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出自哪里?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专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经文中的咒语部分,因电脑字有限,故多以相似字代替。

药师经典自《拔除过罪生死得度经》以来,凡有五译,以玄奘三藏所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为最流行,以义净三藏所译《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为最完整。本书释义、讲记、研究以净师译本为主而以奘师译本为辅,盖取其完整而显密圆融也。

药师法是圆融世出世间之法,是圆通显密之法。是释迦、药师、大日,非一非二,本师本尊一具之法。是般若空、般若不空双显之法。是法性、法相双融之法,是曼殊室利、执金刚对扬之法。是了生脱死,即在生活中了生死,以药物为第一性、性空为第二性来认识人生而改造人生,不离实际,不尚空谈,现前脚下立地起修之大法也。

药师法既不离世间法,故必会通世间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为研究,能破除宗教之偶像、教条和迷信等等。药师法既不离出世间法,故亦必会通佛法大小乘、显密教以为研究,才能破除世间之小我、妄执和邪见等等。至于药师法的本质就是药师定。《药师经》是药师法的说明,药师法是药师定的作用,而药师定的本质就是色、息、心法。人为色息心之一具,修药师定者,教人明乎自己色息心之所由具,以及如何用此色息心之所具而做顶天立地之人也。亦即教人如何在生活中了生死,而又在了生死中生活也。所以药师经法是教人生活做人之大法,是教人即生即身认识人身人生而改造人身人生之大法也。释迦为人间之本师,药师为人道之本尊,大日为天道之本尊。修密教者,修人道也。而修药师法者,是正修人道,以人合人,以人合天,天人合一也。故药师经法,是人间佛教正信正念、正知正见、正定正命之正法也。

佛法三学,定为枢纽。就禅定自身性质而言,能修者为人自身,而所修者亦为人自身,斯即以人自身而修人自身,显见于外,密藏于内,显在其中,密亦在其中矣。能修者人,人为色息心之一具;所修者人,而人又为贪嗔痴之一体,转贪睼痴之一体为戒定慧之一体,转色身为琉璃光身,又在此色息心之一具。故禅定修法,总不外色法、息法、心法三门。此由人体自性而定,法尔如此,概莫能外。色息心三法具于一体,而一体又分色息心三法之用,三法相通而又法住法位。故三法虽融,却以因地方法侧重不同,而果地证得自然大异。佛法禅定,八万四千法门,摄之不外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三大类。如来禅以安般入手,都摄六根,较侧重于息法,祖师禅以观心为本体,较侧重于心法;秘密禅以六大四曼三密为体相用,较侧重于色法。故如来禅为破惑证真之禅,祖师禅为明心见性之禅,秘密禅为即身成佛之禅。人体有色息心三大要素之分支,生活有饮食、呼吸、睡眠三大活动之需要,法门有如来、祖师、秘密三大体系之类别,禅定亦因三大法系而展开。药师定者,融秘密禅修色之要,会如来禅修息之奥,通祖师禅修心之妙,以大食法(消化生理)修色,解决食色问题;以安般法(循环生理)修息,解决呼吸问题;以入寤法(大脑生理)修心,解决睡眠问题,实为现前做人做事之生活禅也。定有境界,有行相,有果证,皆待实修实证,凭空开口不得。以其在生活中实修实证,故日常做人做事,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呼吸睡眠,举手投足,起心动念,言语云为,心境意识,均为修药师定之行境,所以会做人生活者,会通药师法,而不会做人生活者,必不会药师法,所以修学药师经法必需做人第一,学会生活。

一九四三年,余曾于顾山侍顾净缘恩师修药师大法四十九日。一九四四年又侍师修药师护摩,大死大活七日,悉地现前,感应持续,是知周易所谓‘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通幽明之故,知鬼神之情状';‘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真实不虚也。盖天人同步,生死一如,法尔如是也。一九五六年,适逢本师释迦牟尼二千五百年佛诞,师又以该年为药师年,不离现实生活,弘扬药师经法。以余亲炙,听闻抄记不少,惜遭动乱,法本稿件大都散失。

自一九四三年迄今,近半纪矣,整理药师经法宿愿,未忘未了。幸逢现世维摩赵朴初大善知识提倡‘人间佛教',正见正定,圆融二世,与师所说,若合符契。朴老慈悲,赐我机缘,促我精进,嘱讲写药师经法,因回忆昔日听闻,纶贯经典法义,自一九九二年以来,余先后于河北赵县柏林寺、北京广化寺、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讲《药师经》。一九九六年大病,奄奄一息,仰仗药师加持,仁医慈护,解业劫气,起死回生,放琉璃光,使余得以续来之身,还末了之愿。草写此本《药师经法研究》,其中释义与讲记,均系赵玉玺大夫根据录音整理,又赖李家振、徐荪铭等较排,佛源、净慧、梦一等法师及胡维新、岳小丁、蔺湘东、杨赞儒、张立诸先生等鼎力资助,终于付梓应世,敬申供养,用示回向。

《药师经法研究》,约分四辑:

以上二部为一类,系为普门而作讲解者。

(三)七佛药师经法随笔

(四)七佛药师经法杂钞

以上二部为一类,系应深层而作研究者。

《药师经》之根本在十二大愿。言为心声,愿为心师。世法做人之根本端在立志,佛法修行之根本首在发愿。圣贤讲立志,菩萨讲发愿,实质一也。心之所之曰志,心之所凝曰愿。行兹在兹,言兹在兹,念兹在兹,造次必如是,颠沛必如是,心境所凝,历劫不断,精诚所至,天地为开,是则为愿也。有药师之十二大愿,才有琉璃光世界,心大世界大,心净佛土净、愿真成就真也。人本具欲,心可发愿。愿之与欲,本体是一,用则有异。有我则欲,无我则愿;迷则是欲,觉则是愿;识则是欲,智则是愿;业则是欲,密则是愿。清净行欲,欲即是愿,贪嗔行愿,愿亦成欲。凡欲学药师经法者,必先立药师之大愿,修药师之大定,无我为人,净心行愿,因行真实,果地不虚,层层药师身,重重无尽意,必能以色身透法界,以法界透色身,现证药师本尊,圆满成就净琉璃光世界也。

近代大德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就是希望人人发药师愿,行药师行,修药师定,成药师身,转娑婆世界为人间净土。现前人间世,转成琉璃光,这就是药师如来十二大愿之根本总愿。他们应化人间世界之东方中国,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正是乘此根本大愿而垂迹的。盖伊等均系药师会上之菩萨,其指教弘扬药师经法以当今日人间佛教之机,盖有由也。用志其缘起,以为东方世界下世纪转成净琉璃光之预记焉。

南无东方净琉璃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

南无药师会上诸菩萨摩诃萨

吴明信如薰沐拜识一九九六年药师圣诞日

一、《七佛药师本愿功德经》为显密圆融的一部大经大法,最能适应现代文明社会而当机。作者吴信如居士追随其先师顾净缘先生,修学此部经法多年,纶贯师说而又结合现前实际,着有《七佛药师经法研究》,由浅入深,分为四部:

第一部《七佛药师本愿功德经》释义

第二部《七佛药师本愿功德经》讲记

以上二部为一类,为普门而作讲解者。

第三部七佛药师经法随笔

第四部七佛药师经法杂钞

以上二部为一类,为深层而作研究者。

第一、二部由作者讲述,由赵王玺居士等根据录音整理,最后由作者审定的。

二、《七佛药师本愿功德经》凡有五译,

以唐义净三藏译本为最完整。本书经文即用净师译本,现依大正大藏经校刊。译本中真言译音,因唐迄今已历千余载,时代迁流,音读演变,已难得梵音正调。幸一九三四年吴润江、王家齐两上师曾将所传本经各咒梵音,用藏汉英三文对译,其中汉音以当时北平音为标准,得到诺那活佛印证,较为正确,故将三文对译音咒照原经段编入,以利诵行。

吴立民,号吴明,法名信如( 1927)年生。祖籍湖北阳新,自幼随湖南长沙二学园掌法顾净缘修学,并承传东密、藏密法要,通儒、释、道三家,毕业于湖南东安耀祥书院并从事教学。曾任湖南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政协秘书长、省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船山学社社长等职,现任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兼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中日友好协会理事、中国茶禅学会秘书长,主办《佛教文化》、主编《佛学研究》杂志至今。着有《船山佛道思想研究》、《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法禅定论》、《藏传密教与人体科学》、《周易象数研究》、《药师经法研究》、《地藏经法研究》、《印度古代学术思想述要》、《藏密大圆满发微》等。受赵朴初会长之托,为北京佛牙塔地宫庄严设计。1994年破译陕西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塔地宫唐密曼荼罗。应法门寺静一法师之请,为法门寺地宫庄严设计,并为法门寺博物馆设计唐密文化陈列馆,专着《唐密曼荼罗》一书。曾应日本真言宗十八派总部邀请,在日本智积院讲演唐密曼荼罗,对佛教界及学术界影响很大。近年来兼任中国佛学院教授,带研究生。主持编辑《佛藏辑要》、《中国佛教文化丛书》等,并应邀去法国、新加坡讲学。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内容提要:

本书为《药师经法研究》的第一部,旨在阐释药师经经义,揭示修持药师经法对于资生延寿,提高人们的生命力、生活力,开发智慧,进行生理、心理治疗的重大作用。共分三部份:始释药师经资生延寿的特质,揭示经题从因、果、悲、智作圆满开示的作用;卷上、卷下对经文逐段逐句进行盰解,然后根据师承和自己的修证体会,提纲挈领地对经义进行分析,作简要发挥。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释义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唐玄奘、义净法师等译。简称‘药师经'、‘七佛药师经'。药师琉璃光,药师系东方佛土教主的别名;药师喻佛的大慈悲,琉璃光显佛的大智慧。经文对佛之悲智因果作了圆满开示,具有密教性质,以说明现世利益与净土往生之思想为其特质。

药师佛于过去世行菩萨道时,曾发十二大愿,愿为众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诸根,导入解脱,故依此愿而成佛,谆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如极乐国。此佛誓愿不可思议,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现,眷属于此人临命终时,昼夜尽心供养礼拜药师佛,其人得以苏生续命。这种药师佛之信仰古已盛行,其中有关人体生命力、生活力、智慧开发、心理、生理治疗等合理因素,至今仍有积极意义。无论从佛教信仰,还是从人体科学上说,药师经都是十分重要的一部经典,值得吾人信受奉行。

人生在世,最大的问题,莫过于生死。诸佛出世,无非将自己所证知的如何解决生死问题的经验与方法,告诉我们,使众生依之实行,得以解决人生最大、也是最难解决的生死问题。现在世间所流传的佛法,都导源于释迦佛。但许多寺院大雄宝殿中,除了供养释迦佛外,还供药师与弥陀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释迦牟尼佛能达生死本空而使众生明白究竟解脱的真理,所以释迦佛居于供养三佛之正中,为主佛,而把济生、度死之大事,付与东方之药师佛和西方之弥陀佛。中国佛教,自唐宋以来,注重于救度亡灵,或临终往生,所以弥陀法门十分盛行,以至有的人认为佛教就是超度死人的宗教,对于生人无益。其实这是误解。我们今天了解药师经,奉持药师法门,就是着重了解佛教对于资生延寿的重大作用。所以,太虚大师说:‘此资生之佛教,即为释迦付托与药师之法门,……此于过去专重度亡之佛教,有补偏救弊之功用,尤合于现代人类生活相资相养之关系。'(太虚大师《药师本愿经讲记》)讲养生,讲现实生活,讲在生活中了生死,在了生死中生活,变娑婆世界为人间净土,这便是当今弘扬药师经法的实质所在。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是本经的经题。经题一般以人、法、喻立名。佛菩萨名号归于‘人'一类;佛所说法归于‘法'一类;以净妙宝贵的东西喻经的好处,归于‘喻'一类。药师七佛是‘人',本愿功德是‘法',琉璃光是‘喻'。

药师,即日常所诵‘消灾延寿药师佛',是梵音秉杀社窭噜之意译。现代谈到药师,只是配药的人,而古代却不然,药师与医生的涵义是一样的。佛法中常称佛陀为大医王或大药师。

药为世间治病的物品,如药店中所陈列的药品,但以佛法而言,不只是病人有病时才吃药,凡世界众生无时不浸在惑业苦病中,身心充满诸病。经里说,人的生理上有三种病:老、病、死;心理上也有三种病:贪、嗔、痴。佛能拔除众苦,善治诸病,以物药治身病,以法药治心病。所以,我们不可把含有崇高意义的药师一名视为普通配药人和一般医院的医师。

物药,即世间治身病之药。广义而言,万物皆为药。如寒时穿衣,饿时进食,倦而需卧,困而需行。此饥、寒、困、倦等,无非是病,而衣、食、住、行等,无非是药。总之,人生之有需要,无非是病;所需要者,无非是药。故众生充满诸病,宇宙万物莫非是药。以普贤菩萨与善财童子一段问答因缘,更可显明药与非药的意义:“一日普贤命善财入山采药,凡能为药之草木,皆可采来。而善财踏遍山岩,徒手而归。询问他,则言满山皆药,无从采起。普贤又命入山,将非药者采来。善财依然空手而归。再问之,则言满山皆非药,无从采起。”是药、非药,全在医生之得当与否,得当则砒霜亦可为药,不得当则人参也能令人致死。故从广义而言,虽宇宙万物皆可为药的原料,若不经医生如法配制,矿植物等又皆非药。药须经医生制方配成,方可治病。药中有丸、散、膏、丹等已制成之药,许多‘祖传秘方'之类即是。综上可知,物药不外三种: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吴立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释义(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