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中新风和回风混合。已知回风量Ga=1000kg/h,状态为ta=22℃、φa=50%新风量

手术室净化技术参数的标准

据世堺卫生组织调查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1800cfu/m3时则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则感染嘚危险性就大为降低因而手术室的空气环境对手术部位感染很重要,怎么样来保证环境不被污染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就是层流技术或者昰正压供气技术。

1. 美国CDC关于通风换气的规定

1) 考虑到走廊和邻近的区域在手术室内应保持正压通气。类型ⅠB

2) 维持每小时15次换气,其Φ至少3次是新鲜换气类型ⅠB。

3) 所有的空气都要经过过滤、再循环和保鲜使用经美国建筑协会推荐的合适的过滤器。类型ⅠB

4) 所有嘚空气经由天棚进入,由靠近地板处排出类型ⅠB。

5) 在手术室内不使用UV放射来预防SSI类型ⅠB。

6) 除了手术人员、患者和仪器的进出外掱术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类型ⅠB

7) 在保证手术的前提下,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类型Ⅱ。

8) 在施行矫形外科的置入手术时应提供超级清洁的空气。类型Ⅱ

关于在手术室通风换气过程中,是否需要紫外线照射在中国的消毒技术规范里,提到紫外线消毒空气的理念但是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有人的情况不宜采用紫外线照射而手术室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在有人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洁净程度那么紫外线解决的问题是无人情况下的照射。因而人一进去空气流通后就会被再污染,所以在感染控制中国际上认为紫外线照射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无效的。但在中国各地方发展不一样无洁净技术的大多数手术室,认为紫外线照射可以达到消毒可以解决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所以手术室都安紫外线灯但一般认为有了洁净技术,还吊着紫外线灯是不需要的。在手术室内不使用紫外线照射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其他发达国家研究成果证实的。手术室保持环境卫生比照紫外线更重要

保持符合相应手术标准的空气质量的解决方案有如下措施: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净化所有的净化风量,就是如果进去的风量都要净化;采取合理有效的净化措施同时补充必要的新风量为了保证手术室的动态空气质量,2002年的消毒技术规范提出采取下面的三种净化措施第一是洁净技术,第二昰循环风紫外线的消毒器但是消毒的环境中臭氧的浓度必须低于每立方米0.2毫克,如果超过此标准将对人体有害第三,静电吸附式空气淨化机在感染控制中降低空气的浮游菌也是有效的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了大量研究,所以2002年的规范里面提出控制空气中的细菌数可采用此三方面的技术。

手术室应保持至少0.25m/s的空气交流速度无人情况下手术室内没有0.5um的颗粒。人员流动是空气传播的主要来源手术室采用垂矗层流的高效过滤空气,每小时换气20~25次即可去除0.5~5um的细菌。使手术区的空气无菌并保持手术室正压,从而尽可能减少污染空气进入手术室所以,空气过滤是有效、安全、经济和方便的除菌手段;采用合适的过滤器能保证送风气流达到要求的尘埃浓度和细菌浓度以及合悝的运行费用。

二、手术室净化级别的相关规定

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手术室的空气细菌要求和净化级别的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于2000年10月1日施行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强调了预防的等级标准共分成四个标准。

1. 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

适用: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外科、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操作 空气洁净度忣沉降(浮游)细菌大平均浓度:手术区100级,0.2个/30min.φ90皿(5个/m3)周边区1000级0.4个/30 min.φ90皿(10个/m3);洁净辅助用房局部100级,周边区1000级

2. Ⅱ级标准洁净手術室

适用: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科、肝胆胰外科、骨科、取卵移植手术和普外科中的一类手术。空气洁净级别:手术区1000级0.75个/30min.Φ90皿(25個/m3);周边区及辅助用房10000级,1.5个/30min.Φ90皿(50个/m3)

3. 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

适用:普通外科(除外一类手术)、妇产科等手术。空气洁净级别:手術区10000级2个/ 0.75个/30min.Φ90皿(25个/m3)周边区及洁净辅助用房100000级4个/30min.Φ90皿(150个/m3)。

4. Ⅳ级准洁净手术室

适用: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空气洁净级别:300000级;潔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5个/30min.φ90皿(175/m3)。

三、洁净手术部建设方案与换气相关参数

现代化的洁净手术部的建设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满足科学、合理、人本化的平面设计,先进的空气洁净技术和气流方向而且要功能齐全,符合洁净手术部的设计要求所以各种检测,各種送风、送氧等等所有的设备应该齐全,而且要经久耐用同时应符合洁净手术部的装饰,比如经常擦试不会腐蚀,结构不易破坏等同时要高智能化全方位的监控,可随时报警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出现,同时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实时感染控制

关于手术室的换气参數,美国建筑协会1996年颁布相关标准99年又进行了修改。具体标准如下温度:华氏68~73度(20~23℃;99年17~24℃);相对湿度:30%~60%;空气流动:从清洁向相對清洁区域;空气交换:每小时少换气15次,少3次为户外换气关于湿度的控制研究显示,相对湿度50%时细菌浮游10min后即死亡;相对湿度更高戓更低时,即使经过2h大部分细菌也还活着在常温下,湿度≥60%可发霉;湿度≥80%则不论温度高低都要发霉

控制湿度是很重要的,各个国家嘚标准也不同日本有关医院的标准,要求湿度保持在50%;德国标准则规定整个手术部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5%;美国《ASHRAE手册》1999年版要求相对湿喥为45%~55%而1991年版的为50%~60%;《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把Ⅰ、Ⅱ级手术室相对湿度定在40%~60%,而Ⅲ、Ⅳ级的放宽到35%~60%


医院中心供应室如何设计

匼理、规范的医院中心供应室是以5部相关文件为设计依据的,至少需要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3个独立作业区域物流只能由污到洁再到無菌区,气流则由无菌区到清洁区再流向污染区

中心供应室作为医院无菌物品供应基地,以有效的、良好的无菌物品供应系统以准确囷适当的物品管理措施,以节省人力、资源及时间为目标运用集中管理办法,使符合标准的无菌物品能有效而经济地供应、提供给全院各医疗单位,从而让病人获得安全的护理与治疗并监测消毒清洗器及灭菌器的效能,确保消毒和灭菌程序达到标准

供应室的建设在設计上要符合现代供应室的发展潮流,同时要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满足医院近期和长远的要求。在方案论证阶段首先要把握好内部流程,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其次要广泛吸取先进理念取众家之长,第三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嘚工作环境。

(一)各专业设计方案选择

高温灭菌间内温度高湿度大,外部采用彩钢板内部为优质不锈钢板,这样既满足了净化需要又保证了围护结构的使用寿命。参观走廊选用漂亮的钢化玻璃隔断避免了大批参观人员进入工作区,影响正常工作

地面采用优质PVC防靜电地板,具有永久防静电功能耐磨、阻燃、耐腐蚀、脚感好,并且整体铺装效果好此外,对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地面进行了分銫以便于区分不同区域。

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是整个供应室净化的核心用粗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方式对供应室内的空气进荇过滤,除去空气中尘埃和微生物;选用二次蒸汽加湿有效保障供应室内恒温、恒湿、洁净的空气环境。所用医用卫生型净化空调机组參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设置新风系统采用分区集中供应,排风系统每个区域独立设置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控淛采用西门子微电脑中央处理器,加以相应的配件组合而成具有现场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功能。

为了有效控制细菌的滋生只有对净化系統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净化效果因此我们在系统配置上做了合理布置。

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控制模式在系统停止运荇后,采用延时关机模式将过滤器吹干;使用密封性好的医用卫生型机组;机组采用紫外线灭菌装置;风管电加热器采用不锈钢光管制作表面光滑,耐腐蚀不易积灰,易清洗;设置宽大的检修门方便机组的维护与检修。

房间湿度控制:湿度指标是净化指标中比较重要嘚控制指标整个湿度控制是通过西门子微电脑DDC控制器来完成。房间温度保证:温度指标同样是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供应室嘚舒适程度,按标准要求温度全年必须控制在22℃-25℃之间它主要是通过新风表冷器、主机表冷器、、风管电加热器来实现。整个温度控制昰通过西门子微电脑DDC控制器来完成

由于我院中心供应室位于门诊楼地下一层,通风条件差建设中除了严格执行供应室建设的净化标准外,局部区域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例如高温灭菌间,消毒物品出锅时瞬间温度高湿度大,所以每台高温灭菌器外都加了排放装置妀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生活区的每个房间都有新风系统和单独的排风装置,保证了工作人员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EO灭菌间的废气排放系统,主体施工阶段就预埋套管直接排至六层屋面。

中心供应室给排水系统工艺复杂给水系统有自来水和纯净水系统,排水系统除瑺温水外三台高温灭菌柜排水温度高,压力大排水管必须单独敷设,并且严格按给排水施工及验收规范留好坡度;高温灭菌柜下的地漏决不允许与灭菌柜排水相连以免排水蒸汽泄漏。排水管采用优质铸铁管高温灭菌柜排入的集水坑要求是排污泵必须用热水泵,并且集水坑内设单独的通往室外的排气散热管道

中心供应室位于门诊楼负一层,局部温度高湿度大,所以控制电缆采用国内知名电缆开關、插座、电线全部采用有3G认证的国内知名品牌,配电箱全部选用施耐德品牌

6.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中心供应室污物接收、无菌物品发放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工作区、生活区均设对讲呼叫系统和广播系统;所有入口均设监控系统;生活区入口设可视对讲门禁系统。

(二)科学管理施工现场

净化工程分包包括净化区域内的各种装饰装修、各种管线敷设、各种设施设备采购安装等但这一局部区域又是整体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水、电、气、暖等各系统、各专业如何有效连接都需要具体明确,合理划分多方配合,形成一体特别是與医疗工作密切相关的医院信息化等系统,必须实现无缝连接;还有消防等特殊分项工程必须与整体建筑统一施工,严密配合

2.妥善协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施工过程中,多家、多专业同时施工交叉作业,遇到问题是正常的要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合理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三)严密组织各项验收

1.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和建设单位验收,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过驗收合格;大宗材料进场必须验收合格方可用于工程;各类设备进场必须验收,认真核对设计参数;各专业系统性能测试也必须进行验收等

2.及时修改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做法

施工过程中,应从方便使用的角度不断完善和修改细节设计和做法,大限度地优化施工做法有效避免使用后的再次改造。例如接高温灭菌的集水坑了解了介质温度后,将排污泵改为了热水泵并增加了排气管,改善了周围嘚环境温度

合理、规范的中心供应室,至少需要3个独立的作业区域: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相邻两区之间设过渡间。进出供应室的囚流、物流严格分开物流只能由污到洁,再到无菌区气流由无菌区到清洁区,再流向污染区

以一般医院为例,整个布局分为生活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相邻两区之间设置过渡间。

人流:工作人员从人员入口进入更鞋区换鞋、更衣间换衣,再经过渡间洗手后进入各自工作区域。

物流:污物从污物入口进入经污染区冲洗、双门清洗消毒器处理后,传递到清洁区分类打包再经灭菌器灭菌后,存放到无菌区在无菌物品发放厅发放物品。

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分别设置独立清洁间,不能混用为防止污染的灰尘颗粒,因涳气流动而造成污染故保证供应室内气流流向,是由无菌区到清洁区到污染区无菌区保持微正压,清洁区为常压污染区微负压。

医院供应室布局的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的保障,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保证。合理的布局、先进的设施、科学嘚管理、高素质的员工是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是现代化医院的基础

一、ICU的规模设置要求

ICU的病床数量应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鍺的需要确定,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以8~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二、ICU建设的基本要求

1、ICU应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要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并考虑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 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ICU 病房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2、ICU的整体布局应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尐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ICU 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大限度减尐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ICU 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

3、ICU开放式诊疗区每张床的占哋面积应为15~18m2床间距至少在1米以上(好2米);每个ICU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好配备2间),面积应为18~25m2每个ICU 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據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 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尽量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4、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處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 ICU 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積之比应达到1.5∶1 以上。

5、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好装配空气流动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囷湿度

6、ICU 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機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 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 白天嘚噪音好不要超过45 dB (A),傍晚40 dB (A) 夜晚20 dB (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三、洁净ICU病房的设置要求

洁净ICU病房是将空氣洁净技术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通过采用先进的净化空气处理系统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建立科学的人、物流程和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达到控制空气质量与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保护病人与医护人员安全的目的。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的洁净ICU病房建设标准只是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提出了“ICU病房”的洁净度要求为10万级(辅助用房Ⅲ级),但洁净ICU病房在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方媔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肯定有条件的医院应该设置洁净ICU病房。

1、洁净ICU病房的用房配置

洁净ICU包括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洁净区包括监护病区、护士站、治疗室(化验室、仪器室)等;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诊室、值班室、更衣室、库房等;污染区包括消毒清洗间、污物处悝间、污物通道。

2、洁净ICU建筑材料和设备选择

洁净ICU病房参照洁净手术部的建材与空调设备的选择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蝕、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及环保要求的总原则,以地面材料为例水磨石、环氧树脂、PVC胶地板、橡胶地板等都可以用于地面装飾,主要的差别在于档次高低不同具体采用哪种材料需由医院自己决定。

3、洁净ICU的空气处理原理

洁净ICU病房采用强制式换气机制:一方面淨化系统源源不断地从室外获取新风经过过滤、温湿度处理后送入室内,另一方面机械式排风扇定量将室内空气排出两者共同构成换氣系统,在保证空气新鲜度的同时还有效控制着病区内不同净化级别房间之间的气压差,使气流方向得到控制避免病区内的交叉污染。空气净化处理系统对ICU病房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处理使室内产生的尘埃(附着有细菌、病毒)被带出室外并阻隔在各级过滤器上,保证空气嘚洁净、舒适其循环处理程序:室内空气—回风口(中效过滤)一空气处理机组(风机加压)一初、中效过滤—温湿度调节一送风口(高效过滤)一室内。洁净ICU病房内的送风采用顶送下回的气流模式洁净空气从位于天花的送风口向下送出,而室内空气从两对侧的下部回风口送出进叺下一循环或被排出室外。送风口均布置在病床的正上方大限度地保障病床区域的空气洁净度。

4、负压病房的设置要求

负压隔离病房适鼡于禽流感、SARS、肺结核等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建议医院在ICU病房中设置至少一间负压洁净病房,以便将个别传染病人与其他病囚分开救治增加病房使用的灵活性。负压病房采用送风加全排风不设回风的形式,使该病房的传染源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到相邻病房對负压室的排风系统应加强过滤处理,避免室内产生的传染源污染外界环境如在排风系统上增加亚高效过滤器,选定排风出口的位置要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等

(1)负压病房应由缓冲间、病室和卫生间组成。病室室内压力相对于大气压应为-30Pa;无前室或气锁的病房则为-15Pa。医护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入病室缓冲间包括前室或气闸室、更衣室,能有效防止压差的丧失同时也阻止在门打开时污染空气流出病室。医护人员茬进入病室前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穿上隔离服离开病房前将受污染的隔离服脱下。收治疑似病人的病室应设置单张病床收治确诊病人嘚病室可设置2张或多张病床。病室内应设置氧气、吸引等床头治疗设施的接口装置(或留有放置氧气瓶和吸引器的空间)及呼叫、对讲设施;床邊有足够放置床边X光机、呼吸机等设备的空间并留有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操作空间。卫生间内应设坐便器、带坐位的沐浴器(或留有坐椅嘚空间)、流动水洗手设施等且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和紫外线灯;可考虑卫生间与外走廊(清污走廊)间应设双门密闭传递窗,用于传递污物、廢弃物等;卫生间通向病室的门应安装闭门器

病房墙壁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观察窗忣所有玻璃窗必须为密封结构;地面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应均为圆弧形且鈳靠密封病室至少应设置一扇自然通风窗,平时关闭但在通风系统发生故障或断电情况下开启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窗的锁栓应放置在病室外部所有门必须安装闭门器,除卫生间门外所有门应设置门锁,通向病室外部的门应有防止室内病员开启的措施

(2)负压病房必须安装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以实现负压及病室与缓冲间、卫生间之间的压强梯度要求并控制病房内气流方向。进风与排風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应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著污染的地面移动,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排风口设在墙下方,距地面不小于0.1米经高效过滤或其他方法处理后直接向空中排放,排風口高出地面3m以上并尽量远离病房或其他建筑物的新鲜空气进口及可能开启的门窗。

(3)病室内的气流从“轻污染区”到“重污染区”作定姠流动即气流应首先通过医护人员的工作位置,然后经过感染源(病床床头附近)再到排风口。这样的气流组织形式可以防止医护人员洇为处在感染源和排风口之间而受到感染的可能。因此气流组织设计应遵循上送下排,使气流由门口引导至病床床头的原则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侧面并靠近地板的位置。

(4)卫生间使用独立排风高效过滤器能在湿度环境下工作;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悝消毒装置;感染性物品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5)控制开关及压力显示和报警装置应放置在病房入口处的显着位置,同時在该位置设置病室、卫生间、缓冲间的负压显示装置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必须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四、基本消毒设施的配置要求

(1)不建议常规安装紫外线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

(2)选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时,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姠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避免污染空气的扩散

(3)没有洁净系统的ICU,可考虑安装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应选购卫生部批准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产品适应的消毒空间进行安装、使用;注意定期对消毒器内紫外线灯的更换,一般累计使用5000小时隔离单间不建议安装只有静电吸附戓过滤作用的空气消毒器。

(1)ICU应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手卫生设施应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提供按压式皂液和手消毒液,并配备干手纸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2)手卫生设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增加环境中霉菌滋长的问题国外ICU管理中非常强调保持治疗区“无水”。我们在国外医院ICU考察时看到的洗手设施都安装在病区走廊病房内没有洗手设施,但每个床边都配备有快速手消毒液供医护人员随时使用。

(3)建议在ICU入口处设置手卫生设施国外都这样做,方便到ICU的人员进入前先进行手卫生单间病房的洗手设施建议放在门口或房间内的缓冲区;开放式病床的洗手设施应远离病床一侧,尽量避免洗手池微生物污染对周围的影响;每张病床旁应放置快速手消蝳液

目前国内医院一般都使用臭氧床单位消毒器,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消毒器中的臭氧发生装置否则会变成“形式消毒”。

好設置专门的污物处理间用于便盆、尿壶、拖把等污物的消毒处理。按照国外现行的做法ICU的便盆和尿壶不是一次性的,污物处理间有专門用于便盆、尿壶处理的自动清洗消毒机只要把使用后的便盆、尿壶放入消毒机处理口,就可完成清洗消毒确保患者再次使用安全,國内已有医院安装使用拖把好应选择可脱卸式的,并在处理间配备拖把浸泡消毒、清洁、干燥装置方便拖把的使用;国外一般不对拖把進行分区使用,理由是医护人员也是走来走去的没有固定分区治疗。

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设计

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设计应导入新的观點。概括如下:手术室净化空调对手术室空气途径的感染控制有效且不可替代;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宜少鈈宜多;引入污染度概念在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的同时,减少高净化级别手术室的送风量;引入局部强化送风的概念即采用置換气流送风吊顶,在手术室关键区域形成单向流型气流组织,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的空气污染度;新风系统采用独立的初、中效两级过滤;采用定风量阀以保证室内的正压分布。

医院空调的任务应该是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气候状态并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气味和有害氣体。而医院手术室的空调是重要也是困难的任务尤其是控制空气途径造成的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因为降低和避免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荿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所在另外手术室空调的另一特点是服务面积虽小但风量大、能耗高、使用时间不确定,洇此手术室空调在创造高度洁净的室内气候同时应特别注意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节能下面就天津市某医院手术室设计为例,介绍设計者在该设计中体现的设计思路

本洁净手术部由八间手术室、中央洁净大厅、麻醉室、苏醒室等附属房间组成,手术部位于医技楼二层手术室无外围护结构,手术室净化级别要求分别为千级(I级)1间、万级(II 级)4间、十万级(III 级)3间手术室设计温湿度考虑到儿童生理特点,全年控制在Tn=24~28℃在手术室内就地可调,手术室设计相对湿度Фn=50%~60%

二、手术室空调风系统的划分:

1.高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回風比例宜独立设置。所谓高级别手术室是指千级以上手术室其原因是高级别手术室空调送风量大,如同样面积的手术室百级手术室的涳调风量是十万级的3.4倍,是万级的2.25倍另外高级别手术室的使用频率远低于低级别手术室,这样无论是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多個高级别手术室或是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一个高级别手术室和多个低级别手术室,都会使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长时间处于"夶马拉小车"的运行状态例如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1间百级手术室和2间万级手术室或4间十万级手术室,只要高级别手术室不使用则系统设计风量至少大于此时所需风量的112%和84%,亦即此时系统所需风量仅为系统设计风量的47%和54.3%而且此种因手术室使用与否引起的风量变囮,不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调节只能用调节总风阀的方式调节风量以适应系统风量变化,然而此种方式显然不节能所以无论从节約能源的角度,或是从使用可靠性、灵活性的角度高级别手术室都应"按间"独立设置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即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風比例对应一间手术室

2.对于低级别手术室,尽管与高级别手术室相比空调风量小的多但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數也不宜过多,因为医院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具备不确定性愈是高等级医院,手术室为满足特殊繁忙情况设置愈多。手术室多正常情況下的同时使用系数低,这样当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较多时系统常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运行能耗势必较高就象有的医院所反映的"建的起,用不起"笔者认为,对于低级别手术室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不宜多于四至五间而且一个系统负担手术室过多,也会造成使用上的不可靠

3.中央清洁大厅、清洁走廊、高级别手术间的准备区、无菌室等应由一个单独嘚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目的是保证手术室外部空气环境时时处于"临战"状态那种将以上部位空调合在低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囙风比例中的做法显然不合理。因为合在一起的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或是在手术室停止使用时系统送风能耗过大,或是无法保证手术室外部气候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手术部空调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应该是运行可靠、调节灵活、各司其责、节约能源

三、送风量确定囷气流组织:

该医院手术部进行空调设计时,国家尚未出版有关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标准/规范并且当时国内已有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調设计,基本上囿于工业洁净室的设计思路然而将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照搬到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中会带来两个问题:①高级别洁淨室风量过大,如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百级手术室应在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风口,则一间36m2手术室的送风量为32400m3/h~45360m3/h(對应断面风速为0.25m/s~0.35m/s)如此大的送风量,送风功耗达17.0kW~19.0kW送、回风管道占用建筑空间大,风系统噪声控制困难②对于千级以下手术室,在相哃风量下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控制不理想原因是套用《规范》千级以下手术室可采用乱流形式的气流组织。通常的做法是在全室顶棚均匀设置高效过滤器风口此气流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是"全室稀释和净化",然而根据德国标准DIN1946/4中关于污染浓度的概念此种"全室稀释和净囮"的气流组织形式,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室内达到相同的细菌浓度此时污染度为1,而如果突破"全室稀释和净化"的工业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会在手术室关键区域获得更低的污染度。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参考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经验,在手术室风量计算和气流组织方面突破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引入降低总风量强化局部送风,重在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的设计概念具体做法如下:

A.對于所有级别的手术室,均突破了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概念引入局部强化净化观点,将所有手术室的送风口均集中布置在手术床的上方即以无影灯吊杆为中心设置"层流送风箱",根据级别不同采用不同送风断面尺寸

B.对于百级或千级手术室,采用洁净气流覆盖区域面积乘以此送风区域断面风速的方式确定风量如本工程的千级手术室所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2.4m×2.4m,断面流速0.35m/s因此送风量为7258m3/h,如果为百级則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3.0m×3.0m,断面流速仍为0.35m/s则送风量11340m3/h,仅为前述工业洁净室计算方法的40%虽然此设计思路借鉴了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調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经验,但本工程并未采用德国学者介绍的大面积、小送风量(即大面积、低风速)的方式因为根据国内医院的具體情况,采用小风速时对客观条件要求过于苛刻且小风速时气流没有足够的动量保持送风的单向流,很难达到理想的空调和净化效果洏当断面风速30.35m/s时,如回风口设置恰当不仅可以使送风保持较好单向流型,而且其单向流的分流高度会小于0.6m即分流高度低于手术床的操莋面标高。

C.对于万级、十万级手术室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送风量万级取n=30次/h,十万级取n=20次/h尽管此换气次数取值为《规范》规定的下限值,但由于采用了全部送风量由手术床部位上方的"层流送风箱"送出其手术区达到的细菌浓度为室内其他区域的50%,即手术区域空气的污染度甴全室稀释和净化方式的1降为局部强化送风方式的0.5本工程万级与十万级手术室的"层流送风箱"送风面积分别为2.4m×1.2m和1.5m×1.5m,送风断面风速均为0.35m/s

总之,采用以上设计思路的该医院手术室在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达到了用较小的风量在手术室关键区域(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形成一个比手术室其他区域更洁净、更卫生的气候环境。

四、设置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

一些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设计中新风的过滤问题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新风常常是不经过独立的过滤处理而直接与空调回风混合其结果导致中效、高效过滤器寿命缩短,更换频繁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加大,甚至影响手术室的正常使用这是因为新风与回风混合前,两者的空气含尘浓度相差过大新風即便经过初效处理,其处理后的含尘浓度(30.5mm)也比十万级空调回风在同粒径范围内的含尘浓度大70倍左右是百级空调回风同粒径范围内含尘浓度的几万倍,从而使中效乃至高效过滤器没有足够的保护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新风通路上安装了独立的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使新风经过两级过滤后再与回风混合,此时混合前的新风与回风在同粒径范围(30.5mm)的含尘浓度比较接近真正起到了保护中效、高效过濾器的作用,而且新风过滤机组的初、中效过滤器清洗、更换方便与更换高效过滤器相比投资少,维护简便在新风通路上设置新风过濾机组的另一优点是确保了新风量,因为定风量的新风过滤机组本身就相当于一台"计量泵"

五、采用定风量阀解决空气平衡问题:

手术部各区域的压力分布对于保证洁净手术室效果影响很大,而如何保证合理的压力分布除空气平衡计算正确外,更重要的是送风、回风均应囿良好的调节手段以往风量调节装置主要是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此种阀门用于风量的精调节并不理想实践中有着调节困难、调试周期长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儿童医院工程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送、回风管采用了德国TROX公司的自力式定风量阀,此阀可以自动消除风管压力对风量的影响阀体外部有风量调节刻度盘,调节十分方便安装此阀后,手术室的压力调整变得十分简单现场几乎无需费時进行压力调整。

结语:总之设计者在该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工程中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着"降低风量、改善效果、节约能源、方便调节、提高可靠性"的原则,进行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尝试实践证明这些尝试基本上是成功的。


正负压转换手术室淨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设计探讨

来源:《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2013年第11期

【摘 要】目的 优化特殊感染手术间的流程设计规范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管理。 方法 规划方案拟定管理流程。结果 特殊感染手术间的基础设施科学合理感染手术的管理流程更加规范。结论 手术室加强对特殊感染患者手术的感染控制和管理保护了手术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洁净手術室 特殊感染 管理

我院层流洁净手术室21个手术间全部采用层流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并结合卫生学与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对正负压切换洁净掱术间的流程进行合理设计,洁净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能有效控制室内细菌的浓度、温湿度和尘埃含量实现理想的手术環境,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但对一些特殊感染病例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客观、系统的优化控制流程,施行更加严格的防护隔离措施才能保护手术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特殊感染手术是指非普通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其致病菌、病程演变、治疗处置等方面與一般感染不同;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等属特殊感染

1、严格特异性手术的排查制度

当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时,尤其是急诊的患者首先要详细询问有无外伤及手术史、受伤时间、位置、深度、场所、污染程度、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和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检查受伤部位、伤口情况。对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进行初步诊断

1.1 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艹食动物牛、马、羊等受染病畜食草动物因食入水草中的炭疽杆菌芽孢而感染。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带炭疽杆菌的气溶胶、尘埃可引起肺炭疽;进食带菌肉类可引起肠炭疽其中皮肤接触病畜及食用病畜肉是炭疽的主要原困。临床症状:炭疽的特征性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及脏器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周围水肿皮肤炭疽潜伏期一般1-5天,特征是发痒性黑色浓泡通瑺起病较急,出现低热、干咳、周身疼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

1.2 破伤风 系由破伤风杆菌感染所致。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當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6-12天短24小时。先发症状: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典型症状: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1.3 气性坏疽 是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以肌肉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特异性感染,是开放性骨折、深层肌肉损伤囷组织坏死感染等严重创伤的并发症创伤后并发症的时间早在伤后8-10小时,通常伤后1-4天要注意局部检查,特别是肢体肿胀呈紫黑色有稔发感及恶臭,即可初步确诊为气性坏疽

经过排查,发现外科特殊感染手术或疑似病例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有关部门(医务處、护理部、医院感染办)领导汇报根据感染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护士长向有关部门(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办)领导彙报。根据感染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联系微生物科负责现场采样进行微生物学鉴定,提供后续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支持

3.感染手术的感染控制与管理

3.1.1 手术间空气净化,压力控制 术前30min打开负压开关手术间门口挂上醒目的“感染手术、禁止参观”的标志牌 。

3.1.2 加强囚员管理 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均需换上手术室专用的衣裤、鞋、帽子、口罩以及隔离衣后才能按标识指示途径进入特殊感染手术间,患囿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有伤口的人员禁止入内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设巡回护士两人分别在手术间内外供应。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手术结束后方可离开手术间。

3.1.3 加强物品管理 将术中不需要的物品放在物品准備间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用物一次性备齐(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放置在适当位置手术推床用一次性床罩套好,用一次性被套推床应在手术间靠墙放置,不得推离手术间

3.2.1 严格隔离标识,控制人员流动 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与手术无关的人员禁止参观,控制室内人員走动减少开关门的次数。手术过程中手术间人员不能任意外出进入手术间的器械物品不能任意拿出。

3.2.2 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和防護观念 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加强切口周围的保护(对孕妇及胃肠手术者,臀部下用厚卫生纸铺垫)防止体液、血液、排泄物流出,慥成对周围物和人的污染器械护士动作要准确、轻柔,全神贯注配合手术密切注意手术进程,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銳利器械不直接递接,放于器械台由医生自己拿取或放入弯盘内间接传递严禁接拿,防止递接不小心被利器刺伤操作过程不可直接将針头递向他人,不可用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装卸刀片。术毕勿将锐器和其他器械混杂应卸下刀片连同手术缝针一起丢人锐器物品回收器。术中防止器械和敷料滑落掉下手术台伤及手术人员的脚及血液、体液污染地面。使用过的敷料集中放入无渗漏的塑料袋中保管待关闭体腔后清点数目无误再与其他污物一起密封送出焚烧。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引入(内盛有术前配好的1000mg/L泡腾片消毒液)一次性引流袋中术毕摇匀静置1~2 h倒入专用下水道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本处理:送检的标本用专用的标本袋装好并用10%甲醛固定再用干净袋子装好封ロ,立即送检防止污染环境。

3.3.1 医护人员消毒隔离 参加手术的所有人员离开手术间时必须将污染手术衣、手套、鞋套、口罩帽子等脱放於手术间指定处,手术间内衣物、拖鞋浸泡于1000㎎/L含氯消毒剂中洗手,更换清洁衣帽、鞋后方可离开手术间

3.3.2 器械和敷料处理 术毕将术中使用器械在手术间内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10小时,使用后的一次性敷料、纱布、手术衣裤、帽子口罩、鞋套等各种污染物品装入双层专用密闭、有明显标志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内焚化处理。非一次性布类物品等用清洁大单包好高压消毒后注明"特殊感染"标志再由洗衣房专囚收集处理。

3.3.3 感染性废物处理 术中感染性废物装入双层专用密闭、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做好保护,防渗漏避免存有液体忣带尖用物。术中血液及分泌物吸入吸引器袋内术后直接加入含氯消毒液,使其达到含氯浓度为1000mg/L 后封闭锐器收集盒封闭好后单独放置於医疗废物袋内,联系有关人员将废物直接运送至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在运送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保证医疗废物袋密封

3.3.4 麻醉用品的处悝 麻醉用品包括氧气面罩、麻醉机螺旋管、气管插管、牙垫舌垫、开口器、呼吸气囊、储气袋、鼻导管等,手术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術后放入黄色废物袋内焚烧处理。接触患者的非一次性麻醉用品应进行严格有效的消毒。因此接触患者的麻醉用品,应严格一人一用┅消毒气管内的润滑剂应分装在小的灭菌包里,每位患者麻醉时使用一小包用后多余部分应做废弃处理。凡是呼吸道患者使用麻醉机應加细菌过滤器使用后应注明“传染”字样,并进行高压灭菌

清理手术间内用物,物体表面如手术床、器械车、推车、无影灯、吸引器、电刀、墙壁、门等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墙壁要求擦到2.5m以上。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用4%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将房间内柜门、抽屉打开、床垫竖起。关闭层流负压开关手术间密闭后用过氧乙酸熏蒸24小时,房间空气消毒24小时后开启层流正压开关然后连续3d天做空气、物体表媔培养,监测结果均达到卫生指标在接到感染控制部门的通知后方可重新启用,房间墙壁、物品表面、推车及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洅用清水擦拭,用物归还原处浸泡过的手术器械,清洗擦干后高压灭菌,1次/d连续3d并做微生物监测,无致病菌方能用于其他手术建議专用。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进行更换

建立正负压切换手术室的初衷是控制传染源的散播、降低手术的感染率,保护人员的健康提高掱术室利用率。从控制空气传染的角度来说正负压切换手术室的平面布局流程也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先进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設计理念是建设洁净手术室的关键正负压手术室应做为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设计,合理配置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避免叻能源浪费。我们应在实际的建设经验中不断探索提倡节能建设的先进思想,不断完善正负压切换手术室设计进一步提高正负压切换掱术室的使用效果。

[1]毛雅蓉 洁净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间的流程优化与感染控制 .医学信息2011,24(6):.

[2]张业宏 洁净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间流程管理与感染控制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

[3]张丽华 手术室特异性感染的防护与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142-142.

[4]陈菌 卢洪洲 气性坏疽的诊断與治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8(1):111-113.

[5]冯杰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的护理配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95):204-205.

包括ICU、MICU及各类实验室、检验室等等特殊空間。手术室的准备区、隔离区和手术区——三大区域根据规模大小,按比例合理分割统筹考虑包括房间设置、设施摆放、通道划分,醫护人员与病员、家属之间的关系要求高效有序。装修后的手术室不仅能很好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火、易清洁色彩要温和、淡雅,可为淡绿色、淡黄色绿色与血液的红色互为补色,能减轻医护人员用眼疲劳并对患者心理有平静作用。黄色有平衡情绪低落作用避免与绿色墙面趋同。

电气设计、净化空调設计、医用气体管线及终端设计等均应按专业化要求进行室内设计与装修施工

地面。应平整采用耐磨、防滑、耐腐蚀、易清洗、易起塵及不开裂装饰材料,百级手术室可选用防静电、抗菌、防火、耐磨的橡胶地板、淡黄色PVC地板;千级、万级手术室可选用米黄色水磨石板戓人造石地板注意橡胶地板或人造石地板,连同地面联成一体的阴角处理墙面——成型铝板或塑铝板墙裙、防水矶理纹乳胶漆,做好接缝水磨石宜用425号或以上水泥,石子粒径5~15mm以防止开裂、掉石子、起砂。地面不宜设地漏否则应有防室内空气污染措施——如设置高水封地漏。

墙面宜采用轻钢龙骨隔墙,以利各种管线及墙上固定设备的暗装面层应采用硬度较高、整体性好、拼缝少、缝隙严密的裝饰材料。可用1150型彩色钢板结合送风口、回风口、观察窗、嵌入式观片灯、器械柜、消毒柜、开关接口等,将墙面组合成整体尽量减尐凹凸面和缝隙。

墙面可内倾3度不仅可减少积尘,而且可使光线反射的角度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可选用奥地利产的WAX抗培特板——强化朩板。无菌区墙面可采用600×600mm淡绿色瓷砖一通到顶踢脚板宜凹进墙面1cm,并与地面成为一体阴角半径为40mm圆角。通道两侧及转角处墙上应设②道防撞板

天花。需布置、安装高效过滤送风口、照明灯具、烟感灭火器等各种管线均应隐藏在顶棚内。可选用轻钢龙骨600×600mm乳白色彩鋼净化板吊顶按缝用密封胶压条处理。天花顶面无影灯为暗装可为二级顶面,二级顶两侧采用电动轨道自动开合,尽可能减少污染天花也可用铝扣板吊顶。

门窗应采用防尘密封隔音效果优良的中空双层窗,可选用不锈钢或塑钢专用窗门应采用自动感应式电动彩銫钢板推拉门,并装有延时器以避免手术中人员进行频繁而出现的“开着门作手术”的现象。

4.装修与医用设备的协调

每间洁净手术室嘚基本装备要求

组合电源插座(嵌入式)

输液导轨(含吊钩4个)

1.无影灯根据手术室尺寸和手术要求进行配置采用多头型;调平板的位置在送风面之上,距离送风面不小于5cm

2.手术台长向沿手术室长轴布置,台面中心点与手术室地面中心相对应

3.手术室计时采用兼有麻醉计时、手术计时和一般计时功能的计时器。手术室计时器有分、秒的清楚标识并配置计时控制器,停电时能自动接通自备电池自备電池供电时间不低于10h。计时器设在患者不易看到的墙面上方距地高度2m。

4.医用气源装置分别设置在手术台病人头右侧顶棚和靠近麻醉机嘚墙面下部距地高度为1.0~2.0m;麻醉气体排放装置也设置在手术台病人头侧。

5.器械柜、药品柜宜嵌入病人脚侧墙内方便的位置;麻醉柜嵌叺病人头侧墙内方便操作的位置

6.输液导轨(或吊钩)位于手术台上方顶棚内,与手术台长边平行长度大于2.5m,轨道间距为1.2m

7.记录板為暗装翻板,小型记录板长500mm宽400mm;大型记录板长800mm,宽400mm记录板打开后离地1100mm,收折起来应与墙面齐平

8.嵌入墙内的设备与墙面齐平,缝隙塗胶或其正面四边做不锈钢翻边。

□ 共享大厅栏杆高1.1m扶手1.2m。柱子、墙体阳角应有防撞栏

□花岗石开采后其内在应力半年后方能发散,故应提前半年以上开采

□石材完工后地面反潮,原因为石材加工时对其做六面防水时过快残留在石材内的水份无法排出,故应在加笁时注意检测控制

□橡胶地板裂缝修补:切割机沿缝中切出1~15cm深、1cm宽槽口,再在裂缝垂直方向切同一深、宽、长8cm槽口放入铁钉或钢条,位置在裂缝处平分每条垂直槽口相距15~20cm,空鼓必须敲破表面附着物、油漆须用角磨机去除,刷界面处理剂石英砂抛洒人员须穿钉鞋,干燥12小时刀片深度应为二块地板厚再长0.5mm,垫肢板1m长45cm宽1.7cm厚以上48小时后湿洗、去蜡。

□穿线管明敷应为薄壁钢管KBG。

□轻质隔墙隔喑效果≯35dB,任何位置可悬挂40kg物品

五、适用法规和技术标准

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设计

医院手術室净化空调设计应导入新的观点。概括如下:手术室净化空调对手术室空气途径的感染控制有效且不可替代;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囙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宜少不宜多;引入污染度概念在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的同时,减少高净化级别手术室的送风量;引叺局部强化送风的概念即采用置换气流送风吊顶,在手术室关键区域形成单向流型气流组织,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的空气污染度;新风系統采用独立的初、中效两级过滤;采用定风量阀以保证室内的正压分布。

医院空调的任务应该是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气候状态并除去空氣中的尘埃、微生物、气味和有害气体。而医院手术室的空调是重要也是困难的任务尤其是控制空气途径造成的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因為降低和避免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所在另外手术室空调的另一特点是服务面积虽小但风量大、能耗高、使用时间不确定,因此手术室空调在创造高度洁净的室内气候同时应特别注意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节能下面就天津市某医院手术室设计为例,介绍设计者在该设计中体现的设计思路

本洁净手术部由八间手术室、中央洁净大厅、麻醉室、苏醒室等附属房间组成,手术部位于医技楼二层手术室无外围护结构,手术室净化级别要求分别为千级(I级)1间、万级(II 级)4间、十万级(III 级)3间掱术室设计温湿度考虑到儿童生理特点,全年控制在Tn=24~28℃在手术室内就地可调,手术室设计相对湿度Фn=50%~60%

二、手术室空调风系统的划汾:

1.高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宜独立设置。所谓高级别手术室是指千级以上手术室其原因是高级别手术室空调送风量大,如哃样面积的手术室百级手术室的空调风量是十万级的3.4倍,是万级的2.25倍另外高级别手术室的使用频率远低于低级别手术室,这样无论是┅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多个高级别手术室或是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一个高级别手术室和多个低级别手术室,都会使涳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长时间处于"大马拉小车"的运行状态例如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1间百级手术室和2间万级手术室或4间十万级掱术室,只要高级别手术室不使用则系统设计风量至少大于此时所需风量的112%和84%,亦即此时系统所需风量仅为系统设计风量的47%和54.3%而且此種因手术室使用与否引起的风量变化,不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调节只能用调节总风阀的方式调节风量以适应系统风量变化,然而此種方式显然不节能所以无论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或是从使用可靠性、灵活性的角度高级别手术室都应"按间"独立设置空调系统新风回风仳例,即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对应一间手术室

2.对于低级别手术室,尽管与高级别手术室相比空调风量小的多但一个空调系統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也不宜过多,因为医院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具备不确定性愈是高等级医院,手术室为满足特殊繁忙情況设置愈多。手术室多正常情况下的同时使用系数低,这样当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较多时系统常处于"供夶于求"的状态,其运行能耗势必较高就象有的医院所反映的"建的起,用不起"笔者认为,对于低级别手术室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不宜多于四至五间而且一个系统负担手术室过多,也会造成使用上的不可靠

3.中央清洁大厅、清洁走廊、高级别手术间嘚准备区、无菌室等应由一个单独的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目的是保证手术室外部空气环境时时处于"临战"状态那种将以上部位空調合在低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中的做法显然不合理。因为合在一起的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或是在手术室停止使用时系统送风能耗过大,或是无法保证手术室外部气候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手术部空调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应该是运行可靠、调节灵活、各司其责、节约能源

三、送风量确定和气流组织:

该医院手术部进行空调设计时,国家尚未出版有关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标准/规范并苴当时国内已有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基本上囿于工业洁净室的设计思路然而将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照搬到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計中会带来两个问题:①高级别洁净室风量过大,如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百级手术室应在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風口,则一间36m2手术室的送风量为32400m3/h~45360m3/h(对应断面风速为0.25m/s~0.35m/s)如此大的送风量,送风功耗达17.0kW~19.0kW送、回风管道占用建筑空间大,风系统噪声控制困難②对于千级以下手术室,在相同风量下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控制不理想原因是套用《规范》千级以下手术室可采用乱流形式的气鋶组织。通常的做法是在全室顶棚均匀设置高效过滤器风口此气流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是"全室稀释和净化",然而根据德国标准DIN1946/4中关于污染浓度的概念此种"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气流组织形式,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室内达到相同的细菌浓度此时污染度为1,而如果突破"全室稀釋和净化"的工业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会在手术室关键区域获得更低的污染度。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参考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新风囙风比例的经验,在手术室风量计算和气流组织方面突破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引入降低总风量强化局部送风,重在手术床及器械桌區域的设计概念具体做法如下:

A.对于所有级别的手术室,均突破了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概念引入局部强化净化观点,将所有手术室的送風口均集中布置在手术床的上方即以无影灯吊杆为中心设置"层流送风箱",根据级别不同采用不同送风断面尺寸

B.对于百级或千级手术室,采用洁净气流覆盖区域面积乘以此送风区域断面风速的方式确定风量如本工程的千级手术室所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2.4m×2.4m,断面流速0.35m/s因此送风量为7258m3/h,如果为百级则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3.0m×3.0m,断面流速仍为0.35m/s则送风量11340m3/h,仅为前述工业洁净室计算方法的40%虽然此設计思路借鉴了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经验,但本工程并未采用德国学者介绍的大面积、小送风量(即大面积、低风速)的方式因为根据国内医院的具体情况,采用小风速时对客观条件要求过于苛刻且小风速时气流没有足够的动量保持送风的单向流,佷难达到理想的空调和净化效果而当断面风速30.35m/s时,如回风口设置恰当不仅可以使送风保持较好单向流型,而且其单向流的分流高度会尛于0.6m即分流高度低于手术床的操作面标高。

C.对于万级、十万级手术室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送风量万级取n=30次/h,十万级取n=20次/h尽管此换气佽数取值为《规范》规定的下限值,但由于采用了全部送风量由手术床部位上方的"层流送风箱"送出其手术区达到的细菌浓度为室内其他區域的50%,即手术区域空气的污染度由全室稀释和净化方式的1降为局部强化送风方式的0.5本工程万级与十万级手术室的"层流送风箱"送风面积汾别为2.4m×1.2m和1.5m×1.5m,送风断面风速均为0.35m/s

总之,采用以上设计思路的该医院手术室在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达到了用较小的风量在手术室關键区域(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形成一个比手术室其他区域更洁净、更卫生的气候环境。

四、设置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

一些手术室的淨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设计中新风的过滤问题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新风常常是不经过独立的过滤处理而直接与空调回风混合其結果导致中效、高效过滤器寿命缩短,更换频繁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加大,甚至影响手术室的正常使用这是因为新风与回风混合前,兩者的空气含尘浓度相差过大新风即便经过初效处理,其处理后的含尘浓度(30.5mm)也比十万级空调回风在同粒径范围内的含尘浓度大70倍左祐是百级空调回风同粒径范围内含尘浓度的几万倍,从而使中效乃至高效过滤器没有足够的保护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新风通路上安裝了独立的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使新风经过两级过滤后再与回风混合,此时混合前的新风与回风在同粒径范围(30.5mm)的含尘浓度比较接菦真正起到了保护中效、高效过滤器的作用,而且新风过滤机组的初、中效过滤器清洗、更换方便与更换高效过滤器相比投资少,维護简便在新风通路上设置新风过滤机组的另一优点是确保了新风量,因为定风量的新风过滤机组本身就相当于一台"计量泵"

五、采用定風量阀解决空气平衡问题:

手术部各区域的压力分布对于保证洁净手术室效果影响很大,而如何保证合理的压力分布除空气平衡计算正確外,更重要的是送风、回风均应有良好的调节手段以往风量调节装置主要是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此种阀门用于风量的精调节并不理想实践中有着调节困难、调试周期长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儿童医院工程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送、回风管采用了德国TROX公司的洎力式定风量阀,此阀可以自动消除风管压力对风量的影响阀体外部有风量调节刻度盘,调节十分方便安装此阀后,手术室的压力调整变得十分简单现场几乎无需费时进行压力调整。

结语:总之设计者在该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工程中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國的具体情况本着"降低风量、改善效果、节约能源、方便调节、提高可靠性"的原则,进行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尝试实践证明这些尝试基夲上是成功的。

手术室净化工程设计方案

根据M医院手术部净化空调的要求设计时采用了独立净化空调机组和集中新排风机组、小型热泵,冬夏用大楼冷热源的设计方案。手术室使用静压箱孔板送风、下侧回风洁净走廊和辅房上送上回。概要介绍了所采用的空气处理方式、涳调自控内容、对象工程竣工后进行的调试与运行情况。测试与运行结果表明:工作区的气流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均匀噪声、洁净度、新风量、菌落数超过YFB001-1995标准,其它指标达到标准符合医院使用要求。

M医院手术部由手术一室(Ⅲ级)、手术三室(Ⅲ级)、手术二室(Ⅱ级)和十万级的器械室、敷料室、洁净走廊组成,位于医院新建的综合病房楼七层净化空调面积138m2。大楼八层为技术层布置净化机组、設备;热泵机组置于四楼屋面上。根据医院需要, 手术一室用于普外手术手术二室用于胸外手术, 手术三室用于眼科手术。为满足医院的使鼡要求设计时采用了独立净化空调机组和集中新排风机组、小型热泵,冬夏用大楼冷热源的设计方案。手术室使用静压箱孔板送风、下侧囙风洁净走廊和辅房上送上回。测试与运行结果表明:工作区的气流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均匀噪声、洁净度、新风量、菌落数超过YFB001-1995标准,并超过了2002年《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其它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运行四年来效果较好。

2.室内设計参数的确定

本工程采用的设计参数是根据《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JGJ71-90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YFB001-1995以及院方的要求参照有关技術措施和医院手术部的设计经验综合考虑后确定的。根据医院手术的类型和数量、院方划给的手术部总面积、手术部的楼层位置确定了掱术部的平面布置,各个房间的室内设计参数YFB001-1995规定见表1

由于医用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空气处理工艺的特殊要求,其初投资一般较高在符合规范的前提下,院方常常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系统的经济性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在确定室内参数时必需考虑医院水、电、汽和土建的现状,医院的环境、资金和需要有所侧重。

室内温、湿度主要是为医护人员创造出有利于工作的舒适环境满足手术过程嘚严格要求。适宜的温度对保持病人的体温是必须的;湿度低会产生静电和切口软组织失水湿度高使人不适、影响精细操作。因为院方長时间的大型手术很少南京常年空气湿度较高,本工程对温度严格控制、对湿度的上限严格控制、湿度的下限要求降到次要位置温、濕度参数确定同表1。

考虑到医院的手术对象多为老年人控制感染的要求特别强烈,提高洁净度有利于增强自净的能力抵抗干扰;同时夲工程采用的德国医用卫生型机组风量大,压头高确定除手术室按表1选择洁净度外,洁净走廊和辅房均为十万级,同时提高换气次数:手術一室、三室为38次/h ,手术二室为65次/h辅房和洁净走廊为22次/h。

为防止外部的污染空气进入手术室和洁净区保持室内洁净度要求,各房间設计为正压由于手术室采用医用气密门,换气次数较高故取表1的正压值。

对手术部而言噪声控制的要求较为严格。设计指标按表1從严掌握。

新风量对维持室内正压、稀释并排除手术室内有害气体保证医患人员的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证室内正压要求的新風量为:

新风量对维持室内正压、稀释并排除手术室内有害气体保证医患人员的舒适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证室内正压要求的新风量为:

Q1 =a?∑(q?l)式中Q1 ——保持洁净室正压所需的新风量(m3/h);a ——根据维护结构气密性确定的安全系数,一般可取1.1~1.2;q ——当洁净室为某一正压时,其维护结构單位长度缝隙的渗漏风量(m3 /h? m)可根据正压值查表得到;l ——维护结构的缝隙长度

以手术二室房间体积73.5m3、房间高3m计,保持5Pa的正压需158 m3 /h;室内人员所需的小新风量按表1取用,按10人计,需600 m3 /h;按表1的小新风量6次/h计需441 m3 /h;设计确定的新风量为700 m3 /h。同样确定手术一室、二室各为500 m3 /h,辅房、走廊为500 m3 /h。

为保證医护人员的舒适感工作区风速应<0.5m/s,当温度低于22oC, 应≤0.3m/s。设计允许工作区平均风速V=0.3~0.1m/s

3.1用手术室独立空调机组、洁净走廊和辅房共用空调机組

为了尽量降低感染率,隔离是手术部净化空调设计的重要原则根据手术室的净化级别和手术部的使用特点,手术室采用独立的德国医鼡卫生型净化机组,好钢用在刀刃上;走廊和辅房共用国产卫生型机组节约投资。

每个手术室都是一个独立的小循环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唎由净化空调机组抽取室内的空气,排出一部分后补充一定的新风经机组处理后送入手术室,避免了其它手术室带菌空气的混入引起嘚交叉感染

手术室气流组织为上送下侧回。在手术室的正中、手术床的正上方设置不锈钢送风静压箱, 其中千级手术室采用德国原产静压箱 进口的高效过滤器侧布于静压箱四周,静压箱内设有匀流孔板,具有很好的静压效果;以孔板方式送风,使手术床及医护人员所在的第一笁作区直接笼罩在经高效过滤器、孔板送出的洁净气流中

手术室的四角下方均设有阻尼回风口,能顺灰尘沉降方向迅速排除污染空气抑制二次扬尘,回风均匀尽量减少涡流区。

洁净走廊和辅房采用高效送风口送风阻尼回风口,上送上回。

3.2采用集中新风排风机组

这样可鉯保证避开污染、选取干净的室外新风足量送到各净化系统内;同时排除室内多余的气体。设计采用在回风管上开设新排风的方法可節约资金;排风机压头需仔细计算,否则易发生“倒吸”新风口、新风机分设初、中效过滤器,以减轻净化主机及高效过滤器负担;排風系统上设初、中效过滤器以防系统停机时,由于自然循环使室内受到室外空气的污染。

3.3采用德国定风量阀、风管电加热器

净化空调昰一个定风量系统室内的洁净度主要靠换气次数即风量来保证。系统采用三级过滤在系统运行过程中,会因过滤器的积灰而产生系统阻力变化改变系统风量,进而影响净化效果由此进行的风量调试和阻力配平将非常繁琐,医院缺乏相应的技术力量定风量阀采用机械原理,在阻力变化时能够自动保持风量的恒定不需外部支持,使得设计、调试、运行管理大为简化

风管电加热器作为辅助加热,能使手术室在系统开机后迅速升温缩短手术准备时间,又可与表冷器联合进行湿度处理。

3.4采用低速风管系统和卫生型宽频片式消声器

主風管风速≤5m/s支管风速约3~4m/s,回风口面风速约1m/s送风管、回风管均设置卫生型宽频片式消声器,努力降低室内噪声。

3.5采用一次泵和双通电动阀、旁通管进行变水量调节

系统采用开式循环系统,配风冷热泵对空调机组进行变水量调节,对整个系统进行变水温调节设管道接口臸大楼空调水系统,当冬夏季节使用中央冷热源时,关闭与热泵、小膨胀水箱的连接管

3.6净化机组设于管道层,节省基建投资

空调机组、消聲器、水系统管道、控制系统全部利用八楼原有管道层在各种管道的夹缝中腾挪布置,热泵设于四楼屋面,预留了维修空间由于设备距掱术部近,减少了风管长度节约了资金。

手术部设有四套组合式医用卫生型净化空调机组机组内和静压箱内有电子消毒器,具有对混匼风进行过滤、消毒、冷却、去湿、加热、加压的功能

系统设集中过滤新排风机组,对新风进行过滤、加压处理排除室内多余废气。

涳气的冷却、加热、去湿:热泵机组或大楼冷热源集中供应冷热水由水泵送到空调机组的表冷器中实现;手术室送风管有电加热,对空氣辅助加热

空气的过滤、消毒:在新风口、回风口设初效过滤器,在新风机、净化主机的表冷段前设中效过滤段在净化房的送风末端設高效过滤器,对空气进行三级过滤;在净化主机和送风静压箱内设电子消毒器对空气消毒;在排风系统设初中效过滤防止室外空气回鋶污染。

过渡季节使用两台制冷量各为38.2kw的风冷热泵机组冬夏使用大楼冷热源。

热泵根据负荷变化自动调节。

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的DDC控淛器和温湿度传感器、压差传感器、电动两通阀实现自动控制和显示功能

根据空气处理的方式的不同,全年按两个季节、两种工况对净囮机组进行控制各执行机构动作情况如表2所示。

表中:to——室内温度的反向调节室内温度升高,阀门开度减少(电加热器档数减少);t——室内温度的正向调节室内温度升高,阀门开度增加;ф——室内相对湿度的正向调节,相对湿度升高,阀门开度增加(电加热器档數增加)

在手术室情报面盘上设手动开关,使用时开高速档值班时用低速;主机风机低速或停机后,自动打开消毒器工作1小时

检测淨化手术室和辅房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冷热供回水温度。

显示室内温湿度、空调高低速运行、故障

6.4.1新排风机与空调主机联锁:

净化系统启動时,控制启动顺序为空调机组→新风机→排风机当四个系统中有一个系统启动时,就必须启动共用新排风机

净化系统关闭时,控制關闭顺序为排风机→新风机→空调机组当四个系统中后一个系统关闭时,才关闭共用新排风机

6.4.2 电加热器与空调主机联锁:当主机风机停机时,电加热器自动断电

6.4.3空调器风机皮带断裂、空调房间温湿度超限、冷热供回水温超限和空调器内中效过滤器压差超限、电加热器高温保护时,风机过载保护时报警

当自动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手动调节空调器起停由手动进行。

调试于1999年4月进行首先开机24小时后咹装高效过滤器,接着测量各风口风速并进行调整然后用倾斜式微压计、QDF-2A 风速仪测量各系统的送、回、新、排风量,各房间相对于走廊、室外的正压用ND2精密声级仪测量各房间噪声并作调整。调整后噪声、正压、新风、风速均达到设计标准;唯总风量偏大,因此项指标囿利于洁净度故不调整。

接着进行模拟夏季工况36小时运行,设定室温17oC,热泵及自动控制投入运行选择房间对角线测点在0.8,1.0,1.3,1.8共4种高度,用HM34C温湿喥测量仪测得各点温度用热球风速仪测得各点在静压箱下3.0*3.0范围内风速,在1米面测得湿度发现在0.8~1.8m高度内速度场、温度场分布均匀,其溫差在0.9 oC以内

随后进行模拟冬季工况36小时运行,设定室温30oC,系统工作正常;设定室温为23 oC, 湿度50%,运行10分钟后达到设计的温湿度要求

从测试和运荇的情况看,采用上送下回、孔板送风的方式易在手术床周围形成均匀的温度、速度场洁净度容易达到标准。医院对新风的要求比较高规范只是低指标,一些医院系统的失败含有新风不足的因素噪声达标较难, 为此付出较大的代价。建议加紧研究消声性能好、能满足净囮要求的新型消声器医用净化空调作为要求严格的系统,洁净度不能仅仅靠高效过滤器它要求风管、空调机组、消声器、加湿器都要盡量保持洁净,自控系统可靠、调节灵活、精度高

洁净系统的换气次数、送回风方式、室内的正压和新风量的确定、过滤方式的选择是互为关联的,不能单独确定对空气品质的处理也不能追求完美,要考虑经济性医院的技术通常较弱,净化系统必须有高的可靠性手術室关系到人的生命,由系统的故障引发的手术室的停用有可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有这些,都要求设计人员应根据工程的实际,充分考虑空气品质和投资结合医院的特点,有所取舍和侧重

洁净手术室净化及过滤要求

I、II级洁净手术室应每间采用独立净化空调系统噺风回风比例,III、IV级洁净手术室可2-3间合用一个系统;新风可采用集中系统; 各手术室应设独立排风系统.

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空气过濾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至少设置三级空气过滤、第一级应设置在新风口或紧靠新风口处、第二级应设置在系统的正压段、第三级应設置在系统的末端或紧靠末端的静压箱附近,不得设在空调箱内 注意:新风也应三级过滤。

国家标准《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中的原文如下:

7.3.5 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中的各级过滤器应采用一次抛弃型

7.3.6 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中使用的末级过滤器应符合丅列要求:

2 成品不应有刺激味;

3 使用风量不宜大于其额定风量的80%。

7.3.7 静电空气净化装置不得作为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末级净化设施

7.3.8 当送风口集中布置时,末级过滤器宜采用钠焰法效率不低于99.99%的B类高效空气过滤器;当风口按常规分散布置时Ⅳ级洁净手术室和Ⅲ、Ⅳ级洁净辅助用房的末级过滤器可用对≥0.5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95%的亚高效空气过滤器。

7.3.9 洁净手术室内的回风口必须设过滤层(器)當系统压力允许时,应设对≥1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50%的中效过滤层(器)回风口百叶片应选用竖向可调叶片。必要时回风口可设置碳纤維过滤器

7.3.10 系统中第一级的新风过滤,应采用对≥5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50%的粗效过滤器、对≥1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50%的中效过滤器和对≥0.5μm 大气尘计数效率不低于95%的亚高效过滤器的三级过滤器组合必要时,可单独设置新风管道并加设吸附有害气体的装置。

本攵是由专业生产“净化设备净化工程,空气过滤器空气净化设备工程”的中建南方整理,转载请标明出处

TAG标签: 洁净手术室


手术室净囮技术参数的标准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1800cfu/m3时,则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则感染的危险性就大为降低。因而手术室的空气环境对手术部位感染很重要怎么样来保证环境不被污染?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就是层流技术或者是正压供气技术

1. 美国CDC关于通风换气的规定

1) 考虑到走廊和邻近的区域,在手术室内应保持正压通气类型ⅠB。

2) 維持每小时15次换气其中至少3次是新鲜换气。类型ⅠB

3) 所有的空气都要经过过滤、再循环和保鲜,使用经美国建筑协会推荐的合适的过濾器类型ⅠB。

4) 所有的空气经由天棚进入由靠近地板处排出。类型ⅠB

5) 在手术室内不使用UV放射来预防SSI。类型ⅠB

6) 除了手术人员、患者和仪器的进出外,手术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类型ⅠB。

7) 在保证手术的前提下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类型Ⅱ

8) 在施行矫形外科嘚置入手术时,应提供超级清洁的空气类型Ⅱ。

关于在手术室通风换气过程中是否需要紫外线照射,在中国的消毒技术规范里提到紫外线消毒空气的理念。但是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有人的情况不宜采用紫外线照射,而手术室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在有人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洁净程度,那么紫外线解决的问题是无人情况下的照射因而人一进去,空气流通后就会被再污染所以在感染控制中,国际仩认为紫外线照射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无效的但在中国各地方发展不一样,无洁净技术的大多数手术室认为紫外线照射可以达到消蝳,可以解决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所以手术室都安紫外线灯。但一般认为有了洁净技术还吊着紫外线灯,是不需要的在手术室内鈈使用紫外线照射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其他发达国家研究成果证实的手术室保持环境卫生比照紫外线更重要。

保持符合相应手术标准的空气质量的解决方案有如下措施: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净化所有的净化风量就是如果进去的风量都要净化;采取合理有效的净化措施同时补充必要的新风量。为了保证手术室的动态空气质量2002年的消毒技术规范提出采取下面的三种净化措施。苐一是洁净技术第二是循环风紫外线的消毒器,但是消毒的环境中臭氧的浓度必须低于每立方米0.2毫克如果超过此标准将对人体有害。苐三静电吸附式空气净化机在感染控制中降低空气的浮游菌也是有效的,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了大量研究所以2002年的规范里面提出控制空氣中的细菌数,可采用此三方面的技术

手术室应保持至少0.25m/s的空气交流速度,无人情况下手术室内没有0.5um的颗粒人员流动是空气传播的主偠来源,手术室采用垂直层流的高效过滤空气每小时换气20~25次,即可去除0.5~5um的细菌使手术区的空气无菌,并保持手术室正压从而尽可能減少污染空气进入手术室。所以空气过滤是有效、安全、经济和方便的除菌手段;采用合适的过滤器能保证送风气流达到要求的尘埃浓喥和细菌浓度,以及合理的运行费用

二、手术室净化级别的相关规定

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手术室的空气细菌要求和净化级别的规定。由Φ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于2000年10月1日施行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術规范GB》强调了预防的等级标准,共分成四个标准

1. 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

适用: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外科、眼科等手术中的無菌操作。 空气洁净度及沉降(浮游)细菌大平均浓度:手术区100级0.2个/30min.φ90皿(5个/m3),周边区1000级0.4个/30 min.φ90皿(10个/m3);洁净辅助用房局部100级周边區1000级。

2. Ⅱ级标准洁净手术室

适用: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科、肝胆胰外科、骨科、取卵移植手术和普外科中的一类手术空气洁净级别:手术区1000级,0.75个/30min.Φ90皿(25个/m3);周边区及辅助用房10000级1.5个/30min.Φ90皿(50个/m3)。

3. 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

适用:普通外科(除外一类手术)、妇产科等手術空气洁净级别:手术区10000级,2个/ 0.75个/30min.Φ90皿(25个/m3)周边区及洁净辅助用房100000级4个/30min.Φ90皿(150个/m3)

4. Ⅳ级准洁净手术室

适用: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空气洁净级别:300000级;洁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5个/30min.φ90皿(175/m3)

三、洁净手术部建设方案与换气相关参数

现代化的洁净手术部的建设要囿合理的设计方案,满足科学、合理、人本化的平面设计先进的空气洁净技术和气流方向,而且要功能齐全符合洁净手术部的设计要求,所以各种检测各种送风、送氧等等,所有的设备应该齐全而且要经久耐用。同时应符合洁净手术部的装饰比如经常擦试,不会腐蚀结构不易破坏等。同时要高智能化全方位的监控可随时报警,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出现同时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实时感染控制。

关于手术室的换气参数美国建筑协会1996年颁布相关标准,99年又进行了修改具体标准如下。温度:华氏68~73度(20~23℃;99年17~24℃);相对湿度:30%~60%;涳气流动:从清洁向相对清洁区域;空气交换:每小时少换气15次少3次为户外换气。关于湿度的控制研究显示相对湿度50%时,细菌浮游10min后即死亡;相对湿度更高或更低时即使经过2h大部分细菌也还活着。在常温下湿度≥60%可发霉;湿度≥80%则不论温度高低都要发霉。

控制湿度昰很重要的各个国家的标准也不同,日本有关医院的标准要求湿度保持在50%;德国标准则规定整个手术部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5%;美国《ASHRAE掱册》1999年版要求相对湿度为45%~55%,而1991年版的为50%~60%;《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把Ⅰ、Ⅱ级手术室相对湿度定在40%~60%而Ⅲ、Ⅳ级的放宽到35%~60%。

一、ICU的规模设置要求

ICU的病床数量应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确定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偠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以8~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二、ICU建设的基本要求

1、ICU应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要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并考虑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 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ICU 病房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2、ICU的整体布局应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區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ICU 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茬内的医疗流向,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ICU 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茬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

3、ICU开放式诊疗区每张床的占地面积应为15~18m2,床间距至少在1米以上(好2米);每个ICU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好配备2间)媔积应为18~25m2。每个ICU 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据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 2间鼓勵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尽量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4、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莋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 ICU 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屬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 以上

5、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好装配空气鋶动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6、ICU 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除叻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 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應尽可能减少到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 白天的噪音好不要超过45 dB (A)傍晚40 dB (A), 夜晚20 dB (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三、洁净ICU病房的设置要求

洁净ICU病房是将空气洁净技术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通过采用先进的净化空气处理系统,对疒房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建立科学的人、物流程和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达到控制空气质量与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保护病人与医護人员安全的目的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的洁净ICU病房建设标准,只是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提出了“ICU病房”的洁净度要求為10万级(辅助用房Ⅲ级)但洁净ICU病房在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肯定,有条件的医院应该设置洁净ICU病房

1、洁净ICU疒房的用房配置

洁净ICU包括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洁净区包括监护病区、护士站、治疗室(化验室、仪器室)等;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诊室、值班室、更衣室、库房等;污染区包括消毒清洗间、污物处理间、污物通道

2、洁净ICU建筑材料和设备选择

洁净ICU病房参照洁净手术部的建材與空调设备的选择,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及环保要求的总原则以地面材料为例,沝磨石、环氧树脂、PVC胶地板、橡胶地板等都可以用于地面装饰主要的差别在于档次高低不同,具体采用哪种材料需由医院自己决定

3、潔净ICU的空气处理原理

洁净ICU病房采用强制式换气机制:一方面净化系统源源不断地从室外获取新风,经过过滤、温湿度处理后送入室内另┅方面机械式排风扇定量将室内空气排出,两者共同构成换气系统在保证空气新鲜度的同时,还有效控制着病区内不同净化级别房间之間的气压差使气流方向得到控制,避免病区内的交叉污染空气净化处理系统对ICU病房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处理,使室内产生的尘埃(附着囿细菌、病毒)被带出室外并阻隔在各级过滤器上保证空气的洁净、舒适。其循环处理程序:室内空气—回风口(中效过滤)一空气处理机组(風机加压)一初、中效过滤—温湿度调节一送风口(高效过滤)一室内洁净ICU病房内的送风采用顶送下回的气流模式,洁净空气从位于天花的送風口向下送出而室内空气从两对侧的下部回风口送出,进入下一循环或被排出室外送风口均布置在病床的正上方,大限度地保障病床區域的空气洁净度

4、负压病房的设置要求

负压隔离病房适用于禽流感、SARS、肺结核等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建议医院在ICU病房中設置至少一间负压洁净病房以便将个别传染病人与其他病人分开救治,增加病房使用的灵活性负压病房采用送风加全排风,不设回风嘚形式使该病房的传染源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到相邻病房。对负压室的排风系统应加强过滤处理避免室内产生的传染源污染外界环境,洳在排风系统上增加亚高效过滤器选定排风出口的位置要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等。

(1)负压病房应由缓冲间、病室和卫生间组成病室室内压仂相对于大气压应为-30Pa;无前室或气锁的病房,则为-15Pa医护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入病室。缓冲间包括前室或气闸室、更衣室能有效防止压差的喪失,同时也阻止在门打开时污染空气流出病室医护人员在进入病室前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穿上隔离服,离开病房前将受污染的隔离服脫下收治疑似病人的病室应设置单张病床,收治确诊病人的病室可设置2张或多张病床病室内应设置氧气、吸引等床头治疗设施的接口裝置(或留有放置氧气瓶和吸引器的空间)及呼叫、对讲设施;床边有足够放置床边X光机、呼吸机等设备的空间,并留有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操莋空间卫生间内应设坐便器、带坐位的沐浴器(或留有坐椅的空间)、流动水洗手设施等,且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和紫外线灯;可考虑卫生间與外走廊(清污走廊)间应设双门密闭传递窗用于传递污物、废弃物等;卫生间通向病室的门应安装闭门器。

病房墙壁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观察窗及所有玻璃窗必须为密封结构;地面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应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病室至少应设置一扇自然通风窗平时关闭,但在通风系统发生故障或断电情况下开启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窗的锁栓应放置在病室外部。所有门必须安装闭门器除卫生间门外,所有门应设置门锁通向病室外部的门应有防止室内病员开启的措施。

(2)负压病房必须安装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以实现负压及病室与缓冲间、卫生間之间的压强梯度要求,并控制病房内气流方向进风与排风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应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送風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着污染的地面移动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排风口设在墙下方距地面不尛于0.1米,经高效过滤或其他方法处理后直接向空中排放排风口高出地面3m以上,并尽量远离病房或其他建筑物的新鲜空气进口及可能开启嘚门窗

(3)病室内的气流从“轻污染区”到“重污染区”作定向流动,即气流应首先通过医护人员的工作位置然后经过感染源(病床床头附菦),再到排风口这样的气流组织形式,可以防止医护人员因为处在感染源和排风口之间而受到感染的可能因此,气流组织设计应遵循仩送下排使气流由门口引导至病床床头的原则,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侧面并靠近地板的位置

(4)卫生间使用独立排风,高效过滤器能在濕度环境下工作;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理消毒装置;感染性物品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5)控制开关忣压力显示和报警装置应放置在病房入口处的显着位置同时在该位置设置病室、卫生间、缓冲间的负压显示装置。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區间必须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四、基本消毒设施的配置要求

(1)不建议常规安装紫外线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蝳。

(2)选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时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向,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避免污染空气的扩散。

(3)没有洁净系统的ICU可考虑安裝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应选购卫生部批准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产品适应的消毒空间进行安装、使用;注意定期对消毒器内紫外线灯的更換一般累计使用5000小时。隔离单间不建议安装只有静电吸附或过滤作用的空气消毒器

(1)ICU应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手卫生设施应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提供按压式皂液和手消毒液并配备干手纸,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2)手卫生设施的设置要充分考慮到可能增加环境中霉菌滋长的问题,国外ICU管理中非常强调保持治疗区“无水”我们在国外医院ICU考察时看到的洗手设施都安装在病区走廊,病房内没有洗手设施但每个床边都配备有快速手消毒液,供医护人员随时使用

(3)建议在ICU入口处设置手卫生设施,国外都这样做方便到ICU的人员进入前先进行手卫生。单间病房的洗手设施建议放在门口或房间内的缓冲区;开放式病床的洗手设施应远离病床一侧尽量避免洗手池微生物污染对周围的影响;每张病床旁应放置快速手消毒液。

目前国内医院一般都使用臭氧床单位消毒器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換消毒器中的臭氧发生装置,否则会变成“形式消毒”

好设置专门的污物处理间,用于便盆、尿壶、拖把等污物的消毒处理按照国外現行的做法,ICU的便盆和尿壶不是一次性的污物处理间有专门用于便盆、尿壶处理的自动清洗消毒机,只要把使用后的便盆、尿壶放入消蝳机处理口就可完成清洗消毒,确保患者再次使用安全国内已有医院安装使用。拖把好应选择可脱卸式的并在处理间配备拖把浸泡消毒、清洁、干燥装置,方便拖把的使用;国外一般不对拖把进行分区使用理由是医护人员也是走来走去的,没有固定分区治疗

手术室净化技术参数的标准

据世堺卫生组织调查手术室空气中的含菌量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呈正相关,浮游菌总数达700~1800cfu/m3时则感染率明显增高;若降至180cfu/m3以下,则感染嘚危险性就大为降低因而手术室的空气环境对手术部位感染很重要,怎么样来保证环境不被污染一项很重要的技术就是层流技术或者昰正压供气技术。

1. 美国CDC关于通风换气的规定

1) 考虑到走廊和邻近的区域在手术室内应保持正压通气。类型ⅠB

2) 维持每小时15次换气,其Φ至少3次是新鲜换气类型ⅠB。

3) 所有的空气都要经过过滤、再循环和保鲜使用经美国建筑协会推荐的合适的过滤器。类型ⅠB

4) 所有嘚空气经由天棚进入,由靠近地板处排出类型ⅠB。

5) 在手术室内不使用UV放射来预防SSI类型ⅠB。

6) 除了手术人员、患者和仪器的进出外掱术室的门应保持关闭。类型ⅠB

7) 在保证手术的前提下,限制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数类型Ⅱ。

8) 在施行矫形外科的置入手术时应提供超级清洁的空气。类型Ⅱ

关于在手术室通风换气过程中,是否需要紫外线照射在中国的消毒技术规范里,提到紫外线消毒空气的理念但是紫外线对人体是有害的,有人的情况不宜采用紫外线照射而手术室内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在有人的情况下保持一定的洁净程度那么紫外线解决的问题是无人情况下的照射。因而人一进去空气流通后就会被再污染,所以在感染控制中国际上认为紫外线照射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无效的。但在中国各地方发展不一样无洁净技术的大多数手术室,认为紫外线照射可以达到消毒可以解决手术室的感染控制问题,所以手术室都安紫外线灯但一般认为有了洁净技术,还吊着紫外线灯是不需要的。在手术室内不使用紫外线照射来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是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美国其他发达国家研究成果证实的。手术室保持环境卫生比照紫外线更重要

保持符合相应手术标准的空气质量的解决方案有如下措施:合理的气流组织形式;净化所有的净化风量,就是如果进去的风量都要净化;采取合理有效的净化措施同时补充必要的新风量为了保证手术室的动态空气质量,2002年的消毒技术规范提出采取下面的三种净化措施第一是洁净技术,第二昰循环风紫外线的消毒器但是消毒的环境中臭氧的浓度必须低于每立方米0.2毫克,如果超过此标准将对人体有害第三,静电吸附式空气淨化机在感染控制中降低空气的浮游菌也是有效的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了大量研究,所以2002年的规范里面提出控制空气中的细菌数可采用此三方面的技术。

手术室应保持至少0.25m/s的空气交流速度无人情况下手术室内没有0.5um的颗粒。人员流动是空气传播的主要来源手术室采用垂矗层流的高效过滤空气,每小时换气20~25次即可去除0.5~5um的细菌。使手术区的空气无菌并保持手术室正压,从而尽可能减少污染空气进入手术室所以,空气过滤是有效、安全、经济和方便的除菌手段;采用合适的过滤器能保证送风气流达到要求的尘埃浓度和细菌浓度以及合悝的运行费用。

二、手术室净化级别的相关规定

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手术室的空气细菌要求和净化级别的规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准于2000年10月1日施行的《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强调了预防的等级标准共分成四个标准。

1. Ⅰ级特别洁净手术室

适用:关节置换、器官移植、脑外科、心外科、眼科等手术中的无菌操作 空气洁净度忣沉降(浮游)细菌大平均浓度:手术区100级,0.2个/30min.φ90皿(5个/m3)周边区1000级0.4个/30 min.φ90皿(10个/m3);洁净辅助用房局部100级,周边区1000级

2. Ⅱ级标准洁净手術室

适用:胸外科、整形外科、泌尿科、肝胆胰外科、骨科、取卵移植手术和普外科中的一类手术。空气洁净级别:手术区1000级0.75个/30min.Φ90皿(25個/m3);周边区及辅助用房10000级,1.5个/30min.Φ90皿(50个/m3)

3. Ⅲ级一般洁净手术室

适用:普通外科(除外一类手术)、妇产科等手术。空气洁净级别:手術区10000级2个/ 0.75个/30min.Φ90皿(25个/m3)周边区及洁净辅助用房100000级4个/30min.Φ90皿(150个/m3)。

4. Ⅳ级准洁净手术室

适用:肛肠外科及污染类手术;空气洁净级别:300000级;潔净手术室、洁净辅助用房5个/30min.φ90皿(175/m3)。

三、洁净手术部建设方案与换气相关参数

现代化的洁净手术部的建设要有合理的设计方案满足科学、合理、人本化的平面设计,先进的空气洁净技术和气流方向而且要功能齐全,符合洁净手术部的设计要求所以各种检测,各種送风、送氧等等所有的设备应该齐全,而且要经久耐用同时应符合洁净手术部的装饰,比如经常擦试不会腐蚀,结构不易破坏等同时要高智能化全方位的监控,可随时报警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出现,同时全方位、全过程的进行实时感染控制

关于手术室的换气参數,美国建筑协会1996年颁布相关标准99年又进行了修改。具体标准如下温度:华氏68~73度(20~23℃;99年17~24℃);相对湿度:30%~60%;空气流动:从清洁向相對清洁区域;空气交换:每小时少换气15次,少3次为户外换气关于湿度的控制研究显示,相对湿度50%时细菌浮游10min后即死亡;相对湿度更高戓更低时,即使经过2h大部分细菌也还活着在常温下,湿度≥60%可发霉;湿度≥80%则不论温度高低都要发霉

控制湿度是很重要的,各个国家嘚标准也不同日本有关医院的标准,要求湿度保持在50%;德国标准则规定整个手术部内的相对湿度不超过65%;美国《ASHRAE手册》1999年版要求相对湿喥为45%~55%而1991年版的为50%~60%;《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把Ⅰ、Ⅱ级手术室相对湿度定在40%~60%,而Ⅲ、Ⅳ级的放宽到35%~60%


医院中心供应室如何设计

匼理、规范的医院中心供应室是以5部相关文件为设计依据的,至少需要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3个独立作业区域物流只能由污到洁再到無菌区,气流则由无菌区到清洁区再流向污染区

中心供应室作为医院无菌物品供应基地,以有效的、良好的无菌物品供应系统以准确囷适当的物品管理措施,以节省人力、资源及时间为目标运用集中管理办法,使符合标准的无菌物品能有效而经济地供应、提供给全院各医疗单位,从而让病人获得安全的护理与治疗并监测消毒清洗器及灭菌器的效能,确保消毒和灭菌程序达到标准

供应室的建设在設计上要符合现代供应室的发展潮流,同时要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满足医院近期和长远的要求。在方案论证阶段首先要把握好内部流程,严格划分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其次要广泛吸取先进理念取众家之长,第三要以人为本努力为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温馨、舒适嘚工作环境。

(一)各专业设计方案选择

高温灭菌间内温度高湿度大,外部采用彩钢板内部为优质不锈钢板,这样既满足了净化需要又保证了围护结构的使用寿命。参观走廊选用漂亮的钢化玻璃隔断避免了大批参观人员进入工作区,影响正常工作

地面采用优质PVC防靜电地板,具有永久防静电功能耐磨、阻燃、耐腐蚀、脚感好,并且整体铺装效果好此外,对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地面进行了分銫以便于区分不同区域。

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是整个供应室净化的核心用粗效、中效、高效三级过滤方式对供应室内的空气进荇过滤,除去空气中尘埃和微生物;选用二次蒸汽加湿有效保障供应室内恒温、恒湿、洁净的空气环境。所用医用卫生型净化空调机组參照《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设置新风系统采用分区集中供应,排风系统每个区域独立设置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控淛采用西门子微电脑中央处理器,加以相应的配件组合而成具有现场控制和远程控制的功能。

为了有效控制细菌的滋生只有对净化系統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净化效果因此我们在系统配置上做了合理布置。

自动控制采用先进的控制模式在系统停止运荇后,采用延时关机模式将过滤器吹干;使用密封性好的医用卫生型机组;机组采用紫外线灭菌装置;风管电加热器采用不锈钢光管制作表面光滑,耐腐蚀不易积灰,易清洗;设置宽大的检修门方便机组的维护与检修。

房间湿度控制:湿度指标是净化指标中比较重要嘚控制指标整个湿度控制是通过西门子微电脑DDC控制器来完成。房间温度保证:温度指标同样是重要的控制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供应室嘚舒适程度,按标准要求温度全年必须控制在22℃-25℃之间它主要是通过新风表冷器、主机表冷器、、风管电加热器来实现。整个温度控制昰通过西门子微电脑DDC控制器来完成

由于我院中心供应室位于门诊楼地下一层,通风条件差建设中除了严格执行供应室建设的净化标准外,局部区域还采取了一些特殊措施例如高温灭菌间,消毒物品出锅时瞬间温度高湿度大,所以每台高温灭菌器外都加了排放装置妀善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生活区的每个房间都有新风系统和单独的排风装置,保证了工作人员舒适的生活环境此外EO灭菌间的废气排放系统,主体施工阶段就预埋套管直接排至六层屋面。

中心供应室给排水系统工艺复杂给水系统有自来水和纯净水系统,排水系统除瑺温水外三台高温灭菌柜排水温度高,压力大排水管必须单独敷设,并且严格按给排水施工及验收规范留好坡度;高温灭菌柜下的地漏决不允许与灭菌柜排水相连以免排水蒸汽泄漏。排水管采用优质铸铁管高温灭菌柜排入的集水坑要求是排污泵必须用热水泵,并且集水坑内设单独的通往室外的排气散热管道

中心供应室位于门诊楼负一层,局部温度高湿度大,所以控制电缆采用国内知名电缆开關、插座、电线全部采用有3G认证的国内知名品牌,配电箱全部选用施耐德品牌

6.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

中心供应室污物接收、无菌物品发放均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工作区、生活区均设对讲呼叫系统和广播系统;所有入口均设监控系统;生活区入口设可视对讲门禁系统。

(二)科学管理施工现场

净化工程分包包括净化区域内的各种装饰装修、各种管线敷设、各种设施设备采购安装等但这一局部区域又是整体建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水、电、气、暖等各系统、各专业如何有效连接都需要具体明确,合理划分多方配合,形成一体特别是與医疗工作密切相关的医院信息化等系统,必须实现无缝连接;还有消防等特殊分项工程必须与整体建筑统一施工,严密配合

2.妥善协調施工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施工过程中,多家、多专业同时施工交叉作业,遇到问题是正常的要定期召开协调会,及时合理解决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三)严密组织各项验收

1.每道工序完成后必须经监理和建设单位验收,否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过驗收合格;大宗材料进场必须验收合格方可用于工程;各类设备进场必须验收,认真核对设计参数;各专业系统性能测试也必须进行验收等

2.及时修改不合理的设计方案和施工做法

施工过程中,应从方便使用的角度不断完善和修改细节设计和做法,大限度地优化施工做法有效避免使用后的再次改造。例如接高温灭菌的集水坑了解了介质温度后,将排污泵改为了热水泵并增加了排气管,改善了周围嘚环境温度

合理、规范的中心供应室,至少需要3个独立的作业区域: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相邻两区之间设过渡间。进出供应室的囚流、物流严格分开物流只能由污到洁,再到无菌区气流由无菌区到清洁区,再流向污染区

以一般医院为例,整个布局分为生活区、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相邻两区之间设置过渡间。

人流:工作人员从人员入口进入更鞋区换鞋、更衣间换衣,再经过渡间洗手后进入各自工作区域。

物流:污物从污物入口进入经污染区冲洗、双门清洗消毒器处理后,传递到清洁区分类打包再经灭菌器灭菌后,存放到无菌区在无菌物品发放厅发放物品。

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分别设置独立清洁间,不能混用为防止污染的灰尘颗粒,因涳气流动而造成污染故保证供应室内气流流向,是由无菌区到清洁区到污染区无菌区保持微正压,清洁区为常压污染区微负压。

医院供应室布局的合理化是医院消毒供应的保障,是减少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保证。合理的布局、先进的设施、科学嘚管理、高素质的员工是提高质量和效率的前提,是现代化医院的基础

一、ICU的规模设置要求

ICU的病床数量应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鍺的需要确定,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ICU 管理单元以以8~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超过80%则表明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二、ICU建设的基本要求

1、ICU应选择合理的地理位置要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并考虑接近主要服务对象病区、手术室、影像学科、化验室和血库等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 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ICU 病房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

2、ICU的整体布局应使放置病床的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尐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ICU 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大限度减尐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ICU 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患者的通道。

3、ICU开放式诊疗区每张床的占哋面积应为15~18m2床间距至少在1米以上(好2米);每个ICU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房(好配备2间),面积应为18~25m2每个ICU 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的设立,可以根據患者专科来源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决定通常配备负压隔离病房1~ 2间。鼓励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条件下尽量多设计单间或分隔式病房。

4、ICU的基本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處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 ICU 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積之比应达到1.5∶1 以上。

5、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好装配空气流动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囷湿度

6、ICU 应建立完善的通讯系统、网络与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广播系统。除了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機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 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这些声音应尽可能减少到小的水平。根据国际噪音协会的建议ICU 白天嘚噪音好不要超过45 dB (A),傍晚40 dB (A) 夜晚20 dB (A)。地面覆盖物、墙壁和天花板应该尽量采用高吸音的建筑材料

三、洁净ICU病房的设置要求

洁净ICU病房是将空氣洁净技术应用于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通过采用先进的净化空气处理系统对病房进行合理的平面布局,建立科学的人、物流程和实施严格的分区管理达到控制空气质量与环境卫生,防止交叉感染保护病人与医护人员安全的目的。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的洁净ICU病房建设标准只是在《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中提出了“ICU病房”的洁净度要求为10万级(辅助用房Ⅲ级),但洁净ICU病房在保护病人和医护人员方媔所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充分肯定有条件的医院应该设置洁净ICU病房。

1、洁净ICU病房的用房配置

洁净ICU包括洁净区、清洁区和污染区洁净区包括监护病区、护士站、治疗室(化验室、仪器室)等;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会诊室、值班室、更衣室、库房等;污染区包括消毒清洗间、污物处悝间、污物通道。

2、洁净ICU建筑材料和设备选择

洁净ICU病房参照洁净手术部的建材与空调设备的选择建筑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蝕、防潮防霉、容易清洁和符合防火及环保要求的总原则,以地面材料为例水磨石、环氧树脂、PVC胶地板、橡胶地板等都可以用于地面装飾,主要的差别在于档次高低不同具体采用哪种材料需由医院自己决定。

3、洁净ICU的空气处理原理

洁净ICU病房采用强制式换气机制:一方面淨化系统源源不断地从室外获取新风经过过滤、温湿度处理后送入室内,另一方面机械式排风扇定量将室内空气排出两者共同构成换氣系统,在保证空气新鲜度的同时还有效控制着病区内不同净化级别房间之间的气压差,使气流方向得到控制避免病区内的交叉污染。空气净化处理系统对ICU病房的空气进行循环净化处理使室内产生的尘埃(附着有细菌、病毒)被带出室外并阻隔在各级过滤器上,保证空气嘚洁净、舒适其循环处理程序:室内空气—回风口(中效过滤)一空气处理机组(风机加压)一初、中效过滤—温湿度调节一送风口(高效过滤)一室内。洁净ICU病房内的送风采用顶送下回的气流模式洁净空气从位于天花的送风口向下送出,而室内空气从两对侧的下部回风口送出进叺下一循环或被排出室外。送风口均布置在病床的正上方大限度地保障病床区域的空气洁净度。

4、负压病房的设置要求

负压隔离病房适鼡于禽流感、SARS、肺结核等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隔离建议医院在ICU病房中设置至少一间负压洁净病房,以便将个别传染病人与其他病囚分开救治增加病房使用的灵活性。负压病房采用送风加全排风不设回风的形式,使该病房的传染源不会通过空气传播到相邻病房對负压室的排风系统应加强过滤处理,避免室内产生的传染源污染外界环境如在排风系统上增加亚高效过滤器,选定排风出口的位置要避免产生二次污染等

(1)负压病房应由缓冲间、病室和卫生间组成。病室室内压力相对于大气压应为-30Pa;无前室或气锁的病房则为-15Pa。医护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入病室缓冲间包括前室或气闸室、更衣室,能有效防止压差的丧失同时也阻止在门打开时污染空气流出病室。医护人员茬进入病室前可在无污染的环境下穿上隔离服离开病房前将受污染的隔离服脱下。收治疑似病人的病室应设置单张病床收治确诊病人嘚病室可设置2张或多张病床。病室内应设置氧气、吸引等床头治疗设施的接口装置(或留有放置氧气瓶和吸引器的空间)及呼叫、对讲设施;床邊有足够放置床边X光机、呼吸机等设备的空间并留有医护人员抢救病人的操作空间。卫生间内应设坐便器、带坐位的沐浴器(或留有坐椅嘚空间)、流动水洗手设施等且应安装紧急呼叫装置和紫外线灯;可考虑卫生间与外走廊(清污走廊)间应设双门密闭传递窗,用于传递污物、廢弃物等;卫生间通向病室的门应安装闭门器

病房墙壁内表面必须光滑耐腐蚀、防水,以易于消毒清洁;所有缝隙必须加以可靠密封;观察窗忣所有玻璃窗必须为密封结构;地面无渗漏光洁但不滑,不得使用地砖和水磨石等有缝隙地面;天花板、地板、墙间的交角应均为圆弧形且鈳靠密封病室至少应设置一扇自然通风窗,平时关闭但在通风系统发生故障或断电情况下开启实现自然通风。自然通风窗的锁栓应放置在病室外部所有门必须安装闭门器,除卫生间门外所有门应设置门锁,通向病室外部的门应有防止室内病员开启的措施

(2)负压病房必须安装独立新风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以实现负压及病室与缓冲间、卫生间之间的压强梯度要求并控制病房内气流方向。进风与排風采用上送风、下排风的方式;送风口(即空气入口)应设在墙上方或天花板上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避免形成空气死角使空气自上向下朝著污染的地面移动,通过墙下方的排风口排出排风口设在墙下方,距地面不小于0.1米经高效过滤或其他方法处理后直接向空中排放,排風口高出地面3m以上并尽量远离病房或其他建筑物的新鲜空气进口及可能开启的门窗。

(3)病室内的气流从“轻污染区”到“重污染区”作定姠流动即气流应首先通过医护人员的工作位置,然后经过感染源(病床床头附近)再到排风口。这样的气流组织形式可以防止医护人员洇为处在感染源和排风口之间而受到感染的可能。因此气流组织设计应遵循上送下排,使气流由门口引导至病床床头的原则排风口应置于病床床头侧面并靠近地板的位置。

(4)卫生间使用独立排风高效过滤器能在湿度环境下工作;传递窗双门不得同时打开,传递窗内应设物悝消毒装置;感染性物品必须放置在密闭容器中方可通过传递窗传递

(5)控制开关及压力显示和报警装置应放置在病房入口处的显着位置,同時在该位置设置病室、卫生间、缓冲间的负压显示装置当负压指示偏离预设区间必须通过声、光等手段向工作人员发出警报。

四、基本消毒设施的配置要求

(1)不建议常规安装紫外线灯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

(2)选择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时,要注意室内空气的流动方姠建立合理的气流组织,避免污染空气的扩散

(3)没有洁净系统的ICU,可考虑安装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器;应选购卫生部批准的产品并严格按照产品适应的消毒空间进行安装、使用;注意定期对消毒器内紫外线灯的更换,一般累计使用5000小时隔离单间不建议安装只有静电吸附戓过滤作用的空气消毒器。

(1)ICU应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手卫生设施应采用脚踏式、肘式或感应式等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提供按压式皂液和手消毒液,并配备干手纸以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2)手卫生设施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可能增加环境中霉菌滋长的问题国外ICU管理中非常强调保持治疗区“无水”。我们在国外医院ICU考察时看到的洗手设施都安装在病区走廊病房内没有洗手设施,但每个床边都配备有快速手消毒液供医护人员随时使用。

(3)建议在ICU入口处设置手卫生设施国外都这样做,方便到ICU的人员进入前先进行手卫生单间病房的洗手设施建议放在门口或房间内的缓冲区;开放式病床的洗手设施应远离病床一侧,尽量避免洗手池微生物污染对周围的影响;每张病床旁应放置快速手消蝳液

目前国内医院一般都使用臭氧床单位消毒器,使用中要特别注意及时更换消毒器中的臭氧发生装置否则会变成“形式消毒”。

好設置专门的污物处理间用于便盆、尿壶、拖把等污物的消毒处理。按照国外现行的做法ICU的便盆和尿壶不是一次性的,污物处理间有专門用于便盆、尿壶处理的自动清洗消毒机只要把使用后的便盆、尿壶放入消毒机处理口,就可完成清洗消毒确保患者再次使用安全,國内已有医院安装使用拖把好应选择可脱卸式的,并在处理间配备拖把浸泡消毒、清洁、干燥装置方便拖把的使用;国外一般不对拖把進行分区使用,理由是医护人员也是走来走去的没有固定分区治疗。

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设计

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设计应导入新的观點。概括如下:手术室净化空调对手术室空气途径的感染控制有效且不可替代;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宜少鈈宜多;引入污染度概念在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的同时,减少高净化级别手术室的送风量;引入局部强化送风的概念即采用置換气流送风吊顶,在手术室关键区域形成单向流型气流组织,降低手术室关键区域的空气污染度;新风系统采用独立的初、中效两级过滤;采用定风量阀以保证室内的正压分布。

医院空调的任务应该是维持室内所需要的气候状态并除去空气中的尘埃、微生物、气味和有害氣体。而医院手术室的空调是重要也是困难的任务尤其是控制空气途径造成的术后感染至关重要,因为降低和避免术后感染是保证手术荿功、缩短患者恢复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的关键所在另外手术室空调的另一特点是服务面积虽小但风量大、能耗高、使用时间不确定,洇此手术室空调在创造高度洁净的室内气候同时应特别注意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节能下面就天津市某医院手术室设计为例,介绍设計者在该设计中体现的设计思路

本洁净手术部由八间手术室、中央洁净大厅、麻醉室、苏醒室等附属房间组成,手术部位于医技楼二层手术室无外围护结构,手术室净化级别要求分别为千级(I级)1间、万级(II 级)4间、十万级(III 级)3间手术室设计温湿度考虑到儿童生理特点,全年控制在Tn=24~28℃在手术室内就地可调,手术室设计相对湿度Фn=50%~60%

二、手术室空调风系统的划分:

1.高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回風比例宜独立设置。所谓高级别手术室是指千级以上手术室其原因是高级别手术室空调送风量大,如同样面积的手术室百级手术室的涳调风量是十万级的3.4倍,是万级的2.25倍另外高级别手术室的使用频率远低于低级别手术室,这样无论是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多個高级别手术室或是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一个高级别手术室和多个低级别手术室,都会使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长时间处于"夶马拉小车"的运行状态例如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1间百级手术室和2间万级手术室或4间十万级手术室,只要高级别手术室不使用则系统设计风量至少大于此时所需风量的112%和84%,亦即此时系统所需风量仅为系统设计风量的47%和54.3%而且此种因手术室使用与否引起的风量变囮,不宜采用变频调速方式进行调节只能用调节总风阀的方式调节风量以适应系统风量变化,然而此种方式显然不节能所以无论从节約能源的角度,或是从使用可靠性、灵活性的角度高级别手术室都应"按间"独立设置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即一个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風比例对应一间手术室

2.对于低级别手术室,尽管与高级别手术室相比空调风量小的多但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數也不宜过多,因为医院手术室的使用情况具备不确定性愈是高等级医院,手术室为满足特殊繁忙情况设置愈多。手术室多正常情況下的同时使用系数低,这样当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间数较多时系统常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其运行能耗势必较高就象有的医院所反映的"建的起,用不起"笔者认为,对于低级别手术室一个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所负担的手术室不宜多于四至五间而且一个系统负担手术室过多,也会造成使用上的不可靠

3.中央清洁大厅、清洁走廊、高级别手术间的准备区、无菌室等应由一个单独嘚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负担,目的是保证手术室外部空气环境时时处于"临战"状态那种将以上部位空调合在低级别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囙风比例中的做法显然不合理。因为合在一起的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或是在手术室停止使用时系统送风能耗过大,或是无法保证手术室外部气候环境处于受控状态

总之,手术部空调风系统的划分原则应该是运行可靠、调节灵活、各司其责、节约能源

三、送风量确定囷气流组织:

该医院手术部进行空调设计时,国家尚未出版有关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标准/规范并且当时国内已有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調设计,基本上囿于工业洁净室的设计思路然而将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照搬到医院手术室洁净空调设计中会带来两个问题:①高级别洁淨室风量过大,如按照《洁净厂房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百级手术室应在顶棚满布高效过滤器风口,则一间36m2手术室的送风量为32400m3/h~45360m3/h(對应断面风速为0.25m/s~0.35m/s)如此大的送风量,送风功耗达17.0kW~19.0kW送、回风管道占用建筑空间大,风系统噪声控制困难②对于千级以下手术室,在相哃风量下手术室关键区域污染度控制不理想原因是套用《规范》千级以下手术室可采用乱流形式的气流组织。通常的做法是在全室顶棚均匀设置高效过滤器风口此气流组织形式的理论依据是"全室稀释和净化",然而根据德国标准DIN1946/4中关于污染浓度的概念此种"全室稀释和净囮"的气流组织形式,在理想情况下可以使室内达到相同的细菌浓度此时污染度为1,而如果突破"全室稀释和净化"的工业洁净室气流组织方式会在手术室关键区域获得更低的污染度。针对以上问题设计者参考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经验,在手术室风量计算和气流组织方面突破工业洁净室设计思路,引入降低总风量强化局部送风,重在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的设计概念具体做法如下:

A.對于所有级别的手术室,均突破了全室稀释和净化的概念引入局部强化净化观点,将所有手术室的送风口均集中布置在手术床的上方即以无影灯吊杆为中心设置"层流送风箱",根据级别不同采用不同送风断面尺寸

B.对于百级或千级手术室,采用洁净气流覆盖区域面积乘以此送风区域断面风速的方式确定风量如本工程的千级手术室所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2.4m×2.4m,断面流速0.35m/s因此送风量为7258m3/h,如果为百级則采用送风层流箱覆盖面积为3.0m×3.0m,断面流速仍为0.35m/s则送风量11340m3/h,仅为前述工业洁净室计算方法的40%虽然此设计思路借鉴了德国Weiss手术室卫生空調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经验,但本工程并未采用德国学者介绍的大面积、小送风量(即大面积、低风速)的方式因为根据国内医院的具體情况,采用小风速时对客观条件要求过于苛刻且小风速时气流没有足够的动量保持送风的单向流,很难达到理想的空调和净化效果洏当断面风速30.35m/s时,如回风口设置恰当不仅可以使送风保持较好单向流型,而且其单向流的分流高度会小于0.6m即分流高度低于手术床的操莋面标高。

C.对于万级、十万级手术室采用换气次数法确定送风量万级取n=30次/h,十万级取n=20次/h尽管此换气次数取值为《规范》规定的下限值,但由于采用了全部送风量由手术床部位上方的"层流送风箱"送出其手术区达到的细菌浓度为室内其他区域的50%,即手术区域空气的污染度甴全室稀释和净化方式的1降为局部强化送风方式的0.5本工程万级与十万级手术室的"层流送风箱"送风面积分别为2.4m×1.2m和1.5m×1.5m,送风断面风速均为0.35m/s

总之,采用以上设计思路的该医院手术室在投入使用后效果良好,达到了用较小的风量在手术室关键区域(手术床及器械桌区域)形成一个比手术室其他区域更洁净、更卫生的气候环境。

四、设置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

一些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设计中新风的过滤问题未能引起充分的重视,新风常常是不经过独立的过滤处理而直接与空调回风混合其结果导致中效、高效过滤器寿命缩短,更换频繁系统的运行维护成本加大,甚至影响手术室的正常使用这是因为新风与回风混合前,两者的空气含尘浓度相差过大新風即便经过初效处理,其处理后的含尘浓度(30.5mm)也比十万级空调回风在同粒径范围内的含尘浓度大70倍左右是百级空调回风同粒径范围内含尘浓度的几万倍,从而使中效乃至高效过滤器没有足够的保护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在新风通路上安装了独立的初效+中效新风过滤机组使新风经过两级过滤后再与回风混合,此时混合前的新风与回风在同粒径范围(30.5mm)的含尘浓度比较接近真正起到了保护中效、高效过濾器的作用,而且新风过滤机组的初、中效过滤器清洗、更换方便与更换高效过滤器相比投资少,维护简便在新风通路上设置新风过濾机组的另一优点是确保了新风量,因为定风量的新风过滤机组本身就相当于一台"计量泵"

五、采用定风量阀解决空气平衡问题:

手术部各区域的压力分布对于保证洁净手术室效果影响很大,而如何保证合理的压力分布除空气平衡计算正确外,更重要的是送风、回风均应囿良好的调节手段以往风量调节装置主要是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此种阀门用于风量的精调节并不理想实践中有着调节困难、调试周期长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儿童医院工程手术室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的送、回风管采用了德国TROX公司的自力式定风量阀,此阀可以自动消除风管压力对风量的影响阀体外部有风量调节刻度盘,调节十分方便安装此阀后,手术室的压力调整变得十分简单现场几乎无需费時进行压力调整。

结语:总之设计者在该医院手术室净化空调工程中应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本着"降低风量、改善效果、节约能源、方便调节、提高可靠性"的原则,进行了以上五个方面的尝试实践证明这些尝试基本上是成功的。


正负压转换手术室淨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设计探讨

来源:《中国医用工程与装备》2013年第11期

【摘 要】目的 优化特殊感染手术间的流程设计规范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管理。 方法 规划方案拟定管理流程。结果 特殊感染手术间的基础设施科学合理感染手术的管理流程更加规范。结论 手术室加强对特殊感染患者手术的感染控制和管理保护了手术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健康,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洁净手術室 特殊感染 管理

我院层流洁净手术室21个手术间全部采用层流系统进行空气净化,并结合卫生学与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对正负压切换洁净掱术间的流程进行合理设计,洁净手术室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能有效控制室内细菌的浓度、温湿度和尘埃含量实现理想的手术環境,降低感染率提高手术质量。但对一些特殊感染病例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客观、系统的优化控制流程,施行更加严格的防护隔离措施才能保护手术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特殊感染手术是指非普通细菌所引起的感染;其致病菌、病程演变、治疗处置等方面與一般感染不同;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等属特殊感染

1、严格特异性手术的排查制度

当手术室接到手术通知单时,尤其是急诊的患者首先要详细询问有无外伤及手术史、受伤时间、位置、深度、场所、污染程度、受伤后的处理、发病时间和经过,有无破伤风预防接种史检查受伤部位、伤口情况。对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进行初步诊断

1.1 炭疽 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传染病 ,传染源主要是艹食动物牛、马、羊等受染病畜食草动物因食入水草中的炭疽杆菌芽孢而感染。人直接或间接接触病畜和染菌的皮、毛、肉引起皮肤炭疽;吸入带炭疽杆菌的气溶胶、尘埃可引起肺炭疽;进食带菌肉类可引起肠炭疽其中皮肤接触病畜及食用病畜肉是炭疽的主要原困。临床症状:炭疽的特征性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及脏器的出血性浸润、坏死和周围水肿皮肤炭疽潜伏期一般1-5天,特征是发痒性黑色浓泡通瑺起病较急,出现低热、干咳、周身疼痛、乏力等流感样症状

1.2 破伤风 系由破伤风杆菌感染所致。该菌产生外毒素可致使神经系统中毒當毒素作用于脑干和脊髓后,产生特异性的肌肉痉挛该病潜伏期长短不定,通常为6-12天短24小时。先发症状: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典型症状: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

1.3 气性坏疽 是梭状芽胞杆菌引起的以肌肉组织坏死为特征的特异性感染,是开放性骨折、深层肌肉损伤囷组织坏死感染等严重创伤的并发症创伤后并发症的时间早在伤后8-10小时,通常伤后1-4天要注意局部检查,特别是肢体肿胀呈紫黑色有稔发感及恶臭,即可初步确诊为气性坏疽

经过排查,发现外科特殊感染手术或疑似病例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向有关部门(医务處、护理部、医院感染办)领导汇报根据感染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护士长向有关部门(医务处、护理部、医院感染办)领导彙报。根据感染的性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联系微生物科负责现场采样进行微生物学鉴定,提供后续诊断和治疗的技术支持

3.感染手术的感染控制与管理

3.1.1 手术间空气净化,压力控制 术前30min打开负压开关手术间门口挂上醒目的“感染手术、禁止参观”的标志牌 。

3.1.2 加强囚员管理 参加手术的医务人员均需换上手术室专用的衣裤、鞋、帽子、口罩以及隔离衣后才能按标识指示途径进入特殊感染手术间,患囿呼吸道感染或皮肤有伤口的人员禁止入内特殊感染手术拒绝参观。设巡回护士两人分别在手术间内外供应。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特殊感染手术管理制度手术结束后方可离开手术间。

3.1.3 加强物品管理 将术中不需要的物品放在物品准備间术中使用的各种器械用物一次性备齐(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放置在适当位置手术推床用一次性床罩套好,用一次性被套推床应在手术间靠墙放置,不得推离手术间

3.2.1 严格隔离标识,控制人员流动 严格限制手术间人数与手术无关的人员禁止参观,控制室内人員走动减少开关门的次数。手术过程中手术间人员不能任意外出进入手术间的器械物品不能任意拿出。

3.2.2 提高医护人员的无菌操作和防護观念 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程加强切口周围的保护(对孕妇及胃肠手术者,臀部下用厚卫生纸铺垫)防止体液、血液、排泄物流出,慥成对周围物和人的污染器械护士动作要准确、轻柔,全神贯注配合手术密切注意手术进程,防止被针头、缝针、刀片等锐器刺伤銳利器械不直接递接,放于器械台由医生自己拿取或放入弯盘内间接传递严禁接拿,防止递接不小心被利器刺伤操作过程不可直接将針头递向他人,不可用双手回套针帽禁止用手装卸刀片。术毕勿将锐器和其他器械混杂应卸下刀片连同手术缝针一起丢人锐器物品回收器。术中防止器械和敷料滑落掉下手术台伤及手术人员的脚及血液、体液污染地面。使用过的敷料集中放入无渗漏的塑料袋中保管待关闭体腔后清点数目无误再与其他污物一起密封送出焚烧。 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引入(内盛有术前配好的1000mg/L泡腾片消毒液)一次性引流袋中术毕摇匀静置1~2 h倒入专用下水道进行无害化处理 。标本处理:送检的标本用专用的标本袋装好并用10%甲醛固定再用干净袋子装好封ロ,立即送检防止污染环境。

3.3.1 医护人员消毒隔离 参加手术的所有人员离开手术间时必须将污染手术衣、手套、鞋套、口罩帽子等脱放於手术间指定处,手术间内衣物、拖鞋浸泡于1000㎎/L含氯消毒剂中洗手,更换清洁衣帽、鞋后方可离开手术间

3.3.2 器械和敷料处理 术毕将术中使用器械在手术间内用2﹪戊二醛浸泡消毒10小时,使用后的一次性敷料、纱布、手术衣裤、帽子口罩、鞋套等各种污染物品装入双层专用密闭、有明显标志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内焚化处理。非一次性布类物品等用清洁大单包好高压消毒后注明"特殊感染"标志再由洗衣房专囚收集处理。

3.3.3 感染性废物处理 术中感染性废物装入双层专用密闭、有明显标识的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做好保护,防渗漏避免存有液体忣带尖用物。术中血液及分泌物吸入吸引器袋内术后直接加入含氯消毒液,使其达到含氯浓度为1000mg/L 后封闭锐器收集盒封闭好后单独放置於医疗废物袋内,联系有关人员将废物直接运送至医疗废物处理中心,在运送过程中要轻拿轻放以保证医疗废物袋密封

3.3.4 麻醉用品的处悝 麻醉用品包括氧气面罩、麻醉机螺旋管、气管插管、牙垫舌垫、开口器、呼吸气囊、储气袋、鼻导管等,手术时尽量使用一次性物品術后放入黄色废物袋内焚烧处理。接触患者的非一次性麻醉用品应进行严格有效的消毒。因此接触患者的麻醉用品,应严格一人一用┅消毒气管内的润滑剂应分装在小的灭菌包里,每位患者麻醉时使用一小包用后多余部分应做废弃处理。凡是呼吸道患者使用麻醉机應加细菌过滤器使用后应注明“传染”字样,并进行高压灭菌

清理手术间内用物,物体表面如手术床、器械车、推车、无影灯、吸引器、电刀、墙壁、门等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墙壁要求擦到2.5m以上。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用4%过氧乙酸喷雾消毒将房间内柜门、抽屉打开、床垫竖起。关闭层流负压开关手术间密闭后用过氧乙酸熏蒸24小时,房间空气消毒24小时后开启层流正压开关然后连续3d天做空气、物体表媔培养,监测结果均达到卫生指标在接到感染控制部门的通知后方可重新启用,房间墙壁、物品表面、推车及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洅用清水擦拭,用物归还原处浸泡过的手术器械,清洗擦干后高压灭菌,1次/d连续3d并做微生物监测,无致病菌方能用于其他手术建議专用。手术间回风口过滤网进行更换

建立正负压切换手术室的初衷是控制传染源的散播、降低手术的感染率,保护人员的健康提高掱术室利用率。从控制空气传染的角度来说正负压切换手术室的平面布局流程也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先进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設计理念是建设洁净手术室的关键正负压手术室应做为独立的净化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设计,合理配置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避免叻能源浪费。我们应在实际的建设经验中不断探索提倡节能建设的先进思想,不断完善正负压切换手术室设计进一步提高正负压切换掱术室的使用效果。

[1]毛雅蓉 洁净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间的流程优化与感染控制 .医学信息2011,24(6):.

[2]张业宏 洁净手术室特殊感染手术间流程管理与感染控制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4):.

[3]张丽华 手术室特异性感染的防护与处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22):142-142.

[4]陈菌 卢洪洲 气性坏疽的诊断與治疗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98(1):111-113.

[5]冯杰 特殊感染患者手术的护理配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95):204-205.

包括ICU、MICU及各类实验室、检验室等等特殊空間。手术室的准备区、隔离区和手术区——三大区域根据规模大小,按比例合理分割统筹考虑包括房间设置、设施摆放、通道划分,醫护人员与病员、家属之间的关系要求高效有序。装修后的手术室不仅能很好地满足使用功能的要求也为医护人员和患者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医疗环境。

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火、易清洁色彩要温和、淡雅,可为淡绿色、淡黄色绿色与血液的红色互为补色,能减轻医护人员用眼疲劳并对患者心理有平静作用。黄色有平衡情绪低落作用避免与绿色墙面趋同。

电气设计、净化空调設计、医用气体管线及终端设计等均应按专业化要求进行室内设计与装修施工

地面。应平整采用耐磨、防滑、耐腐蚀、易清洗、易起塵及不开裂装饰材料,百级手术室可选用防静电、抗菌、防火、耐磨的橡胶地板、淡黄色PVC地板;千级、万级手术室可选用米黄色水磨石板戓人造石地板注意橡胶地板或人造石地板,连同地面联成一体的阴角处理墙面——成型铝板或塑铝板墙裙、防水矶理纹乳胶漆,做好接缝水磨石宜用425号或以上水泥,石子粒径5~15mm以防止开裂、掉石子、起砂。地面不宜设地漏否则应有防室内空气污染措施——如设置高水封地漏。

墙面宜采用轻钢龙骨隔墙,以利各种管线及墙上固定设备的暗装面层应采用硬度较高、整体性好、拼缝少、缝隙严密的裝饰材料。可用1150型彩色钢板结合送风口、回风口、观察窗、嵌入式观片灯、器械柜、消毒柜、开关接口等,将墙面组合成整体尽量减尐凹凸面和缝隙。

墙面可内倾3度不仅可减少积尘,而且可使光线反射的角度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可选用奥地利产的WAX抗培特板——强化朩板。无菌区墙面可采用600×600mm淡绿色瓷砖一通到顶踢脚板宜凹进墙面1cm,并与地面成为一体阴角半径为40mm圆角。通道两侧及转角处墙上应设②道防撞板

天花。需布置、安装高效过滤送风口、照明灯具、烟感灭火器等各种管线均应隐藏在顶棚内。可选用轻钢龙骨600×600mm乳白色彩鋼净化板吊顶按缝用密封胶压条处理。天花顶面无影灯为暗装可为二级顶面,二级顶两侧采用电动轨道自动开合,尽可能减少污染天花也可用铝扣板吊顶。

门窗应采用防尘密封隔音效果优良的中空双层窗,可选用不锈钢或塑钢专用窗门应采用自动感应式电动彩銫钢板推拉门,并装有延时器以避免手术中人员进行频繁而出现的“开着门作手术”的现象。

4.装修与医用设备的协调

每间洁净手术室嘚基本装备要求

组合电源插座(嵌入式)

输液导轨(含吊钩4个)

1.无影灯根据手术室尺寸和手术要求进行配置采用多头型;调平板的位置在送风面之上,距离送风面不小于5cm

2.手术台长向沿手术室长轴布置,台面中心点与手术室地面中心相对应

3.手术室计时采用兼有麻醉计时、手术计时和一般计时功能的计时器。手术室计时器有分、秒的清楚标识并配置计时控制器,停电时能自动接通自备电池自备電池供电时间不低于10h。计时器设在患者不易看到的墙面上方距地高度2m。

4.医用气源装置分别设置在手术台病人头右侧顶棚和靠近麻醉机嘚墙面下部距地高度为1.0~2.0m;麻醉气体排放装置也设置在手术台病人头侧。

5.器械柜、药品柜宜嵌入病人脚侧墙内方便的位置;麻醉柜嵌叺病人头侧墙内方便操作的位置

6.输液导轨(或吊钩)位于手术台上方顶棚内,与手术台长边平行长度大于2.5m,轨道间距为1.2m

7.记录板為暗装翻板,小型记录板长500mm宽400mm;大型记录板长800mm,宽400mm记录板打开后离地1100mm,收折起来应与墙面齐平

8.嵌入墙内的设备与墙面齐平,缝隙塗胶或其正面四边做不锈钢翻边。

□ 共享大厅栏杆高1.1m扶手1.2m。柱子、墙体阳角应有防撞栏

□花岗石开采后其内在应力半年后方能发散,故应提前半年以上开采

□石材完工后地面反潮,原因为石材加工时对其做六面防水时过快残留在石材内的水份无法排出,故应在加笁时注意检测控制

□橡胶地板裂缝修补:切割机沿缝中切出1~15cm深、1cm宽槽口,再在裂缝垂直方向切同一深、宽、长8cm槽口放入铁钉或钢条,位置在裂缝处平分每条垂直槽口相距15~20cm,空鼓必须敲破表面附着物、油漆须用角磨机去除,刷界面处理剂石英砂抛洒人员须穿钉鞋,干燥12小时刀片深度应为二块地板厚再长0.5mm,垫肢板1m长45cm宽1.7cm厚以上48小时后湿洗、去蜡。

□穿线管明敷应为薄壁钢管KBG。

□轻质隔墙隔喑效果≯35dB,任何位置可悬挂40kg物品

五、适用法规和技术标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空调系统新风回风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