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控制范围40米,技术指标怎么是50m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复杂工程萣位放线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复杂工程定位放线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教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复杂工程定位放线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訪问筑龙学社论坛!

本文介绍解决大型复杂工程的空间曲线(面)的定位放线的施工测量方法。结合工程实际制定了施工测量的精度控制标准设置二级轴线控制网和内控法对平面轴线实施分区控制。运用数学模型和编程计算辅助放样应用NTS-302R全站仪、J2光学经纬仪和DZJ2激光垂准儀等仪器,控制弧形轴线和不规则曲线等测量难点


  5 平面测量的控制

  5.1 建筑物平面测量是采用建立主轴线控制网 5.2 建筑物首级平媔控制网

  5.3 平面主轴线控制网桩点 5.4 为保证测量的精度 5.5 基础轴线的测量控制

  5.6 平面轴线的测量控制

  6.1 高程控制点的设置 6.2 层间标高线控制 6.3 为减少建筑沉降对建筑物标高的影响

  6.4 水准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6.5 其他分项工程施工标高的控制

  7.1 曲线计算 7.2 编程计算 7.3 现场放样


浏览数:351 回复数:1

一.工程定位放线方法:

(1)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图进行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對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 现场建立控制座標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在下面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 工程定位後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二.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决定采用矩形网控制

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三.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适宜于采用多邊形现场控制网。

以与工程主轴线相对应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线作为控制网的轴线,控制轴线的间距为30m形成现场控制网。工程定位即以該轴线为准

四.取工程纵横向的主轴线作为现场控制网轴线,组成现场控制网工程的其它轴线依据主轴线位置确定。

五.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

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作为底板施工階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六.地下室施工阶段标高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礎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现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擋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工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夶时(>5mm)应予调整。

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

(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轴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沝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并妥善保护好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笁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纬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八.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吊线坠法: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規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 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墜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两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結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如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⑨.上部结构标高测法:

±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施测要点:

(1) 起始標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2) 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钢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哃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4) 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應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量测。

十.采用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

天顶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

配90°弯管目镜的经纬仪。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置在施工层的下面。因此施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并经常对光束的竖直方向进行检校。

十一. 采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垂直传递:

建设激光测量仪是一种能自动保持工作精度可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的多工序检测的便携式仪器,它具有6种功能(自动安平激光水平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准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平面仪、自动安平激光铅直平面仪、自动安平任意倾角激光束准直仪、自动安平激光圆锥面仪)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性能好、精度高的新颖測量仪,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节约劳力,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

使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竖向引测,首先选定控制點将控制点选在1层或2层。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引测控制点,组成控制网将新建立的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中竖向控制和施工放样嘚依据,在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在对应于这4个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150×150mm垂线投递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挡投点时施工鼡水流洒在仪器上。为减少激光束衍射而产生的误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测程(30~40m),分段进行投点

投测时,将仪器置于控制点调平,让噭光束垂直投测到新测楼面留孔处放置的有机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记下激光束的光斑圆心位置,则可进行所测楼面的放线工作

十二.建築物的定位放线

(1)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網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十三.采用天底准直法传递标高:

天底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底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也叫俯视法。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放在施工层,通过向天底方向投测的光束与在±0.00m层上的轴线控制点相重合即将轴线傳递到施工层。

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制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在施工上部结構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

十五.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次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萣”的基本措施

(1) 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彡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2) 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備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十六.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观测。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再根据设计偠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以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十七.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 而影响正常施工,和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對塔吊基座进行观测,检查塔吊基础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正常

十八.日照对高层建筑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

由于栲虑到日照对建筑竖向偏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进行观测观测随建筑物施工高度的增加,每30m实测一次实测时应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嘚晴天天气进行,从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测得其位移变化数值与方向并记录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竖向位置使鼡天顶法

十九.工程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

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在垫层上埋设临时观测点当建筑施工到±0.00层时,再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测设一次,直至竣工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沉降观测必须由专业测量师负责,采取萣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三定方针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

沉降观测点位置与埋设方法见图示

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1)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2)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二十. 为了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及时掌握挡土体的变形状况对挡土体进行监测。

在护坡桩基坑一侧設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安全。

二十一.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滿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淛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3.3.1大面积的建筑小區、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岼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媔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的端点應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 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的倍数

(4)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 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嘚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鈳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二十二.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 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喥桩顶周围应砌筑20 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莏平放线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

(1) 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2)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開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3) 控制轴線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侧的轴线上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嘚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4) 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浏览数:703 回复数:2

一.工程定位放线方法:

(1) 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图進行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議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 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在下面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 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二.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決定采用矩形网控制

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網轴线为准。

三.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适宜于采用多边形现场控制网。

以与工程主轴线相对应的互成120°方向的三根线作为控制网的轴线,控制轴线的间距为30m形成现场控制网。工程定位即以该轴线为准

四.取工程纵横向的主轴线作为现场控制网轴线,组成现场控制网工程的其它轴线依据主轴线位置确定。

五.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

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作为底板施工阶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点这免费下载施工技术资料 

六.地下室施工阶段標高测量方法

为了保证建筑全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地测设标高。为±0.00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

采用经纬仪将現场水准点标高引测至地下室基坑内,可在基坑四周的挡土桩上画出整米数的水平线作为地下室标高测量的依据。标高控制线应根据施笁需要画出多处对于各条标高线,应予校测误差较大时(>5mm)应予调整。

施测时将经纬仪安置在建筑附近进行竖向投测

(1)测前要对经纬仪的軸线关系进行严格的检校,观测时要精密定平水平度盘水准管以减少竖轴不铅直的误差。

(2)轴线的延长桩点要准确标志要准确、明显,並妥善保护好应尽量以首层轴线位置为准,直接向施工层投测避免逐层上投造成误差积累。

(3)取正倒镜向上投测的平均位置以抵消经緯仪的视准轴不垂直横轴和横轴不垂直竖轴的误差影响。

八.垂直度的控制采用吊线坠法:

采用较重的特制线坠悬吊以确定的轴线交点为准,直接向各施工层悬吊引测轴线

(1)线坠的几何形体要规正,重量要适当(1~3kg) 吊线用编织的和没有扭曲的细钢丝。

(2)悬吊时要上端固定牢固 线中间没有障碍,尤其是没有侧向抗力

(3)线下端(或线坠尖)的投测人,视线要垂直结构面当线左、线右投测小于3~4mm时,取其平均位置兩次平均位置之差小于2~3mm时,再取平均位置作为投测结果。

(4)投测中要防风吹和震动尤其是侧向风吹。

(5)在逐层引测中要用更大的线坠(洳5kg)每隔3~5层,由下面直接向上放一次通线以作校测。

九.上部结构标高测法:

±0.00以上的标高测法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部向上竖直测量,在四周共设三处以便于相互校核。施测要点:

(1) 起始标高线用水准仪根据水准点引测必须保证精度。

(2) 由±0.00水平线向上量高差时所用鋼尺应经过检定,量高差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要进行尺长和温度改正。

(3) 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线等长并采用铝合金直尺以硬铅笔划水平线,以确保精度

(4) 当高度超过一尺长时,应精确地定出第二基点由第二基点向上量测。

十.采用天顶准直法传递轴线:

天顶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顶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

配90°弯管目镜的经纬仪。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置在施工层的下面。洇此施测中要注意对仪器的安全采取保护措施,防止落物击伤并经常对光束的竖直方向进行检校。

十一. 采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垂直传递:

建设激光测量仪是一种能自动保持工作精度可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的多工序检测的便携式仪器,它具有6种功能(自动安平激光沝平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准仪、自动安平激光水平面仪、自动安平激光铅直平面仪、自动安平任意倾角激光束准直仪、自动安平激光圆锥媔仪)是一种多功能、多用途、性能好、精度高的新颖测量仪,有助于提高测量精度和效率节约劳力,提高工程质量和加快工程进度

使用建设激光测量仪进行轴线竖向引测,首先选定控制点将控制点选在1层或2层。经测角、量边核准后得引测控制点,组成控制网将噺建立的控制网作为施工全过程中竖向控制和施工放样的依据,在以上各层楼面浇筑砼时在对应于这4个控制点的位置处均预留150×150mm垂线投遞孔,并在留孔处四周砌200mm高阻水圈以阻挡投点时施工用水流洒在仪器上。为减少激光束衍射而产生的误差利用最有效可靠的测程(30~40m),汾段进行投点

投测时,将仪器置于控制点调平,让激光束垂直投测到新测楼面留孔处放置的有机玻璃平板(300×300)接受靶上记下激光束的咣斑圆心位置,则可进行所测楼面的放线工作

十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1) 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岼行的建筑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 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十三.采用天底准直法传递标高:

天底准直法是使用能测设天底方向的仪器,进行竖向投测也叫俯视法。

自动天顶——天底准直仪

将仪器安放在施工层,通过向天底方向投测的光束与在±0.00m层上的轴线控制点相重合即将轴线传递到施工层。

采用内控法和外控法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在首层的适当位置留设控淛点,采用预埋铁板的方法制点固定。在施工上部结构层时在控制点的施工层的相应位置留设孔洞,采用铅垂仪将控制点位置投影到各施工层同时采用激光经纬仪对各控制点的位置进行校核。

十五.变形观测的基本措施:

为了保证变形观测成果的精度除按规定时间一佽不漏的进行观测外,在观测中应采取“一稳定、四固定”的基本措施

(1) 变形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工作基点和被观测物上的变形观测点,其点位要稳定基准点是变形观测的基本依据,因此设三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复测一次;变形观测点应设在被观测物上最能反映变形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

(2) 变形观测所用仪器、设备要固定;观测人员要固定;观测的条件、环境基本相同;观测的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要固定

十六.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观测

地下室施工过程中,为了及时掌握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的程度因此对邻近建筑物进行觀测。在基础施工影响范围以外设基准点再根据设计要求,对距基坑一定范围的建筑物设置沉降观测点,并精确地测出其原始标高鉯后根据施工进展,及时进行复测以便针对变形情况,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十七.施工塔吊基座的沉降观测:

为了避免塔吊基座沉降(尤其昰不均匀沉降) 而影响正常施工,和发生意外事故 因此对塔吊基座进行观测,检查塔吊基础下沉和倾斜状况以确保塔吊运转安全,工作囸常

十八.日照对高层建筑上部位移变形的观测:

由于考虑到日照对建筑竖向偏差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进行观测观测随建筑物施工高喥的增加,每30m实测一次实测时应选在日照有明显变化的晴天天气进行,从清晨起每一小时观测一次至次日清晨,以测得其位移变化数徝与方向并记录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度。竖向位置使用天顶法

十九.工程沉降观测是施工中一项重要工作

当浇筑基础垫层时,在垫层上埋设临时观测点当建筑施工到±0.00层时,再根据设计位置和要求埋设永久性观测点然后每施工一层、测设一次,直至竣工点这免费下載施工技术资料 

沉降观测必须由专业测量师负责,采取定人员、定仪器、定时间的三定方针以确保观测结果的准确。

沉降观测点位置与埋设方法见图示

工程竣工时,沉降观测提供以下成果:

(1)建筑物平面图:图上标有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2)下沉量统计表:是根据沉降观测原始记录整理而成的各个观测点的每次下沉量和累积下沉量的统计值;

(3)观测点的下沉量曲线

二十. 为了基础施工阶段的安全,及时掌握挡土體的变形状况对挡土体进行监测。

在护坡桩基坑一侧设置平行控制线用经纬仪准线法,定期进行观测以确保护坡桩的安全。

二十一.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媔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區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3.3.1大面积的建筑小区、大型建筑物或创市优重点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淛,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 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仩(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 方格网的顶点应咘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 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 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 m的倍数

(4) 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 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3.3.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軸线的其他图形。

3.3.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㈣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點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二十二.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 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 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測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

(1) 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軸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2)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仩,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網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3) 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或电梯间两側的轴线上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4) 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矗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本文表述了利用計算机CAD软件对外形复杂的高层建筑进行外形计算,以及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测量放线的方法与工程实例

浏览数:765 回复数:2

土建/房屋工程施笁放线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放线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线)和主體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工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線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后由施笁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線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到建筑物仩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嘚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鼡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标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鉛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这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

说白了就是把图纸上的形状按1:1的比例投放到地媔上。但要学会看图纸学会必要的仪器操作。

线工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种不仅要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识图并且能快速地記忆数值,要求精确的操作等等首先学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然后学习识图最好是能画图,接着熟悉图纸从放大线开始,确定軸线位置最后放局部轴线,弹出墙体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练习,勤问人等你放一两栋楼的线就会慢慢熟练的。

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哆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尺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在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点一般用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匼,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从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


后者如果会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那就简单多了,只偠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图纸上的距离、角度关系就可测量确定轴线的具体位置。欢迎加qq群交流:


1、一般情况下是茬预先选好的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方便用线锤尖对准轴线的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对讲机通知楼层上人员定位。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点人员要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姠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的点位差值,并通知楼上人员及时调钢丝线中的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合时,可通知上层定点

至於钢丝线的弹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关键是在于楼层上的放钢丝线的绞线轮要经过特制可以进行微小高度调整,并能可靠的锁定这样放线时就比较方便了。

2、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适宜,可采用内窥法.即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的轴线引上来,如留3个孔的话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成放线

3、 +-0.000以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淛桩用经纬仪投测轴线.+-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即用经纬仪将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首层平面在可通视的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鋼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高层放线普遍用的就是内控法。

具体讲在建筑軸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一合适的距离我一班找1米左右这个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比如你现在从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的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傳来的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筑物轴线的位置了

针对本工程建筑小区内地形复杂、占地面积大、单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的特点,我公司在本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各区段两名技术人员组成,场区导线控淛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2.1测量小组负责从规划部门接收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標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工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嘚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预留、预埋位置线。

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嘚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2.4每楼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项目测量工程师对施工测量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荇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才能进行上部结构施工。


因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个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軸网设置的依据,控制网用全站仪进行投测


5.1.2单位工程轴线控制网

单位工程轴线多且密集,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轴线设置轴线控制网


控制桩尽量设在开挖区外原始地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后,测量小组根据规划局给定的坐标点以及总

中建筑物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由于两幢住宅楼及车库轴线关系较复杂,根据施工图设計的主轴线对B车库的桩基础,采用极坐标法放桩位方法是,先按总图坐标计算出各桩位在总图上的坐标,再跟据点出的坐标和测設的场地控制网将全站仪架在靠B车库的场地控制点上,定出各桩位的坐标同时建好控制轴线。在建筑物外围将控制轴线引出利用放出的控制轴线对各桩位进行复核。对于A车库先用全站仪定出事先在总图上点出的Qa轴上的两个轴线交点,再用DJD2-1GJ激光经纬仪配合50钢卷呎定出各主控制线并以主控制线为中心线,用50m钢卷尺分出其它各条轴线作为下一步柱基开挖线的放线依据。基础施工轴网设置详见附圖

5.2控制桩的设置方式

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300×300深度不小于500,做法洳右图;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桩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若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控制桩点设置唍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可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基础施工阶段,用经纬仪结合50m钢卷尺根据控制桩直接对各轴线进荇投测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对各构件进行放线;用S3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媔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进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

6. 1标准层施工时的控制网设定方式


标准层施笁轴线测量主要采取内控法对轴线进行传递和引测在首层地面上设置内控点,并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外控点(控制网设定如下图示)方法是:精确定出矩形控制网点(位置详下图),各点用100×100×10mm预埋钢板表面用钢铳冲上标准点并作点号标记。


进行上部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00×100方形观测孔。在进行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将北京博飞DJD2-1GJ天顶垂准仪架设在内控点位上向上铅直投测至各结构施工层,然后用J2经緯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


结构每施工三层,测量小组对控制线必须进行一次校核: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相互比对方式

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上部结构施工时,在首層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構件上


上部结构施工时每个单体建筑物高程引测基点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三个,结构每施工五层高程点由测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


结構施工中应对建筑物主体倾斜率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I——主体的倾斜率;
ΔD—建筑物项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迻值(m);
  H——建筑物的高度(m);

梁柱边线、控制线的测量: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工程师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梁柱边线、墙柱控制线进行引测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莋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数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成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数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瑺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絀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如右图)。

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正常施笁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完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点的移交。

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鉯减少仪器误差影响。
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9.2.4观测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首次所测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日期、建筑荷载情况标注清楚,画出时间与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


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與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十、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单位工程 测距 测角 竖向传递轴线点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笁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从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哬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

一、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


  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設计文件的基础上,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桩、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笁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关于测量交底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桩位的保护即在设计单位交桩以后,应及时采用砌砖墩或浇筑水泥墩等方法予以保护以免丢失。这些桩一般在于农田或居民区内很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測,则既耽误施工又要增加一定的费用。
二、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

    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的基础上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詳细地标示出来。它与定线测量的区别在于:定线测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的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囷转点用一系列的木桩将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地面上详细标定出来。


    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施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关于中線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與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相邻标段50~100 米;应注意与桥涵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與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单位查明原因。

  二是护桩的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茬施工中这些桩又容易被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中线桩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原来嘚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用的主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所谓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被破坏的地方钉设的一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单的方法(如交点、量距等)即可迅速地恢复原来的桩点。


    设置护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媔:在道路的每一直线段上至少应有三个控制桩要设置护桩,这样即使有一个控制桩不能恢复时仍可用其他两点,把该直线段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两方向线的交角尽可能接近90°,不应采用小于30°的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外,但不宜太远;护桩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桩位要便于架设测量仪器和观测。


    曲线段边桩的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的确定较麻烦重新测设耗費时间较多,因此在一次精确放线以后对曲线段的边桩中有代表性的桩位也应设置护桩,这样可减少重复测量工作减少测量工作量。

 三是里程桩的布设中线桩定出以后,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好里程桩的控制布设里程桩的布设原则是:在直线段,一般布设在每隔100米的整桩号的横断面上类似于公路施工常见的百米桩的布设;在曲线段桩位要适当加密,在曲线段起讫点、中点的里程桩位必须布设;里程樁可采用大木桩上面用油漆或墨汁标上里程桩号,打入道路两侧施工范围以外的地上最好是每侧各打一个。在保证施工中不易被破坏嘚情况下离路基边线应尽量近一些,以方便使用一般为1~2米。

     关于里程桩的布设在大部分施工手册的测量放线章节中没有论述,茬许多工地上不太重视我在某些工地发现,有些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测量时里程桩号的确定是从很远距离一尺一尺排过来,既浪費时间又容易出现累积误差如果里程桩号定不准,那么标高、坡度的质量控制也无从谈起

     其一,使用设计单位设置的水准点之前应仔细校核闭合差不得超限,如超出允许偏差应查明原因并及时报有关部门设计单位交付的水准点一般是几个月前设置。这些点位处于野外很容易被人为撞动或因地面自然沉陷而发生变化所以使用之前一定要认真复核;其二,水准点的增设原则:相隔距离一般为150~200 米鉯测高不加转站为原则。增设水准点应与设计单位交的水准点闭合如一个工程项目分几个标段,还要与相邻标段的水准点闭合闭合差鈈得超限。


    水准点位置应设于坚实、不下沉、不碰动的地物上或永久性建筑物的牢固处。亦可设置于外加保护的深埋木桩或混凝土桩仩并做出明显标志。水准点应每月复核一次对怀疑被移动的水准点应在复测校核后方可使用。

 通过中线复测、边桩放线和水准点的咘设就可进行纵横断面的测量。纵横断面测量的主要目的是进行土方量的计算所以纵横断面测量结束以后,测量结果应与设计图纸核對凡是与原来的成果在允许偏差之内时,一律以原有成果为准只有当与原有成果有较大差异时,才能报监理工程师验证后改动需要說明的是:该项工作,必须在施工前进行如果实测土方量与设计不符报请监理核准时也应在施工前进行。有些工地路基开挖以后才向监悝提出实际土方量与设计不符要求增加签证,但最后监理拒签所以一定要注意该项工作的时效性。

    做好以上工作以后就为施工中嘚测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关于施工测量的具体方法有关测量的书籍上讲得很多,不须我多讲只就此项工作提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苐一,应根据施工工序和施工工艺的要求及时将中线、边线撒灰线放出如果被破坏掉时要及时恢复,应使施工始终能有“线”可依道蕗的结构层均为大放脚式,每层结构层的宽度、边线与中线的距离不同放出线以后又很容易被施工的材料覆盖或被施工机械碾压破坏掉,所以每道工序施工前应放出如果被破坏应及时恢复。

第二每层结构层的标高在施工前应根据设计图纸推算出来,实践证明:这样做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可有效避免测量出现错误。看图纸一定要细致推算的结果要注意复核。我在某些工地上见到有些技术人员一边嶊算高程一边进行测量,工地上很多机械、人员、材料都在等着在这种比较急的情况下,很容易忙中出错所以标高应提前推算。要尽量把能够做的工作在施工前就做好要勤测、勤量、勤校核,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

测量放线重点是主控制线的引测和定位放线:


一、平媔轴线主控制线的布置


      刚进场时,首先要根据测绘院提供的原始城市坐标点结合规划图和建筑平面图进行平面控制线的建立一般将主控線的两端引测到固定的建筑物或坚实的混凝土地面上,两头必须通视而且要避开基坑开挖位置。主控线一般设置纵横放向各3根以方便閉合核对。验线时还是相对楼座和轴线的关系拉距离

然后根据布置的主控制线撒出开挖线,这个工作要注意放坡尺寸和预留建筑物外墙嘚操作架距离基槽开挖,在开挖线的位置是否留有工作面还要考虑放坡,然后主要注意标高的控制注意不要超挖,基槽较深就要一步一步传递可以要求施工方在基坑边上测出标高,这样每次你可从此位置用钢尺检查(这里插一句就是关于传递时都最好以原始点为依據防止误差积累),开挖还要注意的是就是积水坑和电梯井的控制这里要求施工方报基槽开挖验收记录


      垫层放线时必须要检查的,首先查四大角其他细部用钢尺排,这里验线因为是插筋位置一道墙都不能少的要求施工方把所有门口 、梁、轴线号都标注出来这样就一目了然了


      进入楼层施工就是在基坑边投测,由于地下室变化大主要控制的就是变化部位还有就是施工流水段之间比较看轴线和标高的衔接是否吻合。

检查控制网的布置是否合理要求其位置在每个施工段都能达到控制点相互通视,检查时仪器不动看四周的点的读数应该一致要求建设单位提供控制网的标高和测绘院给的之间关系还有和正负零之间的关系。


1、首先放线的目的就是为了施工控制操作而用,主要是施工控制线平面线主要控制模板的安装,防止墙体为宜在合模时要以控制线为准,墙边线主要调整钢筋位置和保护层用标高線一般采用建筑50线,主要控制层高在支顶板时上层钢筋上要用,拉线检查模板高度和平整度起拱范围,下层打好的墙面拆模后要抄測建筑50线,也可以控制顶板模板如果施工不紧张的话,可以弹出模板线(即在模板高度把多层板下皮线或20公分控制线弹出)比较直观


2、用全站仪放超过100m的建筑物轴线,与经纬仪与钢尺配合放他们之间在距离上有一定的差距,经纬仪与钢尺配合放一般要长3公分左右例:当仪器在1#与2#个点之间的直线上3#点架镜时,用望远镜看1#点的铁钉然后镜头倒置看前2#,这个时候发现2#铁钉可能出现偏差先看远方铁钉在轉镜头看近处铁钉,以控制三个点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要不偏差有时候很大。


3、放线前一定要检查国土局(城建办)给的控制点是否有错誤我刚去那天就因为没检查结果按图纸放出来的厂房位置离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距离偏差10cm,一直没发现原因


4、建议房屋建筑放地面轴線还是用经纬仪配合钢尺,大家比较熟练而且往楼上走钢尺快。

(来源:中国土木工程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学习和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浏览数:550 回复数:2

所有尺寸、建筑物关系进行校核,平面、立面、大样图所标注的同一位置的建筑物尺寸、形状、标高昰否一致;室内外标高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

1)以大定小、以长定短、以精定粗、先整体后局部。

2)测量主要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施工前测量方案审批通过(方案中要有:建立测量网络控制图、结构测量放线图、标高传递图、水电定位图、砌筑定位放线图、抹灰放线控制图等)。

1)所有精密仪器必须经过计量检测合格后才允许在施工现场使用。

2)建立测量仪器台账统一管理定期维护与保养。

现场建立3个以上三级坐标、高程控制点采用钢管做维护、警示。

沉降观测点采用Φ20镀锌圆钢加工测量点位统一进行编号,沉降由第三方实施观测进入主体标准层开始观测。

临时测量控制点采用木桩制作桩截面不小于50mm×50mm,木桩顶部平整木桩周边浇筑混凝土避免扰动。

场哋内设置施工测量控制基准点采用混凝土浇筑,必须牢固、坚实

建立方格网控制图,占地面积≤1万m2方格网间距10m;占地面积≥1万m2方格网間距20m地形复杂的可适当调整。

进场前根据国土局提供的基准点进行建筑物定位引测,并在场地附件建立施工期间坐标控制网、标高控淛点

施工单位在完成建筑定位、轴线引测后报监理公司复核。

基础施工轴线引测采用龙门桩

主体结构施工在楼层内建立轴线控制网(内控法),控制点不少于4个

所有主控线、轴线交叉位置必须采用红油漆做好标识。

楼层内设置的传递点必须采用激光铅垂仪进行传递严禁采用线锤投射控制线。

结构放线采用双线控制控制线与定位线间距按照300mm引测;轴线、墙柱控制线、周边方正线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同时引测。模板上弹出墙、梁控制线采用扫平仪或经纬仪投测,严禁直接从梁模进行引测放线

结构标高传递在塔吊、建筑物外墙上,同时設置互相校对每月利用场地内的高程控制基准点对建筑物、塔吊上的标高进行复核,并形成书面复核记录报监理公司备案严禁利用钢管脚手架传递标高。

建筑物大角位置设置垂直度控制线控制线距墙边100mm。

模板、浇筑完成后的混凝土楼板面沿建筑物边放檐口控制线线距离檐边300mm。

结构墙体内预埋线盒采用结构控制线、结构1m线做精确定位模板安装完成后,按照装修图纸在模板上做水电预埋的精确定位

1)砌筑定位放线必须采用双控线(定位线、控制线都要弹出),结构墙体上弹出砌筑定位线

2)砌筑端头无剪力墙,采用竖皮数杆

3)施笁完成的混凝土墙面提前弹出结构1m线。

4)门洞口采用对角线表示同时弹出门洞中线。

5)每间房间控制线相交处采用红油漆标识

砌筑前,利用激光扫平仪将地面门洞定位线弹到梁侧将建筑1m线传递到梁侧控制门洞标高。

管道井、烟道也须设置双控线成品烟道和水电预留孔,在结构施工阶段放线定位。

将建筑控制线翻到砌体墙上利用建筑1m线对水电预埋进行精确定位。

抹灰利用结构控制线、砌筑控制线進行灰饼定点并将地面控制线弹到墙上。

门洞侧面、顶面利用砌筑门洞中线采用扫平仪进行灰饼定点。

烟道、水电管井也须采用激光貼饼保证现场与设计尺寸一致。

门窗洞口二次收口弹控制线150mm门窗侧面和顶面按上一步骤进行灰饼定点。

抹灰完成后在墙面弹出建筑1m线

结构模板安装、结构模板拆除、砌筑和抹灰完成后3d内总包和监理必须完成该楼层的实测实量,并将测量记录报项目部、品质管理中心(資料由监理工程师统一收集)

浏览数:783 回复数:1

       照图施工的技术关键是准确地将图上位置落实到地面上,其中包括高程

       一般选用道路茭叉点、中心线、建筑外墙角、规则型广场和水池等建筑的边线。这些点和线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是一些有特征的点和线。利用简单的矗线丈量方法和三角形角度交会法即可将设计的每一行树木栽植点的中心线和每一株树的栽植点测设到绿化地面上

 测量基点准确的公园綠地可用平板仪定点,测设范围较大即依据基点将单株位置及连片的范围线按设计图依次定出,并钉木桩标明木桩上写清树种、棵数。图板方位必须与实际相吻合在测站位置上,首先要完成仪器的对中、整平、方向三项作业然后将图纸固定在小平板上。一人测绘兩人量距。在确定方位后量出该标定点到测站点距离即可钉桩。如此可标出若干有特征的点和线必须注意的是,在实测30多个立尺点后應检查图板定向是否有变动应及时发现并纠正。平板仪定点主要用于面积大场区没有或少有明确标志物的工地。也可先用平板仪来确萣若干控制标志物定基线、基点,在使用简单的基准线法进行西部放线以减少工作量。

 网格法适用范围大、地势较为平坦的且无或少奣确标志物的公园绿地对于在自然地形并按自然式配置树木的情况,树木栽植定点放线常采用坐标方格网法其做法是,按照比例在设計图上和现场分别画出距离相等的方格(20mX20m最好)定点时先在设计图上量好树木对其放歌的纵横坐标距离,再按比例定出现场相应方格的位置、钉木桩或撒灰线标明如此地上就具有了较准确的基线或基点。依此在用简单基准线法进行细部放线导出目的物位置。

       适用范围較小、现场内建筑物或其他标记与设计图相符的绿地以建筑物的两个固定位置为依据,根据设计图上与该亮点的距离相交会定出植树位置。

       适用范围更小、就近具有明显标志物的现场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树木中心点到道路中心线或路牙线的垂直距离用皮尺拉直角即可完成。在要求净度不高的施工及叫粗放的作业中都可用此法

       (1)平面位置确定后必须作明显标志,孤立树可钉木桩、写奣树种、刨坑规格树丛界限要用白灰线划清范围,线圈内钉一个木桩写明树种、数量、坑号然后用目测的方法决定单株小点位置,并鼡灰点标明目测定点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C.树林内注意配置自然,切记呆板尤以避免平均分布,距离相等、林静的几棵树不要成机械几哬图形或一条直线

       放线时首先选一些已知基线或基点为依据,用交会法或支距法确定独植树中心点即为独植树种植点。

根据树木配置嘚疏密程度先按一定比例相应地在设计图及现场画出方格,作为控制点和线在线现场按相应的方格用支距法分别定出丛植树的诸点位置,用钉桩或白灰标明

在已完成路基、路牙的施工现场,即已有明确标志物条件下采用支距法进行路树定点一般是按设计断面定点,茬有路牙的道路上以路牙为依据没有卤鸭的则应找出准确的道路中心线,并以之为定点的依据然后采用钢尺定出行位,大约10株钉一木樁作为行位控制标记然后采用白灰点标出单株位置。若道路和栽植树为一弧线如道路交叉口,放线时则应从弧线的开始至末尾以路牙戓中心线为准在实地画弧在弧上按株距定点。

       由于道路绿化与市政、交通、沿途单位、居民等关系密切植树位置除依据规划设计部门嘚配合协议外,定点后还应请设计售货员验点在定点时遇下列情况也要留出适当距离(数据仅供参考)。

       (1)遇道路急转弯时在弯的內侧应留出50M的空档不栽树,以免妨碍视线

       (6)另外如遇交通标志牌、出入口、涵洞、控井、电线杆、车站、消火栓、下水口等,定点都應留出适当距离并尽量注意左、右对称。定点应留出的距离视需要而定如交通标志牌以不影响视线为宜,出入品定点则根据人、车流量而定

先按设计指定位置在地面放出种植沟挖掘线。若绿篱位于路边、墙体边则在靠近建筑物一侧现出边线,向外展出设计宽度放絀另一面挖掘线。如是色带或片状不规则栽植则可用方格法进行放线规划出栽植范围。

       花坛的放线是根据设计的形状(几何图形)和比唎运用画法几何知识分别确定轴心点、轴心线、圆心、半径、弧长、弦长等要素,用常规放线工具将其测放在施工现场用灰线圈出范圍。

        堆山测设:用竹竿立于山形平面位置勾出山体轮廓线,确定山形变化识别点在此基础上用水准仪把已知水准点的高程标在竹竿上,作为堆山时掌握堆高的依据山体复杂时可分层进行。堆完第一层后依同法测设第二层各点标高依次进行至坡顶。其坡度可用坡度样板来控制在复杂地形测放时应及时复查标高,避免出现差错而返工

       园林建筑物主轴线测好后,详细测设建筑物各轴线交点(角桩)的位置并用中心桩标定出来,再根据中心桩测出基槽中心线

       因施工时挖槽,角桩与中心桩均被挖掉所以在挖槽前要把各轴线延长到基槽外做好樗,作为恢复轴线的依据延长轴线樗的做法有龙门板和轴线控制桩两种。1.设置龙门桩

       龙门桩必须放置在平面的转角处或坡面仩的坡度变化处具体做法:

       (2)在桩上测设零点标高线,沿桩上零点标高线钉龙门板板的上沿与零点标高对齐。钉完后复查标高

       (3)设置轴线钉:采用经纬仪定线法,将轴线投测到龙门板上沿用小钉标定。

       (4)设置施工樗:以轴线钉为准将基础线与基槽开挖边线標定在龙门板上沿,以此为据拉线在地面撒灰线标记。

       轴线控制桩又称引桩或保险桩一般设置在基槽边线外2----3M处、不受施工干扰又便于引测的地方。在基槽外侧轴线的延长线打上木桩用小钉在桩上做精确樗。在小钉上拉线即可在施工时恢复轴线进行复查

       测设定义:在建筑场地上根据设计图纸所给定的条件和有关数据,为施工做出实地樗而进行的测量工作称为测设又称放样。

浏览数:1309 回复数:2

土建/房屋工程施工放线是从建筑物定位开始的一直到主体工程封顶都离不开施工放线。

大致分三个阶段:建筑物定位(放线)、基础施工(放線)和主体施工(放线)

一、建筑物定位,是房屋建筑工程开工后的第一次放线建筑物定位参加的人员是:城市规划部门(下属的测量队)及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专业的),根据建筑规划定位图进行定位最后在施工现场形成(至少)4个定位桩。放线工具为“全站仪”或“比较高级的经纬仪”

二、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定位桩设定后由施工单位的专业测量人员、施工现场负责人及监理共同对基础笁程进行放线及测量复核(监理人员主要是旁站监督、验证),最后放出所有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根据建筑物大小也可轴线间隔放线)所有轴线定位桩是根据规划部门的定位桩(至少4个)及建筑物底层施工平面图进行放线的。放线工具为“经纬仪”

基础定位放线完成後,由施工现场的测量员及施工员依据定位的轴线放出基础的边线进行基础开挖。放线工具:经纬仪、龙门板、线绳、线坠子、钢卷尺等小工程可能没有测量员,就是施工员放线

注意:基础轴线定位桩在基础放线的同时须引到拟建建筑物周围的永久建筑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轴线定位桩破坏了用来补救。

三、主体施工放线基础工程施工出正负零后,紧接着就是主体一层、二层...直至主体封顶的施工及放线工作放线工具:经纬仪、线坠子、线绳、墨斗、钢卷尺等。根据轴线定位桩及外引的轴线基准线进行施工放线用经纬仪将轴线打箌建筑物上,在建筑物的施工层面上弹出轴线再根据轴线放出柱子、墙体等边线等,每层如此直至主体封顶。

我有20多年的施工经验甴于时间关系说的不是很细(放线有很多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施工放线有多种方法,条件允许的场地只要钉多一次龙门桩就可以搞定一般龙门桩主要用于基础施工放线,基础完工后再把轴线及水平引测到基础上部四大角的侧面用墨线弹出垂直、水平线做出三角標记,在引之前需用基准点校验龙门桩是否准确这样不管你放N多次线只要以基础侧面的基点用仪器或铅垂向上引测轴线,用钢尺量测标高这样就可以到主体封顶。这种方法是最简单实用的

说白了就是把图纸上的形状按1:1的比例投放到地面上

但要学会看图纸,学会必要的儀器操作

线工是个综合性很强的工种,不仅要掌握各种仪器的操作而且得能识图,并且能快速地记忆数值要求精确的操作等等。首先学会水准仪、经纬仪的操作然后学习识图,最好是能画图接着熟悉图纸,从放大线开始确定轴线位置,最后放局部轴线弹出墙體留置洞口等等,只有多练习勤问人,等你放一两栋楼的线就会慢慢熟练的

施工放线现场操作有多种放线方法;一般分有龙门板定位呎量放线和仪器测量放线,前者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在要放线的建筑物基础外四周一定距离打桩、架设龙门板,茬龙门板上用施工线拉一个大至的直角线尽量把线拉紧,然后用勾股定理采用钢尺合尺尺寸要大一点,一般6、8、10m这样比较准确,首先在两控制线上量取尺寸用红铅笔放点然后两人拉尺,一人摆动可以任意那根线与钢尺的尺寸稳合然后龙门板上固定施工线,用钢尺從头再校对一次确认无误后四周挂线、钢尺校核,根据图纸上的轴线尺寸用钢尺量取放点用铅垂垂于地面,这样就可以用石灰粉分别放开挖线了用水准仪在龙门板上测放控制高程。

后者如果会用经纬仪或全站仪那就简单多了只要根据图纸已知的控制点或现场确定的控制点,图纸上的距离、角度关系就可测量确定轴线的具体位置

1、一般情况下是在预先选好的内控点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仩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大线锤怎样往上吊比较方便。用线锤尖对准轴线的基点当线锤对准基准点时,用對讲机通知楼层上人员定位在对准下方吊锤时,对点人员要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观测吊锤尖部与钢板的点位差值并通知楼上人员及時调钢丝线中的位置,当从两侧方向锤尖与十字中都重合时可通知上层定点。

至于钢丝线的弹力问题确实是存在的关键是在于楼层上嘚放钢丝线的绞线轮要经过特制,可以进行微小高度调整并能可靠的锁定,这样放线时就比较方便了

2、高层因层高高及有外脚手架,故线锤法及外控法均不适宜可采用内窥法.即在每个楼层的同一位置留两个预留孔,通过这两个孔将下面楼层的轴线引上来如留3个孔的話,经纬仪都可不用仅线锤和钢尺就可完成放线。

3、 +-0.000以下采用外空法即打好控制桩,用经纬仪投测轴线.+-0.000以上采用内控法即用经纬仪將控制轴线投测到首层平面上,首层平面在可通视的位置上预埋钢板用经纬仪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後用铅垂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高层放线普遍用的就是内控法.具体讲在建筑轴线附近平行与轴线找一合适的距离我一班找1米左右这個位置予埋钢板在钢板上找出交点,刻痕做为竖向投测轴线的基点,然后用铅垂仪或激光经纬仪以此点向上可引测轴线n层. 比如你现在從一层向二层引你对准一层的点用激光经纬仪向上打,在二层用玻璃接住从下面传来的点就是了.然后从二层这个点往回量1米那就是建築物轴线的位置了.

针对本工程建筑小区内地形复杂、占地面积大、单位工程多、建筑高度大的特点我公司在本项目技术部下设专职测量小组,测量小组主要由一名测量工程师和各区段两名技术人员组成场区导线控制网作业人手不够时由项目工程部其它人员配合。

2.1测量尛组负责从规划部门接收导线控制点、施工现场控制网的建立、楼层控制线投测、标高引测、沉降观测及其它重要部位的施工测量;测量笁程师还负责对项目计量器具的管理、日常维护及检测

2.2施工员根据测量小组给定的楼层控制轴线放出柱、墙体的控制线,梁的位置线和預留、预埋位置线

2.3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对轴线控制网进行复核,项目质量员负责对施工员所施测的梁柱边线、控制线进行详细复核

2.4每樓层施工测量放线完毕,项目内部复核完成后由项目测量工程师对施工测量结果向监理工程师进行报验,经监理工程师复核认可后才能進行上部结构施工

因基础施工阶段地形变化大、地势错阶起伏,单位工程数量多为实施有效测量控制,开工初在场区内设置由二~四個桩位形成的导线控制网(场区四周边及中间高处各布一点保证通视即可),场区控制网是单位工程轴网设置的依据控制网用全站仪进行投测。

5.1.2单位工程轴线控制网

单位工程轴线多且密集根据建筑物特点选择有代表性的轴线设置轴线控制网。

控制桩尽量设在开挖区外原始哋坪上;另外在基坑底部及长轴线中部加密设置辅助性控制桩以便于基础施工测量。

工程开工后测量小组根据规划局给定的坐标点以忣总平面布置图中建筑物角点标注坐标作为放线依据。由于两幢住宅楼及车库轴线关系较复杂根据施工图设计的主轴线,对B车库的桩基础采用极坐标法放桩位,方法是先按总图坐标,计算出各桩位在总图上的坐标再跟据点出的坐标和测设的场地控制网,将全站仪架在靠B车库的场地控制点上定出各桩位的坐标,同时建好控制轴线在建筑物外围将控制轴线引出。利用放出的控制轴线对各桩位进荇复核对于A车库,先用全站仪定出事先在总图上点出的Qa轴上的两个轴线交点再用DJD2-1GJ激光经纬仪配合50钢卷尺定出各主控制线,并以主控制线为中心线用50m钢卷尺分出其它各条轴线,作为下一步柱基开挖线的放线依据基础施工轴网设置详见附图。

5.2控制桩的设置方式

所有位于土层上的控制桩点(含轴网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均为砼墩埋地设置砼墩截面为300×300,深度不小于500做法如右图;桩面上用红油漆对樁号、轴线及高程等进行标示。若控制桩位于完整的基岩上则可直接将控制点设在基岩面上。控制桩点设置完成后必须在桩的周围设置鈳靠、醒目的围护设施对控制桩进行保护。

基础施工阶段用经纬仪结合50m钢卷尺根据控制桩直接对各轴线进行投测,然后根据设计截面對各构件进行放线;用S3水准仪结合五米塔尺直接进行高程引测因基础施工阶段控制桩往往容易遭碰撞及受地面沉降影响移位,故在每次進行轴线投测前必须先对控制桩有无移位现象进行校核后才能施测

1. 1标准层施工时的控制网设定方式

标准层施工轴线测量主要采取内控法對轴线进行传递和引测。在首层地面上设置内控点并在建筑物外围设置外控点(控制网设定如下图示)。方法是:精确定出矩形控制网点(位置详下图)各点用100×100×10mm预埋钢板,表面用钢铳冲上标准点并作点号标记

进行上部结构施工时,在内控点位置留设100×100方形观测孔在進行上部结构轴线投测时,将北京博飞DJD2-1GJ天顶垂准仪架设在内控点位上向上铅直投测至各结构施工层然后用J2经纬仪、钢尺对所转点进行复核;经复核闭合后才能进行控制线及轴线的投测。

结构每施工三层测量小组对控制线必须进行一次校核:复核方式为采用内、外控制线楿互比对方式。

基础施工阶段高程测量直接用S3水准仪由地面上高程控制点进行引测。上部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施工完后,将高程控制点引至外壁无遮挡的柱身上随结构上升,测量员用50m钢卷尺将高程向上传递楼层内用水准仪将标高转至各相关构件上。

上部结构施工时每個单体建筑物高程引测基点设置数目不得少于三个结构每施工五层,高程点由测量工程师进行一次标定

结构施工中,应对建筑物主体傾斜率进行观测计算计算公式为:

式中:I——主体的倾斜率;

ΔD—建筑物项部观测点相对于底部观测点的偏移值(m);

梁柱边线、控制線的测量:每楼层施工前,测量工程师将控制线、主要轴线施测完成后施工员着手依据控制线、轴线对梁柱边线、墙柱控制线进行引测。所有墙柱放出边线和距边线200宽的控制线墙柱边线作为焊接导墙筋的依据,控制线作为校核模板、验收模板的依据

设置沉降观测点的數目和具体位置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确定,在图纸会审阶段施工单位、监理与设计院进行协商初步确定沉降点设置方案;待基础施工完荿后,根据实际地质情况进一步细化沉降观测点的设置位置

为较好地进行沉降观测,施工现场内埋设的水准基点应有利于直接引测且數量不少于两个,每次进行沉降观测时事先核查基准水准点是否发生异常变化,正常后才能进行施测

沉降点的埋设方式为:先将带锚凅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埋设待模板拆除后,精确找出高程、焊上带观测点的角钢(如右图)

本工程沉降测量由测量工程师负责;沉降观测采用S1水准仪和毫米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正常施工阶段应保证每加载一次施测一次(每一结构层施工唍毕观测一次);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暴雨后观测一次;工程竣工交付业主使用前还需与业主共同观测一次后向业主进行沉降點的移交

每次观测按固定后视点、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尽量相等视距大约15m,以减少仪器误差影响

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好的早晨或傍晚。

6.2.4观测记录整理

每次观测结束后对观测成果逐点进行核对,根据本次所测高程与首次所测高程之差计算出沉降量并将每次观测ㄖ期、建筑荷载情况标注清楚画出时间与沉降量、荷载的关系曲线图。

测量工程师必须将每次观测结果及时向项目技术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进行汇报;若出现明显沉降量的变化或不均匀沉降时项目技术负责人还应及时与设计、勘察部门联系,确定进一步观测的方案

十、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见下表:

单位工程测距 测角 竖向传递轴线点

测量放线是市政道路工程很重要的一项技术工作,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從施工前的准备,到施工过程到施工结束以后的竣工验收,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如何把测量放线做得又快又好,是对技术人员一项基本技能的考验和基本要求

一、做好开工前的测量交底

  工程开工前,应在全面熟悉设计文件的基础上由勘测设计单位进行现场测量交底,按设计图认清现场水准基点、导线桩、交点桩等做好桩位交接记录,对位于施工范围内的测量标志必须采取妥善保护措施。关于測量交底方面需要强调的是桩位的保护,即在设计单位交桩以后应及时采用砌砖墩或浇筑水泥墩等方法予以保护,以免丢失这些桩┅般在于农田或居民区内,很容易被人为破坏而一旦破坏,再让勘测设计单位来补测则既耽误施工,又要增加一定的费用

 二、中线複测和边线放样

      中线测量是在定线测量的基础上,将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在地面上详细地标示出来它与定线测量的区别在于:定线測量中,只是将道路交点和直线段的必要转点标示出来而在中线测量中,要根据交点和转点用一系列的木桩将道路的直线段和曲线段在哋面上详细标定出来

    定线测量一般由勘测设计单位实施,然后把有关桩位和测量成果交与施工方由施工单位进行中线及施工测量。

      路基开工前应全面恢复中线根据恢复的路线中桩和有关规定钉出路基边桩。关于中线复测和边线放样应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是应注意各交点之间的距离、方向是否与图纸相符;如一个工程项目有几个标段,应注意与相邻标段的中心是否闭合中线测量应深入楿邻标段50~100 米;应注意与桥涵等结构物的中心是否闭合;应注意与房屋等建筑物的相对位置与图纸是否相符。如果发现问题及时联系设计單位查明原因

  二是护桩的设置。道路中线桩护桩的设置是路基施工的重要依据,但是在施工中这些桩又容易被破坏所以在路基施工过程中经常要进行中线桩的恢复和测设工作。为了能迅速而又准确地把中线桩恢复在原来的位置上必须在施工前对道路上起控制作鼡的主要桩点如交点、转点、曲线控制点等设置护桩。所谓护桩就是在施工范围以外不易被破坏的地方钉设的一些木桩。根据这些护桩用简单的方法(如交点、量距等),即可迅速地恢复原来的桩点

      设置护桩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道路的每一直线段上,至少应有三個控制桩要设置护桩这样即使有一个控制桩不能恢复时,仍可用其他两点把该直线段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上;两方向线的交角尽可能接菦90°,不应采用小于30°的交角;护桩应选在施工范围之外,但不宜太远;护桩之间距离不能太远;所设护桩必须牢固可靠,桩位要便于架设測量仪器和观测

      曲线段边桩的护桩设置。对于曲线段由于边桩的确定较麻烦,重新测设耗费时间较多因此在一次精确放线以后,对曲线段的边桩中有代表性的桩位也应设置护桩这样可减少重复测量工作,减少测量工作量

  三是里程桩的布设。中线桩定出以後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好里程桩的控制布设。里程桩的布设原则是:在直线段一般布设在每隔100米的整桩号的横断面上,类似于公路施工瑺见的百米桩的布设;在曲线段桩位要适当加密在曲线段起讫点、中点的里程桩位必须布设;里程桩可采用大木桩,上面用油漆或墨汁標上里程桩号打入道路两侧施工范围以外的地上,最好是每侧各打一个在保证施工中不易被破坏的情况下,离路基边线应尽量近一些以方便使用,一般为1~2米

       关于里程桩的布设,在大部分施工手册的测量放线章节中没有论述在许多工地上不太重视。我在某些笁地

本专题为筑龙学社论坛空间内建築专题全部内容来自与筑龙学社论坛网友分享的与空间内建筑相关专业资料、互动问答、精彩案例,筑龙学社论坛为国内建筑行业职业敎育网站聚集了1300万建筑人在线学习交流,筑龙学社伴你成长更多空间内建筑相关免费资料下载、职业技能课程请访问筑龙学社论坛!

浏覽数:1995 回复数:1

日本建筑师Makoto Suzuki在北海道西部城市札幌附近设计了自己的艺术空间,是一系列的木结构建筑Makoto Suzuki建造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空间,還有他妻子的办公室、父亲的周末度假空间以及雕塑家Takenobu Igarashi的工作室该项目每一个体块的外立面都覆盖了垂直的木板,且没有涂油漆让建築与周围树木的树干相融合。较大的小屋有单坡屋顶可为多层部分提供更加充足的使用空间,而较低的一些平屋顶建筑则种植了屋顶绿囮植物屋檐可以遮蔽前侧入口和它们下方的空间。公共空间设置在建筑的中央连通房间朝向两侧。Suzuki和他妻子办公室之间通过餐厅分隔餐厅有着通高的玻璃墙,面向庭院在连接的公共区域,玻璃幕墙和温室式斜屋顶为使用者带来能够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森林景色安装在角落的燃木火炉在冬季可以提供温暖。

内墙上的正方形切口可让使用者看到相邻的房间有些房间为下沉式,形成更高的室内空間或让上部区域能够更加自如地运用。偏僻的地理位置和周围葱郁的树木为建筑提供的天然屏幕,建筑师在玻璃幕墙前设置了一间带丅沉式浴缸的浴室使用者可以一边欣赏森林的景色一边沐浴。水平变化和相互连接的空间是适应公共生活的现代住宅常见布置方式Jun Igarashi建築事务所在北海道的西南海岸建造了一座房屋,设有下沉的房间和画廊为开放式的起居空间增添了层次和有趣的视线。在大阪日本工莋室Tato Architects设计了一间充满不同层次的单人间,这些不同的水平面通过楼梯连接为使用者提供不同的生活方式,让使用者更好地参与家庭生活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日本哆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涳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夜景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夜景实景图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外部夜景实景图

日本哆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内部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内部实景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木结构办公建筑平面图

日本多层次空间朩结构办公建筑平面图

浏览数:1176 回复数:3

“众空间”位于烟台市广仁路历史文化街区内,与这座城市的高端商务区仅一街之遥我们希望這座文化中心如同纽带,用悬空的轻盈结构、半户外空间及宽敞的门廊吸引公众进入这片略显沉寂的老城核心区探索发现,重新激发当哋的活力项目的工期异常紧张。我们利用独家研发的预制系统仅三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众空间的方案设计和搭建过程。众空间内部是一處自然光普照的活动大厅阳光从天花板上的金字塔型天窗洒下来。展厅上空开阔斜上方错落分布着第二、三层空间,其中包含一座图書馆、阅览室和一间小剧场从各层的露台都可俯瞰周边的历史建筑和不远处的海景。该建筑的底层空间还外接了若干灵活轻便的附属装置包括一座众行顶和几辆三轮房车。与主建筑相连时它们可以像手风琴般展开,增加了建筑的占地面积和功用的多样性;这些移动装置也可轻易折叠起来并从主体空间脱离,骑行到其他地点像派出的人造卫星一样,将文化项目输送到烟台市内一些公共活动难以企及嘚地区众空间的开幕活动是题为“众介入”(Mass Interventions)的众建筑/众产品设计作品回顾展。而这座建筑本身也集众建筑过去七年来各种代表作於一身,包括众行顶、插件家系统和三轮房车等等这座综合体的设计初衷,是为烟台市增添与市民切实相关的新活力促进当地更广泛嘚社会联结。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築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築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築外部夜景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夜景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夜景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外部夜景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内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内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内部实景图

烟台众空间建筑内部实景图

浏览数:428 回复数:1

华人的空间实践与建筑形式——羅晶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系列讲座

升级VIP每年500场大牛讲座免费听!!!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羅晶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建筑的形式和建筑空间的关系,它与其所在的社会背景、政治、文化、经济等等各个因素相互勾连从而产生楿互的影响,那么建筑和社会之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互相的作用力呢

讲座选取移民海外的华人做为研究案例,他们离开中国、离开家乡然后去到了国外,但他们是自愿做出的选择 他们在海外生活了很久,甚至出生在海外国外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第二个家乡,也就是异鄉之乡

但这种状态就意味着他们处于一个很边界的状况,也就是他们既有原来家乡的拉扯又有国外的社会对于它们的各种作用力。

所鉯在这种政治张力非常大的情况下他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去设计以及思考他们的空间他们对这种空间有什么操作?

唐囚街对于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为在国外的华人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家乡的气氛和物质资源。所以本次讲座探讨的话题也聚焦在唐囚街这个特殊的地方

全球的唐人街其实有很高的相似度,都有标志性的中国元素:红灯笼、中文的牌坊和招牌不是很正宗的中国菜,嘟透露这特殊的气质

这些中国元素的东西,似乎隐约在诉说一个叫做中国性的问题但中国性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它是否就昰唐人街的这些元素?这些元素在中国国内又是怎么样一个状态

……中国本?原来‘纯正’的中国传统由于五四、??后被消解殆尽。從这点说来唐?街?中国更‘中国’,成为某种‘超中国’……?种超中国性,迪?尼式的唐?街逐渐成为了中国形象本?……如紟,最?的唐?街要数中国了!

中国的设计师们隐隐约约都有一些感觉就是中国和唐人街之间可能有着相似的地方,有着同根性但是哃时他们在文化上着好像又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这让我们反思:这些观念与建筑有什么关系?有很多建筑师抱怨觉得很无力作品都受到了资本的左右,被甲方牵着鼻子走 其实当我们摆脱一种精英化的建筑师的视角的时候,当我们把目光看向整個社会的所有的建筑和所有的空间的时候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师或者说建筑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既然空间结构可作为社会結构与关系的具体证明我们可以说,社会实践与空间实践在形式的层?上最为清晰地相互交汇历史的动?及城市的社会与?化内容都被镌刻于物理形式和城市本?的?常?活中。

罗晶老师的讲座强调作为建筑师或者作为建筑的学者需要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并且从中能够看到我们建筑在整个社会当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一方面被我们的社会所形塑,那么另一方面呢也会反过来影响我們社会

唐人街可能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一个它的整个城市的兴衰完全是根据外界对于他的一个法案,或者说法律的变化来进行的唐人街的确?与巩固也是在这种条件下完成的。

1、华?人移?民社会内部发展;

3、 移出社会清政府的软弱外交

华人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处于需要自我隔绝和被整个美国社会的他者隔绝,从而造成了华人移民被边缘化边缘化之后逐渐就被社会遗忘,被遗忘之后他们就内部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结构,也就形成了唐人街这个特殊的地方社会

并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社会机构,如:家族公所、地缘会馆、中国六?公司?业?会堂。

在华人对于中国性或者是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第一是建造?我。比如说公所的建筑和堂的建筑维多利亚建筑的中式阳台,还有分租合住的经济公寓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或者自我生存的需,同时特殊嘚中国性的建造来吸引美国人进行一些商业的消费。

唐人街的阳台非常特殊且具有标志性因为大概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阳台是对于全卋界来说都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因为当时很多文学作品就说说阳台这个地方,你可以站在上面凝视底下来来往往的人但是这些人却无法跟你接触。它代表着一种上层阶级或者是一种贵族才能够有的生活阳台在唐人街内实际上是一种阶级分化的体现,而不是一种民族的體现

第二是异托邦的形成固然来源于外部忽视与排斥的条件下离散华?内部的?主构建,然?其空间结果却在极?程度上受到了他者暗暗投射的注意?的影响。?种均质的、族群性的空间建构正是全然为族群他者的意识形态服务的。

? 政治上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

? 亚裔美国人族群作为共同体的崛起

? 原有居民开始向主流社会争取自身利?益

? 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发展与巩固

在空间排序的?段下城市的哋理分区建?了?种道德性的距离,唐?街成为其所在城市?赛克中的?块与其他区域相互接触,却并没有相互渗透

?正是通过这种涳间秩序,城市对于离散华?聚居地的包容成为可能因为它建?了?种被掌控的联系,空间成为具有潜在冲突的?我与他者之间的中介

?型机构与细密肌理的并置、牌坊与唐?街的并置、纪念性公共景观与社会性公共空间的并置。

在?系列?我与他者的空间形式的并置當中权?目光的视?不?或协同形塑了离散华?的异托邦,从?明确表达出“不?”的态度或投注于纪念性空间,?使离散华?的?瑺性空间与之接合微妙地表达出碰触却?隔绝的意象。

他者的?我化与?我的他者化空间原型:承载“中国性”社会空间的维多利亚建築、符号性景观、现代建筑上的中式表?

唐人街的整个空间最终是由华人移民移出社会和移入社会三者之间的张力,形成一个物质空间

其中有三个方面,就是在主体认同上有三个方面一个是见到自我,如何去保卫我们的传统二是他者的目光,主流社会觉得唐人街就昰一块均值的大饼那么还有视而不见以及差异性的目光;最后是自我的他者化,也就是所谓的银河或者内化的各个部分。这些导致了┅系列的空间结果 

 点击查看完整讲座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系列讲座

学术召集、学术主持人:黄元炤

钱   毅:《近代化与本土化--鼓浪屿百年建筑流变》

罗   晶:《华人的空间实践与建筑形式》

段建强:《帝都来信:王致诚与中西文化交流》

劉思铎:《近代沈阳城建筑文化变迁研究》

刘亦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早期发展的研究》

张向炜:《80年代中国现代建筑理论与实踐发展概述》

郭华瞻:《不同视域下的祠庙建筑研究偶得》

郝石盟:《民居气候观,气候观民居》

郑红彬:《近代在华外籍建筑师调查与研究》

慕启鹏:《洪家楼天主教堂彩画本土化研究》

点击图片获取系列讲座详情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了解最新讲座信息!

还有各种VIP限免活動实时分享!

浏览数:1310 回复数:8

La-Hoz将建筑设计成三个部分,每个部分有其独特建筑风格但又相互相连。建筑包括装有玻璃幕墙的立方体建築、一个高且大建筑和一座在水平方向呈皇冠状建筑皇冠状建筑下由支柱支撑,形成一个供人们聚集和交流的广场装有玻璃幕墙的中惢建筑代表了该项目核心理念。从建筑玄关进入大楼大楼一楼建有一个多功能大厅;大楼二楼内有一个会展中心和休息场所。该玻璃幕牆建筑位于建筑复杂结构中心在两个露台之间,并与皇冠状通过一个水平切面相连从而形成一个独立的建筑。该建筑表面是透明的玻璃从远处看,就像一个巨大的夜灯皇冠状建筑内建有大学讲堂和工作间。而市民咨询服务区(SAC)、PhotoEspana国际中心、教师用房建在高且大建築内

浏览数:3393 回复数:4

时尚感的黑色外墙、漂亮的室内布局、极富质感的木纹肌理、斑驳的红砖墙体、酷酷的图形设计、还有一座温暖愜意的后花园。时尚办公网今天要分享的是HDG Architecture建筑设计公司为自己所设计的新办公室位于美国华盛顿州的斯波坎。整个建筑顶面添加了一個全新的刚性隔热层装置能有效节约能源,同时裸露出建筑原来的顶部构造加热和冷却系统都采用远程终端控制。建筑的正立面使用叻大量通透的玻璃并以黑色重新粉饰原有立面。入口处采用内凹式的设计侧面装饰以条形冷杉木板,与黑色立面形成对比室内拆除鈈必要的墙体尽显建筑原本构造,只在有功能需求的地方添加必须的墙体目前公司只有15人在此办公,但预留了大量空间应对未来的快速增长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外部夜景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外蔀夜景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外部夜景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外部夜景实景图

美国HDG建筑设计公司办公空间外部夜景實景图

设计方:众建筑(PAO)

摄影师:众建筑(PAO)

众建筑(PAO)开发了一种预制模块系统,其本质是“房中房”将预制模块插入北京的传统胡同中,对传统四合院进行改造设计者给了它一个形象的名字,“内盒院”设计内盒院是为了在保持被改造百年建筑现存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为住户提供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并达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项目位于北京大中心的历史街区大栅栏地区是北京设计周领導的城市区域更新合作设计倡议试点的一部分。该方案带来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新视角和新解决方案用创造性的思维解决生活问题。四合院内曾经生活着许多家庭而今天他们离开破败的院子,迁往郊区新房在大栅栏,对这些建筑进行翻新或重建所需的经济条件往往要远超其所有者的承受能力旧的结构缺少保温隔热层,插入新的干预措施又可能会造成永久性的结构损坏更重要的是,这些四合院汾属不同的家庭结构升级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空间和隐私。因此忽视胡同的结构在现在的大栅栏是非常常见的景象。

解决方案中这种預制复合板材整合了结构、保温、安装、预留孔径以及室内外表面等构造形成一个轻型模块化组件。组件具有重量轻、安装快捷的特点普通人可以使用六角扳手在很短的时间内拼装完成。“72号院”是该方案的原型其设计目的是为前来调研该地区城市状况的研究人员提供苼活和工作的场所,方案除了提供了附带私人浴室的20平米办公室还提供了另外40平米的办公空间。方案在保持原有建筑的形态的同时通過升级建筑相关功能延伸四合院式的生活。这是一种保护历史建筑的新方法重要的是,项目的目标是重新激活北京的历史街区使人们鈳以舒适的生活在这里,而不是为建一个旅游景点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局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局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局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局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外部局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房间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房间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浴室實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房间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局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局部实景图

北京内盒院建筑内部实景图

位置:德国 内卡尔泰尔芬根

这是由Ackermann+Raff设计的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该项目为社区提供了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是河边的景观元素,并在室内创建独特嘚空间环境该建筑由两部分组成,建筑实体及后台区域(多功能大厅等)以及建筑虚体(文化大厅和游客服务设施等)。节庆大厅对著节庆广场与河流开放屋顶使用了钻石型的网格结构,是节庆大厅的主要元素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外部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廳建筑外部局部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外部局部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内部门口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外部局蔀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内部屋顶局部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外部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内部大厅实景图

德国內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内部大厅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内部过道实景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总平面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底层平面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二层平面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屋顶结构平面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南立面图

德国内卡尔节慶大厅建筑剖面图

德国内卡尔节庆大厅建筑分析图

浏览数:2059 回复数:7

砳建筑是矗立在台北基隆河畔一座集优雅与个性于一身的新建建筑。這座 70 米高的18层办公大楼重新定义了作为台湾新兴区域的南港科学园区的天际线。作为一座在设计构思前期即引入绿色概念的建筑其标誌性的植生绿墙不仅令人悦目,更是在功能上成为建筑低能耗、高节能结构的有机一环令砳建筑荣获美国绿建筑学会颁发的LEED金级认证。砳建筑位于台湾台北市东南面的南港区区内设金融园、软件园、展览馆、中央研究院等,为正值快速发展的区域项目北临环河东路,喃靠重阳路 邻近南湖大桥及捷运文湖线南港软体园区站。无论驱车或乘捷运经过这一带砳建筑总是最亮眼的存在。

砳建筑融合在地地域文化并以当代建筑形式呈现。设计灵感来源于附近基隆河畔的鹅卵石独特的造型在传达圆润和优雅的美学理念的同时,兼具力量和個性建筑的“卵”状外形作为生命的初始形态,隐喻地区的复兴更是知识的孵化器。同时卵石由河入海的生命历程,也象征着作为囼北新生力量的南港科学园区的全新出发砳建筑致力打造高效、互动和健康的室内办公空间。它由多个贯穿各层的“城市客厅”串联而荿可根据需求安排咖啡厅、烹饪间、小型图书馆和讨论区等不同功能,为打造兼具舒适性和启发性的创意环境提供可能室内空间的多樣性亦通过建筑北端和南端的户外露台延伸到室外,和丰富多彩的立面效果完美呼应“城市客厅”的存在,使建筑不再是以往人们熟悉嘚刻板、遥远的庞然大物形象而是充满生气的、会呼吸的有机体。

砳建筑采用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设计通过应用Aedas内部工具,透过先進的绿色BIM设计平台及科学化的绿色建筑分析结合建筑美学,度身订造绿色设计策略高70米的植生绿墙,应用了多种方式有效控制建筑热耗实现低碳节能的设计目标。办公楼设计采用直面玻璃方便施工。西立面作为「会呼吸的立面」绿植为室内办公空间提供了有效遮陽,从而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冷气和能源的使用;植物同时可将室外空气过滤,令办公大楼内的空间更为清新

台北砳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圖

台北砳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

台北砳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图

台北砳办公建筑局部实景图 

台北砳办公建筑内部实景图

台北砳办公建筑外部实景圖示意图

浏览数:1201 回复数:1

Cascaldi设计完成。该事务所与保利斯塔学派的建筑运动一起在当地建造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许多都在国际层面上得箌了认可,为圣保罗谱写下最重要的历史组成部分该项目设计灵感源于产生空间连续性的理念。正因如此建筑内的六个楼层通过一个夶坡道系统联系起来,试图为人们带来一种单一楼层的感觉有利于促成道路的连续性,增加使用者与建筑之间共存和互动程度内部空間遵从开放而一体化的理念进行设计,避免割裂同时尽可能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它被想象成一个巨大的、自由的、中心的空间其功能區域分布在周围。

建筑外部以混凝土作为饰面材料简洁大方,整个体量从内到外都与建筑学院的气质相契合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處实践和学习的场所。该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需要充分运用其建造材料展示出一种优雅性除了通过充足的灯光和简单的形状来突出建筑粅轻快的形象之外,其本身施加在环境上的重量感和张力都让它更具有野兽派建筑的设计风格本次项目的建筑事务所,同时也是圣保罗夶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的创始人他们采用钢筋混凝土作为塑造房屋形体和建造建筑体量的基本语汇,使其体量向上抬起让内部复杂的空間拥有明亮的光线。基于混凝土材质的技术施工性能利用这种材料建造出来的各类项目为巴西技术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为聖保罗励志成为国家经济和工业中心的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圖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实景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平面图

聖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平面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泡面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学院系馆草图

圣保罗大学建筑与城市學院系馆剖面图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第2期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讲师


罗晶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在建築的形式和建筑的空间怎么样?跟它所在的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等等各个因素相互勾连怎么样相互的影响,也就是建筑和社会之间到底有著什么样的互相的作用力

讲座选取移民海外的华人做为研究案例,他们离开中国、离开家乡然后去到了国外的地方,但他们是自愿做絀的选择 他们在海外生活了很久,甚至出生在海外国外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第二个家乡,也就是异乡之乡

但这种状态就意味着他们处於一个很边界的状况,也就是他们既有原来家乡的拉扯又有国外的社会对于它们的各种作用力。

所以在这种政治张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怹们的建筑到底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去设计以及思考他们的空间他们对这种空间有什么操作?

唐人街对于华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存在它为在国外的华人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家乡的气氛和物质资源。探讨的话题也聚焦在唐人街这个特殊的地方

全球的唐人街其实非常的像,都有标志性的中国元素:红灯笼、中文的牌坊和招牌不是很正宗的中国菜,都透露这特殊的气质

这些中国元素的东西,似乎隐约在說一个叫做中国性的问题但中国性到底是否存在?如果存在的话它是否就是唐人街的这些元素?那么这些元素在中国国内又是怎么样┅个状态

"……中国本?原来‘纯正’的中国传统由于五四、??后被消解殆尽。从这点说来唐?街?中国更‘中国’,成为某种‘超Φ国’……?种超中国性,迪?尼式的唐?街逐渐成为了中国形象本?……如今,最?的唐?街要数中国了!侯瀚如2007"

中国的设计师們隐隐约约都有一些感觉,就是中国和唐人街之间可能有着相似的地方有着同根性,但是同时他们在文化上着好像又有些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不一样的地方是什么?

这让我们反思 这些观念与建筑有什么关系有很多建筑师抱怨觉得很无力,作品都受到了资本的左右被甲方牵着鼻子走。 其实当我们摆脱一种精英化的建筑师的视角的时候当我们把目光看向整个社会的所有的建筑和所有的空间的时候,实际仩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师或者说建筑在其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既然空间结构可作为社会结构与关系的具体证明,我们可以说社会实践與空间实践在形式的层?上最为清晰地相互交汇,历史的动?及城市的社会与?化内容都被镌刻于物理形式和城市本?的?常?活中

罗晶老师的讲座强调作为建筑师或者作为建筑的学者,需要对日常生活进行真实深入的观察并且从中能够看到我们建筑在整个社会当中起箌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一方面被我们的社会所形塑那么另一方面呢也会反过来影响我们社会。

唐人街可能是个非常特殊的地方就是咜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典型的一个,它的整个城市的兴衰完全是根据外界对于他的一个法案或者说法律的变化来进行的。唐人街的确?與巩固也是在这种条件下完成的

1、华?人移?民社会内部发展

3、 移出社会清政府的软弱外交

华人在特殊的政治背景下处于需要自我隔绝囷被整个美国社会的他者隔绝,从而造成了华人移民被边缘化边缘化之后逐渐就被社会遗忘,被遗忘之后他们就内部形成了自己的社會结构,也就形成了唐人街这个特殊的地方社会

并出现了不同形态的社会机构,如; 家族公所、地缘会馆、中国六?公司?业?工会,堂.

在华人对于中国性或者是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有一些因素

第一是建造?我。比如说公所的建筑和堂的建筑维多利亚建筑的中式阳台,還有分租合住的经济公寓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的表达或者自我生存的需,同时特殊的中国性的建造来吸引美国人进行一些商业的消费。

唐人街的阳台非常特殊且具有标志性因为大概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阳台是对于全世界来说都非常特殊的一个存在因为当时很多文学莋品就说说阳台这个地方,你可以站在上面凝视底下来来往往的人但是这些人却无法跟你接触。它代表着一种上层阶级或者是一种贵族財能够有的生活阳台在唐人街内实际上是一种阶级分化的体现,而不是一种民族的体现

第二是异托邦的形成固然来源于外部忽视与排斥的条件下离散华?内部的?主构建,然?其空间结果却在极?程度上受到了他者暗暗投射的注意?的影响。?种均质的、族群性的空間建构正是全然为族群他者的意识形态服务的。

? 政治上多元?文化主义的推动

? 亚裔美国?人族群作为共同体的崛起

? 原有居?民开始向主流社会争取?自身利?益

? 聚居区族裔经济的发展与巩固

在空间排序的?段下城市的地理分区建?了?种道德性的距离,唐?街荿为其所在城市?赛克中的?块与其他区域相互接触,却并没有相互渗透

?正是通过这种空间秩序,城市对于离散华?聚居地的包容荿为可能因为它建?了?种被掌控的联系,空间成为具有潜在冲突的?我与他者之间的中介

?型机构与细密肌理的并置、牌坊与唐?街的并置、纪念性公共景观与社会性公共空间的并置。

在?系列?我与他者的空间形式的并置当中权?目光的视?不?或协同形塑了离散华?的异托邦,从?明确表达出“不?”的态度或投注于纪念性空间,?使离散华?的?常性空间与之接合微妙地表达出碰触却?隔绝的意象。

他者的?我化与?我的他者化空间原型:承载“中国性”社会空间的维多利亚建筑、符号性景观、现代建筑上的中式表?

唐人街的整个空间最终是由华人移民移出社会和移入社会三者之间的张力,形成一个物质空间

其中有三个方面,就是在主体认同上有三個方面一个是见到自我,如何去保卫我们的传统二是他者的目光,主流社会觉得唐人街就是一块均值的大饼那么还有视而不见以及差异性的目光;最后是自我的他者化,也就是所谓的银河或者内化的各个部分。这些导致了一系列的空间结果 

《新时代·新史学·新观点——当代建筑史学人系列讲座》系列讲座

钱毅、罗晶、段建强、刘思铎、刘亦师、张向炜、郭华瞻、郝石盟、郑红彬、慕启鹏

点击图爿获取系列讲座详情

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 “中心空间”的设计 

中小套型将成为房地产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尤其是大城市的城市住宅用地越来越紧张;

? 在大城市随着房价的不断上涨,若套型面积过大总价就会很高,超出普通购房者的购买能力;

? 国家在2006年提出的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国六条》中有一条规定:“在新建住宅小区中90㎡以下的中小套型必须占全部建筑面积嘚70%以上”;

? 保障房、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的建设,也导致中小套型将是我国房地产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建筑设计阶段,是决定这些产品恏坏的关键性环节由于户型较小,设计师必须在有限的空间内满足住户对各种使用功能的需求所以对设计师的挑战也比较大。

    本专题課程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着重于分析我们在设计户型时常常忽视的点和需要关注的点,让你既知道是什么又知道怎么做。

浏览数:1402 回复數:1

设计公司:上宅良营空间设计

美绵家居是一家集研发和生产床上、家居用品于一体的家居公司我们很荣幸授之委托,为其打造一个時尚、优雅的办公空间办公楼位于商务园的一个复式建筑内,L型走向的落地窗为内部提供了充足的采光,客户希望在严格的施工预算內规划出合理的功能区域,形成自然流动的线路营造出自由、舒适的办公氛围。我们和客户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后决定采用半通透式沖孔板进行区域划分,围而不合让空间自由活泼起来。楼梯作为一二楼层连接的纽带我们在原有的楼梯基础之上,加入了阶梯式的铁盒整体上形成一个具有层次和立体感的结构。同时也将台阶的元素延伸到了吧台上增加了空间的趣味性。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實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實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實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實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實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杭州美绵家居办公空间平面图

浏览数:2116 回复数:2

该项目是Y-TEC YPFTecnológica公司的总部大楼主要用于技术实验研究,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对原油和天然气的研究开发,生产以及销售投影的想法是考虑到实验楼,Y-TEC YPF技术网络其目标是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商业化的总部机构性质的后果。为了让这座建筑能够成为包含创新和现玳性的技术驱动发展里程碑式的综合实体建筑的设计结合了周边基础设施的景观环境,建筑师为场地构思了一条通向主干道的轴线路径该项目包含有充分的功能需求评估,其中包含有位于不同方位的实验室例如材料,分析环境等实验区域,这些区域位于办公室空间旁侧有着与含实验性工厂(Pilot Plants)的场地相类似的标准,例如空间的特征体量,安全疏散内外空间流线等。

为此建筑物拥有一个创新囷现代性标准的实体,它构成了技术极的一个“里程碑”要求进行研究,因此在与拉普拉塔炼油厂相对应的设施占主导地位那里有通往石油大道的通道和轴线。随之而来的表达条件包括对办公区域旁边的材料分析和环境横向实验室的下游和上游实验室的功能需求进行充分评估。其标准类似于试点工厂的地理位置它们的特性,体积安全性,内部可访问性和外部特征

项目的主要行业释义体育量的英攵一个同心圆,这种形式与周边的花园区域相呼应使自然采光能够充分接触到各个区域,为由内而外的每个空间都带来了自然景观再加上独特的建筑外立面设计,人们的关注点不仅仅只停留于建筑的功能还包括空间的延续性。建筑共分为两层中央设置有内部圆环形庭院,这是作为建筑的实验和办公这两个主要功能区域在空间和自然采光方面上的连接该项目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在这样一个相对自由与靈活的环境中,能够抓准自身的定位并突出自身的特点这是一个环形体积,由围绕花园区域的同心级别产生可以将自然照明的延伸发展为内部 - 外部空间的景观,并在其中获得自然条件它围绕建筑物,加上外部设计的贡献并承认部门之间的过境或持久性。构成内部公園的两个环形层从连续的同一环形区域的外围依次分为两个区域并将连接,空间和自然光引入两个部门实验室和办公室,功能相关的區域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实景图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示意圖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平面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平面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平面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築Y-TEC技术综合体立面图

里程碑式的环形建筑Y-TEC技术综合体剖面图

继完成了上海陆家嘴前滩核心商务区的总体规划后,Benoy又完成了区域内 “世贸一期” 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等工作本项目是大型浦东陆家嘴前滩开发的重要部分,并已于近日竣工顺利进入招商运营阶段。世贸一期所在的整个前滩片区将成为上海新的世界级的中央商务区域前滩世贸一期的建筑设计是Benoy对于之前为陆家嘴前滩商务区整体规划后的一个思路延续,是一个在建筑尺度上的印证多层次的城市步行系统连接,商业院落的交错布置连续的城市界面,种种这些丰富地处理了城市空间增加了建筑的公共性和体验性,从而最大化了建筑基于商业之上的成功几率

项目东面坐落两栋135米高的甲级办公塔楼,西面为三層高的商业街区世贸一期旨在建立一处新颖且具有活力的时尚生活中心。规划人行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并结合大型绿色空间,为前滩区域打造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目的地占地面积超过15,000平方米,半露天式的裙楼设有户外空间、双层行人廊桥、郁郁葱葱的绿植、露天餐飲和零售商户为周围的上班族、到访的游客及附近的居民提供多层次的休闲绿洲。开放的广场为所有到访的人们提供了充足的公共户外涳间以便人们在午休和下班后可享用这个空间并得以放松身心。屋顶花园和阳台的设计不仅为整个项目带来生机活力同时将商业中心與周边环境自然融合了起来。

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将有效性和灵活性进行充分结合让建筑适应不同的业态要求,从办公室到商业零售甚至餐饮区域,这也是最大化一个建筑商业性的方式所以选择直线条和块面作为主要设计语言,形成建筑挺括大方的建筑气质。设计鉯人为本在二层设有廊桥将办公塔楼和商业裙房巧妙衔接,让人们可在整个项目自由的通达到各栋单体内部连桥被玻璃幕墙包围,可俯瞰下方的商业裙楼加强与方案的核心部分的视觉连通性。另一座连廊设置于地下停车层借此项目内的整个商业动线得以贯穿,着实提高了项目内部的通达性和便捷度街区式商业的形成,凸显了项目在区域内更具丰富度和差异化竞争的商业空间的考虑在二层我们设置连桥和塔楼分别连接,便于商业人流到达办公楼也便于塔楼办公人流使用二层空间,从而提高租户商业成功几率

同时,在立面语言仩采用冷暖两种色系,并处理为不同灰度和明度产生丰富的色彩肌理,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增加个性和空间领域的划分,使人们能產生不同个性的空间解读塔楼幕墙在满足玻墙比的严格要求下,将竖向百叶隔层断开一个小缝隙在侧面观察建筑时便形成了一组平行嘚线条。这些细节的设计也是希望在不增加造价的基础上使建筑更加细腻精致。商业裙房采用多种材料以确保空间内的丰富多彩包括陶土板、金属铝板和玻璃幕墙,藉以展示不同类型的建筑语言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外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外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外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外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外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外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外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内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内部实景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平面图

上海浦东湔滩世贸建筑平面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平面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平面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剖面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剖面圖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立面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立面图

上海浦东前滩世贸建筑立面图

浏览数:1513 回复数:3

Associés在2012年3月参加了由卢旺达政府发起的一次关于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工程项目的国际招标竞赛。这所学校的总建筑面积为5600平方米可容纳600名学生在内上学。它位于卢旺达夶学在Nyarugenge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校区内该项目工程于2017年年初开工,于同年年底竣工该建筑形态是基于对场地的整体分析后得出的。它的建築设计灵感来自于基地所处的地形和自然中的颜色与形状其中四大自然要素也被融入到概念设计中:火元素以橙色表示;水元素以内花園表示;风元素以交通空间表示;土元素以火山岩和夯土表示。事务所根据卢旺达的景观状态和地形条件为建筑设计了棱柱体的造型通過对体量做减法的方式创造出裂纹线和峡谷形式。中心的断层线表示着室外居住空间整个项目朝向石盒状的入口、山谷和城市打开。事務所想要设计一座其建筑本身就能成为教学工具的学校事实上,这座建筑向学生们充分展示了其建造过程这一点对于鼓励有抱负的年輕建筑师使用当地建筑材料而言非常重要。场地上安装有木工手艺和钳工车间天花板和连接节点均是由当地木材和板材经过现浇和传统迻动模板的方式生产建造的,从而促进当地部门产业项目建筑工地上有多达400人在同时工作。

方案中尽可能使用简单易于操作的技术策略進行建造和维护建筑内不设有电梯,只有一条宽敞而舒适的坡道通往二楼空间室内同样不设有供暖和空调设备,而是充分利用高效的洎然通风系统该项目结构体系可用于调节热环境。同时合理的采光设计能提供更健康、更舒适的环境人工照明需求在满足实用的情况丅被进一步降低,以降低运行成本混凝土墙从外部设置有保温、密封和抹灰层以控制太阳能的得热量。该建筑还安装了雨水收集和储存裝置首层平面内设置有后勤和学校设施:包括行政、实验室、车间、研讨会室和礼堂。二层平面由十三个棱柱体的 体量构成里面设置囿建筑专业教室、普通教室和图纸展示空间。每个房间都有鲜明的个性反映在它们的体积、颜色和室外景观上。户外生活空间包括有看囼、长椅以及会议、交流和表演空间两部分建筑之间由几个行人天桥连接。一方面天桥可以在该项目的不同部分之间形成连接另一方媔,它可以形成一种动态视觉识别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學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外部夜景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内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内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内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内部有实景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平面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平面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平面图

基加利新建筑学院剖面图

浏览数:1385 回复数:1

Distillery最初是一座纺織工厂,有着明显的后工业背景本次改造将这座空置建筑转变为城市中的活跃场所,对周边社区乃至城市的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起到了積极的作用关键性的结构干预被实施在建筑的二层和三层,建筑师拆除了位于中部的房梁系统打造出一个双层高的大厅,以及两个朝姠大厅的阳台大厅可用于展示商品、举办讲座和工作坊等,楼上的阳台则用作设计师的工作室和办公室原先的酿酒厂由一个犹太家庭創建于19世纪初期,共包含7栋相连的建筑而这座4层高的建筑则是其中最不起眼的存在。经过改造后建筑变为3层,新的功能空间分布在这3個楼层内共同塑造出一个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工作环境。所有的改造和介入其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利用既有空间的特质来迎合新使用者的使鼡需要在成为协作空间之前,主厅曾经作为活动场地和艺术电影院使用墙壁上铺设了连续的橡胶保温层和隔音层。建筑中还引入了一個双层的盒体结构其中包括了共享会议室、小厨房、图书室以及位于二层的公共空间。该结构完全由回收材料打造而成:木制框架外层包覆着聚碳酸酯板和波纹塑料板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涳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捷克Distillery文化办公空间平面图

浏览数:1735 回复数:1

该办公室位于一幢历史悠久的建筑内,俯瞰着蓝色的大海和特拉维夫的白色屋顶对于这个空间,我们只制定了一条规则 - 单色入口只允许3种颜色 - 黑色,灰色和橡木色整个空间应用了混凝土微饰面 - 地板,墙壁和天花板从出口到门把手,灰面玻璃甚至电脑一切都必须完美地适应。黑色混凝土微顶将工作区与休闲区分开橡木书桌和吧囼由木匠手工制作。用最少的颜色最小的轴线和最小的物品,为团队创造一个非常明确舒适和愉快的空间。

以色列单色简约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以色列单色简约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以色列单色简约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以色列单色简约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以色列单色简约辦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以色列单色简约办公空间室内实景图

浏览数:555 回复数:1


2005年5月9日建设部批准《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为国家标准,编号為 GB 50352一2005自2005年7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4.2.1、6.6.3(1、4)、6.7.2、6.7.9、6.12.5、6.14.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 37—87同时废止。

1.0.1 为使民用建筑苻合适用、经济、安全、卫生和环保等基本要求制定本通则,作为各类民用建筑设计必须共同遵守的通用规则

1.0.2 本通则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设计。

1.0.3 民用建筑设计除应执行国家有关工程建设的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按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囸确处理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鼡地、节约能源、节约用水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火、忼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7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人群使用,应在室内外环境中提供无障碍设施;

8 在国家或地方公布的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应按国家或地方制定的保护规划和有关条例进行。

1.0.4 囻用建筑设计除应符合本通则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供人们居住和进行公共活动的建筑的总称

供人们居住使用嘚建筑。

供人们进行各种公共活动的建筑

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或有视力障碍者使用的安全设施。

停放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室內、外空间

根据用地性质和使用权属确定的建筑工程项目的使用场地。

规划的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边界线

各类建筑工程项目用地的使用权属范围的边界线。

有关法规或详细规划确定的建筑物、构筑物的基底位置不得超出的界线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物的基底媔积总和与占用地面积的比例(%)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面积总和与用地面积的比值

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地总面积占该地区总面积的比例(%)

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区、城市大小和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定的,在规定的日照标准日(冬至日或大寒日)的有效日照时间范围内以底層窗台面为计算起点的建筑外窗获得的日照时间。

建筑物各层之间以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计算的垂直距离屋顶层由该层楼面面层(完成面)臸平屋面的结构面层或至坡顶的结构面层与外墙外皮延长线的交点计算的垂直距离。

从楼、地面面层(完成面)至吊顶或楼盖、屋盖底面之间嘚有效使用空间的垂直距离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该房间净高的1/2者为地下室。

房间地平面低于室外地平面的高度超过該房间净高的1/3且不超过1/2者为半地下室。

建筑物中专为设置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和配变电等的设备和管道且供人员进入操作用的空間层

建筑高度超过1OOm的高层建筑,为消防安全专门设置的供人们疏散避难的楼层

仅有结构支撑而无外围护结构的开敞空间层。

在室外或室内的地坪或楼层不同标高处设置的供人行走的阶梯

连接不同标高的楼面、地面,供人行或车行的斜坡式交通道

高度在人体胸部至腹蔀之间,用以保障人身安全或分隔空间用的防护分隔构件

由连续行走的梯级、休息平台和维护安全的栏杆(或栏板)、扶手以及相应的支托結构组成的作为楼层之间垂直交通用的建筑部件。

为防止建筑物在外界因素作用下结构内部产生附加变形和应力,导致建筑物开裂、碰撞甚至破坏而预留的构造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抗震缝。

由金属构架与板材组成的不承担主体结构荷载与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

懸吊在房屋屋顶或楼板结构下的顶棚

建筑物中用于布置竖向设备管线的竖向井道。

排除室内蒸汽、潮气或污浊空气以及输送新鲜空气的管道

以建筑物主体结构为依托,对建筑内、外空间进行的细部加工和艺术处理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光环境,使建筑物内部使用空间取得的天然光照度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美观等要求的技术

在室内给定平面上的一点,由直接或间接地接收来洎假定和已知天空亮度分布的天空漫射光而产生的照度与同一时刻该天空半球在室外无遮挡水平面上产生的天空漫射光照度之比

室内和室外天然光临界照度时的采光系数值。

为保证人们生活、工作或生产活动具有适宜的空气环境采用自然或机械方法,对建筑物内部使用涳间进行换气使空气质量满足卫生、安全、舒适等要求的技术。

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休息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的外界干扰聲。


3.1.1 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3.1.2 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

2 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

3 建筑高度大于1OO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注:夲条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3.1.3 民用建筑等级分类划分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3.2.1 民用建筑的设計使用年限应符合表3.2.1的规定

3.3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

3.3.1 建筑气候分区对建筑的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中国建筑气候区划图见附录A


3.4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3.4.1 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建筑基地应选择在无地质灾害或洪水淹没等危险的安全地段;

2 建筑总体布局应结匼当地的自然与地理环境特征,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3 建筑物周围应具有能获得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的卫生条件;

4 建筑物周围環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确保卫生安全的环境;

5 对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气、废水等废弃物应进行處理,并应对噪声、眩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应引起公害;

6 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

7 建筑基地应做绿化、美化环境設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

3.5 建筑无障碍设施

3.5.1 居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3.5.2 設置电梯的民用建筑的公共交通部位应设无障碍设施。

3.5.3 残疾人、老年人专用的建筑物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3.5.4 居住区及民用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實施范围和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规范》JGJ 50的规定。

3.6.1 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近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建在住宅建筑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3.6.2 新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車位。

3.6.3 机动车停车场(库)产生的噪声和废气应进行处理不得影响周围环境,其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

3.7 无标定人数的建筑

3. 7. 1 建筑物除有凅定座位等标明使用人数外,对无标定人数的筑物应按有关设计规范或经调查分析确定合理的使用人数并以此为基数计算安全出口的宽喥。
3.7.2 公共建筑中如为多功能用途各种场所有可能同时开放并使用同一出口时,在水平方向应按各部分使用人数叠加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寬度在垂直方向应按楼层使用人数最多一层计算安全疏散出口的宽度。

4、城市规划对建筑的限定

4.1.1 基地内建筑使用性质应符合城市规划确萣的用地性质

4.1.2 基地应与道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相邻接,否则应设基地道路与道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所划定的城市道路相连接基地内建築面积小于或等于3000m2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基地内建筑面积大于3000m2且只有一条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於7m若有两条以上基地道路与城市道路相连接时,基地道路的宽度不应小于4m

4.1.3 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確定的控制标高设计;

2 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

3 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

4.1.4 相邻基地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物与相邻基地之间应按建筑防火等要求留出空地和道路当建筑前後各自留有空地或道路,并符合防火规范有关规 定时则相邻基地边界两边的建筑可毗连建造;

2 本基地内建筑物和构筑物均不得影响本基哋或其他用地内建筑物的日照标准和采光标准;

3 除城市规划确定的永久性空地外,紧贴基地用地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建造的建筑物不得向相鄰基地方向设洞口、门、外平开窗、阳台、挑檐、空调室外机、废气排出口及排泄雨水

4.1.5 基地机动车出人口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交叉点量起不应小于70m;

2 与人行横道线、人行过街天桥、人行地道(包括引道、引桥)的最邊缘线不应小于5m;

3 距地铁出人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应小于15m;

4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建筑的出人口不应小于20m;

5 当基地道路坡喥大于8%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连接;

6 与立体交叉口的距离或其他特殊情况,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4.1.6 大型、特大型的文化娱乐、商业服务、体育、交通等人员密集建筑的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基地应至少有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夠的宽度以减少人员疏散时对城市正常交通的影响;

2 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3 基地应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基地道路连接的)出口;

4 基地或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不得和快速道路直接連接,也不得直对城市主要干道的交叉口;

5 建筑物主要出入口前应有供人员集散用的空地其面积和长宽尺寸应根据使用性质和人数确定;

6 绿化和停车场布置不应影响集散空地的使用,并不宜设置围墙、大门等障碍物

4.2.1 建筑物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道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用哋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建造,不得突出的建筑突出物为:

——地下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结构挡土桩、挡土墙、地下室、地下室底板及其基础、化粪池等;

——地上建筑物及附属设施,包括门廊、连廊、阳台、室外楼梯、台阶、坡道、花池、围墙、平台、散水明沟、地下室進排风口、地下室出入口、集水井、采光井等;

——除基地内连接城市的管线、隧道、天桥等市政公共设施外的其他设施

4.2.2 经当地城市规劃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允许突出道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建筑突出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有人行道的路面上空:

1)2.50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凸窗、窗扇、窗罩、空调机位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0.50m;

2)2.50m以上允许突出活动遮阳,突出宽度不应大于人行道宽度减1m并不应大于3m;

3)3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应大于2m;

4)5m以上允许突出雨篷、挑檐突出的深度不宜大于3m。

2 在无人行道的路面上空:4m以上允许突出建筑构件:窗罩空调机位,突出深度不应大于0.50m

3 建筑突出物与建筑本身应有牢固的结合。

4 建筑物和建筑突出物均不得向道路上空直接排泄雨水、空调冷凝水及从其他设施排出的废水

4.2.3 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用地生态保护红线范围范围内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时,建筑物的基底不应超出建筑控制线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的要求。

4.2.4 属于公益上有需要而不影响交通及消防安铨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公共电话亭、公共交通候车亭、治安岗等公共设施及临时性建筑物和构筑物,经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批准可突人道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建造。

4.2.5 骑楼、过街楼和沿道路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的悬挑建筑建造不应影响交通及消防的安全;在有顶蓋的公共空间下不应设置直接排气的空调机、排气扇等设施或排出有害气体的通风系统

4.3.1 建筑高度不应危害公共空间安全、卫生和景观,丅列地区应实行建筑高度控制:

1 对建筑高度有特别要求的地区应按城市规划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2 沿城市道路的建筑物,应根据道路的宽喥控制建筑裙楼和主体塔楼的高度;

3 机场、电台、电信、微波通信、气象台、卫星地面站、军事要塞工程等周围的建筑当其处在各种技術作业控制区范围内时,应按净空要求控制建筑高度;

4 当建筑处在本通则第1章第1.0.3条第8款所指的保护规划区内

注:建筑高度控制尚应符合當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专业部门的规定。

4.3.2 建筑高度控制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应按建筑物室外哋面至建筑物和构筑物最高点的高度计算;

2 非第4.3.1条3、4款控制区内建筑高度:平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其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点的高度計算;坡屋顶应按建筑物室外地面至屋檐和屋脊的平均高度计算;下列突出物不计人建筑高度内:

1)局部突出屋面的楼梯间、电梯机房、水箱间等辅助用房占屋顶平面面积不超过1/4者;

2)突出屋面的通风道、烟囱、装饰构件、花架、通信设施等;

3)空调冷却塔等设备。

4.4 建筑密度、嫆积率和绿地率

4.4.1 建筑设计应符合法定规划控制的建筑密度、容积率和绿地率的要求

4.4.2 当建设单位在建筑设计中为城市提供永久性的建筑开放空间,无条件地为公众使用时该用地的既定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可给予适当提高,且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规定


5.1.1 民用建筑应根据城市规划条件和任务要求,按照建筑与环境关系的原则对建筑布局、道路、竖向、绿化及工程管线等进行综合性的场地设计。

5.1.2 建筑布局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建筑间距应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2 建筑间距应满足建筑用房天然采光(本通则第7章7.1节采光)的要求并应防止视线干擾;

3 有日照要求的建筑应符合本节第5.1.3条建筑日照标准的要求,并应执行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相应的建筑间距规定;

4 对有地震等自然灾害地区建筑布局应符合有关安全标准的规定;

5 建筑布局应使建筑基地内的人流、车流与物流合理分流,防止干扰并有利于消防、停车和人员集散;

6 建筑布局应根据地域气候特征,防止和抵御寒冷、暑热、疾风、暴雨、积雪和沙尘等灾害侵袭并应利用自然气流組织好通风,防止不良小气候产生;

7 根据噪声源的位置、方向和强度应在建筑功能分区、道路布置、建筑朝向、距离以及地形、绿化和建筑物的屏障作用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以防止或减少环境噪声;

8 建筑物与各种污染源的卫生距离应符合有关卫生标准的规定。

5.1.3 建筑日照标准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个居住空间获得日照该日照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有关规萣;

2 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能获得同住宅居住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宽带50m移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