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力》:孩子情绪很容易激动怎么办起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爸妈如何面对孩子的情绪    1、摸摸、拍拍   3-4岁的孩子仍然喜欢身体接触。刚进入幼儿园的孩子,很愿意老师牵他的手,喜欢搂着妈妈。喜欢熟悉的人,特别是老师摸摸他,亲亲他。有时拍拍他的肩膀,他就会感到极大的满足。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孩子需要得到这样鼓励和支持,所以妈妈也要尽量地利用各种机会摸摸、拍拍孩子。    2、避免对孩子的惩罚   5岁以后的孩子,要求别人的注意,有和他人交往的需要,所以在幼儿园中,如果小朋友们不和他玩,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很严厉的处罚,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痛苦。同时成人如果对孩子不加理睬,孩子会觉得非常沮丧,很有挫败感,不利于孩子健康情绪的发展。所以这样的惩罚手段最好是不要使用。    3、合理的生活制度   丰富的生活内容、身体健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幼儿情绪的稳定。丰富的生活内容会让幼儿产生兴趣,有探索欲望,感到快乐和满足。所以爸爸妈妈尽量让各项活动轻松、活泼和多样化。多带孩子走出去,进行各种的户外活动,让孩子接触到较多的事物和情境。    4、和谐的家庭生活   良好的情绪示范、家庭和睦、家庭关系亲密,都会给孩子带来良好的情绪示范。成人要显示出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幼儿等良好的情绪。要公正地对待孩子,适当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帮助孩子适应变化的新环境。不能恐吓威胁孩子,也不能溺爱或过分严厉地对待孩子,否则会使幼儿形成不良的情绪和性格。 除以上方法以外,还要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如果年龄合适3岁以上),向您推荐一本书《我很生气》,希望我的解答能帮到您。祝愿您的孩子永远健康快乐!

宝宝知道提示您: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走好心理安抚工作,多鼓励他,让她开心

文:赵欣 ,2岁男孩的妈妈,正面管教家长讲师,37度妈咪正面管教创始人。

继续游戏力的分享,本文是《游戏力1》的完结篇。


几乎所有的育儿理念最后都归结为一个点,那就是情绪。

我曾在《》一文中提到,翻译游戏力这套书的李岩老师也曾说过,“情绪不止一次动摇过我的教育理念”。

不光孩子有情绪,大人同样有情绪,而且每个人的情绪都很正常。。

而某种意义上讲,情绪是教育的核心。

处理好情绪,再谈问题和挑战,视角变的不一样了,问题也就不再是问题。

游戏力中提到:每个人都有各种各样的情绪,我们都经历过纯粹的快乐和满足,也体验过不同形式的恶劣情绪,包括痛苦、害怕、尴尬、沮丧、伤心、生气、焦虑、嫉妒,等等。

不幸的是,我们很早就失去了表情绪的自由。

这样的话从我们小时候,一直到现在都不绝于耳。

孩子经常哭泣,很可能是因为经常被打断,从未获得一次完整的哭泣。

如果不能自由的表达情绪,孩子就会把情绪封闭起来,为长大以后的各种问题埋下了祸根,或者通过其他方式间接的表达出来。

不能自由的表达情绪或者不当的表达情绪,就意味着孩子被困在了无力和孤寂的塔楼中。

拥有自信和联结良好的孩子,不仅能够使自己快乐的玩耍,而且能够通过语言、行动或者主题游戏,让情绪得到直接的释放,让大人知道他们的感受。

游戏力则可以帮助孩子找回表达情绪的自由。避免因压抑情绪,或者不当发泄情绪而造成的潜在恶果。

在情绪这个问题上,大人和孩子面临的处境其实是相同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面对一个持续大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就是因为孩子的情绪触发了我们自己隐藏的那些情绪的按钮。

可是,我们需要知道,情绪的释放需要一点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久一点,当孩子哭的时候,他所需要的时间,往往比我们所能忍受的时间更久一点。

而孩子需要我们以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接纳他们的情绪,接纳他们的脾气、愤怒和哭泣。

是的,我们更需要知道,这些都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正常的表达方式。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但学会“语言表达情绪”这项本领所需要的时间,比我们想象的要长很久很久。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到接纳孩子的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能够把自己的情绪正确的表达出来,带着一颗联结的心去面对孩子,而不是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换言之,回到最初,首先蓄满自己的杯子,然后才能在孩子需要的时候为孩子蓄杯。

为自己蓄杯的方式有很多,最简单就是,找一个倾听者。找一个可以尊重你,对你的话感兴趣,但不会教导你如何如何做的人。

找到一个父母团体,互相倾诉和倾听,仅仅知道不是我们一个人有过冲着孩子大喊大叫的经历,也不是我们一个人有过把孩子扔出去或者送人的想法,仅仅知道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经历这些事,就能获得安慰和鼓励。

这就是为什么,我越来越感受到妈妈团的力量,也在年初的新年祝愿里面,鼓励妈妈们花时间维护自己的小团体。

如果你可以有机会和这些同是父母的成人一起游戏,我想那将会是让你的家庭和孩子受益匪浅的事。

写到这里看似和游戏力越来愈远,其实不然。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很难和孩子们一起游戏,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些游戏带来的快乐时光。

我们很难从紧张的工作节奏转换到家庭生活的节奏,也很难从繁杂的家务转换到和孩子的游戏频道,因为这些都要求我们拥有足够的力量,和对孩子足够的了解。

其实第一步,就是开始去做,不要介意自己的游戏是否拙劣,带着一颗谦卑之心,走入孩子的世界,并且真诚的表达自己。

和孩子一起游戏吧,孩子会带给你惊喜。

跟随孩子的脚步——《游戏力》读后感1500字:

读着《游戏力》这本书,深刻感觉教育孩子真是一门博深的学问!父母不但要能文还要能武,简直是上能飞天夺月,下能趟海捞鱼,不仅要有育儿的理论,还要读懂儿童的心理,同时还要能耍,能和孩子打成一团,从游戏中你了解孩子,帮助孩子成长。

01、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孩子的脑洞不是一般大,他们的想法是天马行空,而我们大人被社会规则禁锢的脑袋,每个人不说活的像装在套子的人,也是活的小心翼翼,可想而知,这样的游戏合作会有思维的激烈碰撞,

这时我们大人应该有谦让美德,不要亲手剪掉孩子想象的翅膀,让他们飞的更高更远吧。

如果孩子提议我们玩这个游戏,您说那不行,不安全啦;孩子好脾气的提议玩另一个游戏,你说那太没意思了,没创意;孩子忍无可忍的提出另另一个游戏,你说那对成长没意义,想想孩子的心理阴影面积吧,他还能绞尽脑汁的想着玩哪个游戏,爸爸妈妈做梦去吧。

这就像你在心仪的店里看了包,问老公哪一个好,问一个他指出一个缺点,你会不会意兴阑珊到挥包砸人的境界,小孩子也是如此。

可能大人们会说:“让他们做他们想做的事,会不断的重复游戏,”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如是让孩子主导游戏,他们得到的自由,可能会尝试更多的游戏,开发出更多玩法,这时可能脑洞大开的是父母啦。

02、注意安全,但也不要过度担心

安全是非常重要,也是父母的责任之一。

但有时父母过度担心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常常孩子在玩的热火朝天时,父母大一声小一声的招呼注意安全啦,遇到稍高一点的攀爬,稍稍的争论,都会被喊着停止,危险是解除于无形之中了,但勇敢、创新也会被扼于萌芽中。

现在的孩子在老人的看护下,已经被保护的严严实实的,稍有挑战性的动作都是被喊停的,在和父母的游戏中再限制东西,那这种毫无自主的生活很压抑,想想自己在工作中一直被左右的难受样,孩子的感受也是如此!

在与孩子游戏时,预先把游戏中的危险因素屏蔽,尽力在游戏中保证孩子安全,并不打扰孩子的专注状态,也减轻了父母的焦虑。

03、预留“游戏时光”

经常有职场妈妈遗憾自己陪孩子的时间很少,其实与其高质量的陪孩子,不在乎时间的长度,比全职陪孩子拿手机的妈妈更高效,孩子不是希望父母亦趋亦步的跟着,更愿意你全心陪着他们一小段时间,他的杯子将会被注满,感受到的爱给他们注满了活力。·特别是预留“游戏时光”,让孩子每天都有个盼望,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高质量的亲子互动,双方都全身心的投入。

游戏时光是游戏力的加强版,所加强的是更多的热情、参与、更多对亲密和自信的认同,更在意孩子的感受,更愿意把情绪放在一旁,更活泼和兴奋地进行游戏。

可能有些爸爸妈妈说没有时间,事实上,游戏时光每天10到15分钟就够了,如果你还让孩子主导了这个游戏,那效果就更了不起了!(游戏内容让孩子或您一起选择,但约定好不能打破规则,比如平时不能吃糖,想在游戏时光里吃,也是不行的)

有些爸爸妈妈可能认为自己不会玩游戏,有的认为什么都听孩子的有些傻,有的感觉自己挺累的,哪有精力再开始游戏,这些都是天空抛来六个字:“这些都不是事”。

游戏的方式可以从网上、微信公众号、书上学到;在游戏中听从孩子是让面子过不去,但教育孩子就是一场修行,能屈能伸,还能穿越回自己的童年;上班一天是很累,但孩子是每天都在成长,不能以累错过了他的成长,也可能是您的杯子空了,需要蓄杯,可以多和一些父母交流、看书,调整自己的状态。

跟随孩子,才能离他们的心很近!作者:蹦宝妈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绪很容易激动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