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我这个是阵痛,请问咋回事?啊,在外面还能看得到了,点进去就这样了


    嘉芙已经三天没有见到儿子的面了,人亦如同软禁, 出不了蕉园一步, 虽然有宫人每天给她带来慈儿的消息, 说他和万岁同吃同住, 一切安好,但嘉芙还是焦急万分,并非担心儿子的安全, 而是她不知道皇帝此举, 究竟是什么意图。

    终于,廿六万寿日的前夜, 李元贵亲自来了, 说是代皇帝传话, 明日, 皇帝要带慈儿同登午门城楼,一道现身于献俘礼上, 礼毕,便会将慈儿送回蕉园,叫嘉芙不必担心。

    嘉芙盯着他渐渐离去的身影, 不顾一切地追了上去,拦住了他:“李公公, 我要见万岁!”

    李元贵躬身道:“夫人稍等, 奴婢这就去给夫人传话。”

    御书房里, 慈儿坐在一张特制的高脚椅上,萧列站于他的身后,弯腰,手握着慈儿的手,慢慢地在一页奏折面上,写下了“朕已阅,照准”五个朱砂大字,随即放下笔,端详了下,抚须笑道:“此便为批阅奏折。若合意,便如此批复大臣,若不合意,写上不合之言,发回六部各科命重制。慈儿可懂了?”

    慈儿揉了揉眼睛:“皇爷爷,我想娘亲了,我想回娘亲那里。”

    萧列柔声道:“慈儿今夜再在皇爷爷这里过一晚,待明日,献俘之礼完毕,皇爷爷便送你回你娘亲那里,可好?”

    萧列便牵了慈儿,正要亲自带他回寝宫,李元贵入内,附耳低声说了句话,皇帝便召崔银水,崔银水忙上前,抱了慈儿,低声哄着出去了。

    嘉芙入内,萧列坐在案后,批着奏折,命平身。

    嘉芙跪地不起:“万岁,方才李公公传话,称万岁明早要带慈儿同去献俘之礼,可是当真?”

    “自然。慈儿此刻已睡了。明日礼毕,朕便让他回蕉园。你不必担心。”

    “万岁!此事万万不可!慈儿当不起万岁如此厚待!”

    萧列抬起头,看了眼嘉芙,慢慢放下了笔。

    御书房里的气氛,一下沉凝了下去。

    嘉芙对上萧列投来的两道视线,丝毫没有避让:“万岁此次将慈儿接入京中,倘若只叙天伦,臣妇无命不遵。只是明日的献俘之礼,事关重大,慈儿年幼不知事,臣妇身为人母,不得不发声,请万岁收回成命,容臣妇将慈儿带回!”

    “甄氏,当年之事,朕料你当也知晓了。朕实话告诉你,慈儿乃是我大魏之储君。此事,非但朕心意早决,亦为天意使然。”

    嘉芙心脏一阵狂跳:“蒙万岁错爱,本是慈儿莫大之福分,然慈儿名不正,言不顺,如何当得大魏储君?请万岁三思!”

    萧列道:“这些无须你顾虑。朕自有定夺。”

    嘉芙勉强定下了心绪,望着萧列:“臣妇人轻言微,却斗胆再说一句,此事关系重大,慈儿父亲迟早亦会知晓,到时怕也是不敢欣然应承的!”

    她这一话,犹如质问,又隐含提醒,话虽简短,实则冒犯至极。

    萧列却神色淡淡:“朕等着他来便是了。”说完重提毛笔,新取了本奏折,打开,低头下去,口中道:“你退下吧。”

    萧列要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让慈儿做皇帝,纵然旁人眼中,这是贵不可言的齐天福分,但只要丈夫不愿,她便不会退让。

    而丈夫是必定不会愿意的。再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这一点了。

    “万岁!慈儿父亲乃是为了大魏而去戍边的,临行之前,将孩儿交托给我。倘是别的寻常之事,臣妇万万不敢忤逆万岁。但此事,关系实在重大!臣妇不敢不争!恳请万岁,明日之事,无论如何,要等慈儿父亲到来之后,再行决定!”

    萧列面露诧色,仿佛第一回认识她似的,盯着嘉芙瞧了片刻,竟也没有发怒,只眉头蹙了蹙,抛下朱砂笔,站了起来:“罢了,你不走,朕走便是了。”说罢双手背后,朝外而去。

    先将慈儿带到京城,等过了明日的献俘大礼,便如同是向天下人宣告了他储君的身份。在那之后,即便裴右安再赶来,也已是事成定局,覆水难收。

    嘉芙咬紧牙关,瞬间,也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从地上爬了起来,来到那张御案之前,一把抓起笔架之上的一柄锋利裁刀,对准了自己的脖颈。

    “臣妇只有一求,万岁便是有此打算,也须得先叫我夫知晓!否则,臣妇便自裁于此!”

    萧列猛地回头,盯着嘉芙,面上渐渐露出怒气:“大胆!还不放下!”

    “臣妇死不足惜,但臣妇若死,万岁从今往后,便再无裴右安这个儿子,更无裴翊渊这个孙子!臣妇此话,绝非恐吓!孰轻孰重,请万岁自己定夺!”

    李元贵闻声,从外冲了进来,大惊失色:“夫人,切莫冲动,快放下刀具!”

    嘉芙丝毫不惧,手腕微微一收,刀尖便扎进了娇嫩的肌肤里,立刻出现了一道血痕。

    萧列怒目圆睁,死死盯着嘉芙,慢慢地抬起手,指着嘉芙:“你……你……”话音颤抖,一时竟说不出话,只见他脸色越来越青,越来越青,突然,身子一歪,人便往后,咕咚一声,仰倒在了地上。

    李元贵大叫,纵身扑了上去,见皇帝双目紧闭,气若游丝,惊惧万分,高声大呼:“太医——”

    嘉芙也是被这突然一幕给惊呆了。

    她一心只想阻止皇帝明日要带儿子同登午门,逼不得已,用了这个最笨,也或许是唯一有效的办法,却没有想到,情势急转而下,萧列竟然会被自己给气晕厥了,见状,急忙放下手中裁刀,奔到近前,见皇帝面色灰白,已是不省人事,也是吓的不轻,急忙帮着李元贵和闻讯赶入的小太监一道,将皇帝抬送到了那张榻上。

    很快,夜值的胡太医赶了过来,见状大惊,急忙施以针灸急救,折腾了许久,听到皇帝喉咙里格格了两声,吐出了几口污血,慢慢地,终于睁开了眼睛,双目却黯淡无光,定定地望着上方,神色萎靡至极。

    李元贵不停地低声呼唤,又往皇帝口中喂水,水却沿着嘴角流了下来。

    嘉芙心情极其复杂,慢慢地跪在地上,看着太医和宫人进出奔走,许久,至三更,皇帝虽依旧面若金纸,但情况看似终于平稳了些,太医先退了出去,李元贵命宫人也退下,自己站在了门边。

    皇帝躺在榻上,慢慢地睁开眼睛,出神片刻,低低地道:“你起来,回去也歇了吧。你懂右安的心,你在护着他,朕不会怪你——”


    在群臣和大汉将军们的山呼万岁声中,午门城楼上, 皇帝和那孩童的身影消失。

    典礼结束了, 广场上的文武百官, 却无一人离开, 依旧聚在那里打听消息,议论着那个片刻前突然出现在视线里的稚童。

    如此的重要场合,那稚童不但被皇帝带上午门城楼, 竟还代皇帝下了“正.法”之令。

    以常理而言, 这个孩子,应该就是皇帝所属意的大魏储君了。

    皇帝登基至今, 唯一的一个儿子, 多年前在太子位上被废, 如今还圈禁在庚州祖地。因皇帝这些年再无所出, 加上频露老态,群臣日渐焦心, 近来,渐渐便以为皇帝有意再复立太子,就在传言甚嚣尘上之时, 那个进言接回废太子的詹事竟被廷杖,于是这个猜测, 也就随之破灭。

    群臣私下再议此事,认为日后有两种可能。第一, 皇帝老来得子, 则一切难处迎刃而解。第二, 皇帝日后只能从宗室择选合适子弟,过继以承其皇位。万万没有想到,今日万寿之际,情势竟又突变。

    群臣终于见到了极有可能的未来储君,这原本是件好事,但今日之前,谁也没有见过这孩子,更无人知道他的来历,于是此刻,吏部尚书何工朴、礼部尚书张时雍,右司马陆项,以及刘九韶等这些个平日常在御书房里走动的堂官大臣,无不成了众人围堵的对象。

    承天门前的鸽群尚在空中徘徊之时,一个传言,便已迅速地传播了开来。

    浏阳王此次再次得以奉召入京,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但据说,他这趟入京,不但是为贺寿,还为皇帝带来了一个孩子。

    这个孩子是皇帝的亲孙,其父是皇帝年轻时遗在外的龙子,此子不愿归宗,遂将皇孙交托给当年事的知情人浏阳王,如今,浏阳王奉命将皇孙带回了京城,认祖归宗。

    浏阳王带来的皇孙,便是今日被皇帝抱上午门的那个孩子。

    这个消息彻底搅翻了朝堂,未至傍晚,又有新的传言流了出来。

据说,事情起于三十年前。天禧帝登基后,将当时还是云中王的今上藩困于云南。彼时的云中王,年轻气盛,心中苦闷,有个大半年的时间,曾私离藩地四处游历,便是行经浏阳王所在的湘西之时,偶遇神女(女祭),二人结下姻缘,但那女子心系子民,不愿随云中王归往云南,云中王亦外出许久,需急归藩,无奈和女子分开,神女后诞育一子,子再生孙,后二十年间,因云中王受天禧帝猜忌更甚,阴差阳错,多年以来,皇家血脉不得归宗。如今皇帝年老,日渐思亲,遂命浏阳王将孙儿带回京城,择日拜祭太庙,认祖归宗。

    浏阳王夫妇,便是三十年间关于此事的见证者,亦是将皇孙带回了皇宫的执行者。

    有恍然大悟的,有激动万分的,也有疑虑重重的。

    恍然的是终于明白了,几十年间默默无闻的浏阳王,当年为何会得到皇帝青眼,厚赏有加。

    激动的是大魏有了皇孙。怪不得皇帝不愿复立太子,且看皇帝今日的架势,必是要将那孩子立为皇太孙了。

    疑虑的是这孩子身世背景里的关于“神女”传言的可信程度。

    但那孩子是皇帝亲孙,这一点,毋庸置疑。

    皇室血脉,尤其皇帝子嗣,关乎江山社稷,不容半点差池。倘这孩子来历不明,以皇帝的精明,他怎可能被浏阳王所欺?

    何、张、陆等人,在得知传言后,被人问及,皆三缄其口,并不表态,就等皇帝的下一步动作。

    而事实上,比起或震惊或疑虑的朝臣,此次再次入京的浏阳王夫妇,二人心中的骇异,才是真正的莫可言状。

    四年之前,浏阳王夫妇载恩出京,次年,李元贵秘密来到王府,传了皇帝密旨,要他夫妇“生”出一个老来之子。王妃遂往腹部裹带,逐月加厚,“怀胎”十月之后,“生”了一个“儿子”,为掩人耳目,浏阳王还去民间秘密抱了一个男婴入府,随后上报宗人府,入了宗室碟谱。

    浏阳王夫妇心里明白,三年前,皇帝要他夫妇“生”出这个“儿子”,应是为了日后借“宗室过继”之名,扶立某个皇帝真正想立为储君的孩子,因此事关系重大,夫妇守口如瓶,三年来,将那抱来的孩子养在王府之中,极少露面,做好一切准备,只等来日圣旨到了,便将真正的储君以王府世子的名义,送入京城。

    不管皇帝想立什么人为储君,这个法子,从四年前起便开始筹谋了,时至今日,可谓面面俱到。

    夫妇两人,怎么也没想到,临末了,也不知为何,皇帝竟弃了这个筹谋了数年,显然更万无一失,绝不叫大臣能起半点疑虑的立储法子。

    如今这个当年“神女”之说,也不是不行。倘若皇帝的手腕足够强硬,力压四方,自然也能成事。没有哪个大臣敢去怀疑,做皇帝的,会胡乱认下一个血脉不明的孩子来充当皇孙。但比起精心筹划了数年的“过继”,这法子,显然有些仓促,倒似是临时起意,恐怕也会引来大臣的猜测。

    浏阳王夫妇实在惊诧。但皇帝的命令岂会不遵?自是照了吩咐,暗中行事不提。

    嘉芙人在蕉园,隔着重重殿宇,至午,隐隐之间,仿佛也听到了东南方向那一阵排山倒海般的山呼万岁之声。

    她站在园里鱼池边的那座白色拱桥顶端,心惊肉跳,望向园门方向,翘首等着儿子回来。

    这里是园中位置最高的地方,视线能越过围墙,看到外头的甬道。

    申时一刻,终于,远远看到甬道尽头来了一行人,慈儿被崔银水抱着,朝着这边方向过来,身后跟了几个宫人。

    慈儿仿佛已经迫不及待了,远远地就从崔银水的身上挣扎着爬了下来,自己撒开两腿,朝着这边跑了过来。

    慈儿看到了嘉芙,跑的更快,像只小鸟一样,一头扎到嘉芙的怀里,抱住了她的脖颈。

    嘉芙紧紧搂住儿子的小身子,强忍住就要夺眶而出的泪。慈儿起先极是欢喜,渐渐地,笑容消失,望着嘉芙,抬手摸了摸她的眼皮:“娘,你不高兴了吗?”

    嘉芙摇头,用力亲了下儿子的脸:“娘没有不高兴。只是看到慈儿,太高兴了。”

    慈儿终于放心了,软软的两条胳膊环在嘉芙脖颈上。

    “我天天都想娘,可是皇爷爷说,要等到献俘礼后,才能送我回来。娘,今天下面好多好多的人站在那里,他们一起喊出声的时候,声音很大很大,就和爹爹去年秋天在大校场里点兵一样!后来来了一个很威风的大将军,押了许多坏人过来,那个将军说,那些都是害我大魏百姓的坏人,皇爷爷让我帮他说□□。娘,我想快些长大,像爹爹和那个大将军一样去打坏人……”

    嘉芙和着儿子的话,转身入内,崔银水手里拿着慈儿衣物,小心地跟了进来,偷偷看着嘉芙脸色,不敢靠近,只远远地站在门口。

    慈儿今早起的很早,又经历了这一场于他而言,懵懵懂懂还并不完全知是何等意义的盛大场面,终于也回到了母亲的身边,靠在嘉芙怀里,渐渐犯困,说着说着,便睡了过去。

    献俘典礼过后,皇帝便回了宫中的起居之殿。

    早上的这个典礼,仿佛耗尽了皇帝的精力,回来后,换下冕服,人便躺了下去。太医来瞧过,皇帝吃了药,闭目歇片刻,便披衣坐起,开口叫李元贵将奏折拿到龙床之上。李元贵见他精神依旧萎靡,面带疲态,不欲拿,在一旁苦劝他再歇息,正说着话,一个宫人竟飞奔而至,说裴右安无召回京,竟直闯宫门,在第二道宫门处,被侍卫所拦,侍卫急来传报,问如何处置。

    虽知裴右安会回,却没有想到回的如此之快,看向了皇帝,不禁带了点担忧。

    就在片刻之前,皇帝还面色灰败,尽显疲态,就在听到这消息的那一刹那,整个人突然便抖擞了起来,竟精神焕发,猛地撩被,从龙床上翻身而下,道了句“叫他进来,不得阻拦!”随即便催促李元贵替自己梳头更衣。

    宫人领命,匆匆离去,李元贵无奈,急忙唤人入内,服侍着皇帝梳头更衣,很快,换妥了整齐的衣裳,皇帝又亲自挑了一条五色玉带,束于腰上,再至镜前,亲自拿了髯梳,对镜梳理胡须,左右照了一番,摸了摸鬓边华发,转头望向李元贵,目射,精光,沉声说道:“朕就等着他来!朕知道你!不许在他面前提朕病了的半个字!”

    李元贵知皇帝一生好强,不肯服输,见他此刻竟还如此,不肯有半点示弱,应声退下后,心中忧虑。

    裴右安立于皇宫二门之前,对面是一排蓄势拔刀虎视眈眈的侍卫,那领队的大汉将军识得他,知他如今官居陇右节度使,也不敢过于开罪,但亦不敢放他入内,上前躬身道:“裴大人,请勿为难小人,小人已遣人去通报,若有回话,小人自不会阻拦。”

    裴右安闭目不语,极力平息着此刻胸中升腾而起的怒火。

    胡人对河套之地,一直不曾放弃觊觎,数年之前,王庭易主,这几年间,根据裴右安陆续获知的消息,对方一直在暗中蓄势。

    他有一种预感,如几十年前那般的一场大战,迟早再临。或许是今日,或许便是明日。故这个初春,天气稍暖,他便加紧戒备,早早就亲自出去巡边。

    半月之前,他终于巡边完毕,回了素叶城,才发现嘉芙和慈儿,母子二人竟被双双接入京城,杨云则被皇帝派来的人所制,不叫他去给自己通报消息。

    他于昭平二年秋出京来到素叶城,至今四五年过去了。那日,就在得知嘉芙母子被皇帝趁他不在“接”入京城的消息的一刻,他的心中便生出了一种预感。

    在他将近三十年的生命里,他过的最为安心的这短短数年的平静生活,从此怕是要被打破,一去再也不能复返了。

    他交待完事情后,当夜便动身上路,终于在今日赶到了。

    承天门外,他遇到了陆续出来的参加完典礼的旧日同僚们。在一片或惊喜,或惊诧的目光注视里,刘九韶向他奔来。

    刘九韶以为他是受召入京来参加万寿典礼的,为他迟来一步而深深惋惜,告诉他说,就在方才,皇帝竟然抱着一个三四岁大的孩童,一道现身在了午门城楼之上,据说那孩子,是皇帝年轻时就藩云南所生的龙子之孙。显然,皇帝这是有意要将那孩子立为皇储了。

    裴右安面带微微笑容,与刘九韶以及那些上来的旧日同僚们略微寒暄几句,借故分开后,掉头便闯入皇宫,直到被侍卫拦截在了这道二门之下。

    远处的甬道之上,一个太监跑的上气不接下气,没跑到近前,便大声喊道:“万岁召裴大人觐见——”

    裴右安蓦然睁开眼睛,推开了还拦在自己面前的那个大汉将军,迈步朝里,大步而去。

    嘉芙安顿好了儿子,自己躺在了他的外面,闭着眼睛,想着裴右安。

    算着时日,他应当早回了素叶城,想必此刻,已是知道了自己和慈儿的消息,只是不知他何时会赶到京城。

    皇帝一意孤行,还是将儿子推到了天下人的面前,等裴右安赶到,知道了发生的事情,还不知道两人会发生何等的冲突。

    嘉芙想到裴右安可能会有的怒气,眼前又浮现出昨夜皇帝晕厥吐血的一幕,心情纷乱,又如何睡的着?正辗转思量,忽听到外头传来崔银水小心翼翼轻唤自己的声音,便下床走了出去。

    “夫人,干爹叫我告你一声,说裴大人方才到了,入了宫,这会儿往万岁那边去了……”

    崔银水躬着身,面带焦色,却又小心翼翼,吞吞吐吐。

    嘉芙一愣,没想到裴右安这么快,竟然就已赶到!

    李元贵打发崔银水来传话的目的,嘉芙自然明白。

    这个对皇帝忠心耿耿的老太监,定也是担心这俩父子会再起一场冲突,对昨夜之事心有余悸,这才叫自己过去,大约是盼着盛怒下的裴右安见到她后,能消下些怒气,不至于冲撞皇帝太过。

    嘉芙不满皇帝的一意孤行,亦有些无法理解皇帝的一意孤行。

    倘若说他是因了皇位无人继承,那么当初刚废萧胤棠的时候,他完全可以幸后宫生子嗣,但多年以来,后宫竟无一后妃有所动静,也是匪夷所思。

    退一万步说,即便无所出,亦可过继宗室子弟立为储君,此亦合乎天理人情。

    但他明知裴右安不愿,却还偏偏如此行事!

    事情既已发生了,她自也不愿看到裴右安和皇帝再如从前那般正面冲突。就算不考虑皇帝如今的身体状况,这也已经于事无补了。

    嘉芙叫崔银水看着慈儿,在一宫人引路之下,匆匆赶了过去。

    裴右安入了面前这座已阔别数载的宫殿,大步行至御座之前,停在了那里,身影一动不动。

    萧列正襟危坐,上下打量了眼裴右安,最后慢慢抬起视线,盯着他投来的两道目光:“外放几年,竟连面君的规矩也忘了,要不要朕叫礼部派人再教你?”

    裴右安慢慢地下跪,朝着前方的皇帝行叩首之礼:“裴右安叩见皇帝陛下。”一字一句,如发自肺腑胸臆的最深深处。

    裴右安起身:“我这趟入京,无他,为带回我妻儿。请万岁将人叫来,我带她母子出宫,便立即回往关外。”

    皇帝道:“你的妻,你可带走。裴翊渊,朕要留下。”

    裴右安注视着神色漠然的皇帝,眼底渐渐凝出隐忍着的怒气,咬牙道:“他姓裴,非萧,我为其父,其为我子!万岁如此行事,将一三岁稚童带上午门城楼,可有问过我的意思?”

    “右安,当初你私放萧彧,你可有问过朕的意思?”

    “你不认朕为父便罢,朕也无意再勉强于你。你把慈儿留下给朕,从今往后,朕与你便只是君臣。”

    “甄氏在西苑蕉园,你带她回吧!”

医生回答 拇指医生提醒您:以下问题解答仅供参考

河北邢台贺营医院(二级)

意见建议:你好朋友;牙髓炎积极遵医嘱口腔科做检查为好,用根管治疗和药物氨酚待因和阿莫西林消炎治疗为好,祝你健康欢迎 再来 咨询;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年龄:

  • 你这种情况说明里面还是有炎症没有完全被消退的原因造成的,建议你使用头孢类的消炎药...

  • 病情分析: 坏牙疼痛,引起脸肿,说明发炎了。冠周炎的疼痛是局部胀痛,半边头疼,应...

  • 问题分析: 根据您所说的情况,有牙齿出血黑洞,并有触之疼痛的现象,考虑还是由于龋齿...

  •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看。有可能的。建议你到口腔科检查一下,如果牙髓有炎症,需要根管...

  • 你好,这种情况有两个可能,第一是牙髓刺激症状,这是由于补牙的时候需要彻底清理干净...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阵痛,请问咋回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