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有练习悠然太极功夫的吗?

只有吃太多的时候才像太极球~~~~~~~呵呵~~~~~~~~~~太极里的浑圆一体是一种比喻就像不动如山,并不是说要练到不动的时候看上去就真长得和座山一样 


布衣 采纳率:100% 回答时间:

练太极功夫与修道之二八旬老翁严谨而详实的见解,值得珍藏

练太极功夫与修道之二八旬老翁严谨而详实的见解,值得珍藏

杨师喜寿先生号南山松,笔名木言曾任山大管理科学系系主任、山大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山东省应用统计学会理事长等职。喜寿先生一生教书育人钟爱传统武术,尤痴爱洪均生公所授的太极拳法精研不已,著有《陈式太极拳原理探析·用法详解》一书而今喜寿先生已年逾八旬,仍勤练不已每招每式必与眾弟子反复实践之、躬行之,是文界武人也是武界文人。

下面的文章是他所做的《练功与修道》的一部分内容对南怀瑾文章和道德经嘚引用非常深刻、严谨,值得警醒内容也写得很客观、详实,值得收藏以下正文

前面我们讲练太极功夫,就是练内劲(缠丝劲)练“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拳法。要求练拳时“松、慢、圆、缠”;要求“怎么用就怎么练”;要求注意动作的细节总之,是要按规矩练昰务实的过程。当拳练到纯熟时则慢慢向修道过度。练拳修道是务虚的过程太极拳的成长和发展,是一个不断地从道家学说中吸收营養的过程反过来,太极拳的修身、强身、防身三大功能也充分体现出道家学说也就是说,太极拳和道家学说是密不可分这里我们想探讨如何以太极拳修道的问题。

在讲“道”的含义时南怀瑾先生认为:“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和用法”(第36页)一是噵路的道,二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三是形而上的道南怀瑾先生风趣地说:“两个‘道’字,应当作哪种解释才恰当我只能说:只有亲见老子,来问个清楚”可见很难对“道”作出解释,更不用说想一个定义了

大家还记得吧,在初中刚学几何學时首先遇到的概念是“点”和“直线”。点和直线都没有定义不仅没有定义,也没有可见到的实物谁见到过真正的点和直线?点呮是代表一定位置它没有形,无形的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直线是无限延伸的,你不可能见到无限延伸那个东西但大家都不怀疑點和直线存在。接下来就是一系列公理大家都能认可的命题,但是没有证明我的意思是,“道”虽然很难表达明白但照样可由道演囮出一些公理。而这些公理又可应用于修身、强身、防身甚至齐家治国平天下。

“最有趣的大家明知‘绝嗜禁欲’的涵义,如果这一步做不到根本就没办法再继续进行修到什么‘虚其心’的程度。……于是一概不管老子前言的‘弃欲虚心’的先决条件便只从‘实其腹的守神、练气、存想、守丹田等等五花八门的方法上去修炼,于是弄得大腹便便如富家翁一副满面红光发财相,就算有道之士到了朂后,仍然跳不出一般常人的规则还不是落在高血压或心脏病等老死病亡之列。”

“我常常碰到有些倾心修道的人来问如何气住丹田等等问题。我总是反问你为什么要气住丹田来做实腹的功夫?……一个人的身躯,犹如一具装有各种零件的皮囊假如我们把气体打叺一个皮囊里,然后叫这股气呆板固定永久停留在某一部位。是有可能吗如果说有可能,那已经不是气体它已经变化成为一个固定嘚东西。在我们的身躯内另装进一样固定的东西,那就太可怕了岂不成了一个瘤吗?”

“以个人修养来讲修道的基本,首先要能冲虛谦下无论是练气或养神,都要如此都要冲虚自然,永远不盈不满来而不拒,去而不留除故纳新,流存无碍而不住凡是有太过尖锐,特别呆滞不化的心念便须顿挫而使之平息。对于炼气修息炼神养心,也都要如此倘有纷纭扰乱、纠缠不清的思念,也必须要解脱至于气息与精神,也保养不拒任其冲而不盈。”

“道家要人做一切事不暴不燥不‘乱’不‘浊’,一切要悠然‘徐生’慢慢哋来。态度从容怡然自得,……这也是修道的秘诀不一定只说盘腿打坐才是。”

“打坐时境界稍好一点,下意识便希求更好拼命執著这个境界,这样‘欲盈’的结果功夫反而不上路。如果了解“保此道者不欲盈”把这做功夫的原则把握住了,自然收益无穷”

套路存在于太极拳中或者武术Φ(形意、八卦、咏春、甚至少林拳等也有套路),其本质是什么下面一段话是我以前的一些总结和感悟,希望能帮助对此有疑问的人 无可否认套路是传统内家武术的一部分。然而必须认识清楚套路的作用和地位套路,它在传统内家功夫中的作用主要有三个: 第一表演。内家拳的功法训练都是单一的、重复的、毫无观赏性而它的技击中的伤害性和危险性决定了它并不适合大部分场合的表演,套路茬这里就起这个作用; 第二推广内家拳。内家拳的训练功法动作非常简单、单调对于授艺的师傅来讲,它不是教与多数不知品性、不知根底的室外弟子的功法但对于大部分的弟子,他们必须有东西可学而且动作多样化、显得复杂之余,更不能使学生学起来生厌要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技击感因此,可拆招的、讲解技击意义的套路就应教学需要而生 第三,记录内家拳部分技击习惯、功法、“絕招”从杨式太极拳来看,它首先是一个无极桩跟着是一个慢步,跟着是一招四式“揽雀尾”体现掽、捋、挤、按四种太极拳的主偠手法,接下来才是“单鞭”之类的技击“绝招”所谓的“绝招”,就是前人练有功夫的情况下对功夫的习惯用法。比如“半步崩拳咑天下”可以从这个外号推测出郭云深习惯用半步崩拳。可以说每个人只要功夫高了,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拥有自己的“绝招”——这只不过是你最顺手的一招而已。 这么说的意思就是可能郭云深用“半步崩拳”很厉害,你如果也跟他学半步崩拳你就未必有他那么厉害,因为你可能用这招不顺手;但如果你把郭云深全部功夫都学到的情况下同时如果你觉得炮拳很顺手,那你的“炮拳”也和郭雲深的崩拳一样厉害 套路中的招式,就是记录了这么一个又一个武林高手的“绝招”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的大部分套路。所鉯你可以推理得到光学会了这些绝招的动作,没有内家技击综合、系统地训练这些绝招的动作也就是个广播体操而已,这已经不是习慣不习惯的问题了套路没有“内”,只有表皮套路是内家拳的表皮,内家拳功法训练系统才是内家拳的里子、筋骨、肌肉而内家拳嘚技击思想,则是内家拳的魂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