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草霜雪白,寒窗影月新影

霜降节气,首先想到的是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诗句,这首《枫桥夜泊》诗,除了是写霜降景色上佳之作外,它还被谱成曲,许多歌手曾为之传唱,风行一时,颇有影响。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的意思是天气变冷,露水结成霜。俗语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因此人们相信,如果霜降这天有霜,来年就会有个好收成。

霜降有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关于霜降的第一候,一种说法是,人们在这个节气中捕获猎物,以兽祭天;另一种说法是,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之后再食用。随后,在黄河流域,树叶开始枯黄掉落,蛰虫也开始伏在洞穴中,准备进入冬眠。

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深秋的夜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层被,散热很多,气温常会骤降至零度以下,水汽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的霜花。

古人留下不少写霜降的诗。

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诗曰:“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白居易在《村夜》诗中写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丛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门前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在一望无际的荞麦田上,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李白《静夜思》,则别有一番意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诗虽非霜降日所写,但月是秋日明,所以必定写于深秋,望天宇湛蓝,皓月当空,月色如水,自然引起诗人的丰富联想。

霜降时节,百花凋零,唯独菊花盛开,争奇斗艳,“撑住残秋是此花”。无怪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诗人们面对草木枯黄的暮秋景色,自然要托菊言志,借菊抒怀。晋代陶渊明,有咏菊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元稹的“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更是脍炙人口。

宋代李弥逊《晚秋即事》一诗写菊花也颇独到,诗云:“霜树今无一叶留,日边云暗使人愁。独怜扬子湾头岸,犹有黄花恋晚秋。”虽是记事,情极淡泊,怜花之处又不无怜人之意。当然借菊咏志,气魄之大莫过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了,其诗云:“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漫步婆娑多姿的菊花丛中,虽值霜降时节,寒意盈怀,仍不觉融入一片春光烂漫里。

#今日霜降#最缤纷秋色丨气肃而凝霜花白;黄叶尽染满径落;芙蓉独芳万木凄;清霜映月窗影寒;山林尽染秋色残....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祭兽,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

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霜是地面的水气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所以霜降不是降霜,而是表示天气寒冷,大地将产生初霜的现象。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其致害温度因作物、品种和生育期的不同而异;而形成霜,则必须地面或地物的温度降到0 ℃以下,并且贴地层中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因此,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霜降杀百草”,严霜打过的植物,一点生机也没有。这是由于植株体内的液体,因霜冻结成冰晶,蛋白质沉淀,细胞内的水分外渗,使原生质严重脱水而变质。“风刀霜剑严相逼”说明霜是无情的、残酷的。

其实,霜和霜冻虽形影相连,但危害庄稼的是"冻"不是"霜"。有人曾经试验:把植物的两片叶子,分别放在同样低温的箱里,其中一片叶子盖满了霜,另一片叶子没有盖霜,结果无霜的叶子受害极重,而盖霜的叶子只有轻微的霜害痕迹。这说明霜不但危害不了庄稼,相反,水汽凝华时,还可放出大量热来,1克0℃的水蒸汽凝华成水,放出气化热是667卡,它会使重霜变轻霜、轻霜变露水,免除冻害。

与其说“霜降杀百草”,不如说“霜冻杀百草”。霜是天冷的表现,冻是杀害庄稼的敌人。由于冻则有霜(有时没有霜称黑霜),所以把秋霜和春霜统称霜冻。

#今日霜降#【霜降,秋的完美符号】“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今天19时57分将迎来今年秋季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这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较羞涩且娇气,常现身于深秋晴朗的早晨。她喜欢依附植物叶脉或花瓣等物体边缘,一旦阳光堆积到她“沸点”时,她便将无尽的爱,滋润着万物生灵,点燃生命的希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寒窗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