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小孩整天拿手机小孩玩游戏上瘾怎么办,怎么办

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办?教你7招把孩子“抢”回来!
凌子老师:现在不用手机的人已经很少了,小孩子玩手机会上瘾,许多大人也一样,手机上玩游戏,看视频、玩微信、聊天,欲罢不能。手机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也很不严重,眼睛干涩、手机脖子等等。前段时间看一个视频新闻,一对小夫妻抱着一个三岁的孩子,玩手机拍照片,最后不小心把孩子从三楼摔死,触目惊心。希望大人与孩子都不要沉迷于手机。
泰戈尔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如果泰戈尔生活在现代,那么这句名言有可能会是这样的: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在低头玩手机。
智能手机,被誉为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我们的生活因它而更便利和精彩。
然而,随着手机应用的深入,声讨它的声音却越来越多。
日,江西宜丰中学高二年级女学生刘某因上课玩手机被叫家长后,于学校宿舍楼前坠亡。
近日,一名浙江小伙因经常熬夜绘图、刷手机,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眼睛“中风”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日,常州一7岁小男孩因长时间玩手机,脖子不能动弹,颈椎疼痛剧烈而就医,医生诊断为寰枢关节半脱位。
在“一句话形容手机在你生活中的角色”问题中,有人这样说:
一开始,手机就像手杖,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后来,它变成了手铐,我几乎无时无刻都摆脱不了它;终于有一天,它变成了手雷,摧毁了我全部的生活。
那么,作为一个聪慧的家长,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孩子拥有正确的“手机观”呢?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洪水猛兽型:
手机是孩子学习和生活的恶性病毒,要想尽一切办法隔离与孩子的接触,越晚接触手机越好。
强力支持型:
近日,一名浙江小伙因经常熬夜绘图、刷手机,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眼睛“中风”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矛盾纠结型:
近日,一名浙江小伙因经常熬夜绘图、刷手机,长期用眼过度,导致眼睛“中风”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
如果说,以上态度都不是一位聪慧的爸爸或妈妈该有的,我们还有更优的“手机观”,你会认同吗?
我们可以不忘手机诞生的初心,引导它和孩子做朋友,成为孩子生活学习的手杖。
方法一:平常对待,准确定位,不过度抬高或贬低。
与孩子一起了解手机的发明和发展史,可以模仿爱迪生发明电灯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的方式,一起讨论手机在生活中可以给人们带来哪些便利。
让孩子明白手机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发明它是为了让我们好好利用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
方法二:言行一致,行大于言,用身体语言引导。
研究表明,当父母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出现不一致时,孩子往往会按父母“做了什么”去模仿。
也就是说,当你说让孩子少用手机玩游戏、刷朋友圈时,首先要做到自己少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刷朋友圈。
方法三:正向引导,活在现实,建立社交小圈子。
研究还表明,人的大脑是不记否定式的语言的。比如,当别人跟你说“不要想螃蟹,不要想大闸蟹,更不要想清蒸大闸蟹”,这时你的脑子里一定充满了螃蟹的画面。
所以,千万别天天在孩子面前唠叨“不要玩手机,不要玩手机游戏,更不要玩王者荣耀。” 这是在赤裸裸地引诱自己的孩子去玩游戏。
当你脑中浮现“不要玩手机”这句话时,请改成“我们一块去……(爬山、看话剧)吧”这种肯定式的话语。并用行动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尽量减少让孩子单独待在室内无所事事的状态。
方法四:内容精选,积极运用,引导正确的手机打开方式。
同样,在用手机来干什么上,我们切忌说“不要一天到晚玩游戏,不要聊手机QQ,不要天天只知道刷朋友圈”,我们可以说“我发现手机可以用来指路,手机还可以用来听历史故事,手机居然还可以玩数学游戏通关”,并且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发现手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正确运用。
方法五:热门游戏,正确引导,不惧怕不回避。
对于热门游戏,并不是越晚接触对孩子越好。
如果作父母的能在第一时间与孩子一起探索,在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引导孩子平常心看待,并且一起讨论这个游戏的优缺点,让孩子先对这款游戏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孩子就不容易受其他同学的影响,相反地,会比较理性地对待同学沉迷游戏的状态。
方法六:桌游替代,亲子同乐,一起疏远手机。
对于已经对手机较沉迷的孩子,我们需要更多一些用心。
可以与孩子挑选一种桌面游戏,如象棋、军棋、跳棋、飞行棋、乐高游戏等,陪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学着网络游戏的方式,多一些奖励和夸赞,让孩子体验到在网络游戏中的自我价值感、被关注感和成就感。
方法七:约定时间,正面奖励,和手机做普通朋友。
孩子的意志力不足,所以要尽量少让孩子与手机单独相处,并进行相关的约定,设置一些奖励与惩罚细节。
如:按约定时间、约定内容使用手机,奖励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没有按约定执行,惩罚少用一天手机等等,让孩子与手机的距离保持在普通朋友状态。
掌握这七种方法,我们就可以让孩子愉快地跟手机做个普通朋友啦!
其实让孩子疏远手机的诀窍就是一句话:父母高质量地陪伴、发自内心的欣赏和鼓励孩子。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专业从事恋爱择偶、情感挽回、婚外情、离婚、复婚、婆媳、亲子等方面的专业咨询
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成员,幸福365婚恋咨询CEO,首席咨询师,个案咨询量达5千个。
今日搜狐热点阅读数:10745
回复数:25
最后更新于:
谈到手机游戏,很多家长皆畏如猛虎。在半个月前,我也大约如此。儿子两岁多的时候,就表现出对手机游戏的狂热。其实那时候他还不太会玩,但是拿到手机,就算只是瞎点,他都觉得很有趣,能玩老半天。我观察了几次,就觉得坏了。八成以后要成手机游戏精了。所以,打那时候起,我就下意识不让孩子碰手机。我妈有时候就打趣我说:你这是把手机游戏当成洪水猛兽啦!我深以为然!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大约半个月前的一个周末,我带孩子出去玩。中途累了在一家饮品店喝东西,遇见了一对母子。孩子六七岁的样子,正拿着手机火拼游戏,旁边坐着他的妈妈,正一脸微笑的看着他。当时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了,一向不多事的我居然鬼使神差多嘴了:&还是少让孩子玩游戏,会上瘾的。&说完我就后悔了,因为这位妈妈诧异的眼神告诉我,我有多么愚蠢。人家跟我有毛关系啊?不过很明显,这位妈妈很有教养。她微微一笑,说:不会的,他每天只玩一小时,每次只玩20分钟。我有点不敢置信。因为我目睹了太多小孩撒泼打滚跟父母抢手机玩游戏的场面。可是,小男孩很快用行动告诉了我。打完了一局游戏,他主动把手机还给她妈妈,说:&我打完了,妈妈,这次超了3分钟,下次我少打3分钟。&What?要不要这么自律?&能教出这样的孩子,我自然要讨教一番,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孩子玩游戏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不了解这四点。&有些孩子,不但不应禁止游戏,还应适当鼓励游戏手机游戏,那是害人的东西!不止一次听见家长这么说,老实讲,以前我也这么认为,经历了上述事件,我才渐渐发现,手机游戏也有好的一面。美国利哈伊大学教育学院学者乔治.杜朴在研究中发现,电子游戏对有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尤其有好处,并且能预防孩子在学习上的注意力问题。这是因为电子游戏里快速变换的图像有利于提高孩子的专注程度。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大学学者MarcPalaus及其团队经过研究也认为,玩电子游戏的孩子,他们在注意力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那些动作性的游戏,能让孩子的注意力和感觉运动神经网络的功能性连接增加。所以,对于注意力不够集中的孩子,父母可以让孩子尝试接触电子游戏,尤其是那些对儿童有教育功能的电子游戏。上面提到的那位小男孩,曾经也是一名专注力极差的孩子,但在接触游戏后,孩子的专注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这绝对是巨大的收获。&禁止孩子玩游戏,不如和孩子一起选择玩什么游戏要不要让孩子玩游戏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孩子一起选择什么游戏。专家指出,好的游戏对孩子可能带来诸多教育意义,相反,暴力、血腥、色情类游戏却能轻而易举摧毁一个孩子。有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A组孩子玩一款暴力度较高的电子游戏,让B组孩子玩一款普通的电子游戏,接着让这些孩子跟他们的竞争者共同完成一项任务。研究证明,玩过暴力游戏的A组孩子更趋向于有暴力性动作,而且易有冲动情绪。这大概是因为暴力游戏让孩子对暴力的敏感性降低,增加了使用暴力的倾向,并且这些孩子常常表现为抗挫折力低下、易怒、容易情绪崩溃等。所以,当你决定让孩子玩游戏的时候,不如和孩子一起选择一个适合孩子,孩子又喜欢的电子游戏,这比禁止孩子玩游戏,或者被他人引上游戏之路好的多。&注意这四点,孩子玩手机游戏没那么容易成瘾&玩手机游戏容易上瘾,应该是所有家长最担心的问题。的确,电子游戏确实能导致上瘾问题。实验人员还发现,仅仅6周高频的玩电子游戏,就能改变大脑的前额皮质,变成成瘾症状的大脑。另外,孩子在频繁地玩游戏的过程中,大脑会大量释放多巴胺,吸引孩子一直玩下去,最终让孩子迷恋上电子游戏。那么,如何避免孩子游戏成瘾?1.一开始就对玩游戏时间进行限制研究发现,每天打游戏少于1小时,会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而当游戏时间超过3小时,就有上瘾的风险。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儿童,每天打电子游戏的时间不应该超过半小时。所以,孩子一开始接触手机游戏时,家长就应该严格监督游戏时间,比如像上述妈妈一样,每天限定玩1小时,每次限定玩20分钟。超出这个时间,就应该设定相应的惩罚,比如第二天不能再玩手机。当孩子养生相对固定的游戏习惯,就不容易上瘾了。&2.明确告知孩子长时间游戏的弊端在玩游戏之前,家长就应明确告诉孩子长时间玩游戏的危害性,比如会伤害眼睛,影响视力;比如睡前玩游戏会影响睡眠导致长不高;比如玩久了会上瘾,会失去朋友,会失去出去玩的机会等等。在孩子刚接触游戏时告知孩子这些,远比在孩子上瘾后再说这些有效的多。&3.别让孩子除了电子游戏,一无所爱对于孩子来说,最可怕的是,除了电子游戏,孩子没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那简直是逼着孩子上瘾。所以,避免孩子游戏成瘾的最好办法就是,丰富孩子的生活和兴趣爱好。上文中提到的小男孩,平时除了打游戏,还喜欢画画、游泳、下棋、看书,每天还会和同单元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所以他虽然每天都会打游戏,但却没有丝毫游戏瘾,因为生活中还有太多和游戏一样好玩的事情呀!如果孩子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爱好,大人哪怕是陪孩子读读绘本也是好的,或者,你还可以经常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让大自然的美好来渲染孩子的美好心境吧,毕竟,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东西可比电子游戏要有趣多了。4.要相信,你的陪伴比电子游戏更让孩子着迷在我看来,大部分孩子对游戏上瘾要归结到父母身上。很多父母自己一天到晚捧着手机,孩子缺少陪伴、缺少关怀、缺少交流,孤独感就来了。再加上有些父母图清净,一开始就纵容孩子随意玩游戏不立任何规矩,等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完全被游戏侵占,甚至丢了学习,丢了朋友,大人才开始着急。这时候才醒悟,往往已经晚了!所以,家长们,多陪陪孩子吧,给与孩子充分的温暖吧!你要相信,内心充满爱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游戏蛊惑的。&最后,我想问问,看完这些,你还禁止孩子玩游戏吗?
共获得金币 0
我家孩子不自律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我家孩子不自律我猜测,可能你一开始就没有和他定好规矩。如果孩子玩游戏不能自控,你还是要多多注意一下的。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我家孩子不自律引用:2我猜测,可能你一开始就没有和他定好规矩。如果孩子玩游戏不能自控,你还是要多多注意一下的。我家有瘾,尽量不呆家里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小孩自律的原因,大多数小孩做不到的。
共获得金币 0
孩子有瘾的,大人要多监督,我家孩子平时都不要,但到周未,一般一天给他玩两到三次,养成习惯了,知道平时就算拼命也不可能给他玩。他玩任何游戏都是浅尝辄止,那个什么王者荣耀,大人都迷,但是他玩熟了就丢下了,一直玩的游戏就只有建筑方面的,那个他感兴趣。孩子需要引导,也需要规范,靠自觉没用。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小孩自律的原因,大多数小孩做不到的。自律还是可以教出来的呀。。我也是属于给儿子玩的那种说好看两集动画片,或者玩一会游戏,可以自由选择小时候真的很自律,看完就自己关掉玩别的到幼儿园中班反而到狡猾起来了,我一个没注意他可能就会多玩一会。。然后就惩罚他第二天不许玩呗,如果再重犯就2天不许玩有过这样的惩罚 ,他就老实很多了他喜欢用手机听故事,这个不限制他时间,一边玩别的一边听故事也没啥影响但是有一次,我要求他关掉故事睡觉之后,当时也不知道哪根筋抽到了,偷偷跑去看他睡了么结果发现他抓着手机在玩,还知道把声音给关了。。。。额,然后就罚他三天不许做他所有想做的事想吃的不许吃,想玩的不许玩,我也尽量不理他。。让他这三天非常难熬。。有了这次教训,他就不敢再那样做了
与本帖相关的人: 展开
共获得金币 0
讲真的,小学中学还能禁止禁止,上大学呢。。。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就是这个自律麻烦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小孩自律的原因,大多数小孩做不到的。是大多数家长做不到陪伴孩子
共获得金币 0
智慧,开明
共获得金币 0
鸡汤 瞎扯蛋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让孩子羡慕别人,偷偷在外面玩确实不如在家里光明正大的,陪着他玩。男孩子好像比女孩更容易迷恋游戏。
共获得金币 0
对于游戏,家长最后让步的尺度会越来越大,楼主文章里的孩子,毕竟还小。你换一个青春期孩子试试?但也正因为小,家长用来抵制游戏的思路应该是:转移兴趣,培养其他爱好,多去户外。拖一阵是一阵吧。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讲真的,小学中学还能禁止禁止,上大学呢。。。上大学都成年了,还要家长管玩游戏的事情?孩子长大就需要自己来决定,难不成管一辈子,累死家长。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讲真的,小学中学还能禁止禁止,上大学呢。。。引用:2上大学都成年了,还要家长管玩游戏的事情?孩子长大就需要自己来决定,难不成管一辈子,累死家长。如果一个大学生,离开父母又无其他爱好,对自己也是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即便18岁之前被父母管得很死,到了大学,可就疯玩喽。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讲真的,小学中学还能禁止禁止,上大学呢。。。引用:2上大学都成年了,还要家长管玩游戏的事情?孩子长大就需要自己来决定,难不成管一辈子,累死家长。引用:3如果一个大学生,离开父母又无其他爱好,对自己也是得过且过不求上进,即便18岁之前被父母管得很死,到了大学,可就疯玩喽。这不就看他自己了,再说上大学之后除了考研的学生,有多少人不是疯玩,只要保证不挂科。
共获得金币 0
小的时候还好管,说得听,也能做规矩,到了青春叛逆期,估计就没这么自制了,家长也很难监管得住了。所以说说容易做做难,小时候玩的游戏简单,刹得住车,大了团体火爆游戏要克服心魔,控制时间很难,大人都不一定做得到,所以最好还是禁止。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小的时候还好管,说得听,也能做规矩,到了青春叛逆期,估计就没这么自制了,家长也很难监管得住了。所以说说容易做做难,小时候玩的游戏简单,刹得住车,大了团体火爆游戏要克服心魔,控制时间很难,大人都不一定做...
所以,楼主文章里那个妈妈,还没有到介绍成功经验的时候,她孩子小。游戏禁止是禁止不了的,现在禁止得越厉害,等读大学了,呵呵,压抑得到爆发了。还是要多培养孩子的爱好,虽然游戏确实吸引孩子,但孩子还会喜欢别的东西,我儿子现在把篮球和游戏是放在同等地位的喜欢程度。如果孩子再有几样和游戏同等地位的爱好,不仅身心健康,自然玩游戏的时间也没那么多了,而且在其他爱好中还结交了朋友。只是这个同等程度的爱好,可不是那么轻松培养得出来的噢,需要化时间、金钱、耐心,还需要父母用心,用心摸索这是往爱好方向走,还是在往压迫孩子学的路子上走?如果是前者,坚持下去,如果是后者,那就换个其他再继续摸索。相比于给孩子玩游戏,这个培养爱好可代价大多了。
共获得金币 0
我家宝宝现在5岁半,暑期班放学回来看电视,半小时左右,等我回家吃饭,吃完带去少年宫唱歌,回来洗澡,睡觉看一集小猪佩奇(5分钟一集,这周刚取消了这活动),手机和IPAD周末可以玩,每次玩一个场景15分钟左右(小伴龙,益智类的),平板上有装扮类的公主游戏,她还是蛮自觉的,一般要到时间跟她说一下都能自己关掉,小孩子还是要有个提前量,事先说好一般都能遵守,要是想耍赖,家长一定要坚持原则,小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你要是妥协了,她就会觉得耍赖就可以了
共获得金币 0
引用:1小的时候还好管,说得听,也能做规矩,到了青春叛逆期,估计就没这么自制了,家长也很难监管得住了。所以说说容易做做难,小时候玩的游戏简单,刹得住车,大了团体火爆游戏要克服心魔,控制时间很难,大人都不一定做...
引用:2所以,楼主文章里那个妈妈,还没有到介绍成功经验的时候,她孩子小。游戏禁止是禁止不了的,现在禁止得越厉害,等读大学了,呵呵,压抑得到爆发了。还是要多培养孩子的爱好,虽然游戏确实吸引孩子,但孩子还会喜欢...
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我不赞同一味的禁止游戏,关键是要适度,然后有所选择。。培养其他爱好也很重要,慢慢摸索和寻找
共获得金币 0
共获得金币 0
关键是要能找到比游戏更让人着迷的事情,嘿嘿&&
共获得金币 0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热门推荐:
&19楼百事通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9
举报邮箱: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2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孩子爱玩手机沉迷游戏怎么办?
最近网络一篇文章特别火,《欲毁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文章控诉了手机的十宗罪:
1、成绩直接下滑;
2、考试作弊,带坏学风
3、色情泛滥 ,腐蚀心灵
4、身体虚弱,精神失常
5、近视成灾、影响择业
6、带坏他人,影响一片
7、性格冷漠,亲情疏远
8、乱交朋友,校园欺凌
9、盲目攀比,不择手段
10、性格扭曲,频现命案
一看,挺吓人的,手机这么恶,把小孩都搞坏了。很多家长坚定没收小孩手机,学校加强管控手机的措施。
但我想追问几个问题?
一、以上十宗罪的罪魁祸首都是手机吗?
没有手机是否就没有盲目攀比,没有手机是否就没有性格扭曲,没有手机是否就没有近视成灾,没有手机是否就没有色情泛滥,没有身体虚弱,没有考试作弊,没有性格冷漠……?。
在没有手机的70年代,80年代这些罪是否就没有?
电视,MP3,VCD,电脑,网吧,每一样新事物的出现,家长和老师都很紧张,禁令频出。但几十年过去了,好像没听说哪个高材生是因为遵守禁令而打造出来的,倒是更多孩子因为抗争禁令而出事的。
沉迷手机确实不利孩子成长,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方便生活,连接未来的必备工具。孩子玩手机带来的十宗罪,错不在手机,而在于教育,在于家长、学校没有正确的引导。
好比强奸罪的发生,难道是因为女子太美貌,太有诱惑力?而不是因为罪犯的恶行?
在智能手机与通讯、购物、出行、学习、工作紧密相连的今天,你让孩子与智能手机绝缘,你觉得合适吗?在众多名校学生使用iPad用于翻转式学习,许多学生用学而思APP进行精熟化学习时,你让孩子与智能手机绝缘,你想把孩子培养成文物宝贝吗?
二、管控手机就有效吗?
某寄宿制学校,制定了专门的手机管理条例,走读生一律不许带手机进校,住校生须把手机交给班主任保管。每天进校门,先走安检门,电子监测仪发现有电子设备,保安扣下交班主任;政教处、宿管员、班主任每周不定期用电子监测仪在教室、宿舍检查四次以上。
首先炼就了学生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
经验一:学生一脸诚恳相,主动上交一个手机,赢得老师信任。转身书包里又掏出一个手机,这才是真正好用的手机。
经验二:甲同学先进学校,一副好学生的表现,安检过关后,左转右转来到偏僻的围墙边,一声咳嗽,围墙外的乙同学扔进一个小包包,内藏几部手机。然后乙同学一副好学生的表现,极其配合安检,顺利进校。
经验三:带进学校的手机,用胶带纸张贴在宿舍马桶背面,或放置卫生间通风口。晚上宿舍集体玩手机,轮班站岗放哨。
经验四:把手机寄放在超市的储物柜,放学后取出,玩一两个小时,又放回去,经常更换超市。
经验五:……
如果不在一线做班主任,你是绝对不知道现在的学生有如此聪明。孩子的那些奇招妙招哪里学来的?不都是在抵抗学校、家长管控措施的实践中演练出来的吗?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学校、家长总是一厢情愿地打着“都是为了你好!”的旗号,实施严惩重罚的手段。如果严刑酷法有效,秦始皇的万皇梦早就实现了。如果严刑酷法有效,解放前的革命者就不用革命了。
“都是为了你好”,不许玩手机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还是为了你想要的升学率!
被严惩重罚吓倒的孩子都是老实孩子,调皮一点的孩子,根本不怕。他们对形势的研究比你更透彻。一个学生在宿舍培训室友:“你们不要怕老师,老师不敢打我们,他要是打了我们,他吃不了兜着走”。“你们也不要怕处分,不要怕记过,这些东东对我们以后找工作一点没关系。”“你们也不要怕开除,现在义务教育不能开除人。”“你们也不要怕考不好,以后我们送快递,送美团,只要会骑车,会用手机就可以。”
严格管控,只能把学生往绝路上逼。
其次塑造了众多学生苦逼的脸,空洞的心。
严格管控的家庭与学校,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必然很对立。世界那么大,社会那么妙,学生却自小学到高中,十几年圈养在家庭与学校两个屋内。时代造就了电视、电脑、手机,给孩子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口,却被大人堵死。孩子试图打开那点窗口,寻找成长的乐趣,当一次次遇阻,就陷入绝望。学习没兴趣,生活没乐趣,一张张苦逼的脸,就这样多起来了。孩子内心焦虑,表情麻木。少数走极端的孩子,就跳楼了。据统计,某市2016年共有16位学生跳楼自杀。
认同管控手机的家长和学校,简单粗暴,从不从孩子角度想问题,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方法简单,培养大批的考试工具。听话,懂事的孩子,服从学校管理,顺从家长管教,自觉封闭自己的心灵,一心只读圣贤书,不问世事,不问生活。除了考试能行,其他沟通能力,生活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等等都不行。即使如家长所愿,考入了大学,也常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校园裸贷、毕业啃老越来越多。
对手机只知道管控的家长和学校, 是自私的,是不负责任的。对手机一禁了之的行为,是简单粗暴,偷懒省事的做法。只知道管控的家长和学校,他们逆时代的发展,只看短期效果,只追求自己的需要的结果,而不顾学生成长的需要。他们不愿意沉下心来研究学生的心理,不愿研究未来的趋势,不愿意研究真正的教育。
三、手机除了管控就没有其他办法吗?
90年代的老师上课没收学生的小说,00年代的老师进网吧抓学生上网,10年代的老师没收学生的手机。
00年代学生不时兴看小说,10年代学生不时兴进网吧,是老师和家长管出来的效果吗?不是,是因为电脑比小说好玩,手机比网吧好玩。
由此可知,孩子之所以迷恋手机或电视,并不是因为他有多爱,而是他从来就不知道比这些更有趣的东西。除了这些电子产品,还有什么更好玩?当你禁止孩子玩某样东西时,必须有一样更有意义的事情取代,让孩子主动的放弃。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校长用“犯错——惩罚”的简单办法,极端惩治学生,但结果是学生的犯错行为变本加厉,最后调皮学生“蒙丹 ”点一把火把学校烧了。校监马修,把恶劣的学生组成合唱团,让孩子渐渐知道音乐比恶作剧好玩,整个学校变好了,学生不需要惩罚了,五十年后诞生了世界上最优秀的指挥家。 182...贰玖玖叁 零六八八 英高特
马修用有意义的歌唱艺术让孩子们主动放弃调皮行为。
因此与其管控不如疏导!
认知要深入孩子心里,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干涉。捕捉到有利的教育时机,与孩子认真讨论迷恋手机的危害。除了视力的下降、颈椎腰椎的酸痛、睡眠不足等身体健康方面,还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效率变低、现实人际互动减少、情绪易烦躁等等心理层面的隐患。
约定要与孩子共同制定,而不是家长一方强制规定。耐心与孩子商定使用手机的时间与内容。引导孩子认识哪些内容有益,哪些内容有害。规定时间内玩小游戏或学习知识,观看新闻,阅读书籍。时间到了没有结束,实施一些惩罚,比如第二天取消玩手机的时间,让他意识到自己不守时就不能玩手机。
拓展孩子的视野,尝试更多的生活方式。不是总是窝在家里,带着孩子一起走进自然,融入社会,一起看到更美的风景,一起享用更好的生活。带孩子去游山玩水,既锻炼健康体魄、又开拓视野。可以到图书馆、新华书店、科技馆等地方读书学习、了解科普知识、增长见识,与孩子一起摆脱思维局限。当见识多了,兴趣爱好自然渐宽,就不会沉浸在唯一的“电子游戏”中。
不久,你与孩子可能会有以下对话了:
“孩子,你怎么不玩手机了”
“我没时间,我要和同学去科技馆“
“孩子,你怎么不玩手机了”
“我没时间,我要和同学去踢足球“
“孩子,你怎么不玩手机了”
“我没时间,我要和同学去图书馆“
“孩子,你怎么不玩手机了”
“我没时间,我要和同学去公园,公园的荷花开了“
“孩子,你怎么不玩手机了”
“我没时间,我要……“
最后一点,家长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父母做什么他就学什么,这就是身传言教。如果家长经常在家里玩微信、打游戏、玩手机麻将,看电影,那么孩子心里能不痒痒的吗?因此,属低头一族的家长,一定记得不要在孩子面前拼命地玩手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孩玩游戏扣费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