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鱼网咖价钱半年左右倒闭处理的电脑,这个价钱值不值?

1998年10月,黄锋刚满20岁,他拿着家里给的3万块和自己借的6千块钱,买了6台电脑,在上海松江郊区开了一个只能玩游戏,还不能上网的电脑房。17年后,他创立的高端连锁网吧品牌『网鱼网咖』不但在中国遍布54个城市,拥有251家门店,3000名员工,480万注册付费会员,还进军国际市场,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美都开出了网鱼的分店,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网吧第一品牌。

1998年,黄锋的母亲问他,最近在干嘛?他说,在松江镇上的电脑房玩游戏。母亲问,玩一次多少钱?他说,五块钱一小时。母亲想了一下说,你为什么不自己开一个?黄锋很开心,他觉得这个路子挺好的,并不是因为看到这个生意未来能怎样,而是他觉得,这样的话,以后自己玩游戏就可以不用花钱了。

不过,很快他就发现母亲高明的地方。他根本没空玩。因为电脑房开起来之后,生意非常好,6台电脑全天有客人,他要看店照顾生意,自己反而没的玩了。不过,黄锋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是他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1998年到2000年是中国互联网快速普及的时代,黄锋的电脑房也变成了网吧,这让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世界。

『我的世界只有17寸』这是那个时代的网络名言,也是黄锋当时生活的写照。

作为一个不愁没生意的网吧小老板,他每天都吃住在网吧里,什么都不用想,也沒什么太多事,有空就玩游戏上网,完全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红警、星际、帝国时代、文字MUD、红月、万王之王、石器时代,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大爆发的那几波都让他赶上了,而且店里收入越来越好,他有钱了就扩充电脑,从6台到12台,24台,48台,96台,每半年网吧规模就扩大一倍。

那种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又眼看着生意在一步步扩大的感觉,让他至今十分怀念。

当然,生意的成长,也伴随着很多烦恼和历练。比如,因为没有营业执照,被工商局没收电脑,罚款,几乎每年都有2到3次电脑被强行搬走。

黄锋苦笑了一下,说,我也想办啊,但那个时候工商局就没有网吧这个营业范围,我们申请了,但办不下来。

于是,他只好在每次电脑被没收后,都去例行公事的交几千块钱,把电脑赎回来,接着开。直到2000年可以办牌照了,这事才算少了。

之后的发展就开始顺了,从2000年到2002年,店里每天都有2000到8000的收入,自己又是老板也是网管,还是收银,每月开支就是房租水电,计算运营成本都不用算折旧,因为电脑都是新买的。

2002年,黄锋注册了第一家公司『封雨』,随后开了第一家分店,公司进入扩张期,团队人数快速增长,这不再是一个人的小生意了, 黄锋给自己公司的经营策略立下几个规矩。

从他第一家店开始,网吧的设计就很个性,他的网吧收费一直是高于同行的,配套设施和服务也高于同行。

2003年,非典时期,封雨的网吧并没有关店,因为还有很多客人会戴着口罩来上网,虽然经历了10个月亏损,但网吧每天依然坚持做键盘消毒,店铺保洁,受到了区领导的特别表扬,并亲自带着全区所有网吧老板来参观。

2、不碰未成年人,规范经营。

3、认罚,不行贿,以理服人。

黄锋说,总有人,会用各种办法混进网吧,包括一些未成年人。黄锋也不避讳这一些事,坦然的说,生意大了,总归会出漏洞,执法机关抓住了,就认罚,但是不会用行贿的办法去疏通,这是原则。

俗话说,强龙不压地头蛇,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潜规则,坚持原则总会付出代价。

公司往全国扩张的时候,遇到过太多这种地头蛇,很多次被黑社会砸电脑,各种人身威胁,还有通过当地领导传话下来,让他滚蛋的,有些甚至跑到他办公室,指着他鼻子骂。

有几次,他冒着被打的危险,对愤怒的竞争对手说,你的网吧做大做强,是靠打架吗?我们来公平竞争,拼客户服务,一起提升网吧品牌,把市场做大。

有人听完还会闹,但也有人跟他成了相互尊敬的朋友。

他始终以理服人,大不了认亏退出,几百万投入打水漂,是扩张时期常有的事情。

2006年,黄锋为了让公司更上一层楼,注册了网鱼公司,公司名出自员工的讨论,愿做『网络海洋里一条快乐的鱼』。

配图:文化部副部长项兆伦雨夜探访网鱼网咖

黄锋的扩张路线也很有意思,他避开了上海市区,先去了苏州和南京。

当时的上海是东方网点的天下,在网吧需求大涨和牌照稀少的双重刺激下,东方网点用卖连锁牌照的方式得到快速拓展,一时间,几乎上海到处都能看到东方网点的招牌,但他们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加盟店铺不做统一管理,这为之后的快速崩塌也埋下的伏笔。

赚到第一个500万,让黄锋开始重新思考人生。

2004左右,已经有七八家分店的黄锋,突然发现自己赚的钱,不但可以在上海市中心买套房,买辆好车,还能娶老婆生孩子了。

这让他非常震撼,这意味着对物质需求并不高的他来说,从此不必再为生活担心了。

物质需求基本解决了,精神需求却被唤醒了,黄锋陷入了沉思。

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有车有房之后,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公司越来越大,员工越来越多,将来要带着这一船人驶向何方?

自己新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些以前从不曾想过的问题,第一次堆在了黄锋的面前。

他突然意识到,曾经那个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担心,只需要每天待在店里玩玩游戏,收收钱的网吧小老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黄锋想到的第一件事情,是扭转大众对网吧经营者的鄙视。

对,在那个时代,社会上非常鄙视开网吧的,在大众眼里,网吧就是黄赌毒聚集、祸害未成年人的不良场所,所以可想而知,开网吧的人会是个什么社会地位。

黄锋想的办法也十分天真,他开了一个工厂,打算做实业,有点实业救国的意思,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什么都没有改变。

他开始看书,疯狂的看书,各种名人的传记,李嘉诚、比尔盖茨、巴菲特等等,还有历史古籍,励志成功学,宗教信仰,只要精神探索领域的研究都去读,一有空就全世界去拜访大公司,去硅谷看新技术,去纽约看展会。

直到2007年的一天,有人送它了一支iPhone,这是第一代iPhone,他惊呆了,原来一个好产品真的可以改变世界,他从此彻底变成了乔布斯的粉丝。

黄锋说,他是一个很感性的人,《乔布斯的传记》他是哭着读完的,每一章都读的特别慢,他非常珍惜,甚至舍不得一次读完。

他说这个话的时候,非常坦诚,眼中没有一丝犹豫,这种感性完全不像是一个有3000名员工的老板。

在乔布斯最后的那几年,黄锋开始形成新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用产品改变世界,成了他的目标,而这一转变让网鱼又一次踩准了时代的脉搏。

2008年,中国的网吧行业濒临崩溃。

原因有很多,设备的老化,市场严重饱和,价格战越打越惨烈,个人电脑拥有数量的上升,造成大城市里去网吧上网的需求减少,整个行业就像一个风烛残年瑟瑟发抖的老人。

大量的网吧在倒闭,网鱼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有的网吧开始走更残酷、更低端的价格战,拼命的减少成本,网吧的环境和服务越来越差。

而黄锋认为,大众对于网吧的需求依然存在,电子竞技的崛起必将带来更多的网吧娱乐人群,网吧的性质已经从以前的“给没电脑的人上网”,即将变成消费娱乐、聚会交友的服务场所,那么这些需求将对网吧的环境,硬件设施,服务态度的要求更高。

在跟公司商议后,网鱼开始了一个风险和成本都十分巨大的实验,就是在徐家汇天钥桥路开出的第一家网鱼网咖,重金打造了一个环境一流,电脑设备一流,服务一流的网络咖啡屋。

黄锋说,这真的是一个实验,是在整个网吧行业低迷的时候,逆势而为的冒险行为,如果不成功,可能就没有现在了。

开门后就是十个月的连续亏损,这个亏损是很疼的,那个地段房租都是天价,网鱼硬是撑了下来。

“从第十一个月开始,我们发现,门口开始排队上网了。” 黄锋笑着说。

实验成功了,之后就是复制模式,开始扩张了,但一个新的问题又横在网鱼网咖的面前——钱不够。

因为东方网点的失败还历历在目,黄锋不想开加盟店,他不希望网吧的服务水平有稀释,所以直到2010年时,网鱼大多是直营店,没有加盟店。而每开一家店的成本是300万左右,这是非常昂贵的一个成本。

不过,已经看清市场的网鱼为了抢占市场,不得不快速扩张,公司提出了一年开300家店的计划,为了能实现计划,黄锋和团队一起到处融资。

可是2008年到2010年,正好撞在世界金融危机的枪口上,融资没有成功,最后只开起来了30家,而且2个股东相继退出了,这些让黄锋开始重新思考加盟店模式。

可是,如何保证加盟店的服务质量呢?

这又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网鱼建立了非常详细的管理制度,加盟店的店长是由网鱼总部直接委派的,装修布置都是网鱼来做,这些措施最大程度的在保持扩张和服务质量的平衡。

黄锋也开始做一些新的实验。

比如,他做的基于网鱼网咖门店位置的社交服务APP,现在已经可以通过这个软件提前用手机查看网吧是否满员,并预订网吧座位了。以及,2015年9月21日,他在北京开了第一家『网鱼电竞馆』工体旗舰店,并且在前几日获得了王思聪的投资,开始布局国内电竞产业。

虽然网鱼现在依然有很多问题,黄锋依然在想办法不断去探索和改进。

原标题:总投资2000万,被IDG资本看中,周杰伦的“魔杰电竞馆”是在逼现阶段的网咖进一步转型吗?

“愿达开店邦”,每周2推送1个高端开店项目

高端开店项目,就看愿达开店邦!

42岁的吴囿杰坐在浪潮网吧最靠近吧台的机位,腿盘在座位上,地上是一双人字拖,双眼注视着面前屏幕上的牌局,时不时还要吃几粒花生来抵抗烟瘾。他是这家浪潮网吧的老板,在中国,像这样的老板,可能还有十多万个。

4月份正式开幕的魔杰电竞联盟狼域电竞馆,由于周杰伦的关系,引起了广泛关注,同时,似乎也标志着中国网吧已经开始步入3.0时代。

中国的网吧行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最初这些摆放着一排排“微机”以供人上网的房间并不称为网吧,它有一个颇具年代感的名字“公众电脑屋”。

业内对于中国第一家网吧的开设地存在争议。北京人说开在北京,上海人说开在上海。当时的网吧还没有划归文化部管辖,而隶属于经信委,很多信息缺失。可以肯定的是,这时候的网吧代表着“新潮、高科技,甚至还有点儿神秘感。

2001年,吴立江在北京市海淀区清河街道附近开了第一家网吧,装潢简陋,80台电脑配上几十元一套的桌椅,“就像学校里的电脑房”。彼时电脑对于个人仍是奢侈品,加之拨号上网价格不低,对于游戏爱好者而言,网速快、电脑设备高级、价格适中的网吧才是好去处。

而在距离北京1200公里外的上海,另一个年轻人比吴立江更早一步登上了网吧行业的历史舞台。1998年,刚满二十岁的黄锋,拿着从家人和亲友处凑来的三万六千元钱,买了6台电脑,在上海松江郊区开了一个“10平米左右只能玩游戏,不能上网的电脑房”。

这个当初“沉迷游戏”的青年,在18年后成为中国最著名连锁网吧“网鱼”的老板。开业之初,黄锋的理想只是“希望每天同时来玩的客人不要超过5位,这样,自己就可以用剩下的那台电脑玩游戏了。”

2002年,网吧从经信委划拨给文化部,整个行业又迎来一次飞跃,同时随着互联网游戏公司——盛大、九城、网易等的出现,又一大波年轻人进入网吧开始了网络征程。彼时电脑贵、宽带贵,更重要的是还需要买点卡,想玩儿游戏只能去网吧。

当时的网吧,甚至可以说是年轻人的“刚需”。去网吧的消费者不仅仅是玩游戏,他们还需要“获取讯息”。网吧是刚性的获取信息的空间和地点。很多年轻人在这里完成了互联网启蒙,利用网吧电脑他们第一次申请电子邮箱发送邮件;第一次注册QQ号添加好友;第一次浏览网页登录门户网站;有的,甚至第一次触摸鼠标和键盘。

网吧越开越多,使得网吧的“牌照”价格也水涨船高,活跃的资本和管制的牌照正面冲突,后果就是“网吧牌照”价格飞涨。04年到08年最高峰时上海一个网吧牌照卖到120万。 同一时间的北京,炒买炒卖牌照的故事也频繁上演,在行情较好的海淀区,一个牌照可以叫价150万元。

2008年至2009年,中国网吧行业发展到达巅峰。文化部发布的《2009中国网吧市场年度报告》显示,当时全国注册网吧有13.8万家,拥有的电脑终端1316万台,当年网吧年产值达到了886亿元,容纳了约58万名就业人员。

按照国家统计局1∶7计算对相关行业贡献的标准,网吧为相关产业带来的间接经济收入达到6202亿。仅互联网的接入费,每年就高达20亿,成为拉动电信宽带需求的一类特殊大客户。

在2008年达到巅峰后,网吧行业就进入了长期的衰退期。它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种悖论——发展越快,这个行业衰败的那天就来的越早。网吧的快速发展某种程度上推进了个人电脑和家用宽带的普及,而这种普及却让网吧的客户日趋减少。

完成了一代人互联网启蒙教育的网吧,就像学校那样将一批学生送出大门,但尴尬的是它很难迎来下一批新生。

在这段衰退期中,上海的境况最为惨烈,黄锋的“网鱼”在2008年的单店收入从每月20万降到了6万。转型显然迫在眉睫。

高速发展已成为历史,以黄峰为代表的业内人士为了探索网吧行业的未来,提出了“新网咖”的概念。黄锋以每年120万的租金租下了上海天钥桥路的一家门店,并将其改造成网咖。很快,以“都市慢生活”为主打口号的第一家网咖——网鱼网咖在上海诞生,这就是“网鱼网咖”的第一个市中心门店。

不再只提供单纯的上网服务,还提供有现磨咖啡、奶茶、西点、休息、办公等新服务,这一系列质的改变标志着网鱼进入全新的“网咖”时期,因为提供着一流的服务,价格也会比一般网吧贵许多。这种“新网咖”概念是网吧行业一种大胆的革新。随后网咖步入一个连锁经营的模式,并且在经营的同时兼顾到顾客的方方面面,竭力让顾客感到宾至如归。

根据现在网鱼投资模型的单店平均数据显示,一家“网鱼网咖”每年总收入为344万元,其中水吧收入占总收入的19.8%,为68万元。

在网吧转型趋势下目前很多地区的网吧业都已告别了散、乱、差,各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但网吧行业现状并不是全面爆红,全国15.6万家网吧,并不是所有网吧都在盈利状态,盈利、保平和亏损的可以说各占1/3。

网吧虽然朝着多元化在发展,但业态仍多年未变。虽然良好的环境有时会吸引诸如学生来改论文,白领来赶稿、赶方案、剪片子,但80%还是用来打游戏。

其实网吧业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目前只有17%的网民会进入网吧,进入网吧的只有31%玩网游,而手机移动网络服务的兴起,正在掏空文化内容和用户,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使得年轻人口数量减少,网吧业寻找新的增长点势在必行。

在电竞风潮的带领下,作为这一生态的下游布局环节,网咖也确实赢得了不少资本的青睐。2014年,目光集中在整合电竞产业的王思聪入股网鱼网咖;2017年4月,周杰伦也入局其中,还拉来IDG资本入股,在深圳开起了第一家“魔杰电竞馆”,号称“地表最强”。电竞主火,明星吸睛效应的助燃之下,新生代网咖还有机遇迎来一次“浴火重生”。

魔杰狼域电竞馆位于深圳福田区红岭路上,占地约2000平米,投资达2000万人民币。狼域电竞馆创始人李卓敏按照他的构想,将这里打造为一个“娱乐综合体”,在大众点评网上,几乎每条评论都提到了“食物好吃、服务好”,甚至有“适合家庭聚会”这样绝对不会出现在网吧评论中的评价。

除了常规的大厅和包房,这里还有着媲美咖啡馆的露天座位,内部也有装修考究的餐区,以及备有电脑、PS4、小客厅和独立卫生间的VIP间,以及专门用于观看电影的包房。并且还有着一流的餐饮与服务。

时下流行的电竞业态,赛事与直播,也在这里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分量——电竞馆内设有主播间,以及一个有地灯、调光玻璃的专门用于举办赛事的对战室,比赛的画面可以通过布置好的系统投放在网吧的投影上。

在越发多元的服务融入网咖生态背后,其实正昭显了这一曾在移动网络攻陷下被唱衰的产业的崛起雄心。但只靠做加法就能赢得年轻人的欢心吗?恐怕真相并没有那么简单粗暴。

相对于辐射各种各样的功能,恐怕最核心的还是形成一种可期、持续的商业模式:以场景社交为基础,建立以游戏互动为载体的平台,打造“基于年轻圈层的社交服务”,塑造集娱乐、社交、线下于一体的新型俱乐部式网咖。终端建设好了,才可能和上游无缝对接,形成健康的泛娱乐生态链。

你经常去网咖吗?体验如何?留言交流一下咯~

部分资料来源:顺网科技,全媒派,财经天下

正在找开店项目?猛戳下面图片!?

微信对话框回复关键词:"社群"

回复关键词,看更多精彩文章:

回复【对手】,看《7-11创始人:永远不要向你的竞争对手学习!》

回复【充电】,看《陈欧3亿直播王思聪吃翔?全国200万台,这个设备可比共享充电宝赚钱多了!》

回复【思考】,看《便利店借力新零售风口的冷思考》

回复【大东】,看《卖69块钱的鞋子请angelababy代言,大东逆势开3000家店,就靠这两点!》

回复【牛肉】,看《上海的1000多家潮汕牛肉火锅,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每周2推荐1个高端开店项目,关注▼

  网吧这个词充满了年代感和时代特色,许多80、90后的青年脑海中大抵都藏着无数关于网吧的记忆。

  小新10岁那年迷上了CS,某天吃过晚饭一溜烟跑到黑网吧酣战,屏息压枪、点瞄,每个动作都透露出绝世高手的风范,突然有人拍肩膀,刚想大喊别闹,但回过头老妈那憋得铁青的脸色大概这辈子都忘不了,于是,一个小孩儿被老妈揪着耳朵拎出网吧的画面,成了最具那个时代特色的定格画。

  现在早没了什么网吧,统统叫网咖。去年跟一网咖老板闲聊,小新吹嘘什么市场日新月异,适应消费者需求云云,然后遭到老板一阵鄙视:“狗屁更新换代,前几年刚改成电竞馆,不知道过几年用不用改成O2O共享微机室。”

  当年的网吧没了江湖气,却多了资本味道。

  《国际金融报》昨日的消息,网鱼网咖已经准备赴港上市,计划于2019年3月提交上市申请,目前正在前期准备中。

  大概谁都想不到有一天开网吧能够开出一个上市公司。但是无论这家中国最大的连锁网吧如何进行资本化运作,用资本美颜过的网咖业态,目前来看依旧很难长久的,持续的俘获直男们的心。

  走上资本化道路网鱼网咖

  1998年,刚满二十岁的黄锋,拿着从家人和亲友处凑来的三万六千元钱,买了6台电脑,在上海松江郊区开了一个“10平米左右只能玩游戏,不能上网的电脑房”。

  开业之初,黄锋的理想只是“希望每天同时来玩的客人不要超过5位,这样,自己就可以用剩下的那台电脑玩游戏。”

  但是很遗憾,来这个小”电脑房“上网的客人永远满座,生意好的不得了。黄锋自己开了网吧,却反而没什么机会玩。

  作为一个不愁没生意的网吧小老板,他每天都吃住在网吧里,什么都不用想,也沒什么太多事,有空就玩游戏上网,完全沉浸在虚拟的世界里,红警、星际、帝国时代、文字MUD、红月、万王之王、石器时代,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大爆发的那几波都让他赶上了,店里收入越来越好,黄锋有钱了就扩充电脑,从6台到12台,24台,48台,96台,每半年网吧规模就扩大一倍。

  2006年,黄锋注册了网鱼公司,公司名出自员工的讨论,愿做『网络里一条快乐的鱼』。

  新世纪的前八年,真是中国网吧最为黄金的年代。遍地开花的网吧,永远不愁没有生意,个人电脑普及的空白期和网络游戏突然的爆发期,让网吧成为了最具吸引力精神消费场所。

  但2008年以后,中国的网吧行业开始进入崩塌。

  原因有很多,设备的老化,市场严重饱和,价格战越打越惨烈,个人电脑拥有数量的上升,造成大城市里去网吧上网的需求减少,整个行业像一个风烛残年瑟瑟发抖的老人。

  大量的网吧在倒闭,网鱼的经营状况也不乐观,有的网吧开始走更残酷、更低端的价格战,拼命的减少成本,网吧的环境和服务越来越差。

  但是黄锋在观察了市场形势后却决定逆势而行,网鱼开始在天钥桥路开出的第一家网鱼网咖,重金打造了一个环境一流,电脑设备一流,服务一流的网络咖啡屋。

  原因在于,黄锋觉得其实大众对于网吧的需求依然存在,电子竞技的崛起必将带来更多的网吧娱乐人群,网吧的性质已经从以前的“给没电脑的人上网”,即将变成消费娱乐、聚会交友的服务场所,传统网吧已经很难满足这些需求。

  2013年开始,网鱼网咖开放加盟连锁,品牌由原直营模式转变为加盟模式,至此进入品牌高速发展时期。

  截至2017年底,网鱼网咖全球签约门店超1000家店,年服务人次超3000万,门店遍布四洲六国,会员数量突破1100万。

  2015年,网鱼网咖签约Angelababy为其品牌形象代言人,她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代言网咖产品的明星。

  而网鱼网咖斐然的成绩和名声也适时的得到了资本的关注。

  2014年11月,联众宣布将以3500万元收购上海网鱼网络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网鱼网络”)及上海网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网鱼信息”)各10%股权。联众公告显示,2012年至2013年以及2014年前7个月,网鱼的营业收入为.c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鱼网咖价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