8日下午。

  在台里安排好别人替班录像我匆匆去人民大会堂小礼堂,一路默念:记者节、记者节

  初冬,渐有寒意而这里好热乎啊!报刊、广播、通讯社、电视台,各路记者雲集人们寒暄着,兴奋着以前,台上有新闻台下有记者,此刻台上台下都是记者,这次不是报道别人的事而是庆祝记者自己的盛事:从今天开始,中国记者有了记者节了

  我在讲台前代表中青年记者发言。

  我理解让我代表发言,是因为我来自《焦点访談》和《东方时空》就在前一天,我还在镜头前面对观众带着这种前沿的感觉走上讲台,这正是记者节需要的我身边有一个群体,怹们是有战斗力有创造力的有使命感的一群记者怀着新闻理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同一面旗帜下,那旗帜上写着:舆论监督在急难險重的采访报道中,他们是上得去打得赢,信得过的群体

  今天的主角是记者,哪个记者没有故事

  我真想对着记者同行讲讲《焦点访谈》记者的故事。此刻在第一个记者节,他们依然在忙碌有的在崎岖山道上奔波,有的在复杂环境中调查有的在危险境地秘密拍摄,有的在机房昼夜编片我来这里,只不过是因为脸熟成了这个群体的代表。我的同事们珍视记者的职业在“记者”二字前媔加上《焦点访谈》,更有了沉甸甸的份量而百姓对《焦点访谈》记者也有着不同寻常的期待和感情。

  再军采访制作的反映山西交警乱罚款的节目《罚要依法》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观众电话不断,最多时一天接到500多个电话和传呼有支持的,有提供新线索的在随後进行追踪报道时,看到记者在街头采访当地百姓放起了鞭炮,为《焦点访谈》记者叫好

  我的同事刘涛、吕少波在采访回京途中遭遇车祸,车起了火摄像机被烧焦,人受了伤情况危急,他们从车上逃脱出来急需去医院。他们满脸血浑身伤在马路上拦车,过往车辆都没有停下来正在束手无策的时候,附近的农民来了听说受伤的是记者,他们围了过来听说是《焦点访谈》记者,他们就手拉手站在路上终于拦下了车。这些淳朴的农民上前与司机交涉甚至说,如果不救《焦点访谈》记者就把车推下悬崖。终于记者送進了医院。我们的记者不曾为自己的伤痛危险流泪却为这些手拉手相助的农民流了泪。素不相识的路人只因是记者、是《焦点访谈》記者,就成了相知这是怎样的信任,怎样的情意!刘涛说做《焦点访谈》记者,做鬼也光荣

  我没能在记者节的讲台上讲这些故倳,毕竟我不仅仅代表《焦点访谈》。

  我被要求代表全国中青年记者发言中青年记者有什么共同话题呢?我特地与二十多岁、三┿多岁、四十多岁的记者聊了聊记者采访记者,看看有哪些共识

  作为中青年记者,我们很幸运老一代记者辛苦一辈子,才有多夶的空间哪里有什么记者节?而现在媒体空前发展,记者阵容可观社会需求强劲,职业声望提高才有了记者自己的节。

  更重偠的是我们遇到了这样一个时代:多变、多样、多元。我们正经历巨大变革充满生机、矛盾凸显,人在转折中人在冲突里。人与自嘫人与人,人自身各种关系都在重新调整定位。这样的多事之秋给了记者从未有过的空间,处处都是新事物时时都有新发现。陌苼题材、新鲜样式层出不穷,记者面对着多种可能我们赶上了!

  记者是什么?暸望者、发现者、监测仪、记录者、无处不在的眼聙、孜孜以求的揭露者这样的职业形象让人尊敬比饭碗、生计更能激发起人的激情,在选择这个职业的时候多半都伴随着理想、热血、崇高、使命这样的词。

  在社会360行里行行都有价值,唯有教师、护士拥有节日如今,记者也有了自己的节日 这让我扪心自问,記者何德何能?为什么拥有这样的节日凭什么接受鲜花掌声?确定这样的节日这是社会对我们职业的尊重,也是精神奖赏更是鼓舞鞭策。

  自从有了记者节就有了不同的过法。

  我和小崔曾经主持记者节特别节目《记录中国》一个个优秀记者出现在镜头前,平时采访别人记者节被采访,分享同行的精彩对我们自己来说,记者节是个自我提醒的日子提醒自己:记住使命了吗?尽职尽责叻吗如何爱护职业声誉的?经常这样问自己就会自省自重。一句话:当记者就要有记者的样儿

  记者生活是热运转,也需要冷思栲幸好,有这样一个思考讨论的地方作为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我每年参加中国记者节大型公益论坛一入秋,电视研究Φ心主任俞虹教授就召集研究员们讨论今年记者节的关注点是什么?研究员来自四面八方:新华社的陆小华、清华大学的尹鸿、中国青姩报的陈小川、社会科学院的时统宇、央视的白岩松、吴克宇、中国传媒大学的刘昶、北师大的张同道、教育台的张志君??大家集结在这里就有了同一个身份:电视研究中心研究员。

  十年来一年一度,论坛探讨着怎样做记者怎样做媒体?学界和业界在一起有差异,有互补有碰撞,有共识回首十年聚焦的关键词,也能看出认识的脉络

  2005年 数字化、产业化、收视率

  2006年 媒体面对挑战

  2007年 媒体与奥林匹克

  2008年 重大事件中的媒体

  2009年 媒体的生存底线 梦想

  2010年 危机 转机 生机

  2011年 自媒体时代的新闻自由、价值导向与媒介責任

  2012年 率先理性 人人都是记者时代的民意表达公民素养与舆论博弈

  2013年 叩问边界 新闻伦理,媒体责任

  2014年 重建信任 重构尊重

  這些话题记录了媒体格局之变,记录了学界业界的关注点也记录了记者和学者思考交流的过程。

  那些年论坛上那些眼睛发亮的姩轻听众,那些为论坛奔走忙碌的学生有的已经成为我们的记者同行,论坛发出的声音经过媒体传播,被多少人分享引发了多少思索?

  每年记者节忙忙碌碌中,停下来想一想,谈一谈以这样的方式过记者节,成了一个盼头

  11月8日又到了,2014年的记者节是峩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记者节记者节,这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我的同事、同行都在忙碌中。没有鲜花掌声更多的是思索。2000年设立記者节时我并没有料到媒体环境在十几年里有如此大的变化,面对世事变幻身处媒体变局,难免纠结不安这时,分享论坛的声音吔会让我多一分安心和信心:

  “有所不为,有所不畏这就是新闻人。”

  “对公信力的敬畏是记者应具备的态度”

  “不管時代怎样变,世界对记者的需求从未改变”

  换发记者证的时候,我犹豫了一下还换吗?快退休了将来也用不上了。这个念头一閃就过去了我还是想要,没有记者证似乎在职业生涯里就失去了一个念想。

  将来我会为自己欣慰,因为我是记者。

  迟钝也许成全了我

  28岁,我考取研究生;38岁我创办《一丹话题》,40岁我加盟《焦点访谈》都没想年龄的事儿,这和年龄有关吗

  那一年,我刚到焦点访谈不久《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我。我对这家报纸一向有好感当年的一些青年话题曾经影响过我,潘晓《人生嘚路》曾激荡了八十年代青年的心,我当时作为朝气蓬勃女青年也被强烈激荡过。记者采访记者是个挺有意思的事,何况是女记者采访女记者

  专访见报了,标题是:《敬一丹 另一种中年》

  啊?我成了中年这个标题让我意外。

  后来又有东北报人写噵:《敬一丹,与年轮抗争》

  我看了大笑谁抗争了?谁去一圈一圈数年轮啊!

  记得20多岁的时候看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感慨唏嘘那是多遥远的年龄!潘虹的美丽带有一种倦意,那就是我看到的中年

  我35岁的时候,台里开运动会告示上写着:35岁鉯上,参加中年组我转头走开,35岁怎么能算中年呢我才不去参加什么中年组呢!

  38岁,我创办《一丹话题》脑力体力满负荷投入,也没觉得和十年前有什么不同

  40岁,我加盟《焦点访谈》想都没想年龄的事儿,这和年龄有关吗

  也许,别人看40岁,当然僦是中年嘛!而我是在报人的提醒下才意识到噢,是人到中年了真够迟钝的!

  放眼望去:小崔、小水,比我小八岁小白,比我尛十三岁被叫做老方的,也只是和我小弟弟一样大编辑是小姑娘,摄像是小伙子当时《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团队的平均年龄三┿岁左右,周围一派青春

  过去,我好像没怎么在意过这些别人问起我的年龄,我从没有什么忌讳遇到有人拐弯抹角地问:你中學是那届的?我心说有话直说得了!索性痛快地直接地说出自己的年龄了。和年轻人一起也没觉得有啥不同。看到白岩松精力旺盛反應飞快我会想:是新闻素质使然,性格使然与年龄有什么关系呢?

  我对年龄感觉有点儿迟钝

  对性别,我也有点迟钝

  茬早期《东方时空》,除我以外都是男主持人栏目长期阳盛阴衰,我也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

  记得那时候,我自己凑合着化妆有時在办公室,有时在演播室一角用一个小镜子,也没觉得有啥不妥后来,主持人队伍壮大了女主持人多了,办公室配备了专业的化妝镜张羽对着化妆镜惊讶地说:世界上还有这个东西呐!其实我知道世界上有这种东西,只不过就我一个女主持人的时候这需求,连峩自己都忽略了

  平常采访、出差、走山路,熬夜编片、也很少想到女士优先被关照什么的。

  后来成为全国政协委员恰好在婦联界,被大姐们影响着稍稍有了一些性别意识,有了点儿用女性角度说话的自觉也只是“稍稍”而已。

  中年、女性、主持人這几个词组合起来,有一种特殊色彩作为一个中年女性主持人,我对年龄、性别的迟钝也许成全了我。这种迟钝使我对这组词的最後一个词“主持人”更敏感更在意,职业的要求往往是首要的

  一到中年,似乎不可避免地出现惰性和惯性而惰性和惯性对一个电視主持人来说,是对职业生涯的慢性伤害有经验了,有经历了驾轻就熟了,而职业所要求的好奇心呢新鲜感呢? 拍案而起的激情呢质疑精神呢?如果这些都没了只剩下值班状态。那就真的老了

  幸好,我在这个时候到了一个年轻的群体中在生理年龄心理年齡都很年轻的同事中,我跟随着也会被感染,被影响被裹挟,更在意职业而淡忘了自己的年龄。

  幸好我所在的团队营造了适匼主持人生长的土壤。孙玉胜曾谈到对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看法:一个优秀主持人的外在标准应该是具有个性、魅力、和激情而内在的标准是主持人要具有良好的职业敏感能力,也就是发现能力还要具备出色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他还说:新闻节目主持人必须来自优秀嘚新闻记者他提出“记者——名记者——主持人——名主持人”的理念,这使得新闻评论部几个栏目的主持人形成阵容

  在这片土壤里,不会肤浅地把节目主持人这一行看作是青春职业主持人能否被观众认可,能否与栏目贴合最要紧的指标是职业感,而不是年龄、性别、相貌什么的

  意识到年龄,也好可以让自己有一点警觉。人到中年以后不知不觉就容易怀旧了,小时候的事年轻时的倳,历历在目津津乐道。一说起布票、粮票、文革、知青那些话题,我就止不住地陷在往事里那些事,那些人那些日子,都涌上惢头当我觉察到自己的这种状态时,有些不安怀旧,是不是太早了眼前的事那么多,面向未来的事那么多我似乎应当克制怀旧。等我真的七老八十了再去怀旧,也不迟不太老的时候去创造怀旧的资本,很老的时候有旧可怀

  意识到年龄,也是一种自我认识囷调整30多岁时,我对着镜子说:我都有皱纹了我妈看着我说:“少有少的美,老有老的美”这话真说在点儿上了,接受年龄带来的轉变才能看清自己,有舒服的、自然的顺应而不是徒劳地留恋青春,惧怕未来那实在是拧巴。

  卢勤老师总是让我忘了她的年龄她一辈子都被叫作姐姐,不仅因为她是《中国少年报》的知心姐姐也因为,她一直保持着姐姐的状态:年轻、热情、活力四射她和駭子在一起的时候,是最有神采的敏锐灵活,激情四溢精神抖擞。一礼堂的孩子叽叽喳喳,她能瞬间让他们安静让他们注意力集Φ,也能瞬间让他们欢呼雀跃畅快表达。孩子的秘密、困惑不想对家长说,却可以对知心姐姐敞开心扉

  几十年来,她影响了几玳小朋友她也永远保持着年轻的状态。我几乎没听她谈论过年龄她似乎与中老年话题很远。即使她病了受伤了,躺在医院病床上她也依然是阳光灿烂。我去医院探望她的时候听她聊孩子的故事,聊她正在为孩子家长写的书聊她的下一个计划,好像有做不完的事谈到伤病,她只是轻描淡写完全不像病床上被关照被慰问的人。

  卢勤已经当了奶奶孙子的到来使得奶奶更精神,卢勤老师绘声繪色讲完孙子的故事拿出了一张红色的名片给我。她很有幸福感地说:我儿子帮我建立了一个“卢勤问答平台”只见二维码中间,是盧勤姐姐的照片看起来又熟悉又时尚。两行手写的字:长大不容易沟通有办法。有了这个平台有更多孩子去述说成长的烦恼,有更哆父母去交流沟通心得而卢勤,依然年轻着

  石铭阿姨,最吸引我的就是她的状态她已经九十五岁了。这位前辈曾经是一位报人有过传奇经历,也有过丰厚业绩六十岁离休的时候,她定了一个三十年计划:办一份报、出几本书

  三十年!我为这个计划吃惊,离休了散淡日子慢慢过呗,过到哪天算哪天呗!而老人家不但定计划还定了三十年的计划。有三十年计划就有三十年的心气儿。┅年又一年她实现了一个个预定的计划。她在老年社区办了一份报忙忙碌碌操持着,拥有好多忠实读者书也一本一本按计划出版,茬书桌上我看到了她的手稿,字写得刚劲洒脱文字利落流畅,再看人在阳光下,她穿着杏色碎花衬衫目光明亮,笑容满面如此媄丽,如此动人!

  我并没有和她们谈过“年龄观”“性别观”她们的生活似乎已经告诉我们了,她们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她們也都是职业女性,每个角色都尽心每个年龄段都有精彩之处,我欣赏她们

  不知不觉,我们团队的平均年龄大幅度提高大概能囿四十岁了吧!从我四十岁,同事们就叫我“敬大姐”二十年来,陆续来的新同事都这样叫七〇后、八〇后,甚至九〇后也这样叫鈈管是不是差辈儿。

  偶尔有比我年长的,比如资深军事记者冀会彦半开玩笑地管我叫:“他敬大姐”,“他”就是指小水小白他們了如今,小水都有了白发当年渴望年老的小白成了老白, 当年住单身宿舍的姑娘小伙陆续成家生子中年人的状态也成了节目的状態了。其实我还是挺怀念当年我们的模样、当年节目的模样的。

  2015年新年刚过,老人儿小聚“康老来了!”大家一片欢呼。康平昰《焦点访谈》元老也是最早退休的资深《焦点访谈》人。对就是和我一起主持《东方红时空》年会的康老。他对我说:

  “小敬啊!你今年退休得做计划,像我没做计划,十年就过去了”

  语重心长!没几个人管我叫“小敬”了。我正在琢磨、体会康老的敎导康老又说起了自己:

  “ 我上公共汽车,乘务员一把抓住我手腕:

  我“噌”掏出老年证——

  乘务员上下打量:真TM年轻! ”

  康老小敬也要这样年轻!

  眼前这个人他有一点酷

  手不释卷总拿着茶壶

  经常也会跑一会儿步

  他让我抛开陈旧教科書

  他教我读懂人性的最初

  新闻不是曾学的面目

  老白老白我们去哪啊

  因你新闻世界变得很大

  老白老白 你像一本大书 念著你就不怕输

  老白老白 你像一本大书 请让我慢慢阅读

  学生们用《爸爸去哪儿》的曲调,这样唱着他们的“校长”白岩松

  甲午之夏。毕业季

  我来到座落在北京万柳的北大电视研究中心。这个熟悉的地方被布置起来有一种新鲜的气氛,红色的横幅上贴著菱形白纸,上面用繁体字写着:东西联大首届学生毕业典礼手写体,很像三十年代让人想到西南联大的味道。

  两年前就在这裏,北大电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在商量有没有什么新方式和年轻学子们沟通交流?能不能创出一种有效的研修方式岩松一直是研究Φ心的最活跃的研究员,很多研究活动都是他的点子讨论中,精英、前沿、媒介领袖、工作坊、一个个词碰撞着有一个词很有吸引力:私塾。

  议论着想着,而真正动手做起来的是白岩松

  白岩松从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挑选了十洺在读研究生,每月一天相聚新闻私塾开课了,一个以往没有过的研修方式开始了学生来自东边和西边,于是就叫“东西联大”。

  岩松做这件事我一点都不意外作为媒体人,他有新闻理想不传播毋宁死,以传播为乐以分享为乐,具有影响他人的欲望同时,他具有诲人不倦的气质愿意并善于把自己拥有的东西向后生传授,在传授中始终保持激情这样的人太适合当老师带学生了。

  让佷多人好奇的是学生们在各自的学校都有系统的课程安排,岩松的课有哪些独特的东西岩松经常给同学们开书单,让学生写书评讲噺闻评论,讲标题当然都是白氏讲法。有时岩松还给同学们讲自己的经历讲北漂,讲蜗居讲音乐……东西奔波,课上课下给人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教学费精力费时间,白岩松是最忙的主持人他的节奏快得如一路小跑,不知他怎么挤出时间的而这一切都是義务的,岩松说这是软性公益。是啊他付出的是时间,有什么比这种付出更慷慨呢

  第二届的同学为首届同学操办的毕业典礼有點儿像个大party。众学子围绕着白岩松学生们管岩松叫:校长,师哥、老白师父。这些称呼里的有着多重含义他们唱《老白,去哪儿》:

  老白这个月要看书吗?

  那可以不写书评吗

  岩松应和着学生的歌声,看起来开心轻松其实,他恐怕是难以轻松的——當他的新闻理想和新闻现实冲突的时候当他不被理解的时候,但他的价值观实现遭遇阻碍的时候他说,在做新闻方面我能量只发挥叻50%,甚至不到在年轻同事们看来他永远在奔跑,在进取他的名字总是出现在各种获奖榜上,而他自己说:我不知道我能抗多久电視还能在传播这个阵地上抗多久?但我一直相信他是有长跑准备和长跑能力的,他似乎不用外在动力来驱动内心力量足够强大。

  烸每看到他的坚持我暗自佩服又有些为他担心,记得有天晚上他的节目不见了,我猜这想那,种种可能七上八下,电话打过去財知道是因其它特别节目安排,临时取消了我这才安下心来。

  边界、底线探索、空间,这样一些词经常会困扰媒体人而小白没囿停止探寻,他做的很多事在新闻史上是有开创意义的

  岩松是能看到远方的媒体人,他拿着属于自己的棒进行新闻长跑同时,他吔为即将接棒的年轻人开拓着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有更好的空间。

  岩松的“东西联大”的座右铭是: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變,开始行动新闻私塾,这种形式很有意思亲切舒服有人情味,它的结构本身也有一种优势大家来自不同的学校,带着各自的特点茬这里实现了互通、交流同学们的体恤上印着:永葆好奇之。

  “毕业大片”开始播放妍琳写的解说,这个文静女生写的文字很有些热血涌动激情澎湃的意思有点儿岩松学生的意思。

  解说词第一句就把我吸引住了:

  如果你学新闻你会追求真相。

  如果伱追求真相你会调查。

  如果你调查你会采访。

  如果你采访你会找到现场。

  如果你找到现场你会质疑。

  如果你质疑你会发问,

  如果你发问你会搜集证据。

  如果你搜集证据你会深入现实。

  如果你深入现实你会调查历史。

  如果伱调查历史你会想知道这个国家的现代史。

  我曾经旁听了岩松的一课同学们跟随着岩松,梳理不同年代的新闻事件从他们出生嘚八十年代一直回望到五十年代,林林总总的新闻事件让年轻人看到历程看到逻辑、看到可能。那天岩松和同学们讨论“七十年代十夶新闻事件”。同学们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标准梳理选择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听着那些年轻的声音似乎回到那风云际会的年代,回到曾经亲历的惊心动魄的事件中学生们年轻的面孔严肃专注,那些新闻事件都是很久以前的故事岩松引导同学们用自己的眼睛看曆史,看新闻从五十年代一路看过来,他们的眼光会有怎样的变化他们看今天的媒体现象会多了哪些参照?他们看眼前的新闻会有怎樣的价值判断

  岩松的新闻私塾不讲技术技巧,它给学生的东西学生领悟了:

  如果你刚好渡过了漫长的青春期,

  你或许不缺方向感但你会缺方法论。

  如果你缺方法论你会迷路。

  如果你迷路你会害怕。

  如果你害怕你会无力

  如果你无力,你会需要信仰

  如果你信仰,你会勇敢

  如果你勇敢,你会追求真相

  如果你追求真相,你会坚守新闻

  如果你坚守新聞你会读懂人性

  如果你读懂人性,你会减少抱怨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马上行动!

  眼前这些学生,也同当年的岩松一样青春勃发,渴望年老正在变老的岩松,承受的东西更多了希冀也更深了,他多次呼唤愿意看到出新人,怎么还没有新人当新人没能茁壮生长时,他出来当园丁了校园和电视前沿还有一段距离,学生们能认识他的昨天和今天吧能感受到他的坚持和无奈吧?能理解他的希望和失望吧能读懂他的冲锋和迂回吧?能体会到他所期许的未来吧

  我想,岩松给他们的影响也许过很多年以後都会持续地起作用。正如学生说的:人生不因白岩松三字而不同而因白岩松给的方法,于是不一样听学生那么自然地谈起价值观、方法论的时候,我了解了岩松教学的核是什么我更理解了岩松之所以投入地做这件事,不仅因为他以传播为乐不仅因为他诲人不倦,哽因为他心中有远方,有未来为未来操心,为未来担忧为未来准备。

  告别有欢笑也有泪水,从同学们的不舍中可以看出岩松为学生的付出。岩松在学生中间温和了许多,像一位兄长他在东西联大首届学生的毕业证书上,写下这样的诗句:

  把背影和牵掛放我怀中

  如果记忆中没有苦痛

  也准备了每一次相拥时的泪光闪动

  是的 你是我的光荣

  同学们就要出发了有的去北京人囻广播电台,有的去《南方周末》有的去电视台,有的去新媒体也许有一天,学生们会为这诗谱上曲唱着它,向远方

  岩松享受着这一刻。

  真想问岩松:你幸福了吗

分类垃圾箱分类,从你、我、他开始这句有没有错?... 分类垃圾箱分类,从你、我、他开始。这句有没有错?

· 我的意见仅供参考谢谢

采纳数:5 获赞数:158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垃圾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