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社会支持与手机网络社交依赖问卷媒体依赖的关系

新颖的心理学论文选题
新颖的心理学论文选题
【www.ruiwen.com - 论文】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新颖的心理学选题,供大家参考!  1体验式游戏促进学生入学适应的探究  2体验式游戏提高学生自尊水平的研究  3体验式游戏增强班级凝聚力的探究  4大学生休闲娱乐、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  5中学生性别角色冲突与寻求专业心理帮助态度的关系研究  6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表现及疏导策略  7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8IT从业者情绪调节方式、休闲活动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  9大学生成人依恋、完美主义与特质焦虑的关系研究  10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双性化人格关系的相关研究  11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生活满意度与精神状态关系的研究  12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3“90后”大学生失恋心理调适综述  14当代大学生恋爱关系浅析  15大学生安全感与家庭出生顺序、性别的相关研究  16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17对我国大学生恋爱观问题的思考  18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与特质焦虑的相关  19寄宿与非寄宿小学生的孤独感研究  20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和情绪状态之间的交叉滞后分析  21师范院校大学生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的调查研究  22农村赌博现象的动机分析及应对措施  23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焦虑的相关研究  24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25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心理及其对策分析  26高中生与大学生人际信任状况研究  27中学生自我概念特点的调查研究  28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  29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0大学生人际信任研究  31大学生缺陷感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32初中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33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尊的相关研究  34高校应届毕业生焦虑特点的调查与分析  35初三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36师范类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37初中生人际信任与家庭教养方式相关研究  38大学生依恋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39大四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  40大学生学习拖延与自尊的相关研究  41师范类大学生与非师范类大学生心理资本状况比较研究  42大学生心理弹性与情绪关系的研究  43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44关于3-6岁幼儿左右方位概念发展的研究  45保险营销人员的情绪智力、工作倦怠与休闲娱乐的相关研究  46自立人格研究进展  47大学生家庭环境、自我决定与自我和谐的关系研究  48大学生自信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49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  51大学生自我和谐与人际关系容纳的相关研究  52家庭教养方式、自我和谐与自我接纳的关系研究  53大学生对相亲的态度及归因调查  54大学生安全感与人际信任、父母关系感知的相关研究  55幼儿助人行为发展实验研究  56大学生就业自我效能感与求职焦虑的关系研究  57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总体幸福感关系研究  58女大学生社交焦虑与应付方式的相关研究  59大学生网络成瘾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60师范类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61中学生述情障碍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  62中学生父母心理控制与攻击性的关系研究  63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应对方式相关研究  64网络信息中的人格知觉  65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66激励理论在中小型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67浅谈心理危机及其干预  68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状况及对策分析  69人格特质与网络成瘾行为关系研究  70关于大学生逃课现象的调查研究  71大学生体育运动与人际关系容纳关系的研究  72性詈语的心理学研究  73大学生生活目的与积极情感的关系研究  74不同家庭社会阶层大学生的网络依赖与人际关系状况调查  75青少年手机依赖现状调查研究  76感觉寻求与网络成瘾行为之间关系研究  77大学生的成就动机与职业抉择的关系研究  78大学生学习倦怠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79“单独家庭”生育意愿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  80大学生自尊水平与就业期望的研究  81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综述  82自我同一性相关研究综述  83浅谈心理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84气质性乐观研究综述  85师范类大学生社交自尊与自我和谐的相关研究  86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87浅谈从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来看儿童教育的策略  88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89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自立人格的相关研究  90当代大学生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与大五人格的关系研究  91大学生自信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92大学生人际信任、交往焦虑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  93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孤独感的相关研究  94农村丧偶老人心理健康、抑郁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95关于大学生害羞、性别角色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相关研究  96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  97饲养宠物与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98中学生自我接纳、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99高三应届生、复习生心理韧性与生活事件的现状调查及二者的关系研究  100大学生社会比较与抑郁的关系研究  101大学生内隐自卑、外显自卑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研究  102初中生意志品质与一般自我效能感相关分析  103大学生拖延行为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研究  104强戒人员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相关分析  105中学生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  106传统心理学思想与心理学中国化的关系  107大学生情绪调节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的研究  108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情绪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109大学生成就动机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自尊的关系研究  110大学生外显自尊、内隐自尊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研究  111农村中学生厌学心理的相关分析  112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拖延行为的关系研究  113目击证人的记忆可靠性研究综述  114员工帮助计划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115初中生完美主义和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116大学生安全感、人际信任及其关系研究  117工作压力探讨综述  118大学生社会支持、自尊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  119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120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焦虑情绪的关系研究  121大学生完美主义与失败恐惧的关系研究  122团体辅导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123大学生家庭责任感与学习动机关系  124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125师范院校大学生自信心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26自我心理暗示理论研究及实践应用  127大学生人格类型与自尊水平的关系研究  128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129“90后”大学生人格类型与恋爱观关系研究  130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抑郁情绪的相关研究  131人际交往之心理学探析  132基于“平衡哲学”对“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考  133大学生职业决策风格及其特点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  134高中生生活事件、心理弹性与躯体化的关系研究  135中学生休闲活动与心境状态的追踪研究  136大学生情绪智力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137当代大学生道家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  138大学生课余休闲偏好与创造性倾向的关系研究  139农村留守儿童休闲活动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  140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择业效能感关系的研究  141浅谈90后员工激励体系的建构  142女大学生消费者自我概念与消费行为的关系研究  143心理契约视角下新生代操作型员工流失研究  144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  145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特点及其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146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147家庭关系与高三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  148大学生娱乐休闲活动与情绪状态的关系研究  149情绪冲突性别差异的ERP研究  150网络游戏中注意对其任务完成的作用规律
本文来源:&>&&>& > 正文
智能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17:48:19
触屏时代正在快速降低人们的社交能力,影响大众,尤其青少年、大学生面对面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智能手机成瘾类似于网络成瘾,属于技术成瘾或行为成瘾,其成瘾者缺乏自我控制,冲动性显著高于非成瘾者,心理健康水平更差。张燕贞等研究发现,冲动性是医科大学学生手机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智能手机成瘾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冲动性是外向性人格特质的亚结构,高冲动个体倾向于凭一时高兴行事,缺乏计划性和自我调控能力,进而干扰生活出现头昏眼花,视力模糊,感觉疲劳、睡眠不足等躯体症状。使用智能手机满足自我心理需求,在虚拟的网络寻求和谐人际关系和亲密,以建立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同时冲动性也容易产生耐受几天、智能手机成瘾者有较低的自我肯定,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影响心理健康水平。付桂芳等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与症状自评量表对540名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手机成瘾情况日渐严重且趋于严重。根据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年 第22卷 第2期发表的《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一文,表明在手机依赖的动机方面是存在差异的,即男生与女生这种逃避负性情绪的途径不同,男生更倾向于从手机移动互联网中获得工具性支持,而女生更希望从中获得情感性支持和网络成员的社会支持。大学生所处阶段正处在自我同一性确立时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各种冲突难以统合时,移动互联网手机的多功能性、易操作性、虚拟性、互动性、海量信息,造成大学生、青少年现实与虚拟相混淆甚至脱离,易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手机依赖很有可能成为继网络成瘾之后,对大学生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重要因素。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过度使用对青少年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突出表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和谐水平上。心理和谐是心理过程和内容彼此之间,或者各部分与整体之间保持动态的均衡、完整、协调一致的自在的轻松状态,以及认知、情绪情感、意志和行为以及人格的完整协调,同时能够与外界环境进行有效的沟通,较少内部或外部冲突。有研究表明,心理和谐能促进心理健康,心理不和谐则阻碍身心健康发展,但手机依赖者在心理和谐的大多数指标都不能达到协调统一。还有研究认为,网络社会支持对青少年的孤独感和心理和谐有影响,网络社会支持越高,心理和谐水平越高,孤独感越低,心理健康水平也越好。可见,手机依赖之所以会对青少年心理和谐产生影响,与青少年的网络社会支持有关。瑞典一项研究还表明,儿童和青少年过度使用手机,将使他们成年后患脑癌和神经胶质瘤的机会高出正常五倍以上;法国卫生部委Cl?ermont-Ferrand大学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与瑞典研究一致的结论,认为手机过度使用很可能会诱发人类的脑瘤、听觉神经癌和不育症的发生。手机依赖除了对生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外,对心理健康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西班牙Salamanca大学Cristina领导的研究小组就认为,手机依赖与药物成瘾、烟酒成瘾类似,手机短暂不在身边能使人产生难以忍受的戒断反应还有研究者指出,手机隔绝了自我与外部世界,过度使用手机的青少年不但与周围同龄人缺乏有效沟通,而且还会表现出更多的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网社会支持的作用刘沛汝,手机依赖的人难以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完成其他任务时会因使用手机行为而分心,并且通常会强迫性地检查语音信箱及短信,隔几分钟就会想去看看是否有新信息或未接电话。以上研究都支持了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呈负相关的结论。大学生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虚拟介质建立和维持的人际关系与现实有较大差别,热衷于经营虚拟人际关系,会对现实人际交往产生负面影响,可能使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淡化,混淆现实自我与网络自我,难以接纳现实与网络冲突中的自我形象,这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混乱,直接导致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人际和谐和人事和谐出现不协调。手机依赖与网络社会支持显著正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手机依赖者希望从手机移动互联网中获得更多的会支持,如网络情感的支持、网络信任的支持、网络尊重的支持等,这一结果与以往研究一致,即手机依赖者在心理空虚、情绪低落时,迫切希望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获得相应的情感支持,否则就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的戒断性症状。但也有研究认为,手机依赖者通过网络寻求归属感和获得社会支持,会恶化个体现实人际与社会关系,导致个体与他人的社会关系疏远,体验到无助感、无意义感和孤独感。因而,手机依赖有可能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却也可能弱化现实社会支持,对现实社会支持产生负面影响,这种以手机移动互联网为分割点的线上线下社会支持系统的关系如何协调,才是改善手机依赖者身心健康的关键。网络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作用表明,手机依赖既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又通过网络社会支持对其产生间接影响。因此,手机依赖作为输入变量,通过影响网络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和谐水平。但具体分析,我们却发现,手机依赖对网络社会支持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对心理和谐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而手机依赖却对心理和谐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这一结果不符合正常的逻辑。我们认为,结构模型的路径关系显示,手机依赖提高了大学生的网络社会支持,却未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水平,表明可能还有其它更为重要的变量(如焦虑、抑郁、学校适应不良等)在手机依赖与心理和谐间起到中介作用。网络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作用而不是完全中介作用的这一结果,可以明确表明网络社会支持并不是唯一的中介变量,而更为重要的中介变量肯定存在。鉴于上述研究结论,手机成瘾问题成为继网瘾之后又一心理问题,如何为成瘾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需要引起家庭、社会和心理治疗及同仁们的充分重视.&本文为春晖心理咨询工作室编辑,知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违权,请联系删除,感恩分享。&参 考 文 献1 李丽,牛志民,梅松丽,宋玉婷。医学生智能手机成瘾、冲动性与心理健康相关研究。现代预防医学,2016,43(3):482-484.2 刘沛汝,姜永志,白晓丽,手机互联网依赖与心理和谐的关系:网络社会支持的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那场,2014,22(2):277-280.3 徐夫真,张文新. 青少年疏离感与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关系:家庭功能和同伴接纳的调节效应检验. 心理学报,2011,43(4):410-4194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 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6(1):26-273 贺金波,陈昌润,鲍远纯,雷玉菊. 青少年手机依赖的测量、危害和发生机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22-8245 &Fredrik S, Michael C, Lennart H. Use of wirelesstelephonesand self- reported health symptoms: A Population- basedstudy amongSwedish adolescents aged 15-19 years. Envi-ronmental Health: A Global AccessScience Source, ): 1-106 苗笑雨. 虚拟与现实:大陆网络虚拟即时交流主体行为与心理机制研究.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博士论文,2009。&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本网站法律顾问:Itlaw 庄毅雄
陕ICP备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陕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学生社会支持及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龙源创新数字传媒(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需继续阅读或下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然而我们在为此担忧时,不能忽略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处于青少年后期的大学生,正处于Erikson所说的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阶段,处于“规范性危机”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而自我同一性形成是人格完善的标志,是最佳心理功能的一个方面。因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值得研究,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
本研究起初通过回译、访谈和修订国外的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EIPQ),以235名大学生为被试,检验问卷的信效度,结果发现该问卷不能很好地适用于中国大学生。接着研究者又从访谈、开放式问卷着手力求编制适合中国大学生的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对回收的243份问卷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表明自编的自我同一性过程问卷基本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然后以486名大一到大三学生为被试,检验自我同一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表明,早闭型和完成型同一性状态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好,延缓型同一性状态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探索和承诺都对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影响,探索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差,承诺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好;探索和承诺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也存有一定的差异,大一探索得分高于大二大三,理工科学生探索得分高于文科生,家庭来自城镇学生的探索得分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大二学生在承诺上得分低于大一和大三学生,理工科学生承诺得分高于文科生。
本研究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如研究完全采用自我报告法,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变异,不能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等问题没有解决。未来研究可以通过实验控制、纵向研究采取多种方法以求对此研究作进一步的改善。另外本研究的问卷编制的结构是采用国外的同一性操作性定义,至于这一操作性定义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自我同一性的含义,在理论和实证上都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以及同一性与其他变量如家庭变量的关系、将同一性研究扩展到成人研究等,这都是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6【分类号】:G44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红梅;;[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侯春娜;刘志军;张绍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周红梅;;[J];学理论;2010年03期
郭占欣;郑建村;;[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李爽;陈晓;;[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年07期
李霈;;[J];莆田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李欣晏;;[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张乾一;文萍;;[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赵君;李焰;李祚;;[J];心理科学;2012年03期
周红梅;;[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永康;[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春梅;[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蒋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谢传送;[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夏兢;[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张炜;[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袁丽丽;[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陈坚;[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朴华英;[D];延边大学;2009年
郑秀娟;[D];河南大学;2010年
徐晓蕾;[D];复旦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其亮;[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郑宁;[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
,郑日昌,邓丽芳,张忠华,郭召良;[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5年02期
叶景山;[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年05期
金绪忠,沙海燕;[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4期
苏霞,刘启辉
,殷晓莉;[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年06期
方继勇;[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年13期
李艾丽莎,张庆林;[J];青年研究;2003年05期
崔光成,赵阿勐,陈云辉;[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陈国典;[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香;[D];河北大学;2001年
王树青;[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王倩;[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徐锋;[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王兰锋;[D];河南大学;2005年
刘永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萍;[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陈德鹏;;[J];安徽史学;2007年03期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毕业生追踪调查课题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朱祖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张同健;;[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葛明贵;漆文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朱祖林;汤诗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王勇;[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刘敏岚;;[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3期
张丽颖;李胜连;;[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玉柱;金盛华;;[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张玉柱;;[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许劲;;[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朱海就;张昭时;;[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王玉;;[A];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论文集[C];2009年
李扬;;[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丁海峰;童毕建;廖珺;;[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王纾;;[A];2009年首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张言彩;韩玉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马兰军;王德玮;;[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刘凤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喻登科;[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董媛媛;[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李思志;[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刘嘉莹;[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崔丽莹;[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陆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朱俊;[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赵书松;[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孙超;[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史永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侯胤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周楠;[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安翠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吴召山;[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侯磊;[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张福英;[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宁吉凤;[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竞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张其亮;[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彭永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彭永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葛明贵,余益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许韶君,陶芳标,张洪波,曾广玉;[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1999年02期
秦红霞;段素梅;;[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刘秋颖;苏彦捷;;[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甘怡群;奚庄庄;胡月琴;张轶文;;[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闫占闻;刘晓明;;[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成;李谷静;;[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聂衍刚;[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安秋玲;[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任俊;[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华桦;[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树青;[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史慧颖;[D];西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锦;[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蒋婷;[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沈悦英子;[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张雁军;[D];西藏大学;2011年
王丽霞;[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陈香;[D];河北大学;2001年
吴宁;[D];苏州大学;2002年
王亚鹏;[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卢谢峰;[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李明睿;[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向东;刘慧臣;;[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高艳;乔志宏;宋慧婷;;[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曹巧君;朱运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侯春娜;刘志军;;[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8期
朱志玲;;[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鲁朋举;罗乐;胡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07期
陈金田;;[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刘岩松;张绍波;;[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2年02期
聂永芬;;[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1年01期
周红梅;;[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闫闯;[D];吉林大学;2011年
孙秀艳;[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江楠楠;[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刘秀峰;[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董磷茜;[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吴成胜;[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张建宁;[D];苏州大学;2010年
彭春梅;[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饶晓;[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蒋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沈文;[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苏文;[D];西南大学;2011年
雷佶东;[D];西南大学;2011年
刘中霞;[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日昇;[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01期
金盛华;[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张向葵,丛晓波;[J];东北师大学报;2004年02期
李晓东;[J];东北师大学报;1998年04期
周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3年03期
陈瑜玲;[J];广东工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孙灯勇,郭永玉;[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张颖,毛国红;[J];中国冶金教育;1997年05期
冯怡,薛筷明,王秀华;[J];护理学杂志;2001年07期
潘绮敏,张卫,朱祖德;[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丽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2期
林晔;;[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年12期
刘幸娟;纪伟;;[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年07期
蔡璐;;[J];社会工作(下半月);2010年12期
彭永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J];中学生百科;2002年09期
张鑫;李昌庆;傅金芝;;[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吴婷婷;杨一平;;[J];社会心理科学;2005年Z1期
李齐;薛继婷;;[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许渭生;;[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桂云;;[A];推动新型工业化 促进湖南经济发展——2007年湖南科技论坛(下)[C];2007年
刘乐斌;向桢;仇建国;梅劲健;;[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C];2010年
张均东;孙培廷;;[A];大连海事大学校庆暨中国高等航海教育90周年论文集(机电分册)[C];1999年
孙喜惠;;[A];陕西省图书馆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与全国图书馆部室主任工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朱张林;;[A];“金轮杯”2009年全国纺纱梳理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刘沫;陈海宁;陈晓猛;;[A];中国建设教育协会2002年立项研究课题论文集[C];2003年
赵明友;王玉云;;[A];2004年浙江省科协重点学术研讨项目(5)浙江省农业标准化建设对策研究论文集[C];2004年
魏东;;[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俞彬;;[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6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况会;;[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7辑)——第八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第二届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2007)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王静;[N];文艺报;2010年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汪堂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张仁元;[N];工人日报;2010年
张世光;[N];工人日报;2010年
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全国人大代表
李茵;[N];长江日报;2011年
本报通讯员
张胜利 贾阳阳;[N];人民代表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穆晶晶;[N];保健时报;2009年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心理咨询中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杨晓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永康;[D];西南大学;2008年
安圣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万增奎;[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郭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覃小航;[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王树青;[D];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汪建新;[D];复旦大学;2007年
梁晓燕;[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骆静;[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黄保华;[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红梅;[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刘永芳;[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刘妍;[D];黑龙江大学;2009年
朱继玲;[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乔少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黄小华;[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孟静;[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韩蕾;[D];吉林大学;2007年
李士龙;[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高宏;[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社交依赖问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