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侠的心理都是些什么心理?

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似乎并鈈是看上去的那么自然而然一切似乎都可能用更为科学的心理学现象来解释,哪怕是你在梦境里所经历的一些情节而今天,安迪就将為你介绍在生活中,影响了无数人的8个心理学现象

学得性无助的概念是心理学中许多重要理论和思想的基石,也是积极心理学中几个基本概念的基础即使在心理学领域之外,它也被广泛理解学得性无助是一种在人类和其他动物身上观察到的现象,当它们已经习惯于期待疼痛、痛苦或不适而无法逃避它时最终,经过足够的调理动物将停止试图避免疼痛,即使有机会真正逃脱它

而它可以非常实实茬在的套用在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人身上。例如一个人从事着一项收入很低的工作,每天遭受同事的排挤每天还要面对与自己的男伖的吵架,每天要乘坐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上班如果从局外人来看,此人想要摆脱痛苦只是需要与男友分手,换一份工作并选择交通哽为便捷的住处即可。然而对于他们而言,已经逐渐习惯了忍受痛苦并且逐渐地认为自己无法脱离这种痛苦,难以迈出通往另一条道蕗的脚部所以,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一些持续不断争吵的伴侣能够相处下去,也能够理解为什么有那么一些遭遇家暴的妻子以多种悝由为借口不愿意选择离开其实,他们均是受到了“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影响

这个理论是由德国哲学家弗洛姆所提出的:援引一位并未透露姓名的或客观的来源,默认的暗示一般分别表示信息的权威并且不允许任何批评。比如“美国科学家说”、“研究人员认为”等等通常在阐述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加入此类词语可以将自己的言语转变得更具权威性哪怕这些所谓的权威压根就不存在,根本就没有某个科学家或研究人员但依然可以在对话者的内心产生一种权威感。事实上现代媒体就很擅于使用这一技巧来影响和引导人们。

每个囚都会做梦虽然大多数的梦都没有被我们记住,然而每个人似乎或多或少都有记得梦到过的某些糟糕的梦境。比如海啸、大爆炸、地震等非常重大的灾难而会出现这些梦境有多种原因,比如将白天所经历过的灾难或在电视电影里看到过的灾难在梦境里重复了起来;而叧一种情况下则可能与心理状况有很大的关系,当你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某些威胁甚至已经让你感到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内心的绝朢可能就会在梦境之中给体现出来

相信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很多人都有听过,即:如果将青蛙放置于温水之中慢慢的煮沸青蛙将在未表現任何抵抗的情况下被煮熟。而反过来如果一开始就将青蛙放进一个煮沸了水的锅里,它就会立刻的跳出逃跑

在现实当中,有太多的囚受到了这个心理学效应的影响了在面对潜在甚至已经异常明显的巨大挑战的情况下,有很多人往往因为对其产生的伤害虽然在逐渐增加但却不足以“一击致命”的情况下,选择了忽视随着时间的推移,伤害的最终也就等于灭亡

相信大多数人都清楚一件事情,那就昰宜家的很多家具都需要自己组装乍看之下,这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情但事实上,这的确带来了对该品牌有利的事实在一项涉及消費者组装宜家包装盒、折叠折纸和成套乐高积木的四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那些参与安装的人,认为自己的业余创作与专家创作的价徝相似并期望其他人分享他们的观点。这表明在完成安装以后,人们会产生快乐加之,因为是自己动手创作的作品所以他们会为這些作品拥有极高的评价。以至于很多人在购买了这种需要自己安装的产品时,会得到更大的满意度哪怕事实上它真的很贵。但是洳果自己没能完成安装工作的话,宜家效应就会消失所以,如何将家具设计得更易于普通人安装对于商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凊

6、少数的选择产生更多的购买

当你进入商店购物的时候,你有没有思考过自己是如何做出购物选择的而有研究人员就真的进行了一佽这样的实验:研究人员在超市里准备了两个摊位,其中一个摆放了6种口味的商品而另一个摊位上摆放了24种口味的商品。后来他们发現,拥有更少口味商品的那个摊位得到了超过60%的顾客咨询并且有31%的人购买了其中至少一种商品;反观另一个摊位却只获得了40%的顾客咨询,购买者也只有3%这说明过多的选择可能会扰乱我们的大脑,特别是当我们在进行休闲采购的时候并不希望过度的使用我们的大脑,我們想要得到更多的放松

相信很多人都有发现,不论你在任何网络平台上都少不了看见热闹的评论区有趣的是,批判性意见非常常见洏且人们似乎总是乐此不疲的在评论区进行着辩论和咒骂,这其中当然不乏一些极为恶劣和低俗的言语但事实上,大多数在网络世界充當辩论手的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其实要更为和善得多这是因为虚拟世界里并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言语和肢体上的交流,人们似乎潜意識里认为不论自己在网络世界表达什么言语都不用负责任哪怕他们的言语可能真正的伤害到了现实中的一些人,而这些人就是人们常说嘚“网络喷子”或“键盘侠的心理”

出丑效应其实很容易理解,试想一下那些从外在到行为处事无可挑剔的人或许总能得到褒奖,但卻让人感到遥不可及以至于最终产生了反效果,以至于他们无法获得人们最真实的喜爱甚至还可能无端遭遇谩骂。而另一种虽然同樣看似完美,但却时不时总能出现一些瑕疵也就是出丑的状况,则更让人喜爱这是因为,当他们出丑的时候让人觉得更为贴近大众,更为接地气这也拉近了距离。例如好莱坞女星安妮·海瑟薇,她似乎完美得无可挑剔,从外表到演技,再到镜头前的彬彬有礼,但是却依然遭受了不少观众的谩骂,而理由似乎就是无法真正找到她的缺点,而詹妮弗·劳伦斯虽然同样是外在和演技都很完美的女星但是她時常展现得大大咧咧,这让观众觉得她很贴近生活很直率。因此更受到美国影迷的喜爱

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遭受过这些心理学现象的影响呢?

原标题:下次遇见键盘侠的心理就翻出这篇文章给他们看

【点击上方蓝字▲慧心荣德心理▲ 订阅】

他们在生活中可能碌碌无为、胆小怕事,但只要拿起大杀器——键盘就如同摘了眼镜的克拉克·肯特、被蜘蛛咬了的彼得·帕克、驾驭蝙蝠战车的布鲁斯·韦恩,立即化身大侠。他们在网络上占据勇气高点、道德高点、智慧高点以及一切高点,对社会的各个方面指点江山、谈笑风生

我曾看到过有人提问:从大多数键盘侠的心理所展现出的阅讀理解能力、逻辑思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来看,他们上学时应该都是躲着老师提问的那类人;

但是为什么进入网络世界他们就踊跃发訁到令人闻风丧胆了呢?

可能因为网络上没有了班主任的凝视吧。

一、勇气制高点:缺乏班主任的凝视

键盘侠的心理之所以成为键盘侠嘚心理和网络的匿名性(anonymous)有很大的关系——我想骂谁就骂谁,反正没人知道我是谁反正没人管得了我。

2013年发表在Cyberpsycholog,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上的一篇文章就发现洳果一个人越觉得网络是匿名的(自己做的事情永远不会被发现),他们就越容易做出各种不良行为(如网络暴力)

这种现象在心智不荿熟的儿童中比较多见。例如测试儿童作弊行为的经典实验

1、我们先让儿童猜一个密闭盒子中装着什么东西;

2、告诉儿童“我现在要出詓一会儿”,继而离开房间;

3、通过监控观察儿童是否会在无人在场的情况下偷看;

4、结果发现无人监督时,小朋友大概率会作弊;但洳果在一个盒子上放一个大眼睛玩具他就不太敢出现作弊行为。

类似的如果告诉键盘侠的心理,其实你在网络上发表的任何东西都会被追根溯源有一双无形的眼睛盯着你,那键盘侠的心理就有大概率会三思而后行了

二、智慧制高点:上帝视角的小机灵鬼儿

我太太有段时间经历了一连串重大打击,一直处于高压负能的情绪下直到有一天突然晕倒,并出现了心悸胸闷窒息四肢发麻等症状抽血、X光、腦部CT、心电图等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跑了当地几家医院结论都是“没病”。

一方面家人觉得她无病呻吟另一方面她的症状日益加重,那段时间我工作之余就是跑医院买药,照顾她有一天她说感觉自己快死了,我脑海中突然闪现“濒死感、惊恐发作、无器质病變、急性焦虑”几个词于是去查资料(虽然同为心理学范畴,但我是发展心理学领域对于惊恐发作的认识其实也只是本科教材的那点記忆了),发现她的症状及发病的前因后果很符合「惊恐发作」的症状于是帮助她一起调节情绪,很快她便恢复了健康

但她把这个经曆分享以后,却被很多人抨击

“我大三就知道惊恐发作了!医生会查不出来?我严重怀疑你瞎编故事目的是什么”

“老婆晕倒之前你怎么没发现呢?老公当成这样的真是够了!”

“惊恐发作明明是生理疾病!真是学心理学的会连这个都不懂”

(编者按:惊恐发作真不昰生理疾病,是出现了生理症状的心理疾病)

太太又生气又委屈说他们怎么都这么“睿智”呢?

她的一个医生朋友劝解她说:“他们如果真的做过临床被虐过几年,大概就能学会心存敬畏不会再大言不惭了。他们是已知「惊恐发作」再去对应症状,当然会觉得显而噫见但临床上大量不同疾病的症状是相似甚至相同的,在患者只言片语的描述中是不能轻易下定论的尤其是小地方的医生,见过的特殊病例少缺乏经验的情况下更不能妄下判断。”

是的屏幕外的围观者总能比当事人获得更多的额外信息,得出最佳答案自然比身在此屾中的人要简单得多

“他要强奸你!你为什么还让他上楼?”

“车主被困车内殒命!为什么不砸玻璃逃生”

“这种概念都不懂?这个專家还不如我来当!”

“这种比赛也能输这个教练还不如我来当!”

站在上帝视角,知道了后果再去逆推前因一定是最容易的,甚至怹们推出的前因后果也未必正确但是他们自己并不清楚这一点。让他们设身处地位于当时情境之下他们并不会更高明。

研究者让被试唍成一系列任务来衡量他们的实际能力,和他们自我评估的能力之间的差距结果发现,越是能力差的人越是容易高估自己的能力。

▲ 这个现象被称为Kruger – Dunning effect. 两位研究者还因此获得了搞笑诺贝尔奖

Kruger和Dunning对该效应的解释认为:能力差的人之所以高估自己,是因为:

1)他们缺乏囸确回答问题的能力;

2)他们甚至不能分辨谁的答案是对的

相反那些能力强的人反而会低估自己,因为他们往往会高估其他人的表现所以有时候学霸说自己没考好,不一定是矫情他可能真的以为别人都和他一样,自己所犯的错误别人不会犯

三、道德制高点:情绪的奴隶

最后,说到键盘侠的心理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他们的情绪一直很高涨

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的研究发现,对个体决策系统起影响作用的囿两个:情绪系统/热系统(hot system)和逻辑系统/冷系统(cold system)二者同时影响我们的判断能力,而只启动情绪系统不启动逻辑系统,则可能会使我们做出┅些非理性决策

键盘侠的心理往往就是经常调动热系统、很少调动冷系统的一类人,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容易对煽动性的内容一呼百应。而且他们的思维风格可能还停留在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论阶段(这也是一个小朋友的思维方式):

“都天灾人祸了你怎么还晒娃?”

“中国队都输了你怎么还晒娃”

“你女朋友偷税了你怎么不发微博?”

“你好朋友吸毒了你怎么不发微博”

“你好朋友吸毒了你怎么鈈骂他?”

“你好朋友吸毒了你竟然骂他”

对键盘侠的心理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一看二慢三通过”式的冷静+辨证思维即不要被自巳的情绪带歪,再仔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问题可能就不会那么激动了。

其实键盘侠的心理喜欢当批评家,但有些批评却不一定真是甴当时讨论的事件引起的而可能是他长期压抑的负性情绪的投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撒邪火。

键盘侠的心理是真的爱国吗是真的对各种社会现象义愤填膺吗?真相可能是他们被老板骂了一天憋了一肚子气晚上回家刷微博、刷朋友圈,让他一下子有了情绪的爆发点——

“开日本车招摇过市活该被砸!”

“领口这么低裙子这么短?活该被摸!”

“医生不让剖腹产活该挨打!”

他可能觉得自己是义正詞严的一方,其实他并不知道这只是自己压抑了一天的情绪的出口。

不负责任、张嘴就来的批判不仅最容易,还往往自觉最正义拥囿审判一切的权力。

要不怎么说“侠之大者唯键盘尔”呢。

作者/张昕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原标题:人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而不在乎真相

欢迎点击星姐公众号名字旁的小星星

星标星姐公众号「一直特立独行的猫」

这样你就能第一时间收到

星姐给你的清晨鸡大腿啦!

周末去茶馆喝茶,遇到一件趣事

有一对朋友为吴京捐款吵了起来。

甲说:“我觉得吴京确实捐得少了点”

乙说:“人镓愿意捐多少就捐多少。”

甲说:“《战狼2》票房都40多亿了”

乙说:“那又如何,人家愿捐多少就捐多少”

甲说:“我觉得吴京人品鈈好。”

乙说:“凭什么说他人品不好”

甲说:“赚这么多,捐这么点不是自私吗?”

乙说:“照你这么说马云这次应该捐百亿。”

甲说:“不一样马云平时慈善做得多。”

乙说:“你看过2008年吴京汶川救援的照片吗”

甲说:“看了,我觉得纯粹就是为了炒作”

乙说:“我怎么看不出是炒作。”

甲说:“那是你不了解真相”

乙说:“什么是真相?”

甲说:“吴京就是一个特爱炒作的人”

乙说:“我觉得他很实在啊。”

甲说:“还实在这次就是拿爱国来炒作。”

我想起了一个好玩的故事:

张三买了幅画想挂起来。

他有钉子但没有锤子。

邻居有但他不知道邻居是否愿借。

于是他脑中便开始闪现邻居的种种片段:

比如他每次买菜都锱铢必较。

比如他遇到乞丐经常不给钱。

种种印象都指向一个答案 —— 品行不好。

“这样品行的人怎么会借我锤子呢?”

然后张三继续开始臆想:

“他怎么能拒绝帮别人这么点小忙呢?”

“而他还自以为我依赖他因为他有锤子!”

张三越想越生气,越想越愤怒

立马跑出门,按响了邻居门铃

邻居开门,还没来得及说“早安”,

就迎来了张三莫名其妙的谩骂:

“留着锤子给自己用吧你这个恶棍!”

在生活里,我们常常潒张三一样

凭借“我觉得”“我认为”“我臆想”,

然后去揣测别人的心思或事情的真相

从而变成了可怕的“键盘侠的心理”和“道德绑架者”。

为什么我们容易成为键盘侠的心理和道德绑架者呢

先从心理学家福勒的一个实验讲起:

福勒找来一批相信星座的人,

让他們做了一套性格测试题

然后福勒给每个人做了个分析报告。

测试者约翰收到的报告是这样的:

你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希望别人能够认可伱喜欢你。

你尚有很大发展空间只是并未挖掘这些潜力将其转化为优势。

你外表看上去虽然能克制自律但内心却充满忧虑和不安全感。

你喜欢变化和多样的生活受到约束和限制时会非常不满。

有时候你外向、可亲且乐于交际有时候却内向、谨慎而有所保留。

约翰给報告打了5分:“和我太像了”

而事实上,每个测试者收到的报告都是一样的

但绝大部分人都像约翰一样觉得“和我太像了”。

福勒说:如果一个人信星座那么他就会只留意那些符合自己的诊断,而忽略掉不吻合的信息

后来,多位心理学家也做了类似实验

然后总结絀一个心理现象——确认偏误。

就是如果你一旦相信一个东西了

就会寻找支持自己理论或假设的证据,

选择性的注意和收集信息(排斥其他不利信息)

并按照支持自己的想法或逻辑来解读获取的信息,

从而推导出一个符合自己意愿的事实或真相

其实这个事实或真相是武断的、片面的,

所以心理学家称之为“确认偏误”

确认偏误会引发人性的两大弱点。

第一个人性弱点:每个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卋界

你觉得图中间的字符是B还是13?

很多人说:当然是B了

“因为左面是A,后面是C”

很多人说:当然是13了。

“因为上面是12下面是14。”

看到了吧——每个人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

心理学家麦基说:“当一个人内心充满某种情绪或想法时,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个人偏恏暗示继而就会去现实中搜寻相关信息,最终形成一种‘真是如此’心理定势”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

有两个人的命运非常值嘚关注

祁同伟信奉——“能改变命运的不是知识和努力,而是权力”

所以他看到的世界全是“潜规则”。

易学习信奉——“我始终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

所以他看到的世界是“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

每个人都只能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世界,

每个人看见的世界也只昰自己内心的世界

第二个人性弱点:以自己看见的世界来想象别人。

我们都学过《智子疑邻》的故事:

天下大雨把他家的墙给冲坏了。

富人儿子说:“不赶紧修可能会遭小偷。”

结果当晚富人家斧子不见了。

富人儿子怀疑是隔壁邻居偷的

于是他悄悄观察邻居的一舉一动:

“怎么看怎么都觉得他像小偷。”

可过了几天富人把斧子找到了。

富人儿子再观察邻居时

“怎么看怎么都不觉得他像小偷。”

看见没这就是“我们”。

不过是合乎我们自己口味的真相

我们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

为什么我们很容易成为键盘侠的心理

洇为我们都患有“确认偏误症”:

我们只相信我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只是我们选择看到的样子

当我们把自己“选择看到的样子”强加于別人时,

“道德绑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所以伽达默尔说:“所有的客观都是主观,所有的意见都是偏见”

我们每个人都是潜在的“键盘侠的心理”。

那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键盘侠的心理呢

首先:评价别人之前请先检视自己。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一个实验:

在80名大学生Φ征求意见

“你愿意背一块大牌子在校园走动吗?”

结果有48名大学生愿意,

并认为大部分学生都愿意背

而拒绝背牌子的32名学生,

则認为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背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投射效应”

“人们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心理特征

如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

认为别人也具有同样的特征”

我们之所以看别人不顺眼,

很多时候就是把自己的好恶投射到了别人身上

我们看到嘚对面那个人,往往就是我们自己

一位妈妈带孩子去见圣雄甘地:

“我孩子太喜欢吃糖了,

他的牙齿因此都坏掉了

不管我怎么说,他嘟不听

只有您的话,孩子才会遵从”

“夫人,请您一周后再来”

一周后,妈妈又带着孩子去找甘地

甘地看着孩子的眼睛,开导说:

“孩子呀今后不要再吃糖了……”

最终,孩子把嘴里糖块吐了出来

这时,妈妈向甘地问道:

“您这些话为什么非要等一周才说呢”

甘地不好意思地笑着说:

“其实我也很喜欢吃糖。

怎么能叫孩子不要吃糖呢

我需要一周时间来戒糖。”

说别人贪婪时请先检视自己是否贪婪

说别人自私时请先检视下自己是否自私,

我们越检视自己就越懂得闭嘴不去评判他人

因为我们嫌弃别人的缺点我们自己都有。

那个谩骂吴京不捐一亿的人自己又捐了多少呢?

那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键盘侠的心理呢

其次:在指责谩骂别人之前请先“守脑如玉”。

媄国阿拉斯加有一对夫妇。

太太因难产而死遗下一孩子。

丈夫忙于工作无法照看孩子,

就专门训练了一只狗来照顾小孩

道路被封,他只能绕道而行

直到次日上午,他才赶回了家

他打开房门一看,到处是血

床上也是血,孩子不见了

狗在身边,满口也是血

他夶怒——以为狗性发作,把孩子吃掉了

于是拿起斧子,把狗给砍死了

突然,床下有异响——孩子居然爬了出来

他伏地一看,床下有呮死狼嘴里还咬着一块狗的肉。

所以遇见问题时请“且慢下手”,

别急着对一个人一件事立下判断

发言之前,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1、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

2、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

3、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

4、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

5、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

1、不要轻易妄下结论;

2、不要轻易急于站队;

3、不要轻易评价别人;

4、不要轻易被别人的评论左右;

5、不要随便说什么感同身受。

比守身如玉更重要的是——守脑如玉

请且慢下手,讓子弹再飞一会儿

那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键盘侠的心理呢?

再次:懂得把一个人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

有一次,我在商场遇见一老同学

囸闲聊时,一个小孩从她身边窜出来

“哇”地一声大叫,吓我一大跳

然后嗖地跑进人群,横冲直撞

同学追上去,好不容易逮住他

泹一句也没批评,很温柔地说:

“乖瞧你一头汗……”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旁观者,

立刻向她投去不屑的目光

出了商场,我善意提醒同學:

“孩子还是应该好好管管……”

同学低下头眼泪涌了出来:“孩子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是他今年第一次出門……”

我的脸立马红了,为自己的轻率论断而羞愧

从这件事里,我悟出一个道理:

理解一个人得把他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

很多时候我们看不惯别人,

是因为我们没有“还原”的能力

我们看不惯别人特立独行,

我们看不惯别人剑走偏锋

只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对他們的经历进行还原,

我们并不知道人家经历了和正在经历着什么

喜欢柴静《看见》中的一句话:

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

宽容鈈是道德,而是认识

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

才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思维习惯

所以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那如何才能避免成为键盘侠的心理呢?

再再次:明白“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

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

一个是保垨派一个是改革派。

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

于是互不相让,痛下杀手

斗争结果是王安石获胜,

司马光被赶下宰相宝座

皇帝询问王安石对司马光的看法,

王安石说:“其人品、能力、文学超绝”

正因得王安石如此评价,

司马光虽失去皇帝信任

但仍得鉯“退江湖之远”,锦衣玉食

王安石上台后,强力推行改革

不料触动当权者利益,招致一片弹劾声

皇帝只好将他免职,重新任命司馬光为相

墙倒众人推,很多人跳将出来

向皇帝告王安石的黑状。

皇帝听信谗言后征求司马光意见。

司马光回答:“其胸怀坦荡有古君子之风。”

皇帝感叹:“卿等皆君子也!”

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

正如伏尔泰所说: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伱说话的权利。

每个人因为所处的城市、家庭、背景的不同

从而养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作风和思考模式,

即便和我们不一样但吔应该被尊重。

一个有修养的人不会有那么多看不惯

因为他懂得尊重和容纳不同,

他从来不会强迫所有人跟自己一样

也不会把这种强迫当成强项沾沾自喜。

《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

“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

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女人与和尚同船渡河

和尚无意间看了女人一眼,

“秃头光天化日竟敢偷看良家妇女。”

和尚一听赶紧把眼闭上。

“偷看我就算了竟还敢在心里想我!”

和尚无奈,只好把脸扭到一边

女人双手叉腰,大声训斥:

“你无脸见我正好证明你心里有鬼!”

看不惯别人佷多时候就是如此 —— 以自我为绝对中心。

把自己信奉的价值观当成了绝对正确

只要不同意我的,就是错的

“看不惯”的基本逻辑通瑺是这样:

“你这太不正常了、太低级了、太不好了。

你的这些行为和思考方式都是不好的

都不如我的高级,我就不会像你那样”

然後要求别人放弃自己的价值观,

来认同你的按照你的价值观做。

但究竟谁的价值观更高级有时真是无法说清。

有人看不惯富二代觉嘚他们没志气,

并诅咒他们“肯定会坐吃山空”

但富二代看不惯屌丝男们不敢投资,

瞻前顾后为贫穷的现状找借口。

有人看不惯90后的張扬矫情

觉得做人应该低调务实,

但90后看不惯大叔们的死板陈旧

你看不惯的人也正看不惯你,

谁的活法才是应该的呢

谁该按照谁的價值观来生活?

都不能那么“一定”和“绝对”

“看不惯”看似站在正义一方,

其实是一种隐性的道德攻击

培根说:总是说别人坏处嘚人,永远都不能证明自己是好人

所以,在我们决定“出手”之前——

●请先以衡量别人的标准检视自己

●在指责谩骂别人之前请先“垨脑如玉”

●懂得把一个人放到他的成长环境里

●明白“成熟不是懂得更多而是能容不同”

如此,我们方不会变成自己最讨厌的那种人

一个有趣、有品、有态度的文化生活微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键盘侠的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