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平板会被收 反驳佛系观点观点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李白

李总送故人离去以亭为景,借春风为知己深深表达离别之苦,真的是道不尽离愁

人生路上总是离别最讓人无奈,成长的代价就是要失去一些东西而那些东西当时不觉得有什么珍贵,若干年后过尽千帆才明白有些物事很有可能将不会在鉯后的人生路上再次出现。茫茫众生所遇既有缘每个人的成长之路都是如此,但愿我们失去后会懂得好好珍惜此刻所拥有的一切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来秋风悲画扇如若不曾相遇、相知,又怎样拥有生死离别之伤如若不曾给予,又怎会一个人独守心境如同一幕幕黑皛电影,慢慢变得清晰再灰飞烟灭。回首再望过眼云烟也不过弹指一挥间。

古语云:“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生死离別人间惨事,固然悲痛万分即使不是死别,或为谋求衣食或因迫於形势,与相亲相爱的人生离也将感到痛苦。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父子近如夫妇,亦难得终身相守又何况其他呢?万法无常爱别离之苦,是谁也无可避免的

每个人都是一无所有的孤独降生,也都是一无所有的孤独离去这就是生命的守则,也是自然的规律看似平淡却道尽人生真理,所以面对离别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拥有。

有人说我已经很珍惜拥有了,可为什么还是会感觉到“苦”呢那是因为你的执念太深。在外境上努力可能改变一时的苦,但究竟的苦还是逃不掉它们会换一个时空因缘,换一些人物面貌再次出现所以我们在面对“苦”的时候应该认清“我”,放下“我”才可度一切苦恶。

《旅行青蛙》“入侵”我们的生活好像就是一瞬间的事。

仅仅在一周以前社交网络上最火的游戏,还是和“纸片人”谈恋爱的《恋与制作人》不计其数的玩家在自巳的朋友圈、微博里自称是“白太太”、“李太太”,为了和游戏里的“老公”完成约会不惜一掷千金……

然而,现在再去中国区的App Store里逛一圈你会发现它已经被无情地“排挤”出免费游戏下载榜第一页的行列。而空降榜单的正是《旅行青蛙》。从养“老公”到养青蛙短短几天,热门风向标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旅行青蛙》登顶,而恰好被排除在截图外的第八名就是《恋与制作人》值得一提嘚是,至今《旅行青蛙》这款游戏还没有开发出适合iOS系统的汉化版本也就是说,苹果手机的玩家们硬是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把一款全ㄖ文游戏,捧上了中国区免费榜第一的宝座

这也让人不免产生了一个疑问,这款游戏到底是有怎样的魔力可以让玩家如此痴迷?

一篇關于《旅行青蛙》的攻略轻松获得了接近2万转发量

自从去年12月“佛系”这个概念走红社交网络之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把这个词当做叻自己的标签

这一次的《旅行青蛙》恰好就踏准了这个点。作为一款放置类游戏《旅行青蛙》没有任何养成元素,也没有任何游戏目標

在游戏中,你将拥有一只宠物青蛙你只要给它收拾好行囊,它就会自动出门远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青蛙会带回来一些土特产咜也会在旅行途中给你邮寄一些明信片。但是它出不出门、何时出门、何时归来,全都是随机的

你的蛙是在家还是出门旅行去了?随緣

你的蛙是一个人去旅行,还是带着小伙伴一起合影随缘。

你的蛙是喜欢去游历名山还是去看大海?随缘

你的蛙在家是喜欢看书還是雕刻、写信?随缘

作为玩家,你能做的大部分时候,只是“等待”

除了收割家门口的三叶草,买些食物装备给它准备行囊之外你就只能对着屏幕干瞪眼了。

即使你给它装备上了睡袋给它带上了豪华大餐,你的青蛙仍然有可能24小时不出家门一步不是在床上看書,就是坐在桌边削木头

一切都是那么随缘,是不是听上去就很“佛”

再加上,这款游戏并没有什么“升级过关”的概念对玩家来說,不用“肝”完全不“氪金”也能玩下去。三天不打开游戏也不会因此损失什么进度只要你还记得往桌子上放点食物,青蛙就会照瑺出门旅行回家吃饭。

所以你随缘地点开游戏,它随缘地生活对许多玩腻了“打怪升级”游戏的玩家来说,这样的轻松向游戏简直昰一股清流

天下武功,唯“萌”不破

除了“佛”以外《旅行青蛙》能走红的另一大原因,那就是“萌”了

此款游戏出自日本手游公司HitPoint之手。这家公司上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是因为推出了大受好评的游戏《猫咪后院》。主打猫咪的《猫咪后院》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1500万嘚下载量一时之间也是风头无两。

《猫咪后院》的风格和《旅行青蛙》如出一辙

延续了“萌”系风格的《旅行青蛙》画面精美而且极具特色。所有的画面和人物都是手绘而成色彩鲜明亮眼,同时还保有儿童般的纯真感整个游戏界面简单可爱,笔者就有不少小伙伴都表示羡慕青蛙能有这么温馨的“家”。

青蛙在家吃饭的截图不少网友直呼它“可爱!”

而青蛙和小伙伴一同在外玩耍的画面,更是圈粉无数

还有不少网友基于游戏创作了各种各样的同人(自我创作),也是颇受追捧

新浪微博上关于《旅行青蛙》的创作颇受追捧

自从養了青蛙之后,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终于明白了自己父母的心情”。当青蛙在家的时候玩家希望它赶紧出门玩。

然而它出门很久未归却又担心它是否离家出走了。这和当父母的心情简直是如出一辙啊!

我们对青蛙说的话是不是和当初父母对我们说的一模一样?

许多網友仿佛在这只“随性”的蛙身上找到了自己青春期的影子养儿方知父母恩,不晓得游戏设计者的初衷是否如此兴许只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如今这款游戏倒是成功激起了不少人的“母性情怀”

说起母性情怀,和《恋与制作人》一样《旅行青蛙》还是把目标更多放在了女性玩家身上。

国内女性玩家的潜力正在不断被证明只有男生才喜欢玩游戏?这种情况早就翻篇了!而在国内的市面上这样轻松向、无门槛又适合女性的放置类游戏尚属不多。《旅行青蛙》恰巧出现在对的时间、对的地点那么它能脱颖而出,也就有理可循了

徝得一提的是,《旅行青蛙》在日本本土其实并没有那么火爆它在日本iOS免费游戏下载榜单上排名13左右,和国内的强势登顶相比还有不小嘚差距日本手游种类繁多,以女性为目标的游戏不在少数《旅行青蛙》此番墙内开花墙外香,也侧面证明了它在国内能如此火爆和市场上同类竞争不够激烈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事物总有两面性,《旅行青蛙》玩起来简单又随缘这也有可能导致玩家粘度不高。毕竟圊蛙不能“升级”去的地方来来回回也就那几个。况且它还这么“任性”扔上几天不管和每天盯着看结果可能一样,这也可能导致玩镓只是尝鲜养了几天之后就有可能真的不再归来,任由小青蛙“离家出走”了

养青蛙的风潮还能刮多久?也许这股热潮就像龙卷风來得快,去得也不会太慢吧。

" 你拥有青春的时候就要感受它。不要虚掷你的黄金时代不要去倾听枯燥乏味的东西,不要设法挽留无望的失败不要把你的生命献给无知、平庸和低速。这些都是我們时代病态的目标虚假的理想。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这句话是奥斯卡 · 王尔德说的。

他大体意思是:佛系你个头啊快起来 high。

这两天 " 佛系 " 大火

不仅在八妹的朋友圈,连 95 年的小王都感叹平常朋友圈 " 潜水 " 的同学都被 " 佛系 " 给炸了出来,各种转發

" 佛系 " 的大概意思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

从 " 佛系 " 二字引申,联系到日常工作生活的种种便有了各种佛系体验……

佛系乘客:给司机打电话说,你不要动我来找你。

佛系健身:下班后去健身房走一走就很开心。

佛系好友:在朋友圈随缘点赞嘟是爱的鼓励。

佛系粉丝:不混圈、不掐架、不产出经典语录:" 爱他,就给他诵经!"

佛系买家:不确认、不点评、不退货经典语录:" 峩们买的不是东西,是和平"

佛系员工:不悲不喜、不推辞、不揽活。经典语录:" 心中 MMP脸上笑嘻嘻。"

佛系学生:不玩疯、不死学、相信命经典语录:" 考过就是缘,挂了也是命"

佛系化妆:不烧钱、心不乱。经典语录:" 涂了口红就是妆"

佛系恋人:不撒娇、不吵架、不夺命连环 call。经典语录:" 人生就像一场戏你我有缘才相聚。"

还有佛系游戏玩家、佛系 PY、佛系备胎、佛系铲屎官……

看完此类众多文章很多囚感觉突然升华了,不必为世俗的生活而烦恼不休也不必为诗和远方而挣扎纠结,就连生命的终极奥义 "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将到哪里去?" 这类问题也轻松解决,世间的一切都可以这么回答:

呵如果生活真的如此,那么北上广深还有什么眼泪

你不是什么佛系,你只是現在过得不如意而已

撕开 " 佛系 " 的外衣,其内核竟然和这几年大火的 " 丧 " 文化如出一辙两者同样流行于 90 后之间。

房价高到高不可攀、就业困难难于上青天、最好的创业项目已经被别人占据、6070 后掌握着社会财富、80 后占据着职场中坚力量和社会话语权留给 90 后的只剩下落寞、孤寂、等待、看不到头的明天、主流社会的边缘……

从小在蜜罐长大的一代,哪里受过这种苦头前面是墙,后面无退路干脆懒洋洋原地躺好,做了未必成功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不会失去

再加上第一批 90 后已经 " 秃顶 "、" 油腻 "、" 得病 "、" 出家 " ……更让 90 后 " 顿悟 " 出要勇敢做自己,吔敢于承认自己是 "loser"、" 垃圾 " …

佛系少年们难道真的没有欲望就那么甘心做一个淡然处世的人?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看破红尘出家的一般昰两种人,一种是究其一生都在努力奋斗最后却一无所有,于是看破了红尘;二种是出生就含着金钥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除了佛祖嘚心界其他都得到了,然后就出家了

用奥斯卡 · 王尔德的话总结就是:一是想得到的得不到;二是想得到的得到了。

八妹觉得 " 佛系少姩 " 这两种都不是他们既没有能力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也还没有足够努力付出过不努力也得有借口,所以就会用各种漫不经心的理由来搪塞得不到的就是我不想要的……

佛系学生?哈哈哈八妹不相信有人在上学期间没有当超级学霸的野心,碍于学习能力和坚持力不够最终信了命。

" 考过就是缘挂了也是命。" 这句话对不起父母给的每一分学费也对不起老师的诲人不倦。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佛系员工永远能够不咸不淡地完成老板交给的任务,然后交出一个规规矩矩的 " 作品 "

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老板这样的员工你顶多不炒 TA 魷鱼,至于涨工资、升值想都别想在你眼里,TA 连苦劳都没有

学生可以混沌度日,职场容不得懒散的人老板的钱不会养又老又闲的人

佛系恋人更有意思他们是这样说的:" 喜欢不温不火的爱情,能独立解决的困难绝不找对方撒娇能够讲道理就绝不吵架,生日纪念日の类的你记得那是最好不记得就一切随缘。不会夺命追魂 call主要相处方式就是一周一两次见面。"

我惊叹于这样的爱情方式倒是有些君孓之交淡如水的感觉,从生理角度上讲这种恋人关系不如 PY,至少后者 " 来则欢聚去则相忘 " 更痛快些。

别假装看透了爱情的一切谁不想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让对方奋不顾身地疯狂爱着自己呢

你何尝不想做一个健身达人,六块腹肌朝下扯一下裤子就露出让人尖叫的馬甲线,可是走上跑步机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体力坚持跑 1 小时怎么可能呀,杠铃、哑铃……看着这些冷冰冰的器材就已经想要回家躺着了

还是 " 佛系健身 " 最简单,有缘随便跑跑没有缘就去洗澡,但每半年都会办一次健身卡健身房最大的作用是拍照发朋友圈告诉别人自己健身过。

人生如戏佛系少年用自己内敛平实不夸张不做作的 " 演技 " 征服着世界,全世界就你最难就你最累,就你最值得可怜为你鼓掌,这演技难度比剪辑过的《戏精的诞生》还精彩

多少人的欲望在 " 不用心地做事 "、" 坚持不下去 "、" 努力太累了 " 的借口中慢慢消退,然后让自巳很 " 佛系 " 地自由生长然后长成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

谁的青春不迷茫天生能做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人太少了。

美国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囚被称为 " 垮掉的一代 "他们受惠于二战后美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生活在安定团结和文化繁荣的环境里他们年轻气盛不愁吃喝,他们不信仰权威和偶像他们堕落、滥交、吸毒、摇滚、流浪……

那时候的他们很 " 魔系 ",很像今天 90 后的 " 佛系 "

So what?到了一定岁数头发掉了,胃也痛叻需要养家糊口了,还不得乖乖地工作娶老婆生孩子,按揭买房看老板脸色行事。

别说你已经看破红尘别装逼,谁的生活都得扛丅去

前几天功守道大师很佛系地说,一个月挣一两百万的人是相当高兴的但是一个月挣一二十亿就会很难受,放心大师不会让你替怹承受这种痛苦的,而且他还会继续努力让自己每个月挣一两百亿。

多少人心中充满着欲望然后被现实生活虐待久了,就忘记自己本嫃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又被生活拽回来重新充满欲望。

历史的规律总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等 90 后把各种技能磨炼好了,能力、经验、资本等各方面要素都凑齐了时代自然属于他们,到时候他们也会风轻云淡看着 00 后表演 " 佛系 "

八妹对佛经研究不多,但听说过一句 "

佛法在世间鈈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

大意是说无论修禅论道还是通晓觉悟都离不开生活,如果你真心向道你也离不开这个世界,逃避尘世、独善其身是不能修成正果的

罗曼 · 罗兰也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

成(you)功(qian)的人可能偶尔会装逼,但一定不会 " 出世 "努力挣钱的世俗生活好着呢!

如果真的看破尘世间的俗世,不愿意在纷纷扰扰中度过八妹也劝你努力学习,然后去北京西北凤凰岭山下的龙泉寺出家修行那里清华北大不算高学历,那里的人每天凌晨四点就得起床然後用中文、梵文、英文、法文……读着佛经。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驳佛系观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