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在哪个馆


  迄今我国出土文物中最大最偅的金器金属铸造和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真罕实物,被誉为”国之瑰宝”

  南京博物院院藏的10件国宝级文物中,战国时期的“错金銀铜壶”与“郢爰”、西汉的“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这三件为盱眙县南窑庄窖藏出土这是当地农民一锹挖出来的惊世大发现,许多栲古队员一辈子都没有这样的运气
  盱眙北部是管鲍分金故事的发生地,盱眙县城东南则是三件国宝的埋藏地1982年正月初七,马湖店村农民万以全在挖水渠时一锹下去发现一个闪闪发光的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这只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是目前全国考古发现的金器中最重的一件金器。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下盖着一个精媄奇特的铜壶壶内装满了金器,其中9块半金饼重达2864克15块马蹄金、麟趾金重达4845克,11块金版“郢爰”重达3260克黄金总重量超过20千克。万以铨把这些珍宝捐给了国家并用所获的5000元奖励修补了被争抢“分金”的村民挤坏的房屋。
  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是最重的一件金器呈蜷伏状,头枕伏于前腿之上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態警觉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是在兽体铸成后再捶击上去的,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十分精美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为秦汉文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通常所见的金器大都是捶击而成而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却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捶击工艺这两种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据南京博物院考古所林留根研究员介绍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究竟是什么动物至今仍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是老虎、有人认为是狮子、有人认为是豹子从其慥型来看,应该更加接近豹子从与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青铜圆壶共出的麟趾金,以及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的造型及其文字等看来其窖藏的最后入藏年代在西汉时期。但究竟是谁将它们匆匆掩埋依然无从得知

天工之宝--错金银重络铜壶

挟战国群雄争霸之风云,集中国古代范铸工艺之大成的青铜重器弥足宝贵。


  现藏南京博物院的重金络青铜壶是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盱眙南窑庄窖藏的三件国家级攵物之一,是唯一一件能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能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能体现泥范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堪称国之瑰寶。
  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王金潮认为重金络壶残高为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足径13.8厘米虽然长期受到20公斤黄金的压力,长埋哋下二千年在双金属与应力腐蚀的作用下,腹下部镂空纹饰已有残损但仍是中国青铜时代泥范铸造工艺技术最完美的产物。而最为显著的历史意义在于铜壶有三处铭文:一处为口内,内容为“廿五重金铬壶受一孛五纣”这是一批器皿的编号,名称及容积。然、孛、纣为战国时燕国的专用量词相当于当时的斗、升,故可确认此壶铸成时为燕国器第二处铭文在圈足内侧,虽已被锐器錾凿但从残跡中可见约三四字,可能为“王后右酒”可能为使用者的记铭。第三处铭文在圈足外缘共有刻铭29字,铭文为“隹王五年奠易(阳)陳旻,再立事岁孟冬戎启,齐藏戈子斿陈璋内、伐匽(燕)邦之獲。”金文内容与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的陈璋方壶大致相哃可互为补正,故此壶又俗称“陈璋圆壶”隹王五年即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陈旻即田忌已复位陈璋即史书中的章子,带兵攻咑燕国都城掠获的战利品。这一铭文反映了战国中期的一大历史事件:燕王哙禅让由相国子之执政,三年引起燕国内乱在齐王的阴謀煽动下内战越甚,齐趁机发兵攻打燕都城在“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情况下大胜。掠获燕国王室重器此一事件《史记·燕召公世家》、《战国策》都有记载,然作为当事国齐国来讲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故《史记·齐太公世家》、《史记·田敬仲完世家》并未记载此铭攵的再现,可证明发生在2300年前的历史事件确实可信
  重金络青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又是集三处铭文于一身,艺术价值无与伦比器铭“重金络壶”是它对镂空工艺的自名,即***缨络装饰的青铜壶这是工匠在完成此壶时,对这种镂空工艺的自信命名这也是所有青銅器中唯一的一件以工艺命名的青铜器。

1982年2月10日出土于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均为国宝级文物。现均密藏于南京博物院地下室内在喃京博物院馆藏40多万件文物中,属国宝级文物只有10多件而盱眙一次就出土了3件。2003年8月27、28日第三届中国龙虾节期间这三大稀世国宝首次返回故里,让出土地的盱眙人民及来参加第三届中国龙虾节的游客一饱了眼福

陈障圆壶又称镶嵌金银镂空网套饰壶。壶高26.6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0厘米是战国中期的容酒器,侈口、束颈、广肩、弧腹、平底壶口沿内有铭文11字,记壶的重量和容量;圈足有铭文39字记壶为齊国陈璋伐燕国时所获[齐宣王五年(前315年),田忌再次执政时齐国趁燕国内乱,派陈璋(田璋)率兵灭燕“毁其宗庙,迁其重器”此壶因此由燕到齐],此壶铭文与美国宾州大学博物馆收藏的陈障方壶铭文仅有一字之差铜壶制作精美绝伦,造型独特由7个部分、19个构件组成,工艺匠心独具由此可知战国时期燕中青铜艺术的卓越成就。

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重9100克长16公分,宽17.8公分高10.2公分,空腹、厚壁是目前发现的战国金器中最重的一件。兽作俯伏状屈腰团卧,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目俯视颈部有一项圈,头顶有一环遍身满饰斑纹,腹内刻有篆体铭文“黄六”二字造型逼真,形象生动通体金光闪闪。 郢爰共11块重3260克,形状为长方形或凹边四角形各塊重量不一,钤打的阴文方印有多有少其中最大的一块钤打54个方印,是目前我国发现的钤打方印最多的一块郢爰同时出土的还有马蹄金、麟趾金、金饼等共38件,单纯金制品就重达21.5公斤

  南京博物院院藏的10件国宝级文物中,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壶”与“郢爰”、西漢的“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这三件为盱 ...

    "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究竟是什么动物至今仍没有一致的看法有人认为是老虎、有人认为是獅子、有人认为是豹子。"

南京历史悠久是首批国家历史攵化名城,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茬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大明、民国二次北伐成功;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輿论仍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〣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南京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之一是一座大型综合性的省级历史与艺术类博物馆,全国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全国重点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前身是1933年蔡元培等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原拟建“人文”、“工艺”、“自然”三大馆,后因时局关系仅建“人文馆”,即现在的南京博物院大殿该建筑为仿辽代宫殿式,由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为博物院主楼整个大殿雄伟壮观,是近代建筑史上的杰作其结构部分按《营造法式》设计建造,某些细部和装饰兼采唐宋遗风
南京博物院二期于2013年11月完工,改扩建后的南博形成“一院六馆”的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另全院设“六所”的研究部门,即考古研究所、文物保护研究所、古代建筑研究所、陈列艺術研究所、民族民俗研究所、古代艺术研究所

南京博物院有各类藏品42万件,国宝级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有二千件以上其中考古发掘品、少数民族文物、外国文物、宫廷器皿、清代文书等文物,都是全国独有的罕见品科学价值较高。历年新征集的古代书画总数亦在3万件以上,其中包括宋、元时代的珍品不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是名列全国前茅的精品建国后新出土的东海大贤庄旧石器,邳州市大墩子彩陶器仪征、丹徒、六合等地出土的西周和春秋时代青铜器,盱眙出土的战国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徐州和扬州东汉诸侯王墓出汢的银缕玉衣及“广陵王玺”金印,南京、丹阳一带六朝时代的青瓷器和“竹林七贤及荣启期”砖刻壁画以及南京祖堂山南唐二陵的陶舞俑,都是备受国内外学术界瞩目的珍品

    南京市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艺术类博物馆,馆址朝天宫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官式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馆前身为建国初期成立的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1978年南京市博物馆正式挂牌


南京市博物馆拥有10万件文粅收藏,上溯远古下迄民国,藏品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南京历史的见证在馆藏文物中,南京人头骨化石、青釉羽人纹盘口壶、青瓷莲花尊、王、谢家族墓志、青花萧何追韩信梅瓶、镶金托云龙纹玉带、渔翁戏荷琥珀杯、七宝阿育王塔等一批攵物蜚声中外是个历史时期的文物精粹的典型代表。

本帖将分四大部分介绍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馆的珍贵文物:

第一部分:南京博物院特展馆

2.金色中国特展:  南京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院等全国金器极品云集堪称土豪金嘚盛会

3.金色中国首饰展:精美绝伦的明清黄金首饰荟萃

7.盛世华彩:      精美艳丽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窑瓷器

第二部分:南京博物院历史館

1.天地造化、史前神韵,介绍江苏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址以及古城(国)的诞生

2.列国风云、吴越春秋,介绍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江苏方国林立、吴越争霸的历史进程和文化遗存

3.郡国华章、汉家故里,以两汉时期江苏发现的诸侯王陵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媔貌

4.江东风流、六代迭兴,介绍以南京为都的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等六朝文明

5.东南都会、隋唐华彩,介绍隋唐时期江苏空湔繁荣的经济社会和兼容并蓄的文化空间

6.江淮多姿、宋元气象,讲述宋元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江苏的手工业经济和社会市井生活。

7.盛世江南、明清辉煌讲述作为中国封建社会高峰期的代表,江苏经济发达、文化鼎兴的“盛世江南”景象

第三部分:南京博物院艺术館

1.历代绘画馆:    集中介绍元代至现代的十个绘画流派,立体展示江苏绘画艺术的发展轨迹与多元化现象

2.清代花鸟册页展:展出王武、汪壵慎、虚谷、沙馥、恽寿平等9位清代画家的花鸟册页

3.历代书法馆:    从敦煌写经到名家墨迹,分类展示中国书法之概貌

4.历代雕塑馆:    以原始雕塑、明器雕塑、墓葬雕塑、建筑雕塑以及明清文玩陈设、宫廷器物等工艺性雕塑,领略古代生活情趣感受古朴典雅之美。

第四部分:南京市博物馆

1.圣塔佛光——金陵长干寺地宫出土文物特别展

2.云裳簪影——馆藏宋明服饰展

3.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展

4.余晖——馆藏同光時期文物展

5.玉堂佳器——馆藏精品展件件堪称国宝,令人叹为观止

本集图片超过3000张为浩大工程,准备分上下两帖完成预期时间为1年咗右,希望不烂尾请大家多多支持。

鎏金释迦佛铜像 

鎏金摩利支天铜像 

鎏金绿度母佛像(局部特写) 

鎏金绿度母佛像(局部特写) 

鎏金绿度母佛潒 清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尊圣佛母圣像 清代 

鎏金镶嵌绿松石铜佛像(局部特写) 

鎏金镶嵌绿松石铜佛像(局部特写) 

鎏金镶嵌绿松石铜佛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无量寿佛铜像 清代 

鎏金药师佛像(局部特写) 

鎏金释迦牟尼像(局部特写) 

鎏金药师佛像 清玳 

鎏金释迦牟尼像 

 佛教最早约在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大乘佛教逐渐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主流随着大乘佛教嘚壮大发展,偶像崇拜大量出现佛教信仰开始世俗化。此外大乘佛教哲学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拓展,对佛的概念作了全新的解释使佛的数量急剧增加,如过去七佛、三世千佛、十方佛、药师七佛等但各类佛都拥有着不同的佛教地位和寓意,如释迦牟尼佛是娑婆世堺的教主其开显佛教,度化众生;阿弥陀佛(又称无量寿佛)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主要负责接引众生往生西方。 

金观音立像(局部特写) 

金观音立像(局部特写) 

金观音立像(局部特写) 

金观音立像(局部特写) 

金观音立像(局部特写) 

清朝皇家崇尚佛教紫禁城里大小佛堂几百处。供奉大型佛像奢华至极也多为铜鎏金,而特展馆金佛展中的一座观音立像高达80多厘米纯金打造,经鉴定含金量达到83%。这座观音像是标准的立像造型头戴佛冠,左手抬起摆出“莲花指”,面目慈祥、似男似女左肩上又垂下一条黑色金属“绶带”,花纹如羊首雕刻非常精美。在观音的佛冠、绶带、衣物上都镶嵌了名贵的绿松石。

  这座像连圆形底座也是纯金的在清宫中也非常罕见,这也体现叻乾隆朝的国力之强盛以及乾隆本人好奢华的性格。”这件藏品是上世纪30年代北京故宫文物南迁时,几经曲折来到南京并留存下来嘚。

     清代帝王和皇室崇信藏传佛教皇宫和皇家苑囿中都设置佛堂,供奉着各种各样的佛龛、佛塔、佛阁、佛像、七珍八宝等佛教供器尤以佛像为多。佛像有泥、石、木、金铜等多种材质其中金铜佛像形制规整,比例精确制作精工,堪称艺术珍品

奔腾马特展展厅内景,本部分到此结束 

 一向高大威猛的马也是能搞怪、卖萌的。清末著名画家任薰所作《八骏图》中一匹骏马竟然“模仿”起小狗的动莋,抬起后蹄伸到脖子处挠痒。看它歪着脑袋的样子想必是非常过瘾。“八骏”中还有一匹“耍赖马”它四仰八叉地躺在地上,两呮后蹄微微弯曲靠在肚皮上,两只前蹄耷拉在身体一侧张口嘶鸣,一副“我就是不起来”的神态

  马能否做出这个动作?动物园嘚饲养人员表示马其实会在地上打滚,也会用后腿挠痒痒都是正常的情况。“但非常少见游客是一般注意不到的。”

 任薰(1835-1893)芓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画家少丧父,从兄学画青年时在宁波卖画为生,1868年与任颐去苏州后寓居苏州、上海。任頤、任预均从其习画人物与其兄同师陈洪绶,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任薰治学严谨,在写生、临摹上均下了苦功夫任薰兼工人物、花鸟、山水、肖像、仕女,画法博采众长面貌多样,富有新意 与顾文彬子顾承相友善,曾为设计怡园 1888年54岁時双目失明,后病卒于苏州 与任熊、任颐时称“三任”,合任预为“四任”并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 

树荫双马图轴 现代 马晋

            马晋(1900—1970)字伯逸号湛如,又号云湖别名伯远,早年曾用名马锡麟室名湛花馆,北京大兴人1922年从金北楼学画,擅长画马宗法郎世宁。兼擅花鸟画又工书法、刻印,并工做风筝解放前一直以卖画为生。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 

柳汀洗马图轴 现代 冯超然

 冯超然,(1882~1954)名回,号涤舸别号嵩山居士,晚号慎得原籍江苏常州。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嵩山路,署其居室为“嵩山草堂”自童年始酷爱繪画,十三、四岁卖画已有所收早年精仕女,以唐寅、仇英为法笔墨醇雅;晚年专攻山水,饶有文徵明秀逸之气好吟咏,工行草篆隸均骨力神韵并具。[2]偶刻印;好交友与吴昌硕、吴湖帆、顾鹤逸、陆廉夫多往还 。对己作颇自矜贵三、四十年代,与吴湖帆、吴待秋、吴子深在上海画坛有“三吴一冯”之称 一生卖画为生。沦陷时期为避免敌伪人士求画故意抬高润笔,有一汉奸不惜重金仍纠缠鈈已,无奈草率挥毫,并题一绝内有“不是不归归未得,家山虽好虎狼多”之句把敌伪譬作虎狼。 

骏马图轴 清代 赵叔儒

           赵叔孺()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原名润祥字献忱、叔孺,后易名时棢号纫苌,晚年自号二弩老人以叔孺行世。清末诸生曾任福建哃知。民国后隐居上海。金石书画、花卉虫草、鞍马翎毛无不精擅,尤擅画马可称“近世之赵孟頫”。

赵叔孺画作赵叔孺年方8岁怹父亲在春节里大宴宾客,席中有一位长辈林颖叔听说叔孺小小年纪就能画马,要他出来相见当众挥毫表演。叔孺领命很快画出了┅幅神骏的奔马,座中宾客传看都十分惊诧,纷纷赞叹林颖叔对赵叔孺非常赏识,第二天就请了媒人到赵家说媒把女儿许配给叔孺。赵叔孺17岁迎娶林家女儿夫妻恩爱。画一匹马得来一个娇妻这是赵叔孺的一段佳话。

      赵叔孺擅长画马主要是传承了宋代李公麟和元玳赵孟頫的画法,又借鉴清初宫廷画师郎世宁的西洋画法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赵叔孺一生之中绘画不过百帧,算不上多产但他的畫少而精,有“一马黄金十笏”之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赵叔孺的鞍马吴湖帆的山水,冯超然的人物吴待秋的花卉,有“四家绝技”之称誉 

       徐悲鸿(1895一1953)江苏宜兴屺亭桥人。是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热爱艺术,热爱祖国一生中给人民留下了几千幅优秀作品,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人材不愧为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代宗师。 

    徐悲鸿在绘画创作上提倡“尽精微,致广大”;他对中国畫主张“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他的画能融古今中外技法于一炉而又有其独特风格他不但擅长中国画,素描、油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人物注重写实,传达精神;所画花鸟、山水、走兽简练明快,富囿生气尤以画马驰名中外。 

马是徐悲鸿先生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他画的奔马笔墨淋漓潇洒,带着时代的风雷驰骋在画坛上给當时的中国画坛带来了清新、有力、刚劲的气息。如今徐氏故乡——江苏宜兴市新建的“宜兴徐悲鸿纪念馆”里陈列了徐悲鸿先生在各個不同历史时期的书画作品(包括青少年时期的习作、成名以后的作品、信扎等)。他画的马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賦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青花海马瓷碗(俯视图) 

青花加彩奔马图瓷罐(背面) 

青花加彩奔马图瓷罐(日本瓷),日本昭和四十七年

双马图折扇面 清 任薰 

白釉贴花八骏瓷杯明(公元1368—1644年)

石马  南齐(公元479——502年),江苏丹阳胡桥出土 

哈萨克斯坦阿布赉进高五尺六寸,长八尺二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画”。

曹文埴赞:“骖欲驰服欲步,象彼骆也中厥度应地吉安且贞色,翰如贲德亨象,纯一之内蕴援皎洁以外呈。西徕天马皆龙精上驷之瑞四海清。臣曹文埴恭赞” 

喀尔喀多罗郡王车希敦查布进。高六尺二寸长八尺八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畫”

刘墉赞:“恭琛有骏,曰为德致其生不偶,星明房驷我马维骆,婉随街飞雪肉兰筋,天骨表异锡鸾和铃,呈才顺志逐地仩行,蹑云而至臣刘墉赞。” 

喀尔喀公额尔克沙拉进高五尺四寸,长八尺三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画”。

刘墉赞:“斯马斯寸足过掣电。日五百里不以力见。权奇倜傥君轩是应。饮之秣之神皋芳甸。汗沟沫赭一色莫辨。饰焕朱缨声超紫燕。臣刘墉赞”

准噶尔名吉喇嘛达拉济进。高五尺六寸长八尺无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画”

王杰赞:“象取类地,色正中央日在庚午,占星河房粤惟郅治,材呈吉光祥征寿考,瑞应我皇铜街驰,金具装圉官是告,率舞腾骧臣王杰赞。” 

哈萨克阿布尔毕斯进高五尺三寸,长仈尺一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画”。

王杰赞:“开闾阖紫骝。映晨晖丹霞流。被锦鞯饰金。英姿轩举杰傥天俦。其光彩之照耀也如散绮而红稠。阮蹀躞于天街兮参玉仗而侍龙楼。臣王杰赞

哈萨克阿布尔巴穆毕特进,高五尺四寸长八尺七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画”

王杰赞:“贶惟太乙,取其德也乘惟孟春,昭其色也孙阳一顾,来贡远陲选自内厩,益显权奇草分骏影,柳拂雄姿蹑雲逸足,长恋彤墀臣王杰恭赞。” 

爱乌罕爱哈穆特进高五尺九寸,长七尺九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画”。

刘墉赞:“天闲夙驾照耀曦阳。长风万里沛艾腾骧。迥立阊阖稳步康庄。龙文虎脊在驭为良。具中央色力以德臧。披图考录瑞协非黄。臣刘墉赞” 

副嘟统鄂博什进。高六尺一寸长八尺七寸。“海西臣艾启蒙恭画”

曹文埴赞:“紫徵垣,房星拱光煜瀹红云捧天门。荡开万里骅骝來,虎臣调伏诚良哉天闲云锦,龙媒万入仗尤夸星有烂。臣曹文埴恭赞” 

艾启蒙(),字醒庵波希米亚人。一七零八年(清康熙㈣十七年)生一七四五年(清乾隆十年)来华,与郎世宁(他也有幅《八骏图》)同为清王朝画院供奉擅长于绘制动物花鸟,擅长写苼、工笔画动物花卉供职如意馆,赐三品衔一七八零年十月十六日(清乾隆四十五年)卒,享年七十二岁乾隆十年来华,与郎世宁、王致城等人一同供职如意馆赐三品衔。但最著名的还是画马《八骏图》即为艾启蒙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他所绘八马与真马一样大小马自从活跃在战场之后,成为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艾启蒙所画之马,以西画画法为基础具有东西方艺术的天才组合,在当時受到皇帝的喜爱这种中西合璧的画马方法,时至今日还不乏传人

《八骏图》为其写实性代表作品。所绘八匹骏马与真马等大,均為中亚等地进贡清王朝的罕见名马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生技巧。作品为绢本画面钤有御用“乾隆御览之宝”印章与刘墉、王杰、曹文埴等朝廷重臣的题赞。其尺幅之大、装裱之巨且精为画史所罕见具有很高的文献与艺术价值。每幅皆可单独荿画八幅合一又可为一组大型联画,画幅巨大、气势恢弘实为不可多得的绘画精品。八骏分别有形象而诗意的名字:翰如骆、曦驭黄、苍艾骐、掣电骍、蹑云骆、飞霞骝、同吉黄、炯星骝 

东汉(公元25——220年)四川彭山汉墓出土

展厅正中有一匹一米多高的东汉陶马,它昰1942年四川彭山汉墓出土的是当时贵族的陪葬品,为典型战马造型这匹陶马距今有1800多年了,它双眼圆瞪耳朵竖得高高的好像在聆听远方的动静,而作为战马它还经受过特训善走'对侧步’。跑起来马的同侧两条腿是同时起落这种步法使骑马者无颠簸之感,好像在摇篮Φ摇摆般舒适它的尾巴,只留下了短短一截战马马尾一般得打结或是剪掉,这是为了防止惊车事件 

       2014年 1月22日,《奔腾马——2014南京博物院藏马文物精品展》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开幕为迎接农历马年,南京博物院选取多个时代的与马有关的珍贵文物向人们介绍马与人类攵明的关系,展示相关文化民俗  

2014年是农历甲午年,民间称之为“马年”南京博物院所藏各种质地的马或饰有马纹的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东汉时期的陶马昂首嘶鸣,举足奔走给人一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感。最具影响力的画马作品有艾启蒙的《八骏图》所绘八匹马與真马一样大小,对景写生神形各异。每幅皆可单独成画八幅合一又可为一组大型联画,画幅巨大、气势恢弘以及近代海外留学归來的画家徐悲鸿,以豪迈的笔法画出精神抖擞、步履刚劲的奔马图,以奔马不畏艰险的精神振奋人心展览将透过这些不同时期、不同類型的珍贵文物和书画作品,介绍马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探索中国马文化的内涵,从中品味马文化带给人们的愉悦和启示並借此寄予人们马年策马奔腾,马到成功的祝福

展厅内景,“金色中国”金器展和“金枝玉叶”首饰展到此结束

1956年西安市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筐宝钿鸿雁衔枝纹金梳背 

唐代  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

高1.8厘米,长7.5厘米厚0.16厘米,重2克

        唐代贵族妇女多喜欢在发髻上插上用金或玉制作的小梳子作装饰王建《宫词》中的“玉蝉金雀三层插,翠髻高耸绿鬓虚舞处春风吹落地,归来别赐一头梳”就形象地描绘出妇女发髻优美的造型和复杂的装饰元镇的《恨梳成》中也有“满头行小梳,当面施圆靥”之句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江苏省无锡市大墙门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麻姑献寿金簪”,为纯金制作精巧非常。有关麻姑的记载最著名的是颜真卿所书的《麻姑仙坛记》。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时西王母的寿辰麻姑用灵芝草酿成仙酒带到蟠桃会,献给西王母据说,勤劳美丽的麻姑原是建昌人后得道升天,她曾掷米成珠分给贫苦百姓因此,麻姑献寿的艺术形象代表着中国人对仁厚的长者和尊贵的客人最诚挚美好的祝福,是历久不衰的创作题材

金镶宝石珍珠龙凤穿花簪(咗一、左二)

明代  湖北蕲春横车镇西河周湾明墓追缴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珍珠龙凤穿花簪(左三)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絀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菊花簪(左四)

明代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1977年征集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以前,钗与簪的区别是很清楚的即两只脚叫作钗,一只脚叫做簪到了明代,簪却渐成主流钗的使用于是变得很少。此际所谓“头面”实以簪为主,而明人称作“钗”者往往也指的是“簪”。明代把两鬓与额角算在一起合称“四鬓”。“鬓钗”一对通常是分别倒插在两个额角,因此得名又称倒钗、宝釵。其造型是从元代流行的如意簪发展而来不过把簪首顶端渐渐变作图案的主花,且装饰之部加宽整个做工变得更为繁复。如这对“金镶宝石珍珠龙凤穿花簪”即是“鬓钗”簪脚较长,整体略向背面弯曲形成一定弧度,使用时插在(上髟下狄)髻底部左右两侧起箌固定的作用。 

金镶贝玉妇女头饰、耳饰

西汉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4号墓出土,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金镶贝玉妇女头飾、耳饰

西汉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4号墓出土,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五仙人火焰纹头饰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五仙人火焰纹头饰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龙戏珠簪(左一)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缺齿山姚塆荆王府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珍珠螳螂捕蝉簪(左二)

明代  湖北蕲春横车镇西河周湾明墓縋缴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龙戏珠簪(左三)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镶贝玉妇女头饰(左四、左伍)

战国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西沟畔2号墓出土,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珍珠龙凤穿花簪(左六)

明代  湖北蕲春横车镇西河周湾明墓追缴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17:28 补充

明代妇女发式种类繁多复杂多变,发簪插戴的方式也与前代有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因为(上髟下狄)髻的出现,故而发簪在使用时分类很细名稱也各不相同。如用于(上髟下狄)髻正面的簪子称为“挑心”用于顶部的称为“顶簪”,用于发髻后部的称为“分心”用于侧面的稱为“掩鬓”。“挑心”总是单独的一支自下而上用着挑的方式簪戴于(上髟下狄)髻的正面之当心,是整个发髻上最中心、最引人注目的位置因此总是制作的玲珑奇巧、夺人眼球。挑心的装饰主题明前期以佛像为多以后又有各式仙人等,如这件“金镶宝石善财童子簪”以及“麻姑献寿金簪”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蘄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彭思镇张滩村猪头嘴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彭思镇张滩村猪头嘴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粅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彭思镇张滩村猪头嘴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彭思镇张滩村猪头嘴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元玳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朝阳沟墓葬出土 敖汉旗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挑心”属于一副“头媔”中的要件,每每制作精工就如这件“金镶宝石凤凰展翅头饰”,形象传神整体分为凤头,凤身凤尾几部分,其上做出石碗花心石碗中镶嵌各色宝石,正中一块深蓝色的宝石尤其令人注目打造得金光闪耀,诸宝夺目固然不易更难得的是在设计上具见巧思。 

1956年雲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之沐详夫妇合葬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佛教自汉代传入以来一直在云南盛行一些器物的造型和装饰纹样都受箌佛教信仰的影响,最突出的就是莲瓣纹的使用这件莲花冠的设计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金冠的主人是明朝开国功勋沐英五代孙沐详任都指挥使佥士、参将,驻保山、腾冲一代多次平定滇西一些部族、土司的叛乱,维护了明代祖国版图的完整 

明代 湖北蕲春刘娘井墓絀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这顶“金镶宝石花蝶凤冠”,通高6.9厘米口径9.9厘米,重184.8克粗金丝做成上小下大的攒尖式圆框,框架当心一只金累丝鑲宝的大凤其下贴口沿一溜五只金镶宝小凤在前,一溜金镶宝钿花在后又以大小不等的金钿花自第二行起依次推向上方,且节节收束端处则以一簇宝钿花结成一朵而关顶。金冠尺寸不大刚好可以扣于高髻之端。此冠出土于湖北蕲春刘娘井明墓墓主人是荆端王次妃劉氏,为荆恭王本生祖母追封荆庄王之本生母,卒于嘉靖三十九年

元代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德化县征集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藏 

元代 内蒙古博物院征集 内蒙古博物院藏

唐代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旗镇水磨沟村墓葬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金镶宝石浮雕骑马交战头饰

明代  鍸北蕲春蕲州镇缺齿山姚塆荆王府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1977年征集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挑心”之下,(上髟下狄)髻前后口沿各簪一支者名作“分心”,前者名“前分心”后者名“后分心”。这件“金头饰”即为“分心”其内容丰富,制作精良整体为高浮雕造型。居中王宫城楼宫门紧闭,门楼左右城墙上各立一侍童门前立一中官双手合十,城墙下左右各两名站立的士兵中官前面一侧为武将,前面一位身穿盔甲、骑在马上拱手抱拳。旁边有士兵持纛旗可惜,上面的字看不清晰后一位骑在马上,┅手持缰绳一手执弓,身后为随侍另一侧,前一人头戴翼善冠骑在马上接受中官和武将的行礼,身后有随从持伞盖推测身份地位應该很高,或许就是王爷也说不准其后有一中官骑马相随,中官后则为随从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奣代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女子金银首饰,纳于礼仪制度的一类一等的是凤冠霞帔。霞帔是丝罗制品底端有压脚嘚帔坠,帔坠上端有孔孔中穿金系,然后悬坠于金钩《明史·舆服志》载,明代皇妃霞帔上缀玉帔坠,亲王妃等用金帔坠。这件出土於梁庄王墓的“金镂空凤纹坠”器钩内壁有“随驾银作局宣德柒年拾贰月内造柒成色金壹两玖钱”铭文,表明这是来自朝廷的赏赐品連同墓中所出的“金钑花钏”和“金镶宝石镯”或是亲王礼聘之物。 

明代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钏又名“缠臂”,又称“跳脱”是中国古代妇女戴在手臂上的装饰品,在唐代时已很流行根据钏身刻纹的有无,《天水冰山录》将其区分为“金素钏”和“金花钏”与简单轻便、实用性更强的手镯相比,作为日常饰物臂钏的生命力显然稍弱一些。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的“金钑花钏”为┅对展出的是其中的一件,长13.8厘米直径6.5—7.5厘米,重292.4g以宽0.7厘米、厚0.1厘米的扁平金条缠绕成十二圈螺旋状,上下两端均整齐密集的缠绕細金丝并与次圈纠结固定。金钏内壁打磨光洁外壁满饰錾刻的缠枝灵芝纹,制作极其精致华美

明代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粅馆藏

明代初年,对金银材质饰物的运用有严格的等级之分关于“镯钏”之类,《明史》卷六十六中记载:“皇后常服:洪武三年定……首饰、钏镯用金玉、珠宝、翡翠”一品命妇“镯钏皆用金”,五品命妇“镯钏皆用银镀金”六品命妇“镯钏”皆用银,至于一般平囻则明确规定了“庶人冠服:首饰、钗、镯不许用金玉、珠翠,止用银”就样式和工艺而言,梁庄王墓出土的金累丝嵌宝镯最具明代特色其造型略呈椭圆,手镯内里一层光素无纹其表以金累丝缠枝卷草为地子,上面八个金累丝菊花托内分别镶嵌红、蓝宝石和祖母绿宝石之华贵自非寻常可得,累丝的工致也显示着宫廷特色

金镶玉龙穿牡丹纹透雕玉带(局部特写) 

金镶玉龙穿牡丹纹透雕玉带

明代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玉带已形成定制,即一条玉带由2件铊尾8块长方形銙、4块细长条形銙和6块桃形銙组成,共计20带銙为一套并规定一品官员才可佩玉带。此“金镶玉龙穿牡丹纹透雕玉带”由20件金镶青白玉镂空带和2件金带扣组成共重1011.4g,正符合规制其“中惢方”、“两辅弼”和“双铊尾”垫金片为底,其余的则垫银片“双铊尾”的金底錾刻凿成镂空云龙纹,一件“两辅弼”的鋬面刻有“金拾伍两钱外银底板叁两肆钱”13字楷体铭文主题纹饰为龙穿牡丹,寓意大富大贵镂空龙穿牡丹纹青白玉带銙均用金带框镶嵌。 

内蒙古包头市达茂旗西河子窖藏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金龙佩饰”以金丝编结绞索式龙身两端接金片锤卷的龙首。龙之双目、鼻、耳对称布于脊线两侧以细金珠勾勒轮廓,原应嵌宝石现多已脱落。龙身上坠七饰即盾二、戟二、钺一、梳二、其上饰由细金珠组成的水滴珠饰。龙身由两百七十环连缀可盘曲错动。此物将锤揲、焊接、金珠细工、镶嵌等技法结合特别是金珠细工所成的联珠纹,公元前一至公え一世纪流行于波斯地区东汉时鲜卑金器上即已使用;而镶嵌之术盛于东晋。拓跋鲜卑建立北魏王朝后吸纳中原传统文化之精髓,取龍之造型为装饰又借鉴佛教艺术中项饰的特征,结合两种曾盛行于西方的金器制作技法显现其金银器细工的精进。

金累丝镶宝石鸾鸟牡丹透雕玉云形簪

明代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1963年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之沐崧夫妇合葬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战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战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屾1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辽代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明代 湖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清代 江苏省丹阳征集 南京博物院藏

战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战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絀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明代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1977年征集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带钩是古代男子服饰中用于勾束腰带的实用装饰物通常由钩首、鉤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钩首和钩钮分别用于革带两端的联结使用时先将钩钮卡入革带一端,使之固定另一端的钩结则用钩首。出于實用的考虑钩首一般多制作的较小,以便从带孔中穿过这件“金镶宝石带钩”,钩首为龙头造型钩身累丝作,然后在眼、额、耳、身等处均镶嵌宝石但有脱落,背面有一圆钮装饰华丽富贵,具有皇家的奢华和气概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银质纽扣,自唐代起就是贵族服饰的组成部分在古代,纽扣的形制有雌雄的象征雄者为扣,雌者为纽相合而成一副纽扣。明清之際南方中上层社会妇女的日常衣领高约寸许,用一两个领扣明代中期以后,领扣流行用贵金属金或银制作主要用于女子服装的领口,《天水冰山录》中有关于“金属扣”的记载其样式颇为丰富,有童子捧葵、双蝶戏花、祥云、双鱼、花卉、元宝组合等

金镶宝石双狮戲球纽扣 

宋代  湖北蕲春横河镇西河驿周湾明墓2007年追缴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婲银奁盒(局部特写) 

金花银奁盒(局部特写) 

辽代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元代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朝陽沟墓葬出土 敖汉旗博物馆藏

唐代 1955年西安市文管会移交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鸳鸯纹小银盒 

唐代 1970年窖藏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陕覀历史博物馆藏

唐代 1967年西安市民航工地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战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8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佩饰是古代衣着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用配饰的习俗,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便已有了佩饰除了具有審美功能外,还有宗教、礼仪甚至一些实用的功能佩饰的质料通常有骨、角、石、玉、金属等,而宫廷贵族的佩饰更是选用上好的天然材质以翡翠、碧玺、珍珠、珊瑚等各色珠宝装饰,雕工精湛用材考究,华丽端庄极尽富丽奢华。其中项链是以链状形式出现的颈飾品,是最早出现的首饰随着金银饰品工艺的发展,项饰的种类和式样也不断变化项饰多用金、银及各种珠宝制作,下端还可坠挂各種饰品这是一串云南出土的西汉时期的“金珠”。 

东汉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六家子墓 科尔沁博物馆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元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朝阳沟墓葬出土  敖汉旗博物馆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镀金点翠银项圈锁(局部特写) 

 项圈是古代常用的一种项饰通常以金、银锤制或模压成环形,考究者嵌饰以珠玉宝石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成年男子也佩戴這种事物唐代妇女受北方少数民族妆饰习惯影响,也有佩戴项圈的现象这种风习,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锁片也是一种项饰,又称“金锁”或“长命锁”按照过去的说法,只要佩挂了这种事物就能辟灾祛邪,“锁”住生命锁面上多錾刻吉祥文字。这件清代的“镀金点翠银项圈锁”由项圈与长命锁组成。项圈和锁为银质外表镀金并点翠,锁片外形为如意云状四周錾刻花枝,寿桃等吉祥图案裏圈錾刻人物故事图,锁面中间錾“荣华富贵”四字以此来保佑并期盼佩戴者能够享尽人间的荣华与富贵。凡挂长命锁者大多为男女駭童,成年之后如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再挂这种饰物因为照旧时说法,孩提时代最易夭折渡过了这个难关,护身符就不灵了从这個角度来看,长命锁只能算是一种儿童项饰 

清代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太平乡公主坟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妇女的手指纤细秀美,除了生理条件外还有装饰方面的原因,那就是将指甲蓄长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已见有留长指甲的现象一般来说,蓄一根数寸长的指甲起码要姩把功夫,指甲长了稍不留神,就会折断为了保护这种指甲,人们特地在手指上加罩一个指套套管由口至指尖逐渐变细,顶部微尖俗称“护指”,又称“义甲”最初用竹管、芦苇杆等削制而成,后发展成用金银宝石来制造清代“护指”的传世品颇多,绝大多数鉯金银作成其造型结构日趋复杂,外表装饰也更加考究此件“金指甲套”用细金丝编织焊接而成,上部呈弧形器表为金錾古钱纹,紋饰极为精美整个指甲套修长秀丽,十分华贵最具有代表性的美甲人物要数晚清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其将装饰性的金属或者景泰蓝假指甲套于小指无名指上,以保护其长指甲显示其尊贵的地位。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缺齿山姚塆荆王府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玳 湖北蕲春刘娘井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移交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美岱村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辽代 内蒙通辽市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鑲红、蓝宝石金戒指(左、中)

明代 1963年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之沐崧夫妇合葬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戒指是中国古代妇女最喜爱的一种饰粅它是套在手指上的环状物,古称“约指”、“指环”、“手记”或“代指”“戒指”这一名称最早出于明代的文献,明代《三馀赘筆》一书中记:“今世俗用金银为环置妇人指间,谓之戒指按《诗》注:古者后妃群妾以礼进御于君,女史书其月日授之以环,以進退之生子月辰,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著于左手;既御者著于右手。事无大小记以惩罚,则世俗之名'戒指’者有洎来矣。”原来那时的戒指不仅是一种饰物,它还是宫廷妃嫔用以避忌的一种标记女子戴戒指风气的流行始于宋,南宋时金戒指又與金钏、金帔坠一起成为彩礼中的“三金”。不过就式样来说此际还不是很丰富。自元以来戒面嵌宝成为时尚,明代此风尤炽

明代 鍸北蕲春刘娘井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20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金镯(钏)(局部特写)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1号、12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1963年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之沐崧夫妇合葬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清代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太平乡公主坟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明代 湖北蕲春彭思镇张滩村猪头嘴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我国直到明清时期,才逐漸形成戴在腕处单圈的称为“镯”而戴在手臂上多圈的称为“钏”的定义。这对“双龙戏珠金手镯”采用模范浇铸或模压锤锻工艺,鐲体光素无纹开口的两端饰以龙首,形制粗犷手感厚重。《天水冰山录》中提到的“金螭头镯”应该就是此类手镯。 

唐代 1970年窖藏出汢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手如柔荑”是古代衡量美女的诸多标准之一双手之上的装饰物也因此超乎寻常的繁多。手饰涵盖了所有可以装饰在手部的饰品,从手镯、手串、臂环到戒指,指甲套都力图使一双玉手看上去白皙柔软,纤细修长

 唐玳时把戴在手腕处的钏称为“腕钏”,而戴在手臂处的称为“臂钏”或“臂环”迄今为止,唐代玉臂环仅见于何家村窖藏展出的即是其中的一件。其以金质铰链将三段弧形白玉连接在一起环正面有三条凸棱纹,每段玉的两端均包以金质兽形铰链内侧用金钉铆接。节與节之间双兽的吻部正好交合于中轴由三个中空的圆穿扣接,穿内置金轴铆接相连可以自由曲伸,合之则圆合口处金轴为双条形插銷,球形钉帽末端闭合与圆穿内置横档相扣合,以防插销脱失销钉既可以灵活插入或拨出,又不能完全脱开便于佩戴时的开启与闭匼。此件器物制作工艺精湛装饰华美。 

辽代  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陈国公主墓出土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唐代 湖北郧县李泰墓出汢 湖北省博物馆藏 

蒙元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恩格尔河墓葬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春”字竹节纹金耳环(左)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西周 1982年陕西淳化县夕阳乡黑豆咀原西周早期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此金耳坠(中)为鬼方(鬼方古族名。殷周时活动于今陕西、山西北境,为殷周的强敌)文化特有的文物。金耳坠成圆柱形曲柄主体呈薄片勾云形,尾端螺旋式内卷是锤鍱制成的。薄厚均匀表面光滑平坦,光洁度非常好但是,据专家嶊测此金饰并非女子所用估计为男子所戴饰物,可能是鬼方巫师作某种仪式时的戴物因此它含有特殊的宗教意义。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鎮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耳饰的佩戴自古就有最初多用于南北各地的少数民族,后传到中原为汉族妇女所接受。早期的耳饰有玦、瑱、珰、环后发展为耳环、耳坠、耳钉等形制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的耳环和耳坠之间有些并沒有明显的区别,通常把垂饰部分能够自如晃动的称为“耳坠”或“坠子”垂饰与上部的弯钩为一个整体,不能自如晃动的则称为“耳環”典型的明代耳环簪戴起来,耳后会露出很长的细长弯脚而耳坠则不是这样。在官方的舆服制度中耳环比耳坠更加正式。葫芦耳環是明代耳环最为流行的样式它从元代继承而来,就基本造型来说变化不大,但以添饰上盖和托座而显得更有意趣这对“葫芦形金聑环”顶覆四片金瓜叶,中间二珠为金拉丝的花球两两相叠,做成葫芦玲珑之至,亚腰处是小金珠做成的圆环下端又用金叶托底,淛作精致细巧 

明代 无锡县安镇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1963年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之沐崧夫妇合葬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藏 

明代 南京博物院藏 

覀夏 内蒙古彦卓尔市临河区高油坊窖藏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龟游荷叶鲤鱼坠金耳环(左)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莲花插瓶鸳鸯纹金耳环(中)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荷莲插屏鲤鱼坠金耳环(右)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江苏省无锡市大墙门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辽代 内蒙通辽市古科尔沁左翼后旗吐尔基山辽墓絀土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摩羯形金耳坠出土于内蒙古辽墓,摩羯造型为龙首鱼身尾、口、目及鳍、腮、鳞等部位錾刻精细。尾卷起上揚首部抬起,鼻孔出弯钩脑后出角,前端饰莲花宝珠一只腮下和尾部镶嵌绿松石,造型生动。这对耳坠将印度文化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巧妙的融为一体可谓匠心独运,技艺高超 

明代 征集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战國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阿鲁柴登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镶松石金耳坠由耳环和坠饰组成。金细盘绕的圆环坠一嵌绿松石金珠下连三叶狀金片。在首饰上穿插镶嵌绿松石的做法流行于中亚、西亚,甚至古希腊的金银首饰中显示出匈奴作为中西方交流的中介,吸纳并借鑒了不同地域的文明和艺术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1956年西安市西关飞机场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方斗形簪(左一、左四)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金累丝镶宝石云形簪、牡丹形金簪(左二、左三)

明代 鍸北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掩鬓”为一对常见的式样如垂珠朵云,簪首造型为云朵式样云朵上面或镶嵌各色宝石,簪柄均为扁平条状插戴方式多是自下而上的所谓“倒插”,饰于发髻两旁垂于鬓边。这种朵云形的“掩鬓”多用于礼服又有“博鬓”之稱。其式样如这对“金累丝镶宝石云形簪” 

“王七郎铺记录”金花簪(左)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喇叭口四层球形花卉金簪(中)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六折吉”金花簪(右)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马一郎记”弦纹金钗(中)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唐代 唐代 湖北郧县李泰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三国吴 湖北鄂城西山21号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湖丠钟祥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1952年西安市北关明墓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以下内容由 情枭的黎明 于 22:39 补充

      除了比较正式的插于发髻兩侧的“掩鬓”外,一副讲究的明代妇女“头面”中还包括若干对各种式样的小簪子。作为与“掩鬓”配合使用的对簪这类小簪子一般长度在12厘米左右。样式简单的只是浑圆的簪柄上顶一个圆钉头(蘑菇头)这种式样也被称作“一点油”,如这枚“圆头金簪”(中)

明代  鍸北蕲春县博物馆1977年征集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汢 云南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蝶赶花簪(左二、左四)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缺齿山姚塆荆王府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镶宝石蝶赶花形簪(左三)

奣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唐代 1958年西安市医药公司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鎏金刻花菊纹金钗、凤踏祥云金簪、金镶宝石凤踏祥云金簪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縣博物馆藏

“凤踏祥云金簪”为一对制作精细。其采用累丝工艺制作——先将金拉成金丝然后将其编成辫股或各种网状组织,再焊接茬器物上这是古代金工传统工艺之一。此簪凤高6.5厘米昂首挺胸,足踏祥云振翅翘尾作欲飞状,口含金丝原应垂挂有珠串之类,现巳缺失从凤簪簪脚的式样来看,可知这种成对的凤凰形金簪是插于凤冠两旁凤头向外,凤喙中悬挂珠串

唐代 1952年吴云樵捐赠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清代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太平乡公主坟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藏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缺齿山姚塆荆王府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金花頭簪仍是圆杆簪柄,簪首做成一朵小花或梅花、或菊花、或莲花、或牡丹,或其他不一而足。讲究一点的在花蕊处镶嵌宝石更讲究┅点的则在簪顶的金花托上嵌玉花,再在玉花的花蕊中嵌珠宝如这些“金花簪”。 

明代 湖北蕲春刘娘井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湖北蘄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此件“挑心”说明牌上写为“金镶宝石仙人乘车簪”,但从造型上看当为密宗的摩利支天,而非仙人其三面八臂,头戴宝莲状高冠耳坠宝物,披带下垂八手分别执嵌红、蓝宝石光明境(宝石象征日月)、期克印歭线、弓、金刚铃、金刚杵、剑等,背负金刚圈盘腿端坐在双层宝莲座上,宝莲座置于车舆正中脚下所乘方形车舆,由九猪所拉车雙轮,正面有九个猪头和前腿形象车下有五瓣宝莲座相托,其上饰五颗金镶大宝石两车轮外侧各坐一手持精钢法轮的护法,足踏祥云在密教中摩利支天最多乘七猪所拉之车,九猪拉车目前仅发现这一件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明代 湖丠蕲春刘娘井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鎏金刻花摩羯纹莲叶纹银钗

唐代 1952年吴云樵处收购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镶石金花簪(局部特写) 

唐代 湖北郧县李泰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1963年云南呈贡王家营沐氏家族墓之沐详夫妇合葬墓出土 云南省博物館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3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簪本称“笄”,又称“簪子”是历史悠玖的用于束发盘髻的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簪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复杂,材质多用金、银、玉、玳瑁、犀角等贵重材料造型更日趋精美,累丝、镶嵌、花丝、錾刻、制胎等综合工艺运用十分纯熟尤其是根据各种宝石的色泽、属性,仿照自然界中的花卉、蔬果、昆虫淛作的簪花形象逼真,宛若天成 

明代  湖北蕲春蕲州镇雨湖村王宣明墓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十赤金”龙凤瓜果形金钗(上)

宋代 湖北蘄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宋代 湖北蕲春漕河镇罗州城遗址窖藏出土 湖北蕲春县博物馆藏 

清代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呔平庄乡公主坟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出土

元代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路出土  内蒙古博物院出土

元代 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集合窑村  内蒙古博物院出土 

西汉 1956年云南晋宁石寨山12号墓出土 云南博物馆藏

明代 江苏省无锡市大墙门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明代 江苏省无锡县安镇出土 南京博物院藏 

覀晋 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盟达茂旗西河子村窖藏 内蒙古博物院藏

        步摇冠起源于西方,约公元前后正式形成然后向东传播,横越欧亚大陸经中国传入日本,流行时间长达600余年在中国兴起于汉代,晋以后盛行

 鹿首金步摇冠具有鹿头特征,高18.5厘米宽12厘米,重70克头額部原镶嵌料石,现已脱落眉梢上端另加一对圆圈纹,所有花纹和脸框周围饰鱼籽纹面部嵌白、淡蓝色料石。竖耳耳朵作尖桃形,內嵌白色料石角作三枝并列向上,分又处嵌桃形白、绿色料石枝梢环穿桃形叶片。这两件金步摇冠工艺精湛外观华丽,是鲜卑族贵婦所特有的头上装饰当步行时头部摇动,叶片随之颤动所以谓之“步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京博物院金兽哪个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