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s 6 三星s7edge拆机视频掉下这个到底是什么?急

S7edge曲面拆解视频,S7曲面拆后盖,三星S7曲面、G9350曲面拆机

手机屏幕摔碎后,曾在华强北换过外玻璃,起先比较正常,但是后来在官方售后拆机换过电池后,触屏出现问题

正品国行,质量应该没问题,曾在华强北换过带logo的前置盖板,不晓得是外屏质量不好还是官方售后拆机过程中没有整好触屏排线。

大家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吗?

  三星s7edge进一步强化了侧面屏,物理宽度有所增加,功能也更加丰富,轻点一下即可访问应用、功能和消息,包括快速打开联系人、自拍、查看日历等等。

  然后还有很实用的“常亮显示”(Always-on Display),类似LG G5,无需唤醒手机即可显示时间、日历、通知、消息等基本功能。

  Super AMOLED屏幕本来就省点,这个功能又只需极少数像素,因此基本上不会费什么电,而且手机放入口袋后,该功能会自动关闭。

  - 后置摄像头:1200万像素(),1.4微米像素,F/1.7光圈,OIS光学防抖,双像素技术,目标跟踪自动对焦,PDAF相位对焦

  - 前置摄像头:500万像素,F/1.7光圈

  - 其他:指纹识别、IP68防水防尘

Galaxy S7而随着配置资料的进一步挖掘,这款应当称为机皇的设备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完美,比如虽搭载骁龙820却不支持QC3.0快充、无Type C、无红外等。

而国外拆解大神@ZacksJerryRig也放出了对S7 Edge的视频拆解教程,过程详细,可做以后维护手机的参考

不过,细心的网友还是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关于S7 Edge的散热,虽然散热铜管的确良心,但是铜管内部并没有液体,也就并非是之前宣传中的液冷散热。

关于液冷散热,一是三星自己在Unpacked提到“Liquid Cooling System”,二是外媒以及国内新浪的明确报道。

因为索尼Z5尊享版的热管内建液冷,但从这次的拆解来看,三星并没有这么做。

当然,对此的解释其实也比较多样,就PC的铜管散热而言,铜管内有没有液体并无定论,另外,也许因为发热等原因导致液体蒸发,最后一点也得注意,拆解专家并未透露自己拿到的是什么版本,所以还有地区、工程、零售等差异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看看三星S7 Edge拆解评测全过程,先从需要的工具与外观开始,之后正式进入拆解过程。

▲三星S7 Edge拆机所需工具

「螺丝刀」、「镊子」、「撬棒」、「吸盘」、「撬片」、「热风枪」。

机身底部主要有Micro-USB数据接口与耳机孔,由于加入了IP68防水,耳机中有一圈塑胶,避免连接头插入过程中出现短路等问题。

▲曲面玻璃同金属边框结合处有明显缝隙,说明 3D 曲面玻璃同结构件装配间隙较难控制。

三星S7 Edge手机SIM与T-card 卡托前端有做“T”型防呆设计,避免 SIM & T-card 卡托插反损坏内部 SIM 端子。同时, SIM & T-card 卡托有做防水防尘设计,采用模内注塑 & 双色注塑两种工艺,硅胶圈直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让防水性能更加突出。

▲在「后盖」玻璃四周使用热风枪加热 3 - 5 分钟。

▲用吸盘从「后盖」上用力吸开一条缝。

▲使用撬片迅速插入缝隙沿缝隙逐步撬开「后盖」。

▲分离「后盖」和「前壳组件」

三星S7 edge「后盖」采用泡棉胶固定在「前壳组件」上。

▲拆开「后盖」内部较为整洁和美观。

▲三星S7 edge「后盖」四周采用完整的泡棉胶密封,以达到防水&防尘效果。

▲「前壳组件」内一共有 12 颗十字「长」螺丝。

▲依次拧下顶部天线支架上的螺丝。


▲拆解下来的三星S7 Edge内部天线支架

▲依次拧下无线充电 & NFC 模块上的固定螺丝,并取下无线充电 & NFC 模块。

▲无线充电 & NFC 模块采用弹片接触的连接方式。

▲先拧下「喇叭 BOX」上的螺丝,再取下「喇叭 BOX」。

三星S7 edge喇叭采用侧出音的方式,表面贴有石墨散热膜。同时,表面放置了主天线采用 LDS 工艺。 

▲断开听筒和「环境光 & 距离传感器 & 充电指示灯」 BTB。

▲断开侧键 BTB 。

▲取下 「前 CAM」。

▲断开 RF 连接头,挑起同轴线。

▲图为拆解下来的三星S7 Edge后置摄像头特写。

1200 万像素 ,拥有 1.4μm 的单像素面积,支持「双像素相位对焦」, 并且使用了意法半导体 K2G2IS 陀螺仪。

下面是三星S7 Edge主板上集成的核心芯片特写,如图:

耳机孔有加硅胶圈防水。

Step 10 取下「环境光 & 距离传感器 & 充电指示灯」组件

▲取下「环境光 & 距离传感器 & 充电指示灯」组件。

▲「环境光 & 距离传感器 & 充电指示灯」组件

▲马达采用双面胶固定,需用热风枪对振动马达加热后取下。

▲马达为扁平转子振动马达规格为 0832 ,采用双面胶固定,使用弹片连接。

▲取下「侧键 FPC 组件」。

▲「侧键 FPC 组件」

固定钢片上有贴侧键孔防水硅胶垫片。同时,其作为侧键击点使用。侧键补强钢片与键帽固定钢片采用互相配合挤压的方式固定。

▲侧键功能模组一共有三个部分组成

「侧键 FPC 组件」、键帽固定钢片、键帽。

▲三星S7 edge 的电池采用双面胶固定较难拆卸,需使用撬棒辅助拆卸。

Step 15 分离前壳与屏幕组件

▲使用屏幕分离机加热「前壳组件」分离前壳与屏幕组件。

▲分离前壳和屏幕组件。

前壳与屏幕组件使用了一圈完整的泡棉胶进行固定保证了此处的防尘防水性能。

绿色放大位置可以清晰可见开孔,因开孔位置位于屏幕泡棉胶粘贴位置,里面有黑色固体胶填充,保证此处的防尘防水不受影响。

▲用镊子分别掀起两侧触摸按键 FPC。

两侧触摸按键功能做在导光膜下方 FPC 上。

指纹识别模块连接线被双层泡棉胶夹在中间,需要挑开双层泡棉胶。

三星S7 Edge内部结构分析要点:

仅有左右两侧曲面设计基础上增加了上下也为曲面的设计,视觉冲击力更大。 

三星S7 edge拆解难度系数:8(高难度拆解级别)

总体来说三星S7 edge 结构设计做的非常出色,体现了「处处用心,时时在意」。尤其,在防水和防尘的设计上更为突出。比如说SIM &T-card 卡托、Micro USB、MIC 孔、耳机孔、侧键「键帽」等都有加硅胶圈或者硅胶垫密封,且 SIM & T-card 卡托硅胶圈采用二次注塑工艺,防水性更有保障,但手机结构装配依然很简洁。另外,在卡针孔增加了硅胶塞,插卡针取卡托时,硅胶塞会随之移动,即保证了整机防水和防尘,又不损失取卡的便利性。还有,屏幕盖板泡棉胶处有两处过孔,增加点胶堵住。让整机的防水和防尘性能在每个微小的细节上都不容忽视,无不体现三星工程师的用心至极。正如三星发布会中引用的一句古语所说「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三星S7 edge结构设计优缺点及建议汇总如下:

2、SIM & T-card 卡托防呆设计:卡托前端有做「T」型防呆设计,避免 SIM & T-card 卡托插反损坏内部 SIM 端子;

3、SIM & T-card 卡托一体式设计:卡托帽和托盘一体式设计一直不推荐,累计公差较大,但托盘采用塑胶材质较为柔韧有效稀释公差累积问题;

4、SIM & T-card 卡托防水设计: SIM & T-card 卡托采用模内注塑 & 双色注塑两种工艺,硅胶圈直接通过二次注塑成型的方式让防水性能更加突出;

5、侧键设计:在保证防水和防尘设计的同时,采用双钢片互相配合挤压的固定方式;

6、NFC & 无线充电组件连接方式:采用弹片连接方式,利于拆解和售后维修;

7、防水和防尘的设计 :SIM & T-card卡托、Micro-USB、MIC 孔、耳机孔、侧键键帽等都有硅胶圈或者硅胶垫密封 ,COVER LENS 和后盖都采用了泡棉胶密封;

9、内部设计美观性:整体较为整洁,颜色统一;

①、电池虽为内置设计,但增加 LABEL 纸,更加美观;

②、主板 & 副板都为蓝色油墨,颜色统一;

③、主板接地采用弹片 & 接地泡棉块的方式,非常美观,避免大面积露铜。

1、指纹识别&HOME键装配设计:指纹识别为了防水设计选择从屏幕侧装配。如果指纹识别坏了,必须要拆解屏幕组件,有点大动干戈。从实际拆卸情况来看,柔性屏幕很容易损坏——得不偿失。

2、触摸按键的装配设计:触摸按键从铝合金前壳的电池仓侧穿孔,贴在铝合金前壳的屏幕,侧且触摸按键,同 Micro-USB 、MIC 共用  FPC ,任何一个损坏,都必须要拆卸屏幕组件,同样,有点大动干戈。

3、电池:电池采用双面胶固定,很难拆卸,不利于售后维修。

屏幕组件装配设计: Galaxy S7 edge 屏幕虽然为柔性,但 COVER LENS 为玻璃,且为曲面,曲面屏幕碎屏问题更加突出。更换屏幕需要从后盖玻璃开始拆,将所有器件拆卸下来。建议改为屏幕单独做支架,四周采用硅胶圈二次注塑的方式进行密封,防水和防尘同时采用扣位 & 螺丝固定方式,非常利于售后维修。

三星Galaxy S7 Edge拆解教程:热管内部没有液冷官方视频


以上就是对三星Galaxy S7 Edge拆机图解评测全过程全部内容的介绍,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脚本之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星s7edge拆机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