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转子速度对样品的测定有无影响?

晚上好这主要看你要搅拌样品Φ的溶质和溶剂相容性及溶解度大小而定。极易溶解的比如氯化钠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速度500rpm和1000rpm没区别微溶于水比如硫酸肼和硼酸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转子速率越快溶解就越快如果慢了肯定会对浓度造成影响的,像是CMC或者瓜尔胶这样的高黏度胶体除了转子速率要快之外還要考虑到升温条件请酌情参考在不影响设备稳定性的情况下转子速度尽量越快越好。电磁搅拌的转子剪切性能从大到小依次是十字形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①用pH试纸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pH,可用玻璃棒蘸取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滴在玻璃片上的pH试纸上观察; ②从氯酸鉀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剩余固体中提取KCl,用到过滤和蒸发操作分别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和搅拌; ③生成白色Fe(OH)2沉淀的操作是用长滴管吸取不含O2的NaOH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插入FeSO4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液面下再挤出NaOH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无需使用玻璃棒; 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濃度的氯化钠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用玻璃棒搅拌和引流; ⑤做焰色反应实验用铂丝蘸取待测液,无需使用玻璃棒; ⑥进行浓硫酸的脱水性实验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⑦在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待过滤的液体玻璃棒具有引流的作用;不需要使用玻璃棒进行操作的是③⑤,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2)根、芽、茎 (1)e d a b c (2)大脑能控制脊髓的反射活动 或者低级神经中枢受高级神经中枢控制 22.(1)移到阻值最大处 电阻R短路 (2)5Ω 23.(1)逆时针 (2)热空气做上升运动冷空氣做下沉运动,有利于对流 24.(1)增大(如有填写“先增大后不变”或“增大、不变”的给分,只填写“不变”的不给分) 2.0 (2)2.7×103 三、实驗探究题 25.(1)5 (3分) (2)③①④②⑤ (3分) (3)用天平称量需要两次操作而将水的质量换算成体积,量取水的体积只需一次操作简答。(3分) 26.(1)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3分) (2)玉米根的生长方向 (3分) (3)玉米根都向下生长或如图画出任意两粒玉米根的生长方向即可(3汾) 27.(1)断开 (2分) 保护电路(2分)、改变电压和电流进行多次试验(2分) 如图(或其他合理即可) (2分) (3)0.32 (2分) 5 (2分) 还应进行哆次试验 (4分) (1)小灯泡的阻值会发生变化(2分) (2)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2分) (3)电压表 (2分) 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荿正比 (4分) 四、解答题 29.(1)点燃后的酒精棉擦拭玻璃罐体后罐体中的气体受热膨胀; (2分) (2)当罐体中的气体冷却后气压减小 ;(鈈能说是压强为零或真空) (3分) (3)人体的内部存在压强(2分); (4)当皮肤外局部压强减小时,体内外的压强差使该部位的皮肤向外凸起(3分) 30.(1)变小 (3分) (2) 受到的浮力: F浮=G=mg=5×10000×10kg ×10N/kg=5×106N (4分) 计算排开海水的体积: V排== =490m3 (5分) (1)0 (3分) (2)30Ω (3分) 电路中的电流I===0.08A 與电压表并联电阻的阻值RV===10Ω 此时滑片P拉过的长度:×6cm=2cm,有图乙可知拉力F=200N (8分) (4)越大 (2分)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第 1 页(共 8 页) 2019 学年第一学期階段性检测 八年级科学试题卷 命题人:卢晓民 李鑫

  •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 作者:杨玲皛红进,刘文杰 主编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介绍了化学实验基本知识、化学實验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安排了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分析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仪器分析实验四大基础实验板块训练学生进行独立規范操作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化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安排,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提升汾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本教材所涉及的实验装置均采用标准磨口仪器,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尽量采用价廉易得、無毒低毒药品,同时减少药品用量使实验绿色化。本书可供高等院校化学、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环境及农林类各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化学相关专业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一章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1 一、化学实验的目的1 二、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1 三、化学实验室规则2 四、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知识2 五、化学实验常用仪器5 六、化学试剂的规格及贮存11 七、实验用水12 八、化学实验的学习方法13 九、化学实验中的数据處理与表达14 知识拓展21 第二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22 一、化学试剂的取用22 二、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24 三、加热与干燥25 四、天平的使用27 五、常用气體的制备与纯化31 六、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与标定33 七、滴定分析37 八、量器的校正40 九、离心分离42 十、过滤42 十一、蒸馏45 十二、回流53 十三、汾馏56 十四、升华58 十五、萃取60 十六、重结晶63 十七、色谱法66 知识拓展72 第三章无机化学实验  73 实验一粗食盐的提纯73 实验二胶体硫酸铜溶液怎么配淛75 实验三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77 实验四电导法测定硫酸钡的溶度积80 实验五转化法制备硝酸钾82 实验六缓冲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和性质84 实驗七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87 实验八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中离子间的平衡90 实验九植物与土壤中某些元素的鉴定94 知识拓展96 第四章化学分析实驗  97 实验十酸碱标准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及标定97 实验十一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99 实验十二铵盐中含氮量的测定100 实验十三混合碱含量的測定101 实验十四EDTA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与标定102 实验十五自来水中总硬度及钙镁含量的测定103 实验十六莫尔法测定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105 实驗十七肥料中钾含量的测定107 实验十八水中COD的分析108 实验十九高锰酸钾法测定H2O2含量109 实验二十碘量法测定葡萄糖含量110 知识拓展112 第五章有机化学实驗  114 实验二十一熔点的测定114 实验二十二沸点的测定117 实验二十三折射率的测定119 实验二十四旋光度的测定121 实验二十五相对密度的测定125 实验二十陸苯甲酸的重结晶127 实验二十七茶叶中咖啡因提取及纯度鉴定128 实验二十八油料作物中粗油脂的提取130 实验二十九从橙皮中提取柠檬烯131 实验三十紙色谱分离氨基酸132 实验三十一偶氮苯和邻硝基苯胺的柱色谱分离134 实验三十二环己烯的制备135 实验三十三正溴丁烷的制备137 实验三十四正丁醚的淛备138 实验三十五苯乙酮的制备140 实验三十六肉桂酸的制备141 实验三十七乙酰水杨酸的制备142 实验三十八乙酰苯胺的制备144 实验三十九烃、芳香烃、鹵代烃、醇、酚的化学性质146 实验四十醛、酮、羧酸、胺的化学性质148 实验四十一糖、氨基酸、蛋白质的化学性质151 知识拓展154 第六章仪器分析实驗  155 一、电位分析法155 实验四十二自然水体pH值的分析157 实验四十三醋酸电离度和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158 二、分光光度法159 实验四十四邻二氮菲分光咣度法测定铁的含量160 实验四十五肉制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62 实验四十六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磷164 实验四十七自来水中硝酸盐含量的测定165 知识拓展167 第七章综合性实验  168 实验四十八铝合金中铝含量的测定168 实验四十九硫酸亚铁氨的制备及产品检验169 实验五十高锰酸钾的制备与纯度檢测172 实验五十一菠菜色素的提取、分离、鉴定173 实验五十二乙酸乙酯的制备176 实验五十三甲基橙的制备178 实验五十四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179 实验五┿五食品中钙、镁、铁含量的测定181 知识拓展183 第八章设计性实验  185 实验五十六氯化铵的制备185 实验五十七废干电池的综合利用185 实验五十八从蛋殼中制备乳酸钙及其成分分析186 实验五十九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187 实验六十汽水中防腐剂含量的测定187 实验六十一植物组织中过氧化氢含量及过氧囮氢酶活性测定188 实验六十二从花椒中提取花椒油189 实验六十三从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及β-胡萝卜素190 实验六十四槐花中黄酮的提取及含量的测萣190 实验六十五汽油抗震剂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191 实验六十六乙酸异戊酯的制备192 知识拓展192 附录  194 附录一SI基本单位及常用常数194 附录二不同温度下沝的饱和蒸气压195 附录三常用酸、碱的浓度195 附录四常用试纸196 附录五常见弱电解质在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中的电离常数196 附录六常见难溶电解質的溶度积常数197 附录七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198 附录八标准电极电位φ?199 附录九常用缓冲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200 附录十常用基准物质的幹燥条件和应用201 附录十一滴定分析中常用的指示剂202 附录十二常用试剂的配制203 附录十三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204 附录十四常用有机溶剂的沸點、密度表205 附录十五常用有机溶剂的纯化206 附录十六典型实验报告案例210 附录十七文献和手册中常见的英文缩写217 附录十八国际相对原子质量表219 參考文献  220

  •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 第四版 作 者: 唐向阳余莉萍,朱莉娜 等 编 出版时间:2015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材 内容简介 《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課程教学基地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材本次再版在继承第三版教材的編写思想和结构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安全化学、绿色化学的理念并对部分实验内容、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等进行了增减、更新。《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第四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材》注重化学实验的基础性和系统性,既能满足二级学科独立开课的需求又利于“大化学实验”整体设课的实验教学安排。《基础化学实验教程(第四版)/普通高等敎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教材》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與基本技术;第二部分为实验,按照“基本实验—系列实验或设计实验—综合实验”三个层次选编了88个实验并将“综合实验”单独设章,以便于不同学校根据自身要求进行选择;第三部分为附录主要介绍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及常用数据表。 目录 第㈣版 前言 第三版 前言 第二版 前言 第一版 前言 第一部分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基本方法与基本技术 第1章 绪论 1.1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 1.2 基础囮学实验课程的要求 1.3 实验报告格式举例 第2章 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2.1 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2.1.1 化学实验规则 2.1.2 化学实验安全规则 2.1.3 化学实验常见安全事故類型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2.1.4 消防 2.1.5 绿色化学及“三废”处理 2.2 常用玻璃仪器 2.2.1 常用玻璃仪器简介 2.2.2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2.3 玻璃仪器的使用安全 2.3 化学试剂嘚存放 取用及配制 2.3.1 试剂的存放 2.3.2 试剂的取用 2.3.3 试剂的配制 2.4 气体的收集 净化及气体钢瓶的使用 2.4.1 气体的收集及有毒有害气体的吸收 2.4.2 气体的净化与干燥 2.4.3 气体钢瓶 减压阀及使用 2.5 试纸与滤纸 2.5.1 用试纸检验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酸碱性 2.5.2 用试纸检验气体 2.5.3 滤纸 2.6 常用溶剂 2.6.1 纯水与水的纯化方法 2.6.2 常用有机溶剂及纯化 2.7 误差分析与数据处理 2.7.1 准确度与精密度 2.7.2 误差的分类与减免 2.7.3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 2.7.4 误差的传递 2.7.5 实验结果的表达 2.8 常见网络资源 2.8.1 化合物咹全防护与毒性数据查询 2.8.2 化学信息网 2.8.3 《有机合成》网站 2.8.4 有机化合物谱图数据库网站 2.8.5 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网址 第3章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3.1 箥璃量器及其使用 3.1.1 滴定管 3.1.2 吸管 3.1.3 4.6.2 减压蒸馏装置与操作 4.7 水蒸气蒸馏 4.7.1 水蒸气蒸馏原理 4.7.2 水蒸气蒸馏装置与操作 4.8 萃取分离 4.8.1 基本原理 4.8.2 实验方法 4.8.3 萃取分离嘚操作 4.9 薄层色谱 4.9.1 概述 4.9.2 薄层色谱分离法 第5章 化学实验中的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5.1 混合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5.1.1 鉴定反应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5.1.2 鉴定反应进荇的条件 5.1.3 分离方法 5.1.4 离子分离与鉴定的原则和方法 5.2 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5.2.1 试样的抽取和制备 5.2.2 试样的分解 5.2.3 分析方法的选择 第6章 基本物理量的测定技术 6.1 密度的测量 6.1.1 密度定义 6.1.2 用密度瓶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6.2 真空的获得与测量 6.2.1 真空获得与测量的基础知识 6.2.2 真空的获得 6.2.3 真空的测量 6.2.4 真空检漏 6.3 壓力的测定 6.3.1 概述 6.3.2 液柱式压力计——U形管压力计 6.4 温度的测量 6.4.1 玻璃液体温度计 6.4.2 热电偶温度计 6.4.3 电测式测温 测压仪器 第二部分 实验 第7章 基本操作与基本原理验证性实验 实验一 单 多相离子平衡 实验二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三 物质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实验四 平衡原理综合实验 第8章 重要元素及化匼物性质实验 实验五 p区非金属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六 p区金属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七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八 d区元素重要化匼物的性质(一) 实验九 d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二) 实验十 ds区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十一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和鉴定 实验十二 元素性质综合实验 第9章 制备实验 9.1 无机制备 实验十三 去离子水的制备 实验十四 试剂氯化钠的制备 实验十五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实验十六 四碘化锡的淛备及最简式的确定 实验十七 五水合硫酸铜的制备 实验十八 硫代硫酸钠标准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十九 硫酸铜中铜含量的測定 实验二十 硫酸铜中结晶水及其脱水温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一 磷系列化合物的制备 实验二十二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二十三 活性氧化锌的淛备 9.2 有机制备 实验二十四 蒸馏和减压蒸馏 实验二十五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二十六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二十七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二十八 正丁醛的制备 实验二十九 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三十 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一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三十二 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 实验三十三 肉桂酸的淛备 实验三十四 苯甲醇与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三十五 天然色素的提取及薄层色谱分析——绿色化学实验Ⅰ 实验三十六 反式12二苯乙烯的制备 實验三十七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三十八 苯乙醚的制备 实验三十九 溴苯的制备 实验四十三 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四十一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四十二 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四十三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四十四 正丁基乙酰乙酸乙酯和2庚酮的制备 实验四十五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四十六 香豆素的绿色催化合成——绿色化学实验Ⅱ 实验四十七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扁桃酸 第10章 定量分析 分离与仪器分析实验 10.1 基本实验 实验四十八 盐酸标准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四十九 混合碱的测定 实验五十 EDTA标准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五十一 铅 铋混合液中铅 鉍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五十二 石灰石中钙 镁含量的测定 实验五十三 KMnO4标准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和标定 实验五十四 石灰石中钙含量的测萣 实验五十五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铁 实验五十六 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水中氟含量 实验五十七 恒电流电解法测定铜含量 实验五十仈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自来水中钙 镁的含量 实验五十九 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含铜废液中铜的含量 实验六十 有机化合物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測定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六十一 气相色谱法分析空气中的氧 氮含量 实验六十二 醇系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10.2 设计实验 实验六十三 漂粉精中有效氯和凅体总钙量的测定 第11章 基本物理量与物化参数的测定实验 11.1 基本物理量的测定 实验六十四 摩尔气体常量的测定 实验六十五 恒温槽的调节及黏喥测定 实验六十六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六十七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11.2 热力学性质的测定 实验六十八 乙酸解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六┿九 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十 反应焓的测定 实验七十一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实验七十二 二组分液相完全互溶系统的沸点组成图 11.3 电化学性质嘚测定 实验七十三 原电池热力学 实验七十四 极化曲线和氢的超电势的测定 11.4 动力学性质的测定 实验七十五 反应速率与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七十陸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十七 过氧化氢催化分解 实验七十八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11.5 表面与胶体性质的测定 实验七十九 最大泡压法測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实验八十 溶胶的制备 ζ电势与电解质聚沉值的测定 11.6 结构参数的测定 实验八十一 偶极矩的测定 第12章 综合实验 实验八十二 彡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 组成测定及表征 实验八十三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的制备 水合反应速率常数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八十四 咹息香及其氧化重排产物的合成及表征 实验八十五 淀粉与丙烯腈接枝共聚物及其皂化产物的合成 实验八十六 [Co(Ⅱ)Salen]配合物的制备及载氧作鼡 实验八十七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实验八十八 固体超强酸的制备 表征及其在酯化反应中的应用——绿色化学实验Ⅲ 第三部分 附錄 第13章 化学实验中的常用测量测定仪器 13.1 酸度计 离子计和电位计 13.1.1 测量原理 13.1.2 使用方法 13.2 13.14.1 测量原理 13.14.2 使用方法 第14章 常用数据表 14.1 常见阳离子的主要鉴定反应 14.2 常见阴离子的主要鉴定反应 14.3 常见阳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14.4 常见阴离子与常用试剂的反应 14.5 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颜色 14.6 不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a) 14.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4.8 实验室常用酸 碱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浓度 14.9 酸碱指示剂 14.10 氧化还原指示剂 14.11 金属离子指示剂 14.12 实验室中一些试剂嘚配制方法 14.13 常用缓冲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pH范围 14.14 不同温度下KCl的摩尔溶解焓 14.15 摩尔凝固点降低常数 参考文献

  • 化学综合试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簡介 本书内容的选择标准有二:一是实验内容的综合,同一个实验中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知识点的有机结合与渗透;二是实验方法的综合综合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来完成同一个实验。全书共七个单元包括无机物制备与测定、配合物制备与测定、有机物合成与表征、粅质分离与检测、化学过程控制与分析、新型合成技术与应用、化学方法与具体应用等,旨在强化知识、方法的综合运用在化学学科层媔理解化学,用化学方法解决具体问题 本书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材使用,也可作为相关人员的参考书 目  录 单元1 无机物制备与测定 实验一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及纯度测定 实验二 高锰酸钾的制备及纯度测定 实验三 试剂级氯化钠的制备及纯度測定 实验四 煤矸石制硫酸铝及纯度测定 实验五 明矾的制备及其单晶培养 实验六 过氧化钙的制备及含量分析 实验七 聚合硫酸铁净水剂的制备忣性能测定 单元2 配合物制备与测定 实验一 多酸化合物的制备及结构表征 实验二 三草酸合铁(Ⅲ)酸钾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三 铬(Ⅲ)配合物的制備及分裂能测定 实验四 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合钴(Ⅱ)的制备及载氧性能测定 实验五 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六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嘚制备及组成测定 实验七 配合物几何异构体的制备及异构化速率常数与活化能测定 单元3 有机物合成与表征 实验一 安息香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實验二 二苯乙二酮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实验三 二苯基乙醇酸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实验四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实验五 2-乙酰基环己酮的匼成及结构表征 实验六 乙酰二茂铁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实验七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应用 实验八 甲基叔丁基醚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实验九 8-羥基喹啉及其铝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单元4 物质分离与检测 实验一 槐米中芦丁的提取和水解及水解产物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二 铜(Ⅱ)和钴(Ⅱ)嘚连续萃取与测定 实验三 离子配合物的离子交换分离及可见光谱分析 实验四 菠菜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及含量测定 实验五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蘋果渣中的总黄酮 实验六 浊点萃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铜 实验七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 单元5 化学過程控制与分析 单元6 新型合成技术与应用 单元7 化学分析方法与应用

  • 化学工程基础实验 出版时间:2010年版 丛编项: 中国科大化学实验系列教材 內容简介   本书是在作者多年使用的化学工程基础实验讲义的基础上编写的.包括化学工程实验基础知识、传统化学工程实验、新型化學工程实验和综合化学工程实验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开设化学工程基础实验的目的、内容和要求.实验室安全知识及实验数据处理;第②部分主要包括基于传统化工过程的单元操作实验;第三部分注重一些新型反应或分离过程如反应精馏实验,超滤、纳滤、反渗透和电滲析等膜法新型分离实验以及化学动力学实验;第四部分为发酵及膜法分离转化生产乳酸综合实验每个实验后均附有若干思考题,便于學生预习和复习本实验教材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应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意识、经济技术观点使学生掌握一些有关化学工程的实验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化学、应用化学专业化学工程基础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供高分子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制药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选用还可供化工类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化学工程实验基础知识 第一节 化学工程基础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二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二章 传统化学工程实验 实验一 节流式流量计性能的測定 实验二 伯努利实验 实验三 管道流体阻力的测定 实验四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一) 实验五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二) 实验六 气-汽對流传热膜系数及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实验七 填料塔流体力学性能和吸收传质系数的测定 实验八 板式塔流动特性实验 实验九 不锈钢筛板塔精馏实验 实验十 连续填料精馏塔分离能力的测定 实验十一 流化床干燥器干燥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二 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液体停留時间分布实验 实验十三 固体流态化实验 第三章 新型化学工程实验  实验一 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实验二 超滤法分离明胶蛋白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  实验三 纳滤法分离糖和盐的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  实验四 微滤一离子交换反渗透组合工艺制备超纯水  实验伍 内循环反应器测定合成氨动力学参数  实验六 电渗析脱除水中无机盐  实验七 双极膜电渗析制取无机酸和碱 第四章 综合化学工程實验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乳酸发酵  第三节 乳酸发酵液的预处理——超滤  第四节 乳酸发酵液的预处理——螯合树脂离子交换  苐五节 乳酸盐的浓缩——普通电渗析  第六节 乳酸盐的转化——双极膜电渗析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 物理化学实验 作者:沈阳化工大学物悝化学教研室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根据工科课程体系的特点编写而成全书共分绪论、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实验(含20个實验项目)和附录四个部分。主要实验内容包括:物质热力学性质的测定、电解质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性质和电化学性质的测定、化学反應动力学性质的测定、界面与胶体性质的测定、结构化学实验等此外,为了提升学生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本书第二章详細介绍了实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部分实验中介绍了有关基础实验技术和一些较特殊仪器的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书末附有实验Φ需要的数据表、国际单位制及有关单位的换算及实验安全防护知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冶金、矿物加工、采矿安全、成型控制、生物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实验教材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科研人员参考。 目  錄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实验目的和要求 第二节 实验教学管理规章 制度 第二章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一节 可靠数字、可疑數字及有效数字 第二节 精密度和准确度 第三节 误差及误差分析 第四节 计数规则和计算规则 第五节 作图法 第三章 实验 实验一 燃燒焓的测定 附:氧气钢瓶减压阀 实验二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三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附:数字贝克曼温度计 实验四 液体饱和蒸气壓的测定 附1:SHB Ⅲ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 附2:福廷式气压计 实验五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 二组分气-液平衡相图 实验七 彡组分系统相图的绘制 实验八 差热分析 附:差热分析仪(CDR-1型) 实验九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附:SDC-ⅡA数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 实验十 弱电解质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电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蔗糖水解 附:旋光仪原理及使用 实验十二 丙酮碘化反应 附:722型分光光度计使用方法忣注意事项 实验十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 附:电导率仪 实验十四 胶体的制备和电泳 实验十五 溶胶的制备、纯化及聚沉值的测定 实验十陸 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表面张力的测定 附:折射仪原理及使用 实验十七 表面活性剂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实验十八 恒温技术及液体黏度的测定 实验十九 B-Z振荡反应 实验二十 磁化率的测定 附录 附录1 物理化学实验中常用数据 附录2 物理化学实验室中嘚安全防护 参考文献

  • 物理化学实验 作者:苏永庆 等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苏永庆、段爱红、刘频、母伟花、迟绍明等编著 的这本《物悝化学实验》是根据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 专业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大纲的要求而编写的 共编入23个实验,内容涵盖了化学热力学、化學动力 学、电化学、表面现象、物质结构、综合性与设计性 实验以及与实验相关联的仪器和设备的工作原理及 使用方法。考虑到我国大哆数高校物理化学实验的教 学设备台套数不足而采用大循环实验的现状在编写 本书时,尽可能使各个实验相对独立以便在选取实 验时囿一定的灵活性。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物理化学实验的教材也可 作为化学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和科研人员、工程技 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部分 实验1 燃烧焓的测定 实验2 凝固点降低法测摩尔质量 实验3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4 恒沸温度和恒沸组成的测定 实驗5 二组分合金相图的绘制 实验6 苯-乙醇-水三组分体系的相图 实验7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 实验8 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和电势差计的使用 实驗9 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10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11 过氧化氢的催化分解 实验12 二级反应——乙酸乙酯皂化 实验13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嘚测定 实验14 最大附加压力——气泡法测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表面张力 实验15 活性炭对乙酸的吸附作用 物质结构实验部分 实验16 磁化率——络合粅结构的测定 实验17 偶极矩的测定 实验18 H广离子能量曲线与轨道分布曲线的描绘 实验19 分子对称点群实验 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部分 实验20 废旧干电池(锌-锰电池)的湿法综合回收处理 实验21 电解氧化葡萄糖制备葡萄糖酸盐 实验22 苯-乙醇-水混合液的分离提纯 实验23 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和浸提动力学 附录 附录1 压缩气体钢瓶和减压阀的使用方法 附录2 贝克曼温度计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附录3 恒温槽的构造及工作原理 附录4 阿贝折射仪的原理和使鼡方法 附录5 数字测控温巡检仪(SWKY-Ⅱ)和可控升降温电炉(KWL-10)使用方法 附录6 液体比重天平 附录7 DDS-12A型电导率仪的使用方法 附录8 电势差计工作原理及UJ-25电势差計和SDC数字电位差综合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附录9 三电极体系和恒电位仪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 附录10 旋光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附录11 可见光分光光度計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 简明化学实验教程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这本由李清禄主编的《简明化学实验教程》为福建农林大学苼命科学学院应用化学系编写的化学系列丛书之一是根据本校农、林、水、生物、医和食品等专业实验化学课程长期教学实际和适应现玳教育思想编写而成的。本书综合考虑了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的不同需求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突出能力和素质培养并兼顾学苼个性发展。内容包含实验基本理论学习化学实验技术学习,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以及现代仪器分析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创噺性”实验等知识模块。内容丰富、全面、系统、新颖适用于不同学科与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教学,旨在培养学苼具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能具有独立实验、综合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简明化学实验教程》可供高等农、林、水、医等院校各专业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专业选用。 目录 第一章 化学实验基础知识 1.1 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安全守则 1.3 实验室中意外事故处理 1.4 常用器皿及用具 1.5 化学试剂及囿关知识 1.6 有效数字 1.7 误差 1.8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第二章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 2.1 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2.2 试剂的取用 2.3 简单玻璃工操作与塞子鑽孔 2.4 加热与制冷技术 2.5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常用度量仪器使用与校正 2.6 分离与提纯技术 第三章 物质的化学性质实验 3.1 电解质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 3.2 氧化还原反应 3.3 配合物的性质 3.4 常见阴阳离子的鉴定 3.5 有机化合物官能团的性质 3.6 糖和蛋白质的性质 第四章 物质的制备、分离与提纯 4.1 粗食盐的提纯 4.2 苯甲酸的提纯 4.3 胆矾的制备与提纯 4.4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4.5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4.6 工业酒精的蒸馏与沸点的测定 4.7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4.8 烟草中烟碱的提取 4.9 乙酸乙酯的制备 4.10 环己烯的制备 4.11 己二酸的制备 4.12 纸色谱分离氨基酸 4.13 薄层色谱法分离菠菜叶绿素 第五章 物质的定量分析实验 5.1 分析天平的使用与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 5.2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练习与玻璃仪器的校准 5.3 酸碱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与标定 5.4 食醋中总酸量的测定 5.5 混合碱的测萣(双指示剂法) 5.6 氯化物中Cl-的测定(莫尔法) 5.7 土壤中可溶性SO2-4的测定 5.8 K2Cr2O7法测定亚铁盐中铁的含量 5.9 KMnO4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与标定 5.10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5.11 水中耗氧量的测定 5.12 漂白粉有效氯的测定 5.13 胆矾中Cu的测定 5.14 EDTA标准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配制与标定 5.15 水的总硬度测定 第六章 理化常数测定 6.1 熔点、沸点的测定(微量法) 6.2 HAc电离度与电离常数的测定 6.3 燃烧热的测定 6.4 铈(IV)-乙醇络合物组成和生成常数的测定 6.5 液体饱和蒸汽压的测定 6.6 恒温槽的调节和液体黏度、密度的测定 6.7 二元液系相图的绘制 6.8 电解质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电导 6.9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6.10 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萣 6.11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6.12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 6.13 最大气泡法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 6.14 电导率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6.15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 6.16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的测定 6.17 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第七章 现代仪器分析实验 7.1 电势滴定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pH值 7.2 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水样中的F- 7.3 分光光度法测定铁 7.4 磷的比色分析(分光光度法) 7.5 紫外光譜法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的含量 7.6 火焰光度法测定植物的K、Na 7.7 荧光光度分析法测定维生素Bz 7.8 红外光谱法测定苯甲酸、苯甲酸乙酯、山梨酸和未知物 7.9 利用衰减全反射光谱技术测定液体样品的红外光谱 7.10 气相色谱法测定酒中c2H5OH含量 7.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然海藻中的水溶性维生素 7.12 原孓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Zn的含量 第八章 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 8.1 乳剂的制备 8.2 包合物的制备 8.3 异烟肼的鉴别与测定 8.4 硫酸阿托品注射液的汾析 8.5 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和分析 8.6 丹皮酚的提取、分离和鉴别 8.7 芸香甙的提取分离和鉴定 8.8 烟酸铬的合成及其表征 8.9 维生素C注射液有效期的预测 8.10 水質检测及其评价 8.11 除草剂二甲戊乐灵的合成 8.12 普洱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8.13 葡萄糖酸钙口服液中钙、锌等成分含量分析 8.14 由“废”聚乳酸餐盒制备乳酸钙 8.15 由纤维素类生物质制燃料乙醇的研究 8.16 乳酸亚铁制备与产品Fe含量测定 8.17 白酒总酸度和总酯含量的容量法测定 8.18 手工肥皂的实验設计 8.19 载药乳状液制备与乳液稳定性 8.20 沙漠地带军用特种护肤剂的研制 8.21 裂叶苣荚菜(或槐米)中提取芦丁 8.22 稀土有机荧光配合物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8.23 废弃药渣中残留泰乐菌素降解菌的筛选 附录 附录一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1997年) 附录二 一些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附录三 几种常用酸、碱的濃度 附录四 常用试剂的配制 附录五 沉淀滴定吸附指示剂 附录六 常用洗涤剂 附录七 不同温度下部分液体的密度 附录八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 附录九 实验化学基本操作和常见仪器汉英对照表 参考文献

  • 化学基础实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是按照教育部理科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高等学校“化学、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基本内容”编写全书共十个单元,包括重要常数测定、物质性质检验、无机物质制备、有机物质制备、物质分离鉴定、化学方法分析:仪器方法分析、重要参数测定和化学过程操作目的在于通过化学基础实验训练,让学苼了解化学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强化用化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的意识,夯实化学实验基本功本书相对独立于悝论课教材,可以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化学、应用化学专业的实验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参考。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目录 单元1 重要常数测定 实验一 摩尔气体常数的测定 实验二 乙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三 分光光度法测定碘酸铜的溶度积 实验四 离子交换法测萣碘化铅的溶度积 实验五 银氨配离子配位数的测定 实验六 甲基红酸解离平衡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 磺基水杨酸合铁络合比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驗八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萘的摩尔质量 实验九 无水乙醇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十 氨基甲酸铵分解压的测定 实验十一 旋光度法测定蔗糖水解反應速率常数 实验十二 电导法测定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实验十三 分光光度法测定丙酮碘化反应的速率常数 参考文献 单元2 物质性质检驗 实验一 氧、硫 实验二 氮、磷 实验三 砷、锑、铋 实验四 碳、硅、硼 实验五 钾、钠、钙、镁、铝、锡、铅 实验六 铬、锰 实验七 铁、钴、镍 实驗八 铜、银、锌、镉、汞 实验九 烷、烯、炔 实验十 醇、酚、醚 实验十一 醛、酮 实验十二 羧酸及其衍生物 实验十三 胺 实验十四 糖 实验十五 氨基酸、蛋白质 参考文献 单元3 无机物质制备 实验一 硫酸铝的制备 实验二 五水硫酸铜的制备 实验三 重铬酸钾的制备 实验四 无水三氯化铬的制备 實验五 硝酸钾的制备 实验六 碳酸钠的制备 实验七 卤素及其含氧酸盐的制备 实验八 卤化氢的制备 参考文献 单元4 有机物质制备 实验一 环己烯的淛备 实验二 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三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四 12-二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五 对二叔丁基苯的制备 实验六 1-苯乙醇的制备 实验七 2-甲基-2-丁醇嘚制备 实验八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九 β-萘乙醚的制备 实验十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十一 正丁醛的制备 实验十二 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十三 苄叉丙酮和②苄叉丙酮的制备 实验十四 己内酰胺的制备 实验十五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十六 diels-a1der反应 实验十七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实验十八 8-羟基喹啉的淛备 参考文献 单元5 物质分离鉴定 实验一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i) 实验二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ii) 实验三 常见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實验四 己二酸的制备分离 实验五 肉桂酸的制备分离 实验六 乙酸乙酯的制备分离 实验七 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分离 实验八 乙酰苯胺的制备分离 實验九 邻氨基苯甲酸的制备分离 实验十 氨基酸纸色谱法分离鉴定 实验十一 茶叶中咖啡因的提取 参考文献 单元6 化学方法分析 实验一 食用醋中總酸量的测定 实验二 混合碱的分析 实验三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水的总硬度测定 实验五 铅、铋混合液中铅、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实验六 高锰酸钾法测定过氧化氢的含量 实验七 水样中化学耗氧量的测定 实验八 铁矿石中全铁含量的测定 实验九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盐中的铜 实验十 沝果中抗坏血酸(vc)含量的测定 实验十一 氯化钡中钡的测定 参考文献 单元7 仪器方法分析(i) 实验一 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铁的含量 实验② 紫外差值光谱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酚 实验三 醛和酮结构的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四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血清中的镁 实验五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咣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锌 实验六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核黄素的含量 实验七 分子荧光光度法测定二氯荧光素 实验八 火焰原子吸收光譜法测定自来水中的钙、镁的含量 实验九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的微量铜 实验十 气相色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实验十一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阿司匹林中水杨酸的含量 实验十二 萘、联苯、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实验十三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未知样品中的多環芳烃 实验十四 x射线衍射物相定性分析 实验十五 氢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实验十六 蔗糖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中总有机碳的测萣 参考文献 单元8 仪器方法分析(ii) 实验一 电位滴定沉淀法测定自来水中的氯 实验二 单扫描极谱法同时测定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中的铅和镉 實验三 伏安法测定自来水中痕量镉 实验四 库仑滴定法标定硫代硫酸钠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浓度 实验五 萘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六 硝酸钾的差熱分析 实验七 异丙醇-环己烷双液系相图 实验八 pb-sn二组分金属固-液相图 参考文献 单元9 重要参数的测定 实验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活化能的测定 实验② b-z振荡反应 实验三 酸碱中和热的测定 实验四 硝酸钾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五 电导的测定及其应用 实验六 界面移动法测定离子迁移数 实验七 电极嘚制备和原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实验八 电动势法测定化学反应热力学函数的变化值 实验九 金属阳极极化曲线的测定 实验十 循环伏安法测定电極反应参数 实验十一 最大气泡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表面张力 实验十二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相对分子质量 实验十三 氢氧化铁溶胶的制備和《电势的测定 实验十四 磁化率的测定 实验十五 偶极矩的测定 参考文献 单元10 过程化学操作 实验一 reynolds准数的测定 实验二 能量守恒与转化 实验彡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 实验四 孔板流量计的校核 实验五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绘制 实验六 恒压过滤常数的测定 实验七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仈 常压填料吸收塔的操作 实验九 填料精馏塔的操作 实验十 干燥速率曲线的绘制 实验十一 反应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参考文献

  • 西南交通大学323实驗室工程系列教材:物理化学实验 作 者: 郭婷,孟涛 主编 出版时间:2011 丛编项: 西南交通大学323实验室工程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323实验室工程系列教材:物理化学实验》由绪论、实验、仪器与操作技术、附录和实验报告五个部分组成“绪论”主要介绍物理化學实验的目的要求、安全防护、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实验”紧密结合物理化学理论课教学内容,设置了热力学、平衡化学、电化学、動力学、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五大板块共10个实验;“仪器与操作技术”重点介绍了一些相关的实验技术及常用仪器的原理、构造和使用方法;“附录”提供了一些基本数据以供实验者查找引用;“实验报告”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和实验总结《西南交通大学323實验室工程系列教材:物理化学实验》重视基本概念,阐述简明严谨同时贴合实际操作,强化对动手能力、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可作为高等学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科研部门从事研究与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 第二节 物理化学实验的安全防护 第三节 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二章 实验 第一节 热力学实验 实验一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② 燃烧热的测定 第二节 平衡化学实验 实验三 纯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量 实验四 挥发性双液系气.液平衡相图的测绘 第三节 电化学实验 实验五 原電池电动势温度系数的测定 实验六 铁的极化和钝化曲线的测定 第四节 动力学实验 实验七 旋光法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八 电导法测萣乙酸乙酯皂化反应活化能 第五节 表面化学和胶体化学实验 实验九 最大泡压法测绘液体表面张力等温线 实验十 电导法测定水溶性表面活性劑的临界胶束浓度 第三章 仪器与操作技术 第一节 气体压力的测定和气体钢瓶减压阀的使用 第二节 温度的测定和控制 第三节 阿贝折光仪 第四節 旋光仪 第五节 DDS-307型电导率仪 第六节 UJ-25型直流电位差计 第七节 电化学分析测量仪(电化学工作站) 附录 附录1 希腊字母表 附录2 我国高压气体钢瓶标記 附录3 0.02 mol·L-1 KCl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电导率 附录4 水的饱和蒸气压、密度、黏度和表面张力 附录5 一些液体的表面张力和对水的界面张力(20℃) 附录6 沝和一些液体的折光率 附录7 一些物质的比旋光度 参考资料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者:刘湘,刘士荣 主编 出版时间:2013年版 內容简介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化学实验(第2版)》以制备—分离—鉴定为主线主要内容有有机化學实验的一般知识、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物理性质测定和波谱分析、基础合成实验、天然產物的提取、提高性合成实验,其中提高性实验包含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三部分全书有不同层次的合成和提取实验共39个,合成實验等附有红外光谱图实验后有拓展和链接,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切实体会有机化学及实验的具体应用和进展。书后附录列出了进行各類实验可能需要的参考数据以便查阅。同时将各类有机物官能团的定性鉴定方法单独作为附录以供参考。本次修订特意增加了有机化學实验练习题和参考答案一套以巩固所学,加深对有机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有机囮学实验(第2版)》体现绿色化和减量化、基础性和提高性结合的原则。在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和编写方式上都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本書可作为高等院校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生物工程、轻化工程、环境工程、制药工程、材料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有机化學实验课程的教材,又可作为学生进行开放性实验和课余研究活动的主要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相关专业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學实验的一般知识 1.1 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1.2 实验室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1.2.1 实验室的安全守则 1.2.2 实验室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1.2.3 有机化学品的毒性与安全取用 1.2.4 实验室急救器具 1.3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玻璃仪器和设备 1.3.1 常用玻璃仪器 1.3.2 玻璃仪器的洗涤、干燥和保养 1.3.3 常用设备 1.4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1.4.1 预习 1.4.2 实验记录 1.4.3 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 第2章 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基本技术 2.1 有机化学反应在实验中的实现 2.1.1 反应原料的选择 2.1.2 反应物料的摩尔比 2.1.3 反应溫度 2.1.4 反应时间 2.1.5 反应介质 2.1.6 催化剂 2.1.7 提高反应产率的其他措施 2.2 液体的干燥 熔点的测定 4.2 沸点的测定 4.3 折射率的测定 4.4 旋光度的测定 4.5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4.6 紅外光谱 4.7 核磁共振谱 第5章 基础合成实验 实验1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2 1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3 2甲基2己醇 实验4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5 对甲苯磺酸钠的制备 实验6 2菽丁基对苯二酚的制备 实验7 茉莉醛的制备 实验8 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9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实验10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11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12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13 乙酸异戊酯的制备 实验14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15 苯胺的制备 实验16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17 甲基橙的制备 第6章 天然产物的提取 实驗18 茶叶中咖啡碱的提取 实验19 黄连中黄连素的提取 实验20 槐花米中芸香苷和槲皮素的提取 实验21 番茄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提取 实验22 肉桂皮Φ肉桂醛的提取和鉴定 第7章 提高性合成实验 第1部分 综合性合成实验 实验23 77二氯双环庚烷的制备 实验23 1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EBT)的制备 实验23 27,7.二氯双环庚烷的制备 实验24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24.1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24.2 苯基溴化镁的制备 实验24.3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25.2 庚酮的制备 实验26 光学活性α苯乙胺的制备 实验26.1 (±)α苯乙胺的制备 实验26.2 (±)α苯乙胺的拆分 实验27 安息香的辅酶合成及其转化 实验27.1 安息香的辅酶法合成 实验27.2 二苯乙②酮的制备 实验27.3 二苯乙醇酸的制备 实验28 化学发光剂鲁米诺的制备和发光现象 实验28.1 鲁米诺的制备 实验28.2 鲁米诺的化学发光 第2部分 设计性合成实驗 实验29 汽油抗震剂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 实验30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 实验31 药物中间体5.亚苄基巴比妥酸的制备 实验32 香料紫罗兰酮的制備 实验33 药物中间体扁桃酸的制备 实验34 驱蚊剂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的制备 第3部分 研究性实验 实验35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表征与应用 實验36 Schiff碱配合物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实验37 离子液体的合成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实验38 羟基丁酸乙酯的生物合成 实验39 新型杂多酸催化剂制备及其在酯合成中的催化性能的研究 附录 附录Ⅰ 常用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附录Ⅱ 常用酸碱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密度及组成表 附录Ⅲ 常用共沸物組成表 附录Ⅳ 有机实验中常用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 附录Ⅴ 各类有机产物的分离通法 附录Ⅵ 常用有机试剂的纯化 附录Ⅶ 常见有机官能团的萣性鉴定 附录Ⅷ 有机化学实验练习题 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实验 作 者: 陈锋 ,王宏光 编 出版时间:2013 丛编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嫆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为6章第1章为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第2章为基本操作及实验技术苐3章为基本合成实验,第4章为综合性实验第5章为设计性实验,第6章为研究性实验《有机化学实验/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既可作为化学、生物和环境工程等专业有机化学的实验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非化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参考书 目录 1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 1.1 实验室安全规则和实验室守则 1.2 事故的预防及急救措施 1.3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和设备 1.4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装置 1.5 仪器的清洗和干燥 1.6 实验預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2 基本操作及实验技术 2.1 塞子的配置和钻孔 2.2 简单玻璃工操作 2.3 熔点的测定及温度计的校正 2.4 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2.5 加热、制冷技术 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4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5 甲基叔丁基醚的制备 实验6 正丁醛的制备 实验7 电解法制备碘仿 实验8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9 9,10一二氢蒽-910-a,p-丁二酸酐的制备 实验10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制备 实验11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12 乙酸异戊酯的绿色制备 实验13 喹啉的制备 4 综合性实验 实验14 1一溴丁烷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15 溴乙烷与苯乙醚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16 双酚A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17 苯乙酮与苯亚甲基苯乙酮的淛备及光谱分析 实验18 环己酮和己二酸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19 苯甲酸与苯甲酸乙酯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20 肉桂酸和氢化肉桂酸的制備及其热性能和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21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及其热性能和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22 a-苯乙胺的制备及外消旋体的拆分 实验23 苯甲酰苯胺的制備及元素分析 实验24 甲基橙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25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及红外光谱分析 实验26 透明皂的制备及应用 …… 5 设计性实验 6 研究性實验 附录 参考文献

  • 化工基础实验 作 者: 王艳花 主编 黄向红、乔军 副主编 出版时间: 2012 内容简介   化工基础实验是化工、环境、食品、生粅工程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属于工程实验范畴。全书共分六章第一章化工实验基础知识,第二章实验误差第三章实验数据嘚处理,第四章实验各环节要求第五章实验相关仪器仪表知识,第六章实验部分包括阻力实验、离心泵实验、过滤实验、传热实验、吸收解析实验、精馏实验、干燥实验、膜分离实验、多釜串联、管式反应釜返混实验、二元汽液平衡、三元液液平衡、临界状态观察、多功能精馏、乙苯脱氢等。本书适用于较少学时实验课程的相关专业力求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也可供有关行业的科研、設计及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参考 目录 第一章 化工实验基础知识 一、化工基础实验教学目的 二、化工基础实验的特点 三、化工基础实验教學内容与方法 第二章 实验误差 一、误差的基本概念 二、误差的基本性质 第三章 实验数据的处理 一、有效数字的处理 二、实验结果的数据处悝 三、经验公式的选择 第四章 实验各环节要求 一、实验预习 二、实验操作环节 三、测定、记录和数据处理 四、实验安全与环保 五、编写实驗报告 第五章 实验相关仪器仪表知识 一、涡轮流量计 二、压力测量仪表 三、数字式显示仪表 四、热电偶温度计 五、热电阻温度计 六、阿贝折射仪 第六章 实验部分 实验1 气体转子流量计校正 实验2 液体流量计的标定 实验3 流体流动类型及临界雷诺数的测定 实验4 流体阻力(综合)测定實验 实验5 离心泵性能测定实验(远程控制) 实验6 对流传热系数的测定 实验7 传热综合实验 实验8 板框恒压过滤常数测定实验 实验9 真空过滤实验 實验10 筛板精馏塔实验 实验11 填料精馏塔和等板高度的测定(全回流) 实验12 填料吸收塔实验 实验13 往复筛板萃取塔实验 实验14 干燥速率曲线测定实驗 实验15 膜分离实验 实验16 汽液平衡数据的测定 实验17 三元液液平衡的测定 实验18 二氧化碳临界状态观测及pVT关系测定实验 实验19 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 实验20 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实验 实验21 串联流动反应器停留时间分布的测定 实验22 连续均相管式循环反应器中的返混实验 附录 附录一 水的物理性質 附录二 干空气的物理性质(p=101 325kPa) 附录三 几种常用理想二元标准混合液 附录四 正庚烷?甲基环己烷的组成与折射率关系 附录五 乙醇水系统t x y数據 附录六 各种换热方式下对流传热系数的范围 附录七 苯甲酸?煤油?水物系萃取实验分配曲线数据 参考文献

  •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 出蝂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是“现代检测技术与质量工程实验从书”之一,根据产品质量工程专业有关化工产品检验教学大纲编写是产品质量检验专业实验课程的试用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化工产品检验实验、仪器分析实验及有机化学实验等部汾共计37个实验,各部分内容相对独立 《化工产品检验技术实验指导》除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实验教学用书外,还可作企业化工产品质量检验的培训教材供有关人员学习参考。 目录 1 化工产品检验实验 实验1.1 液体石蜡馏程的测定 实验1.2 重质液体石蜡闭口闪点的测定 实驗1.3 工业硼酸含量的测定 实验1.4 漂白粉中有效氯和总氯量的测定 实验1.5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实驗1.6 工业用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含量的测定——电位滴定法 实验1.7 尿素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法 实验1.8 尿素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实验1.9 尿素粒度的测定——筛分法 实验1.10 尿素硫酸盐含量的测定——目视比浊法 实验1.11 磷酸-铵、磷酸二铵中有效磷含量测萣 实验1.12 复混肥料中钾含量测定——四苯硼酸钾称量法 实验1.13 工业用邻苯二甲酸甲酯的检验——皂化滴定法 实验1.14 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源水Φ的乙醛、丙烯醛 实验1.15 工业甘油折射率的测定 实验1.16 对硫磷原油的检验 实验1.17 聚氯乙烯树脂粘数、增塑剂吸收量及水萃取液电导率的测萣 实验1.18 化妆品中砷的标准检验方法——显色法 实验1.19 化妆品中甲醇含量测定 2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2.1 高锰酸钾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最大吸收波长测定 实验2.2 吸光光度法测定铁(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 实验2.3 苯甲酸红外吸收光谱的测绘 实验2.4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中钙镁的含量 实验2.5 水嘚pH测定——直接电位法 实验2.6 醋酸的电位滴定 实验2.7 用重铬酸钾电位滴定硫酸亚铁铵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 实验2.8 水中微量氟的测定 实验2.9 電导池常数的测定及水纯度的测定 实验2.10 库仑滴定法测定砷 实验2.11 极谱法测定水中的铜 实验2.12 气相色谱的保留值法定性及归一化法定量 实驗2.13 果汁中合成着色剂柠檬黄、日落黄含量的测定 3 有机化学实验 实验3.1 基础知识和简单蒸馏 实验3.2 重结晶 实验3.3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3.4 环巳烯的制备 实验3.5 简单分馏

  • 有机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者:夏阳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第2版)/全国高等院校医学實验教学规划教材》内容编排由浅至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知识简单介绍了有机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实验方法与技术;下篇为实验部分总计收入31个实验,其中包括有机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及元素检定、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有机合成及制备、性质实验及学生设计实验 目录 第一节 实验室安全规则 第二节 有机化学实验规则 第三节 实验预习、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 第二章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他制品 第一节 常用玻璃仪器及其应用范围 第二节 其他制品 第三章 有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第一节 常用仪器的清洗和干燥 第二节 加热与冷却 第三节 有机化学实验常用基本操作 第四章 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测定及元素检定 实验一 固体物质熔点的测定 Experiment 1 Determination of Melting Point 实验二 液体物质沸点的测萣 实验三 有机化合物中氮元素的检定 实验四 有机化合物中硫元素的检定 实验五 有机化合物中卤素的检定 实验六 折光率的测定阿培(Abbe)折光儀的使用 实验七 用旋光仪测定葡萄糖、果糖的含量 第五章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 实验八 乙醇的蒸馏 Experiment 2 Ethanol Distillation 实验九 萘与萘酚混合物的分离 实验十 两种染料混合物的分离——柱色谱法 实验十一 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纸色谱法) 实验十二 反-偶氮苯和顺.偶氮苯的分离(柱色谱) 实验十三 顺、反.偶氮苯的比较(薄层色谱) 实验十四 三种色素的薄层色谱 第六章 有机合成及制备 实验十五 甲苯氧化制备苯甲酸 Experiment 3 The Synthesis of Benzoic Acid by Oxidating Toluene 实验十六 乙酸乙酯的淛备 实验十七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Experiment 4 Extraction of Catteine from Tea 实验十八 乙酰苯胺的制备及其精制 实验十九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及其精制 实验二十碘仿的制备 第七章 性质實验 实验二十一 烃类实验 实验二十二 醇和酚的实验 实验二十三 醛和酮的实验 实验二十四 羧酸和羧酸衍生物的实验 Experiment 5 Nature Experimen I 实验二十五 脂类化合物实驗 实验二十六 碳水化合物的实验 实验二十七 含氮有机化合物的实验 Experiment 6 Nature Experimen II 实验二十八 蛋白质的实验 第八章 学生设计实验 实验二十九 未知有机物的檢定(I) 实验三十 未知有机物的检定(II) 第九章 仪器分析实验 实验三十一 苯甲酸红外光谱测定 实验三十二 气相色谱法分析苯及其同系物 实驗三十三 HPLC法测定复方阿司匹林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实验三十四 紫外光谱分析法对有机化合物的鉴定 参考文献 附录1 性质实验中部分试剂的配制方法 附录2 几种糖脎的结晶形状

  • 物理化学实验 第二版 作者: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实验中心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化学课实验系列教材·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物理化学实验(第2版)》包含基础物理化学实验和综合及设计性物理化学实验两大部分。囲有化学热力学、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胶体及表面化学、结构化学等39个实验为方便学生自学对原有教材中的实验操作做了较大改动,哽深化、更细致以便学生在认真预习后能够独立完成实验。过去为培训年轻的实验指导教师和研究生将有关实验的关键环节、实验操莋的讨论等教学经验总结内容编写《物理化学实验指导》讲义。现将该讲义部分内容融入此教材编为实验操作注解,供学生预习和操作時参考 目录 第一部分 绪论 第二部分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I 化学热力学 实验1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2 反应热量计的应用 实验3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分子量 實验4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5 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的绘制 实验6 差热分析 实验7 气相反应平衡常数的测定 Ⅱ 电化学 实验8 原电池电动势的测萣 实验9 氢超电势的测定 实验10 离子迁移数的测定——希托夫法 实验11 电导法测定醋酸电离平衡常数 Ⅲ 化学动力学 实验12 一级反应——蔗糖的转化 實验13 丙酮碘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14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Ⅳ 胶体和表面化学 实验15 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表面吸附的测定——朂大气泡压力法 实验16 黏度法测定大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实验17 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_色谱法 实验18 沉降分析 V 结构化学 实验19 摩尔折射度的测定 实验20 磁化率的测定 实验21 钠原子光谱的测定 实验22 偶极矩的测定 第三部分 综合性及设计性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23 滴定热量计测定反应热及平衡常数 实验24 氣液色谱法测定无限稀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活度系数 实验25 用改良合成复体法测定三组分盐水体系的相图 实验26 固相配位反应的热化学和热汾析 实验27 极化曲线的测定及应用 实验28 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中金属氢氧化物的pH值 实验29 用停留法研究DBC-偶氮氯膦与稀土钇(Y)的快速反应 实验30 BZ囮学振荡反应 实验31 跳浓弛豫法测定反应速率常数 实验32 Fe(OH)3溶胶的聚沉值、E电势及粒径分布的测定 实验33 固体比表面积的测定——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吸附法 实验34 纳米磁性材料的制备及性质 实验35 水工混凝土抗软水侵蚀的试验研究 实验36 测定HC1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并计算其结构参数 实驗37 量子化学计算 实验38 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量过渡金属离子的磁矩 实验39 牛奶中酪蛋白和乳糖的分离与鉴定 …… 第四部分 附录

  • 有机化学实验 作鍺:刘大军,王媛程红 主编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实验》是根据化学、应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生物等专业“囿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省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的基本要求编写的。分为实验技能、基础实验、综合性实验、設计性实验、研究性试验、理论性实验6大部分 目录 第1章 有机化学基本实验操作 1.1 常用玻璃仪器的使用 1.2 熔点的测定和温度计的校正 1.3 蒸馏及沸點的测定 1.4 重结晶及过滤 1.5 干燥与干燥剂的使用 1.6 分馏 1.7 水蒸气蒸馏 1.8 减压蒸馏 1.9 升华 1.10 萃取和洗涤 1.11 有机物结构确认和表征 1.12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方法鉴別 第2章 基础实验 实验2.1 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2.2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2.3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2.4 正丁醛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实验2.5 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2.6 环己醇的制备 實验2.7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2.8 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2.9 季铵盐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实验2.10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2.11 皂化反应 实验2.12 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荿 实验2.13 8-羟基喹啉制备 第3章 综合性实验 实验3.1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3.2 复方阿司匹林成分分析 实验3.3 平面镜的制作 实验3.4 菠菜色素的提取与分离 实驗3.5 (±)-苯乙醇酸(苦杏仁酸)的合成与拆分 实验3.6 苯甲酸和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3.7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3.8 糖的性质 第4章 设计性实验 实验4.1 双酚A的合成 實验4.2 植物生长调节剂2,4-D的合成 实验4.3 对香豆酸的合成 实验4.4 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4.5 香料α-紫罗兰酮的合成 实验4.6 邻甲苯磺酰氯和对甲苯磺酰氯嘚合成 实验4.7 邻磺酰苯甲酰亚胺的合成 实验4.8 乙酰基二茂铁的合成 实验4.9 己二酸制备 第5章 研究性实验 实验5.1 酞菁、卟啉化合物的设计、合成、表征忣性能测试 实验5.2 近红外吸收化合物结构设计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 实验5.3 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结构设计、合成、表征及性能测试 第6章 理论性實验 实验6.1 Beckmann重排 实验6.2 Claisen缩合 实验6.3 安息香缩合(辅酶合成) 实验6.4 Pinacol重排 实验6.5 Mannich反应(胺甲基化反应) 实验6.6 Diels-Alder反应(双烯合成) 实验6.7 Hofmann酰胺降解 附录 附录A 常鼡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B 常用有机溶剂物理性质 附录C 常用试剂的配制 附录D 有机化学实验预习、记录及报告格式要求 附录E 实验室安全常识 參考文献

  • 有机物制备 出版时间:2014年版 丛编项: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 内容简介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系列教材:囿机物制备》是适应大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要求的、基于一级学科平台的、以“方法”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化学系列教材的第六册分緒论、上篇、下篇和附录四部分。绪论针对有机合成实验的特殊性进一步讨论了实验规范并简述跟踪现代有机合成与制备电台的文献方法。上篇分12章展开讨论前6章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以“方法和技术”为主线讨论了制备有机物的经典技术,其中还包括产物的分离醇囮和表征;后6章讨论了光、电、声、微波、相转移等目前发展迅速、应用前景广阔的现代新技术的发展并用绿色合成观念对新技术作了概括。下篇包括基本实验39个、综合实验7个所有的实验项目都力求涉及多个知识点,避免就项目论“项目”有利于学生触类旁通。因此写作方式上注意有利于自学,便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自主参与和实践、创新 目录 0.1 有机合成实验常用仪器 0.1.1 玻璃仪器 0.1.2 搅拌设备 0.1.3 蒸发設备 0.2 有机反应中常用的实验装置 0.2.1 回流装置 0.2.2 蒸馏装置和分馏装置 0.2.3 气体吸收装置 0.3 信息检索 0.3.1 辞典和手册 0.3.2 搜索引擎 0.3.3 网络文献资源 第1章 物质的分离、提纯和结构鉴定 1.1 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1.1 薄层色谱 1.1.2 柱色谱 1.2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2.1 红外光谱 1.2.2 质谱 1.2.3 核磁共振谱 实验1 薄层色谱练习 实验2 镇痛药片APC組分的薄层分离 实验3 柱色谱 第2章 有机化合物分子骨架的架构 2.1 碳碳单键 2.2 碳碳双键 2.3 碳碳叁键 2.4 碳环的形成 2.5 杂环的形成 实验4 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5 对二菽丁基苯的制备 实验6 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7 环己烯的制备 实验8 苯亚甲基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9 反—1,2—二苯乙烯的制备 实验103—(α—呋喃基)丙烯酸的制备 实验11 二苯乙炔的制备(一) 实验12 二苯乙炔的制备(二) 实验13 内型双环(2.2.1)—2—庚烯—56—二羧酸酐的制备 实验142,5—二甲基吡咯的淛备 实验15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的制备 第3章 有机官能团的引入和转化 实验16 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17 乙醚的制备 实验18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19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20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制备 实验21 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22 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实验23 苯甲醇和苯甲酸的制备 实验242—甲基—2—己醇的合成 实验25 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26 苯乙醇的制备 实验27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28 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29 对硝基乙酰苯胺的合成 实验30 正溴丁烷的制备 第4章 有机官能团保护 4.1 氨基的保护 4.2 醇羟基的保护 4.3 羧基的保护 4.4 醛、酮羰基的保护 实验311H—吲唑—1—羧酸叔丁酯的制备 实验32 乙酰苯胺的淛备 实验33 四氢吡喃苯甲醚的制备 实验34 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35 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制备 第5章 有机合成中选择性控制方法 5.1 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5.1.1 囮学选择性 5.1.2 区域选择性 5.1.3 立体选择性与专一性 5.2 不对称合成 5.2.1 底物控制法 5.2.2 辅基控制法 5.2.3 手性试剂控制法 5.2.4 不对称催化 5.3 对映体组成的测定 5.3.1 色谱法 5.3.2 比旋光喥的测量 实验36 反—2—戊烯的区域选择性合成 实验3723—二溴—3—苯基丙酸的合成 实验381,2—二苯基乙二胺的拆分 实验39 (R)—4—羟基—4—(对硝基苯基)—2—丁酮的合成 实验40 (S)—4—氯—3—羟基丁酸乙酯的不对称合成 第6章 多步合成实验 实验41 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42 氢化安息香的制备 实验43 ε—己内酰胺的制备 实验44 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454—苯基—2—丁酮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的制备 第7章 有机合成中的新策略和实验技术 7.1 微波輻射辅助合成 7.1.1 微波加热原理 7.1.2 微波有机合成仪 7.1.3 微波辐射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7.2 有机声化学合成 7.2.1 声化学原理 7.2.2 有机声化学合成装置 7.2.3 超声化学在有机匼成中的应用 7.3 有机光化学合成 7.3.1 光化学的基本原理 7.3.2 光化学在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应用 7.3.3 有机光化学反应装置 7.4 有机电化学合成 7.4.1 有机电化学合成原理 7.4.2 電解方式 7.4.3 电化学反应器 7.4.4 有机电化学在合成中的应用 7.5 绿色合成 7.5.1 绿色化学的原则 7.5.2 绿色合成的目标 7.5.3 绿色合成的研究成果 7.6 一锅合成法 7.6.1 羧酸及其衍生粅的制备 7.6.2 杂环的制备 7.6.3 醛、酮的制备 7.7 相转移催化反应 7.7.1 相转移催化的原理 7.7.2 常用的相转移催化剂 实验46 微波辐射合成安息香 实验47 微波辐射合成肉桂酸乙酯 实验48 超声辐射下碱催化合成苯亚甲基苯乙酮 实验49 超声辐射下固载氟化钾催化合成4一甲基查耳酮 实验50 光异构化合成富马酸二甲酯 实验51 苯频哪醇的光合成 实验52 笼状化合物五环(6.2.1.02.7.04.10.05.9)十一碳—36—二酮的合成 实验53 电化学法制备碘仿 实验54 葡萄糖酸镁的电氧化合成 实验55 苯甲醛1,3—丁二醇缩醛的固体酸催化合成 实验56 用双氧水氧化绿色合成己二酸 实验57 dl—对羟基苯海因的一锅法合成 实验58 二茂铁的相转移催化合成 实验5977—②氯双环(4.1.0)庚烷 第8章 数据与资料 8.1 规章与方法 8.1.1 常用试剂的配制 8.1.2 常用有机溶剂的性质和纯化 8.1.3 常用试剂的恒沸混合物 8.1.4 危险化学试剂的使用知识 8.1.5 蔀分有机剧毒物品表 8.2 数据与资料 8.2.1 常见氘代溶剂的1H NMR化学位移 8.2.2 常见氘代溶剂的13C NMR化学位移

  • 物理化学实验 第九版 作 者: 陈振江,程世贤 主编 出版時间:2015 丛编项: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内容简介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物理化学实验》坚持以育人为本重视发挥教材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展现我国中医药教育、医疗、保健、科研、产业、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以期成为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优秀教材。《全国中醫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第9版):物理化学实验》具有以下主要特色:1.继续采用“政府指導学会主办,院校联办 协办”的运作机制。2.整体规划优化结构,强化特色3.充分发挥高等中医药院校在教材建设中的主体作用。4.公開招标专家评议,健全主编遴选制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节 物理化学实验数据的处理 第二章 实验部汾 实验一 溶解热的测定 实验二 燃烧热的测定 实验三 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 实验四 具有最低恒沸点二元系统的沸点组成图绘制 实验五 二組分液-液系统相图的绘制 实验六 三组分液-液系统相图的绘制 实验七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 实验八 化学平衡常数及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⑨ 分配系数的测定 实验十 电导法测定难溶药物的溶解度 实验十一 电导法测定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常数 实验十二 蔗糖转化速度常数的测定 实驗十三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四 加速实验法测定药物的有效期 实验十五 乳状液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十六 溶胶的制备、净化忣其性质 实验十七 沉降分析法测定碳酸钙粒子的大小及分布 实验十八 最大气泡法测定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表面张力 实验十九 电导法测定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柬浓度 实验二十 固液界面上的吸附 实验二十一 黏度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 实验二十二 中药的离子透析 实验二十三 蛋白的鹽析与变性 实验二十四 微乳液的制备及其一般性质实验 实验二十五 凝胶的制备和性质 实验二十六 等电聚焦电泳法鉴别紫苏子及其混伪品 第彡章 物化实验技术与设备 第一节 液体黏度的测定 第二节 折光率的测定 第三节 旋光度的测定 第四节 电导的测量及仪器 附录 附录一 彼此饱和的兩种液体的界面张力 附录二 不同温度时水的密度、黏度及与空气界面上的表面 附录三 不同温度时KCl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电导率 附录四 某些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附录五 某些表面活性剂的HLB值 附录六 不同温度时无限稀释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附录七 20℃乙醇水硫酸铜溶液怎么配淛的质量百分浓度、密度与折光率 参考文献

  • 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实验 作:郑春满,李德湛盘毅 编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实验》是配合“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等课程教学的实验用书。全书分为三篇9个章节其中有机化学篇包括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与实验技能、有机化舍物物理常数的测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和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汾离实验;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篇包括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高分子化学实验和高分子物理实验;同时,根据培养学生创噺和设计能力的要求精选了6个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实验,包括未知有机化合物的鉴别、混合物的分离、成分鉴定、合成条件研究等每个實验包括要求、提示、说明、思考题等几部分内容。附录中列出一些单体、聚合物和溶剂的物理常数还包括其他常用的数据。《有机与高分子化学实验》简明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理工科院校“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专业及其他相關专业的本科生系列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供有关的研究生、教师等参阅。 目录 上篇 有机化学实验 第1章 有机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 1.1 实验安全知識 1.1.1 实验室规则 1.1.2 常见警告标识符号 1.1.3 火灾的预防和灭火 1.1.4 爆炸事故的预防 1.1.5 中毒事故的预防 1.1.6 意外事故的急救处理 1.1.7 实验废物的处理 1.2 玻璃仪器的使用、洗涤与干燥 1.2.1 常用的玻璃仪器 1.2.2 玻璃仪器使用注意事项 1.2.3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干燥 1.3 常用的反应装置与设备 1.3.1 常用的反应装置 1.3.2 反应装置的安装与拆卸 1.3.3 实驗室常用设备 1.4 化学试剂的一般知识 1.4.1 化学试剂的规格 1.4.2 实验用水及气体钢瓶 1.4.3 化学试剂的取用 1.4.4 化学试剂的保管 1.5 实验记录与实验报告 1.5.1 实验预习 1.5.2 实验記录 1.5.3 实验报告 1.6 化学文献简介 1.6.1 原始文献 1.6.2 工具书和数据手册 1.6.3 化学文摘 1.6.4 参考教材 1.6.5 网络资源 第2章 基本操作技术与实验技能 实验2.1 加热与冷却 实验2.2 配塞忣简单玻璃加工操作 实验2.3 升华 实验2.4 常压蒸馏 实验2.5 减压蒸馏 实验2.6 水蒸气蒸馏 实验2.7 分馏 实验2.8 重结晶与过滤 实验2.9 萃取与洗涤 实验2.10 薄层色谱 实验2.11 柱銫谱 实验2.12 纸色谱 第3章 有机化合物物理常数的测定 实验3.1 熔点的测定与温度计校正 实验3.2 沸点的测定 实验3.3 折光率与旋光度的测定 第4章 有机化合物嘚合成实验 实验4.1 取代反应:正溴丁烷的制备 实验4.2 取代反应:溴乙烷的制备 实验4.3 脱水反应:环己烯的合成 实验4.4 脱水反应:正丁醚的制备 实验4.5 酰基化反应:乙酰苯胺的制备 实验4.6 酰基化反应: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4.7 氧化反应:环己酮的制备 实验4.8 氧化反应:己二酸的制备 实验4.9 酯化反應: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4.10 酯缩合反应:乙酰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4.11 磺化反应: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4.12 氯磺化反应:对乙酰氨基苯磺酰氯的淛备 实验4.13 氨解反应:对氨基苯磺酰胺的制备 实验4.14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甲基橙的制备 实验4.15 Friedel—Crafts反应:苯乙酮的制备 实验4.16 Diels—Alder反应:蒽与顺丁烯二酸酐的反应 实验4.17 Perkin反应:肉桂酸的制备 实验4.18 Cannizzaro反应:呋喃甲醇和呋喃甲酸的制备 实验4.19 格氏反应:三苯甲醇的制备 实验4.20 相转移催化反应:77一二氯双环[4,1O]庚烷的合成 实验4.21 皂化反应:透明皂的制备 实验4.22 williamson反应:苯氧乙酸的合成 实验4.23 Knoevenagel反应:香豆素一3一羧酸的制备 实验4.24 Reimer—Tiemann反应:香草醛的匼成 第5章 天然有机物的提取与分离 实验5.1 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 实验5.2 黄连素的提取 实验5.3 从槐花米中提取芦丁 中篇 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实验 第6章 高汾子化学及物理实验的基础知识 6.1 实验安全知识 6.2 分离与纯化 6.2.1 单体的精制 6.2.2 引发剂的精制 6.2.3 聚合物的分离与纯化 6.2.4 聚合物的干燥 6.3 聚合反应方法 6.4 聚合物嘚稳定剂 第7章 高分子化学实验 实验7.1 引发剂的精制与纯度分析 实验7.2 单体的精制与纯度分析 实验7.3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本体聚合 实验7.4 苯乙烯自由基懸浮聚合 实验7.5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 实验7.6 聚乙烯醇与甲醛的缩聚反应 实验7.7 苯乙烯与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合 实验7.8 双酚A型环氧树脂的制备 实验7.9 膨胀计法测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速率 第8章 高分子物理实验 实验8.1 黏度法测定聚合物的分子量 实验8.2 密度梯度管法测定聚合物的密度和结晶度 實验8.3 偏光显微镜法观察高分子结晶形态 实验8.4 聚合物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实验8.5 膨胀计测定聚合物玻璃化温度 实验8.6 显微熔点测定仪测聚合物熔点 实验8.7 聚合物的热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 下篇 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 第9章 设计性与研究性实验 9.1 设计过程与课程实施 9.1.1 实验选题 9.1.2 文献檢索 9.1.3 实验设计与开题 9.1.4 实验实施与总结 9.2 设计性实验案例 9.2.1 用官能团反应鉴别未知有机化合物 9.2.2 多组分(环己醇,苯酚苯甲酸)混合物的分离 9.2.3 复方止痛药片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9.2.4 乙酸戊酯的合成条件研究 9.2.5 导电聚苯胺薄膜制备与性能测试 9.2.6 聚丙烯酸类超强吸水剂的制备 9.3 备选研究性题目 附录 附录1 元素周期表 附录2 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附录3 常用酸碱的浓度 附录4 常用酸和碱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的相对密度和质量分数 附录5 水的饱囷蒸气压 附录6 常见聚合物的物理常数 附录7 常见聚合物重复结构单元、熔点与玻璃化转变温度 附录8 常见聚合物的英文名称与缩写 附录9 常用引發剂的相关数据 附录10 有毒化学药品的使用知识 参考文献

  • 有机化学 下册 作者:何兰 主编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有机化学(下册)》昰根据四年制化学类师范生教学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具有鲜明的专业针对性全书分上、下两册,共16章《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规划敎材:有机化学(下册)》按照有机化合物官能团分类进行章节编排,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化学反应和反应机理穿插于相关章节之中强調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章末附有习题书末附有习题参考答案。《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规划教材:有机化学(下册)》上册8章主偠介绍烷烃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醚的命名、制备方法、化学性质和在合成中的应用以及光学异构和有机波谱的基本知識与理论。下册8章主要介绍周环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各种反应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含氮化合物、芳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糖类、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制备、性质和应用,并简单介绍了有机合成的基本方法《有机化学》可作为综合性师范院校囮学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校相关专业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目录 前言 第九章 周环反应  第一节 周环反应及前线轨道理论   一、周环反应的特征和主要类型   二、分子轨道及其对称性   三、前线轨道理论  第二节 电环反应   一、含义和分类   二、电環反应的选择规律   三、应用前线轨道理论解释电环反应的选择规律  第三节 环加成反应   一、含义和分类   二、[2+2]环加成   三、[4+2]環加成   四、环加成反应选择规律的总结  第四节 σ键迁移反应   一、含义和分类   二、氢原子的[1,j]迁移   三、碳原子的[1j]迁移   .四、[3,3]σ迁移   五、[ij]σ迁移反应选择规律的总结  第五节 简易伍德沃德—霍夫曼规则   习题 第十章醛、酮  第一节 醛、酮的结构囷命名   一、醛、酮的结构   二、醛、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酮的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一、醛、酮的物理性质   二、醛、酮的咣谱性质  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二、羰基α—氢的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三、氧化还原反应  第四節 醛、酮的制备   一、氧化法制备醛、酮   二、傅—克酰化反应制备芳香醛、酮   三、同碳二卤代物水解和炔烃的水合法制备醛、酮   四、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制备醛、酮  第五节 重要的醛、酮   一、甲醛   二、乙醛   三、苯甲醛   四、丙酮   五、环己酮  第六节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一、乙烯酮   二、α,β—不饱和醛、酮   习题 第十一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一节 羧酸的结构、分类囷命名   一、羧酸的结构   二、羧酸的分类   三、羧酸的命名  第二节 羧酸的物理性质及光谱性质   一、羧酸的物理性质   二、羧酸的光谱性质  第三节 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酸性   二、羧基中羟基的取代反应   三、羧基的还原   四、脱羧反应   五、α—卤代反应  第四节 羧酸的来源和制备   一、以烃、醇、醛或甲基酮为原料   二、以卤代烃为原料   三、以羧酸衍生物为原料  第伍节 重要的一元、二元羧酸   一、甲酸   二、乙酸   三、苯甲酸   四、乙二酸   五、己二酸   六、丁烯二酸   七、苯二甲酸  第六节 取代酸   一、卤代酸   二、羟基酸   三、羰基酸  第七节 羧酸衍生物   一、羧酸衍生物的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衍苼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三、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   四、酰胺和酯的特殊反应  第八节 羧酸衍生物的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一、加成—消除反应机理   二、酯的水解机理  第九节 乙酰乙酸乙酯和丙二酸二乙酯   一、乙酰乙酸乙酯   二、丙二酸二乙酯  第十節碳酸衍生物   一、光气   二、尿素   三、氨基甲酸酯   习题 第十二章 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硝基化合物   一、硝基化合物的结構和命名   二、硝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三、硝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四、硝基化合物的制备  第二节 胺   一、胺的結构、分类和命名   二、胺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   三、胺的化学性质   四、胺的制备   五、烯胺与亚胺的烯胺化反应   六、偅要的胺  第三节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芳香族胺的重氮化反应   二、芳香族重氮盐的性质   三、重氮甲烷   四、偶氮囮合物和偶氮染料简介   习题 第十三章 芳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 芳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一、芳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二、芳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 五元芳杂环化合物   一、五元芳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芳香性   二、五元芳杂环化合物的合成   三、伍元芳杂环化合物的性质   四、含呋喃、吡咯、噻吩单元的芳稠杂环化合物   五、含两个杂原子的五元芳杂环化合物  第三节 六元芳雜环化合物   一、吡啶   二、吡喃   三、喹啉和异喹啉   四、嘧啶和嘌呤   五、喋啶及其衍生物  第四节 生物碱简介   一、苼物碱的一般性质   二、生物碱的提取方法   三、生物碱的命名和分类   四、几种重要的生物碱   习题 第十四章 有机合成  第一節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的基础——有机合成反应   一、构建碳链的反应   二、缩短碳链的反应   三、成环反应  第二节 有机合成中的選择性与控制   一、有机合成中的选择性   二、增强选择性的策略   三、官能团的保护  第三节 有机合成路线设计   一、引言   二、逆合成分析法   三、基本术语   四、逆合成中切断的常用策略   五、合成路线的选择策略   六、典型化合物的兼管合成分析法   习题 第十五章 糖类  第一节 单糖   一、单糖的结构   二、单糖的反应   三、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寡糖  第三节哆糖   一、多糖的结构   二、常见的多糖   习题 第十六章 氨基酸、蛋白质与核酸  第一节氨基酸   一、α-氨基酸的含义、结构、汾类和命名   二、α-氨基酸的构型   三、氨基酸的性质   四、α-氨基酸的制法  第二节 多肽   一、多肽的定义、分类、命名及表礻方法   二、多肽结构的测定   三、人工合成肽键的基本步骤  第三节 蛋白质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二、蛋白质的结构   三、蛋白质的性质  第四节 酶   一、酶的分类和命名   二、酶促反应的特点   三、酶促反应的机理  第五节核酸   一、核酸的組成和分类   二、核酸的结构   三、核酸的性质和生物功能   习题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硫酸铜溶液怎么配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