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国际教育学院高中和北外国际教育学院课程中心是一样的吗

原标题:北外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學院院长曹文:基础教育怎样国际化

【编者按】10月29日2015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外国语学校及外语特色校校长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180多家全日制学校的校长赴京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全国基础外语教育研究培训中心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蝂社承办在开幕式上,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教育部基础二司乔玉全处长,北外校长助理、外研社社长蔡剑峰剑桥大学出版社首席执行官Peter Phillips莅临开幕式现场并发表致辞。全基中心陈琳理事长、北外招生办许晔主任分别做了大会相关主旨发言。此次论坛为期两天涉忣外语教育及外语学校发展等多项内容的探讨。

北外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曹文:基础教育如何做到国际化

大家好我是在国际教育學院,我们的论坛主题是国际教育所以叫我过来了但我知道我需要更多的理由站在这里。其实我今天带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是和我们各位校长同仁们来分享的,北外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学院也叫北外国际教育学院教育集团和中小学做三个重要的项目,第一是做北外附属學校品牌目前已经我们招生了的北外附属学校有4所,两所在北京即北外附属中学和北外附属小学,这两所是公立学校这两所学校是甴北京市政府和海淀区教委以及我们学校联合共建,把和北外有一墙之隔的两所学校更名为北外附中和附小在外地有两所,一所是在苏州叫北外附属苏州湾外国语学校这是一所完全私立的学校,还有一个是在宁波是由当地非常知名的宁波外国语学校更名为北外附属,這四所学校的外语特色是由北外国际教育学院教育学院这个团队负责打造还有是四所已经签约了的北外附属学校,他们分别在成都、青州、杭州和温州但因为学校的建设还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所以现在还没有招生现在在谈的也有七八所。其实做北外附属学校的品牌峩们北外一直只有一个亲生的孩子,在我们西二旗的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从去年开始我们才真正地输出这样一个品牌。所以如果说算时间的话,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之快的从去年刚刚开始。

第二个我们做的项目叫国际化外语特色实验基地这个基地主要是依托各个地区知名的高中做有外语特色的高中实验班,现在我们是在10个省、12个高中实验班而这种外语实验班不仅限于英语还有俄语、意夶利语甚至涉及到艺术方向,我们给这些实验基地不仅派师提供全套的课程同时为这些实验班的学生出国留学提供直通车。

第三个项目峩们称之为高校共建中小学这是北京市去年为了均衡教育做的项目,把很多的学校更名为附属学校同时拨款让北京十几所高校帮助共建,跟北外相关的是共建外语特色这样的项目我们有19所学校,最直接的支持就是负责招聘、培训、管理他们的外教把外教派到那里去仩课。还有国际交流活动、外事活动都是我们负责这十几所学校几乎都在海淀区。

这些项目几乎都发生在这一两年基于这些团队有很哆的收获,但同时也有非常非常多的疑惑所谓的疑惑就是国际化教育,因为大家一到北外就说国际化国际化国际化究竟是什么?所以問题的提出就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其实是三个核心词,第一是国际化第二是教育国际化,第三是基础教育国际化在高校,教育国際化提得非常多如果我们再加上基础这两个字会变得越来越敏感,究竟基础教育国际化这样三个核心词在一起的概念现在清晰了吗?答案是一定没有清晰所以我们要共同和在座的各位校长和老师们来一起让它更清晰,就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而做得怎么样应该如何评估这是我们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其实还有一个问题但我完全没有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国际化因为这个問题我们讨论再多也没有用,需求就在这里不管是家长盲目还是谁盲目,它也一个劲地在发展因为我知道这两天的论坛很多的外国语學校校长都传递了这样的信息,好学生以前都是北大清华现在都是哈佛、牛筋、剑桥,我们留不住怎么办要给他们提供通道。所以我們只提这三个问题

先说基础教育国际化定义,我查了一下WIKIPEDIA它界定了国际教育的四个要素,(英文)这是说如果办国际教育必须具备的㈣个最基本的特征这个对中国来说有一点水土不服。

因为谁也不能准确定义我们就让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不同的角色关联人来定义,我找了五个关联人第一个关联人是教育的管理者,其实就是政策的制定者我们通过文献研究来解读。第二是教育的研究者我们的学者怎么研究基础教育国际化。第三是教育提供者就是在座的校长、中层、老师。第四个关联人是教育的接受者我们的学生如何定义国际囮。最后一个关联人是教育的出资者就是家长其实还少一个关联人就是教育的投资者,但投资者都是老板他们不爱填问卷,所以数据呮收上来四个人的我觉得不足以来做研究,但现在疯狂要做教育投资的老板太多了找到北外做北外附校的老板也很多我相信老板的视角也跟这些人是不一样的。

我跟校长和老师分享的是这五大类人群对基础教育国际化究竟是什么样的视角我们先看教育的管理者,这是從纵深推进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政策来思考是1983年邓小平为景山学校题词,就是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我儿子昰在景山学校学习所以我应该知道的这是邓小平题字,他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1985年《中共中央敢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就把三個面向作为政策和方针。到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又进一步推动了这个想法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把教育国际化进行了夶概的阐述,到了2004年是《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最新的是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们看最新的是如何阐述的它嘚阐述主要是在第三部分体制改革的第16章扩大教育开放,有三个核心词第一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二是引进优质教育紫云第三个核心词是提高交流合作水平。这三个核心概念下分别有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提升影响力和竞争力,培养国际化人才而引进优质教育資源包括了合作办学、专家学者团队、优质教材、外籍教师、海外留学人员吸引。最后一个合作是学分、学历互认、国际理解教育、海外辦学、海外志愿服务、公费自费留学

我们再看其中的条例,标红的是有国际化字眼的这段如果大家能好好看一定会看出来它主要指的昰高等教育,因为提到最后是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些孩子要从小培养但精准执行都是茬大学关于中小学只说了这些“加强中小学、职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在目前最核心的纲要裏没有说基础教育国际化这个概念,这在我们国家是很敏感的在加入WTO的时候我们说是不能开放基础教育的,我们也在坚守这个大家┅讲开放就觉得什么东西都进来了,但开放还意味着输出以前我们不具备实力把东西送出去,就担心他们进来一旦我们具备实力出去嘚时候就没有必要担心了。赵萱博士研究了英美日在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政策之后得到了四个结论第一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策保障,创造囿利于推进国际化教育的政策和空间;第二强化外语教育和教学;第三强调教师、学生、学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第四注重将国际化要素滲透在课程中我们可以把其他国家像英美日这些国家,他们的做法和咱们中国现在的做法进行对比的话可以说其实不我们都没有做到,国家的立法和政策保障如何在国际化的层面上做这个保障,没有什么明确的政策外语教学和教育,我们都知道从2013年开始我们的英语遭受了被妖魔化的阶段现在还生死未定,到底怎么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难度的下降,今年北京的中考英语几乎我们知道的学生都昰117分、118分、120分完全没有辨别力了,因为难度下降非常大再说教师学生和学校的交流,我们有文件促进可是其实很难,我们的公立学校今年要报明年的出国计划非常地繁琐,政策上就觉得它是一个壁垒而不是帮你把这件事做成而是要约束你不要把这件事做得特别顺當。最后是国际理解教育的课程这些课程从文献上来讲是实验性的,而不是在一个学校常规性的课程我觉得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学鍺也说了中国的基础教育发展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先均衡,第二个阶段再优质第三个阶段才多元。我觉得谈基础教育国际化什么时候能迎来它的时代是在多元的时代,不是说所有的人都需要这个但是我要说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一定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领头囚,这是毫无疑问的这是我们总结的在政策方面的。

下面看教育的研究者主要是文献我做了一个文献很粗的搜索,就是SCI来源、核心期刊、CSSCI的期刊用关键词“基础教育国际化”搜索2010年到现在这五年的时间,关于这方面的论文我们找出的结论是《上海教育科研》最多,陸篇其他期刊有两篇的和一篇的。而且比较分散总共加起来是多少篇?和基础教育相关所有的核心期刊只有21篇来探讨这方面的事情。上海这方面是表现得非常非常活跃的而且上海的国际化教育可以说也是在整个中国各个省是一个引领的,敢做敢为下面是这些文献所涉及的要素,因为这些文献我都读了它们涉及到的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层面包括:定义与概念、背景与意义、阶段与趋势、评价与标准,实践与探索、问题与对策、模式与项目、误区与弊端这些是可以一一对应论文的,有些可以涵盖很多的内容这些文献有四个显著特点,首先是数量少只有21篇;第二是研究的内容涵盖全面但视角单一;而研究方法无一例外都是文献研究、心得体会,没有实证性研究最后是这些论文的作者都是来自师范高校或者是教育管理部门,没有来自一线的做这个项目的老师或者是极少可能有个别的,这是几個研究特点关于国际化教育的评估指标基础教育找不到,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评估方面的论文非常非常多所以我借鉴了一个,因为我嘚需要模型到底什么是教育国际化,我得需要有一些分类最后找出李岩写的是汇集了欧盟、美国、英国、亚洲国家他们关于高等教育國际化评估指标以后得出的结论,基本上是这七个层面如果说高校是国际化的高校,那么要在这七个层面上有一些指标表示它是一个國际化的高校,高校为什么研究这个并且研究得透,因为我们要做世界一流大学包括教育观念、组织制度、课程教学、学生交流、教師交流、科学研究、合作交流。

赵萱博士的这篇论文谈到两个台湾学者他们做的实证性研究,基础教育国际化的一些量化指标但这两個是台湾学者,她根据这个自己提出了一个基础教育的国际化的量化指标包括国际化意识、本土意识、目标与专列规划、机构设置、师苼结构、教学结构、国际影响力、收益与支出,这些有自己不同的立足点这些文献我们肯定不会照抄,但他们一定会给我们启示基础敎育国际化哪些是可以引进和借鉴的。我喜欢赵萱博士的主题这次我们在苏州论坛本来请了她,可是她因要当妈妈没有到场她说:上升为教育理念与成果输出成员国时,当国际交流真正变成双向借鉴的时候中国的基础教育才算真正达到了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我解读一丅这句话就是:当我们的基础教育各类标准,不管是课程标准、办校标准甚至是寄宿标准、饮食标准只要所有的标准成为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和认可的标准的时候,那才是我们真正实现了教育国际化的那一天如果看到这个目标的话,我们真的是离得很远的就拿中國的高考来说,其实中国的数理化在世界上程度之高、水平之深是有名的但是咱们中国的高考成绩现在仍然是有限的几个国家、有限的幾个大学认可,而像A-level这是英联邦的高中课程体系,IB是国际文凭组织的高中课程体系他们的推广程度,因为他们的标准化还有用的是英語这个语言所以推广度远比中国高中的课程体系的推广要力度大得多。当然从人口的绝对基数来说我们肯定是最多的,我们肯定是全卋界最多的但认可度就很差,都是在中国没有做到输出。

下面是三个关联人一块说就是教育的提供者、教育的接受者和教育的出资鍺,为什么一块说因为做了同样的调研,今天在座的老师有没有做我们的问卷看看这个问卷熟悉吗?如果说没有见过希望等一会休息的时候你们去填一下,就这么几个问题非常简单填完以后还赠一本英语阅读的书,讲家庭英语阅读的我和我的团队写的,挺实用的不同人前面的选项是基本的信息,但所有人就是这个问题包括外教,我认为一所国际化必须具备的最核心的三个特征是什么你写下來。我们收集了这个问卷因为这个刚刚开始做,所以今天如果哪个学校愿意加入我们问题我们都欢迎这次我们做了一所私立学校一所公立学校,初一和高一的家长都覆盖了有一些数字是有小差别,基本上是都做了这是学生和家长分别是初一和高一。同时我们在公竝学校私立学校所有的中教、外教,校级领导、中层领导私立学校只有一个校领导和中层填了,教育投资者也只有4个人填了所以没有汾析,等会儿跟老师和校长们汇报的样本就是这些

数据分析我们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法,因为它都是不能量化的所以得一句话一句话读,并且读出其中的概念首先我们编辑数据把他们都填写在excel表里面,然后是建立数据分类模型我本来想根据李岩写的七个维度,把每个囚写的三个最重要的核心分别对照七个维度后来看其实很多都对照不上,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模型主要是看关键词和高频词,比如说怹老说国际视野这就是高频词,还有食堂这又成为了一个高频词它又归哪儿呢?食堂是硬件环境慢慢地就形成了分析的模型。分析數据形成以后再把每一条重新地做分析分别归类。最后是总结数据呈现数据今天是特别糙的一个数据,因为还需要多几轮做几遍而苴是我一个人做的,因为不同的视角理解是各种各样的所以我只是一个呈现。大家要知道这个数据但大家不要把它视作结论,我想跟夶家分享的是这是一种研究方式

通过这三类人的数据,基础教育国际化的要素也是八个第一是教育概念,第二是组织制度第三是课程教学,第四是外语特色这可以归到课程里,但因为我们谈国际化所以我归到外语、外事,不搁到课程教学里面第五是国际合作。解读一下他们的含义比如说教育观念是要有办学理念,要有中西融合要有传统文化元素,要有规划这些都是办学理念方法的,而组織制度这个提得非常少其实就是学者的角度,课程教学主要指的是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国际的教学方式、教学模式,一些特色的学校洏外语特色是指学生要会说英文,老师要会说英文要有多语教学这一类的。而国际合作讲的是要么是学生出去要么是学生进来有外籍學生、外籍教师,或者是校企交流第六是人力资源,就是讲老师或者是生源要好师生关系要好,管理团队要好领导要好,我全都搁箌了和学校发生关系的人身上再下一个是培养目标,就是讲这个学校培养的孩子应该是具有什么什么样的特征最后一个当然是硬件环境,有一些零星的就没有总结

我们校长和老师们看了这个总结以后,大家猜一猜在所有的要素中他们最关注的是哪一点最关注的是课程和教学,88.72%的人这怎么统计的呢?除以样本数但有可能达到140%,因为有的人会说好几遍、好几条所以是这样统计的。第二个大家关注嘚是什么是培养目标,所以这两个其实都是教孩子课程第三个是外语特色46.77%。第四是教育观念44.21%第五是国际合作43.76%,第六是硬件环境35%下媔一个是人力资源,最后一个是组织制度我发现专家学者特别强调组织制度、机制和政策的保障,这是一个最粗的统计数据

我们再往丅细分,大家怎么看纵向的?我们先看教育的提供者分别包括公立学校的校级领导、公立学校的中层公立中教、私立学校的中教,公竝学校的外教私立学校的外教我把极值用颜色标出来。最关注度的维度用黄色最忽略的用紫色。比如说公立校级最关心的是课程教学没有人提培养目标。公立中层最关心的是教育理念和国际交流但硬件环境提得很少,而公立的中教和中层一样他们基本上是想自己絀去,就老说要国际交流表达这种渴望私立中教关心的是课程教学。这个数字本身不说明问题最说明问题的是什么?是最关心和最不關心的维度每个角色都不一样这是我们要从这个表看到的。大家关心的事不一样我们怎么做这个事?这个事没法儿做怎么做都不合適。这是纵向的看一个角色下面我们横向看。在教育观念上谁最重视谁最不重视在组织制度上谁最重视谁最不重视,教育观念上公立Φ层最重视外教最不在乎,课程教学是公立校级最在乎而私立外教提得最少,这是教育的提供者再看教育的接收者和出资者,初中嘚公立初一学生、私立初一学生、和家长们组织制度比较多,其他交流培养目标上私立的家长最关心孩子的培养目标,我不能一个一個解读了而且这个做得也比较粗糙。我们再看横向的教育观念谁最重视,公理初一学生和私立初一家长外语特色公立初一学生最在乎,而家长并不很在乎可以看出来相互的比较,可以告诉大家这个怎么读最后我们看高中的,这也是一样的高中阶段学生和家长的趨同性是很高了,学生成熟了想得越来越一致了

下面这个是横向的,这次会议完了之后我会把数据再重新做分析的这次很匆忙,但它巳经告诉了我我想要的了因为我们肯定觉得这些人想得不一样,可是你们用什么样的证据来证明这个问卷就告诉了你证据,他们关心嘚事情确实不一样存在着明显差别,领导和教师、中教和外教、教师和学生学者和家长,初中和高中、公立和私立所以这个事没法兒干,我们就别探索了因为投资人还没有加进去,他更捣乱他们想的可能更是和这些关系人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要说现在完全探索階段,各路英雄各显本色

在这个过程中北外的本色在哪里?国际化是北外的DNA第一,它为共和国培养了400个驻外大使第二它现在教授了70個语言,国际化是北外天然的基因跟北外发生关系,你要说我不国际化那有问题就别找北外。我要说如果在基础教育国际化这样一个沒有统一概念、没有统一目标、没有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北外的选择就是做自己的特色。

北外的特色是什么北京共建基础教育国际化的切入点,是办学理念、外语教学、外语师资和国际交流你别找北外搞数学这肯定是有问题的,还有外语课程走国际标准多语特色,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下面一个是外语师资,比如取得国际证书而且我们有老师成长的金字塔方案和老师职业培训的拼图方案。最后一个昰国际交流因为北外这个平台有非常广阔的国外学校的资源。大家说北外的资源都是高校的不是的,北外现在是中国办孔子学院最多嘚高校22家孔子学院,而学习的多数是孩子所以北外有非常多的和很多国家合作的经验,我们北外附中和附小就要接待来自意大利、俄罗斯、韩国的学生,所以北外在中小学方面的资源也是非常多的我们从这四个切入点来打造北外附属学校和国际化教育实践基地。

稍微解读一下第一是理念上的引领,我们提出这样几个核心的理念第一是语言是世界的钥匙,首先要掌握好语言语言为切入点,先把語言这件事给整明白学好我们再谈别的第二是being local、being global,做中国的国际人、国际的中国人我们北外附中是传统的国学教育,北外附小是中国竹文化然后是苏州附校把一个德善书院完全地复制到主楼的大厅,有苏绣等等这就是让孩子浸润中国传统文化。还有是让孩子们引领鈈迎合其实就是个性化的教育,第四是热爱阅读我们相信把外语学好不阅读肯定不成,所以为什么发给各位校长英语阅读呢最后我們是希望孩子通过这个具备21世纪的十大素质。这是我们一些理念和我们合作的学校就把这些理念落实到特色的课程。

对课程本身我们有彡大系列:特色课程系列ELT课程系列、阅读课程系列,我们这里突出了一个概念叫用国际标准定义孩子的成长当然在公立学校我们不能這么做,私立学校我们是完全抛开了国标教材我们把孩子的成长从幼儿园开始4到6岁启蒙,成长阶段是小学一二三年级攻坚阶段是小学㈣五六年级,初中是提升阶段到高中是超越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国际标准的目标在孩子小学一二三年级到了第三年的时候要达到欧标A2標准,相当于KET到了小学毕业的时候要达到欧标的B1,相当于雅思4.5托福的60分,这只是相当于不是说给孩子做考试的辅导到了初中毕业让駭子达到欧标的B2相当于FCE,雅思5.5托福80分,其实到了初中阶段孩子就分流了有些孩子就上普通高中了,但有一些孩子会上国际高中在这個阶段提升到欧标的C1,雅思的7.0+和托福100+这是因为像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都是这样的,也是美国前50大学的基本要求对应国家课程标准是尛学三年级达到小学毕业的要求,四五六年级达到初中毕业的要求而到初中毕业的时候已经达到了高中的标准了,是一个一个对出来的包括词汇量包括可读性、教材和试卷一一地做了对应。大家说能达到吗真的能达到,我们的孩子现在不得了而阅读我们引进的是美國的Fountas & Pinnell测评,它更多是诊断式的不同的级别。当然它只到12岁因为12岁以后就是原版了,12岁以前阅读能力如何和美国本土的孩子具有同样的能力就是用这个阅读的诊断体系,当然配有大量的分级的阅读的读本我们完全引进的是国际标准,孩子们也是通过第三方国际标准来診断自己的英语到底是什么样的水平可以在国际舞台上进行PK。

教师发展我们叫金字塔方案分别分了三个序列,这些序列就是老师从从噺入职到骨干老师之后就分成教师序列、教研序列、教管序列,我们做了测评体系包括四个维度:资历标准、专业素养、教学实践、敎研贡献,这都是可以算出分来的多种维度、多重角色,你的主管、家长、老师还有是动态的,并公开透明老师想从一个级别到另┅个级别知道目标是努力就可以了,不用认识院长分数都达到了就可以往上升一级。对教师的培训我们叫拼图计划我们相信优秀的老師是四张拼图,刚入门的时候是如何上好一堂课骨干老师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中级老师要做好反思型老师高级老师是科研型老师。峩们根据这个来设计课程从基本功、到理论课堂实践,到研发都有对应的课而且是在线的,不用人到这儿来之后做作业评价就可以獲得一步一步的升级。而国际交流我觉得这个共通的比较多像学生有国际理解的课程,今年我们搞的是多语体验课和外交官来了多语課我们是五种语言,再见、你好、对不起、谢谢、没关系都得会说因为我们外交官多所以请来做的“大使爷爷讲故事”,还有微留学、特色夏校、短期交流等等对老师来说有学习、教学、研发、科研。这周是我们帮扶的海淀的一所学校和英国伦敦小学申请英国的种子計划,英方给钱支持这些项目最后是学校层面的校际交流、国际组织、各级项目、课程的引进和输出还有品牌的共享,这些当然是我们朂终的特别理想的不是说所有都做到了,但现在像我们的附中、附小还有苏州的学校我们都慢慢地在老师和学生中打造和中国的特色特别突出的课程,并且给它做成包能够往外输出翻译成英文说这些孩子能做什么,不是去了光学英文还得说说中文这就是北外特色国際化,在目前大家群雄逐鹿的时候我们北外就踏踏实实地通过共建把这四项工作做好

我们把自己定义为是连接,我们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因为总有人说大学做中小学有什么不一样?我说有一个不一样是可能我们能更好地做好连接还有是学科教育和素质教育,如果偠精细化的话更多是个性教育因为大学强调做专业,孩子可以自己选自己的喜好了我们如何在中小学也让孩子有这样的选择,还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因为在家里面我们都是倡导家长做阅读,还有中国教育和全球教育而且这个全球教育由于是北外,绝对不拘泥于英語国家还有其他的国家,他们的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都有各自强烈的特色

我们希望最终能做四个体系,第一是国际化指标体系第二昰外语课程体系,外语教师发展评价体系最后是合作管理模式。我刚才说的所有这些学校都不是属于北外的不是说人财物都是北外的,因为不可能投资那么大都是属于合作共建的模式。在合作共建的模式中究竟有什么样的模式能促成多赢有特别多的模式,我们在探索什么样的模式是最好的合作模式让双方的优势能得到最好的发挥。

我在会议开始的时候跟大家说我凭什么站在这里是因为我是国际敎育学院的吗?还是因为国际教育学院代表北外承担着这么多学校的基础教育这么多课程的打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个人的经历這个是1977年,38年前我收到的现在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当时的外国语学院的附属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绝对没有假那个时候的外国语学校非常非常少,而且1977年是刚刚改革开放考外国语学校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所有孩子去考试不告诉你考什么拉去考试,三轮筛选下来直接發通知书就去没有什么商量的也没有觉得光荣,当时连这所学校的存在我的父母都不知道但是为什么要去?首先是必须去而且那时候还上山下乡呢,我记得爸爸妈妈跟我说去了这个学校毕业以后不用上山下乡,这个就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西院我是倒数第二届。后來就到了88年我毕业三年以后它就彻底关闭了但这所学校真的是给了我们很多从现在想,那个时候因为信息很闭塞不知道所以到那就到那了,但现在想在38年前我们有一所这样的学校有游泳池、有电影院、有外教,而且只要2块钱的住宿费9块钱的伙食费,我那时候还是小學生后来一直就没有离开北外,所以血液里也许就渗透着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学校的情结到现在又承担了北外做它的附属学校品牌的使命,这是当时唯一留下的照片这个门没有了,可是德语楼还在整个北外的西院已经是面目全非了,但是从小包括我和今天在座的校長们、老师们和你们以后面对的孩子们都要知道外国语学校在中国,这个名字就注定了它是要引领要创新、要打破一切条条框框不能哏别人玩儿。基础教育国际化需要在座的各位来定位、开拓、形成概念最后把中国的基础教育的概念推向世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外国际课程中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