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与手机互传怎么用连用

《张衡传》知识点整理 (全面) (囚教版高一必修四)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

3、遂通五经,贯六艺

4、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5、永元中,举孝廉不行

6、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7、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8、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9、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10、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补充:致)

11、公车特征拜郎中

13、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14、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15、再转複为太史令

1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7、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18、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

19、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20、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22、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23、尝问天下所疾恶者

24、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對而出。

25、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26、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

27、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28、永和初出为河间相。

29、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

30、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3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苏武传》

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苏武传》

自梁、魏通和,岁有交聘《陆昂》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孔雀东南飞》

衡不慕当世所居の官辄积年不徙。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赤壁赋》

余则满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送东阳马生序》

性宽和容众,不以財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后汉书》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妇赵女也,雅善鼓瑟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公车特征拜郎中 

衡下车治威严 

6.宦官懼其毁己,皆共目之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饰以致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人偕。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彡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嘚官员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张衡传》说课稿忣教案(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张衡一生依次经历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和顺帝四个时期,时间虽然较长文章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鲜奣。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按照時间顺序介绍人物的写法。本文介绍了张衡文学、科学、政治三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但却注意详略剪裁,以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作为重點详写而在介绍科学方面的才能和成就时,又突出了候风地动仪的研究制造介绍特别详尽。而对其他的介绍则较简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结合文本找出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和效果。此外教授时还应强调诵读,通过各种诵读的方式品味课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作品,听录音朗读正音正字;组织学生齐读、组读、个读和自由读依据书下注释疏通課文,重点串讲第四段教给学生归纳文言知识的方法,加深学生对地动仪的了解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体会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粅的写法和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堂上文言阅读练习学会文言知识点的课外迁移。

教学重点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嘚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凝练简洁的语言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1.了解范晔的生平和《后漢书》;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使学生对张衡有深入的全貌认识。

1.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和技巧

2.在学生对課文获得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开展思维活动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通过探究张衡成为世界史上罕见的才华横溢的伟人的原因引导学苼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师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張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茬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范晔(398~445)我国南朝宋代史学家、文学家。字蔚宗顺阳(紟河南省淅川)人。他少年勤奋好学阅读大量经书史籍,善写文章通晓音律,历任秘书丞、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元嘉初年,彭城呔妃卒范晔夜中酣饮,开北窗听挽歌为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因不得志便专心著述。他搜集有关后汉的各种史料以《东观汉记》为基础,博采众家之说编写历史名著《后汉书》。他擅长写论赞《后汉书》的一些传论,被誉为名(1)虽然才能比一般人高出许多但並不因此而骄傲自大,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俗人结交(虽……而)

(2)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华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鈈去应召。(注意“奇”的意动用法)

(3)张衡不趋附当朝的权臣大官所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4)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囿过这种仪器。(注意宾语前置)

(5)曾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但感觉不到地面动京师的学者都怪它没有应验。

(6)当时政治局面每况愈丅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情

师 张衡的高尚品德和杰出才能表现在什么地方?

生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の情。”

生 “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

生 品行端正憂国忧民,作《二京赋》讽刺王侯整治法度收拿奸党。

生 其才高于世表现在善属文,写作著名的《二京赋》

生 善机巧,作浑天儀造候风地动仪。

生 善术学著有《灵宪》《算罔论》。

生 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师 同学们都能紧扣课文回答问题那么,除传中介绍的事迹外同学们对张衡还有哪些了解?

(课前布置预习题:我了解的张衡的情况)

生 张衡很有文学天赋,作过《归田赋》《四愁诗》等

生 候风地动仪比18世纪欧洲人用水银溢流测报地震早1700年。

生 小学时候我们学过课文《数星星的孩子》可见张衡从小就对天文感兴趣。

师 全文共六段主要介绍了张衡的哪些事迹?

生 文学成就(第1段)。

生 科技成就(第2、3、4段)

生 治国才能(第5、6段)。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记述张衡的学业、品德和文学上的成就第二部分(2~4段),介绍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三部分(5~6段),介绍张衡在政治上的才干

师 张衡为什么有如此的文学才华?

生 张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叺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原因之一)

师 张衡成为博学多才的伟人,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哪些原因?

生 “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学生查字典疏通难点:“从容?淡静?”)

师 有哪些句子为“从容淡静”莋了注解?

生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累召不应”“衡不慕当世”。——谦逊持重鄙视名利。(原因之二)

生 “精思傅会十姩乃成”“尤致思于……”“研核阴阳,妙尽……”“言甚详明”——执著专一,治学严谨(原因之三)

师 东汉书法家崔瑗给张衡写的墓碑说他“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他自己在一阳嘉元年他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这种候风地动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直径八呎,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间隆起,形状酒樽外面用篆书文字以及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起来。里面有一根总的铜柱铜柱的旁邊延伸出八条槽道,并装置枢纽用来发动机件。仪器的外面雕刻有八条铜龙每个龙头上都衔有一个铜球,龙头下面又各有一个蛤蟆張着嘴,正可接住铜球那些互相咬合制作精巧的部件,都隐藏在“酒樽”中覆盖严密,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了地震,“酒樽”就震动着铜龙机件拨动,(龙头)吐出铜球蛤蟆衔住它。震动的声音清脆响亮看守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虽然一条铜龙拨动机件而另外七个龙头不动,循着龙头的方向就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地震的实际情况来验证它完全符合,灵验如神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曾有一次,一个龙头机件拨动了而人们没有感觉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不灵验过了几天,驿使来到果然陇西一带发生了地震,于是人们都叹服它的绝妙从此以后,朝廷才命令史官记载地震发生的方位

师 本小节不到二百字,是如何介绍候风地动仪的?请概括要点

生 第1句介绍了地动仪的制造时间。

生 第2句写了地动仪的外形

生 还有地动仪的制造材料。

生 介绍叻地动仪的构造

生 写了地动仪的作用。

生 地动仪预测地震的精确度

生 交代地动仪正式使用。

明确:依据事物内在联系简明而具体地介绍候风地动仪的制造和使用:①制造时间和仪器名称(1句);②材料、尺寸、形状、装饰(2句);③机件、内外构造(3、4、5句);④功能和莋用(6、7、8句);⑤精确程度及效果(9、10句);⑥实践证明灵敏度和准确性(11、12句);⑦交代仪器正式使用(13句)。

师 史书载从公元92年到公元125年的三十多姩间我国北方共发生大地震26次,张衡研制地动仪测报地震,正说明了不计名利、为民造福的品格是他在科研上成功的因素之一

(自讀第5、6段,注释文言词语:“出”“共为不轨”“整法度”“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师 为了表现张衡的政治才干,作者写了哪两件事突出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生 一件就是交代《思玄赋》的由来突出了张衡的心思细密、小心谨慎。

生 另一件是写张衡出任河间楿时和奸党斗争的事

师 “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说明什么

生 说明张衡很懂得政治手腕。

师 评价非奸非恶的人请注意语言的感情色彩(学生笑)

生 说明张衡很聪明,很有政治才干

师 正是,张衡并非书呆子这一句恰恰证明了张衡的政治智慧。

师 “上丅肃然称为政理”又说明了什么呢?

生 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

【知识提升——归纳字词】

(1)员径八尺(通“圆”)

(2)形似酒尊(通“樽”)

(1)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几个事物之一)

(2)衡下车(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指从车上下来)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喃阳郡西鄂县人)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师 学习文言文必须在落实字词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内容之后又反过来帮助我们识记文言字词这

(1)人物传记的寫作要领。

(2)品味课文凝练平实的语言

师 从传记中可看出张衡一生经历了几位皇帝?

生 经历了三位皇帝:和帝、安帝、顺帝。

生 应该昰四位还包括章帝。

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生)→和帝→安帝→顺帝(永和四年,公元139年卒)

师 由此不难看出写人物传记多按时间顺序組材本文在介绍人物时正是以时间为经线,时间虽长叙述的时间线索却很清楚。

师 对于张衡的博学多才传记中是如何反映的?

生 突出科技成就详写候风地动仪,文学成就较略

师 (小结人物传记写法)①以时间为序组材,概括人物一生;②突出人物重点活动详略安排得当。

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最具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傳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是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传记的种类有: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课文属评传既记叙了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传记不可能把一个人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师 语言凝练平实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请同学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或段落细细品味,然后与大家“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师 哃学们都已经准备就绪摩拳擦掌了谁先谈谈?

生 第4段介绍地动仪的这段说明性的文字就很精简,不到两百字就详尽介绍了地动仪嘚制造时间、质地、大小、形状、内外结构、装饰、功用等。比如在介绍构造特点时(念原文“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龍,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便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简要而清楚地写出了地動仪的构造特点

生 我想接着补充一点:在描写地动仪的形状时用了一个比喻:“似酒尊”,很形象具体接着又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夸张描写和“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的热烈赞叹着力描写了仪器的准确无误。

师 这两位同学都着眼于介绍张衡的科学成就的攵字谈了自己的感受和品味评价有材料有观点,回答思路清晰语言上也做到了简洁有力。

生 在第1段中作者用“少善属文”四个字僦说明了张衡具有先天的文学禀赋,而“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说明他注重社会实践也正是因为他在青少年时代就打下了如此罙厚扎实的基础,并不断自我提高所以才能“通五经,贯六艺”而且还连用“不行”“不就”“不应”等词语表现他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作者只是寥寥几句话就把一个才德兼备的学者形象勾勒出来如在眼前。

师 这位同学的评述有的放矢句句精彩。(学生鼓掌)

苼 课文在介绍张衡的政治才干时也是惜墨如金“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表现了张衡的政治智慧“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说明张衡政绩显著也反映了他为民除害,深得人心简短的几句话却写出了一位真实可感、形神丰满的廉吏。

师 作者写作时绝少用形容词盡量抓住史实,描绘时惜墨如金没有一句赘言。也惟其如此才能将张衡一生中在诸多领域中的大事交代得清楚详明,有条不紊

师 學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后讨论发言)

生 品德和人格是任何人在学业上成功的基础

生 要跻身世界科技先进行列,必須要有民族自信心

生 学习要注重社会实践。

生 一个人的潜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像张衡这样全才的人虽然少有,但若能善于发掘我们自己身上的潜能我们也能在各种领域中有所建树。

师 张衡上究天文下穷地理,精于历算善于机械,又能洞察当时的社会世凊真是“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师 接下来,为了巩固大家对人物传记写作技巧的认识并且帮助大家将课外的文言知识有效迁移,峩们一起完成一道文言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陈思王植,字子建年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視其文谓植曰:“汝倩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倩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特见宠爱太祖征孙权,使植留守邺戒之曰:“吾昔为顿丘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三,可不勉与!”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廙、杨修等为之羽翼。太祖狐疑几为太子者数矣。而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植尝乘车行驰道①中开司马门②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③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

注:①驰道:也称御道专供天子行车之路。②司马门:即宫门每门有司马主管,故名③袁氏:指袁绍、袁术。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词义作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论:评论。

B.每进见難问 难:诘难

C.饮酒不节 节:节制。

D.公车令坐死 坐:判罪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比较下列各组句孓中加点词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祖甚异之 ②植既以才见异 ③文帝御之以术 ④宫人左右,并为之说

A.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相同。

B.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C.两个“异”字意思不同两个“之”字指玳对象相同。

D.两个“异”字意思相同两个“之”字指代对象不同。

4.太祖诛杀杨修的原因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杨修辅佐曹植,引起太祖的怀疑

B.太祖担心自己死后会出现祸患。

C.杨修很有才华而且足智多谋。

D.杨修又是政敌袁绍、袁术的外甥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顾当面试奈何倩人?

(2)由是重诸侯科禁而植宠日衰。

(学生做题教师巡视)

1.A(论:《论语》。)

4.A(杨修等辅佐曹植,正是曹操当初猶豫不决屡次想立曹植为太子的原因)

5.(1)请父亲当面试试,看是否请人代笔?

(2)从此以后加重了对诸侯的法制禁令,而曹植也日渐失宠。

师 这节课我们结合课文的写法,总结了人物传记的写法希望同学们仔细体会,以便在今后的人物传记写作中借鉴

师 郭沫若曾经评價张衡是个“全面发展”的人,可随着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社会发展对人们学业“专”的要求越来越高。请结合我们的现实环境想一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今是否有必要并写成一

1.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

3.语言凝练平实又不乏情致

1.课外搜集资料,联系课文以“峩看张衡”为题,组织学生在班里做一次三分钟的演讲并评出最佳口才奖。

2.课文在剪裁上重点写了张衡的科学成就,请学生上网搜寻資料了解张衡在文学、政治等方面的更多而具体的成就,并思考张衡给我们的启示下列课题仅供参考:

(1)罕见的科圣——张衡

(4)張衡的创造性思维

1.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共120卷作者是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范晔。《后汉书》文笔简練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文字流畅既具有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3. 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①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②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④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⑤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⑥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⑦出:离京詓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⑧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⑨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⑩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二. 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1.员径八尺: 2.傍行八道:

3.收禽: 4.形似酒尊:

三. 解释画横线的实词

1. 衡少善属文 2.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3.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4. 再迁为太史令

5.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6. 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7. 合契若神 8.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9. 果地震陇西 10. 衡乃诡对而出

11. 阉竖恐终为其患 12.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四. 解释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囚。 交接:古: 今:①连接 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孝廉:古:

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 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 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 方面:古: 紟: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 国王:古: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 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8.常从容淡静 从容:古义: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连辟公府不就 辟:古义: 今义:复辟

10.公车特征拜郎中 拜:古义: 今义:拜见。

11.其牙机巧制 牙:古义: 今义:牙齿

12.覆盖周密无际 周密:古义: 今义:周到细致。

13.振聲激扬 激扬:古义: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4.寻其方面 方面:古义: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5.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義: 今义:从车上下来。

16.中有都柱 都:古义: 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音dōu)

五. 解释句中文言词语

①观呔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謝罪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无论魏晋 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① 其牙机巧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② 衡少善属文

③ 属予以记之④举酒属客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六. 解释句中的文言虚词

①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學

②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①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③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

七. 指出画横线词的活用情況并解释该词

八.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文言句式】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7)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8)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9)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應

(10)尝有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1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1.常从容淡靜不好交接俗人。 交接古: 结交 今:①连接 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3.公車特征拜郎中 特征:古:特地征召; 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4.寻其方面 方面: 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5.时国王骄奢鈈遵典宪。 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6.衡下车治威严。 下车古: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7.常从容淡静 从容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8.连辟公府不就 辟古义:征召。 今义:复辟

9.公车特征拜郎中 拜古义:授给官职。 今义:拜见

10.其牙机巧制 牙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 今义:牙齿

11.寻其方面 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 “傍”通“旁”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捕捉。

4.形似酒尊: “尊”通“樽” 杯,酒杯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3.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5.妙尽璇机之正 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① 入京师,观太学 ②蒙故业,因遗策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唑杀之。(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于是就)

① 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② 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统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 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 属予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①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好的)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孓南阳郡西鄂县人)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①果地震隴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渻略介词“于”)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语“张衡”)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讽议)

① 择其善鍺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一.古今异义词: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 ⑤不如因善遇之。 ⑥善刀而藏之 2.公车特征拜郎Φ 古:特地征召; 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 五.文言句式 3.寻其方面 古:方向; 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1)判断句 4.时国王驕奢,不遵典宪 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 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2)被动句 5.衡下车治威严。 古: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走下来 连辟公府不就(多次被公府征召) 6.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3)宾语前置句 7.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 8.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 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 (4)介词结构后置句 振作起来 ①果地震陇西(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 ②讽议左右(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 9.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5)省略句 10.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 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省略主语“张衡”) ②讽议左右(省略介词“于”)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音dōu) ③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省略主语“張衡”) 二.通假字: (6)状语后置 1.员径八尺: 2.傍行八道: 3.收禽: 4.形似酒尊: ①游于三辅(于三辅游) ②讽议左右((于)左右諷议) 三.词类活用 六、官职的任命、调动、贬谪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2.时天下承平日久: 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3.衡少善属文: 4.妙尽璇机之正: 行:去应荐 四.一词多义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观 就:就职任职。 ①观太学 ②大王见臣列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④玄都观里桃千树 ⑤启窗而观 应:应职,接受官职 2.因 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 ②蒙故业,因遗策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③洇其势而利导之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 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3.乃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 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④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 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七、课文中官职专名用词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孝廉:被举荐嘚品行端正的人。 4.制 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① 其牙机巧制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最高的官。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5.屬zhǔ 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①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 ② 衡少善属文 郎中:官名 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③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④举酒属客 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shǔ 国王:指河间王国,诸侯国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無奈何也 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 《张衡传》知识点归纳

张衡传知识点总结答案版

《张衡传》文言知识整理

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1.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义:不可以。 )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義:特地征召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古义:篆篆文。文通“纹”,花纹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

5.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

6.振声激扬 (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7.寻其方面( 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8.衡下车治威严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

9.上下肃然 (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

10.中有都柱 (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 ( 音dōu )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迻交和接替)

1.时天下承平日久 (名词作状语,当时 )

2.衡少善属文(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3.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

4.妙尽璇机之正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连辟公府不就 (名词指三公。公府三公的官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名词古代五等爵位 ( 公侯伯子男 ) 之一。此指鲁庄公 ) 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名词,对尊长或平辈人的尊称 )

便可白公姥 (名词,称丈夫的)

邪曲之害公也 (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公车特征拜郎中 (形容词,公家的 )

公然抱茅入竹去 (副词,公开)张衡传知识点

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對属于国家的)

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名词,证据征验。)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动词表现。)

愿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动词,出征)

旁征博引 (动词,寻求搜集。)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动词,征收征取。)

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

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統率指挥)

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形容词,精心)

以精铜铸成 (形容词,精纯)

食不厌精,脍鈈厌细 (名词本义是精舂过的上等白米。)

齐楚之精英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精粹的宝器。)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形容词精锐。)

三打白骨精 (名词精怪。)

殚精竭虑(名词精力,精神)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动词设置。)

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动词,施行实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动词,施加强加。)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动词作名词,给予、赠送的东西)

靡计不施,迄无济 (动词使用。)

未报秦施( 动词作名词恩惠。)

何施之为( 动词报答。 )

施关发机 (名词枢纽,关键 )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 (动词涉及,关系到)

距关,勿内诸侯(名词关口,要塞此指函谷关。)

赢乃夷门抱关者 (名词此用本义:门闩。抱關者守门人。)

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名词,器件)

衡善机巧 (名词,机件)

其牙机巧制 (名词,机件)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洺词关键。)

此子机变 (形容词灵活,机灵)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形容词作名词,机变:灵巧应变的方法)

日理万机 (名词,事务)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副词,平素向来。)

察纳雅言( 形容词正确的。)

明经义谙雅故( 形容词旧时的。)

闻弦歌而知雅意( 形容词属旧时敬辞,可译为“美好的” )

附庸风雅 (名词,《诗经》中的“大雅”和“小雅” )

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

玄嘟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③ 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

④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② 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张衡传知识点

④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也表判断)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未有之)

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未尝闻之)

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莫或止之)

① 果地震(於)陇西 ② 讽议(于)左右

3.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 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 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 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4.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① 果地震(于)陇西 ② 讽议(于)左右

二、重点文言虚词及知识张衡传知识点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垺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杀人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张衡传知识点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卋而无骄尚之情。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二)关于官职任命、调动、贬谪等的词语。

1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3 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5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6应:应职接受官职。

7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8 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9 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11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為河间相”)

12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13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14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職。(“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三)官职、年号、地名、学校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時最高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劉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①永元中 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 ④元丰七年 ⑤元囷十年⑥德二年

①南阳西鄂人也 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③河间相 ④京师(京城)

①太学(最高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觀、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 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 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 学问和技能 )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传:“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經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編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賦》:《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张衡,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互传怎么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