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女王年轻照片加冕的圣油盒子里小长方白块是什么?

  60年前,27岁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举行了加冕典礼,完成从1066年延续下来的古老仪式,把紫红色的冠冕戴在头上。

  60年后,她再次伴随着当年的音乐步入教堂。

  4日举行的女王加冕60周年庆祝仪式上,坎特伯雷大主教贾斯廷·韦尔比说:“今天,我们庆祝加冕60周年,为女王在这60年里的奉献向她致敬。”

  当天,大约有2000人出席了仪式,其中包括1953年6月2日那一历史性时刻的见证者。陪伴女王的有20多位王室成员,包括当年就在女王身边的夫君爱丁堡公爵,以及威廉王子和怀孕的凯特王妃。

  仪式上,人们齐唱国歌,英国首相卡梅伦和英联邦秘书长夏尔马诵读了《圣经》篇章。

  王冠和圣瓶也再次出现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放置在祭坛上。圣瓶呈鹰形,装有圣油,涂抹圣油曾是加冕仪式上最神圣的步骤。加冕用的王冠制作于1661年,当年用于查理二世的加冕,嵌有444颗宝石,重达2.23公斤。

  4日的伦敦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夏天的气息,这与韦尔比记忆中60年前的阴冷潮湿完全不同。当时有2700万英国人通过电视直播观看了那一盛况。

  似曾相识的场景让当年的见证者感慨不已。时任坎特伯雷大主教费希尔仍记得加冕典礼当天他把王冠戴到女王头上的情景:“她用眼神表示王冠已经戴稳了。”曾是女王六侍女之一的格伦康纳夫人则回忆说,“我记得当时自己站在门边……我们能听到所有人都在高喊,然后突然出现了一辆金色马车,如同童话故事一样。”

  另外一位侍女莱西则感叹道,那时的加冕典礼非常神圣,此次纪念活动则更为欢快。“我们很高兴能够看到她在位已经60年了。”

  伊丽莎白二世生于1926年。她在父亲乔治六世去世后于1952年宣布登基,而加冕仪式则等到第二年才举行。(记者白旭 骆珺)

原标题:女王难得采访,全程暴露耿直属性!和女王一起扒一扒皇室秘辛!

距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正式加冕为君主已经过去整整65年了....

当年那场盛况空前的加冕典礼的背后,发生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最近,BBC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得以让我们窥见,

关于女王加冕典礼的点滴回忆,以及许多连女王本人都未曾听说的故事...

这是一次极其少见的,女王单独面对摄像机镜头接受采访...

这更是第一次,女王在镜头前,谈论65年前的那次加冕仪式....

在负责女王加冕典礼的官员Alastair Bruce的陪同下,

这场加冕典礼的回忆,是从女王的王冠开始的....

女王有两个王冠,其中一个,

她一生只戴过一次——也就是在加冕仪式上那次,这顶王冠只会在君王的加冕仪式上才会拿出来使用 ——圣爱德华王冠。

它就装在这么一个套着皮匣子的木盒子里。 从伦敦塔运抵白金汉宫....

圣爱德华王冠是1661年为查尔斯二世的加冕典礼铸造,这个无价的王冠,只能为女王所有…

440片钻石和名贵宝石装饰在一个黄金框架上,大概有5斤重...

世界上只能有3个人能碰这个王冠 -- 女王,坎特伯雷大主教,和皇冠看护人。

终于又看到这顶久违王冠,女王的反应太可爱了....

上去就直接捧起来掂了一下...

“这玩意还是那么重吗?”

“果然还这.... 那时候我感觉它有上吨重….

还把王冠的边边角角掰一掰...东戳西戳了半天....

“你看这金子也是实打实心,对吧?”

“你之后都没见过这个么?”

“没,加冕之后就没见过了....”

说完,女王马上又捧起来玩了了一番.... (简直眼神都放着光)

“你看这个前前后后长得都一样.... 我反正是分不出这玩意儿哪边是前哪边是后….”

圣爱德华王冠是加冕典礼最核心的装饰品,它是典礼上新君临朝的最高见证,是女王在上帝和人民面前被正式承认的象征…

而加冕仪式的历史,要追溯到1000年前….

熟悉王室历史的Anna Keay博士表示:

“就加冕仪式来说,英国有不可思议的传统延续性…

很多别的国家也有君主,

但很少有国家的君主是从中世纪一直传下来的,更不用说像我们一样有一个中世纪一直延续下来的加冕仪式…”

关于加冕仪式的流程,记载在一本灰常古老的书上(当然重印过很多次),已经有600年历史了…

书的版式透出一股浓浓的中世纪风….

它详细列出了加冕仪式的5个大的步骤…

1.君主被验明正身,确认不是假扮冒牌的..

2.君王宣誓,展示自己的无可替代…

3.大主教在君王额头涂上象征君权神授的圣油….

5.各大贵族,领主宣誓效忠

每一步,王冠都是主角....

而王冠的概念,则要追溯到2000年前了…

最初只有一个简单的镶边,构成一条发光的光晕,代表君主是国家元首….

除了王冠之外,还有其他象征皇权的神圣部件…

主权之球,是宗教和道德权威的象征….

权杖象征则代表君主被赋予了神圣的权力…..

圣壶和圣勺(ampulla和spoon)代表了仪式最神圣的部分…

因为,它们装载着君王额头即将被涂上的圣油….

君王的戒指,也被称为“英格兰婚戒”,象征君主行使权力,服务于国家的终身承诺….

对很多人来说,这些65年前加冕仪式上使用过的珠宝,在仪式过后就被渐渐遗忘了…

但是,加冕仪式中最重要的两个物品,依然是女王的那两顶王冠….

圣爱德华王冠是女王只戴了一次的。 毕竟这顶太重,没法一直戴,也根本撑不住一直戴...

平常用的比较多的,是另一顶,帝国王冠。

也就是几乎每年的国会开幕大典女王都要戴着的那个..

BBC也把这顶拿到了女王面前.....

女王仔细地端详了这顶王冠…

“这一顶小多了,是吧…”

“我爸当年就戴这顶.... ”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父亲,

也是电影《国王的演讲》中,那位犯有口吃病却坚毅内敛的国王…

“钻石其实也是石头啊,这么多石头在头上当然重啊”

“不过还好,我跟我爹头形差不多… 所以只要你一戴上去就还比较稳... ”

“而且戴上之后你必须一直笔直得坐着,不能低头,比如看演讲稿啥的….只能把演讲稿拿起来,像这样…”

“你要是低头,这王冠就会掉啊….

虽然这王冠有一些缺点…但是好在都不是大问题….”

说道这里,采访人说希望旁边的王冠看护人把王冠挪的距离女王近一点...(因为只有3个人能碰嘛)

结果女王一把捧了过来...

(哪用这么麻烦啊,我自己也能碰啊!)

“我平常就是这么自己捧着戴的嘛”

说完女王又把这顶王冠转着玩了一下...

女王表示,自己非常喜欢顶王冠上的“黑王子红宝石”,

这颗宝石实际上已经有1000年的历史了…

“黑王子红宝石”据说产自阿富汗…

是1415年,亨利五世在阿金库战役中佩戴过的,

相传,他以前会在这个贯穿宝石的小洞里插一根羽毛(后来这个洞被封住了)…

谈到自己这位祖先时,女王评价到:

这有点浮夸好不好,但也确实像是他们那会会做的事情…

王冠的顶穹下,是四颗珍珠....

其中的两颗,来自著名的“苏格兰玛丽女王”,玛丽女王被她的老对头,伊丽莎白一世执行死刑后…

珍珠被伊丽莎白一世据为己有,之后镶在了王冠上…

女王又去摸了摸这4颗珍珠....

“挂在这个上面,它们应该很不开心吧.....”

“我觉得大多数珍珠都像是有灵性的生物…如果它们就这样年复一年的被挂在外面,那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所以我觉得它们肯定不开心…”

说道这里,旁边的采访人有点忍不住了...

“它们(这些珍珠)都该死透了吧....”

可是我还是觉得这些珍珠都是有灵性的活物...

它们是需要被温暖的.....”

女王又去晃了晃它们....

女王正式和这些皇室圣物的接触始于1937年…

那是在她父亲,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上…

跟着节目一起,女王回顾了当年自己父亲的加冕仪式.....

这次加冕典礼,并不像计划中的一帆风顺...

坎伯雷大主教主持了当时的加冕仪式,出了一点小意外。

因为圣爱德华王冠很难分辨出哪一面是正面,因此当时

大主教在圣爱德华王冠的正面用一小块棉花做了个记号….

到了要给乔治六世戴王冠的关键时刻…

他却找不到这个记号了。

他在那翻来覆去找了半天,缺还是找不到王冠的正面是哪一个。

最后只能随便用一个方向套在了乔治六世的头上...

后来,乔治六世在日记里写到:

“我从来都不知道当时戴王冠戴对了没有….”

“我觉得你父亲当时对加冕典礼应该不是很满意吧….”

女王几乎毫不迟疑的回答

从不在镜头前轻易表露感情的女王,在看到父亲的影响时,有些控制不住…

鼻子有点抽搐,眼中闪烁着点点泪光….

只有11岁的伊丽莎白公主参加了仪式,并为爸爸忙前忙后跑腿…

而从那一天加冕典礼之后,乔治六世就下定决心,

将来他百年之后,女儿伊丽莎白二世的加冕仪式一顶要平平稳稳,再不能出任何乱子!

典礼结束之后,他便让伊丽莎白把典礼上的种种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便将来派上用场...

女王把当时的见闻写在了一本练习本上,包括了很多独到的见解…

”我觉得这一切都非常非常棒。 整个教堂也很美。当父亲被加冕时,整个教堂顶上的横梁和穹顶被一层神奇的雾芒覆盖(haze of wonder) 。 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女王11岁的字啊,就这么美了)

父亲的加冕典礼给女王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对比后来自己的加冕,她感慨到:

“我的加冕仪式安排好太多了,我几乎啥也没做,就是坐在那里…”

毫不夸张地说,从父亲的加冕仪式之后,年幼的伊丽莎白就已经为自己的加冕仪式做准备了…

英国面临纳粹入侵的严峻形势…

乔治六世偷偷拟定了一个秘密计划,要保护王室圣物不落入希特勒手里…

为了保护它们,它们被带出了伦敦塔。 被藏到当时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的地方…

而这一切,直到现在才被媒体报道披露出来…

原来,二战期间,这些无比珍贵的王冠饰品,竟然就是被藏在温莎堡的地下…

城堡下面60英尺的地方,有一个秘密地下室...

而地下室的入口,开在温莎城堡里一个不起眼位置的地板下...

打开洞口,是一个向下的梯子...

之后是阴暗狭长的通道,许多无比珍贵的王室珠宝都藏在里面….

当时,一些更珍贵的物品上的一些大宝石被拆下来,泡进橄榄油,然后放在一个个饼干盒里。 这样,如果纳粹攻入英国本土,离温莎城堡更近时,他们可以再分散进行进一步的转移....

这些,都是女王不知道的奇异故事…

“它们以前真的被放温莎堡的地窖里吗?”

“图书管理员把宝石从王冠上挖出来,藏在饼干盒里…非常聪明”

得知一切时女王的表情....

“那个藏得人,他自己记得住自己藏哪了么???”

“他要是死了呢? 战争啊,你懂得.... ” 还没等采访人回答,女王瞬间抢话到...

(妈蛋,藏好了,知道得人要是挂了,我加冕的时候戴毛毛啊!)

“我觉得,当时国王陛下本人也是知道的藏得地点的....”

整个二战,女王大部分时间都住在温莎堡….

但她从来不知道,那些王冠珠宝都藏在自己脚下….

“谁都没告诉过我….那时候我还是个孩子…

当时,名画都突然消失了,好多东西都消失了….

但没人知道发生了什么….”

1952年2月6日,25岁的伊丽莎白公主代替父亲乔治六世一起到肯尼亚访问,履行王室职责….

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踏上的,竟然是通往加冕成为女王的旅程..

当时乔治六世饱受肺癌病情加重,完全没有应付长途旅行的体力....

女王在非洲拍下了许多美丽动人的照片....

谁能想到,这些画面即将成为她最后的闲暇记忆..

她的公主生涯,即将被永久地改变掉…

2月6日的早上,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在睡梦中去世….

按照法律,还在非洲享受闲暇的伊丽莎白公主自动变成了伊丽莎白二世女王…

伊丽莎白迫不及待地回国,

想要尽快见父亲最后一面....

权杖,主权之球都被拿出伦敦塔,安放在西敏寺教堂,国王的棺材旁边…

整个英国都沉浸在失去国王的悲痛之中,而在举国哀悼的同时,另一项工作也被紧急提上了日常...

那就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的加冕典礼....

和父亲乔治六世的加冕仪式不一样,

这一次,有庞大的加冕委员会全程负责调度,女王的丈夫爱丁堡公爵(如今的菲利普亲王)亲自担任主席….

Norfolk公爵Bernard,也是主持过乔治六世的加冕的人,如今依然全权负责女王的加冕典礼,这是一个差不多世袭的职位..

从1386年开始,Norfolk公爵的爵位继承人就专职负责各种各样的庆典….

当时,整个英国依然处在战争创伤中…

女王的加冕典礼,成为了一个为人民庆祝美好未来,迈过伤痛过去的大好契机…

所有人都认为,典礼既要办得如好莱坞电影般盛大,又要紧贴传统….

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典礼的准备工作也是空前庞大...

包括为3万参加典礼的各英联邦国家士兵准备食物和住宿…

在典礼道路上修建长达27英里的坐席….

苏格兰格拉斯哥的工厂里,正在赶制世界上最长地毯…

这是一条长188英尺,宽17英尺的巨大地毯….

而加冕典礼的主要仪式依然是在著名的西敏寺教堂举行...

这个地方,自从 1066年哈拉德国王加冕之后,已经见证了39个英国国王的加冕典礼…

John Hall是西敏寺教堂的神职人员…

“当时关闭了6个月,来准备典礼…他们铺了一条铁轨一直通到教堂中心…运来了成吨的木材和钢材…”

在大堂中心,建起了一个月台…整个教堂被布置成了一个舞台,迎接容纳2200人坐席的客人....

而实际上,在1953年加冕典礼正式举行时,这里挤进了将近8000人....

1953年5月,还有一个月就到加冕典礼了…

教堂大厅的建设工作终于落成….

伦敦城也被改造了一番…

典礼通过的主要干道上竖起了巨型的观礼台…

女王也在白金汉宫秘密排练着…

最后一次排练时加冕典礼4天前,除了女王本人,所有关键的参与者都参加了排练…

而这次排练中,是Norfolk公爵的夫人扮演女王的角色走完了全部流程....

万众瞩目的日子一天天临近,第二天便是女王的加冕典礼了....

1953年6月1日晚上,天空下起濛濛细雨,即便是6月的夏夜也不免有些微寒。

但民众的热情依旧无法阻挡。

200多万民众从英国各地涌入伦敦,为此,有关部门额外出动了6000趟火车和6500趟长途列车。

大街小巷,全部都是穿着雨衣打着雨伞的人。

有的坐在屋檐下,有的裹着毛毯阅读报纸,等待激动人心的时刻。

与此同时,西敏寺大教堂内部也紧张地准备着。

加冕仪式要用到的一系列皇室圣物,包括皇冠、权杖、主权之球、佩剑,以及其他与典礼有关的物品,已经送到教堂,就放在耶路撒冷大厅(Jerusalem Chamber)。

据当时有幸目睹典礼的12岁唱诗班男孩James Wilkinson回忆,他如今已然垂垂老矣,

“当时,女王加冕仪式要用到的圣物就放在这张长桌上,12名皇家近卫军士兵持枪守卫,每位士兵都装备了12发子弹,确保在加冕仪式之前,没有人能够碰到它们。”

大家之所以枕戈待旦,主要是因为这些圣物实在太贵重了,

而其中最最名贵的,是两颗价值不菲的钻石。

一枚镶嵌在女王的权杖上,叫做“库利南钻石一号”,水滴形,重530.2克拉,有74个刻面。

另一枚镶嵌在帝国王冠之上,叫做“库利南钻石二号”,方形,重317.4克拉,有64个刻面。

这两枚珍贵又巨大无比的钻石都是从一枚名叫“库利南钻石”的天然钻石加工而成。

1905年,南非普列米尔矿山的经理无意中在矿场上发现一枚巨大的钻石,足足3106克拉,到现在也依旧是世界第二大的宝石级金刚石。

后来,这块钻石漂洋过海,被献给英国王室。

1908年,库利南钻石被送到当时全世界最好的钻石切割工匠,荷兰人Joseph Asscher手里.

他用钢楔和铁锤将这块巨大的钻石劈成两半。

据说,第一次抡着铁锤敲击的时候,钻石没裂开,钢楔却断掉了。

说道这颗砖石,女王讲起了她所知道的故事.....

“ 其实我真的希望,他们当时把这颗大钻石砸碎时我就在现场看啊!”

“你看我这个胸针,就是一个剩下的一小块...”

“其他的一些碎块都镶在这些其他的地方了”

“他盯着这颗石头看了几个小时,直到最后好不容易才砸开。 等他成功砸开的时候,他当场昏倒了.... 虽然我不知道这是事实还是只是一个传说...

“据说钻石里原本有一条棕色的瑕疵纹,劈开之后,这微小的瑕疵也消失了。”

“我觉得当它被砸开之后,这些碎开的小石头们互相就没怎么再见过面咯....”

嗯,就这样,传奇的库利南钻石一共被切成9块大钻石和96颗小钻石。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号和二号,

库里南钻石三号被镶嵌在帝国王冠的尖顶上,四号被镶嵌在王冠的边上。

一夜无事,1953年月2日早上5点45分,国会广场已人山人海。

英国王室一共邀请了8000多位客人到西敏寺观礼,

欧洲贵族,印度大君,阿拉伯酋长……所有的名流显贵都喜气洋洋又行色匆匆。

因为,西敏寺的大门在早上8点30分就会关闭。

这将是漫长的一天,很多人都在佩戴的小冠冕里藏了酒和三明治,以免中途挨饿。

上午11点,宾客和所有准备工作就绪,静待女王。

倒数第二个出场的,是女王的母亲和妹妹玛格丽特公主。

看见他们,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因为下一个出场的,将会是女王本人。

这时,大厅西边忽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大家都以为是女王到了,在场的8000多人全部站起身来,准备迎接女王。

结果,是几个清洁工看见地毯有点脏,正在打扫。

大家尴尬又放松地笑笑,全都坐下了。

而这时,女王正坐着黄金马车,从白金汉宫前往西敏寺大教堂。

沿途站满了向女王欢呼致敬的人,她也微笑着挥手致意。

然而,虽然她11岁时参加了自己父亲的加冕仪式。

而到了她自己的加冕仪式时,当时的查尔斯王子和安妮公主没有参加...

当女王乘着金马车离开白金汉宫时,俩个孩子被留在了白金汉宫里,在窗户边上眼巴巴的看着女王离去加冕....

“所以当时看到这一切的只有查尔斯王子么? 安妮公主好像不在那...”

而且他也就只在那看了10分钟而已吧....”

“后来那两个孩子当天都干啥了? 你还记得么?”

“我当然不知道啊,我又不在白金汉宫啊... 不过那天宫里还有很多其他的小朋友们....”

女王当时坐的金马车,重四吨...

然而女王坐完的感受...

“简直不是给人坐的啊!!”

“你在里面坐了多久啊?”

“简直像游了半个伦敦一样。。。 4-5英里吧得有。 而且速度慢的跟走路一样。 估计那些马也拉不动,这车太重了。 ”

到达西敏寺大教堂,女王和菲利普亲王旁边的房间稍微准备了一会儿,款款走进大厅。

乐队奏起恢弘的乐章,唱诗班的孩子们发出清澈的童声。

“当时大家全都坐在楼上啊,坐的整个都好高啊。 我们在最底下走。 整个教堂几乎挤满了人,感觉整个教堂的高度都被挤满了....”

女王当时所穿的长袍缀满了珍珠,还用金线和银线绣着华美的图案,看上去非常贵气也非常沉重。

如今,91岁的女王观看自己27岁加冕时的影片时抱怨道,

“当时下面地毯突然凸起了一块,我卡在地毯上几乎迈不动脚,他们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加冕仪式的第一个步骤叫做recognition(认证)

坎特伯雷大主教前往大教堂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并在各个方向念诵经文,认证她不是一个冒名顶替者。

四个方向的人民为君主欢呼后,典礼进入第二个步骤——宣誓。

女王当着众人的面,承诺自己将会统治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巴基斯坦、锡兰各国及你属地的人民,

管理他们的土地,并在统治中尊重他们各自的法律与习俗。

承诺将怀着仁慈之心,尽己所能,把法律和正义事业交由法官手里等等。

之后,典礼进入第三阶段,涂圣油。

女王脱掉身上华美的外衣,取下帝国王冠以及其他首饰,只穿着一身长袍。

“当时所有珠宝都摘下来了,就剩耳环没摘。 那个太难摘太费时间了....

当时摘项链也挺麻烦的... ”

之后,女王走向高台上的圣爱德华宝座。

有人在她头顶撑起滑盖,牧师将圣油倒进勺子里,坎特伯雷大主教用手把圣油涂到女王的手、头,心上。

涂圣油的过程被视为非常神圣,因此一直没有公开给公众观看。

装圣油的瓶子外表是一只8英寸高(20.3厘米)的老鹰,按照圣经的解释,老鹰是空中最强大的动物,能给民众带来上帝的旨意。

涂上它所盛放的圣油,新加冕的女王便是上帝选定之人。

这个勺子也不是普通物件,它是英国王室的加冕圣物中,年代最久远的。

公元1649年,克伦威尔推翻帝制,查尔斯一世国王被处死,成为英格兰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处死的国王。

之后,君主制瓦解,英格兰变成共和国,由克伦威尔领导。

当时代表王权的王冠权杖等等,被融化成黄金,然后出售。

一些小物件也被直接出售。

这个金勺子是唯一保存下来的东西,当时买下这个金勺子的主人。 并没有熔毁它。 而是自己私下保存了下来。

直到克伦威尔死去,查尔斯二世恢复帝制时... 那哥们才重新把勺子献给了查尔斯二世。

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使用的王冠、权杖等,都是1660年代查尔斯二世恢复帝制乃至之后重新制作的。

只有这个金勺子,是12世纪的产物。 成了历史最久远的皇室圣物。

而圣油,是1953年的产物,

配方包括橄榄油、芝麻、玫瑰花、橙花、茉莉花、麝香、龙涎香等等。

剑柄上用绿宝石和钻石勾勒出橡树叶子和果实的花纹,寓意女王将用此来保卫自己的王国。

随后被献给女王的是主权之球,

主权之球上的球体代表英国国王在世间的责任,上面的十字代表宗教和道德上的权威。

权杖是一国之王权力的代表。

女王握权杖的手要戴着手套,也就意味着君主要郑重、谨慎地的使用自己的权力。

随后,加冕仪式进入最重要的环节——

坎特伯雷大主教亲手将加冕专用的圣爱德华王冠戴到女王头上。

王冠戴上的那一刻,宾客纷纷起立,戴上帽子或是冠冕,

“天佑女王!天佑女王!”

看到这里,采访人问女王

“戴上这顶王冠的那一刻,一定是你关于这场加冕仪式最重要的记忆了是不是?”

“是啊,我的回忆全是这玩意又重又不平衡....”

“你知道吗? 当时你周围围着这么多大主教,

其实是要帮你扶着王冠,支撑王冠的重量的。

“真的啊? 我还以为他们只是帮我拽着衣服怕我跌倒的....”

之后,大主教等神职人员、皇室成员、贵族等单独向女王宣誓效忠。

仪式完成之后,女王进入教堂圣坛后面的圣祠,

那里供奉着5位英国国王和4位王后。

此时,女王也将取下刚才大主教戴上的、加冕专用的圣爱德华王冠,

重新戴上小一点,轻一点的帝国王冠。

“当时他就这么直着递给我,

我就这么直着戴上去了....

这个也接近3斤呢,重死了"

戴这哪有舒服的....”

然后,女王走出圣祠,坐上黄金马车,在伦敦城里游行。

来自129个国家的2.9万名士兵组成游行队伍,沿着5英里长的路线,列队前行了2小时。

之后,经历了漫长一天的女王返回白金汉宫。

围观的民众蜂拥到白金汉宫门口,希望多目睹女王的风采。

白金汉宫内,顺利加冕的女王松了一口气,在走廊上,一位侍女不小心差点跌倒,女王竟然微微一笑。

屏幕前的女王回顾了加冕仪式的全程,忍不住有些感慨。

“这是我君主生涯的开端……

我参加过我父亲的加冕仪式,自己后来也被加冕,

一生参加过两次加冕仪式,

这对我来说是一段非常难忘的经历。”

回顾女王的一生,从天真烂漫教养良好的伊丽莎白公主,到英姿飒爽的年轻女王,再到如今白发苍苍却依旧不失威严的有趣老太太…

1953年6月的那场加冕,是她传奇一生的重要转折…

希望在未来,暮年的女王能够书写更多让人回味的辉煌……

小红帽也可以杀死大灰狼的:别流泪 坏人会笑 别低头 皇冠会掉 女人本该大爱自己 我抽烟我喝酒我纹身但我知道我是一个好女孩 你若毁我闺蜜翅膀我定毁你整个天堂

云海涛声皆是你:说珍珠也不开心的女王真的是太可爱了

是不是:给王冠上整俩氢气球可以吗

炼金术士艾利:别低头,王冠会掉。---真的会掉啊警告你

博爱-晨:很爱她了,好可爱

物理楼之王:希望有机会亲眼见一下女王

明日深渊7513:女王真的太可爱了~~我对这个老太太印象一直超级好,包括她和007跳下去那段……本来是为了看007看的原版开幕式,结果被女王圈粉~太可爱了啦(我当时还以为是替身…)~~……不过倒也是,顶着一堆石头,肯定沉啦

仪式的第三项是加冕典礼的核心部分——涂圣油、授节杖和加冕。这是最扣人心弦的高潮阶段。唱诗班在乐声中开始引颈高歌,在嘹亮的颂唱声中,侍从取下女王的头饰,并帮她脱下紫红色的礼服。女王穿上素白亚麻布织的简朴的无袖外衣,坐在“国王爱德华椅”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女王年轻照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