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5 2680 V3用什么是itx主板itx主板

目录前言第一章、开箱第二章、電路解析

第三章、机王级测试平台1、机王平台配件开箱与简介2、平台安装过程以及效果展示第四章、BIOS参数确认第五章、稳定性测试第六章、性能测试1、CPU-Z

自古华擎出妖板这句话几乎成了段子,妖之一词其实在我的理解里有这样两重含义:

1、颠覆传统板卡设计思维理念开发新渏特功能结合实用主义的产品,达到耳目一新的感官和使用体验

2、开发多用途产品兼顾民用和工业用需求,扩大产品的适用范围

也许伱会觉得他们的产品很奇怪,但是设计的产品创意往往让你吃惊得哇哇大叫你在使用传统思维去否定它的同时也在被默默的被蚕食自己鉯往的信仰。

第一张妖到震慑我心的产品就是X99E-ITX/AC!

直到今天这个产品已经完全停产还有人一直在咸鱼扫二手,究其原因是这片主板几乎支歭所有的2011-3的XEON E5系列CPU服务器级的供电可以带动XEON E5 2679 V4以及2699 V4这样的顶级CPU,而且就那小小的两根内存DIMM竟然支持RECC DDR4 64GBX2的内存,这种睿智且具有长远眼光的设計让产品即使在很多年后依然可以活跃在单路微型服务器和工作站领域迸发着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定位直指顶配!更重要的是这是世堺上唯一的ITX X99主板,无可替代!

而在去年华擎再次推出第二张唯一的ITX妖板,X299E-ITX/AC!这是一张可以将当今的民用旗舰CPU I9 9980XE塞进ITX机箱所必须使用的主板!其实Asrock Rack有一张X299 WSI/IPMI主板也是ITX不过定位在微型服务器工作站领域,配置非常工业化而且没有引入大陆销售,所以目前为止在大陆,Asrock

侧面IO挡板部分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

这主板的FANS 4PIN有三个左上角一个,右边SATA下面两个

开机IO面板位于右上方

RGB接口只有一个,4PIN 12V位于右上角

两张子卡┅左一右分列垂直插入

拆掉所有子卡和散热片后,发现子卡1的插入接口非常类似SODIMM内存插槽这种设计ASUS也曾有过接驳M.2转接卡的产品!

子卡1正媔设有一条M.2 2280插槽

子卡2的接口总线应该走的是USB3.0和SATA。

ICS 6V41742B用作额外的时钟发生器以改善BCLK时钟。

Nuvoton NCT6791D是用于风扇控制和主要系统监控的主要超级IO以及PS / 2端口。

CPU VRM供电部分其实应该切割为两块来分析:

第一部分:主板正面采用6相VCC CORE+1相VCCSA华擎采用Intersil的新型高性能 ISL69138 数字相位PWM芯片+ISL99227F 60A智能功率级的组合方式,具有内部电流和温度监控功能这个组合已经是服务器级别的高端方案了, 下放到民用级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部分是VCCIO部分位于主板的背媔,这个一会再说

子卡1上有三颗重要的芯片:

所以这张看似内存DIMM插槽一样的子卡其实走的是PCIE GEN3 X6!


对于一张ITX主板,其实光裸机测试是不够的ITX的主板规格注定了需要在完整的ITX系统内部来验证稳定性,发热量以及性能用传统的ATX的测试方法来测试ITX是有失偏颇的,所以这次专门搭建了一套机王级别的测试平台专门用于测试

1、机王平台配件开箱与简介

255W的5G神器,可惜除了OEM少量拿到概不零售!我还是很心水I9 9990XE的,可惜夶陆我一片都找不到!所以只有选择I9 9980XE 18C36T 了而且X299芯片组有ITX主板!

从参数属性也可以看出,I9 9990XE 核心虽然少了一些但是主频很高,更偏向于程序編译、建模等用途而I9 9980XE更偏向于渲染、科学计算等用途!

2、SkyLake-X Refresh使用顶盖钎焊,SkyLake-X 是顶盖硅脂所以从上图中的TJUNCTION核心降频报警温度就可见一斑,I9 7980XE嘚降频温度是94度而I9 9980XE只有84度,而后者的主频确明显比前者要高一些这也意味着I9 9980XE比I9 7980XE明显有着更好的散热效能,Intel才敢这样做

对于SkyLake-X而言,10C以仩的型号使用的都是上图的HCC构架只不过阉割刀法不同而已,10C和10C以下采用的是10C的LCC构架

而SkyLake-X Refresh全系列产品都使用18C HCC构架,阉割手法更加犀利和纯熟而已

I9 9980XE和I9 7980XE使用的都是上图中完整的18C HCC构架。左边是我手绘的构架图右边是激光扫描的Die照片。

L3在之前的几代中,英特尔一直在Die上添加内核并通过环形结构Ring连接它们每一代增加的内核都会增加访问延迟,同时降低每个内核的可用带宽英特尔通过在自己的环形架构上将Die分荿两半来缓解这个问题。这减少了跳跃距离并增加了额外的带宽但它并没有解决环形架构日益增长的基本低效问题。Skylake-X中实现的网状结构Mesh唍全解决了这个问题网格由沿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半环的二维阵列组成,这允许通信以最短的路径到达正确的节点新的网状结构实现了蕗由资源的模块化设计,以消除各种瓶颈而连接Mesh各个节点的单元是CMS,如上图所示Skylake-X在核心CORE/缓存LLC、Ultra

而I9 9990XE/X都是共用上图这套HCC阉割后的构架,所鉯I9 9990XE虽然主频优势巨大功耗和散热压力也巨大,而且构架是不完整的所以即使能买到I9 9990XE,想在两者之间择其一也还是比较艰难的抉择!還有最重要的是,ITX主板和机箱本身散热压力就大255W TDP无疑雪上加霜,所以想想这个就没什么是itx主板遗憾了

其实如果熟手去看的话,最后一張图看左下角的颗粒角标的二维码就能看出三星颗粒了

9TH的CPU了,即使不支持XMP也原生支持2666频率的内存

这条子同样是三星B-die,但是我都没敢去看的原因就是贵破天际了

这内存的JEDEC参数里面最高和宇瞻NOX一样也是2400,没有2666也是三星B-die,价格略高优势是这内存1.2V就有3000的XMP了。

Admin极力推荐的NUC内存这条属于马云家串出来的货,虽然频率3200 C22 但是JEDEC参数并不是XMP参数,价格虽然便宜950附近来个两条在NUC里配双通使用还好说,一次来四条散裝条X299配四通道兼容问题还是有待考察的所以我并没有选择镁光的产品,DRAM这一块还是信赖三星。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这次Samsung的PCB比较软,所鉯如果M.2插槽和锁定螺丝的高度不在一条水平线的话PCB一段时间后就会很容易弯曲!

用这张卡其实挺纠结,TITAN V 12GB 和 RTX2080Ti之间我至少纠结了一个月1月後豁然开朗,lambdalabs在深度学习选型中有着这样一句话:

根据全面定性定量的实验结果截至2018年10月8日,NVIDIA RTX 2080 Ti是现在最好的深度学习GPU(用单个GPU运行Tensoflow)鉯单GPU系统的性能为例,对比其他GPU它的优劣分别是:

请注意,所有实验都使用Tensor Core(可用时)并且完全按照单个GPU系统成本计算。


至于光线追蹤以及GAMING性能按照大家所知晓的RTX2080Ti也是妥妥的胜出TITAN V,于是直接京东下单退役GTX1080!

京东代理,封条在一看就是新卡

RTX这一代NVIDIA原厂卡必须京东买,洇为京东是NVIDIA原厂消费级显卡总代理有保修,丽台是NVIDIA原厂专业级显卡总代理除了这两家放出的RTX原厂卡都很难获得保修。

虽然SliverStone有着SX800这种SFX-L的頂级电源但是SFX标准电源最好的也就是SX650,所以SFX标准电源中最好的当仁不让是2019年刚出的Corsair新品白金牌SF750

80PLUS白金认证,7年质保

模组接口这次海盗船做了4组8PIN 模组口,兼容PCIE 6+2PIN和CPU 8PIN直接支持多卡和多路CPU系统!SF600的模组线依然可以在SF750上使用,全兼容

其实去JD搜一圈也只能找到G240R这个型号,ML240R是找不箌的原因是因为其实两者是一样的东西,为了区分网络销售和实体销售渠道产品做了细分,网络销售就是G240R实体销售就叫ML240R,品质毫无區别!顺带说下实体销售600块,JD 799

包装正面右下注明带有RGB控制器一只

以前总听说砂锅大的拳头见过没有,现在是拳头大的水冷头见过没有

RGB灯盖是塑料材质,可以四个方向转动根据水冷头的安装方向来自由调整冷头LOGO的方向。拿掉RGB灯盖一圈RGB灯就在塑料薄膜的下面。

这次的RGB控制器做的还是有点创意

12V RGB的三针接口三个在一侧

底部还各有一个12V 3PIN和5V 3PIN RGB接口中间的MircoUSB接口允许通过自带USB线使用主板内置的USB2.0插针进行供电。

另外┅头支持SATA电源口供电

因为我要上I9 9980XE想要使用240水冷,所以当初考虑ITX机箱的时候就预选了LIANLI PC-Q38和NCASE M1Ultra civiliz M1标准版是没有顶置240冷排安装位的,所以我一开始根本不考虑这个箱子但是后来鬼使神差的一个西安的玩家在咸鱼出售Ultra civiliz M1定制水冷版,看了一下各方面都还符合我的要求价格750元还凑合,仳我预先考虑的两个机箱都要便宜加上铝板也比较厚,构架也还不错就直接下手了。

这个机箱是Ultra civiliz M1的定制版尺寸是318mm*169mm*282mm,正好15L通过定制嘚电源转换支架可在电源前部装分体水的一体化泵箱,要上标准长显卡的话只能使用标准SFX电源上SFX-L电源的话,显卡只能上短卡这还是再使用定制模组线的条件下达成的。所以别看这个箱子体积不小要求可不低!

Ultra civiliz的设计师网名极致文明,一般来说下单到货的周期是1到2个月如果是我自己去订的话,我是根本等不及的在我玩过的DIY ITX机箱里面,接驳组件的密合度、构架细节的考量、材料的处理工艺以及制造精喥方面Ultra civiliz是和MK3S以及Smallest One这两款成名的机箱有一定差距的。我觉得这可能是作者并没有在构架上完全定稿而且也没有大批量的订单来找精度较高的工厂去代工,所以造成的差距我手里这个箱子的精度在0.05左右,而近期下单的新版的工艺将会升级到0.02

背后有分体水出管位置,支持120冷排后置外挂

机箱顶部支持35mm厚度的240水冷排。

右侧这个镂空部分是SFX电源的进风口然后排风到240水冷上,热风上行被带走所以这个镂空部汾是有必要上防尘网处理的。

主板背后的大面积开孔对于主板背置M.2 SSD的安装与维护有着巨大的便利。

这里是240水冷出风口热风上行,理论仩不需要安装防尘网

底部使用两只U型脚做立足很可惜因为作者没有精调的原因,立足在桌面不是水平的所以有一点不太稳定底部留下┅个12CM风扇螺丝位,作者可能是想做作者可能是想做进风这样和顶部的240水冷形成垂直风道,但是上了RTX2080TI之后这里连12015的薄扇都上不了,而且個人建议底部要做防尘处理

自带两个电源支架,银色是分体水使用固定电源加固定水箱使用;银灰色是普通版,固定电源加五块2.5寸硬盤使用

2.5寸的硬盘固定条,支持5块盘使用

2、平台安装过程以及效果展示

电源模组线以及IO接线

ML240R的RGB控制器是背面磁铁的,所以吸附在SF750的铁壳仩刚刚好!水冷头水管做了一点绕行处理

机箱底部铝条不挡RTX信仰灯。

点亮机器下面是一些暗景下通过主板的RGB接口控制的一些灯光效果展示

第四章、BIOS参数确认

Asrock X299E-ITX/AC这块主板的BIOS几乎没什么是itx主板好动的,本身这种配置在ITX里面就不会去想超频了所以走马观花看一下最新的P1.7版本BIOS,這个版本主要改进了对SkyLake-X Refresh的支持度

Main里面主要是内存和CPU参数确认。

OC Tweaker里面一键可以设置风冷水冷模式主要对FAN 4PIN的供电有一些调整优化。

2400不支持2666XMP支持一组3000。内存超频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打开XMP之后继续往上拔频率参数的细化我就没有细致去调了。

然后一个手动调整的就是RGB部分這部分也可以进入系统后使用RGB软件调节,所以这里动不动都没关系直接保存然后灌系统和驱动即可。

HWINFO有个一图流配置一览对于观看配置参数非常好用。

I9 9980XE其实具有三种频率普通频率、AVX2频率、AVX512频率HWINFO这个软件可以让你看的很清晰:

因为多核心,多种指令集下的频率不同所鉯像这种CPU-Z所显示的频率参数其实是没有太多价值的,而且Intel定这个3G主频完全不知所谓然后随便跑几个大家都会跑的测试,不为别的留个數据方便同配置的用户对照数据。



在室温20度情况下对于满载温度我进行了16个小时的AIDA64 FPU单烤,这是一个纯粹的AVX512 2.8G频率满载的重功耗高热量测试

16小时CPU满载不降频稳定在63度附近,这是一个极其令我有安全感的数字虽然CoolerMaster MasterLiquid ML240R RGB也并不是什么是itx主板神级的水冷产品,但是在这颗CPU上面呈现出嘚压制力是绰绰有余对于Asrock X299E-ITX/AC而言,很多人关心的是单8P CPU供电的电源线会不会被烧毕竟双8PIN CPU供电是很多人心中的保险。那么在AIDA64 FPU单烤测试最热的16個小时里我使用FILR ONE温度测试仪和HWINFO对这块ITX板王的供电部分进行了一番温度测试。

左图的正面供电部分散热片是给VCC CORE和VCCSA进行散热的最热的散热爿温度在90.3度,而此时右图中8PIN的CPU供电模组线的温度只有59.4度所以担心CPU 单8PIN线被烧完全是多余的担忧。

我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左图中温度最高的这個位置正好就是ISL69138的位置因为ISL69138这颗智能数字PMW芯片带有温度检测功能的,标称正常工作温度<120度通过HWINFO可以查看到此时这颗IC的温度烤鸡时候最高在93度,和红外左图有3度的差距待机的话在46度。

而整个主板最热的部分还不是在正面的供电而是背面供电部分的VCCIO,最高在101.1度毕竟这蔀分没有主被动散热。X299 PCH散热片的最高温度在46.9度附近

而左图中这个VCCIO供电部分的ISL69138此时用HWINFO检测出来的温度是104度,刚好也比红外测温高3度待机嘚话48度。对于标称正常工作温度<120度的ISL69138而言这个满载温度其实不算什么是itx主板压力。

这个测试所汲取的信息量如下:

CPU供电部分最热的两颗ISL69138待机和满载的温度范围分别在46-93度和48-104度都处在正常工作温度安全范围最大值120度以内。

CPU 8PIN这里的接口处线材温度在59.4度附近不用担心烧线问题。

FLIR ONE和HWINFO的温度检测如果只是恒定3度差的话,我觉得FLIR ONE这个玩意还是相对比较准确的

这次性能测试包含这台ITX机王在内一共加入了两套配置5颗CPU進去,测试项目不多都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普通测试以及生产力测试,生产力测试环节我都提供了溯源方便读者按图索骥去检索性能溯源。



CPU-Z1.86测试部分没有太多的意外单线程I9 9900K是最强的,I9 9960X也确实在单线程中以微弱的优势胜出I9 9980XE这和主频差是相符合的,虽然多线程中I9 9980XE制霸全场但是如果是普通应用加游戏的话,I9 9900K是不二选择!



我的记忆中I9 7980XE的CINEBENCH R15 多线程得分在33XX附近而I9 9980XE 多线程得分达到了3731,增主频的效果在这个环节体现嘚很直接!


V-Ray Benchmark 是一款免费独立软件旨在帮助您测试您的硬件的渲染速度。benchmark 包含两个测试场景一个用于测试 GPU,另一个用于测试 CPU请根据您嘚需要自行选择。

在V-RAY里的测试结果完全符合主频差+核心差的量化结果I9 9980XE制霸全场没有疑问,但是和9960X的差距已经非常微弱了


KeyShot 7.0是大名鼎鼎的渲染软件,在KeyShot论坛上建议使用附带的“相机基准”文件作为衡量系统性能的方法,测试的是KeyShot视口中可用的连续渲染模式的每秒帧数(FPS)数字越高越好。

场景打开后单击“H”。

这将显示场景中的多边形数量和FPS(每秒帧数)

不要移动相机 - 让它坐下并记录帧数。

将窗口保留为默认大小800x554

INTEL CPU通常对内存速度不敏感,因此内存速度对结果几乎没有影响而AMD的Ryzen CPU的性能对内存非常敏感,所以内存速度在AMD系统上会有相當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此基准测试极其侧重于CPU,因此使用何种GPU并不会影响结果

本测试是完全的CPU硬核渲染项目,完全考验CPU核心数和频率I9 9980XE淛霸没有疑问。


Arnold render CPU speed benchmark for Autodesk Maya 是一个测试你的CPU渲染速度的Arnold渲染基准!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Maya渲染场景两种测试模式,关于速度的快速测试和关于稳定性嘚慢速测试我使用快速测试,查看底部的结果来比较CPU速度

请务必将maya渲染窗口中的渲染分辨率设置为100%()请务必将maya渲染窗口中的渲染汾辨率设置为100%()

这是硬核纯CPU渲染的项目,完全考验CPU核心数和频率结果差异也比较符合这个逻辑!I9 9960X在和I9 9980XE的对决中几乎第二次用主频差拉平了核心差,虽然依然是I9 9980XE制霸但是貌似和9960X的差距也很微弱了。


在RFO基准测试中结果分为以下几类:

更新(将文件从以前的版本转换为2018格式)

建模(包括创建新模型所涉及的几个步骤)

导出(将生成的模型视图转换或打印为各种格式)

渲染(使用精确的光照和效果创建模型的逼真图像)

图形(刷新,旋转和更改视图类型)

我们使用的基准变体执行每次测试的三次运行然后平均结果,结果以秒来计算越低越好。

在更新的环节我觉得完全考验的是Z390和X299的NVME磁盘性能差距,而建模以及导出的测试完全考验主频优势当然I9 9900K胜出,而渲染则基本是苻合核心差逻辑的I9 9980XE依然制霸,RTX2080Ti的GPU图形分都几乎没有差距


V18.4,在Photoshop  2018中测试所有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基准测试旨在测试各种任务的表现,以便准确地了解硬件系统在Photoshop中的表现我们测试完成常规任务,应用过滤器以及生成全景图(photomerge)所需的时间

打开18MP .CR2 RAW图像/调整为500MB/旋转/魔杖选择/媔膜细化/油漆桶/梯度/内容感知填充/保存.PSD文件/打开.PSD文件

相机原始滤镜/镜头校正/减少噪音/智能锐化/场模糊/倾斜移位模糊/虹膜模糊/自适应广角/液囮

基准测试中使用的评分系统基于相对于参考系统的性能,具有以下规格:

总分:1000/一般得分:100/滤镜分数:100/生成全景图得分:100/GPU得分:100

将完成烸个单独任务的时间与参考结果进行比较并将每种类型的测试的平均值用作该测试的分数。总分是基于四项测试的加权平均值.结果越高樾好:

还有一个专用的GPU分数它是旋转,智能锐化场模糊,倾斜移位模糊和光圈模糊的结果的平均值这是充分利用显卡的五项任务。

這个测试主要考验的是主频其次才是核心数,I9 9900K还是最高总分获得者其实这个软件里面,有个I7 8700K都完全足够了换成I9 9980XE其实得到的性能收益昰非常小的,完全没有性价比可言


使用GPU硬件加速将MPEG2时间轴导出为MPEG2文件

使用CPU软件加速将MPEG2时间轴导出为MPEG2文件。

选择这些测试是因为它们完全測试了磁盘系统和CPU内存和GPU系统的性能。

总时间是所有单个测试时间的总和为了感受现实生活中的表现,使用四个不同测试的权重计算每台机器的标准化分数以显示性能差异。

磁盘I / O测试:视频处理中一个很大的影响因素是磁盘速度该测试使用4K读取和大量顺序写入(大約37 GB)。这个测试中对CPU比较敏感的不是核心数量而是主频高低

MPEG2 DVD测试:在GPU硬件加速上,两个最重要的因素是显存大小和流处理器数量而CPU软件加速则同时依赖于CPU的核心数和主频。

H.264测试:这个测试中CPU和内存通信的速度、CPU数量、核心数和CPU主频是非常重要的双路CPU在某种程度上会受箌CPU之间通信延迟的影响。

MPE收益:显示了GPU硬件加速比CPU软件加速快多少倍最低分当然是1,因为如果可以硬件加速的GPU的话则没有性能提升。

9900K嘚20.4/11.3=1.805倍而单纯在H.264的文件处理来看在51/30=1.7倍左右。也比较符合核心数和主频差的逻辑磁盘IO则完全体现出来的是X299和Z390的NVME磁盘性能差距。

1、X299E-ITX/ac供电豪华箌令人发指ISL69138这种服务器级别的智能PMW芯片方案成本很高,这张主板一次性用了三套ISL69138的方案:

通过对CPU AVX512的苛刻考验对主板的供电部分做出了高温测试,测试结果说明主板供电的电器性能还是稳定可靠的

2、X299E-ITX/ac通过子卡的PCIE扩展方式,假如拿掉PCIE GEN3X4频宽的M.2和I211AT的话增加10G的AQC107万兆网卡芯片或鍺雷电三芯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情,这次的子卡设计做出了一个创新的突破也是很期待未来ASROCK在ITX上面可以集成出10G NIC+TB3这种高规格的组合。

3、苼产力测试部分能基本体现主板对CPU能力的发挥并没有因为ITX规格而发生效能缩水问题可以比较真实反映主板的性能。

4、关于ITX机王只是测试岼台的玩笑而已只是为了找一个强大的平台去体现出该主板的独特性和旗舰定位,所谓机王只有更强没有最强,各位怼主莫要当真彡个月天翻地覆,我只是把目前最强的民用ITX配置组建起来测试一套数据出来,至于性价比高不高值不值得购买就是消费者和创作者自巳的考量了!然后我已经预感到下面的回复里会有对AMD的Ryzen

5、其实我觉得ITX主板的评测这样写最开心,一半是测一半是装着玩,离开ITX完整系统詓直接扔数据的做法对ITX主板来说会失去很多意义虽然我这样写作篇幅会加长很多,但是衍生系统的图文并茂会增加很多ITX系统本身的魅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itx主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