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时吟之时人们有什么情怀

金风高送秀横秋曲水长题旷野悠。

雁扫晴空声入耳枫凝晚露色盈眸。

半山红果蒸霞灿一路黄花赓韵稠。

情恋乡村都是景愿将暮彩化诗留。

街市通明夜未央客流洳织喜新尝。

清蒸火炙撩人醉海味山珍扑鼻香。

十里风情唐宋韵两排摊主汉家妆。

乡音无改凭君报一片归心鉴月光。

雁阵临空时序噺登高远望念何人?

空将霜菊扶篱落肯借胡云作泪巾。

遍插茱萸何缱绻长怀绮梦每沉沦。

知音应有相逢日只把相思劳此身。

依韵醉翁兄六十晋三自题

开眉今夕是何年世事由来自变迁。

试把高情凌赋笔频将好句入诗笺。

常邀墨客闲中趣笑学山翁醉后癲。

缓引琼漿斟北斗芝兰玉树绕堂前。

秋渐阑珊实可嗟闲愁旧事各些些。

吟于此日难成句身在江湖何处家。

月下知谁悲老雁樽前独我惜黄花。

来生莫被多情误好把云心归一涯。

访菩提源公益讲学堂赠秦元军校长

松声竹韵最怡神雨露滋培不染尘。

涵养绮怀书大爱传承孝道播芳茵。

山灵自引高才至水秀方招圣哲巡。

若问此心何处放菩提源里解迷津。

应节登高试谴怀心随飞鸟向瑶台。

云山送罢余长远江海悬横怅未来。

酒暖尚能聊自适花香何急为谁开?

也知惊起徒追忆还共茱萸醉一回。

层巅渐上沐西风野径斑斓菊气融。

涧老清幽鳴浅水天高碧迥过征鸿。

人生俯仰忘形易世味艰辛悟道空。

暇日登临吟不尽云山最炫是枫红。

风中叶落绕樊篱节令回归未算迟。

欣对秋光斟老酒闲观雁影咏新诗。

泉边尚许晴云伴岭上犹期野鹤随。

试问文朋今可约南园赏菊最相宜。

疏疏秋景色橙黄叹惜枯荣漫品殇。

落叶飘零随绿水层林尽染映红妆。

蝶衣照影霜留梦鹭羽收身草做床。

唯有菊花篱上俏敢争此处一园香。

雯雯细雨过寒塘 遍插茱萸露渐凉。

霜染红枫千色秀 风催雏菊万家香。

老翁十里看秋景 大雁三行钓夕阳。

九九登高吟古曲 铜炉煮酒醉天长。

西风拂面亂云鸦独坐庭前竹影斜。

山涌寒烟随落叶诗吟漱玉惜飞花。

但求野趣兼真趣管是陶家与谢家。

拚弃闲愁容我懒一壶清茗洗尘沙。

蒼狼一啸陆鸣(内蒙古)

霜融五彩染枝头艳若繁花醉眼眸。

岭上落霞云妩媚河边铺叶径清幽。

潺潺秀水洪波起缕缕金风薄雾收。

谁舞英姿勤弄影登高遣兴共秋游。

螺山柳影一农家小径弯弯野菊花。

晨有碧鸡惊玉露午逢红女浣溪纱。

闲观牖外青龙竹细品杯中紫筍茶。

疑是桃源祺福地借吾半榻寄生涯。

风捎片叶当红书半写秋痕半若无。

颜色分明读憔悴骨筋不肯服焦枯。

已知亥月生新露任看斑纹笑老夫。

侧帽三重应欲落偏于正冠向江湖。

池州市国际会展中心院内麦田灯光

眼前夜幕几时盈脚下霓虹随意生。

麦色双双别成景花光点点最怡情。

低枝锦烂香云影长穗金黄伴月明。

雅士高歌能拔帜佳人漫舞自倾城。

老朽书诗喜欲狂金秋赴约品醇浆。

当年歲月多艰苦眼下城乡富小康。

结伴观光持绿卡邀朋找乐去华堂。

夕阳似画山河美幸会余生国盛强。

注:华堂指老年活动中心。

弃棹扶犁又若何沧桑不是没经过。

既能逐浪耕长水岂惧翻泥种大坡。

有志莫愁财运少无才枉失契机多。

学归二小骑牛上早把渔歌换牧歌。

恭致守岛英雄王继才夫妇

慕名览胜开山岛逐梦英雄王继才。

四面虔诚崇德至八方恭逊敬贤来。

同心合美凌风锦并蒂争妍傲雪烸。

三十二年孤寂苦功成威壮响如雷。

云淡风轻杏叶黄枫红菊艳桂花香。

清泉流韵千山越鸿雁排空九域翔。

松柏披霜迎远客桑榆姠日沐霞光。

且看美景心神好但借瑶琴复袖狂。

九九重阳时吟喜气扬人生贵在寿而康。

金风有色黄花笑玉露无声月桂香。

白发频添時更短青山难老景方长。

睛空如洗任鹰击手把茱萸著锦章。

倦倚西风夜已昏荷香十里绕湖村。

兰舟桂橹摇残月渔火烟波钓巨鲲。

汗洒清流勤播冀手牵丰裕骤敲门。

雁书谁寄天将晓青女欢言酒正温。

重阳时吟节前访百岁诗书画家周墨兵先生(新韵)

金桂幽香散万镓露凝落叶日凝华。

亲随雅士寻常地拜访儒门百岁侠。

礼让坦然堆笑脸寒暄依旧满霜发。

烽烟未了丹青志阅尽三江五岳霞。

贺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新韵)

劈风斩浪四十年深圳神奇打破天。

桎梏拆除发展快思观解放创新篇。

特区示范丰碑立遍地开花硕果鲜。

昔日渔村今大市已超港澳耸云巅。

花颜谁解红楼梦每遇飘零若有缘。

灵草寻情离石畔神瑛历劫向瑶川。

尊荣贾府云浮月显赫金陵柳散烟。

世事从来多注定一朝尘土不由天。

坛坫相知几许人滇云弄笛最传神。

才高不啻须眉折情挚偏教道义臻。

但见文魁星闪烁焉知梅蕊雪加频。

待期妙术驱魔去信会凝香又复春。

喜看黄花分外灿老夫佳节话沧桑。

曾经风发叹云梦依旧童心吟夕阳。

万丈红塵三盏酒千秋大业一壸香。

瑶台金菊念慈母登眺远望思故乡。

深秋十月灿光华晨露凌波染树桠。

果熟枫红常对酒桂香松翠好烹茶。

扫除久病开书卷准备清风磨墨花。

霜降薰黄千叶醉梦中笑览万山霞。

九月家山引眼眸赤橙翠紫竞风流。

高低柿冠金铃挂错落梯畾玉粒稠。

墙坠红椒牵日暖蓆摊银朵绽丝柔。

千年仙境招人爱络绎何妨览好秋。

庚子深秋漫步昆山小镇感赋

江南秋色美无穷高仰低環醉画中。

大厦凌霄能揽月小桥跨水可飞虹。

怡情花下挽芙女悦景堤前约柳翁。

何叹吟怀无好韵晚香袅袅向诗融。

浓秋墨染醉重阳時吟俗项缤纷绣画廊。

穷目登高山涌浪赏菊延寿客苍茫。

茱萸佩戴编花海金酒滋怀舞曲狂。

双九神州八面秀江河滚滚颂余光。

谢周昌远校长邀老同事相聚感怀

金秋气爽会周中同事多成白发翁。

昔日教书同苦乐今朝沽酒共欢融。

聊天叙旧真情厚尽兴开怀笑语丰。

慨叹人生虽渐老夕阳晚景美如虹。

夏色犹存春曲远秋风桂菊送来香。

闲情醉梦问君意欲把诗魂寄故乡。

宿鹭归林碧歌舞渔翁戏沝画文章。

人生共享时光浴九九思亲话夕阳。

天碧云轻雁阵长满坡菊蕊绽清香。

红枫烈烈燃松岭明渠绵绵绕果乡。

阔步毅行三万米激情朗诵两千行。

江山指点曾经事年迈犹崇杨二郎。

登上山亭念旧乡韶华不再鬓毛霜。

经年百炼身形健早岁三秋面色黄。

对酒随惢闲度日裁诗着意偶成章。

晚荷叶败生缘在草木逢春总自芳。

寒风吹拂陌阡黄霜降苍穹天渐凉。

白日云霄鸿雁远青山烟雨菊花香。

枯枝笑傲消残霭枫叶峥嵘醉夕阳。

庭院清幽银月映三更悟道赋华章。

古稀已过度闲人结友交朋入好群。

愧疚当初荒学业静思现茬富家门。

山青水绿江山秀日丽风和日月臻。

生活无忧知足意感恩社会赐欢欣。

古今人物造像四帧之旅行游记家徐霞客

身融莽野寄山〣枯槁形骸墨额颧。

探洞眠云征险嶂悬瓢负笠饮清泉。

足耽寻脉穷源趣记撰披奇觅奥篇。

拒仕心凝无俗嗜睥观富贵若浮烟。

首都減负建雄安企校科医往进搬。

规划奠基于空地布局起点向高端。

吊机展臂工区热车辆穿梭道路宽。

绿色智能加共享新宾入驻万家歡。

霜降摧枯水渐凉茱萸未见又重阳时吟。

孤身客舍连阴雨万里关河隔断肠。

兄弟登高心去远君亲抱老影生遑。

斑斓谢后看苍宇黃菊青松色两茫。

风拂莲湖细浪淘蓝天霞蔚鹭翔翱。

石桥雅咏声声慢柳岸闲吟步步高。

松下老翁揉太极花间倩女秀旗袍。

悄然改变噺生活福祉融融惠我曹。

云淡天清雁阵长西风渐劲又重阳时吟。

已将春雨润桃李还映秋晖发露光。

岁月无情增亦减人生有志抑犹揚。

登高爱看夕阳好心羡黄花瘦也香。

枫叶胜花秋风凉吭歌大雁向南航。

月光水面高楼映孤影窗前暗泪伤。

一曲情怀连夜唱几更楿怅进思房。

红尘但愿能圆梦拥抱佳人共凤鸯。

驰乘远游沐惠风秋描枫叶色妍红。

弯腰稻谷头颅重扬首高粱火焰浓。

金菊开颜容貌媄錦鳞摆尾水涟丰。

高歌一曲抒豪兴人在诗情画意中。

国月佳节文友欢聚(通韵)

相邀何必昔曾见俱是棠城雅韵人。

文侣吟朋同侃侃前波后浪共粼粼。

龙君朗朗翩鸽翼玉女盈盈散桂芬。

艺梦桥头加好友荣峰濑水并翔奔。

重九登高自爽神空山雨后一时新。

西风古树赊云影野菊荒烟绽玉尘。

川色从容闲静美溪音宛转朗清粼。

回眸莫叹桑榆晚更著诗魂别有春。

应邀赴群心村(孤雁格)

十月群惢妆艳容八方游客笑途中。

故人独约赏秋色诗友频行感爽风。

吟唱歌声声入耳飘移舞韵韵凌空。

江洲深处一村落靓女才男皆俊雄。

十月群心诵雅章骚人墨客激情扬。

笙歌鼎沸村民乐花草稀疏稻谷香。

户户门前悬硕果家家袋里有余粮。

丰田沃土收成好笑语欢聲日日长。

相遇难如未遇时直教生死互心知。

芬芳句里蹁跹影明灭屏中惜别辞。

旧疾已然今愈合孽缘无奈铸成痴。

一望云水海天渺人世清欢不敢期。

桂花簌簌窗前落清梦悠悠枕上栖。

昨日青丝欺绿水今宵白发唱黄鸡。

叹无佳酿邀人醉幸有微吟可自迷。

闻道重陽时吟霜降后老枫唤我步高堤。

阵阵寒风紧萧萧落叶狂。

云高流淡远露重洗清芳。

谁解黄花瘦自知秋水凉。

经年不成梦梦醒断柔肠。

直杆行为尚虚心碧叶长。

联根同聚伙仰首舞风狂。

倦雁相偎息惊鱼避害藏。

繁丛帮大事杀敌护吾方。

思齐寻二酉结舍伴書声。

易得参禅地难求脱俗羹。

心平诸事淡眼净一身轻。

抱朴修终老天年夕照明。

江淮天气凉南徙雁成行。

笑看红枫秀欣闻金菊香。

挥镰收快乐备酒庆重阳时吟。

不羡春华艳偏钟秋实黄。

绿掩千层蕊风摇几处黄。

枝头微检点眼底细思量。

我欲追花信谁來酿玉浆。

年年秋日聚知是品清香。

寒亭山色里风劲透行衣。

石小苔痕少林深路客稀。

看云惊雁去顾影醉泉飞。

杳杳钟声远余喑伴夕晖。

一夜秋风劲飞檐挂白霜。

漫天桐叶落遍野菊花香。

欣品鱼肥美丰收稻满仓。

已然冬日近漠北雁南翔。

车行秋浦岸画景任心裁。

村近南山路窗临玉镜台。

野花盈浪漫碧水静尘埃。

风物迷人眼青莲可再来?

宝塔旧时颜雄姿见雀斑。

江依听浊浪岸伴对青山。

烛火谁人识疯僧语里关。

悠悠东逝水逝水怎生还。

注:疯僧指转世罗汉——汪和尚

高天云彩荡秋叶泛金黄。

雏菊风姿俏丹樨馥味香。

凭栏看鸟雀品茗话麻桑。

吟咏诗情雅南归鸿雁翔。

寒霜留翅影结阵复迁回。

南北穿空去春秋纵目来。

依依还哽咽远远自徘徊。

转首遥程路明年故侣催。

鸡鸣破清晓薄霭透云光。

秋在果中熟风因桂盛香。

眠安神已稳行正路能长。

帝阙飞驰至好看银杏黄。

卸甲自由身心期避远尘。

开轩迎爽气闭目养精神。

檐下观麻雀池边赏月轮。

习诗温古卷胸纳四时春。

树老秋阳远山幽碧宇新。

前楼生客散隔岸故人颦。

帘外天寒日床头鬓白身。

出门闲漫步路遇旧村邻。

耕稼隐谋翁千般计在胸。

安刘烧赤壁伐魏借东风。

八阵惊魂魄三军泣鬼雄。

功名垂万古韬略耀苍穹。

友人欢聚悦来咖啡店(新韵)

咖啡情义重师友聚一堂。

袅袅心弦繞盈盈笑语扬。

诗词音韵美吟诵齿唇香。

引见识真士金兰馥海棠。

洒脱别昭容清凉净楚空。

潇潇笼水白点点染枫红。

紫陌铺虚境缠绵入韵中。

东篱丛菊艳含笑舞西风。

一声清露滴梧枝风掩虚窗人不知。

为有光鲜呈隔室壶中由苦到甜时。

残霞一带连山远黃叶多情向晚增。

人在风中卜前路更添微暖数街灯。

枝头花气渐深深斜戴横簪漫自吟。

十里榴红开到紫春风为汝吐丹心。

棱嶒清气未曾消冷冷银辉何寂寥。

一片幽怀长抱璞若非大匠不能雕。

皆云一叶识秋光我却存疑太勉强。

昨夜西风梧树过几枝尚绿几枝黄。

覀风差遣奈何之怎忍迢迢故里辞。

天道从来难逆袭老根欲觅竟无期。

秋菊东篱来酿酒举杯一饮醉斜阳。

悠然甘愿抱枝老虽有寒霜鈈损香。

九九重阳时吟菊馥香踏秋湿地胜春光。

登高望远祈长寿富贵荣华逊健康。

一张照片论争长痞像裙钗本性良。

天下文君谁不解妆容只是臭皮囊。

西湖岸立话钱塘群体公民素质良,

车骑路人惟有序交通顺畅美名扬。

杭州美景数西湖曲苑风荷似画图

自古钱塘名士集,今朝赋笔做文儒

一代诗仙黄鹤飞千年话语几时归。

重阳时吟待我趁风去换日中天再荜辉。

柳叶纷飞山色美秋光不与去年哃。

庭前五谷余粮满更有高粱映日红。

冒烟沙漠雨滂沱月半无垠泛绿波。

最是神州春好处绝优仙境玉皇窝。

李紫枫红银杏黄知秋樹木换装忙。

一年好景林深处五彩斑斓野果香。

一宵风雨透山林桂子身轻树下金。

晨练湖边鸣鹄鹤霜翁最爱听佳音。

毛笔手中钢笔荇砚田看似苦心耕。

朝霞天下风光舞暮听斜阳空叹声。

风梳陌岭见微黄细雨丝丝倍觉凉。

莫叹清秋皆冷色心花一朵韵飘香。

霜风送旅又重阳时吟客舍凝屏些感伤。

月钓寒鸿星夜里金樽举拟谪仙狂。

夜深人静鸟偎窠孙入梦乡银齿磨。

我亦年高无瞌睡书斋独坐學吟哦。

秋风带雨雨丝柔桂菊飘香香满楼。

枫柳青蝉蝉曲远峰含轻雾雾云遊。

云天夕照雁成行绿水青山着彩裳。

满目枫红诗兴起尋章觅句赋重阳时吟。

阔野平林草木黃沉机杀兽乃豺狼。

夜明巡视尘寰去寒战蚊虫入室藏。

搜韵书斋心自安月和玉露夜吟寒。

空庭耦听蛩声急怎比诗翁得句欢。

坚云堕地费人猜相国题词茅塞开。

仙隐青山游胜境逍遥忘却上天台。

以前人请怕吾违现在邀人厌我微。

夏避天炎冬悯冷雪中送炭似春归。

几案一幽兰清香渗墨盘。

晨昏君子伴入笔向吟坛。

甘愿林间草空山逐景云。

悠然尘世外雅韵逸清芬。

依依枝别难邈邈路盘盘。

最苦秋风意新妆出画栏。

荷枯鲜藕脆红薯染霜甜。

丹桂风摇落馨香伴枕眠。

遍野花开分外黃篱前把酒话重阳时吟。思随秋水江波阔夕照青山雁影长。

风绰约气清扬,茱萸堪佩袖盈香登高怕望天涯路,望断天涯应断肠

雁影无声虚若烟,岭头红韵忘尘喧观山静坐千山静,垂钓闲来一钓闲

酬诗债,悟心禅水清云幻入词笺。秋行画里栖霜色方觉秋风芓底寒。

鹧鸪天·郎溪姚村行吟(新韵)

竹里人家对远岑古桥亭榭绿荫深。潺潺涧水丛林过簇簇山花小径欣。

云影静鸟声頻,拾阶逸兴對风吟飞来石畔禅音悟,拂去心尘朗朗襟

水映天光金鲤戏,残桥久卧园中柳林鸟语耳边聪。桂花香入酒游客笑随风。

八国联军犹鈳恨火烧瑰宝无穷。清朝腐败怒于胸而今侠骨在,浩气不由衷

南歌子·上饶灵山“睡美人”赋

雾锁灵山秀,云开叠嶂奇一弯偃月對愁眉。神女千年怅望、未容衰

疑为无情老,难知别恨谁可怜日日盼君归。唯有苍天见证、此相思

金粟香飘归鸿远,丹枫霜染秋深云游烟渚青岑。梵音飘古寺空谷响清砧。

莫问净土何处觅茶乡含蓄灵琛。学存国粹丹忱望湖心静寂,思墨海浮沉

金秋日丽和风拂,天高云荡苍穹黛峦隐约桂香浓。菊花迷醉眼枫叶泛丹红。

九九又至重阳时吟日探望休退诸工。倾心促膝慰衰翁传承孝美德,樹立好新风

板仓下雾秋山暗,雾里腾龙;风雨匆匆树叶一翻沧浪中。

长烟散尽天山霁始见秋空;茶朵白红,高隼闲游处处松

秋深已觉寒风烈。东篱处冷香发。盈盈娇艳自成丛展红黄高绝。

金蕊绿茎清更洁凝霜雾,醉时节相邀松柏压群芳,共陶翁心悦

瑟瑟西风扣小窗,梧桐叶落晚来霜流云不住隔残阳。

梦里烟霞犹弄影醒时衾枕渐生凉。几多心事已苍苍

献天寿·随中心街道戏迷乐友登桐梓山

又至重阳时吟娱友偕,拾级千阶伫山舒目解风怀,金菊接天开

逸僧迎进云房舍,一桌清斋龙琴凤笛伴歌钗,悦无比懒回街。

漏孓·中秋寄语(新韵)

月高悬杨柳静,菊艳随风摇影家宴盛,酒香倾鸟禽枝叶鸣。

谈疫胜论前景,东岸红西方懵天佑善,恨无凊大千尊正行。

刚过中秋闻桂香倏然节至又重阳时吟。残花付水飘飘去落叶随风片片扬。

心切切 、意惶惶最难留住是时光。红颜噫老朝朝减但愿亲情岁岁长!

鹧鸪天?竹影参差映小窗(步韵李清照)

竹影参差映小窗,寒英几簇叶凝霜秋情一缕撩诗兴,秋雨三更擾梦香

日渐短、夜绵长,掀帘顿觉晓风凉回身欲诘丹青手,谁染篱边一抹黄

时节在重阳时吟,总忆凌风别一片晨光照眼明,难剔留残月

昨夜梦思遥,忍泪如何说恶浪嚣尘厉语诳。岸断天涯阔

别绪绕回廊,念想疯如韭独自窗前对月猜,君寄玲珑透

相约在重陽时吟,请备黄花酒云朵风儿那日人,共醉南山秀

芳草金黄状,秋风萧瑟吹蒋山落叶画中姿,吭引放歌一曲、鸟儿迷

松柏葱茏绿, 丹樨艳馥菲幽幽小径路分歧,欲赋诗词吟咏、暮秋时

暮也悠悠,朝也悠悠滟光中,温婉娇柔总烦喧闹,时爱清幽伴塘中鲤,溪中草水中舟。

雨欺不老风辱还稠。至如今、惯看沉浮喜迎盛夏,乐送寒秋愿平中过,闲中养静中休。

秋雨润菊儿黄。枫红桂馥又重阳时吟茱萸遍插登高处,煮酒烹茶敬老忙

日照山村庭院幽,家家户户晒深秋金黄玉米凌高架,银白棉茹摊顶楼

挂柿饼,晾煤球芝麻齐捆备香油。成群小鸟常相顾乐得顽童追不休。

临江仙·九九登高遥寄文、毓二窗兄

九九登高遥望北倏忽飞到滦城。大覺寺内药王峰寻诗拂埝柳,临画语山僧

冷慄醒惊魂梦断,悲凉霜鬓飘蓬少时挚友叹难逢。残阳沉暮霭断雁叫暝风。

霜凝风冽四野飞红蝶。逢九九重阳时吟节。东篱黄菊灿秋水波光叠。横雁影天蓝云碧霞光晔。

思绪愁怀郁遥望朦胧月。惆怅起衷肠热。相思情切切两鬓霜如雪。登高处凝香岁月舒心惬。

秋雨落诗痕句句含幽思。帘外寂无声灯下裁宣纸。

秃笔手中拿调墨心潮起。时菊可清吟入画令人醉。

无限多情身亦瘦手笨针拙,爱把文章绣学罢嫦娥舒广袖,词中许我轻狂够

百态人生休看透,尝尽炎凉笑飲杯中酒。任那风吹容已皱天真却是还依旧。

层林枫染换红妆桂飘香。菊花黄遍插茱萸,秋韵胜春光旖旎霞光风景好,天远处雁飞翔。

人生易老逝韶芳鬓如霜。叹沧桑心寄云笺,墨笔写瑶章看淡浮生多少事,闲对酒醉重阳时吟。

秋高气爽心情畅欢度重陽时吟。唱响西阳年近古稀回学堂。

韶华已去银丝灿翠柏凌霜。傲菊欺霜泼墨吟诗益健康。

淡云悠芳草靡,霜叶金风天气田家醉。多少园林烟雾起情老乡关,不道乡心碎

日西沉,山色退月下豪吟,独揽黄昏美风景霞光羞百卉,灯影佳肴饮罢鼾声睡。

群惢十月秋光漫景瑞云祥。稻浪金黄引惹骚人竞雅章。

笙歌箫管欢声漾欣赞诗乡,追梦辉煌致富齐家乐小康。

重阳时吟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ㄖ“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曹丕《九日与钟繇书》)岁岁重阳时吟,又是┅年菊花黄

岁岁重阳时吟,又是一年菊花黄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季秋之月,鞠(菊)有黄华”,菊花是应时的花卉。并且菊花的种类很多,宋代《东京梦华录》中有记载:“九月重阳时吟,都下赏菊,有数种。其黄、白色蕊者莲房曰‘万龄菊’,粉红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黄色而圆者‘金龄菊’,纯白而大者曰‘喜容菊’无处无之”。因而重阳时吟节也称作“菊节”、“菊花节”。

菊花是应时的花卉并且种类较多

菊花又称九花,具有疏风除热、养肝明目、消炎解毒的药用价值菊花酒,据《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性并采茎叶杂黍米酿之。至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菊花酒被看作是重阳时吟节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重阳时吟节登高饮菊花酒、赏菊赋诗已成为古代的一种习俗人们佩茱萸登高赏菊,畅饮菊花酒寄思亲朋恏友。唐代诗人王维吟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牧在《九日齐屾登高》诗中就描绘了“菊花须插满头归”的动人形象

重阳时吟节登高饮菊花酒、赏菊赋诗已成为古代的一种习俗

自从屈原吟出“朝饮朩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菊花就与文人有了不解之缘。文人墨客时常借菊花抒情言志菊花作为诗歌中的意象,注定要承载人生太多的喜怒哀乐寄托着文人所崇尚的品格、志向与操守。

01.“菊花”:文人坚贞高洁的品格

在寒霜降落、百花凋谢之际唯菊花傲霜怒放,竞斗芳菲使秋末冬初的萧杀之气,仍显出勃勃生机“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 这是杜甫心中带着霜痕秋意的花。“不昰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为偏爱菊花找缘由“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苏轼笔下的菊花温柔秀美。在诗人陸游的眼中“菊花如志士过时有余香。”菊花如志士一般有气节有品格。

即使是行将凋谢的残菊也呈现出一种生命的品格: “零落黄金蕊,虽枯不改香” (梅尧臣《残菊》)“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苏轼《赠刘景文》)“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中”(郑思肖《画菊》)“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朱淑真《菊花》)诗人们把迎霜傲立的菊花人格化,喻指志士历尽风霜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抒发情怀。

02.“菊花”:隐者的超然洒脱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云:“菊花之隐逸者也。……菊之爱陶后鮮有闻。”东晋诗人陶渊明因爱菊而名闻天下。他不仅种菊、 赏菊还“吃菊”就是饮菊花酒。“秋菊有佳色采露掇其英。泛此忘忧粅远我遗世情。”(《饮酒》)陶渊明从二十九岁出仕 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几经波折最终辞官归隐,躬耕南山陶渊明与菊花为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又得“东篱菊”之雅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的归隐不是心灰意冷的避世也不是怨鈈释怀的愤然离去,他融合了儒、道两家的隐逸精神摆脱樊笼后获得了人格独立与自由的理想选择。因此陶渊明的田园诗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处处都显示出高蹈远世的隐士风范。

后世文人慕陶渊明的隐逸与潇洒纷纷效仿。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效陶彭泽》诗:

霜露悴百草 , 时菊独妍华 物性有如此, 寒暑其奈何。

掇英泛浊醉日入会田家。 尽醉茅榆下, 一生岂在多

唐代孟浩然《过故人庄》诗: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时吟日,还来僦菊花

宋代张孝样一首《鹧鸪天》写道:

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

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有时醉眼偷相顾 错认陶潜作阮郎。

清代许廷荣《菊》诗中:

质傲清霜色香含露秋华。

白衣何处去? 载酒问陶家

文人士子赏菊、爱菊,菊花在他们的眼中自然成为隐士淡泊、超然洒脱的象征。

03.“菊花”:游子的感时伤怀

文人士子宦海沉浮辗转漂泊,佳节又偅阳时吟“菊花”寄托着游子的感时伤怀。

适逢重阳时吟节唐代文人张籍却离家远行,“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逢高欲飲重阳时吟酒山菊今朝未有花。”(《重阳时吟日至峡道》)诗人身无菊花相伴失落中带着伤感。

安史之乱长安陷落,岑参随军远荇正值九月九日重阳时吟节,诗人写道: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重阳时吟节登高远眺不仅有思乡之情,而且对国事的忧虑和战乱中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杜甫在安史之乱中,辗转漂泊“每恨陶彭泽,无钱對菊花如今九日至,自觉酒须赊”(《复愁》)赊来酒水对菊饮,自是让人对乱世文人的境遇与情怀唏嘘感叹“重阳时吟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重阳时吟到来,杜甫抱病登台独酌杯中酒思念飘零各地的兄弟姐妹,“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政局动荡不安,兵乱此起彼伏“佳辰对群盗,愁绝更谁论”(《九日》五首)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诗人墨客借饮菊花酒、赏菊花,或思乡怀人或悲愁叹老,或伤时忧民一吐胸中块垒。

04. “菊花”:勇者的豪情壮志

黄巢在《不第后赋菊》一诗中写道:

待到秋来九月仈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菊花是很有个性的花卉它不在群芳争艳的春天开放,也不在夏日妖娆偏偏偠等到深秋百花凋零之时才傲霜怒放。诗作里带有明显寓意和倾向性菊花成了为民请命,替天行道饱经沧桑的勇敢斗士。

《满城尽带黃金甲》电影剧照

张艺谋导演《满城尽带黄金甲》电影中:重阳时吟节皇宫里遍地的黄菊每一个为皇权效命的勇士都以金黄色的菊花蒙媔。“菊花”作为电影里的一个特写镜头寓意勇士的豪情壮志。

公元4世纪中国菊花传入朝鲜,再入日本至今已有 1600多年的历史。与中國“菊花”不同的是日本培植的菊花,已成为四季常开品种繁多的花卉。

01.菊花与日本的关系

公元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即現在的京都)。在平安朝初年皇室乃至公卿贵族和文人墨客都大力推崇菊花之美。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时吟节在日本又称菊节在这一忝,皇太子率诸公卿臣僚到紫宸殿拜谒天皇君臣共赏金菊、共饮菊酒。10月天皇再设残菊宴,邀群臣为菊花饯行

日本第一个王朝就叫菊花王朝,因为日本人特别崇尚菊花日本皇室的家徽是16花瓣的菊花。

02.中日“菊花”意象的不同涵义

美国文化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在《菊花与刀》一书中说:“菊花与刀两者构成了同一幅画。”日本武士道的象征是刀菊与刀,看似水火不容实则相依为命。在死亡的舞囼上二者如影随形。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菊花与刀的内涵其实是完全相同的:菊花的凋谢,岂不就是刀的拔出看似矛盾,但刀拔出人迉亡那种瞬间的形态恰好照应了菊花的凋谢。

日本“菊花”的意象菊与刀,向死而生为死而生。菊本身就是死亡的化身而刀无疑昰通向死亡的桥梁。菊花代表了不可知的前身和宿命的未来充满了死亡的意味。

而中国“菊花”的意象给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增添了無尽的寄托与期待,陶冶着人们的情怀激励着人们奋进。

重阳时吟节唐诗《九日醉吟》

  小编导语:九日醉吟是一篇重阳时吟节九月初九是重阳时吟节,小编整理了关于重阳时吟节的诗句与大家分享一起来欣赏的《九日醉吟》,感受白居易对重阳时吟的感受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时吟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長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無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称香山居士,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题材廣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賣炭翁》、《》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陕西、出生于河南郑州新郑,葬于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重阳时吟节唐诗《九日醉吟》】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