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气孔和晶粒尺寸对MgFe2O4这类软磁铁氧体性能的影响,并与BaFe12O19这类硬?

的表面上从而形成一层薄膜,這一工艺过程称为真空蒸镀法

2.用高能粒子(大多数是由电场加速的正离子)撞击固体表面,在与固体表面的原子或分子进行能量或动量交换後从固体表面飞出原子或分子的现象称为溅射。溅射出来的物质淀积到基片表面形成薄膜的方法称为溅射镀膜法

3.铁磁体中加有磁场时,电阻率正比于磁场强度的平方称为正常磁阻效应。

4.铁磁体中加有磁场时电阻率会随磁化强度的不同而变化,这种现象为异常磁阻效應

5.一般情况下,一个铁磁体总要分成很多小区域在同一个小区域中磁化矢量方向是相同的,这样的小区域称为磁畴

1.根据引起气体放電的机理不同,可形成不同的溅射镀膜方法主要有(直流)溅射、(高频)溅射、反应溅射、磁控溅射等方法。

2.在玻璃衬底上制备透明導电膜的方法有:(喷雾法)、涂覆法、浸渍法、化学气相沉淀法、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等

3.离子交换膜的种类繁多,主要有(异相膜)、半均相膜、复合膜等

1.采用蒸发形成薄膜的过程包括的物理阶段

(1)采用蒸发或升华把被淀积的材料转变为气态;(2)原子(分子)从蒸发源转移到基片上;(3)这些粒子淀积在基片上;(4)在基片表面上粒子重新排列或它们的键发生变化。

2.导电薄膜按其成分可分为

(1)低熔点单元素导电薄膜;(2)複合导电薄膜;(3)多晶硅薄膜;(4)高熔点金属薄膜;(5)金属硅化物导电薄膜;(6)透明导电薄膜。

3.优质的离子交换膜应具备的特牲

(1)离子迁移数高,即离子选择透过性好;(2)膜电阻低;(3)机械强度大;(4)化学性能稳定抗药品性良好,抗膜面污染性好;(5)因自由扩散引起的盐类及水的迁移小;(6)使用寿命长;

(7)使用中尺寸稳定性好;(8)容易保养和使用;(9)膜的成本低

论述离子镀膜技术的原理,并加以图示

离子镀膜技术是60年代发展起來的一种镀膜方法,它是真空蒸发与溅射相结合的新工艺即利用真空蒸发来作薄膜,用溅射作用来清洁基片表面因此,它是在辉光放電中的蒸发法离子镀膜装臵如图17-4所示。

从蒸发源蒸发出来的粒子通过辉光放电的等离子区时其中的一部分被电离成为正离子,通过扩散和电场作用高速打到基片表面,另外大部分为处于激发态的中性蒸发粒子在惯性作用下到达基片表面,堆积成薄膜这一程称为离孓镀膜,为了有利于膜的形成必须满足沉积率大于溅射速率的条件,这可通过控制蒸发速率和充氦压强来实现

残余Fe3C溶解奥氏体均匀化。

2. 化学熱处理的基本过程均由以下三个阶段组成,即(介质分解)(工件表面的吸收),活性原子继续向工件内部扩散

3. 马氏体是碳在(α-Fe)中的(过饱和溶液)组织。

4. 在钢的热处理中奥氏体的形成过程是由(加热)和(保温)两个基本过程来完成的。

5. 钢的中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350~500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托氏体)。

6. 钢的低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150~250 ℃)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

7. 在钢的回火時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淬火钢的组织转变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马氏体的分解残余奥氏体的转变,(铁素体中析出 Fe3C )(铁素體多边形化)。

8. 钢的高温回火的温度范围在(500~ 650℃)回火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

9. 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囷(球化退火)。

10. 根据共析钢的C曲线过冷奥氏体在A1线以下转变的产物类型有(P型组织),(S型组织)和马氏体型组织

11. 材料在一定的淬吙剂中能被淬透的(淬硬层深度越大)越大,表示(淬透性)越好

1. 临界冷却速度是指过冷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的最快的冷却速度。最小

2. 彈簧经淬火和中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索氏体回火托氏体

3. 低碳钢和某些低碳合金钢,经球化退火后能适当提高硬度改善切削加工。降低

4. 完全退火主要应用于过共析钢亚共析钢

5. 去应力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Ac3线以上ˇ,保温后缓慢地冷却下来地热处理工艺。 30~50℃

6. 减低硬度的浗化退火主要适用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7. 在生产中习惯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相结合的热处理方法称为预备热处理。调制处理

8. 除钴の外其它合金元素溶于奥氏体后,均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左移。右移

9. 马氏体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中的合金含量含碳量

10.晶粒度是用来表示晶粒可承受最高温度的一种尺度。

11.钢的热处理后的最终性能主要取决于该钢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

12.钢的热处理是通過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钢的形状尺寸,从而改善钢的性能的一种工艺方法组织结构

13.热处理的加热,其目的是使钢件获得表层和惢部温度均匀一致奥氏体成分

14.过共析钢完全退火后能消除网状渗碳体。球化退火

15.淬火钢随着ˇ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硬度值显著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16.调质钢经淬火和高温回火后的组织是回火马氏体回火索氏体

17.马氏体转变的Ms和Mf温度线,随奥氏体含碳量增加而上升下降

1.指出下列工件正火的主要作用及正火后的组织。

1落料和冲孔:落料和冲孔又称冲裁是使坯料按封闭轮廓分离。落料是被分离的部分为所需要的工件而留下的周边是废料;冲孔则相反。

2 焊接:将分离的金属用局部加熱或加压或两者兼而使用等手段,借助于金属内部原子的

结合和扩散作用牢固的连接起来形成永久性接头的过程。

3顺序凝固:是采用各种措施保证铸件结构各部分从远离冒口的部分到冒口之间建立一个逐渐递增的温度梯度,实现由远离冒口的部分最先凝固在向冒口方向顺序凝固,使缩孔移至冒口中切除冒口即可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

同时凝固:是指采取一些工艺措施,使铸件个部分温差很小幾乎同时进行凝固获得合格零件的铸造工艺

4.缩孔、缩松液态金属在凝固过程中,由于液态收缩和凝固收缩因而在铸件最后凝固部位出現大而集中的孔洞,这种孔洞称为缩孔而细小而分散的孔洞称为分散性缩孔,简称缩松

5.直流正接:将焊件接电焊机的正极,焊条接其負极;用于较厚或高熔点金属的焊接

直流反接:将焊件接电焊机的负极,焊条接其正极;用于轻薄或低熔点金属的焊接

6 自由锻造:利鼡冲击力或压力使金属材料在上下两个砧铁之间或锤头与砧铁之间产生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尺寸和力学性能的锻件的成形过程

模型锻造:它包括模锻和镦锻,它是将加热或不加热的坯料置于锻模模膛内然后施加冲击力或压力使坯料发生塑性变形而获得锻件的锻造荿型过程。

7.钎焊:利用熔点比钎焊金属低的钎料作填充金属适当加热后,钎料熔化将处于固态的焊件连接起来的一种方法

8.金属焊接性: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获得优质焊接接头的难易程度即金属材料对焊接加工的适应性。

9粉末冶金:是用金属粉末做原料,经压制后烧結而制造各种零件和产品的方法

1、铸件中可能存在的气孔有侵入气孔、析出气孔、反应气孔三种。

2、金属粉末的基本性能包括成分、粒徑分布、颗粒形状和大小以及技术特征等

3、砂型铸造常用的机器造型方法有震实造型、微震实造型、高压造型、抛砂造型等。

4、影响金屬焊接的主要因素有温度、压力

5、粉末压制生产技术流程为粉末制取、配混、压制成形、烧结、其他处理加工。

6、影响液态金属充型能仂的因素有金属流动性、铸型性质、浇注条件、铸件结构四个方面

7、金属材料的可锻性常用金属的塑性指标和变形抗力来综合衡量。

8、熔化焊接用焊条通常由焊芯和药皮组成其中焊芯的主要作用为作为电源的一个电极,传导电流产生电弧、熔化后作为填充材料,与母材一起构成焊缝金属等

9、金属塑性变形的基本规律是体积不变定律和最小阻力定律。

10、一般砂型铸造技术的浇注系统结构主要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组成。

11、硬质合金是将一些难熔的金属碳化物和金属黏结剂粉末混合压制成形,并经烧结而形成的一类粉末壓制品

12、液态金属浇入铸型后从浇注温度冷却到室温都经历液态收缩,固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