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拿电脑硬盘坏了会出现什么情况拯救你.我的硬盘

我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硬盘坏道[图]-硬盘坏道,修复,工具-北方网-IT浪潮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我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硬盘坏道[图]
http://www.enorth.com.cn 
  近日笔者的一块服役了三年多的希捷U8 12G硬盘因为长时间使用BT软件下载而出现坏道。具体表现在磁盘上的几个文件在读写时候硬盘吃力的反复读写甚至使系统失去响应,最终提示“无法读取该文件”。接下来对硬盘进行扫描和格式化进行到一半都无法继续,只能听到反复啃盘的声音。使用清除逻辑坏道的ZeroFill磁盘清零工具也无法将坏道消除,由此可以判断出坏道属于物理坏道。
  对于硬盘物理坏道的处理很多大虾会推荐两种方法:一是进行低级格式化;二是用软件屏蔽坏道。对于第一种方法本人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要知道硬盘物理的坏道是没有任何办法可以消除的。硬盘低级格式化对于物理坏道根本起不了任何的作用,而且低格过程中长时间的剧烈读写反而会使坏道加速扩散开来。笔者曾经有一块老昆腾6.4G就是由于出现了少量坏道进行低格而报废的。对于第二种方法屏蔽,个人认为这是目前为止对付坏道唯一行之有效的办法。(在质保期内的硬盘应该立即去更换或返厂维修)但是屏蔽坏道要用到不少工具并且涉及“复杂”的坏道位置计算问题。假如你不是一位大虾级的玩家这实在是个大难题。好在有了FBDISK这个小工具,它通过扫描硬盘能够对坏道进行定位并自动计算出屏蔽坏道的方案来。笔者使用的是最新的1.1版本FBDISK,
  下载地址:http://software.pchome.net/system/disk/15466.html。新版本FBDISK相对老版本增加了对多硬盘的支持,也就是说待修复的硬盘可以接在任何一个IDE头上。当然FBDISK程序还是只能在DOS环境下运行,所以你必须使用一张MS-DOS的启动软盘、光盘或是装有DOS系统的硬盘来启动系统。下面我就开始对这块希捷U8进行救治。需要注意的是假如你的硬盘中还存放了有用的数据那么请你尽可能把它备份出来,因为FBDISK在修复过程中将破坏磁盘上所有的数据。
  首先在DOS命令提示符下键入A:FBDISK.EXE(假定程序在A盘根目录下),然后你就会看到如图01所示的选择硬盘界面。
  选择你要修复的硬盘并按回车确认后软件提示“Start scan hard disk ?(Y/N)”,按Y程序就开始对硬盘进行扫描。扫描时发现的坏道的位置将会被一一列出在屏幕上(如图02所示),而下方则显示扫描进行的百分比以及剩余时间。
  不过该程序提示的剩余时间非常不准确,通常要夸大不少。一般一个10G的硬盘20分钟就差不多了。磁盘扫描完成后程序会自动提供你一个分区的方案,能在屏蔽掉坏磁道的前提下根据利用率最大的条件将硬盘分成四个分区,格式均为FAT32。(如图03所示)不过分区的数量仅限制为四个。假如磁盘上的坏道散得比较开的话你就只能使用面积最大的四个连续磁盘“块”了。好在笔者这块希捷U8上的坏道还算比较集中,分区后总共只损失了不到500MB。其实不论情况的好坏,我们都建议各位接受程序所提供的方案。于是你必须在“Write to disk ?(Y/N)”的提示后回答“Y”。然后FBDISK将记录下各分区的位置以及信息。
  最后,我们必须对新的分区进行格式化才能使用。不过笔者发现FBDISK生成的分区无法被老版本的PQMAGIC识别(4.0及以前版本),而SFDISK、DISKMAN等工具均能正常识别并且进行格式化。这里我强烈推荐诸位对各个分区进行完全格式化,这样可以进一步测试新分区是否完好。完成格式化后你就可以正常使用修复好的硬盘的,坏道已经被隐藏的不露痕迹了。
  提醒:
  一、目前的FBDISK只支持136GB以下容量的硬盘,大于此容量的硬盘将无法被程序识别。
  二、假如你觉得FBDISK生成的分区不能令你满意那么你可以记录下分区的位置信息后用PQMagic等工具将它们分割开或者缩小,但是千万随意不能扩大或者移动分区的位置。
  相关新闻: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在后发表评论。
只有北方网注册用户可以发表评论......
 北方网精彩内容推荐
无标题文档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拿什么来拯救我一桌子的硬盘—奥睿科水晶四件套购入记拿什么来拯救我一桌子的硬盘—奥睿科水晶四件套购入记乐呵狗百家号这件事情还要从家里开的幼儿园搬家说起,之前幼儿园已经在老地址开了8年有余,由于房租生源饱和等问题转手他人,准备另寻新新址来继续祖国花朵的培育事业。老幼儿园使用的监控系统还是8年前的模拟信号传输线缆,画质啊什么的都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了。想一想这套监控还是建园初期自己亲手一米一米的布线加调试,忠实的服役了8年,期间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终于要和它说再见了。搬家时这套监控设备接手的人也不要了,但是这套设备再也没有什么利用价值,于是把还能使用的硬盘就都拆下来带回了家,虽然都是一些小容量的老硬盘,不过扔了可惜,不如留下买一些硬盘盒还能存一些照片电影什么的,再把硬盘都贴上标签,这样资料分类存储一方面利用旧物,另一方面也挺有意思的。家里电脑类周边产品大多是使用奥睿科这个牌子,上网上商城查了查,正好出了几个透明的硬盘盒与USB扩展接口,而且还带蓝色指示灯的那种,正好符合我桌面的光污染风格,也比较符合我的胃口,所以就一次下单买了一套,可以把多余的硬盘什么的组装起来,成为一套分类存储系统。买回来的产品共4种,都是透明外壳系列,包装什么的就不多说了,都是大多数码产品使用的简易硬纸壳的包装。拆箱过程这里不表了,都是暴力手撕。拆开包装把这几个硬盘盒与扩展口取出,都是全透明的外壳,内里的电路板完全露出,什么芯片、电路板、电容之类的都是暴露无遗,而且电路板都是黑色,这样的东西估计会是很多喜欢数码或者机械产品的小伙伴的菜,我也是一样。每一个产品上都印着白色的LOGO,透明外壳加白色LOGO,挺干净简洁的设计方式,而且LOGO不是特别巨大,没有那种急于抢镜的意思。四件产品分别为3.5寸SATA Type-C硬盘底座、2.5寸SATA Type-C移动硬盘盒、3.5寸SATA Type-C移动硬盘盒、4口USB3.0集线器。因为一块1T硬盘,里面存储一些大文件、办公文件等重要但是不常用文件,使用3.5寸SATA Type-C移动硬盘盒,这样想要调取内容的时候就开启这个硬盘盒的开关,一块固态硬盘装在2.5寸SATA Type-C移动硬盘盒中,当移动硬盘使用,3块小容量硬盘分类装照片、电影什么的,使用3.5寸SATA Type-C硬盘底座来交替使用。这个就是大小两个移动硬盘盒,大的久置桌面,小的移动使用。奥睿科(ORICO)笔记本移动硬盘盒子2.5英寸串口全透明 Type-C版本-2139C3¥59.00购买奥睿科(ORICO)英寸硬盘盒SATA移动硬盘盒全透明硬盘盒子 USB3.0版本-透明色¥99.003.5寸SATA Type-C硬盘底座也久置于桌面,替换安放不同内容的硬盘。奥睿科(ORICO)/3.5英寸硬盘底座SATA移动硬盘盒全透明硬盘盒子 USB3.0版本-透明色¥88.004口USB3.0集线器是用来连接硬盘盒、硬盘座与电脑连接的,空余的口还可以插U盘什么的。奥睿科(ORICO)MH4U透明USB3.0分线器高速传输集线器HUB电脑扩展延长线 线长1米通过集线器的蓝色插口就能直观的区分出它是一个USB 3.0产品。现在的移动硬盘、U盘之类的移动存储产品都已经上了USB3.0,所以,集线器一定要买3.0的产品,2.0的时代已经远去即将成为历史,再体验了3.0的速度后,再回到2.0的速度真能令人抓狂。集线器通电以后正面底部有一个蓝色指示灯亮起,和电脑水冷的蓝色很配,这也是为什么选择了这套产品的原因之一。再来看看这个3.5寸SATA Type-C硬盘底座,正面很简单,除了一个品牌LOGO就没有多余装饰了,里面的电路板是横置平放的,正面看去是通透的。背面一个电源接口一个Type-C接口,之前使用的硬盘盒什么的还是那种梯形接口,虽然也是USB3.0的接口,但是数据方面和Type-C接口的数据还是有些差距,数码产品的选购理念就是买新不买旧,越新的技术一定越快,个人认为是这么一个道理。完全展示在外的电容和线圈。硬盘也是蓝盘,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蓝色,硬盘插在底座上之后这种硬盘外露的感觉很喜欢,机械感比较强。同样通电后有蓝色指示灯,硬盘工作时灯会一闪一闪的指示工作状态。这样的蓝色小灯如果满桌子都是,会不会像星球大战那种外星基地的感觉。再来看看2.5寸SATA Type-C移动硬盘盒,这个给之前的监控电脑装系统的固态硬盘用,之前还真没研究过,原来硬盘盒里面的电路板只需要这么一小块就行了。2.5寸盘盒没有电源接口,只有一个Type-C接口,插一根USB线就能够使用了,固态硬盘传输数据比普通U盘要快很多,尤其在大型文件上优势明显。将固态硬盘放入,之前将硬盘的标签撕了,贴了一个金属蝎子的贴纸,完全是为了装饰。同样通电会亮起的蓝色指示灯。这么一会桌面上多了3颗灯了。3.5寸SATA Type-C移动硬盘盒,最大的一个盒子,名字虽然叫英东硬盘盒,可是几乎不会带着它移动的,一方面盒子尺寸巨大,另一方面装进硬盘之后好似一块砖,所以它就是久置桌面的命运了。带有独立供电的电源接口和Type-C数据传输接口,这一套设备都是Type-C,相信速度一定不会慢了。也是小小的一块黑色电路板,芯片、电容一览无余。上两张桌面设备连接完成的图片,虽然桌面多了不少的东西,但是并不显凌乱,显示器后面的线材稍乱了一些,不过也没有心思去订制足够长度的线材来整理了,表面好看就可以了。正面照,硬盘盒放在了显示器支臂的下面,硬盘座放置在了机箱一侧,方便右手的插拔。好了,这次的折腾到此告一段落了,拯救了几块闲置的硬盘,并且多出了一块移动硬盘。整套设备的造价并不高,但是用处确实很大并且很有趣,最后祝小伙伴们都能在生活中变废为宝,增添生活的乐趣。作者:东东发现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乐呵狗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你的快乐就是我的骄傲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拿什么拯救你,我越来越不够用的游戏硬盘_创事记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拿什么拯救你,我越来越不够用的游戏硬盘
  欢迎关注“创事记”的微信订阅号:sinachuangshiji
  文/慕斯
  近两个月,Nintendo Switch的玩家将要迎来新一批第三方跨平台游戏,其中不乏尺度较大或评级较高的游戏类型,如《黑色洛城》还有《DOOM》,由于主题相对黑暗和严肃,对于一贯主打“全年龄”和“多人同乐”立场的任天堂来说确实十分罕见。
  但让Switch近期陷入舆论风波的并非是游戏内容和调性出了偏差,而是老生常谈的卡带容量问题。如果说此前的任天堂第一方游戏和独立游戏都还能将游戏体积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那么本次的《黑色洛城》整整29GB的数字版体积,则是直接超出了Switch机身内置的最大存储空间(机身内存32GB,扣除系统占用6GB,默认可使用的只有26GB)。
刚上手Switch的时候,我觉得这个SD卡槽藏得还挺“深”
  选择实体版的玩家也并没有好到哪里去,除了购置卡带还需要额外下载约14GB的数据,这意味着,不管你是购买实体版还是数字版,如果想玩《黑色洛城》最好都入手一张microSD存储卡以备不时之需。这笔Swicth上的“隐性成本”,也让这台今年最具话题性的新主机陷入到一个尴尬的境地。
  这已经不是Switch第一次遭遇到游戏容量“超标”的问题了,早一批登场的《NBA 2K18》就因为容量过大,而专门在实体版封面上特别标注了“需要网络下载和microSD卡”的字样;早些时候一些Switch游戏还遭遇到比PS4/Xbox One平台贵10美元的“定价风波”,同一款游戏,三个版本,为何Switch版就偏偏要贵一点?这部分多花的钱被不少用户戏称为“Switch税”。
Switch上的《NBA 2K18》光一个存档文件的大小就达到了5GB
  这部分“税”是怎么来的?一张Switch卡带是否真的塞不下一款完整的游戏?这又是否是Switch的普遍情况?不仅是我自己,估计每一位Switch用户都希望能够搞清楚这些问题的根源所在。
《勇者斗恶龙英雄1+2》使用了32GB的卡带,但相对的这款游戏的定价已经接近一万日元
  首先是卡带规格的疑问,《黑色洛城》并不是Switch上第一款大容量的游戏,紧随Switch首批上市的《勇者斗恶龙英雄1+2》游戏容量就达到了26.8GB,但这款游戏的实体版并不需要额外下载内容,也就间接证明了有更高规格32GB卡带的存在,而这个容量也足够塞下完整版的《NBA2K18》或是《黑色洛城》了。
  既然有现成的和游戏体积相当规格的卡带,为什么不拿来用?这就关系到“Switch税”的问题。
  不管是分析师还是媒体都指出,第三方只有选择8GB或是容量更小的Switch卡带,才可以在总成本上做到和PS4/Xbox One蓝光光盘一致。
  Niko Partners的分析师Daniel Ahmad曾在今年9月透露了有关于Switch卡带成本的问题,他在Twitter上表示,如果一款Switch游戏希望将成本控制在和一张50GB的蓝光光盘相当,那么它只能选择8GB甚至容量更小的卡带;假如选择了32GB的卡带,那么就需要多付出60%的成本费用。
  所以对第三方们来说,8GB实体卡带大概就是一个盈亏临界点。
  Daniel Ahmad特别指出,这里所说的“成本”,并非单纯是卡带和蓝光光盘之间的物理载体的售价差额,而是包装费+平台费+卡带成本的总和;也有人说这其实只是开发商在试水,鉴于Switch是一个崭新的平台,在市场尚未达到一定体量时,开发商会有更多的定价自由,权衡之下先定个高价也有点店大欺客的意味。
  所以,开发商或发行商会选择支付掉这部分“额外”开销吗?可能?也许?在一个商业世界里,这无疑是一个多方博弈为各自利益考虑的过程,显然没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
  当然,Switch并非目前在售的唯一一款采用实体卡带+扩展存储卡配合的产品,类似设计的还有PSV和3DS这两款掌机,为何它们却很少出现容量不够用的状况?
如果你购买的是数字版的《杀戮地带:雇佣兵》,会要求必备8GB以上的存储卡
  我翻看了一下当年在PSN商店中购买过的几款PSV数字版游戏,发现画面较好的一些跨平台或独占作品,基本都会将容量控制在3GB以内,比如当年首发护航的《神秘海域:黄金深渊》仅为2.6GB,而少数几款游戏则会要求大容量的SD卡,比如被誉为发挥了PSV极限机能的射击游戏《杀戮地带:雇佣兵》。
  这和PSV的游戏卡带容量也有一定的关系,当年索尼在PSV上只提供了2GB和4GB两个版本的卡带容量,并会留下其中5%-10%的空间用于存档和补丁下载。所以绝大部分的PSV游戏都可以完整地放入一张游戏卡带中,就算发展到现在,你基本也很难在PSV这个平台找到容量大于4GB的游戏。
PSV专用存储卡的价格确实不便宜
  但PSV同样有惹人争议的设计,那就是索尼选择放弃SD或microSD卡作为扩展存储,继续推行“PSV专用存储卡”格式,放在今天,这些专用存储卡的价格要比同空间大小的microSD卡贵上3倍。
  所幸存储卡在PSV上来看并非是“必需品”,就算是不买也可以畅玩目前PSV平台上95%以上的游戏了,更何况后期的PSV 2000型号也都内置了1GB的存储空间,只要你不是一名数字版游戏的忠实拥护者,还不至于为了存储卡的问题而揪心。
3DS大部分游戏都可以控制在几百MB到2GB内
  3DS的情况就要比PSV好不少,现在主流的New 3DS LL单机套装里就已经附赠了一张4GB的microSD卡,3DS的游戏卡带最高也可支持8GB。当然,以3DS的机能来说,实在很难使用到如此高容量的规格,大部分游戏都控制在几百MB到2GB内,超过2GB的估计不到15款,容量较大的游戏如《异度神剑3D》也不过才3.4GB。
  这意味着,一名不打算在PSV/3DS游戏主机和实体游戏外,还产生额外开销的用户,也完全可以享受到“插卡即玩”的乐趣。
  但对于定位主机/掌机双重领域的Switch,显然需要开始正视这些游戏体积的问题。我们先来看几款Switch上任天堂第一方的游戏体积:
  《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13.8GB
  《异度神剑2》:13GB
  《马力欧赛车8》:6.8GB
  《超级马力欧:奥德赛》:5.3GB
  《Splatoon&2》:3.6GB
近期开放预载的《异度神剑2》,容量仅为13GB
  容量都出奇的小不是吗?优化游戏体积向来是任天堂在自家平台的拿手好戏,但这并非代表横向移植的第三方也能做到这么极致,这里有两款横跨了PS4/PSV/Switch三平台的游戏,它们各自的体积容量分别为下:
  《无夜之国2》
  PSV版:2.4GB
  PS4版:19.5GB
  Switch版:7GB
  《Fate/EXTELLA》
  PSV版:1.4GB
  PS4版:2.9GB
  Switch版:3GB
美少女游戏移植起来确实也没太大的压力
  《无夜之国2》的情况比较典型,PSV就是纯粹的掌机版,容量阉割也比较厉害;而PS4/Switch版在画面上的差距则没这么大,但考虑到不需要那么多高清纹理,以及某些素材文件的精简,Switch版比PS4版容量少接近三分之一,这也基本是目前横跨这两个平台的第三方游戏的常态。比如以下几款:
  PS4版游戏大小
  《NBA&2K18》:46.8GB
  《FIFA&18》:35.3GB
  《LOST SPHEAR》:4.7GB
  《DOOM》:46.9GB
  《龙珠超宇宙2》:12.2GB
  《索尼克力量》:17.8GB
  Switch版游戏大小
  《NBA&2K18》:23GB
  《FIFA 18》:13.5GB
  《LOST SPHEAR》:2.4GB
  《DOOM》:21.3GB
  《龙珠超宇宙2》:6.4GB
  《索尼克力量》:6.6GB
  但也有双版本容量没有压缩的,比如刚才提到的《Fate/EXTELLA》,还有像即将发售的《上古卷轴5:天际》,Switch版的游戏体积也和主机版相差不大。
  《上古卷轴5:天际》Switch版容量为14.3GB,大于PC版的12GB,小于PS4/Xbox One版的20GB,当然mod肯定没算进去……
  整合这些信息来看,你应该可以理解为何现阶段的Switch很难在“插卡即玩”的体验上做到完美。如果说任天堂第一方游戏还能靠“黑科技”等内部手段,将游戏做到“小而美”的形态,那么对于这些第三方跨平台游戏,在移植的同时还要求它们尽可能的压缩体积大小,并平衡好和其他平台一样的游戏体验,则更像是一件“要求”而非“责任”。
  但游戏体积已经并非是只困扰Switch玩家的问题了,很快,半只脚迈进4K时代的PS4/Xbox One玩家也将要遭遇到“硬盘不够用”的强力阻击。
Kotaku笑称微软的三款4K游戏,就占掉了Xbox One X接近40%的存储空间
  最近正值Xbox One X发售,由于微软大力推行原生4K标准和向下兼容策略,以往发售的旧Xbox系列游戏也获得了画面上的升级,这一点从容量上就能直观感受出来。以《光环5》、《战争机器4》这些早期Xbox One游戏为例,在获得4K更新后体积都突破了100GB;而像刚发售不久的《极限竞速7》,同样也有近95GB的大小。
97GB里包含了大量的4K播片素材
  再来看看PC端,IGN的编辑之前便对PC版《中土世界:战争之影》的默认下载体积吐槽了一番,因为97GB的大小甚至远超PS4/Xbox One版的容量,而究其原因居然是PC版内包含了大量的4K素材内容,如果选择不下载,容量则可以缩减到65GB。
  至于PS4 Pro的情况,我个人的情况也不算太乐观,家中的PS4 Pro自购买到现在已经安装了近20款游戏,抛开个别的独立游戏不谈,占空间最大的几款基本都是当下最主流的3A游戏,比如历经数次更新容量突破到70GB的《最终幻想15》和《战地1》,刚刚出炉的《使命召唤:二战》也占掉了近60GB的空间,其余则基本维持在40GB左右。
这是我的PS4 Pro硬盘使用情况
  4K普及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让人欣赏到越来越好的画面;但另一方面,你同样也要为4K游戏的大容量付出自己的硬盘空间作为代价。如果本世代主机的单个游戏容量标准是50GB的话,那么到了4K世代,这个标准很可能会提升到100GB,乃至150GB。
  显然,如果你是一位数字游戏的爱好者,以如今游戏主机标配的1TB的硬盘是无法坚持太长时间的,最终只能被迫购买外置硬盘,为这笔“隐性成本”掏腰包。不少玩家将这个问题的矛头指向开发商,为什么现在的3A游戏要越做越大?
  《极限竞速7》的开发商Turn10就认为,高清车辆的模组、音效和纹理都是保证其4K/60帧完美游戏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款微软头牌竞速赛车游戏收录了超过700辆汽车,比它的竞品《GT赛车Sport》多了整整7倍。
  三年前,《泰坦天降》也曾被曝光说在PC上需要耗费近50GB的硬盘空间,但实际上其中35GB只是未经压缩的音频文件;作为对比,这款游戏的Xbox One版安装容量仅为20GB。开发商Respawn当时解释称是为了更好的照顾低配置的PC体验,只能将未压缩的音频文件放在本地,而Xbox One因为内置了音频解码器,所以安装容量可以大幅度缩减。
《泰坦天降》为了照顾低配置PC,特地将未压缩的音频文件放在本地,这样就不需要实时解码
  这似乎也可以解释,为何《黑色洛城》的Switch版需要近30GB的容量,可PS4/Xbox One/PC版却只需要不到20GB,考虑到Switch较低的配置,不排除开发商Rockstar也许也采用了和《泰坦天降》类似的“优化”手段。
  此外,游戏中那些精美的过场动画也是导致游戏体积增大的显著原因,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获得Xbox One X提升的《量子破碎》,如果你选择下载真人电影过场动画,那么整个游戏就会达到170GB,而如果选择不下载,整个游戏只有100GB左右;至于纹理方面,一个未经压缩的纹理贴图可能只需要3.6MB, 如果是上升到大小就会变成14.7MB,要是升到4K级别,则会突破 60MB,前后大小几乎差了近20倍。
《量子破碎》有一个高达75GB的真人过场动画,当然这是可选的
  DigitalTrends最近也就游戏体积的问题,采访了一家名为Positech的开发商,和那些制作3A游戏几百号人的大团队不同,这些小型开发商往往不需有画面上的压力。在他们看来,大型工作室很难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在乎游戏体积的大小:“一个两三百人的工作室,可能只有一个人去做打包游戏的工作,其余99%的人都不知道他们自己的文件有多大,更不用说会去花时间关心安装包了。”
  导致这一现状的原因或许也包括了游戏开发人员的世代更迭和团队结构上的问题,在十几年前网络环境不好的时候,老一代的开发者会有一套被光盘、卡带等物理媒介所约束的工作习惯,但新一代的开发者们并不买这个账。这就好比“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线开发商的下载环境都很好,更不会认为现在下载大容量游戏会成为一个问题,在习惯了这套流程后,想要重新回到以前自我约束的年代就变得更加困难。
  这只是4K军备竞赛加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可以预料的是,如果我们的存储介质、空间大小乃至是网络环境,都无法跟上这波4K游戏的发展大潮的话,那么以现有的标准,游戏的存储空间碰到天花板只是时间问题。
如果你不是Xbox One X的用户,4K内容自然也不是必须的
  当然,作为推动技术进步的第一方,厂商也并非完全无动于衷。早前微软已经表示会在自家的Xbox One平台上推行一项名为“Intelligent Delivery”的智能分配技术,它可以允许开发商将自己的游戏安装包分割成多个不同的模块,比如语言模块、单人和多人模块、4K资源模块等,这样玩家在安装游戏时就可以自由选择想要的部分。从个人角度来说,我更希望这类技术可以在未来几年里全平台普及。
  至于开发团队的结构问题,以《地狱之刃》为代表的Ninja Theory也已经向业界展示了其“独立3A”的开发模式,证明中等规模的团队使用有限的成本资源,也可以打造出一款遵循初衷、获得盈利并受目标用户认可的好作品。
  我们习惯于将游戏的原罪归咎于大型开发商或是发行商的不作为,口诛笔伐现在的游戏重心都放在了开箱子和氪金上,将存储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可开发商们眼中关注的则是日益增长的开发成本与营销成本,尤其当60美元的买断制定价已经养不活数百人的劳动力时,每个人都在为超负荷工作而感到身心疲惫,并不得不为盈利问题而陷入两难的境地。
  在这样的矛盾下,游戏的容量问题还是否值得放到台面上一说?存储成本又应该归咎于哪一方?如果游戏容量势必要成为这一波技术演变浪潮中被牺牲掉的元素,那它一定不会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提供高品质、有价值、有趣的移动游戏资讯
游戏主机的存储空间往往捉襟见肘,但游戏大作的体积却越来越大。
游戏主机的存储空间往往捉襟见肘,但游戏大作的体积却越来越大。
俞敏洪总结了油腻的几大特征:贪、俗、放弃自己、装、懒。
“起早”原本是优势,却为何让他成为风口上最先被吹跑的“猪”?
孙宏斌还想尽自己最大努力,把乐视从泥潭里往外拉,但是用力的过程中又将乐视网推入巨额关联交易中。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移动硬盘-WD-MyBook1110..._百度知道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移动硬盘-WD-MyBook1110...
1TB西数移动硬盘:WDMyBook1110连上电脑后:1.我的电脑未加载相应盘符;2.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找不到该硬盘信息;3.用DiskGenius搜索已丢失分区,结果扫了12小时还是停留在搜索柱面0,...
1TB西数移动硬盘:WD MyBook1110连上电脑后:1.我的电脑未加载相应盘符;2.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 找不到该硬盘信息;3.用DiskGenius搜索已丢失分区,结果扫了12小时还是停留在搜索柱面0,没有运行的迹象...4.用DiskGenius坏道检测与修复,提示“由于I/O设备错误,无法运行此项请求”。数据挺重要,恢复的心情很迫切,但还不至于到为了它可以承受“像被偷一次”的程度;求指点!另外,我把外壳拆了,直接把裸盘放入台式机机箱,SATA连接作从盘,启动检测不到该硬盘,进入BIOS也搜索不到该硬盘,另外也不能顺利开机...我是说将移动硬盘SATA连接作从盘时无法顺利开机,貌似一只在进度条那边...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采纳数:408
获赞数:389
你可以下载一个EASYRECOVERY看看能不能修复下
采纳数:1105
获赞数:5527
估计是硬盘电路故障~基本没救~
采纳数:648
获赞数:1606
固件问题。找专业人员处理。靠你自己折腾,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
找专业人员、机构的话好处理么?!太贵就承受不起了,已经拆盘放弃质保了...呵呵...
固件问题,无须开盘。至于价格,你可以跟他们商量。
采纳数:122
获赞数:128
现在开不了机了!拿去维修吧,挺贵的,但是基本都能修好
擅长:暂未定制
有没有帮助吧
其他2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