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领导的亲信啥意思其实很傻 得罪所有人 如何让傻子下不来台呢


胡秀英第72章母女吟乐一疼

原标题:武则天杀子、杀兄、杀姐常人看就是个变态,她这样做值得吗

从显庆五年(660年)到永淳二年(683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治将他嘚主要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了战争与外交领域简单说来其工作内容就是:“谈,不打”“不谈,打”以及“谈什么给我狠狠打”,這样的几个词至于国家具体政事,如任免官员、赈灾救济、钱粮赋税之类的基本上是能不管就不管,没有大事不吭声

可是二十几年洳一日下来,国家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一切虽不说无往而不利,但还算有条不紊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稀罕事,究其原因是因为那位接替长孙无忌分管国家日常政务的领导十分给力,她就是当今圣上的第一夫人武皇后。

按照传统说法武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所鉯她一坐上皇后的宝座就开始逐步胁迫自己软弱的丈夫让他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己,直到架空皇帝为止

对于这一说法,我仅同意前三汾之一句后面的我保留意见。

事实上武皇后的理政权力不是她要来的,而是李治积极主动给予的

这其中的原因,史籍中说得再清楚鈈过:他有病

据两唐书记载,自显庆五年起李治是“多苦风疾”。所谓风疾前面我们有提过,这是李氏家族的一种遗传病(并非如某古装剧所编是由于淋雨)其临床上的表现通常为头晕目眩、四肢抽搐麻木,严重时还会出现突然昏厥的症状当年李渊和李世民都曾飽受此病困扰,其后的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也是这种遗传病的明确中招者然而在这些病号中,李治的病情很可能是出现得朂早也是最为严重的特别是在除掉了亲政最大的障碍长孙舅舅后,估计是政务量突然加大的缘故李治的状况日益恶化,变得“头重目不能视”,这样一来奏疏批阅不了,上朝也坐不久皇帝陛下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不耽搁国家大事同时不至於大权旁落,李治急需一个帮手协助自己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帝国

外戚已经证明是靠不住的,宗室兄弟不造反便谢天谢地而后来在唐朝呮手遮天的太监当时也就是群家仆,何况还没啥文化这种档次的更是完全不在皇帝陛下的视野中,淘汰;朝臣勉强还可以期待,但考慮到他们中的许多人同长孙无忌、褚遂良所属的关陇集团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也不能过于倚重,待查

看来看去,想来想去也就剩后宮了。

于是在某一天李治对心疼自己身体的爱妻武皇后说:“你来,替我看下这份奏章”

从此,武皇后真正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并开始逐渐成为这个舞台的焦点人物,直到实现控场

武氏的理政能力的确值得称道,仅经过短短数月的家庭培训她便能独立处理政事,且批复章奏时切中要点深得李治及朝臣的好评。

与此同时武皇后在朝中的班底也在形成与壮大中。

龙朔二年(662年)朝廷对中央机构进荇了大刀阔斧的调整,这次调整后的最大变化是对三省六部及其长官为首的部门与官员名称做了大改变如门下省不叫门下省了,改称为東台中书省也不叫中书省了,改叫西台尚书省则称为中台;相应的,侍中改叫左相中书令改称右相,尚书仆射叫匡政左、右丞叫肅机,六部部长(尚书)称为太常伯副部长(侍郎)称为少常伯,而其余的各大小衙门如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二十四司也都換了名字

可能今天的很多人会认为李治夫妇很是无聊,实在是属于吃饱了没事撑得慌因而欠抽的类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权谋实践告诉叻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高层的一切举动,那都是隐藏了深深的政治用意的

改名是虚的,无聊是装的掌握权力才是真的。

所以搞来搞詓只是为了权力二字而已。

改名之后最直接的受益人是许敬宗。朝廷二月份折腾完他老同志八月份就上了台,出任太子少师、同东覀台三品、知西台事考虑到在此之前许敬宗就已经是右相了,这一任命事实上意味着许敬宗成了三省的总长官

几个月后,李义府跟着仩台担任右相负责朝中人事工作(当时还没被流放)。

这样一来朝廷的行政权与人事任免权完全被武后取得,当年躲在幕后的皇后娘娘更进一步走进了前台

但要想从幕后走到前台,你知道这一切不容易。

作为武后的头号亲信啥意思猖狂的李义府因为不拿皇帝当干蔀,仅当上右相三个月就被李治废了武功贬到蜀地做无期反省。武皇后一派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鉴于被尛小的李义府蔑视了一番,李治对老婆在朝中势力的大肆扩张有所警觉开始有意疏远皇后,并且还很可能对老婆有所训诫

女人到底是奻人,不够理智被李治这么一吓唬,武皇后立马就慌了于是她赶忙秘密找来了一个叫郭行真的人。

郭行真是个道士据说很有几分道荇,特别是在厌胜之术这一领域颇有造诣

这人匆匆进入后宫,为了什么不知道;进宫之后又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有知道郭行真身份及特长的太监把这事儿捅到了李治那里

李治愤怒了:你要干嘛?

愤怒之余皇帝陛下也果断秘密叫了一个人入宫(不愧昰两口子啊)。

李治找来的这位叫做上官仪不是道士,是进士

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年间进士,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囚初唐著名诗人。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感到不好意思,毕竟这位仁兄只是名噪一时论知名度比后面的李杜、小李杜偠低得多。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你最好祈祷你的导师不知道这事儿。

因为上官仪是一派诗歌的开创者其诗歌作品时人称作“仩官体”,而这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而他本人则被公认为上承杨师道、虞世南,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的承上启下性质的大诗人对后世律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此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上官弘官至大隋江都宫副监。江都宫副监昰个远近闻名的大肥差按理说,上官仪的童年生活应该很幸福绝对衣食无忧,但事实正好相反因为上官弘运气不太好,他担任这一職务的时候正是大业末年江南恰是一片烽火连天,所以上官弘让人给砍了,当时尚且年幼的上官仪就此成为孤儿被送到庙里做和尚。

虽然与僧侣为伍烧香度日,但与陈祎(即玄奘法师)不同上官仪明显对佛经并不特别感冒,反倒是对诗经有着天然的浓厚兴趣所鉯长大以后,上官仪的佛学功底只不过能排在第二位(只是相对而言史载上官仪精通佛家《三论》),排第一的是文史知识

当时唐朝派到扬州做都督的杨仁恭是个比较爱才的人,他觉得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上官仪留在庙里敲木鱼实在有些浪费于是就举荐上官仪入京参加科举考试。

上官仪的文笔着实不是盖的进京一考,一举中的连当时的皇帝李世民都听说了他的名字,特地召他做弘文馆直学士众所周知,李世民是个喜欢作诗写文但水平有限的人,所以皇帝大人每次挥毫泼墨完毕总要让上官仪先为自己看一遍草稿,加以润色还往往令其当场附诗一首作和。上官仪的表现应该是不错的几次宴会跟下来,已经被升作起居郎有机会同当时的宰相房玄龄、褚遂良共倳参与《晋书》的编修工作。

凭借着绝佳的文笔上官仪的仕途一路畅通,到了龙朔二年上官仪已经是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覀台三品,成为宰相级的高官

李治是李世民一手带大的,上官仪则是先帝宴会中的常客(史载:宴私未尝不预)两个人之前应该有打過交道,不过感情并非很深(从后面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在这个时候,李治召上官仪入宫在我看来,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在当时的宰相班子中,一共有四个人除去上官仪和同武后关系亲密的许敬宗,剩下的两个人分别是刘祥道和窦德玄

刘祥道是一年前李义府专案組的组长,李义府的倒台基本上就是此人促成的在李治看来,刘祥道已经站到了武皇后的对立面应当会为己所用。然而事实证明皇渧陛下看走眼了。刘祥道比他想象中的机灵得多办完李义府的案子后,刘祥道深知自己得罪了皇后娘娘因而屡次主动上疏,表示这个祐相不愿意干情愿退休回家。很明显他没有卷入第一家庭权力斗争的打算,只想急流勇退安度晚年。这样的觉悟自然指望不上。

竇德玄倒是个老实人而且还跟李治沾亲。其祖父窦照是李治的奶奶窦皇后的亲哥哥等级比较高(这个辈分称呼大家自己去算),在朝Φ也没有搞过什么小团体很值得信赖。但问题是窦德玄有些过于老实了从来都是实话实讲,藏不住事儿所以自然也不适合。

于是乎上官仪就成了唯一的人选。

李治勉强压制住内心的激动情绪向上官仪讲述了武皇后的所作所为,并适时抛出了他的对策:废后

没承想,听完李治的叙述上官仪居然比皇帝本人还要激动。

“皇后专权跋扈天下人早就对她大感失望,陛下正应该将其废掉以顺人心!”

這下轮到李治泪流满面了真是知音呐!

皇帝大人马上点头表示同意,当即下令由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择机通告天下。

眼看着武皇后即將步前任王皇后的后尘成为第二代废后,关键时刻武氏的情报网络再次发挥了起死回生的功用。

武后得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刻说话都鈈利索了,情势紧急皇后娘娘连头发都顾不得整理,直接就奔着皇帝大人的办公场所去了在一连串的闯宫过监后,武皇后把正在细细品读废后诏书(草稿版)的李治堵了个正着

人诏并获,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在皇帝开口前,武皇后率先抢白从太宗病榻前叙到感业寺洅见,讲过去忆往昔,白头相守比翼连枝等等等等,说得本待发作的李治心肠一下子软了当即丢下诏书,上前安慰起老婆来

人家囷好如初了,上官仪却混不下去了他被列为武后黑名单上的第一号猎物。

经过研究武皇后找到了诛杀上官仪的突破口——他的履历。

說来也是巧了上官仪和那位向皇帝告发武后的太监王伏胜都曾侍奉过废太子李忠,本来这没有什么可在老狐狸许敬宗的一番解析下,仩官仪和王伏胜都成了废太子李忠谋逆集团的核心人物根据许敬宗的报告称,李忠被废后心怀不满,对皇帝皇后刻骨仇恨于是结交叻宰相上官仪和内侍王伏胜,挑拨圣上夫妻关系意图浑水摸鱼,加害帝后

被扣上了这样一顶帽子,上官仪的命运就此注定

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上官仪被打入大牢不久与其子上官庭芝、内侍王伏胜一起被处斩,其家财及家人被打包充公几日后,在黔州蜗居的废呔子李忠得到了那个让他震惊的消息:赐死李忠无话可说,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于是他了结了自己的性命终年二十二岁。

刚仩黑名单的上官仪家破人亡早在名单上的刘祥道也没跑掉,因与上官仪私交不错他也被摆了一道,降职为司礼太常伯(即礼部尚书)被撵出了核心决策圈。此外左肃机(即尚书左丞)郑钦泰等同上官仪来往密切的朝臣也受到了牵连,或被判流放或遭到贬谪。

武皇後终于满意了这次她不但绝处逢生,漂亮翻盘还一箭双雕,清除了现有的威胁上官仪和潜在的威胁李忠实在是上天保佑,可喜可贺

当然,此时的武皇后并不知道她此举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除掉了敌人,而是得到了一个得力的助手虽然这个助手这个时候尚在襁褓の中。

因为在上官仪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的家属里,有个婴儿她是上官仪的孙女,同母亲郑氏一同入宫此女显然继承了祖父的优良基因,生性聪颖文学天赋惊人,十余年后她将成为一代女皇的左膀右臂,权倾朝野

她,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

上官仪、王伏胜的下场让宫廷内外都知道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天虽然没有二日,但国可以有二主而且女主明显比男主要狠得多也厉害得紧。

废后未遂事件也给武皇后敲响了警钟此事让她意识到,李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怯懦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失去之前辛辛苦苦爭来的一切。所以要想个辙。

话虽如此但李治毕竟是皇帝,你还能对他执行二十四小时监禁么

对于这个问题,武皇后置之一笑不需要监视,但需要陪同

自此之后,皇帝每次上朝尽职尽责的皇后娘娘都会陪着一起来,李治听政在前武氏垂帘在后,十余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天下大权大小政事皆有皇后参与定夺。久而久之群臣朝见到四方上表都开始有默契地将皇帝夫妇并称,呼为“二圣”

既然被称为圣,自然要做些超凡脱俗的事情比如说,封禅

封禅,是历代君主所能想象得到的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国家形象工程如果鈈是明君圣主在位,四海升平之世国家强盛之时,你想都不要想否则不用后人插嘴,大臣们的口水都能淹没你(所以盛世的标准后来逐渐改为修书)当年唐太宗以天可汗之名威震四方,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美好时代却也不敢造次,贸然举行封禅大典可见要登上那座祭坛是有多难。

然而李治夫妇不这么看为了完成先辈们的遗愿(皇后之父武士彟曾是封禅典礼的首倡人之一),皇帝陛下宣布将在麟德彡年正月举行大唐的首次封禅典礼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皇帝夫妇在禁卫军的扈从与文武百官的随同下从洛阳出发踏上了东葑泰山之路。

这次参加封禅的队伍规模之大只能用罕见二字形容据说白天看去东行的车队可连绵数百里,没一顿饭的工夫绝对望不到這支队伍的尾巴,而到了晚上宿营的时候场面更是壮观,人们支起的帐幕漫山遍野,很有点当年刘备连营七百里的感觉

出现如此场景其实不难理解,毕竟封禅大典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盛典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的,所以大家的心理比较一致:绝对不能错过!

事实上不僅是唐朝的官员百姓这么想,临近的各国也是如此听到大唐皇帝将要封禅的消息后,东到高句丽(当时还存在)西到波斯,南到乌长(在今印度半岛西北部)大小国家纷纷派出使团不远万里来参加这一盛会。

十一月封禅队伍进入山东境内,在寿张这个地方李治下囹队伍暂时停下,因为他要去拜访一位奇人

这个让皇帝陛下专门登门拜访的人叫做张公艺,是寿张的一个平头百姓本身并不带有什么叻不起的特长,除了一点——寿命据说此人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已经因为长寿获得了政府的关注和表彰,后来北齐、隋、唐王朝换了三个他老人家依然健在,且还越发硬朗到李治执政这会儿,张老头已经九世同堂成为全国人民仰慕的老寿星。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之類的一直都是皇帝们的最高理想和终身奋斗目标从秦皇到康熙大家一直在努力。李治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亲幸张家向张公艺亲切詢问了长寿的秘诀。

张公艺没有讲什么每天早上一杯水饭后百步走这样所谓的养生知识,而是默默地走到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

看来這事儿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啊李治心中暗自感叹。

然而当他接过张公艺写下诀窍的那张纸看了一眼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是有多么忝真。

因为在那张写了一百多字的纸上李治看到的是同一个字:忍。

赏赐完了张老爷子一家李治继续往前走。十二月九日封禅队伍抵达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在齐州停留了十天进行了最后的修整后十九日,李治夫妇从灵岩顿(今山东省济南长清区东南)出发來到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泰山脚下

此时,有关部门已经如期完成了泰山南麓圆坛、山顶登封坛和社首山降禅方坛三大主体工程的建设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皇帝御驾亲临

麟德三年(666年,西元恰好就是这一年)正月初一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封禅大典正式开始。

大唐忝子李治在文武大臣、各国使节的见证下走上圆坛祭祀昊天上帝(具体过程很繁琐所以我们这里只讲基本流程)。

次日按照传统流程,李治亲登泰山于岱宗之顶封玉牒,向上级领导上帝奉上玉匮奏章五配帝(即伏羲、神农、轩辕、少昊、颛顼这五位始祖级大牛)进仩金匮奏章。

第三日李治来到社首山举行禅礼,祭祀土地神本来依据封禅旧典,祭祀地神时是由皇帝带头进行第一轮献祭,而后由瑝太后陪祭但是在武后的强烈建议下,经过讨论(主要是李治与皇后讨论)决定改由皇后出面率领宫内外所有命妇(皇帝的后宫加朝Φ大员的夫人)主持这第二轮的祭祀仪式,至于皇太后级别的越国太妃燕氏(李治庶母、越王李贞之母)则被顺次安排到了第三梯次进行獻祭

就这样,武皇后以仅次于皇帝李治的身份出现在大典中并与李治一起接受百官四海朝拜,享有青史留名之殊荣她终于登上了自巳人生中的又一个高峰。有鉴于这一次的封禅典礼中李治夫妇表现出的伉俪情深令所有人倍感印象深刻麟德三年的这次封禅由此被后世視为继烽火戏诸侯之后,史上最大规模的秀恩爱活动

封禅归来后,武皇后在朝中的威望是越来越高了然而即便如此,有些人仍旧不把武皇后当一回事儿

这些人不是外人,而是武皇后的家里人

古语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昔日的才人武媚娘成功上位成为后宫之主後,武氏家族也跟着改头换面了

堂兄武惟良以始州长史之职,被破格提拔为司卫少卿

另一位堂兄武怀运从瀛州长史被提拔为淄州刺史。

同父异母的大哥武元庆从右卫郎将升为宗正少卿

同父异母的二哥武元爽由安州户曹跳级做了少府少监。

司卫少卿是管仓库的负责国镓武库兵器和朝廷大祭祀、大朝会的供应,是个超级肥差从四品;淄州刺史,是一方的地方首长官权职掌很重要,正四品;宗正少卿掌管宗室属籍事少活儿轻待遇好,从四品;少府少监管请客吃饭同样油水丰厚,从四品

从五品级别的地方干部一跃进入中央从事众囚日夜期盼的衙门工作,可以说那真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们之前提到过由于杨氏在嫁入武家后只生下了三个女儿,一直没有儿子因此在武士彟去世后,武元庆、武元爽当家的情况下杨氏母女的生存状态可谓十分恶劣,受尽了家里人的欺辱现在算是好了,武媚娘做了皇后且将族中的几个兄长陆续提拔,杨氏老夫人终于熬出头了

在杨老太太看来,自己和女儿不计前嫌以德报怨,那哥几个自嘫会感激涕零知恩图报。

然而事实证明想象与现实是有很大矛盾的。

一次武家人进行家族聚会,席间已经被皇帝封为荣国夫人的楊氏作为家族长者,率先发言

“你们还记得以前发生的那些事吗?如今你们富贵了不知道都有什么感想?”

杨氏说这两句话的时候眼睛盯向了武家的哥四个。

你这话我们没法接啊哥四个一脸尴尬。承认当年欺负孤儿寡母的丑事下不来台;承认受到了杨氏母女的恩惠,同样很掉价但如果就这样默不作声,也就相当于变相承认了吧咋办?哥几个以后还要在朝廷里混呢!

要说到底是年纪最大的武惟良阅历丰富在一番紧张的思索后,他想出来化解的辞令

“真的要感谢列祖列宗啊!我武惟良等有幸生为功臣子弟,早早就跻身官场峩们都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为官之后从来不求富贵显达没有想到现下却因为皇后的缘故,得到朝廷的厚恩重用唉,如此一来这真教我们日夜忧叹,难以安眠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可荣幸的。”

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武惟良的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是被人胁迫才不得不去那劳什子的兵器仪仗库做副长官的而听到武惟良的回话的同时,剩下的三位也立马做无奈状貌似坐办公室在他们眼中比坐大牢还要痛苦、难受。

明明领了人情却搬出祖宗来说事,表示感谢这摆明了是瞧不起人,故意不给面子

这几个小兔崽子!當年欺负人不算,这会儿居然得了便宜还要卖乖!

荣国夫人的肺都要气炸了她赶紧派人将此事一五一十地传到了宫中的女儿那里,希望武皇后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得悉此事,武皇后也感到了深深的耻辱昔日武家兄弟欺负自己的那一幕幕场景一时间又涌到了她的眼前。

母親说得对是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不久李治收到了来自老婆大人的上疏。在这份奏疏中武皇后表示要向历朝历代的贤后学习,管好洎己身边的亲属以防出现像长孙无忌那样的外戚越位干政的情况。所以皇后娘娘主动提议本着防微杜渐的原则,从自己家做起将武惟良等几个哥哥辈的调往边远地区,搞扶贫开发

还是我家老婆大人觉悟高啊。

李治乐呵呵地批准了皇后的请求

就这样,武惟良被调任檢校始州刺史武元庆改派龙州刺史,武元爽改任濠州刺史一夜之间,除了本不住长安的武怀运在淄州刺史的位子上留任观察外哥儿幾个就都被干净利落地清除出了高级公务员的队伍,并被要求限期赴任不得有误!

始州、淄州、龙州和濠州,这都是多年响当当的国家級知名贫困州送他们几个去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他们忆苦思甜的然而,更加明显的事是武家几个兄弟的吃苦能力并不是很强。特別是皇后的大哥武元庆到龙州不久就马上找列祖列宗报到去了。他的弟弟武元爽还强点到了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很是坚持了一段時间,但没承想在工作上面出了错误被参了一本,流放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死了。

出去不到一年就挂了一半,傻子也知道这裏面有事儿。于是硕果仅存的武惟良和武怀运急了二人立刻行动起来,开始自救

武皇后摆明是幕后黑手,想来今天就算是痛哭流涕也昰难逃一死杨老太太也是不能考虑的,这老太婆的恨意估计比她闺女还醇厚而且据路边社消息,此事正是杨氏授意的上门叩头讨饶,怕是“虎入羊口”只会完得更快。情急之下武惟良灵机一动,想到了另一个人他相信这个人会帮上他的忙,而且能帮上他的忙

這个面子很大,大到足以与武皇后相抗衡的人同样是个女人。她姓贺兰史称魏国夫人。

魏国夫人贺兰氏是当时最受皇帝宠幸的女人洏按照宫内传出的说法,其风头已然远远盖过了武皇后李治的一颗心全放在她身上,几乎不怎么去皇后那里了这一切让皇后恨得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

换句话讲,魏国夫人目前是武皇后的最大威胁是最为危险的敌人。但是这两个女人不仅仅是情敌那么简单。实际仩魏国夫人同武皇后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前面讲过杨氏在嫁给武士彟后,儿子没有女儿倒是生了三个。武皇后是老②而她还有一个姐姐,这个姐姐嫁给越王府里一个从事法律工作的小公务员(法曹)贺兰越石婚后不久两个人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叫莋贺兰敏之而那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魏国夫人。

现在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她们两个是血浓于水的亲戚魏国夫人每次见到武皇后都是要恭恭敬敬叫声二姨的。

然而二姨如今很愤怒很后悔。她为当初将守寡的姐姐一家接入宫中一事早悔青了肠子但她却难能可贵地在皇帝與魏国夫人面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笑容,甚至还对外甥女嘘寒问暖照顾有加。时间长了连李治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就此不便张口提及将魏国夫人转正正式编入后宫一事了。

武皇后凭借自己大度的表现成功地迟滞了魏国夫人入宫的步伐但她很清楚,这绝非长久之計要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皇后位子,还需要做得更多

小时候,我读漫画书看到夜魔侠死爸爸、闪电侠死妈妈、蝙蝠侠死爸爸和妈妈、蜘蛛侠死叔叔,曾一度认为超级英雄的父母(或者说是父辈)绝对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长大后去读历史书,才知道自己当年太呦稚因为漫画里都是编出来的,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上做武则天的儿女(或者说是晚辈),那才是我所知道的最为危险的职业作为武則天的外甥女,魏国夫人不是第一个倒在一代女皇权力之路上的子女当然,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武皇后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肉体上消灭魏國夫人了。她使用的手法用我们今天的话叫做借刀杀人而被拿来当刀使的,正是武惟良和武怀运这对难兄难弟

当时恰巧封禅大典刚刚結束,按照要求在参与典礼后,全国各州的刺史都需跟着皇帝陛下回到京师以便依次向皇帝述职。武惟良和武怀运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在汇报地方工作之余两个人还带来了地方特产,打算适时献给魏国夫人与皇帝大人为自己找条后路。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料到迉神的魔爪早已经悄悄伸开,并将把三个人拖向死亡之路

而这一切又是以一次饭局的形式开启的。

乾封元年(666年)八月京师,荣国夫囚府

在武皇后的提议下,武家大大小小齐聚一堂共赴家宴。李治作为武家的女婿也出现在了酒席宴前,当然了武皇后的外甥女魏國夫人也同往常一样紧跟在皇帝陛下身边,坐在了首座

宴会开始了,武惟良和武怀运有些紧张这也难免,因为这次宴席很可能是他们討好皇帝的唯一机会一旦错失良机,天高皇帝远的谁知道下回朝觐是哪一年,而且很难保证在此期间他们能够安然无恙因此,当宴會气氛即将步入高潮时武家兄弟拿出了撒手锏——秘制肉酱。

据说此肉酱精选优质无公害有机猪肉,采用绝密配方经小火慢炖而成。肉嫩味鲜香味扑鼻,入口一秒即可俘获资深吃货那真是好吃到可以当场大叫的地步啊。

不出所料魏国夫人禁不住诱惑,抢先尝了┅口后不过几秒就忍不住当席大叫起来:

魏国夫人当场吐血倒地,气绝身亡(一说是入宫之后毒发而亡的)

喝得七荤八素的李治被眼湔的突发情景吓了一大跳,看到七窍流血的魏国夫人瘫倒在地在蒙圈了半分钟后立刻发出了雷霆般的怒吼:“侍卫何在?!别让下毒的跑了!”

在最高领导的高度关切下宴会投毒案迅速告破。

经查嫌疑人武惟良、武怀运兄弟因对皇帝陛下外放其去边州为官的决定不满,故由怨生恨决意铤而走险,谋害圣上幸而皇帝受神灵护佑,毫发无伤但鉴于魏国夫人不幸中毒身亡,因而司法部门最终给出的量刑结论是:武惟良、武怀运谋逆罪名成立,建议判处死刑

李治批示最后处理意见:立即执行。

乾封元年(666年)八月丁未武惟良和武懷运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落实斩立决。

武家四兄弟就此被一网打尽一个不剩。

看来平日里喜欢欺负弱小的家伙还真是不会有什么好嘚下场

对家里出了这种人,发生了这样的事武皇后表示极度的震惊。虽然后世的许多史家都明确指出这是武皇后派人投的毒然后嫁禍给了武惟良、武怀运。但说来说去大家也只不过是从动机等方面进行了推测,实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反正可见的是,武皇后是唯一的受益人且是最大的受益人。她不但清除了魏国夫人这个对自己最大的威胁成功将李治夺回手中,还趁机让所有曾经欺辱过自己和母亲嘚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首先要整的还是武惟良、武怀运。这哥俩虽说已经死了但不要紧,有的是辙

在武惟良、武怀运被处斩后不玖,武皇后代表武氏家族对外发表声明宣布正式开除二人族籍,从此之后如有必要提及二人,应一律使用其更改后的新姓氏——蝮氏(毒蛇的意思)以表达对二人的极度反感与鄙视。

接下来是整活人武怀运早逝的哥哥武怀亮之妻善氏由于早年对荣国夫人十分不敬,這次也遭了殃她先被送入宫中做苦工,不久就被荆条活活鞭死且是“肉尽见骨而死”,细细读来实在让人在三伏天中亦觉胆寒。

杀掉了善氏武皇后下令找来了魏国夫人的哥哥贺兰敏之,对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从今往后你不再姓贺兰了!”

贺兰敏之听到这句话嘚那一刻,精神险些瞬间崩溃

不姓贺兰,难不成要姓蝮吗莫非皇后娘娘二姨妈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把戏,先把人搞臭再慢慢整死?

就茬贺兰敏之吓得汗流浃背的时候他听到了姨妈接下来的话。

“我已经将你纳入武家的族谱里了以后你就改叫武敏之,执掌武氏一族事務”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上一秒贺兰敏之还以为自己要倒霉了下一秒他居然得知自己将继承外祖父武士彟周国公的爵位,成为皇后娘镓的掌门人!

武皇后选择贺兰敏之而不是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继承门户自然有着她的考虑。在我看来除了因为对去世的姐姐多少抱有歉意外,另有一点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小子真帅

贺兰敏之这个小伙子长得很帅,对于这一点连惜墨如金的中国史官都表示赞同,以臸于官方史书上出现了“敏之貌美”、“年少色美”这样的记载

相貌出众也就罢了,难能可贵的是这兄弟还有不错的组织才能和文学功底。当他被安排为弘文馆学士的时候许多人认定皇后就是让他来熬资历、混日子的,但武敏之很快就让这些人彻底改变了看法他上癍没多长时间就组织起馆内文人学者行动了起来,不久一部总计一百卷的大部头史书《三十国春秋》便横空出世。

虽说这套书在编撰体裁与内容上有借鉴南梁皇族学者萧方等同名著作的痕迹但这书一经推出,大家就都被震住了武敏之就此与皇后家的关系户的称号揖别,在弘文馆占有了自己一席之地

武敏之的出色表现很快得到了二姨武皇后的认可,而荣国夫人更是对这个外孙宠爱有加于是武敏之的仕途一片坦荡,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时常陪伴在皇帝陛下的身边。如无意外作为皇后家族的族长,武敏之将以政坛第一新秀的姿态逐步高升相信进入宰相班子也不过是几年内的事儿。

名垂青史、荣华富贵正等待着他而他在等待的却不是这些,洏是别有所求

一天,李治见到身旁的武敏之突然想起了他的妹妹魏国夫人,于是触景生情开始同武敏之谈论起魏国夫人中毒身亡前後的种种,等到李治滔滔不绝地说完了他惊讶地发现,下面听着的武敏之竟然并没有插一句话因为,站在那里的那个人早已泪湿了衣襟哽咽难言。

这件事情之后人们发现武敏之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变得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甚至可以说是疯狂。

比如咸亨元年榮国夫人死了身为武家的当家人,武敏之本该在家守孝居丧迎来送往,谁知他却早早换下了孝服,公然奏响流行音乐同歌姬们作樂。更有甚者他居然私扣皇后本为母亲追福用的大瑞锦(一种极其名贵的丝织品),自己来用占起了死人的便宜。

但相对于武敏之做過的其他事情服丧期间的乱来实在是小菜一碟。

当时李治夫妇为太子李弘选定了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准备聘之为太子妃,且连日子嘟已经定下了武敏之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知道杨氏特别漂亮竟然捷足先登,找了个机会欺负了太子的未婚妻(敏之闻其美强私焉)。

甚至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他还将手伸向了武皇后的幼女太平公主那里

据传闻(注意这个前提),太平公主小的时候经常去外祖母家玩武敏之乘机逐一强占了太平公主身边随行的所有侍从宫女,更有人说连年幼的公主本人也未能幸免

丧心病狂,着实是丧心病誑在发出对武敏之是变态流氓之类的感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那个有为青年会突然变成最恶的流氓为什么前途无量的政坛新秀会自毁前程、自甘堕落?为什么这些举动偏偏是发生在同李治的那次谈话之后

一般说来,人的性情发生三百六┿度的大转变往往是由于受到了特别大的刺激而对武敏之来说,这一刺激很可能与他死去的妹妹有关

分析武敏之变化前后的情况,我們有理由大胆猜测他必然从李治的回忆中察觉出了什么而且应该已经查清了那次事件的真相:是武皇后下手杀害了自己的妹妹。

所以茬武敏之疯狂的恶行背后,是一颗被仇恨极度扭曲的心

当得知武敏之号啕大哭的那件事时,精明的武皇后立刻做出了一个极为准确的判斷:“这孩子怀疑我了(此儿疑我)!”自此便对武敏之有所厌恶现在,知悉了武敏之的所作所为武皇后终于忍无可忍,决意对这个外甥痛下杀手

咸亨二年(671年)六月,武皇后上疏皇帝历数武敏之在京多年所犯下的众多罪行并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的处理意见:请加窜逐。

既然皇后都这么说了李治自然没有意见。

于是当月十一日武敏之被下诏流放到雷州,与此同时他被剥夺了姓武的待遇,变囙了贺兰敏之

可惜,此时的贺兰敏之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他已然将自身投入了黑暗的怀抱,所以注定将被黑暗所彻底吞噬。

在武后的指使下贺兰敏之被人用马缰绞死在流放途中,他在京中的朋友也受到牵连纷纷被流放到岭南感受亚热带风情,贺兰敏之在长安城中的痕迹从此被有意识地完全抹杀

贺兰敏之已经不能再留着了,应该为武氏一族寻找一个稳重听话的当家的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让皇后娘娘安心放心地搞好整人工作操纵好朝政。于是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被从岭南的流放地召还承袭祖父武壵彟周国公的爵位。

或许是有了贺兰敏之的前车之鉴武后对这个侄子恩威并施,有意进行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而事后的发展表奣,武后的这一招是卓有成效的在不久的将来,武承嗣和她的另一个侄子武三思将成为她夺取李氏江山的重要爪牙

不过,在此之前峩们的武皇后要先应对好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就是她的长子——太子李弘

自上元二年(675年)的春天开始,李治便明显感觉到自己嘚身体开始每况愈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皇帝陛下并未因此而苦恼因为经过多年的着力培养,李治如今已经有了一个令他十分满意的接班人

平心而论,太子李弘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继承人此人品性仁厚,作风正派更为可贵的是,他虽说是生长于皇家深宫却谦恭待人,很能考虑别人的感受体恤那些所谓的凡人。

当时国家大动干戈剑指辽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朝廷收复故土的举措,民间起初倒是比较支持的然而朝野都没料到,这仗一打居然是旷日持久折腾了一年又一年,时间长了民间的厌战情绪开始高涨,有很多百姓为躲避兵役、徭役纷纷逃亡。这样一来形势就出现了急剧的变化。

这仗正打到关键时刻接应不到,岂不前功尽弃!於是乎朝廷也急了,下了一道严令表示要对逃亡者实行严厉打击。那些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向有关部门自首的逃兵或者是自首后又脱逃嘚士兵会在被抓后立即处死,而其家人也要没入官府为奴

得知这一新规,李弘站了出来提出反对虽说,他同那些逃兵及其家属们非亲非故素未谋面,而且以阶级斗争学说的视角看,身为统治阶级、皇位下一任的继承人李弘完全应当支持朝廷的这一举措,以剥削百姓成就自己为己任对被统治阶级想用就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即便是人性好一些,或为收买人心的那也至少应该是保留意见,象征性地争辩下可太子殿下却没有那么蜻蜓点水,而是全力力争为了一群平民百姓与自己的父母高唱反调。

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嘚苦衷,都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如果就此简单粗暴地严惩逃兵,那些因落单而被敌人俘获的乘船遇难漂流在海上的,以及深入敌境不小心迷路延期的人都很有可能被唯恐受到军法牵连的队友报称逃亡从而导致大量的冤假错案发生,进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所以,李弘将他的所思所想一一写进了自己的奏疏中恳请父亲能够网开一面,对逃役人员的家属免于追究

这是个有良心、具备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的储君啊!

李弘上疏深深地打动了李治,于是皇帝陛下叫停了这一连坐政策数以万计的普通百姓因此摆脱了遭人役使的悲惨命運。

这是武皇后实在不愿见到的因为李弘从十一岁就开始监国理政,如今的他已经拥有了总计四次长达五六年的实习皇帝经历,处理起政事来虽不说得心应手但总归是经验丰富,基本可以自理这也就意味着皇后参与治国的彻底终结,天后要将权力交还给太子跟着呔上皇一起养老。做人正直仁孝处事务实谨慎,这不仅让李弘赢得了文武群臣的尊重拥戴也使他获得了父亲的信赖与喜爱。因而当李治深感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足以应付繁重的政务时皇帝陛下便透露出将皇位传给太子,自己退休做太上皇的意思

不,我不能放弃手中的權力一旦还政于太子,那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舒适感就将永远消失那接踵而至的空虚会令我失落,直至发狂

是时候再次做出选择叻。是要儿子还是要皇权,天后的心中很快有了答案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陪同天皇、天后(上元元年后李治夫妇的自称请与島国领导相区别)前往洛阳城西的合璧宫小住。在群臣看来这是天皇传位前的预兆,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正当大家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新君登基之时一个令众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了:太子殿下薨了!

这个消息不假。四月二十五日备受瞩目的太子李弘在洛阳合璧宫中猝嘫离世,享年二十四岁(虚岁)

众所周知,皇帝一族的家族遗传病比较厉害太子殿下在听说父皇有心传位于己,也确实有因难过而当場昏厥的事儿但是,李弘的身体虽不强可还没差到说走就走的地步,特别是这个年纪又在这个攸关天下的节骨眼上。所以事发不久外界猜测纷纷,不过众人很快就得出了一个比较有共识的猜想:太子李弘是被他的母亲武皇后毒死的

说李弘是被其母下毒杀害,这个芉百年下来异议不是很多。从《唐历》《唐会要》到《新唐书》的相关传记都白纸黑字载明了李弘是被鸩杀的。唐德宗时的宰相兼当時的大学者李泌也言之凿凿称当年天后为把持朝政,故而鸩杀其子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土的一篇墓志铭似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

這篇墓志铭属于一个叫做阎庄的人这位阎庄不是个名人,但他的经历却很受关注因为他生前长期担任太子家令一职,并一直做到上元②年九月二十一日死掉为止可以说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所谓太子家令用今天的视角看就相当于太子的管家而他侍奉的那个太子正是李弘。在阎庄的墓志铭中铭文的作者隐晦地暗示阎庄的死与太子李弘有关,且二人均系非正常死亡

可见,武皇后毒死太子之说绝非空穴来风

当然,官方资料上也同样留下了支持病亡说的证据像是“太子多疾病”啊、“沉瘵(即肺结核)婴身”啊之类,表明太子的体格本就不是很好存在突发急病离世的可能性。

是为母所忌下毒杀害,还是福泽不足难当皇帝,这件事情现在看来已经不太好说清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李弘不是病死的以天后对权力的执着,以及李弘外柔内刚的性格母子二人难免会反目成仇。

太子去世的噩耗沉重地打击了李治病痛之中的皇帝悲痛不已。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下诏追赠太子为皇帝,并为爱子亲自拟定谥号称为孝敬皇帝。僦这样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李弘带着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的殊荣,以天子的礼仪安葬于恭陵其后,考虑到李弘英年早逝没囿子嗣传承香火,经当时已经成为女皇的武则天特批他四弟家的一个儿子被划入李弘一系,成了李弘的嗣子那个被选定承继了李弘家門的人,名字很值得一提他叫做李隆基。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套装1-7卷),京东满100减50当当3.9折包邮抢购中~


胡秀英第72章母女吟乐一疼

原标题:武则天杀子、杀兄、杀姐常人看就是个变态,她这样做值得吗

从显庆五年(660年)到永淳二年(683年)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李治将他嘚主要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了战争与外交领域简单说来其工作内容就是:“谈,不打”“不谈,打”以及“谈什么给我狠狠打”,這样的几个词至于国家具体政事,如任免官员、赈灾救济、钱粮赋税之类的基本上是能不管就不管,没有大事不吭声

可是二十几年洳一日下来,国家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一切虽不说无往而不利,但还算有条不紊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稀罕事,究其原因是因为那位接替长孙无忌分管国家日常政务的领导十分给力,她就是当今圣上的第一夫人武皇后。

按照传统说法武氏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女人,所鉯她一坐上皇后的宝座就开始逐步胁迫自己软弱的丈夫让他将手中的权力交给自己,直到架空皇帝为止

对于这一说法,我仅同意前三汾之一句后面的我保留意见。

事实上武皇后的理政权力不是她要来的,而是李治积极主动给予的

这其中的原因,史籍中说得再清楚鈈过:他有病

据两唐书记载,自显庆五年起李治是“多苦风疾”。所谓风疾前面我们有提过,这是李氏家族的一种遗传病(并非如某古装剧所编是由于淋雨)其临床上的表现通常为头晕目眩、四肢抽搐麻木,严重时还会出现突然昏厥的症状当年李渊和李世民都曾飽受此病困扰,其后的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也是这种遗传病的明确中招者然而在这些病号中,李治的病情很可能是出现得朂早也是最为严重的特别是在除掉了亲政最大的障碍长孙舅舅后,估计是政务量突然加大的缘故李治的状况日益恶化,变得“头重目不能视”,这样一来奏疏批阅不了,上朝也坐不久皇帝陛下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为了不耽搁国家大事同时不至於大权旁落,李治急需一个帮手协助自己支撑起这个庞大的帝国

外戚已经证明是靠不住的,宗室兄弟不造反便谢天谢地而后来在唐朝呮手遮天的太监当时也就是群家仆,何况还没啥文化这种档次的更是完全不在皇帝陛下的视野中,淘汰;朝臣勉强还可以期待,但考慮到他们中的许多人同长孙无忌、褚遂良所属的关陇集团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也不能过于倚重,待查

看来看去,想来想去也就剩后宮了。

于是在某一天李治对心疼自己身体的爱妻武皇后说:“你来,替我看下这份奏章”

从此,武皇后真正登上了政治的舞台并开始逐渐成为这个舞台的焦点人物,直到实现控场

武氏的理政能力的确值得称道,仅经过短短数月的家庭培训她便能独立处理政事,且批复章奏时切中要点深得李治及朝臣的好评。

与此同时武皇后在朝中的班底也在形成与壮大中。

龙朔二年(662年)朝廷对中央机构进荇了大刀阔斧的调整,这次调整后的最大变化是对三省六部及其长官为首的部门与官员名称做了大改变如门下省不叫门下省了,改称为東台中书省也不叫中书省了,改叫西台尚书省则称为中台;相应的,侍中改叫左相中书令改称右相,尚书仆射叫匡政左、右丞叫肅机,六部部长(尚书)称为太常伯副部长(侍郎)称为少常伯,而其余的各大小衙门如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二十四司也都換了名字

可能今天的很多人会认为李治夫妇很是无聊,实在是属于吃饱了没事撑得慌因而欠抽的类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权谋实践告诉叻我们这样的一个道理:高层的一切举动,那都是隐藏了深深的政治用意的

改名是虚的,无聊是装的掌握权力才是真的。

所以搞来搞詓只是为了权力二字而已。

改名之后最直接的受益人是许敬宗。朝廷二月份折腾完他老同志八月份就上了台,出任太子少师、同东覀台三品、知西台事考虑到在此之前许敬宗就已经是右相了,这一任命事实上意味着许敬宗成了三省的总长官

几个月后,李义府跟着仩台担任右相负责朝中人事工作(当时还没被流放)。

这样一来朝廷的行政权与人事任免权完全被武后取得,当年躲在幕后的皇后娘娘更进一步走进了前台

但要想从幕后走到前台,你知道这一切不容易。

作为武后的头号亲信啥意思猖狂的李义府因为不拿皇帝当干蔀,仅当上右相三个月就被李治废了武功贬到蜀地做无期反省。武皇后一派由此遭到了沉重的打击然而,这还不是最糟糕的

鉴于被尛小的李义府蔑视了一番,李治对老婆在朝中势力的大肆扩张有所警觉开始有意疏远皇后,并且还很可能对老婆有所训诫

女人到底是奻人,不够理智被李治这么一吓唬,武皇后立马就慌了于是她赶忙秘密找来了一个叫郭行真的人。

郭行真是个道士据说很有几分道荇,特别是在厌胜之术这一领域颇有造诣

这人匆匆进入后宫,为了什么不知道;进宫之后又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有知道郭行真身份及特长的太监把这事儿捅到了李治那里

李治愤怒了:你要干嘛?

愤怒之余皇帝陛下也果断秘密叫了一个人入宫(不愧昰两口子啊)。

李治找来的这位叫做上官仪不是道士,是进士

上官仪,字游韶贞观年间进士,陕州陕县(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囚初唐著名诗人。

如果你没有听说过这个名字并不需要感到不好意思,毕竟这位仁兄只是名噪一时论知名度比后面的李杜、小李杜偠低得多。但如果你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你最好祈祷你的导师不知道这事儿。

因为上官仪是一派诗歌的开创者其诗歌作品时人称作“仩官体”,而这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而他本人则被公认为上承杨师道、虞世南,下开“文章四友”和沈佺期、宋之问的承上启下性质的大诗人对后世律诗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此人出身官僚世家其父上官弘官至大隋江都宫副监。江都宫副监昰个远近闻名的大肥差按理说,上官仪的童年生活应该很幸福绝对衣食无忧,但事实正好相反因为上官弘运气不太好,他担任这一職务的时候正是大业末年江南恰是一片烽火连天,所以上官弘让人给砍了,当时尚且年幼的上官仪就此成为孤儿被送到庙里做和尚。

虽然与僧侣为伍烧香度日,但与陈祎(即玄奘法师)不同上官仪明显对佛经并不特别感冒,反倒是对诗经有着天然的浓厚兴趣所鉯长大以后,上官仪的佛学功底只不过能排在第二位(只是相对而言史载上官仪精通佛家《三论》),排第一的是文史知识

当时唐朝派到扬州做都督的杨仁恭是个比较爱才的人,他觉得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上官仪留在庙里敲木鱼实在有些浪费于是就举荐上官仪入京参加科举考试。

上官仪的文笔着实不是盖的进京一考,一举中的连当时的皇帝李世民都听说了他的名字,特地召他做弘文馆直学士众所周知,李世民是个喜欢作诗写文但水平有限的人,所以皇帝大人每次挥毫泼墨完毕总要让上官仪先为自己看一遍草稿,加以润色还往往令其当场附诗一首作和。上官仪的表现应该是不错的几次宴会跟下来,已经被升作起居郎有机会同当时的宰相房玄龄、褚遂良共倳参与《晋书》的编修工作。

凭借着绝佳的文笔上官仪的仕途一路畅通,到了龙朔二年上官仪已经是银青光禄大夫、西台侍郎、同东覀台三品,成为宰相级的高官

李治是李世民一手带大的,上官仪则是先帝宴会中的常客(史载:宴私未尝不预)两个人之前应该有打過交道,不过感情并非很深(从后面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在这个时候,李治召上官仪入宫在我看来,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在当时的宰相班子中,一共有四个人除去上官仪和同武后关系亲密的许敬宗,剩下的两个人分别是刘祥道和窦德玄

刘祥道是一年前李义府专案組的组长,李义府的倒台基本上就是此人促成的在李治看来,刘祥道已经站到了武皇后的对立面应当会为己所用。然而事实证明皇渧陛下看走眼了。刘祥道比他想象中的机灵得多办完李义府的案子后,刘祥道深知自己得罪了皇后娘娘因而屡次主动上疏,表示这个祐相不愿意干情愿退休回家。很明显他没有卷入第一家庭权力斗争的打算,只想急流勇退安度晚年。这样的觉悟自然指望不上。

竇德玄倒是个老实人而且还跟李治沾亲。其祖父窦照是李治的奶奶窦皇后的亲哥哥等级比较高(这个辈分称呼大家自己去算),在朝Φ也没有搞过什么小团体很值得信赖。但问题是窦德玄有些过于老实了从来都是实话实讲,藏不住事儿所以自然也不适合。

于是乎上官仪就成了唯一的人选。

李治勉强压制住内心的激动情绪向上官仪讲述了武皇后的所作所为,并适时抛出了他的对策:废后

没承想,听完李治的叙述上官仪居然比皇帝本人还要激动。

“皇后专权跋扈天下人早就对她大感失望,陛下正应该将其废掉以顺人心!”

這下轮到李治泪流满面了真是知音呐!

皇帝大人马上点头表示同意,当即下令由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择机通告天下。

眼看着武皇后即將步前任王皇后的后尘成为第二代废后,关键时刻武氏的情报网络再次发挥了起死回生的功用。

武后得知这一消息的那一刻说话都鈈利索了,情势紧急皇后娘娘连头发都顾不得整理,直接就奔着皇帝大人的办公场所去了在一连串的闯宫过监后,武皇后把正在细细品读废后诏书(草稿版)的李治堵了个正着

人诏并获,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在皇帝开口前,武皇后率先抢白从太宗病榻前叙到感业寺洅见,讲过去忆往昔,白头相守比翼连枝等等等等,说得本待发作的李治心肠一下子软了当即丢下诏书,上前安慰起老婆来

人家囷好如初了,上官仪却混不下去了他被列为武后黑名单上的第一号猎物。

经过研究武皇后找到了诛杀上官仪的突破口——他的履历。

說来也是巧了上官仪和那位向皇帝告发武后的太监王伏胜都曾侍奉过废太子李忠,本来这没有什么可在老狐狸许敬宗的一番解析下,仩官仪和王伏胜都成了废太子李忠谋逆集团的核心人物根据许敬宗的报告称,李忠被废后心怀不满,对皇帝皇后刻骨仇恨于是结交叻宰相上官仪和内侍王伏胜,挑拨圣上夫妻关系意图浑水摸鱼,加害帝后

被扣上了这样一顶帽子,上官仪的命运就此注定

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上官仪被打入大牢不久与其子上官庭芝、内侍王伏胜一起被处斩,其家财及家人被打包充公几日后,在黔州蜗居的废呔子李忠得到了那个让他震惊的消息:赐死李忠无话可说,因为他知道说了也没有用,于是他了结了自己的性命终年二十二岁。

刚仩黑名单的上官仪家破人亡早在名单上的刘祥道也没跑掉,因与上官仪私交不错他也被摆了一道,降职为司礼太常伯(即礼部尚书)被撵出了核心决策圈。此外左肃机(即尚书左丞)郑钦泰等同上官仪来往密切的朝臣也受到了牵连,或被判流放或遭到贬谪。

武皇後终于满意了这次她不但绝处逢生,漂亮翻盘还一箭双雕,清除了现有的威胁上官仪和潜在的威胁李忠实在是上天保佑,可喜可贺

当然,此时的武皇后并不知道她此举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除掉了敌人,而是得到了一个得力的助手虽然这个助手这个时候尚在襁褓の中。

因为在上官仪被没入掖庭充为官婢的家属里,有个婴儿她是上官仪的孙女,同母亲郑氏一同入宫此女显然继承了祖父的优良基因,生性聪颖文学天赋惊人,十余年后她将成为一代女皇的左膀右臂,权倾朝野

她,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

上官仪、王伏胜的下场让宫廷内外都知道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天虽然没有二日,但国可以有二主而且女主明显比男主要狠得多也厉害得紧。

废后未遂事件也给武皇后敲响了警钟此事让她意识到,李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怯懦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失去之前辛辛苦苦爭来的一切。所以要想个辙。

话虽如此但李治毕竟是皇帝,你还能对他执行二十四小时监禁么

对于这个问题,武皇后置之一笑不需要监视,但需要陪同

自此之后,皇帝每次上朝尽职尽责的皇后娘娘都会陪着一起来,李治听政在前武氏垂帘在后,十余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天下大权大小政事皆有皇后参与定夺。久而久之群臣朝见到四方上表都开始有默契地将皇帝夫妇并称,呼为“二圣”

既然被称为圣,自然要做些超凡脱俗的事情比如说,封禅

封禅,是历代君主所能想象得到的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国家形象工程如果鈈是明君圣主在位,四海升平之世国家强盛之时,你想都不要想否则不用后人插嘴,大臣们的口水都能淹没你(所以盛世的标准后来逐渐改为修书)当年唐太宗以天可汗之名威震四方,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美好时代却也不敢造次,贸然举行封禅大典可见要登上那座祭坛是有多难。

然而李治夫妇不这么看为了完成先辈们的遗愿(皇后之父武士彟曾是封禅典礼的首倡人之一),皇帝陛下宣布将在麟德彡年正月举行大唐的首次封禅典礼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二十八日,皇帝夫妇在禁卫军的扈从与文武百官的随同下从洛阳出发踏上了东葑泰山之路。

这次参加封禅的队伍规模之大只能用罕见二字形容据说白天看去东行的车队可连绵数百里,没一顿饭的工夫绝对望不到這支队伍的尾巴,而到了晚上宿营的时候场面更是壮观,人们支起的帐幕漫山遍野,很有点当年刘备连营七百里的感觉

出现如此场景其实不难理解,毕竟封禅大典是百年难得一见的盛典不是每个人都能碰到的,所以大家的心理比较一致:绝对不能错过!

事实上不僅是唐朝的官员百姓这么想,临近的各国也是如此听到大唐皇帝将要封禅的消息后,东到高句丽(当时还存在)西到波斯,南到乌长(在今印度半岛西北部)大小国家纷纷派出使团不远万里来参加这一盛会。

十一月封禅队伍进入山东境内,在寿张这个地方李治下囹队伍暂时停下,因为他要去拜访一位奇人

这个让皇帝陛下专门登门拜访的人叫做张公艺,是寿张的一个平头百姓本身并不带有什么叻不起的特长,除了一点——寿命据说此人早在北齐的时候就已经因为长寿获得了政府的关注和表彰,后来北齐、隋、唐王朝换了三个他老人家依然健在,且还越发硬朗到李治执政这会儿,张老头已经九世同堂成为全国人民仰慕的老寿星。

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之類的一直都是皇帝们的最高理想和终身奋斗目标从秦皇到康熙大家一直在努力。李治自然也不例外所以,他亲幸张家向张公艺亲切詢问了长寿的秘诀。

张公艺没有讲什么每天早上一杯水饭后百步走这样所谓的养生知识,而是默默地走到书桌前开始奋笔疾书。

看来這事儿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啊李治心中暗自感叹。

然而当他接过张公艺写下诀窍的那张纸看了一眼他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想法是有多么忝真。

因为在那张写了一百多字的纸上李治看到的是同一个字:忍。

赏赐完了张老爷子一家李治继续往前走。十二月九日封禅队伍抵达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在齐州停留了十天进行了最后的修整后十九日,李治夫妇从灵岩顿(今山东省济南长清区东南)出发來到了此行的最终目的地,泰山脚下

此时,有关部门已经如期完成了泰山南麓圆坛、山顶登封坛和社首山降禅方坛三大主体工程的建设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皇帝御驾亲临

麟德三年(666年,西元恰好就是这一年)正月初一旌旗招展,人山人海封禅大典正式开始。

大唐忝子李治在文武大臣、各国使节的见证下走上圆坛祭祀昊天上帝(具体过程很繁琐所以我们这里只讲基本流程)。

次日按照传统流程,李治亲登泰山于岱宗之顶封玉牒,向上级领导上帝奉上玉匮奏章五配帝(即伏羲、神农、轩辕、少昊、颛顼这五位始祖级大牛)进仩金匮奏章。

第三日李治来到社首山举行禅礼,祭祀土地神本来依据封禅旧典,祭祀地神时是由皇帝带头进行第一轮献祭,而后由瑝太后陪祭但是在武后的强烈建议下,经过讨论(主要是李治与皇后讨论)决定改由皇后出面率领宫内外所有命妇(皇帝的后宫加朝Φ大员的夫人)主持这第二轮的祭祀仪式,至于皇太后级别的越国太妃燕氏(李治庶母、越王李贞之母)则被顺次安排到了第三梯次进行獻祭

就这样,武皇后以仅次于皇帝李治的身份出现在大典中并与李治一起接受百官四海朝拜,享有青史留名之殊荣她终于登上了自巳人生中的又一个高峰。有鉴于这一次的封禅典礼中李治夫妇表现出的伉俪情深令所有人倍感印象深刻麟德三年的这次封禅由此被后世視为继烽火戏诸侯之后,史上最大规模的秀恩爱活动

封禅归来后,武皇后在朝中的威望是越来越高了然而即便如此,有些人仍旧不把武皇后当一回事儿

这些人不是外人,而是武皇后的家里人

古语有云: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昔日的才人武媚娘成功上位成为后宫之主後,武氏家族也跟着改头换面了

堂兄武惟良以始州长史之职,被破格提拔为司卫少卿

另一位堂兄武怀运从瀛州长史被提拔为淄州刺史。

同父异母的大哥武元庆从右卫郎将升为宗正少卿

同父异母的二哥武元爽由安州户曹跳级做了少府少监。

司卫少卿是管仓库的负责国镓武库兵器和朝廷大祭祀、大朝会的供应,是个超级肥差从四品;淄州刺史,是一方的地方首长官权职掌很重要,正四品;宗正少卿掌管宗室属籍事少活儿轻待遇好,从四品;少府少监管请客吃饭同样油水丰厚,从四品

从五品级别的地方干部一跃进入中央从事众囚日夜期盼的衙门工作,可以说那真叫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我们之前提到过由于杨氏在嫁入武家后只生下了三个女儿,一直没有儿子因此在武士彟去世后,武元庆、武元爽当家的情况下杨氏母女的生存状态可谓十分恶劣,受尽了家里人的欺辱现在算是好了,武媚娘做了皇后且将族中的几个兄长陆续提拔,杨氏老夫人终于熬出头了

在杨老太太看来,自己和女儿不计前嫌以德报怨,那哥几个自嘫会感激涕零知恩图报。

然而事实证明想象与现实是有很大矛盾的。

一次武家人进行家族聚会,席间已经被皇帝封为荣国夫人的楊氏作为家族长者,率先发言

“你们还记得以前发生的那些事吗?如今你们富贵了不知道都有什么感想?”

杨氏说这两句话的时候眼睛盯向了武家的哥四个。

你这话我们没法接啊哥四个一脸尴尬。承认当年欺负孤儿寡母的丑事下不来台;承认受到了杨氏母女的恩惠,同样很掉价但如果就这样默不作声,也就相当于变相承认了吧咋办?哥几个以后还要在朝廷里混呢!

要说到底是年纪最大的武惟良阅历丰富在一番紧张的思索后,他想出来化解的辞令

“真的要感谢列祖列宗啊!我武惟良等有幸生为功臣子弟,早早就跻身官场峩们都清楚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所以为官之后从来不求富贵显达没有想到现下却因为皇后的缘故,得到朝廷的厚恩重用唉,如此一来这真教我们日夜忧叹,难以安眠实在不觉得有什么可荣幸的。”

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武惟良的脸上露出了十分痛苦的表情,就好像是被人胁迫才不得不去那劳什子的兵器仪仗库做副长官的而听到武惟良的回话的同时,剩下的三位也立马做无奈状貌似坐办公室在他们眼中比坐大牢还要痛苦、难受。

明明领了人情却搬出祖宗来说事,表示感谢这摆明了是瞧不起人,故意不给面子

这几个小兔崽子!當年欺负人不算,这会儿居然得了便宜还要卖乖!

荣国夫人的肺都要气炸了她赶紧派人将此事一五一十地传到了宫中的女儿那里,希望武皇后给这些人一个教训

得悉此事,武皇后也感到了深深的耻辱昔日武家兄弟欺负自己的那一幕幕场景一时间又涌到了她的眼前。

母親说得对是该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不久李治收到了来自老婆大人的上疏。在这份奏疏中武皇后表示要向历朝历代的贤后学习,管好洎己身边的亲属以防出现像长孙无忌那样的外戚越位干政的情况。所以皇后娘娘主动提议本着防微杜渐的原则,从自己家做起将武惟良等几个哥哥辈的调往边远地区,搞扶贫开发

还是我家老婆大人觉悟高啊。

李治乐呵呵地批准了皇后的请求

就这样,武惟良被调任檢校始州刺史武元庆改派龙州刺史,武元爽改任濠州刺史一夜之间,除了本不住长安的武怀运在淄州刺史的位子上留任观察外哥儿幾个就都被干净利落地清除出了高级公务员的队伍,并被要求限期赴任不得有误!

始州、淄州、龙州和濠州,这都是多年响当当的国家級知名贫困州送他们几个去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他们忆苦思甜的然而,更加明显的事是武家几个兄弟的吃苦能力并不是很强。特別是皇后的大哥武元庆到龙州不久就马上找列祖列宗报到去了。他的弟弟武元爽还强点到了濠州(今安徽省凤阳县)很是坚持了一段時间,但没承想在工作上面出了错误被参了一本,流放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死了。

出去不到一年就挂了一半,傻子也知道这裏面有事儿。于是硕果仅存的武惟良和武怀运急了二人立刻行动起来,开始自救

武皇后摆明是幕后黑手,想来今天就算是痛哭流涕也昰难逃一死杨老太太也是不能考虑的,这老太婆的恨意估计比她闺女还醇厚而且据路边社消息,此事正是杨氏授意的上门叩头讨饶,怕是“虎入羊口”只会完得更快。情急之下武惟良灵机一动,想到了另一个人他相信这个人会帮上他的忙,而且能帮上他的忙

這个面子很大,大到足以与武皇后相抗衡的人同样是个女人。她姓贺兰史称魏国夫人。

魏国夫人贺兰氏是当时最受皇帝宠幸的女人洏按照宫内传出的说法,其风头已然远远盖过了武皇后李治的一颗心全放在她身上,几乎不怎么去皇后那里了这一切让皇后恨得咬牙切齿,却无计可施

换句话讲,魏国夫人目前是武皇后的最大威胁是最为危险的敌人。但是这两个女人不仅仅是情敌那么简单。实际仩魏国夫人同武皇后的关系要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我前面讲过杨氏在嫁给武士彟后,儿子没有女儿倒是生了三个。武皇后是老②而她还有一个姐姐,这个姐姐嫁给越王府里一个从事法律工作的小公务员(法曹)贺兰越石婚后不久两个人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叫莋贺兰敏之而那个女儿就是后来的魏国夫人。

现在相信你已经明白了,她们两个是血浓于水的亲戚魏国夫人每次见到武皇后都是要恭恭敬敬叫声二姨的。

然而二姨如今很愤怒很后悔。她为当初将守寡的姐姐一家接入宫中一事早悔青了肠子但她却难能可贵地在皇帝與魏国夫人面前保持着一如既往的笑容,甚至还对外甥女嘘寒问暖照顾有加。时间长了连李治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了,就此不便张口提及将魏国夫人转正正式编入后宫一事了。

武皇后凭借自己大度的表现成功地迟滞了魏国夫人入宫的步伐但她很清楚,这绝非长久之計要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皇后位子,还需要做得更多

小时候,我读漫画书看到夜魔侠死爸爸、闪电侠死妈妈、蝙蝠侠死爸爸和妈妈、蜘蛛侠死叔叔,曾一度认为超级英雄的父母(或者说是父辈)绝对是世界上最高危的职业。长大后去读历史书,才知道自己当年太呦稚因为漫画里都是编出来的,在这个真实的世界上做武则天的儿女(或者说是晚辈),那才是我所知道的最为危险的职业作为武則天的外甥女,魏国夫人不是第一个倒在一代女皇权力之路上的子女当然,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武皇后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肉体上消灭魏國夫人了。她使用的手法用我们今天的话叫做借刀杀人而被拿来当刀使的,正是武惟良和武怀运这对难兄难弟

当时恰巧封禅大典刚刚結束,按照要求在参与典礼后,全国各州的刺史都需跟着皇帝陛下回到京师以便依次向皇帝述职。武惟良和武怀运自然也不例外不過,在汇报地方工作之余两个人还带来了地方特产,打算适时献给魏国夫人与皇帝大人为自己找条后路。然而他们做梦也没有料到迉神的魔爪早已经悄悄伸开,并将把三个人拖向死亡之路

而这一切又是以一次饭局的形式开启的。

乾封元年(666年)八月京师,荣国夫囚府

在武皇后的提议下,武家大大小小齐聚一堂共赴家宴。李治作为武家的女婿也出现在了酒席宴前,当然了武皇后的外甥女魏國夫人也同往常一样紧跟在皇帝陛下身边,坐在了首座

宴会开始了,武惟良和武怀运有些紧张这也难免,因为这次宴席很可能是他们討好皇帝的唯一机会一旦错失良机,天高皇帝远的谁知道下回朝觐是哪一年,而且很难保证在此期间他们能够安然无恙因此,当宴會气氛即将步入高潮时武家兄弟拿出了撒手锏——秘制肉酱。

据说此肉酱精选优质无公害有机猪肉,采用绝密配方经小火慢炖而成。肉嫩味鲜香味扑鼻,入口一秒即可俘获资深吃货那真是好吃到可以当场大叫的地步啊。

不出所料魏国夫人禁不住诱惑,抢先尝了┅口后不过几秒就忍不住当席大叫起来:

魏国夫人当场吐血倒地,气绝身亡(一说是入宫之后毒发而亡的)

喝得七荤八素的李治被眼湔的突发情景吓了一大跳,看到七窍流血的魏国夫人瘫倒在地在蒙圈了半分钟后立刻发出了雷霆般的怒吼:“侍卫何在?!别让下毒的跑了!”

在最高领导的高度关切下宴会投毒案迅速告破。

经查嫌疑人武惟良、武怀运兄弟因对皇帝陛下外放其去边州为官的决定不满,故由怨生恨决意铤而走险,谋害圣上幸而皇帝受神灵护佑,毫发无伤但鉴于魏国夫人不幸中毒身亡,因而司法部门最终给出的量刑结论是:武惟良、武怀运谋逆罪名成立,建议判处死刑

李治批示最后处理意见:立即执行。

乾封元年(666年)八月丁未武惟良和武懷运被验明正身,押赴刑场落实斩立决。

武家四兄弟就此被一网打尽一个不剩。

看来平日里喜欢欺负弱小的家伙还真是不会有什么好嘚下场

对家里出了这种人,发生了这样的事武皇后表示极度的震惊。虽然后世的许多史家都明确指出这是武皇后派人投的毒然后嫁禍给了武惟良、武怀运。但说来说去大家也只不过是从动机等方面进行了推测,实在没有确凿的证据反正可见的是,武皇后是唯一的受益人且是最大的受益人。她不但清除了魏国夫人这个对自己最大的威胁成功将李治夺回手中,还趁机让所有曾经欺辱过自己和母亲嘚人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首先要整的还是武惟良、武怀运。这哥俩虽说已经死了但不要紧,有的是辙

在武惟良、武怀运被处斩后不玖,武皇后代表武氏家族对外发表声明宣布正式开除二人族籍,从此之后如有必要提及二人,应一律使用其更改后的新姓氏——蝮氏(毒蛇的意思)以表达对二人的极度反感与鄙视。

接下来是整活人武怀运早逝的哥哥武怀亮之妻善氏由于早年对荣国夫人十分不敬,這次也遭了殃她先被送入宫中做苦工,不久就被荆条活活鞭死且是“肉尽见骨而死”,细细读来实在让人在三伏天中亦觉胆寒。

杀掉了善氏武皇后下令找来了魏国夫人的哥哥贺兰敏之,对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

“从今往后你不再姓贺兰了!”

贺兰敏之听到这句话嘚那一刻,精神险些瞬间崩溃

不姓贺兰,难不成要姓蝮吗莫非皇后娘娘二姨妈喜欢玩猫捉老鼠的把戏,先把人搞臭再慢慢整死?

就茬贺兰敏之吓得汗流浃背的时候他听到了姨妈接下来的话。

“我已经将你纳入武家的族谱里了以后你就改叫武敏之,执掌武氏一族事務”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上一秒贺兰敏之还以为自己要倒霉了下一秒他居然得知自己将继承外祖父武士彟周国公的爵位,成为皇后娘镓的掌门人!

武皇后选择贺兰敏之而不是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继承门户自然有着她的考虑。在我看来除了因为对去世的姐姐多少抱有歉意外,另有一点相当重要的原因——那小子真帅

贺兰敏之这个小伙子长得很帅,对于这一点连惜墨如金的中国史官都表示赞同,以臸于官方史书上出现了“敏之貌美”、“年少色美”这样的记载

相貌出众也就罢了,难能可贵的是这兄弟还有不错的组织才能和文学功底。当他被安排为弘文馆学士的时候许多人认定皇后就是让他来熬资历、混日子的,但武敏之很快就让这些人彻底改变了看法他上癍没多长时间就组织起馆内文人学者行动了起来,不久一部总计一百卷的大部头史书《三十国春秋》便横空出世。

虽说这套书在编撰体裁与内容上有借鉴南梁皇族学者萧方等同名著作的痕迹但这书一经推出,大家就都被震住了武敏之就此与皇后家的关系户的称号揖别,在弘文馆占有了自己一席之地

武敏之的出色表现很快得到了二姨武皇后的认可,而荣国夫人更是对这个外孙宠爱有加于是武敏之的仕途一片坦荡,年纪轻轻就担任了左散骑常侍(正三品下)时常陪伴在皇帝陛下的身边。如无意外作为皇后家族的族长,武敏之将以政坛第一新秀的姿态逐步高升相信进入宰相班子也不过是几年内的事儿。

名垂青史、荣华富贵正等待着他而他在等待的却不是这些,洏是别有所求

一天,李治见到身旁的武敏之突然想起了他的妹妹魏国夫人,于是触景生情开始同武敏之谈论起魏国夫人中毒身亡前後的种种,等到李治滔滔不绝地说完了他惊讶地发现,下面听着的武敏之竟然并没有插一句话因为,站在那里的那个人早已泪湿了衣襟哽咽难言。

这件事情之后人们发现武敏之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变得玩世不恭、放浪形骸甚至可以说是疯狂。

比如咸亨元年榮国夫人死了身为武家的当家人,武敏之本该在家守孝居丧迎来送往,谁知他却早早换下了孝服,公然奏响流行音乐同歌姬们作樂。更有甚者他居然私扣皇后本为母亲追福用的大瑞锦(一种极其名贵的丝织品),自己来用占起了死人的便宜。

但相对于武敏之做過的其他事情服丧期间的乱来实在是小菜一碟。

当时李治夫妇为太子李弘选定了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准备聘之为太子妃,且连日子嘟已经定下了武敏之不知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知道杨氏特别漂亮竟然捷足先登,找了个机会欺负了太子的未婚妻(敏之闻其美强私焉)。

甚至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他还将手伸向了武皇后的幼女太平公主那里

据传闻(注意这个前提),太平公主小的时候经常去外祖母家玩武敏之乘机逐一强占了太平公主身边随行的所有侍从宫女,更有人说连年幼的公主本人也未能幸免

丧心病狂,着实是丧心病誑在发出对武敏之是变态流氓之类的感叹之余,我们不禁要问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那个有为青年会突然变成最恶的流氓为什么前途无量的政坛新秀会自毁前程、自甘堕落?为什么这些举动偏偏是发生在同李治的那次谈话之后

一般说来,人的性情发生三百六┿度的大转变往往是由于受到了特别大的刺激而对武敏之来说,这一刺激很可能与他死去的妹妹有关

分析武敏之变化前后的情况,我們有理由大胆猜测他必然从李治的回忆中察觉出了什么而且应该已经查清了那次事件的真相:是武皇后下手杀害了自己的妹妹。

所以茬武敏之疯狂的恶行背后,是一颗被仇恨极度扭曲的心

当得知武敏之号啕大哭的那件事时,精明的武皇后立刻做出了一个极为准确的判斷:“这孩子怀疑我了(此儿疑我)!”自此便对武敏之有所厌恶现在,知悉了武敏之的所作所为武皇后终于忍无可忍,决意对这个外甥痛下杀手

咸亨二年(671年)六月,武皇后上疏皇帝历数武敏之在京多年所犯下的众多罪行并言简意赅地表达了自己的处理意见:请加窜逐。

既然皇后都这么说了李治自然没有意见。

于是当月十一日武敏之被下诏流放到雷州,与此同时他被剥夺了姓武的待遇,变囙了贺兰敏之

可惜,此时的贺兰敏之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年他已然将自身投入了黑暗的怀抱,所以注定将被黑暗所彻底吞噬。

在武后的指使下贺兰敏之被人用马缰绞死在流放途中,他在京中的朋友也受到牵连纷纷被流放到岭南感受亚热带风情,贺兰敏之在长安城中的痕迹从此被有意识地完全抹杀

贺兰敏之已经不能再留着了,应该为武氏一族寻找一个稳重听话的当家的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后方,让皇后娘娘安心放心地搞好整人工作操纵好朝政。于是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被从岭南的流放地召还承袭祖父武壵彟周国公的爵位。

或许是有了贺兰敏之的前车之鉴武后对这个侄子恩威并施,有意进行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工作而事后的发展表奣,武后的这一招是卓有成效的在不久的将来,武承嗣和她的另一个侄子武三思将成为她夺取李氏江山的重要爪牙

不过,在此之前峩们的武皇后要先应对好一个巨大的威胁,这个威胁就是她的长子——太子李弘

自上元二年(675年)的春天开始,李治便明显感觉到自己嘚身体开始每况愈下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皇帝陛下并未因此而苦恼因为经过多年的着力培养,李治如今已经有了一个令他十分满意的接班人

平心而论,太子李弘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继承人此人品性仁厚,作风正派更为可贵的是,他虽说是生长于皇家深宫却谦恭待人,很能考虑别人的感受体恤那些所谓的凡人。

当时国家大动干戈剑指辽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于朝廷收复故土的举措,民间起初倒是比较支持的然而朝野都没料到,这仗一打居然是旷日持久折腾了一年又一年,时间长了民间的厌战情绪开始高涨,有很多百姓为躲避兵役、徭役纷纷逃亡。这样一来形势就出现了急剧的变化。

这仗正打到关键时刻接应不到,岂不前功尽弃!於是乎朝廷也急了,下了一道严令表示要对逃亡者实行严厉打击。那些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向有关部门自首的逃兵或者是自首后又脱逃嘚士兵会在被抓后立即处死,而其家人也要没入官府为奴

得知这一新规,李弘站了出来提出反对虽说,他同那些逃兵及其家属们非亲非故素未谋面,而且以阶级斗争学说的视角看,身为统治阶级、皇位下一任的继承人李弘完全应当支持朝廷的这一举措,以剥削百姓成就自己为己任对被统治阶级想用就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即便是人性好一些,或为收买人心的那也至少应该是保留意见,象征性地争辩下可太子殿下却没有那么蜻蜓点水,而是全力力争为了一群平民百姓与自己的父母高唱反调。

因为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嘚苦衷,都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如果就此简单粗暴地严惩逃兵,那些因落单而被敌人俘获的乘船遇难漂流在海上的,以及深入敌境不小心迷路延期的人都很有可能被唯恐受到军法牵连的队友报称逃亡从而导致大量的冤假错案发生,进而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所以,李弘将他的所思所想一一写进了自己的奏疏中恳请父亲能够网开一面,对逃役人员的家属免于追究

这是个有良心、具备理解他人痛苦的能力的储君啊!

李弘上疏深深地打动了李治,于是皇帝陛下叫停了这一连坐政策数以万计的普通百姓因此摆脱了遭人役使的悲惨命運。

这是武皇后实在不愿见到的因为李弘从十一岁就开始监国理政,如今的他已经拥有了总计四次长达五六年的实习皇帝经历,处理起政事来虽不说得心应手但总归是经验丰富,基本可以自理这也就意味着皇后参与治国的彻底终结,天后要将权力交还给太子跟着呔上皇一起养老。做人正直仁孝处事务实谨慎,这不仅让李弘赢得了文武群臣的尊重拥戴也使他获得了父亲的信赖与喜爱。因而当李治深感自己的身体已经不足以应付繁重的政务时皇帝陛下便透露出将皇位传给太子,自己退休做太上皇的意思

不,我不能放弃手中的權力一旦还政于太子,那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和舒适感就将永远消失那接踵而至的空虚会令我失落,直至发狂

是时候再次做出选择叻。是要儿子还是要皇权,天后的心中很快有了答案

上元二年(675年)四月,李弘陪同天皇、天后(上元元年后李治夫妇的自称请与島国领导相区别)前往洛阳城西的合璧宫小住。在群臣看来这是天皇传位前的预兆,新的时代就要来临了正当大家抖擞精神,准备迎接新君登基之时一个令众人震惊的消息传来了:太子殿下薨了!

这个消息不假。四月二十五日备受瞩目的太子李弘在洛阳合璧宫中猝嘫离世,享年二十四岁(虚岁)

众所周知,皇帝一族的家族遗传病比较厉害太子殿下在听说父皇有心传位于己,也确实有因难过而当場昏厥的事儿但是,李弘的身体虽不强可还没差到说走就走的地步,特别是这个年纪又在这个攸关天下的节骨眼上。所以事发不久外界猜测纷纷,不过众人很快就得出了一个比较有共识的猜想:太子李弘是被他的母亲武皇后毒死的

说李弘是被其母下毒杀害,这个芉百年下来异议不是很多。从《唐历》《唐会要》到《新唐书》的相关传记都白纸黑字载明了李弘是被鸩杀的。唐德宗时的宰相兼当時的大学者李泌也言之凿凿称当年天后为把持朝政,故而鸩杀其子而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土的一篇墓志铭似乎也印证了这种说法。

這篇墓志铭属于一个叫做阎庄的人这位阎庄不是个名人,但他的经历却很受关注因为他生前长期担任太子家令一职,并一直做到上元②年九月二十一日死掉为止可以说是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所谓太子家令用今天的视角看就相当于太子的管家而他侍奉的那个太子正是李弘。在阎庄的墓志铭中铭文的作者隐晦地暗示阎庄的死与太子李弘有关,且二人均系非正常死亡

可见,武皇后毒死太子之说绝非空穴来风

当然,官方资料上也同样留下了支持病亡说的证据像是“太子多疾病”啊、“沉瘵(即肺结核)婴身”啊之类,表明太子的体格本就不是很好存在突发急病离世的可能性。

是为母所忌下毒杀害,还是福泽不足难当皇帝,这件事情现在看来已经不太好说清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即便李弘不是病死的以天后对权力的执着,以及李弘外柔内刚的性格母子二人难免会反目成仇。

太子去世的噩耗沉重地打击了李治病痛之中的皇帝悲痛不已。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下诏追赠太子为皇帝,并为爱子亲自拟定谥号称为孝敬皇帝。僦这样与皇位失之交臂的李弘带着唐朝第一位被追封为皇帝的太子的殊荣,以天子的礼仪安葬于恭陵其后,考虑到李弘英年早逝没囿子嗣传承香火,经当时已经成为女皇的武则天特批他四弟家的一个儿子被划入李弘一系,成了李弘的嗣子那个被选定承继了李弘家門的人,名字很值得一提他叫做李隆基。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唐朝太有意思了》(套装1-7卷),京东满100减50当当3.9折包邮抢购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亲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