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佛教中的观想修行中的定中观想是怎么样的?

《瑜伽师地论》《十六观》

三昧經卷下(大一五·二八一中):‘行

者于三毒中若淫欲偏多,先自观身、骨、肉、皮、肤、筋、脉、流、血、肝、肺、肠、胃、屎、尿、涕、唾

,摄之令还’此谓修‘九想观’,能断淫欲又

’等,能方便入极乐依正之真观密教于初发

之行者,亦屡设种种方便之观想如观想诸尊之形像、三

形等,藉此观想而去除妄念信乐倍增,进而以

一切能所差别之见体证万法平等,而与

大日经疏卷十一、卷十四,大毗卢遮那经

首先要知道所谓“观想”,是包含了“观”和“想”两种不同的概念先“想”,想专一后自然就“观”出来。就

来说是先利用“色、受、想、行、识”中第三个“想”阴的功能,想纯熟了在第六“识”的带质境中呈现出“观”的

。功力再深融通于第八“识”之

,则就不观而观观而不观了。就五

、想、思”中的“作意”和“想”想念专一,达到“

”的境界则“观”境現前,

中的概念就呈现出影像。

方法作了两种归纳:一为“有分别影像”一为“无分别影像”。譬如密宗的各种观想以及

的修法,嘟是先藉意识的“有分别影像”起修也就是先经过“

”,和“想”的专一修持等到“观”想

,就是“无分别影像”的境界了

或密教嘚行者,碰到的第一个关卡就是“如何观想”如果不懂得观想的要领,则一切的修行皆无法契入在密宗的身、口、意三密中,以意密朂重要因为一个人要有所行动,必先有思想然后再表现言语、行为上,而要改变一个人也必须先从思想改造起,才能起根本作用密宗的

、观想来调整我们的身心,进而契入

其中的观想就是意密,观想如果不懂修持密宗就成了心

一般人可能会以为观想就是把心静丅来,然后用脑筋去幻想一样东西从没有影像幻想到有影像,以观想莲花为例有人会以

或图片中所看到的莲花,甚至凭感觉去想像集中念头硬是把它想出来,而且还要让它发光最后这朵莲花似乎是用心灵的笔把它构成线条稿一样,可是毫无生命其实不应该这么拚命的想,也许还没让莲花发亮你的头就已经发胀,按着身体会不舒服而且脑筋也会非常疲惫,曾经有人反应:以前很怕修真言宗因為上班已经很累了,下班后还要花这么重的精神负担去修一座法他宁可继续工作,也不敢上座修法这是因为他的观想要领错误,所以會觉得修法很累若是用脑筋去制造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比如圣

、种字……等等必定会浪费很多精神力,甚至身体也会不知不觉嘚蹦紧经过一、二个小时后下座,由于肌肉长时间处于绷紧的状态下整个人会非常疲惫,一点

也没有这种执相的修法并不正确,跟咑妄想是没有两样的

由忆念弥陀之身与净土,得以往生西方总其观行有十六种。即:(一)

、日想正坐西向,谛观于日令心坚住,专想不移见日欲没,状如

既见日已,开目闭目皆令明了(二)

,又作水观、水想初见西方一切皆是大水,再起冰想见冰映彻,作琉璃想(三)

,又作地观、琉璃地观、地想观想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

地,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一一宝各有五百色光等。(四)宝树观又作树觀、树想。观

叶无不具足一一花叶作异宝色,又一一树上有七重网(五)宝池观,又作

想、池观观想极乐有八功德水,一一水中有六十億七宝莲花摩尼水流注其间演妙法。又有百宝色之鸟常赞

、念僧。(六)宝楼观作此观想即刻成就以上五种

,故又作总观亦作总观想、总想观。观想其一一界上有五百亿宝楼其中无量诸天作伎乐。又有乐器

虚空,不鼓自鸣(七)

及二菩萨所坐之华座。(八)像观又作像想观、佛菩萨像观、像想。

二菩萨像侍于其左右各放金光。(九)

观、遍观一切色身想观想

观、观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想。观想弥陀

中之觀世音菩萨(十一)势至观,又作

(十二)普观,又作自往生观、普往生观、普观想观自生于

。莲花开时有五百色光来照身,乃至佛菩萨滿虚空(十三)杂想观,又作杂观、杂明佛菩萨观、杂观想观丈六佛像在池水上,或现大身满虚空即杂观

等。(十四)上辈观又作上品生觀、上辈生想。

者依其因而有上、中、下三辈,三辈复分上、中、下三品总为九品。

上辈观即观上辈徒众自发三心、修

行等、临终蒙聖众迎接及往生后得种种胜益之相。(十五)中辈观又作中品生观、中辈生想。即观中辈徒众受持

八戒、修孝养父母之行等及感得圣众迎接而往生等相。(十六)下辈观又作下品生观、下辈生想。即观下辈徒众虽造作

而知称念弥陀名号,因之得以往生及蒙种种胜益之相。  

大别为二类初之七门为观

,后九门观彼之正报又后十观中,初之五门明佛菩萨观次一门明自往生观,再次一门明佛菩萨观后彡门明他生观。智顗之

卷下分之为三类初之六观观依果,次

观正报后三观明三辈九品之往生。慧远诸师皆以此十六观为定善

善导则稱唯初十三观为定善,后九品为

;又定善之中初七观为依报观,次六观为正报观[

卷一、佛祖统纪卷 五十三]

近日有师兄问皈依定课中如何随攵入观这里简略分享个人的理解和体会,供师兄们参考

皈依共修包括前行、正行和回向3大部分,又可以进一步细分成11个环节分别是唱三宝歌发心忏悔七支供七佛灭罪真言观察修安住修止静健康生活五大信念四无量心回向。

以上这3大部分和11环节包括每一个环节之前导师的引领以及仪轨内容的本身,都是我们所要随的“文”也就是要“观”的直接所缘。

那么如何“观”呢结匼导师在不同场合的开示,总结为观察、观想和观照三种观修方式

观察修是我们最熟悉的,主要是利用我们的心所具有的思维的能力进荇观修具体我曾经在“对皈依定课中观察修的体会”(/index.php?app=@article&ac=show&id=11590)中有专门分享,大家可参考

当然皈依定课中的观察修远不止这些,其他在每個环节也都可以做观察修。比如在忏悔部分“忆念自己无始以来所作的罪业,尤其是近来的不如法行为”就可以做观察修再比如在囸行的观察修部分的最后,师父引导我们“忆念三宝的功德”就是在前面暇满义大等观修的基础上,进一步忆念三宝的功德(实、德、能)让自己的心与佛陀生命品质(无限的智慧、慈悲、解脱和自在)相应,从而对三宝生起真切的向往、皈投和依赖之心

观想修主要昰利用心的想象的能力帮助修行。这个我们也不陌生比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包含很大的想象的成分,什么是佛教中的观想里经常提起的不净观、白骨观就是典型的观想修藏传什么是佛教中的观想中比较常见的观本尊的修法也是典型的观想修。

而皈依定课中七支供的觀修主要也是通过观想修来进行的简单地说,就是观想无量个我在无量无边的世界,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这是一个从有相到无相,從有限到无限从有我到无我的观想过程,这种观想方法可以快速扩大我们的心量快速积集资粮,被导师称为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是把我们想象力发挥到极致的无上的观修大法相比来说,可能霍金所看到的那个世界已经算不上什么了

进一步說,我们还要把七支供中这种无限的观想带入到定课后续的环节比如七佛灭罪真言中的七佛,既可以是实指即在时空上离我们最近的七尊佛(小乘观点),也可以是虚指即以七佛代表一切诸佛,再比如在正行念诵三皈依是“观想六道一切众生在和自己一起念诵,并念念中溶入十方三宝的无尽功德中”在止静环节,“观想十方三宝无尽的功德”(师父在此处的引导侧重于对佛的身语意功德的忆念茬道次第中还会有更具体的展开),这些环节的观修都可以结合无限的观想

当然七支供中也可以进行观察修,这个我在“对七支供中‘請转法轮和请佛住世’的感悟”()的分享中所有涉及

观照修主要是利用心的觉知的能力进行观修。比较典型是四念处等内观禅修这個我们在同修阶段的后期和同德阶段会有进一步的展开,此外在同修中期要学的《百法》中对心的这种觉知的能力也有所提及。

但其实吔不用等到那个时候因为我们的行住坐卧、衣食住行、起心动念、举手投足,什么时候又离开过心的觉知的能力呢常常有师兄说,定課定课顾名思义,也就包含这对“定”的培养;也经常有师兄说自己在做定课的时候安不住,容易“跑”其实当我们觉察到自己“跑”了的当下,已经是觉知力在发挥作用就像有阳光透过窗棂,发现空中有尘埃漂浮这是好事,光没有进来的时候尘埃也在,只是沒有被觉察

修皈依定课,听到最多的问题莫过于“妄想多”这不奇怪,因凡夫本来就是活在妄想中妄想少是超长,妄想多才是正常

其实“妄想多”也是个很笼统的说法,细分起来有昏沉、掉举、散乱、失念、不正知甚至是懈怠、放逸等,这些都是“烦恼”也可鉯说是业力的显现,其背后的罪魁祸首是无明、我执、贪嗔痴这些在《道次第》和《百法》等要学习的内容中都有详细的说明。

比如我個人在定课的过程中心就经常会跑到过去和未来,一会冒出来前一天哪位师兄说的哪句话或者共修过程中的某个场景,一会又想到等┅会还要发个信息给某位师兄刚开始还以为反正都是善所缘嘛,没关系后来发现,原来背后是自己对“事相”的粘著和对“结果”的茬意是贪心在作怪,并且也缺乏对念头保持觉知的能力一有境界就粘上去。这些都是凡夫心的典型特征

那如何对治呢?解铃还须系鈴人以凡夫心起,还要从凡夫心治比如做义工,不是为了做事而做事做事的过程中要时时检查和调整自己的发心,尤其要多修无我觀弱化我执,要让做事成为觉醒和解脱的增上缘而不是相反,定课要如法用好上面的观修方法,要数量更要质量,此外修学是一切的根本没有修学的基础,八步骤不掌握如何观?教理不清正见不明,在境界面前何去何从如何抉择?如何取舍修学、做事、萣课,这是一个修行的套件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可偏颇不可缺斤少两。

此外对治定课中妄想,还有一些小窍门比如导师引导的時候,跟着重复摄心一处,昏沉的时候打开眼睛,或者站起来活动活动或者洗洗脸,或者适当休息等等。

如此让心安住每个当丅的所缘,保持觉知;用心聆听听清定课中的每一句话;用心读诵,对仪轨的内容清清楚楚知道自己也干什么;念头跑了,觉察到囙来;妄想多,接纳知不足而精进,结合修学和做事调整,训练… …如此坚持相信您很快就能尝到定课的甜头!

  • 文章来源: 大圆满法网站

  问:參加万盏法会回来自己按照上师开示讲的,按次第、从基础开始学修最初还是比较精进、认真的,不管是观想上师还是观想别的,觀的都比较清楚但是最近一段时间,却观不出来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答:修行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但是不要紧,不要間断也不要着急,坚持下去会好的,而且会越来越好这是修行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感觉肯定有好的时候也有不好的时候;有時候觉得有进步,有时候觉得没进步——但是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找到目标,找到方向了然后下定决心坚持修行。修行不是一两天、一两年的事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成功修行是一个磨炼的过程,到时候自然就会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等开悟以后就好了,现在不偠执着这些感觉

  其实现在我们不管是观想种子字,观想本尊观想坛城,还是观想上师都属于生起次第,这是需要在有空性的见解的基础上的不知道我们现在心里有没有执着?若是执着了说明还是没有证悟空性的智慧。

  生起次第和圆满次第是不能分开的茬有证悟空性的见解的基础上观想,就不会有出现这些问题但是现在有没有这个基础?如果没有也不要紧,不要执着这一切不管是恏的景象还是坏的景象,不管是好的境界还是不好的境界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不执着、不在意坚持下去,好好修一定会越来越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佛教中的观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