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咳嗽叫“吹空调咳嗽”,该如何来“ぁ

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第一条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居住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中国公民和户籍在本省而居住在省外的公民,以及本省行政区域内的一切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 实行计划生育是国家的基本国策。 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应当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热情服务,不得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 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计划生育公务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计划生育工作和与计划生育有关的人口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六条 全社会都应当积极支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应当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考核政府政绩和单位负责人实绩的重要依据。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人口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和上一级人民政府人口发展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人口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根据人口发展规划制定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负责实施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的日常工作。

  第十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管辖区域内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贯彻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实施方案。

  第十一条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配备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 村(居)民会议可以依法制定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或者居民公约。 村(居)民委员会与育龄公民可以依法签订计划生育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第十二条 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实行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计划生育责任制,具体负责本单位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第十三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应当公开,自觉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四条 城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属地管理。 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由其户籍所在地和现居住地的人民政府共同负责,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

  第十五条 计划生育、教育、科技、文化、卫生、民政、司法行政、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教育。

  第十六条 人口与计划生育的统计应当及时、准确,有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 发展计划、计划生育、公安、劳动保障、民政、教育、人事、卫生、统计等有关部门对有关人口信息资源实行共享。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必要的经费。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贫困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给予重点扶持。 政府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为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提供捐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克扣、挪用人口与计划生育费用。

  第十八条 政府鼓励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十九条 鼓励公民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公民,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男年满二十五周岁、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初婚的为晚婚;已婚妇女年满二十三周岁妊娠生育第一个子女的为晚育。

  第二十条 生育第一个子女实行免费登记制度。 夫妻可以自行选择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时间,应当在生育前到一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登记,免费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凭手册享受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服务。 《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样本由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一条 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二)经设区的市以上计划生育技术鉴定组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三)曾患不育症,依法收养一个子女后又怀孕的; (四)夫妻双方均为少数民族的; (五)夫妻一方从事矿工井下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六)夫妻一方从事外海、远洋捕捞作业连续五年以上,现仍从事该项工作,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七)夫妻一方为烈士的独生子女或者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的; (八)夫妻一方因非遗传性残疾失去劳动能力,只生育一个女孩的; (九)再婚夫妻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第二十二条 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且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具有下列特殊情形之一,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男方到有女无儿家结婚落户,与女方父母共同生活并履行赡养义务的(女家姐妹数人,只照顾一人); (二)兄弟两人以上,只有一个有生育条件,且只生育一个子女,其他兄弟均已丧失生育条件并未收养子女的; (三)在与内陆不连结的海岛定居的。

  第二十三条 只生育一个女孩,母女均为农村居民且母亲居住在农村连续五年以上,以农林牧渔业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二十四条 夫妻双方再婚前各有一个子女,均随前婚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经夫妻双方申请、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第二十五条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女方为初育的须年满二十五周岁,女方为再育的须年满三十周岁。

  第二十六条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证。申请办理生育证时应当提交生育申请书,并提交下列证件和证明: (一)双方的居民身份证、结婚证; (二)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证明;   (三)已收养子女的,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  (四)具有本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 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对公民的生育申请及时受理、审核,并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将审核意见和申请人的申请材料报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十日内对符合生育条件的发给生育证;对不符合生育条件的以书面形式告知不批准生育的理由。

  第二十七条 本省居民涉外生育,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生育以及归国华侨和出国留学人员的生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 病残儿医学鉴定申请,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受理初审后报设区的市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医学鉴定。申请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向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申请重新鉴定。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鉴定结论为终局鉴定。

  第二十九条 禁止歧视、虐待生育女婴的妇女和不育的妇女。禁止歧视、虐待、遗弃婴儿。 溺婴、遗弃婴儿和违法送养子女的,不再批准其生育申请。

  第四章 奖励与社会保障

  第三十条 男女双方晚婚的,除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婚假十四日。女方晚育的,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六十日,并给予男方护理假七日。增加的婚假、产假、护理假,视为出勤,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农民、城镇失业人员实行晚婚晚育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村(居)民委员会给予适当奖励,并提供优先优惠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一条 只有一个子女自愿不再生育的,经本人申请,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核实,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凭证享受以下奖励: (一)从申请当月起至子女年满十四周岁止,每月领取不少于十元的奖励费。奖励费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各发百分之五十。机关、事业组织工作人员的奖励费由所在单位从行政事业费中列支;企业职工的奖励费由所在单位从企业公益金中列支;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民的奖励费由所在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兑现,确有困难的,由县(市、区)财政予以适当补助。 (二)独生子女父母为机关、事业组织职工的,退休后加发本人标准工资百分之五的退休金(退休金为百分之百的不加发),其经费从原渠道列支。独生子女父母为企业职工的,退休时由所在单位按照设区的市上一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百之三十发给一次性养老补助。 (三)各级人民政府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夫妻、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生育两个女孩已实施绝育手术的家庭在发展经济中,应当给予信息、资金、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对实行计划生育的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代赈、扶贫项目、社会救济、划分宅基地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 提倡对农村自愿终生只要一个女孩的夫妻给予重奖。

  第三十二条 对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并且未收养子女的夫妻,原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待遇不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给予高出最低生活保障线三分之一的照顾。 生育双胞胎或者多胞胎的,不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待遇。

  第三十三条 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又生育的,由发证机关收回光荣证,停止凭证享受的各种优待,并追回领取的各种奖励。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大力发展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及其他社会福利事业,促进计划生育。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根据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实行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办法。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组织和个人多方筹集资金,兴办不同形式的老年福利机构,逐步形成以社区为主体的老龄人口服务网络。

  第三十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计划生育公益金由政府拨款、民间捐资、社会募捐、国际捐赠等资金组成,主要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

  第五章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三十六条 公民享有避孕方法的知情选择权。育龄夫妻应当及时落实避孕节育措施,接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指导,预防和减少非意愿妊娠。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权利。提倡已生育过子女的夫妻,选择长效避孕节育措施。

  第三十七条 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承担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宣传咨询、业务培训、药具供应等职责。

  第三十八条 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普及避孕节育、孕期检查、随访服务、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科学知识,促进孕前管理,保证受术者安全,防止或者减少出生缺陷。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实行计划生育的育龄夫妻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免费项目、服务费用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的鉴定和处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孕产期保健和接生服务时,应当查验孕产妇的《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者生育证;发现无《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或者生育证的,应当在三日内告知该机构所在地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第四十一条 严禁利用超声技术和其他技术手段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

  第四十二条 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子女的公民,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以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上一年度统计公报公布的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基数,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水平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情节,按照男女双方各自的子女数分别计征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三条 对具有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并符合第二十五条规定,未提出生育申请而生育第二个子女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责令其限期补办生育证,并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二分之一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具有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但不符合第二十五条规定,未经批准而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二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不具有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之一而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三至四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四条 对符合法定结婚条件但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应当自生育之日起六十日内补办结婚登记;逾期未补办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二分之一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不符合法定结婚条件而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征收社会抚养费,并不再批准其生育第二个子女。 有配偶者与他人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四倍征收社会抚养费;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五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有配偶而重婚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五倍征收社会抚养费;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六倍征收社会抚养费。 当事人有本条第三款、第四款规定的情形,其年实际收入高于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以年实际收入为基数计征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五条 对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第三个以上子女的,按照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六倍以上十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 有前款规定的情形,当事人年实际收入高于第四十二条规定的基数的,根据情节轻重,按照其年实际收入的六倍以上十倍以下征收社会抚养费。

  第四十六条 对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流动人口征收社会抚养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 社会抚养费的征收,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作出书面征收决定;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作出书面征收决定。

  第四十八条 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决定对当事人征收社会抚养费,应当向男女双方当事人分别送达征收决定书。当事人收到征收决定书,应当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并签名或者盖章。 征收决定书必须盖有征收机关印章,并载明下列事项: (一)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和地址; (二)违法生育的事实和证据; (三)对男女双方当事人分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法律依据和征收数额; (四)缴纳社会抚养费的方式、地点和期限; (五)不服征收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和期限; (六)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名称和征收决定日期。

  第四十九条 社会抚养费征收决定书自送达当事人之日起生效。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 当事人实际收入水平过低、一次性缴纳社会抚养费确有实际困难的,应当自收到征收决定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作出征收决定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并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当事人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分期缴纳的决定,并书面通知当事人。

  第五十条 当事人应当到县级财政部门指定的金融机构缴纳社会抚养费。指定金融机构收到社会抚养费,应当向当事人出具由省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社会抚养费收据。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社会抚养费的,自欠缴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缴社会抚养费的千分之二的滞纳金;仍不缴纳的,由作出征收决定的计划生育行政部门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十二条 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生育的,除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外,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组织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属于其他人员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组织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五十三条 收养子女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卫生行政部门依据职权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六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为他人放置或者摘除宫内节育器,非法施行输精管、输卵管复通、终止妊娠等计划生育手术的; (二)未取得法定执业许可证的单位或者未取得法定执业资格的人员施行计划生育手术的;   (三)利用超声技术或者其他技术手段为他人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的;  (四)实施假节育手术、进行假医学鉴定的;   (五)出具假生育证、假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假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等假计划生育证明的。

  第五十五条 伪造、变造、买卖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计划生育证明的,由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取消其计划生育证明;出具证明的单位有过错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六条 容留、包庇他人违法生育的,侮辱、伤害计划生育执法人员或者拒绝、阻碍计划生育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并予以制止;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不履行协助计划生育管理义务的,由有关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并给予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二)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截留、克扣、挪用、贪污计划生育经费或者社会抚养费的; (五)虚报、瞒报、伪造、篡改或者拒报人口与计划生育统计数据的。

  第五十九条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在实施计划生育管理过程中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十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88年7月20日山东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6年10月14日山东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修正的《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同时废止。 结婚以办理结婚登记为准.你先生育后结婚,违反了婚姻法和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规定,属无证生育,应缴纳社会抚养费,不然给孩子保护口可能都是问题.

缺乏锻炼,身体状况差;

患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慢性呼吸道炎症等病;

室内外温度不平衡,气温过低、过高;

患有感冒的成人与孩子接触,传染给孩子。感冒可以通过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物品传播。

冬春季易出现喉咙痛、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或者伴有流泪、微咳。

夏季易出现呕吐、腹泻、发热等。

当鼻腔被浓鼻涕阻塞时,婴儿就会出现呼吸困难、拒绝吃奶等。

2—6岁的小儿感冒时,常常先出现高热,1—2天后才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一般轻症感冒在3—4天即可自愈,而重症感冒高热持续可达1周。

因为没有治疗感冒的特效药,治疗感冒的药物主要是减轻症状,而不能缩短病程,所以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特别是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滥用抗生素反而会引起肌体菌群失调,有利病菌繁殖,加重病情。

每日早、晚查看宝宝身上有没有出现皮疹,大腿根部、腋下有没有肿痛,眼神是否发呆,全身皮肤有没有出血点等等,因为有些传染病如猩红热及水痘等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

如果发现孩子感冒后迟迟不能恢复,或症状逐渐加重,出现咳嗽、气急、体温不稳定或退烧后又出现高热,就要想到是否病情加重或有并发症。6个月—3岁的小儿感冒发烧时,还要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小儿得了上呼吸道感染后,肌体抵抗力下降,一些病菌乘机而入,继发细菌感染。感染可以向下呼吸道及邻近器官蔓延,甚至可以通过血循环向全身播散,引起败血病及各种化脓性疾病。此外,还会引起免疫性疾病,如心肌炎、风湿热、急性肾炎等疾病。所以,感冒期间要注意有无以下症状——

中耳炎:高烧不退(超过3天以上),耳朵痛,幼儿烦躁,搔抓耳朵。

鼻窦炎:流鼻涕超过10天没有改善迹象,且黄绿色的浓稠鼻涕伴随咳嗽,严重鼻塞、头痛。

肺炎:高烧不退且咳嗽加剧,呼吸急促,食欲减退。

脑膜炎:颈部僵硬,剧烈头痛,呕吐,怕光,持续高烧,甚至意识不清。


这个季节可以吃点猴枣散,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主要是宝宝的体制不好,你可以买一些增加免疫力的保健品,安利就很好的.  秋冬季是感冒高发季节,宝宝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患上感冒,如何让宝宝远离病毒,顺利过冬?各位爸妈,注意以下原则哦!
  寒冷季节,幼小的宝宝容易患上感冒,虽然感冒是常见的疾病,但给宝宝带来的后果却不可小觑。如果患上感冒,严重的会引发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所以,对小儿的感冒防范于未然是爸妈们应该注意的,在日常生活中多长几个心眼,注意宝宝衣、食、住、行4方面的照护,标本同治,一样可以让宝宝远离感冒!
  食:3要点保障好体质
  piont1:饮食均衡规律
  保证宝宝饮食营养的均衡全面。让宝宝在日常饮食中均衡摄取富含蛋白质、糖分、脂肪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的食物(如,蛋类、奶类、瘦肉和豆制品等),有助于增强体魄。让宝宝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挑食、偏食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导致身体抗病力减弱,容易受病毒的入侵。
  piont2: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能促进体内重要代谢,特别是维生素A和维生素C能增强皮肤和黏膜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对预防感冒必不可少,所以让宝宝多吃胡萝卜、南瓜和西红柿等红黄色食物及水果,其中所含的β胡萝卜素(在体内转换成维生素A)可以防治感冒。
  piont3:少吃盐多喝水
  给宝宝准备的饮食要清淡,食物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另外还会增加宝宝肾脏负荷,降低人体免疫力,感冒病毒容易入侵呼吸道而诱发感冒。天气干燥,每天给宝宝多喝水(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可以给宝宝喝冷开水)或一定量的果汁,有利除燥,保护黏膜的功能,促进病毒的排除,预防感冒。
  行:2要点锻炼好身体
  强健的身体就是抗病的基础。除了给宝宝好的营养外,带宝宝多做锻炼也能为提高宝宝御寒能力、增强免疫力加分哦。
  piont4:坚持户外活动
  有调查表明,坚持户外活动的宝宝患感冒的机会明显少于户外活动少的宝宝。每天保证1~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让宝宝利用空气和日光锻炼身体和皮肤对寒冷的反应,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对环境冷暖变化的适应能力和身体免疫力。
  piont5:慎入公众场所
  在感冒易发的季节,要尽量避免带宝宝到人群聚集的公众场所,如商场、超市等。因为人多的地方,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感冒病毒,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呼吸道病毒的交叉感染。
  piont6:适当添加衣服
  天气转冷,有的爸妈因为怕宝宝着凉感冒,一下子就给宝宝穿很多的衣服。其实,人的皮肤对寒冷的气候有自然的抵御能力,给宝宝添加衣服要讲究合理和循序渐进,尽量避免一下子给宝宝穿得过厚过多,这样反而阻碍了宝宝自己体内御寒能力的锻炼,容易感冒。同时,爸妈要考虑一天早晚、室内室外温差的变化,给宝宝及时添减衣服,避免让宝宝处在冷热不均之中,患上感冒。
  piont7:及时擦汗
  宝宝穿过多衣服或运动量大时容易出汗,要注意及时擦干,需要时换掉内衣,否则衣服汗湿后,吸收身体的热量,容易使身体发冷,再遇到冷空气刺激时一吹风就着凉,容易感冒。在宝宝运动时,要给他穿透气性好、吸汗、适合运动的衣服,而且要比平时穿得少,当宝宝运动休息后再及时添加衣服。
  天气冷,很多人会因为怕冷而把家关得严严实实的,以为这样保暖就不会感冒了,其实居家的环境污染与感冒病菌的滋生和传染息息相关。
  piont8:保持环境的通风透气
  充分留意居家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透气,减少病毒污染。定时开窗通风(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但避免对流风直吹宝宝。室温过高会令身体对寒冷的抵抗力减弱,容易增加宝宝患感冒的机会,因此必须注意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调整,保持室温的相对恒定。
  piont9:培养生活好习惯
  ?勤洗手:由于感冒病毒常附着在某些东西上,而宝宝又喜欢用手摸取东西,所以要让宝宝远离感冒,洗手有重要作用。宝宝玩耍回来、吃东西前均要认真洗手,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冷水洗脸:冷水洗脸可增强鼻粘膜对空气的适应能力,有效预防感冒。爸妈要因宝宝的年龄而异、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始先用温水,然后再逐渐降温。
  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是身体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保健条件。爸妈要培养宝宝良好的作息习惯,让宝宝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同时,注意宝宝睡觉的照顾,睡觉着凉容易引发感冒,要注意保暖。当宝宝刚睡醒时,先让他活动一会儿再到户外。
  经常清洗寝具:枕头、被子等寝具要经常清洗、在阳光中晾晒,经过阳光中紫外线的消毒,保持干燥的寝具也可以防止感冒病菌的积聚。
  piont10:自觉防范很重要
  感冒易发季节,避免让宝宝接触感冒病人,如果家里有人感冒,应注意尽量不要与宝宝直接接触,如要接触,应带上口罩,清洗双手,避免传染。
试试中药玉屏风散,很管用的,而且不伤身体.  先分析一下:你的宝宝会不会很容易出汗?如果容易出汗(就是盗汗)的话,可能受凉的可能性就高些,这种多汗的情况下,要带宝宝去看看中医,开些调理的中药给宝宝喝几贴,盗汗止了,汗少了,感冒也会少的;我女儿以前也是的,爱感冒,爱出汗,可是上次她感冒时去看中医,吃了六帖中药后,盗汗也没了,感冒也没了。医生说要治感冒就要先医盗汗。
 如果宝宝出汗并不多,可能是抵抗力不好,在他不感冒健康的时候,给他喝氨基酸口服液,增强抵抗力挺有效的,至少要喝两个疗程。
 最终我还是建议带宝宝去咨询一下医生,针对性的治疗效果才最好。
 祝你的宝宝健康!! 同意楼上的,中药玉屏风散是补气的,孩子容易感冒肯定是气虚,多汗,这种药很对症.

也可以去中医大夫那里开点中药汤药,西药很伤人的.可别吃安利,没什么用的. 是吗


中医认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宝宝容易感冒,是自己的身体不好,就是抵抗力有点儿弱。楼上那么多的朋友都说用玉屏风散,这却是是个不错的法子,就是黄芪,白术,防风三味药就可以了,小孩子可以用中药的汤剂,也可以考虑用三九集团的免煎中药,效果还是不错的,等到孩子的身体好了,就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了。 “我的宝宝经常感冒,怎样才能让宝宝不感冒或者少感冒?”我们经常被父母问及这样的问题。

  的确,因为感冒,宝宝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流泪、干咳,全身不舒服;宝宝不仅吃不好,睡不香,还会呕吐、发烧、拉肚子,有的还出现并发症,如鼻窦炎、口腔炎、喉炎、中耳炎及淋巴结炎,甚至引起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气管炎及肺炎等等。

  每个宝宝一年平均患感冒大约5-8次,已经上幼儿园的宝宝患感冒的次数更多一些。每感冒一次,宝宝的身体恢复完好还需要好长的时间,哪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会不心疼呢?

  感冒分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两种,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感冒一般都具有以下症状:如流鼻涕、鼻塞、打喷嚏、流泪、干咳,全身不舒服等。普通感冒症状大都比较轻微,流行感冒则起病急,症状重,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宝宝生命。宝宝比父母更易患感冒,这是由宝宝的生理发育特点所决定的。

  ·宝宝免疫力低易患感冒

  婴幼儿时期,宝宝的机体免疫功能不够健全,特别是没有经过母乳喂养的宝宝,对各种传染病的免疫力较低,容易受到感冒病毒传染而发病。这是宝宝易患感冒的一个重要原因。

  ·宝宝发育不够健全易患感冒

  宝宝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各组织器官发育又未成熟,再加上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比如,鼻道狭窄,没有鼻毛,粘膜柔嫩,血管丰富等等,所以很容易受到病毒感染。这是宝宝易患感冒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感冒虽然一年四季都能侵害宝宝的肌体,但春天是它们最肆虐的时候。现在,就请专家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宝宝筑起一道道抵御感冒的防线,使宝宝尽量不感冒,少感冒,让宝宝能吃好睡好玩好,健康地成长。

  感冒虽然一年四季都能侵害宝宝的肌体,但春天是它们最肆虐的时候。使宝宝尽量不感冒,少感冒。现在,就请专家和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宝宝筑起一道道抵御感冒的防线,让宝宝能吃好睡好玩好,健康地成长。

  第一道防线??主动免疫?抗衡感冒

  ·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王俊锋

  人类在与感冒病毒长期的抗争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其中为易感人群(包括免疫功能尚未成熟的小宝宝)注射疫苗,主动建立起一道免疫防线,就是一个例子。

  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在这方面还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在这些问题上也还存在不少误区。

  有专家认为,对付感冒应采取自然免疫与人工免疫相结合的方式。如果流感病毒的毒性不强,威胁不大,可采取自然免疫的方式,完全不用注射疫苗;如果流感病毒的毒性很强,对宝宝的健康与生命构成严重威胁,而且又有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的疫苗,则可考虑采取人工免疫即注射疫苗的方式。

  但是,现在有些年轻父母把提高宝宝对流感病毒免疫力的希望,单纯寄托于接种流感疫苗上,想以不变应万变,一劳永逸对付流感病毒,这种想法是完全不现实的。

  原因1:流感疫苗的效果是单一的特定的,一种流感疫苗一般只对一种流感病毒有效。感冒病毒种类繁多,仅普通感冒病毒就有200多种,流感病毒更是高达300多种。在感冒流行时期,可能存在多种感冒病毒。就是流感疫苗对其有预防效果的流感病毒,也会不断发生变异,原有的流感疫苗对新变异的流感病毒无能为力,新变异的流感病毒需要有新的针对性疫苗才能达到免疫的效果。因此流感疫苗不能一劳永逸地给宝宝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原因2:宝宝患感冒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身体状况好坏、感冒流行范围的大小、感冒传播者感染的程度、个体产生抗体是否足够等诸多情况。因此对宝宝而言,不是打了预防针就等于上了保险箱,可以轻轻松松的避开病毒,不患感冒。

  原因3:一般人误认为感冒和流感是一回事,其实感冒与流感是不同的。感冒在医学上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引起,以鼻部和咽部的症状为主;流感为流感病毒引起,短期内,可以出现全家人或者其他群体性发病,全身性症状较重,鼻部和咽部的症状反而较轻。流感疫苗只能针对流感,而且一种流感疫苗只能对付一种流感病毒,不能对一般感冒和其他流感病毒起到预防作用。因此,绝对不能认为宝宝接种了流感疫苗就万事大吉。

  抗生素不能防治感冒

  有些父母以为抗生素可以治疗和预防感冒,经常给宝宝服用螺旋霉素、先锋霉素等抗生素,这做法完全是错误的。抗生素是针对细菌感染的治疗药物,对病毒根本无效,而感冒恰恰属病毒感染,不是病菌感染。抗生素只有在宝宝出现流感并发症,例如出现各种炎症时才考虑使用,其作用不是治疗流感,而是消除炎症。服用抗生素必须结合宝宝的身体与病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为预防感冒给宝宝服用抗生素更是错误。经常或大剂量滥用抗生素,不仅无助于预防和治疗感冒,反而会造成病菌的耐药性增加,对治疗细菌感染严重的疾病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必须禁止为预防流感而给宝宝经常或大剂量地服用广谱抗生素。

  免疫调节剂因人而异

  国内外有些专家还主张适当服用免疫调节剂来增强宝宝对流感的免疫力。免疫调节剂更多属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类,在这里,介绍两种免疫调节剂,供大家参考。

  有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AD的宝宝,免疫功能比较低,上呼吸道容易遭受细菌和病毒的侵犯。2岁以上的宝宝可隔日口服一粒,连服2-3个月。但宝宝体内是否真正缺乏,要到医院做检查,不能凭个人的主观想法来确定。

  此药对体弱多病的小宝宝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一定的作用,一般是每日一包,连服1-2个月。有专家认为配合中药黄芪服用,效果更好。

  1.服用免疫调节剂的对象应该是有先天性免疫低下或久病体弱、后天抵抗力差的宝宝。

  2.服用免疫调节剂应选择在感冒流行前期。

  3.服用免疫调节剂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药物特点和宝宝个体情况制定服用方案,千万不能因服用过量造成中毒。

  有些父母出于爱宝宝心切,盲目用母血、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和胸腺肽等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这些做法是完全不可取的。

  实际上,一般人血中丙种球蛋白并没有流感病毒的抗体,盲目打胸腺肽可能会抑制正在发育的宝宝的胸腺,而丙球和胸腺肽作为生物制剂,还容易引起发热、过敏现象。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宜采取上述方法。如遇十分特殊的情况,也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而且已经医学实践证明有效时,才可予以考虑。

  穴位按摩防治伤风感冒

  按摩工具:大浴巾两条,按摩油或润肤露,湿纸巾、爽身粉

  预防感冒穴位按摩法

  Step 1?先铺上大浴巾让宝宝躺下,再在宝宝的手掌上涂上按摩油或润肤露,加以轻揉。

  Step 2?在宝宝拇指以下的手掌位作出向上轻拍的动作,约进行50-100次,这有助除痰。

  Step 1?先让宝宝躺卧在浴巾上,在其小手上涂上按摩用品,加以轻揉。

  Step 2?在宝宝的无名指指头上,轻揉其指纹部位约300次,有预防咳嗽的功效。

  Step 1?让宝宝俯卧在大浴巾上,在其背部涂上按摩用品,并加以轻揉。

  Step 2?用两只拇指在宝宝后背的肩胛骨位置加以轻揉50下,或作上下推按肩胛骨300次,可增强宝宝的肺功能。

  治疗感冒穴位按摩法

  Step 1?让宝宝先躺卧在大浴巾上,并在宝宝的额头上涂上按摩用品加以轻揉。

  Step 2?用两只大拇指从宝宝眉心处向左右两边推。当宝宝头痛发热时,替他进行这套按摩,有助于减轻头痛所引致的不适。

  Step 1?宝宝躺卧在大浴巾上,在其心口位置涂上一些按摩用品并加以轻揉。

  Step 2?以中指在宝宝心口位置轻揉50-100次左右,或以双手拇指在相同位置向左右两边推50-100次。这有减少咳嗽的功效。

  Step 1?宝宝躺下后,在其鼻上涂一点点按摩用品。

  Step 2?用左右两只食指指腹,在宝宝的鼻翼两边轻轻揉动,次数为20次,具通鼻之效。

  Step 1?先让宝宝平躺在浴巾上,在其小腿上涂上按摩用品。

  Step 2?在宝宝小腿中间偏外侧位置轻揉50-100次,若经常做,同样具去痰作用。

  1.进行按摩前,妈妈应先将指甲修短,以免抓伤宝宝。

  2.替宝宝按摩时力度要适中,不可过重,以免伤着宝宝。

  3.按摩油宜选择不易令宝宝敏感的种类。如不用按摩油,可用婴儿润肤露代替。

  4.替宝宝按摩时宜播放一些柔和的音乐,可令宝宝更易进入松驰状态。

  5.按摩次数要根据每个宝宝的需要而定。

  替宝宝按摩应持之以恒才会见效。

  第二道防线??饮食条理?远离感冒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万钫

  人称感冒是“百病之源”,预防感冒可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入手。饮食调理则着眼于内因,起着“扶正驱邪”的作用,这对宝宝预防感冒更有成效。

  饮食调理——加固防御之盾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有些食物不仅含有人体所需的一些营养素,而且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激活人体的免疫大军,进而加固对入侵病毒的防御之盾。让这些食物常在您家的餐桌上露露脸,既是佳肴,又是预防宝宝感冒的良药。

  ·富含“干扰素诱生剂”的萝卜和蘑菇

  涉及免疫,常会提到“干扰素”(IFN)这个词,您在相关文章上都能读到。

  任何一种病毒侵入人体后,都需要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进行复制、繁衍,才能形成气候,使人患病。“干扰素”的作用,就是干扰病毒的复制、繁衍,阻止它成气候,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干扰素诱生剂”可以使人体产生“干扰素”,它存在于某些食物中,尤以萝卜所含“干扰素诱生剂”最丰富,其次为蘑菇。

  白萝卜、青萝卜、红皮萝卜、心里美萝卜等,生吃细嚼最具“药效”。凉拌萝卜丝,既是脆生生的开味小吃菜,又是“平安药”。

  蘑菇也含有“干扰素诱生剂”,无论荤素菜加些蘑菇,既提味,又防病。

  ·富含“抗氧化物”的番茄和胡萝卜

  如果把引起感冒的病毒比做“矛”,把人体的免疫大军比做“盾”,“抗氧化物”却既可削弱“矛”,又可以加固“盾”。具有“抗氧化物”作用的营养素,主要有番茄红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

  番茄聚三种“抗氧化物”为一身:维生素C、胡萝卜素和番茄红素。胡萝卜富含胡萝卜素。这两种蔬菜均宜用急火快炒的烹调方法,因为有油做为载体,番茄红素和胡萝卜素方能被充分吸收利用。而急火快炒,番茄和胡萝卜中维生素C的保存率在80%以上。你平常在炒这两种蔬菜时是不是这样做的?可别破坏了营养素。

  饮食调理——打造优质内环境

  宝宝的身体内环境是质优还是质劣,同样影响防病能力。

  ·绿叶菜,调节酸碱平衡的能手

  血液的酸碱度,若处于PH值7.35-7.45之间,这时机体的内环境最佳,免疫力也最佳,最不利于病毒生存。

  如今,小餐桌上不会缺少肉、鱼、蛋、虾。但是,如果让宝宝光吃“肉肉”就饱了,那就会逐渐形成“酸性体质”,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生病。

  蔬菜,为碱性食物,其作用大于水果。菠菜、油菜、绿花菜、荠菜等,在您家的餐桌上应该轮番上阵,宝宝的饭碗里“不可一日无绿”。

  ·酸奶,清理肠道的“生物扫帚”

  酸奶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菌,乳酸菌为益生菌,在肠道中起着“生物扫帚”的作用。肠中常清,机体的内环境更稳定。

  提示:从冰箱中取出的酸奶,应先放置在室温下,待温度适宜时再给宝宝喝。

  防感冒食谱“量身定做”

  材料:新鲜西红柿和白糖(两者比例为5:1)

  制作:将新鲜西红柿洗净,用开水烫软去皮、切碎,用消毒纱布或清洁双层纱布包好,把西红柿汁挤进奶瓶或水杯中,将白糖放入汁中调匀,即可饮用。也可用温开水冲调后饮用。

  材料:新鲜胡萝卜和白糖(两者比例为5:1)

  制作:将新鲜胡萝卜洗净、切碎,放入锅中加水用文火煮沸,约20分钟,用消毒纱布或清洁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加入白糖,调匀后可饮用。

  材料:软米饭50克,鸡蛋1个,胡萝卜、西红柿、葱头少量、色拉油和盐适量。

  制作:1、将鸡蛋磕入小碗内,搅拌均匀,用炒锅摊成1张蛋皮。

  2、将胡萝卜、西红柿、葱头分别切成碎末。

  3、将炒锅置于火上,放入适量色拉油,倒入葱头、胡萝卜碎末,炒软后加入米饭、西红柿和适量盐,搅拌均匀。

  4、将混合后的米饭平摊在蛋皮上,卷成饭卷后切成小段即可。

  材料:大米50克,胡萝卜70克,肉末25克,水适量,花生油15克,葱花4克,姜和盐适量。

  制作:1、把大米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2小时,捞出控水。

  2、洗净胡萝卜,去皮,切成1厘米见方的丁。

  3、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七成熟,下葱花、姜末,炒出香味后,下肉末和胡萝卜丁炒约2分钟,拌匀盛出。

  4、锅内放水烧开,下大米和炒好的肉末、胡萝卜丁,煮开后用小火熬煮50分钟,至米粒开花、胡萝卜丁酥软、汤汁变稠时,加适量盐搅匀,调好味即可。

  材料:面粉50克,胡萝卜50克,猪肉馅20克,虾仁、酱油、香油、葱、姜等适量。

  制作:1、胡萝卜洗净捣碎,虾仁切碎。把胡萝卜末、虾仁末和猪肉馅一起放进容器内,加少许葱、姜末和少量香油等搅拌均匀。

  2、把面粉用温水和好,擀成饺子皮(也可直接从超市买现成的饺子皮),用上述拌好的馅包成饺子。

  3、在炒锅内放适量水烧开,放入饺子,边煮边用勺子慢慢推转,煮到3-4次开锅后,捞出即可食用。

  材料:胡萝卜150可,猪肉100克,植物油30克,香油10克,酱油、盐、米醋、葱、姜、香菜适量。

  制作:1、胡萝卜、猪肉洗净,切成细丝。

  2、锅内加油,用葱、姜丝炝锅,加入肉丝煸炒断生,再放入胡萝卜丝、米醋、酱油、盐炒熟。加香油、香菜段,翻炒均匀后,出锅装盘即可。

  材料:西红柿250克,鸡蛋1个,植物油25克,白糖、盐适量。

  制作:1、西红柿切块;鸡蛋打入碗内,加少许盐搅拌均匀,用热油炒散盛出。

  2、锅内放油,烧热后放入西红柿、炒散的蛋,搅拌均匀,再放入白糖、盐,翻炒出锅即可。

  第三道防线??科学“春捂”?谨防感冒

  ·郑玉巧(副主任医师)

  春捂怎么“捂”,一直是个笼统的概念。民间流传“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还有梨花雪”、“吃了端午粽,再把棉衣送”,这是过去人们总结出来的“春捂”经验。随着医疗气象学的兴起,科学家对春捂有了许多更科学、更具体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供人们在实践中便于操作的数据,有人称它是春捂指数。

  1.把握时机:冷空气到来前24-48小时未雨绸缪。

  感冒发病的高峰与冷空气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再晚便是雨后送伞了。

  2.把握气温:15摄氏度是春捂的临界温度。

  15摄氏度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摄氏度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3.注意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摄氏度是该捂的信号。

  春天的气温,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日的肃杀。面对“孩儿脸”似的春天,得随天气变化为宝宝加减衣服。而何时加衣呢?现在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摄氏度时是该捂的信号。

  4.持续时间:气温回升后再捂5-10天,恰到好处。

  随着气温回升,宝宝身上的衣着就要减下来。而减得太快,就可能使宝宝着凉、感冒。医学家发现,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5天左右,体弱的宝宝可能要捂得更长一些,但一般不超过10天。

  实际上,春捂不仅在乎衣着,还包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宝宝居家如何“捂”

  大多数的家庭都喜欢在早晨打开门窗通气,而后就一天门窗紧闭了。这样不好,你至少在午睡后和晚睡前进行居室的通风换气。使用空调的家庭更不能一天24小时门窗禁闭,不能完全靠空调的换气功能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每天换气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大居室还应适当延长。

  另外,要选择适当的时机通风换气,最好在太阳出来后再开窗换气,否则,室外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对宝宝健康不利。

  适宜的环境湿度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环境湿度低于35%时,流感病毒的存活时间超过24小时;环境湿度高于50%时,流感病菌的存活时间不超过10小时。将环境湿度控制在50%以上,就能有效抑制流感病毒的存活。

  给居室增湿的方法多种多样,你能想到的方法,比如擦地、在室内放水盆、暖气上放湿毛巾、地上泼水等方法,尽管这些做法也会使人感到室内不干燥,但这些方法存在缺点,一是湿度保持不恒定;二是湿度保持时间短;三是雾气大,让人视觉不舒服;四是水滴比较大,对呼吸道不能起到有效的湿润作用,对宝宝呼吸道黏膜的保护没有太大的意义。比较好的方法是利用加湿器,可以避开上述问题。

  给宝宝减衣服时除了要注意前面讲的春捂指数外,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早晨起来给宝宝穿上的衣服不要随便脱掉,尤其是宝宝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让宝宝安静下来,等待自然消汗。

  ·在冷热不均的环境中,宝宝从冷的房间进入比较热的房间,要提前帮宝宝把衣服脱掉,否则等到出汗再脱就很容易感冒。

  ·每天晚上注意看天气预报,如果气温有明显增高,早晨起床时就不要给宝宝多穿,因为半途给宝宝脱衣服很容易导致宝宝受凉感冒。

  ·如果你不能决定给宝宝穿多少,可以这样做:你穿与宝宝差不多厚薄的衣服,静坐一会儿,倘若既不感觉冷,也不感觉热,说明宝宝穿的衣服厚薄正合适,宝宝可以比你多穿一层单衣,切不可差得很悬殊。宝宝虽然没有成人耐寒,但宝宝始终在运动状态,穿多了自然就会出汗,出汗是导致宝宝感冒的诱因之一。

  ·宝宝比你稍晚几天减衣服是比较稳妥的,如果你没有因为减掉衣服而感到冷,再给宝宝减衣服也不迟。

  足部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足部受凉也是感冒的原因之一。开春了,你不要急于给宝宝换单鞋,可以让宝宝多穿几天棉鞋,避免足部受凉。

  最好不让宝宝穿着针织内衣内裤或比较厚的睡衣睡觉,或者给宝宝盖得过厚,室温过高。宝宝穿短睡衣、小背心睡觉比较安稳,这样就不会因为爱踢被子而着凉。

  宝宝已经睡着了,不管是在怀抱中、推车中、自行车后座上、汽车座椅中,应该避免不让宝宝受风。

  宝宝刚刚醒来,不能马上抱到户外去,应该让宝宝在室内活动一会儿。

  宝宝白天睡觉时也应该脱去外衣,盖上薄被,醒后马上把外衣穿上。如果穿着外衣睡,即使穿得不少,不盖上小被也容易睡冷,起来后会感觉更冷;如果穿着外衣睡觉,盖上被子,起来后不加衣服,宝宝也同样会感到冷。所以,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睡觉时都要脱衣盖被,醒后出被窝穿上衣服,这样才能避免宝宝受凉感冒。

  要给宝宝穿吸汗、透气好、宽松、适合运动的衣服。宝宝做运动量大的游戏时,如跳蹦蹦床,要事先减少穿服。

  当宝宝玩得满身大汗时,千万不要脱衣服,应该把汗擦干,让宝宝安静下来,待汗水还没有完全下去时,就把外衣穿上,这样才不至于感冒。看到宝宝热或出汗马上就给宝宝脱衣服,这是错误的,“先捂后脱”比“先脱后捂”更容易使宝宝感冒。

  出汗后马上洗澡,也是感冒的诱因,要等到汗下去,或先用干毛巾擦干后再洗澡。出汗时一定要用温水冲洗,决不能用冷水。不要马上给宝宝喝冷饮,吃冰激凌。

  宝宝出行怎样“捂”

  三月的气候变化比较大,带宝宝出行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无论是到较远的郊外,还是附近的公园和游乐场,你在出行前都应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出行前的准备。要到什么地方?逗留多长时间?那里的环境、气候等是怎样的?应该做个比较周全的计划。现在都市人们都喜欢到自然环境中和大型室内娱乐场所去玩,环境变化大,有时候情况会出乎意料,所以你要提前防备。

  提示南方三月已经春暖花开,有过敏体质的宝宝可能会发生花粉过敏。如果宝宝对花粉过敏,请不要带宝宝到鲜花盛开的地方游玩。

  如果带宝宝乘坐私家车出行就方便很多,几乎可以带上所需的一切,又不增加途中负担。如果乘坐公交车、出租、火车、飞机、轮渡就要好好考虑所带物品,既不能因怕行李重而舍弃该带的东西,这会给护理宝宝带来麻烦。但也不能带过多的行李,会增加出行负担,爸爸妈妈太劳累就无暇顾及宝宝,对宝宝忽视就增加宝宝患病几率。

  现在的交通工具都有空调系统,同样要防止因为过凉和过热使宝宝感冒。宝宝随时随地都会吃、喝、拉、撒、睡。不会因为条件不具备或环境不允许而受到限制。所以,如果乘坐私家汽车出游是比较好的,如果没有私家车,最好不要带宝宝去太远的地方游玩。

  了解游玩地的卫生、气候情况

  了解当地医院的电话、地址等医疗情况。因为小宝宝即使是很轻的感冒,在外面,父母也最好不轻易自行给孩子用药,向医生咨询或看医生是比较稳妥的做法。了解当地气候环境,比如,到牧区游玩,即使白天气温比较高,到了晚上,气温也会很低,要注意宝宝保暖。

  出门在外,多不能保证在家时的饮食习惯,宝宝可能会“上火”,水土不服。尤其是春季,刮风天气多,气候比较干燥,要让宝宝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不要过多吃小食品或甜点。尽可能保证按时进餐。春季也是比较爱发生过敏的季节,要注意饮食,少吃辛辣和海腥食品。


( 1)以科学育儿为前提 ,增强体质是防病之本。
( 2)加强体格锻炼可增强小儿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提倡进行“三浴 (阳光浴、空气浴、水浴 )锻炼。长期的三浴锻炼不仅能增强易感儿体质 ,对身体各系统都有良好的影响。三浴锻炼时 ,应注意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从小开始、经常坚持的原则。  
( 3)重视居室内的“微小气候” ,应定期通风换气。大气中的有害物质超过一定浓度 ,即可降低机体抵抗力 ;防止被动吸烟。  

( 4)勿给孩子穿衣或包裹过多。穿着过多可减弱孩子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  


( 5)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 ,保证充分睡眠 ;  

( 6)在发病季节易感患儿不宜出入公共场所、串门。 食火!小孩七分饱最好,七分暖最好。火没有了,自然身体平衡好,感冒就会减少! 我认为感冒是可以预防的,当换季或者感冒流行的时期要进行预防,我家孩子我就观察得比较细,比方说听见孩子打喷嚏,一个两个无所谓,超过四个以上我就给他喝上一只双黄连口服液,或者小些的时候就吃小儿新感冒颗粒,早上听见孩子有些干咳,就喝上念慈庵蜜炼琵琶膏,另外要请注意增减衣服,晚上要看好孩子的被子,不爱吃饭还得吃些王氏保赤丸,总之,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带个孩子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每天早上起床要及时穿衣服,中午睡午觉一定要脱衣服,晚上睡觉前一定要洗脚。定期吃一点去火的药,小孩不上火就不着凉。还有就是不能捂,不要穿的太多,要想小儿安,还需三分饥和寒。 我家宝宝坚持吃维生素C和维生素B就可以预防感冒,最好在晚上吃,还可以吃宝应丹效果针对经常性感冒不错,我在澳门买的,还要注意镦练身体。 可能是抵抗力不够强~ 小孩感冒是好正常的事,6个月以后的小孩从母体得到的抗体已经消失了。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小孩的抵抗力都得靠他个体,这样就和营养,环境,护理等有关。可能你的护理是否有些不足。 去看医生 宝宝应该勤洗澡勤换衣。最关键是多喝水少穿衣,可以打蛋白针提高免疫力。不妨试试很管用哦!!!


外伤:好得快喷剂  

小宝宝难免会生病,家中为宝宝备一些常用小中药是非常必要的,既可防病,当宝宝有些轻微的不适时,也不必慌慌张张地跑到医院。当然,家里备的药只能用在宝宝病情较轻时,一旦病情变化或加重,一定要及时到医院看医生,以免贻误病情。


当宝宝发热,并口舌生疮、咳嗽痰黄,伴咽炎、喉炎、扁桃体炎时,表明身体有肺胃实热,可服用小儿咽扁冲剂。
1-2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3-5岁每次服用4g,每天3次
当宝宝受了风热,引起发热、咳嗽、流涕、鼻塞、痰粘痰多,或流行性感冒时,可服用小儿感冒冲剂。
1岁以下每次服用6g,每天2次
3岁每次服用6-12g,每天2次
当宝宝发热、并伴咳嗽、痰白而稀、鼻塞流清涕时,可服用清宣止咳颗粒。
1-3岁每次服用半包,每日3次
4-6岁每次服用3/4包,每日3次
7-14岁每次服用1包,每日3次
当宝宝停乳、停食,或腹胀、腹痛、大便秘结时,可服用一捻金胶囊。
1岁以下每次服用1粒,每天1-2次
1-3岁每次服用2粒,每天1-2次
4-6岁每次服用3粒,每天1-2次
小提示:要用白水送服,或溶解于牛奶、果汁内服用。

当宝宝发热、咳嗽并有痰鸣,或腹部胀气而不思饮食,或烦躁易惊、夜寐不安时,可服用珠珀猴枣散。
100天以内的宝宝每次服用1/3瓶,每日2-3次
1岁以下每次服用1/2瓶,每日2-3次
1-4岁每次服用1瓶,每日2-3次
5岁以上每次服用1瓶半至2瓶,每日2-3次
小提示:平时每周服用1-2次,可保平安,这种药也可溶解于牛奶、果汁、稀饭内服用。

当宝宝因肺炎、支气管炎引起面红身热、咳嗽气喘、痰多粘稠并经久不愈时,可服用儿童清肺口服液。
1岁以下每次服用5ml,每天2次
1-3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4-6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2次
7岁以下每次服用10-15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贪食受凉后,引起肚腹胀满,恶心呕吐、烦躁口渴、舌苔黄厚、大便干燥时,可服用小儿化食丸。
1岁以下每次服用1丸,每天2次
大于1岁每次服用2丸,每天2次
小提示:要用开水溶化后服用。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腹胀呕吐、啼哭不安、厌食纳差、大便秘结时,可服用四磨汤口服液。
1、新生儿每次服用3-5ml,每天3次,疗程两天
2、1岁以上每次服用5-10ml。每天3次
3、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2次

9、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当宝宝因积食引起咳嗽、喉痰鸣、腹胀如鼓,不思饮食、口中有酸臭气味时,可服用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1、小于1岁每次服用5ml,每天3次
4、5岁以上每次服用20ml,每天3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患上非感染性腹泻、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事物,或有时呈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

1、1岁以下每次服用1g,每天3次
2、1-3岁每次服用4g,每天2次
3、4-7岁每次服用8g,每天2次
当宝宝出现厌食、贫血、慢性腹泻、遗尿、夜啼时等,可服用醒脾养儿,它具有醒脾开胃、养血安神的作用。
1、1岁以下每次服用1袋,每天2次
2、1-2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2次
3、6岁每次服用2袋,每天3次
4、7-14岁每次服用3-4袋,每天2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感冒、咳嗽、发烧的宝宝忌服。

当宝宝感冒后,引起发热汗出、身寒怕冷、咳嗽痰黄、气喘鼻煽、口干而渴、大便秘结时,可服用肺热咳喘口服液。
1、1-3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2、2-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4次
小提示:温开水送服,大一些的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身体瘦弱、消化不良,并伴有食欲不佳时,可服用儿康宁。
用法: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服。

当宝宝干咳不止,或喉中出现鸡鸣声,伴气喘难以平卧、呼吸困难时,可服用肺力露。
1、小于7岁每次服用10ml,每天3次
小提示:宝宝可直接饮用。

给宝宝用药的常见错误  


有的宝宝经常伤风感冒,父母很着急,听说打“丙球”有预防作用,便常买来给孩子注射,但效果并不理想。
原来,“丙球”是以混合健康人的血浆为原料制成的,主要含免疫球蛋白g,虽然此种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与人体抗感染的能力有关,但并不能有效的降低感冒的发病率。这是因为:
a感冒的致病真凶是病毒而非细菌,且感冒病毒种类多,又经常变化;
b健康儿童与大多数体弱儿血中免疫球蛋白g水平正常,并不低下;
c“丙球”所含的有效抗体有限,一般不含特异抗体。
防范小儿感冒的“灵丹妙药”是:坚持母乳喂养,从小坚持“三浴”锻炼(即阳光浴、水浴、空气浴),按程序接种疫苗,正确实施生活护理,决不可将希望寄托在“丙球”上。

宝宝一发烧,父母便急着用小儿安。但你知道小儿安的主要成分是磺胺,而磺胺只对细菌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有效,而对病毒无能为力。此时给宝宝用,非但无效,反可能招致肾脏损害,出现少尿,血尿等症状。
小儿发烧大多由感冒病毒所引起,不可随意动用小儿安或抗生素,温水擦浴等物理方法才是安全的退烧措施,必要时应请儿科医生自治中。

酵母片为麦酒酵菌的干燥菌体,含多种b族维生素,其药理作用基本上和复合维生素b相似,常用于b族维生素缺乏症的辅助治疗,而对消化不良作用甚微。
但为什么一些家长会认定酵母片能帮助消化呢?可能与酵母发面有关。事实上,发面用的是活酵素菌,而酵母片中的酵母菌已经死亡,无发酵作用,即使有微弱的发酵作用,也只能使胃中的淀粉产生气体和酸类,引起嗳气,并不能帮助消化,因此治疗宝宝消化不良不宜服用酵片。
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胃酶,淀粉酶或多酶片等方可收效。

喉片是一种常用的消炎润喉药物,对咽喉类、扁桃体炎、鹅口疮及口臭等具有良好的作用,加上喉片的辅料中加入了适量的庶糖,桉叶油等物质,入口后既香甜可口,又清凉舒适。一些父母便将其作为糖果给小儿食用,结果往往成为新的致病隐患。
例如,薄荷喉片可收缩黏膜血管,削弱黏膜的抗病能力,导致口腔溃疡发生;碘喉片对口腔黏膜组织的刺激性与腐蚀性相当大;草珊瑚含片则可使口腔发干。特别是在口腔没有炎症的情况下,这些喉片中的抗菌成分会杀灭口腔中的有益菌,致使有害菌乘机作乱而引起炎症。
喉片是药,不是糖果,随便给孩子服用有害无益。

六神丸是一种中成药,除传统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痈疽疮疖等疾患外,尚能在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慢性肝炎等疾病中发挥作用。由于作用广泛,价格便宜,已成为不少家庭的常备药。但要给小儿服用,则须慎之又慎。
因为六神丸的成分包括牛黄、麝香、冰片、蟾蜍、珍珠、雄黄等。其中蟾蜍含有与强心苷结构相似的蟾蜍毒素,应用不当易致心律失常;雄黄主要含有硫化砷成分,对肝肾等生命器官有较强的毒素作用。儿童处于发育阶段,心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若长期大剂量服用六神丸,很容易造成这些器官的功能损害。
宝宝是否需要服用六神丸,应请教儿科医生,并严格掌握用药剂量:不满周岁每次含服1粒,2-3岁每次含服2至3粒,4-8岁每次含服5至6粒,9-14岁每次含服6至8粒。

研究表明,宝宝肥胖与成人肥胖不同,如果像成人那样服用减肥药或食用各种减肥食品来减肥,则会使宝宝的生长发育大受影响。
明智之举是限制饮食及合理运动。饮食上宜选用热量少、体积大的食物,如蔬菜、瓜果、面食等。平时少吃零食,不吃夜宵与奶油蛋糕等。另外,多做游戏、体操、跳绳等有体位性移动的体育活动,但活动量不要太大,以免增加食欲。

相当数量的家长不谙小儿用药之道,误认为对成人安全的药,小孩也可用,只要减少一点剂量就行了,却不知小儿的生理与成人有诸多不同,对成人安全的药物对儿童未必安全,有的甚至潜藏危险。
例如四环素类药物可影响小儿骨骼生长或沉积于牙组织中变成“黄板牙”,故9岁以下小儿禁用。又如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可能引起关节病变和妨碍软骨发育,故18岁以下未成年人皆不宜用。再如安痛定、索米痛、去痛片等常用退烧药含有氨基比林成分,易使小儿粒细胞迅速下降,有致命危险。还有的小儿服用感冒通后出现了血尿,后果之严重不言而喻。
宝宝是否该用药,用什么,用多少,一定要由儿科医生根据病情和年龄来确定,父母千万别自作主张,以免出错。

中药无害吗?专家的回答是否定的。中药既然是药,必然也有副作用。如父母经常给宝宝用的至宝锭可出现类似急性汞中毒的症状;服用云南白药导致过敏,滥服人参引起抽风、昏迷。
对待中药要像对待西药一样慎重,以免宝宝受害。
1、关于小儿如何服用抗生素:比如孩子有炎证或一点炎证表现如咳嗽就用苏州礼来的希刻劳名阿奇霉素,这样给孩子服用药是不正确的,这叫乱用抗生素。
另外,我看到在小孩子腹泻大家都用妈咪爱或思密达,这两个药针对不同症状的2、关于小儿腹泻的用药安全:小儿腹泻,所以小儿腹泻一定要听医生,负责脱水就麻烦了。
3、关于小儿感冒用问题:我认为在感冒初期尽可能的让孩子多喝水,而不是吃药,因为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副作用都很大,特别是西药(感冒药)。
4、小儿发热怎么办:我看到坛子里的很多jm们只要孩子一发烧就服用西药退烧药,其不知道这样不好的,在发烧初期应该尽量选择中药,如中药的小儿热速清或小儿退热宁,不一定外资企业的西药退热药效果好,但是其副作用也是很大的,而且也容易反弹,治标示不治本,但其主要用于发烧后期。
4、关于小儿止咳的方面:儿童容易咳嗽,但是很多孩子的妈妈都会给孩子经常备一瓶小儿止咳糖浆,其实这种药副作用是很大的,我不见议为孩子服用这种药。
但是真正碰到上面的问题,怎么选择安全方便的良药呢?这些药纯中药、副作用小,效果好
咳嗽:儿童百咳静、儿童咳液、小儿咳喘宁(均为糖浆)
发热:小儿热速清、小儿退热宁、(均为糖浆)
消食:小儿喜食糖浆、小儿七星茶冲剂或糖浆
腹泻:首选小儿止泻片、妈咪爱或思密达
感冒:小儿感冒解毒灵颗粒、小儿云实感冒冲剂、小儿感冒茶
炎症:一般轻微的炎症不服用抗生素,如果要服用,可以选择头孢类红霉素类或大环内脂类。不建议服用如阿奇类抗生素,阿奇为当今最好的抗生素,在国内现在处于滥用状态,在日本只能拿代夫处方卖,而且此类抗生素管理非常严格,因一旦产生耐药性,基本就只能选择一些副作用更大的抗生素来治疗,后果是很严重的。

感冒(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小儿金丹片,效果特好,宝宝持续感冒近一个月,中药西药均没吃好,最后两瓶小儿金丹片就好了.


 腹泻:区别对待,若是属消化不良,九儿健脾散效果特好.若是消化不良加肠炎,伴上吐下泻,用藿香正气胶囊加乳酸菌素片再加胃复安

"猴枣散"要买保和堂的.一盒10小瓶.最好到平价药店买,可以便宜一些.比如德威治大药房,大概67元左右一盒.主治风热感冒.另外,还可以准备一点"保婴单"(香港余仁生),主治风寒感冒.在德威治大约85元左右一盒.在别的药店得97块多.再有,同仁堂的"小儿至宝丸"(原来叫至宝锭).在北京,擅长儿科的中医大夫都知道"有病没病,吃点宝锭",说的就是至宝丸.它主要就是清热,大肠热.中医认为,小儿肠胃功能发育不完全,易致大肠热.进而导致孩子因热生病.所以一般建议孩子一周吃1-2次至宝丸.


另外,再说一个羚羊粉.我请教过一个老中医专家,他说此属极寒之物,可清肺热,但切不可多吃,否则孩子受不了.

风热和风寒感冒怎么区分。  


參考《中醫大百科全書》中所述,"時行感冒"就是西醫學所稱的流行性感冒,為感受時行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時行感冒因所感病邪不同,可分為風熱、風寒、暑濕等類型,主要根據惡寒、發熱的程度,渴與不渴,咽喉紅腫疼痛與否,以及舌苔、脈象等不同情況加以辨別。時行感冒的治療以解表疏邪為原則,或兼以清熱解毒,滌暑袪濕,具體用藥應隨證而異,證型如下:
1.風寒 束表,邪鬱衛分。證見發熱,惡寒較重,無汗,頭痛,身痛,流清涕,多噴嚏,稍有咳嗽,無痰,苔薄白,脈浮緊。治宜辛溫解表,常用荊防敗毒散加減。
2.風熱犯肺,邪在衛分。證見發熱較重,稍有惡寒,有汗不多,頭痛,咳嗽,痰少而黏稠,或咽喉腫痛,口乾欲飲,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辛涼解表,常用銀翹散加減。
3.暑濕在表。證見發熱,惡寒,無汗或少汗,頭痛,四肢困倦或疼痛,心煩口渴,胸悶脘痞,泛噁,小便黃或大便泄瀉,舌苔薄黃膩,脈濡數。治宜清暑化濕解表,常用新加香薷飲加減。  

小孩子的身体抵抗力一般都较弱,大约到四岁左右时才能很好的适应天气变化。
我的儿子小的时候也是这样,到了四岁以后一直到现在都很少感冒,也不用总吃药了,而以前在半个月左右都要去医院,都折磨死人了。
要想孩子少感冒,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房间内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过冷或过热。
2。不要因为昨天冷了,今天就算很热也给孩子多穿,要随着气候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春捂秋冻不太适合小孩子。
3。让孩子多锻炼,不要把孩子当成温室里的花朵,人为的通过娇生惯养降低抵抗力。
4。一时孩子真的感冒了,要注意按时给孩子吃药,不要觉得好象是好了就停止,要按疗程服用。给孩子多喝水,如果发烧的话一定要高度重视,防止因高烧将孩子烧成肺炎。 宝宝爱生病就是体质不好,抵抗力弱。增强宝宝体质要从饮食和运动两个方面改善。饮食要全面,宝宝吸收才好,蔬菜、肉类、鸡、鸭、鱼、虾、水果、主食、粗粮都要吃,换着花样的吃。增加户外活动,现在天气刚刚转冷,正只锻炼宝宝抵抗力的好时机,每天早上8点后带宝宝外出活动,不要怕宝宝脏了,让他在地上走、爬,接触地气。还要注意给宝宝保暖,不要受凉。 你家的房子是否是新装修的。有多长的时间?室内污染的程度跟小孩的免疫力有密切的联系。其污染源要经过8-12年才能挥发掉,有关资料表明,各种有机性污染物会引发小孩支气管炎、皮炎,白血病、甚至是癌症。尤其是在各种流行性疾病易发的秋冬之际,这些可怕的室内污染更加严重地危害到小孩的健康。 记着早上起来让孩子喝点水,尤其是睡醒后半小时。还有记着给孩子买保险啊。 1.通过补充营养,全面均衡来提高孩子抵抗力、免疫力和增强体质。孩子不挑食是很好的饮食习惯,要让孩子的食品全面而均衡。30个月的孩子要保证每天2瓶牛奶和1只鸡蛋,同时,鱼肉、豆制品、菜都要吃。
2.体格锻炼。小年龄的孩子家长可带孩子做做被动操,等孩子年龄稍大应和孩子一起做体操。
3.孩子不宜捂。天冷,也不能给孩子过分添加衣物,因为,适当的受寒能力也是孩子抵抗力的一方面。添加过多的衣物,一冷一热的变化,更容易造成孩子感冒、生病。
4.通过医生的检查,以接受医生的指导。
只要喂养得当,宝宝一定会一天天健康成长起来的。

体格锻炼有什么好处?使小儿健康成长,除了合理的营养外,体格锻炼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体格锻炼具有以下的功效。


(1)能增强小儿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锻炼能使小儿心肌发达增厚、收缩有力,心脏每次搏出血量增加。呼吸肌发达,呼吸加深,肺活量增加,肺功能改善,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减低。消化吸收功能改善,增进食欲。肌肉增粗、弹性增加,肌肉恬动力和耐力提高。关节灵活,促进成骨过程,有益于骨骼生长。还可刺激体内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等的分泌,使小儿长得高。因此,进行体格锻炼对小儿呼吸、循环、消化、运动等全身各系统的功能均大有益处。
(2)能增强小儿对疾病的防御能力锻炼能提高机体固有的防御功能,提高对自然环境变化的耐受能力,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体弱儿通过适当的锻炼可以加速健康的恢复。
(3)能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经常参加锻炼并辅以良好的教育,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过程得到协调,神经稻动的平衡性和灵活性提高,身体各部分间形成良好的协调作用。
(4)促进智力发展及培养良好的个性体格锻炼能磨练小儿的意志,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经常参加锻炼的小儿精神饱满,思想敏锐,灵敏性及应激性都有所提高。
总之,持之以恒地进行体格锻炼必将显示出它的积极作用。

  为什么说“酸性体质”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人的体液呈弱碱性(PH值在7-3—7.4之间),是新陈代谢得以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之一。


现代医学证实,酸性体质是使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幼儿表现为免疫力下降,且智力发展也受到影响,注意力易分散,记忆力差。
  什么样的饮食结构容易形成“酸性体质”?①高蛋白饮食:信奉“多吃蛋白质就是营养好”。孩子的小碗里除了米饭,就是鱼、虾、蛋等“高蛋白”,碗里见不着青菜。②从小喝水必喝甜水,嗜食甜食。“糖”属于酸性食物。给幼儿提供的膳食,应有荤有素,而且从量上素多荤少。甜饮料、甜点心,也要有节制地吃。鸡蛋最多每天1.2枚,多食有弊。

  在婴儿吃奶的阶段以及后来吃固体食物的时候,要根据他的愿望,让他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以免吃得过多。由于他看上去很瘦,所以你可能很希望他多吃。你可能会认为,如果他能多吃一点奶,就可能会长得越来越胖,从而也就能具备更强的抵御细菌的能力。但是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孩子的胖瘦毫无关系。宝宝也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以及满足这种规律的胃口。如果食物喂得太多,就会使他的食欲下降,从而减慢他的体重增长的速度。

  在孩子出生前,你应该决定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配方乳喂养。虽然配方乳与母乳并不完全相同,但配方乳和母乳具有基本相同的营养成分和易消化性,这两种喂养方法均是安全而健康的,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优点。美国儿科学会认为母乳喂养是最好的喂养方法。


  母乳喂养最明显的优点是方便易行且经济,还有一些很明确的治疗优势,母乳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自然抗体,有利于抵抗某些类型的感染,母乳喂养比以牛奶为主要喂养物质发生过敏反应的可能性要小得多。

其实很简单的,关键是增强抵抗力。


也就是说,吃任何食物或药物,主要就是补充维生素C。

我自己就是这样子的。 查查是否支原体感染然后对症下药 少吃药,增强抵抗力,多跑跑.晚上不要让他冻着,我宝宝就是不盖被子感冒的,嗨....可以吃仙妮蕾德的餐包,3宝,康气康快看看,是增强抵抗力的.它是纯植物过滤的,无毒要比一般的药物好.安利的也有复合成分.3、4岁后就不易生病了 我宝宝在八个月时在一个月内两次发高烧,持续时间很长,家里人精力和体力都被透支了,所以现在我们非常担心她的身体状况。庆幸的是在那两次以后就没有再生过病,我想是我每天坚持给她一个鲜橙,还有定时菌类食物,比如蘑菇熬汤和粥一起烧,可增加抵抗力,还有每天在早晨第一顿奶粉里加初乳粉,综合起来有点关系吧!另外,要注意的是冷暖问题,喝奶粉的宝宝热量比较大,容易出汗,万一出汗了,千万不要吹到风,特别是脑后风,因这时宝宝的毛孔是张开的,吹着风了很容易着凉感冒,这时应该先把汗擦干然后适当地脱衣服,密切注意,一旦小手凉了马上再把衣服穿上。带大一个小孩的确不容易啊! 我建议你可以给孩子打转移因子一疗程,提高免疫力!不过,锻炼还是很重要。 三岁前的BB容易感冒的,平时要预防为主。我有一方,我的宝宝(现17个月)也用此方,不知能否帮你忙。


秋冬交换的季节气候多变,一定要根据每日气温变化给宝宝增减衣服,不要总是一味的晤,如果穿的较多,那一出门一吹凉风就必定会感冒的。另外是否考虑多给宝宝补充些维生素C,天好的时候出外晒晒太阳,多适应外部环境,增强抵抗力;多喝白开水,多吃水果。病了以后一定要治疗彻底才好。 宝宝的体质不太好,就要平常多带他去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并且要多吃清淡而有营养的食物,多喝开水,家里即使在冬天也要注意通风,保持清新的空气;再者,注意饭前便后都要洗手;宝宝吃剩的东西最好不裸露地放在冰箱中,而且时间要短,否则就倒掉.好了,以后多注意,相信你的宝宝的体质会逐渐地变好的. 主要是宝宝的体制不好,秋冬季是感冒高发季节,宝宝抗病能力较弱,容易患上感冒你可以买一些增加免疫力的保健品, 听说牛初乳可增强免疫力,但个人认为,最还是平时生活习惯注意点,多晒太阳,多运动.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较低,比较容易患上感冒,你最好到大医院专科咨询一下,是否需要注射胸腺肽之类的药物,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较低,比较容易患上感冒,你最好到大医院qu看一下,是否需要注射免疫之类的药物,以增强小宝宝身体的抵抗力.

小孩在这个年龄段感冒是常事,因为他正在适应外界环境,到2岁后就好多了

另外,可以买"新起点"给孩子吃(136元一周期),我儿子当初也是你说的那来,后来友人推荐使用,

经验之谈  在冬至季节开始进补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习俗。冬至到立春一段时间内进补容易收效,这与自然界四季动植物的活动规律相符,即冬季主收藏,此时进补可以增强人体的抵病能力。体弱的宝宝,在冬季服一些滋补药确实可起到增强体质的作用,然而,应用不当也会有不少副作用。

  辨证汤药根椐中医辨

  证来“量体裁衣”,具有灵活性强,目标准确,效果好的特点。

  ★如孩子有面色苍白、乏力、舌质淡、血色素低等贫血症状,宜用黄芪、党参、杞子、首乌、仙鹤草等补气血药。

  ★若孩子有畏寒、四肢冷、面色苍白、生长发育落后等肾阳虚症状,宜用肉桂、附子、补骨脂、仙灵脾、菟丝子等补肾阳的药。

  ★若孩子面色萎黄、食少、大便溏薄、神疲乏力等脾气虚症状,宜用太子参、山药、扁豆、白术、山楂、谷芽、陈皮等健胃运脾的药。

  ★若孩子平时五心烦热、面颊升火、盗汗、急躁、大便干结等症状,宜用生地、知母、沙参、玄参、黄柏等滋阴泻火的药。


孩子要多运动,而且平时穿着要合适,不要怕孩子冷而穿的过厚。另外,也可以吃点增强抵抗力的营养品,试试合生元、牛初乳之类。 我的经验: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气温给宝宝增减衣服,晚上睡觉也不能放心大胆的睡,因为宝宝会踢被子。发现别的小朋友们有感冒症状就尽量远离。大雾天不要出去时间太长,劳逸结合。尽量食疗,少用药。慢慢改善机体抵抗力,不要去人多的地方,多晒太阳。感冒后期更应注意,重感往往是因为以为好了结果大意才导致而成的。 好多以验之谈啊,赶紧收起来,对我很有帮助.
我的宝宝也有这样的那样的不好,但是我总体就是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看了以上各位的建议和经验我觉得你们都是一个很称职的妈妈,我有点惭愧咯.
我要把你们的有经验的都保存起来. 我的两个孩子在三周岁以前也是如你所说的那样,经常感冒发烧,流鼻涕等.我想可能在三周岁以前宝宝们的免疫力差的缘故吧.这时家中最常备的就是各种治小儿感冒发烧的药了.当一发现孩子有感冒症状时,就给孩子喝板蓝根冲剂以及感冒药.当病情稍重点时,再加点药量.尽量不给孩子打针输液.(如果引起发烧只去打针)平常家中用电磁炉煮一小锅醋,煮沸后腾起的气可起杀菌的作用.在冬春季节,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被传染感冒等疾病.
而这时的小孩,每病一回就聪明一些.不知大家是否有同感?
这只是我的一些育儿经验,以供大家借鉴. 老话常说小儿七分饱和暖,不无道理. 我的宝宝在十个月以前也常常生病,后来就好了。我觉得可能是户外活动多了,宝宝也比较好动,体质增强了。 我的宝宝近来也是这样,上周还得了肺炎,我们给她打了两支丙种球蛋白,希望能增强她的免疫力。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给你参考一下:
1、注意宝宝平时汗多不多,要是多汁,那照中医的说法,是虚,在孩子不咳嗽的情况下给他喝“玉屏风”冲剂;
2、宝宝出汗的时候要注意及时给他擦干,必要的要换衣服,因为汗湿了吹到风最容易着凉;
3、孩子体质较虚弱的时候要适当控制他的活动量,以免增加他的身体负担;
4、注意饮食适量,较清淡,防止便秘,因为一便秘就是上火,孩子一上火就容易感冒;
5、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家里若有人感冒要隔离开来,家里煮醋消毒;
6、在孩子不感冒的时候,凉水洗脸,早晚淡盐水漱口;
7、给孩子穿衣服要适当,常摸摸是冷是热,适时添衣减衣。 你宝宝可能是抵抗力弱点,多给他吃些含维C多的东西(维C是预防感冒的),比如:西红柿、橙、橘子等,食补总比药补好啊。不过听说合生元是提高免疫力的也不错,好象还很贵,不知道宝宝长期吃好不好。

人们习惯将植物纤维作为营养素。其实植物纤维不会进入细胞,因此称不上是营养素。植物纤维不是植物化学物。人体天然缺少分解纤维素和多糖的酶,所以我们不能吃草。即便吃进了水果和蔬菜,除了其中的少数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以被人体吸收外,大多数植物纤维素物质,一般是怎么吃进去,就会怎么拉出来。植物的纤维素在大肠中有利于粪便成型,像建筑业的钢筋能拉着水泥一样。
其实真正能进入人体细胞层面、营养人体和治疗疾病的是植物化学物。目前人们尚未重视的、生成癌细胞的重要因素是自由基。自由基的氧化作用,会使削了皮的苹果变黄,也会使血管硬化及细胞中的DNA产生变异,从而导致癌症。维生素A、E、C都是消除自由基的良药。食物中的植物化学物(phytochemicals)虽然不能提供足够的热量,但是它们可以为人体提供“中和自由基”和“抗衰老”的化学物质。因此植物化学物,近年来在国际上被提名为营养素。
植物化学物主要指那些粮食的外壳、加上日常的蔬菜、水果、尤其指其中的蘑菇类、芦笋类、胡萝卜、洋葱、大豆、丝瓜、苦瓜、绿菜花、冬瓜、柑桔、木瓜、桃子、菠萝、草莓、葡萄、香蕉、苹果等,甚至包括人们不常食用的仙人掌等植物。植物化学物的提法很科学、有实验证据,并且已正式写入了医学院的教科书。在《北京大学医学教材(李勇主编)》第245页中对植物化学物的描述有如下内容:植物化学物可以分解从类胡萝卜素、植物固醇、皂苷、芥子油苷、多酚、蛋白酶抑制剂、单萜类、植物雌激素、硫化物、植酸等单一的成分。在营养学分类中,植物化学物主要起抗氧化、抗衰老和防癌、抗癌的作用。
植物化学物牵扯药食同源。药食同源是中医的概念,表明药物与食物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当然这个药物只能是中药。
2. 毒害细胞的致病元素
本章一开头先讲营养素,旨在引申,所有食物中的营养素最终要进入到人体的细胞。实际上进入到细胞的,不只有营养素,还有污染物的元素、致病的元素。这些元素非常之小,小到我们的肉眼根本看不见。所有这些致病元素的最终物质形态,都会从固态、液态、气态,变成更小的气态。它们在细胞里组合,成为病气。病气多来自于有毒物质,邪气多来自于天气变化。
中医除了有宏观的论述,还有微观的见解。只要物质都进入到细胞层面,人们看不见的中医基础理论,就有了真正的发言权。我们站在细胞里,谈气的一元论及阴阳五行,谈中药的扶正祛邪等,会感受到它们的真实存在,会更脚踏实地。
人体由约60万亿个细胞组成。在细胞中有营养素、致病元素和治病要素的混合,有正气与邪气的博弈。细胞康人则康,细胞老人则老,细胞病人则病,细胞亡人则亡。中医用阳气盛、阳气衰、阳气败、阳气散这几种状态就可以表示。阳气就是精气,是细胞中的精华。阳气就是正气,“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定则神闲,气绝则人亡。
从令人死亡的现实看,窒息而死最快,然后是脱水死亡,最后才是饿死。这些都取决于细胞在死亡前,对这三种物质的依赖程度。因此,污染的空气会引发肺癌,污染的水会引发肝癌,有毒的食物会引发胃癌。
污染的空气包括如炒菜油烟、汽车尾气、装修甲醛、雾霾等有害气体。污染的水包括如地下水的污染。近来报章上有农村整个村镇的地下水被化学品污染,从而导致人口大面积患肝癌的报道。污染和有毒的食品包括不良化学成分,如食物中含苯、亚硝酸胺、黄曲霉菌以及农药和化肥的残留物。
有人说“癌”字有三个口,分别代表污染的空气、水和食物。其实三个口还不够,另外致癌的因素,还有人体内的自由基、核的辐照和放射性等。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们选择食物,首先关心的不应当是营养,而是食品中有没有毒。看食品商标,应当先看其中是否包含有害成分。
当前对癌症的治法有很多种。西医手术、化疗、放疗是治疗癌症最广泛的方法。但是放疗和化疗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伤害太大。一般来说,免疫细胞的恢复比不上癌细胞的生长。往往是越治免疫力越差,病情越严重。中医的治法有以清热解毒,以毒攻毒,扶正祛邪。其实对于癌症的治疗,应当是复合的。除了西医手术,还可用中医的艾灸来驱邪,辅之以病人的气功锻炼和修心养性。另外还应当大量地服用符合Vc的水果和维生素药物。量计应为平时的四倍。
3. 食物中的治病要素
有的食物既含有营养素,同时也含有治病的要素。中药则不同。多数中药由于味道不佳,不宜直接食用,必须经过加工。中药中除了富含治病要素,还含有相当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在人体中,矿物质钙若缺乏会导致骨质疏松和软骨病。除了环境污染,造成营养素污染能致癌外,有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认为维生素的缺乏也会导致癌症。这是由于当人体细胞分裂时,缺乏必要的维生素会造成核苷酸AT和CG的错配或配置不充分,从而生成癌细胞。
4. 药食同源的含义与应用
(1). 药食同源的含义
药食同源本身就包含了营养要素和治病要素两层意思,其中主要是指中药。中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物,不论产地,也不论是天然还是合成。一般来说,中药的材料成分都是采自天然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也有少量的丹剂采自化学合成。由于我们的食物来自天然,中药也是来自天然,所以才有药食同源的说法。假如有一天,人类以化合的食物为主要来源时,那药食同源就包括西药了。目前的药食同源不包括西药。因为西药的材料成分几乎都是化学合成的,也有少量的制剂采自生物或血液制品。中药采自天然,西药依靠合成,其材料上的区别,是中、西药之间的本质区别。
几千年来,人类吃遍了地球。凡好吃的植物,基本上都让人类编入了菜谱。没进菜谱的植物,有的进了中药铺。中医是经验医学,中药是人类典型的“试错法”产物。现代中医学统称凡能治病的植物(包括动物、矿物)为中药。西方人士称它们为草药(herbals)。中国的老祖宗称它们为本草。在历史上,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甚至包括动物,在出现疾病时,都会本能地冲进山林,选择食用或蹭某种植物的浆液来治疗伤病。多数的中药都是不好吃的食物,相当一部分还有毒,但是它们能以毒攻毒,治好疾病。
简单来说,几乎所有中药图谱上的药物都可以对症进食。几乎所有食物都有药性,因此药食同源,天经地义,不是人为编造出来的概念。不论你想食补还是药补,补对了虚处都会有效。实际上不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从自己会吃饭的那天起,每顿饭都在不自觉地“吃药”。起码所有的食物都含有西药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嘛。只不过食补更天然,没有化学的添加剂和粘合剂。随着养生保健知识的普及,更多的人选择了以“食补”代替“药补”的方法。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2). 药食同源的应用
在中国的电视养生节目中,基本上活跃着两类人群。一类是西医的营养师,另一类是中医的医生。在人数上,中医师比西医营养师要多一些,因为中药学的调理与治疗,远比西医营养学的养生与预防,所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这两类人之所以活跃,端的都是“药食同源”这碗饭。他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营养素与治病要素的确同时存在于食物中,世界存在着药食同源。中医历来对此的认识比西医深刻。加上中药成份五花八门,既包含了西医的营养素,而且还包含了许多西医不懂的治病要素,显得博大精深。中药“保不齐哪朵云彩就能下雨”,保不齐食物或药物中的哪个要素显灵,就把一个疑难杂症治好了,因此能讲的故事很多。相比较,西药和西医的营养素,其成份就显得纯粹和单一了不少,失去了许多可表达的空间。所以上电视养生节目的西医营养师在人数上会少得多。
药食同源的概念起于唐朝。但药食同源作为医学专有名词,专指那些上国家级目录的、既是食物同时也是药物的物品。中国的卫生权威部门,会定期修改和公布指导目录。该目录一般分三类,长期维持在八、九十种。具体分类有:1.)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如丁香、八角茴香、山药、大枣、绿豆、赤小豆、生姜、干姜、枸杞子等几十种。2.)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如人参、三七、女贞子、天麻、川贝母、川芎等几十种。3.)保健食品禁用物品名单,如川乌、马钱子、巴豆、河豚、硫磺、雄黄、甘遂等几十种。凡是上目录的,即是药品,同时也是食品,因此可以自由买卖,不仅在药房,也可以在一般超市出售。对于药食同源的保健品,药监局的健字号批文容易获得,不经意间为本来平平常常的食品镀了层金,增加了用户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加了生产方和销售方的产品附加值和商业利润。
5. 中药与西药的靶向治病机理
中药好,好就好在一旦对症下药,中药物不仅能减轻病症,而且可顺便改善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从而带来人体系统的整体改善。人们发现,在中医的手法治疗或中药药物治疗之后,这三个系统的改善通常是同时的、整体的、不知不觉的。目前的科学手段尚无法解释其原因。
中、西医分属两套医疗体系,但可以从不同方向,治疗同一种疾病。如对炎症的治疗,西医采用的方法是把病原体杀灭或将自由基中和。中医采用的方法是清热解毒,即把构成病原体的病气、毒气统称邪气,通过针灸、按摩或中药,从人体的各个通路排泻出去。相比之下,西药的成分单一,靶向明确,一类抗生素针对一种病原体,一类功能药解决一个问题,严格地执行“对号入座”,特异性好,见效快。然而西药一般不会产生中药的那种“搂草打兔子”,顺便改善整个系统的多靶点治疗效果。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西药也可以产生其它单项的、好的附加作用,或复合作用。如针对退热的阿司匹林,用小剂量可以抗凝。起初为治心脏病、高血压发明的药伟哥(Viagra),最终被应用在举阳壮阳的功效上。但是,西药这种局部功能的复合,均与系统的整体改善无关。
中药的“对号入座”,不像西药在产品说明书上描述的那样简单明了,有的放矢。一种西药针对一种病,直来直去。人们走进中药,就如同走进了一座同时有几个出口的迷宫,靶向不明确。虽然都能走出去,但有的路径长,有的路径短,需要仙人指路。如何舍远求近,完全取决于医师的经验和医术水平。中药一旦“对号入座”,也会立竿见影,甚至十几分钟就能见效。那种神奇是西药师们永远无法理解的。在他们的印象中,中药永远是一种温火慢炖、治疗慢性病的玩意,不可能立即奏效。
中药的每一味药,本身都具有多靶点、多指向的特性,所以中药可以实现“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内病外治”、“外病内治”等治疗的方式。如果说中医是一门艺术,一点都不夸张。
6. 中药与西药的特异性
西药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世间本无药,化工合成之”。多数西药都是化学制剂。研制一种西药,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资金,需要各种动物实验及人类的临床试验。因此特别惧怕技术失窃。一个新的西药背后通常凝聚了几百上千人的心血和上亿元的投资。之后,成千上万的人,在若干年中,都指望依靠此新药的生产和销售来发财或者生存。
西药有明显的针对性,它们是科学实验的结果,有实验室的完整记录。西医的一种药专治一种病,一种抗体针对一种主要的病原体。这就是西药的特异性。如广谱抗生素和磺胺类的药对细菌性疾病有效。红霉素、四环素、链霉素及氯霉素对容易引起呼吸道、肺部及生殖器感染的支原体疾病有效。四环素和广谱抗生素对因虱、蚤、螨、蜱引起的斑疹伤寒、恙虫病等立克次体疾病有效。四环素、罗红霉素、美满霉素、青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等对容易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沙眼的衣原体疾病有效。但是所有抗生素对于病毒性感染的疾病均无效。
中药漫山遍野,唾手可得,没有西药那么神秘。中药也有特异性,但这个特异通常可以顾及两种以上的疾病特征。几乎每一味中药,背后都有一堆功效。一把钥匙可以同时开几把锁。如黄芪,既有健脾补气的功效,若加大剂量(如30克),又有术后恢复的功效,还有利尿的功效,以及治疗脱肛、内脏下垂、中风后遗症的功效。
如前所述,中药最符合当代的医学潮流,即能提供有特异的个性化服务。如中医对每个病人,都可以提供量身定做的药方。在不违反中医传统禁忌“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前提下,中药有很大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各种中药可灵活配置,混在一起,最终融合在一个方剂中。因此,量体裁衣的汤药,肯定比千篇一律的中成药效果好。
为了增加特异性的治疗效果,有名的中医讲究采用“对方”和“对药”。即有意把一对方或一对固定搭配的药同时服用。用几味药同时“围攻”一种病,疗效会明显改善。当然在这些中药中,医家会按古代的吏治,划分为“君、臣、佐、使”,将它们的功能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的剂量。
中药基本上都是天然的,它的特异性功能,不是实验室试验出来的,而是中国人前仆后继,用生命“尝试”出来的。各种记录真实可靠,流传有序。
7. 关于中药的科学性
中医的基础理论不是科学,而是哲学,因为她有完整本体论和方法论。说她是文化,因为她包含治未病的养生饮食文化。哲学和文化都是形而上的东西,也都不是科学。
但是,中医的药理学是科学。因为中药学是形而下的学说,她要联系实际。从统计学的角度看,中药的试验方法比西药的方法,更具备科学的涵义。因为自始至终,中医都是大样本的人体试验。只是在统计学的规范上,中药学欠缺了一点定量分析。
然而,由于中药实践,一上来就是真刀真枪,效果明显,且样本数量特别巨大,样本误差接近总体误差,原则上不存在抽样误差,在统计学上不需要做假设检验,因此中药的可靠性结论容易获得。加上中药大多数是天然的,人体也是天然的,彼此亲和力强,因此中药出错的小概率事件,比西药也来的低。
若就药物机理的科学性分析,对于治疗不同的炎症,西药有不同的抗生素(又称消炎药)。抗生素进入人体既能消灭病原体,同时也会破坏人体中正在与细菌病原体作战的各种免疫细胞,如白血球等。中药有清热解毒的功能,但不含人工合成的抗生素,不会直接灭杀细菌,也不会消灭免疫细胞。中药指望人体免疫细胞来治疗炎症。因此仅就消炎而言,西药肯定比中药见效快。
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改善内分泌系统、激活神经系统而言,中药比西药更能干。中药会自然、有效地激活各种酶。中药中含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其它药性组分,对于人体的酶来说,中药中的组份如同复合化肥,是一种复方、多靶点的催化剂,有利于激活上述三个系统的酶。西药对此是望尘莫及的。西医若增加各系统的酶,需要一对一的用药精确“点射”。中药是“机关枪”,上去就是“一梭子”,指不定哪个系统的酶就被激活了。
特别是人体中负责免疫系统的那部分酶,经过激活而加大催化,会激发免疫细胞的抗敌“情绪”,从而形成旺盛的人体抵抗力。或许这就是中药能够间接“杀菌”和“治疗癌症”的原因之一吧。人体的免疫细胞是“万能抗生素”,能够吞噬任何不含有你肌体DNA标志的 “异己分子”,包括细菌、病毒以及癌细胞等。所谓中药可以治疗病毒,中药可以治疗癌症,其诀窍不过如此。
每个人在年青时,仗着自身酶和细胞的活力,加上自身的“万能抗生素”,即使没有中药的辅助,也能使自己的许多疾病在不知不觉中不治自愈。但是到了四、五十岁,精气神都不同了,体质明显下降,大家都离不开中、西药的“伺候”,离不开一些药食同源的验方“协助”。
8. 怎样看待中药的毒副作用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目前常常指西药中的化学物质,对肝、肾产生的、不可逆的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反应。肝主疏泄,负责解毒,最容易受到伤害。肾主水,负责过滤,同样容易受到伤害。很多人抱怨,一旦吃上西药,就像染上毒品依赖症,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终身不得停药。有的人甚至越吃病越多,伤肝保肝,伤肾保肾,伤胃还得养胃,恶性循环。病人疲于看病,降低生活质量,政府也得跟着支付大量的医药费。
中药中有相当比例的药材,本身就带有毒性,不是三分毒,而是十分毒。中药以“毒药”治病,取的就是“以毒攻毒”之法。但对大毒的药物,中医会事先做弱化处理。药房会将毒药长时间的蒸煮炮制。炮制后的毒性已经大大降低, 对人体的威胁已明显减轻。尽管如此,若剂量太大,仍然会麻烦。因此凡涉及有毒药物的处方,一定要遵从医嘱,切勿擅自胡来。其实即便病人自己抄方去药房抓药,若其中有毒药物剂量超标,没有医师处方,药房也会拒绝出售。
天然的中药,比合成的西药,对人体肝、肾的毒副作用,要小了很多。即使药力大的汤药吃多了,至多也就是倒了胃口,养养便会复原。另外人对中药没有依赖症。没有人会终身服用一种中药。中药方剂的配伍应用,讲究君,臣,佐,使。“佐药”的作用之一就是制约“君药”和“臣药”的毒性。“使药”的作用是调和诸药。中成药是在中药方剂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因此中药的毒副作用较少,不会造成顾此失彼的恶性循环。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士,对中医中药情有独钟的原因之一吧。中成药比中草药更保守,因此中成药的安全性相对更高,毒副作用更少。如能“对症下药”,也会产生西药那种药到病除的神奇效应。尽管如此,中药也应当将其可能产生的毒副作用写在说明书上。其实这也是中医药应当向西医药学习的、免责的自保方式。
我们若用现代科学方法,提纯或萃取中药,那么几乎所有的中药最终也都可以分解为酸、碱、酶、酯、醇、苷、烃、酮、醚等单一的化学成分。这点与植物化学物的成分提取,有异曲同工之妙。做到了这一步,中西医与中西药就增加了许多共同语言。中药也因此显得越发“科学”了。于是有人动了中药合成以及中药西制的念头。
“中药西制”似乎是一种势不可挡的国际趋势。我们在国内外的市场上都可以买到按西药制成的囊剂、糖浆、片剂或针剂等的中药成药。这种与时俱进的方法,为中药的普及和进食都提供了最大的方便。然而,如果我们把所有得中药都依西医的制药方法,按化学成分去分门别类,提纯装囊,或做成浆剂、片剂和针剂,恐怕许多中药都会失去原有的药性。
西医讲究药物针对性和特异性。中医讲究药物中多成分协调性和整体性。人们很难判断,究竟哪一种中药成分,才是真正治好病的有效成分。例如有人尝试把人参提纯成人参皂甙装胶囊,效果就是比不过原来的人参。把中药制成针剂或输液剂的做法,更是背离了一些中药需要提前炮制的传统,会适得其反。加上中药不易提纯,或提纯不够,使得清开灵、鱼腥草、双黄连等中药输液剂,都有害人至死的不良记录。所以说中药不宜全部西做,更不适于制成输液剂。
自古以来,中医虽然讲“药食同源”,但从来没有划分哪些是药品,哪些是“保健食品”。那时也没有保健食品的提法。在中医眼里它们都是药,都需要辨证论治。古时候采药制药都在民间,没有衙门生产批文,全靠“行业协会”(衙行)的自律,自然没有区隔药品或保健食品的不同文号。
保健食品也是药,而且全是补药。补药也不可胡吃。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药能救人也能杀人。顾客首先应请大夫辨证,看看是该补,还是该泻,才好服用。保健食品是送礼的好东西,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吃。本来好生生的保健食品,若错被吃进了本来就患 “实证”患者的肚子里,滋补留邪,反而会变成雪上加霜的“毒药”了。
如今不少中国人养成了有病吃药,没病吃保健品的习惯。所以才成就了电视里的那些喋喋不休的广告语,如“今年春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什么是脑白金?其实脑白金就是种保健品,同时也是补药,学名“褪黑素胶囊”(英文名称Melatonin),主要针对倒时差、或有睡眠障碍的人群.当然脑白金还有些其它保健功能。然而世界上还没有一种保健食品或补药,真正可以补充身体所有的虚。尽管如此,不少中国人仍坚持有备无患,在家里准备了一些常用的中、西药,以防不测。
二、 中药的个性化与大众化
1. “大众化”的辨证论治
世人都知道中医药的长项,就是一人一方,可提供个性化服务,最符合当代的医学潮流。其实,中医也还有适合“以病选药”和“对症下药”的大众化一面,否则就没有制作中成药的必要了。中成药的问世就是为了有共性的病人,在没有大夫指导的情况下,依靠中医常识,实现自我救治。所以买OTC中成药不需要处方。
中医是典型的“循症认证”的医学。同时它也最符合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重视证据的要求。现代医学中的循证医学出身卑微,开始也不被承认。经过争扎,后来才成为判断别的医学,是否“科学”的判官。对于有共性的典型病症,中医的老祖宗们经过上千年的千尝万试,以及依据各种病例和证据的记载,把治典型病症的标准药方配制出来,传与后人。其中少部分药方,在今天被制成了中成药。
最具代表性的中医药方,便是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112个药方,后人尊称它们为经方。这112个经方,如同112条“排子枪”,只要症状相符,“撞上枪口”,一打一个准。几千年来,屡试不爽,格外适合“对症下药”。
至今有不少“伤寒派”大夫看病,貌似是在辨证论治,其实是在大脑中快速地搜索,在所背“伤寒论”的经方中“选枪”。他们琢磨病人的病症与伤寒论的哪个经方上的描述更为接近,便在该经方的基础上做加减。由于“对症下药”,效果多令人满意。其实“对症下药”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不去医院,自己对症吃药,治好病的经历。于是才有人敢放话,与其让医生误诊,还不如自己试着吃药呐。
台湾的中药业相对发达和规范,不论是伤寒论中出现的大部分经方,还是常用单味中草药都已被制成粉剂,便于用户自己配置。在大陆却仍需病人按经方自己抓药、熬药,没有现成的制剂可用。
中药方秘不传人的“Knowhow”,即中药方的诀窍,不仅在于方中的药名,而且在于每味药的剂量,以及各味药之间的比例。剂量可增减,比例不宜变。中药与中餐相似,同样的一些佐料,剂量不同,搭配比例不同,“炮制”的火候不同,生成的药效或菜肴的差别会很大。另外中药与中餐的制作,的确不似西药和西餐那样,“克克计较”,用天平和量杯事先称重,不能临场改变。中医汤药的配药保留了人工手拿把抓来分堆的传统,在剂量上难保每堆都一模一样。另外,现在的中药,多数都是人工种植,施化肥、上农药,追求高产量,药力自然比古代天然的差了许多。过去用3克的,没准今天就得用6克。还有对于不同体质、性别、年龄、重量的病人,中医师下药的剂量也会不同。尽管如此,大多数医生给出的剂量仍然会保守,他们宁少勿多,以安全为上。
中医汤药可因人而异,若加工成中成药,就必须标准化,口味适中,迎合大众。因此中成药在配制的剂量上,从来就低不就高。给人民提供安全有效的药品。中成药的说明书在建议服用量上,已然预留了很大的安全空间。若想迅速见效,在医生的指导下,不少中成药可以加大一倍的剂量服用。另外中成药在制药时不会犯忌,不会违背老祖宗的“十八反”[1]和“十九畏”[2] 的配药原则。因此同类成药之间,不会产生对立的药力冲突。即便同时服用两种同类药,除了药力被放大外,也不会在体内合成任何“毒素”,引来生命危险。
[1]十八反中的反与十九畏中的畏均指两种药物配合应用后,可能发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趣谈十八反歌诀”(在原歌诀基础上改编)
本草言明十八反,乌攻芨蔹贝蒌半,
甘草战芫遂戟藻,诸参辛芍藜芦叛
其中乌头即附子、川乌、草乌、天雄,反半夏,栝楼,栝楼皮,栝楼子,天花粉,贝母(川贝母,浙贝母),白芨,白蔹。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藜芦反人参、人参叶、北沙参、南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白芍。
[2]趣谈十九畏歌诀”(在原歌诀基础上改编)
硫磺原是火中精,偏遇芒硝不领情,
水银最怕砒霜现,狼毒也畏密陀行。
巴豆若与牵牛走,犹似牙硝会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角,丁香郁金气难平。
官桂石脂不拉手,人参五灵谁能赢。
其中朴硝别名芒硝,密陀为密陀罗,角为犀角,牵牛子即黑丑、白丑,牙硝即象牙硝,官桂即肉桂,石脂即白石脂、赤石脂,五灵为五灵脂。
三、 中医的虚证和实证
中医的选药原则是根据治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急则治标,缓则治本”。通俗地讲,对于体虚的人,要进补;对于生病的人,要泻邪。对于上火的人,要用寒药;对于受寒的人,要用热药。从补、泻的治病原则看,中药应当只有补、泻两大类药。急救药属于急补或急泻的药,它们只能治标,解燃眉之急。治病还需要治本的药。
下面我们按照“先虚后实”,即先虚证后实证的顺序,开始介绍“以病选药”的方法。
1. 虚证的类型与适用的补药
怎样选择“进补”的中药。一般来说,对没有高烧及严重疼痛症状,只感觉身体不适的人,或被中医诊断为虚证的病人,可以服用补药。正气不足就是虚证,老年人容易体虚。长期生病的人容易体虚,“久病必虚”嘛。即便是虚,仍然需要区分是什么类型的虚,是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阴虚?另外还需弄清是哪个脏腑虚?中医的补药若吃错了方向,也会很难受,甚至会死人。
补药亦称补益药,针对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划分四种不同类型。中医认为,所有虚证都由体内这四种虚证组成。通常是在一段时期,以一个类型为主。但也有气血两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的说法。阴阳是矛盾的,补阴的药与补阳的药,药力取向相反。尤其是壮阳的药,热性大,特别容易上火,对于已经阴虚火旺的人吃了是灾难。有人贪图快活,在阴虚时误吃壮阳的药,结果造成血压升高、器官流血等症状,后果会很可怕。由于中医定义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所以也有人试图进一步将虚症简化为阴虚、阳虚两大类。这种简化有缺陷,毕竟症状不同,特别是在冷热的感觉上有明显的分别。
以下是各种虚证的主要症状:
气虚的人的典型反应是:有气无力,懒言少语,健忘多汗,身体肥胖,舌淡,舌苔白。但没有怕冷的感觉。
阳虚的人的典型反应是:怕冷,身寒肢冷,洗澡喜用烫水,喜热饮,衣服比别人穿的多。中医认为阳虚的人,由于阳气固摄无力,控制力减弱,因此大便稀,爱出汗,特别是爱白天出汗,性生活容易阳痿早泄。另外阳虚的人火力差,肚子容易进凉气,腹冷痛。有人甚至会清晨腹泻(俗称五更泻)。阳虚则脾胃虚寒,故脾易受湿,胃火减弱,所以会舌苔白。总之整个一派缺火的寒象。
血虚的人的典型反应是:指甲白、脸色萎黄、口唇及舌质白,肤色和发色也会偏白,但并不怕热。血虚阴必虚。
阴虚的人的典型反应是:怕热,手、脚心和心脏都烦热(俗称五心烦热),阴虚火旺、面色潮红、皮肤干燥、口舌生疮、口干舌燥、喜好冷饮。阴虚表示体内的液体亏缺,因此不仅怕热,而且尿黄,大便秘结,耳鸣,眼睛干涩,盗汗,皮干,舌红无苔。总之整个一派缺水的热象。
以上特征是辨别四虚的共性特征,人们应当熟记。在五脏中除了心脏把“四虚”都占全了外,其它四脏并非全虚,它们各有各的虚象,特别值得中医人士的关注。否则说错了,会闹笑话,显得功夫欠佳。另外由于五脏之间密切相关,也会有肝肾阴虚、心肾阳虚、心脾不足、心肾不交、脾胃不和、脾肾阳虚、肺肾阴虚等双脏关联的症状,需要辨证确认。
按照中医的理论“虚则补其母”。补虚应当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补“肝心脾肺肾”中所亏虚之脏的上一个脏腑。如肝阴虚应当补肾阴,又称滋水涵木。脾阳不足应当补心阳,又称益火生土。肺气不足应当补脾阳,又称培土生金。肾阴不足应当补肺阴,又称金水相生等等。以上利用的就是五行相生、子虚补母的原则。具体各脏器阴虚的症状和建议服用的补药,我们随后将专门分脏介绍。
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遵循这个原则的医生,就会比哪虚补哪的医生,治病见效快,显得医术高。更高明的医家治起病来,很有艺术家的风范,他们自己摸索总结了自己的招数,擅用对方、对药。他们开方配药浓淡相宜,出奇制胜。比如两脏一起补,或者一补一泻。同时补泻在古方中有先例,如六味地黄丸,六位药三补三泻,相互配合。使之滋补而不留邪,降泄而不伤正,补中有泻,泻中有补,相辅相成,是滋补肾阴的良方。
从何处下手,是先补还是先泻,属于每个中医师秘不示人,只传徒弟的绝招。中医的绝招,其实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功,加上每个人的经验。中医大夫治病一人一个说法,无法会诊。
从这个角度看,中医是一门典型的师承艺术,有一定之规,但无一定之法。中医比西医有更多的表现空间,可任人发挥,但要拜师学艺。例如师傅可能会告诉徒弟,即便是肝虚,也要区分是肝的气虚、血虚,还是阳虚、阴虚呢?师傅会告诉徒弟,肝没有阳虚,肝的虚证最常见的是阴虚。由于阴不制阳,才会造成肝阳上亢,人爱发怒。肝阳上亢,还会引起木火刑金,金是肺,所以会出现肝脏之咳等等的具体分析,以及各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究竟虚证在五脏会有何表现?这就需要了解,如何对虚证进行深入辨识。
(2). 虚证的深入辨识和具体用药
我们在前一节对所有虚证的共性进行了描述。为了用药得当,我们还需要对虚的部位和虚的个性做进一步分析。在深入辨识时,只要我们把上述的共性和下述的个性联系起来,就能对虚证有更准确的把握。
(3). 气虚辨证及用药
气虚一般涉及四脏,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心气虚。一般常见的是脾气虚,没有胃口。肺气虚,容易感冒。
脾气虚的症状:胃痛腹胀,呕吐恶心,食欲不振等。建议服用中成药: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
肺气虚的症状:咳嗽无力,想咳咳不出痰,汗出畏风,容易感冒等。建议服用中成药:玉屏风散、生脉饮。
肾气虚的症状;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而清,白带清稀,舌淡,脉弱等。建议服用中成药;四君子汤加杞菊地黄丸
心气虚的症状:心悸,心烦,胸闷等。建议服用中成药:柏子养心丸、安神养心丸。
总之,四君子汤是治疗气虚的最常用的选择。
(4). 血虚辨证及用药
血虚一般涉及两脏,肝血虚、心血虚。一般常见的是心血虚。
肝血虚的体质可见,眩晕耳鸣,视力模糊,肢体麻木,月经不调或闭经等。建议服用中成药:乌鸡白凤丸,八珍益母丸。
心血虚的体质可见,心悸,失眠,多梦等。建议服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
总之,四物汤及其近似成药是治疗血虚的最常用的选择。
(5). 阳虚辨证及用药
阳虚一般涉及三脏,肾阳虚、脾阳虚、心阳虚。一般常见的是脾阳虚和肾阳虚。
肾阳虚的体质可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总之怕冷。另外还有男子阳痿早泄,女子不孕不育,或白带增多等。建议服用中成药: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全鹿丸、桂附地黄丸。
脾阳虚的体质可见,腹部冷痛,腹胀,不易消化,大便中有不消化物,五更泄泻,肢体浮肿等。建议服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四神丸。
心阳虚的体质可见,心悸,胸闷,心痛等。建议服用中成药:参附强心丸、心宝丸。
总之,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阳虚的最常用的选择。
(6). 阴虚辨证及用药
阴虚一般涉及四脏,肾阴虚、肝阴虚、心阴虚、肺阴虚。一般常见的是肾阴虚、肝阴虚和肺阴虚。
肾阴虚的体质可见,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女子月经量少,甚至闭经,男子会遗精及早泄。阴虚好似涮羊肉锅中水少,会热。建议服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
肝阴虚的体质可见,眼睛干涩,视力减退,胸肋隐痛,头晕耳鸣等。建议服用中成药:一贯煎、杞菊地黄丸、明目地黄丸。
心阴虚的体质可见,心烦,心悸,多梦等。建议服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肺阴虚的体质可见,干咳无痰,或痰少,痰黄,不易咳出,甚至痰中有血丝,声音沙哑等。建议服用中成药:百合固金丸、百花膏、养阴清肺丸。
总之,以六味地黄丸为基础,派生出来的六味地黄丸类,如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是治疗阴虚的最常用的选择。
中医谈论进补,历来分两派,补脾派或补肾派。前者强调补“后天之本”,后者强调补“先天之本”。老百姓理解的中医进补,恐怕还多以补肾为主。
(7). 肾虚之我见——肾的亏虚、补肾与壮阳。
中国人有个普遍的误区,一听哪个男的肾虚,就嘎嘎坏笑,认为他肯定是房事办多了。一听说补药,就认为是壮阳药,与“办事”有关。其实每个人,不论男女,都有肾虚。“肾乃先天之本”,人活着就一定在消耗肾精。人能活多久,关键要看肾给你存了多少本钱,以及你打算怎么花。这个本钱是父母给的,从娘胎里带来的。
婴孩啼哭来世,不论男女,阳气都最足。此时的阳被称为“元阳”。元阳弥足珍贵,连婴孩的尿都可以治病。老人寿终正寝,笑着离世,是因为最后的阳气已经散尽。阳气散尽前,如同蜡烛熄灭前一样,会突然格外闪亮。人确有“回光返照”,把最后一点阳气聚在一起,留遗嘱交代后事。“气数已尽”接着就是“气散人亡”,人就真的走了。人的生死善终,就是肾的元阳,走完从实到虚的过程。人生有先天不足,也有后来的消耗,这些都需要依靠脾胃,通过吸收食物或药物中的营养来进行补充。所以中医称“脾胃乃后天之本”,就是要以“后天之精”来补“先天之精”的不足和消耗。形象地说,身体需要通过脾胃获取精华,再往肾的“户头”里不断地充实“本钱”,来维持生命。值得强调的是,所谓肾主“藏精纳气”,这个气是精气,不是氧气,是温煦整个身体的阳气。
补药是扶正填虚的药,以维持五脏六腑、乃至整个身体的阴阳平衡,其对象主要是中老年人。中医认为,女人从35岁至42岁之间,男人从40岁至48岁之间进入青中年和中年,就可以开始进食补药。这个年龄段的选择,是基于人的生理变化周期。女人大都走“七”的台阶,如女孩约14岁见红,女人约49岁绝经。男人大都走“八”的台阶。如男孩约16岁遗精,男人约56岁进入更年期,各方面都会每况愈下,这时就该退休了。不论男女,到了上述时间段,身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都开始下降,仅靠食物补充肾的元阳已经捉襟见肘。因此每个人都应当视个人的身体状况,开始考虑进食补药了。药补是食补的拾遗补缺。
解剖学的肾脏,承担中、西医的两套生理功能。在西医的系统中,肾属于泌尿系统。肾担负着过滤血液的作用,并从人体每天产生的约150-160升原尿中,二次吸收走绝大部分水分和有用的化学成分,只有约1%的原尿作为真正的尿排出体外。中医发现肾的功能首先是生命源泉。肾决定了这一代和下一代人的生命。由于在中医整体的生理功能中,比西医多了一个活性物质“气”。而且气有不同的形态,热量高的是精气(亦称阳气)。精气的热量在运动中做功交换,赋予了五脏六腑之气以各自的能量。这时就必须要找到产生精气的“气体发生器”。中医的前辈们发现,肾就是人体的气体发生器。身体的左、右肾,犹如两个锅炉,一个不断地提供液体(津液),一个不断地提供气体(精气)。其中的精气走的是经络系统的通道,津液走的是解剖系统的通道。精气通过肾的“母亲”肺,将精气疏布全身,保障了人们的活力。不论西医承认与否,按照中医这个理论为肾配置的滋阴或壮阳的中药,确实能够延长人的寿命,能够改善人体其它脏器或脏腑的生理功能。
当然,气与液在人的生命体中,通过气化和液化,可以在解剖系统和经络系统中,相互转换。从而保证了“气血同源”、“津血同源”、“津气同源”、“精血同源”的说法有物质基础。由此看来,老百姓对补肾的理解没错,保肾护肾,非常重要。
另外,肾作为三焦大系统的子系统,中医的肾还主生殖。对此,西医的研究尚未到位。中医的补药中确有补肾壮阳的春药,服用之后,男人“精力充沛”。春药只是补药中的一小部分。服多了春药,人虽会徒增快感,但易折寿伤身。因为那是在突击花销肾的“老本”,博一时之乐。古代许多皇帝差道人炼丹,既盼壮阳快活,又想益寿延年。结果事与愿违。房劳伤身,加上硫、砷等重金属超标,使得许多帝王英年早逝。
2. 中医对实证的认识和用药
(1). 中医对实证的治疗原则
因为中医把病证分为虚、实两种,即此非彼。又因为中医的祖训有,“实则泻之”。所以,中医治病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称为泻法,治病的药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泻药。克与泻都是治病的方法。泻与克不同,泻是泻其子,克是克其仆。对于上火而言,泻犹如釜底抽薪。克是利用五脏中存在的“主仆”之间相乘或相侮的关系,增加一方力量,造成相克的态势。对于上火而言,克犹如扬汤止沸。
按照五行相克的原理,对于肝阳旺脾阳虚、胃口差和大便稀的人,可以通过克制肝阳来改善,又称抑木扶土。对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和浮肿的人,可以通过补脾阳,来疏泄肾阴盛带来的水泛,又称培土制水。对于肝气上逆、出现“肝咳”的人,可以通过清肃肺气的方法来疏解咳喘,又称佐金平木。对于肾阴不足且心火上炎、长口疮、心肾不交而失眠的人,可以通过泻心火滋补肾阴的方法来改善。由于在五行歌诀中,心的方向在南,肾的方向在北,又称泻南补北。
元朝名医张从正特别推崇汗、吐、下三种泻法,他以“攻下派”闻名,载入史册。西医的泻药,专指那些吃了就能排泄或拉肚子的药,主要针对便秘病人。中医的泻药是为了排毒祛邪。
中医名师秦伯未认为“虚多指正气,实多指邪气,因正气充旺无所谓实,邪气退却无所谓虚,故《内经》上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此处精气就是正气的代表。虽然邪气盛是实,但邪气退却也不能称为虚,只有正气不足才是虚。用通俗的话说,所有虚证都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正气亏虚引起的。所有的实证都是体内正气与体外邪气相博弈,邪气盛,而正气不虚。
一般来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气之所以能作怪,一定有正气不足的原因。这时体外的病气、毒气,统称邪气,都会趁虚跑进了体内。这才有了中文“乘虚而入”的成语。虚证往往在疾病的后期,“久病必虚”。内伤的病也多以虚证为多,或是本虚标实,如中风。肝肾阴虚而肝阳上亢等。必须承认,中医的不少读物对于正邪、盛衰、虚实的阐述,如同对于精气神、气血津液的阐述一样含糊其词,对初学者容易产生歧义。
人之所以生病,更多的情况是,邪气凑而正气虚,虚证与实证夹杂,“实标虚本”。因此才需要扶正祛邪。扶正的药是补药,祛邪的药就是攻毒治病的泻药。
中医的汗、吐、下三法,的确是治病祛邪的有效手段。尤其在古时候,人们大都营养不良。很少得冠心病、糖尿病等“三高”之类的现代富贵病。古人们得的多是伤风感冒、枪伤刀伤等季节病或战争病。用汗、吐、下法,就能治多数病。拉肚子,有利于就近把体内下焦的毒、邪排泄出来。发汗、祛痰、呕吐,有利于就近把体内的上焦和中焦的毒、邪排泄出来。在日常生活中,凡上吐下泻者,一定是食物中毒。不吃药也会又拉又吐,是身体自保的本能反应。中药的泻法也许就是受到了这个启发。总之我们时刻都要记住,在治疗疾病时一定要给邪以出路,不能把毒邪留在体内。
中医认为,治病药不论药名叫什么,不论它们如何被分门别类,其实都是某种“攻邪药”。攻邪药的目的就是把病气、毒气,统称邪气,通过汗液、呕吐物、排泄物逐出体外。活血、化瘀、理气、化痰、祛风湿的药,其中都有泻的功能和成分,是泻药的各种变形。
(2). 实证的致病因素和用药
一般人都认为虚证不是病,只是身体不适。当人们感觉到生病了,那一定是实证。因此对于多数人来说,实证就是病。实证首先是感觉到的。此时若去医院做西医的理化检验,结果也多半是阳性,或不合格。凡西医体检指标不对的,在中医肯定是实证,或本虚标实。但是西医体检指标正常的,病人感觉就是不对的,或者只有当病情加重时,西医才会有指标显示的,在中医眼里也是实证。中医判断实证的方法就是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四诊合参是建立在病人感觉,以及病情生理反应基础上的第一手资料的汇集,比仪器采集的信息更宽泛。
中医的实证很多是因风而起。故风位列中医常说的六淫,即风、暑、湿、燥、寒、火,之首。一般外感病均以风为先驱。《黄帝内经》的《素问》篇中说:“风为百病之始”。风性善动,起病急,或病情多变,游走不定,多侵犯人体的经络肌表。《素问,风论》中说:“风者,百病之长”。风邪常与寒,热,燥,湿等其它病邪相杂致病,形成风寒,风热,风湿等不同证候。因此,古人把风邪当作外感致病因素的总称。现代人有了中医的常识,也会对空调和风扇产生警惕。
对于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内湿,这些由于人体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异常而引起的,有类似风,寒,湿,燥,火等外邪致病的症状,我们也可以采用对付实证的方法来处理。由于病生于内,故称内风、内寒、内燥、内火、內湿等以示区别。
所谓内风,通常指风入经络,因此要采取祛风、宣痹、化痰、通络等治法。建议服用中成药:小活络丹、牵正散。治疗风邪头痛,痛位常见于头部的偏正或颠顶,建议服用中成药:川芎茶调散。
四、 常见病及适用的中成药
令老百姓头疼的是,家家都有药,就不知道该吃哪个。这是由于中成药的说明书设计,有“功能”和“主治”,对于“功能”多数老百姓都看不懂,不适合他们选药。有不少人在家时病了,捧着各种中成药,看着说明书,面对几个“主治”都对路的中成药,也不知道该吃哪个。
此外,中、西医对于同一种疾病,通常有不同的叫法。中医叫消渴症,西医叫糖尿病。中医叫瘰疬,西医叫淋巴结核。中医把小便不畅、尿中起泡、尿中带血、尿液浑浊等特征的病称为淋证。西医的淋病是一种性病。很多病名,中医叫了几千年,硬是流行不起来。西医才叫了百十年,便已家喻户晓,国内外通行。这就苦了中国老百姓,若看中、西医必须分别面对两套病名。为了交流方便,中医在病名上,理应向西医靠拢。
老百姓选择治病的中药,只能选择中成药。最好的方法就是记住几类典型的中成药名,本书的构思正是基于此。如果人们吃药时能顺便知道些治病机理,收获会更大。譬如因颈背疼痛,大夫给你开中成药愈风宁心片,你若发现它治病机理是“活血化瘀”,有心人就会从它能清理血管中的瘀滞,联想到对冠心病、高血压等“三高”病症的治疗。这便是“久病成医”的道理。
现在药房出售的中成药,开始与西医的病名结合,如感冒灵、感冒颗粒等。有的中成药中间,还添加了西药的成分。人们顾名思义就可从药名猜出,它大致适应哪种疾病。在过去,中药很少与病症联系。中药的名字,说明的是其中的主要成分,如麻杏甘石汤,这剂治疗风热感冒的王牌药,名字是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的缩写组合而成。除了中医大夫,仅看药名,老百姓是看不出它们是哪路神仙。
人世间的病,用人世间的药,应当都能治好。上天生来就是这么搭配的。心善之人必有善终。因此对于多数善良的老百姓而言,他们没有必死的劫数。有时只要选对一味中药,或者中成药中有一味药对路,病情也会减缓。因此在选择治病的中成药时,人们不应理会中、西医对病名和药名上叫法的差别,只要症状大部分对上了,便可对症下药。即使做不到药到病除,最起码也要保证争取时间,能去医院看病。但作为职业中医师,就不应当像老百姓那样止步于对症下药。中医师应当有专业方面的考虑,他们不仅应当通晓八纲、六经、三焦、脏腑、卫气营血等系统辨证论治的整体思路,他们还应当熟练掌握、利用五行的生克与补泻原理,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只有那样,才能使病人康复得更快。
今天我们就尝试沿着“以病选药”的思路,将百姓的最常见疾病,连同其主要症状,挑选了几个,配上了建议服用的中成药,分类介绍。读者可以自行对比参考。在对比前,建议读者首先根据洗澡和穿衣所选择的温度,判断下自己的身体是怕冷还是怕热,从而判别是阴虚还是阳虚。若是虚证,请吃补药。若是实证,请吃治病药。请注意,每人的实际病症,与书上或说明书上描述的病症特征不需要完全一致,只要有几个主要的对上了,就基本算对症了。之后再选择“建议服用中成药”,按说明书进行服用。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有四种:风寒、风热、暑湿和时疫(即流感)。另外也有体虚感冒的说法。其实体虚是内因,外因仍然是风暑湿燥寒等外邪。多数感冒的类型与季节变化有关,与风的侵袭有关,所以常加风字。感冒可能是由于秋、冬季(或春寒)的外寒內寒(风寒)、夏季的内热外寒(风热)、长夏季的内湿热外寒(暑湿)、以及天凉时的大面积病毒流感(时疫)而引起。流感的特征是,一上来就是高烧。风热感冒也会发高烧,但有一个过程。风寒感冒与暑湿感冒也会发烧,但体温都不会太高,一般不会超过39 °C。流感以外的其它感冒的发烧,会有冷热变换的过程。中医没有专门的退烧药。小柴胡颗粒等有一定的退烧功效。有的中医偏爱小柴胡汤,用它治疗各种感冒,也确有一定效果。
西医认为,感冒发烧就是炎症,不外是因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上呼吸道疾病。这种疾病会因细菌与病毒的先后叠加而加重。西医认为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两种。在西方,若因感冒而打吊瓶,会被认为是商业牟利的过度治疗,是害人。对于上呼吸道感染,西方的医生一般不建议病人用药。遇到病人坚持,也只给病人能发汗的阿司匹林、双氯芬酸、氨基比林等药,帮助病人发汗退烧,或缓解头、关节疼痛。医生对感冒的主要处置,是嘱咐多喝水、多小便、多卧床休息,靠病人免疫系统的恢复来实现自愈。西医的此种治法,其实就是中医的泻法,只是西医从不承认感冒有风寒、风热、暑湿、时疫之分。因为治疗感冒和上火从来就不是西医的强项。中医敢于区分感冒,在于中医针对不同的感冒有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帮助病人更快地恢复健康。
风寒感冒在感冒中最为常见,俗称冷伤风。主要发生在冬季,部分发生在春寒、秋冷的季节。由于现代人喜用空调,也有少数人在夏季患生此病。回想约两千年前的汉朝,科技落后,冬季保暖条件差。就算皇帝居住的宫殿也是四面透风,世人们更在所难免。因自身的虚寒,加上外部的风伤,普遍出现“透心凉”的风寒感冒。打喷嚏、怕冷、流清鼻,是风寒感冒最明显的征兆。打喷嚏实际上是身体关闭风道,保持体温的本能反应。为的是避免体内的寒凉再被外界的寒冷所伤害。这或许正是医圣张仲景,给他的专著起名叫做《伤寒论》的原因吧。
风寒感冒的综合特征有:打喷嚏,怕冷,怕风,发病者无汗,流清涕,头疼或关节疼,咳嗽,吐清痰,舌苔薄白,口不渴,若喝水则喜欢热饮。风寒感冒者可能发烧,但有过程。总之,风寒的体征一派寒象。遇此病最简单的方法是立即喝一大碗浓浓的红糖姜汤水,对此超市有成品。若自己配置,可用红糖30克,生姜10克,可加大枣3-5枚,开锅后小火再煮20分钟,以便在体内“生火”发汗、驱寒。或者通过洗桑拿出汗,捂被子出汗等。此时,若对亟待发汗的风寒患者,挂瓶子打点滴,无疑是寒上加寒,雪上加霜。总之,要把寒的邪气逼出体外。最好连冲两袋超市卖的红糖姜糖水,把寒通过汗发出来,再多喝水,卧床、盖被、捂汗、休息,就可以迅速恢复。也可以用红糖姜糖水冲饮感冒清热颗粒以加大药力。对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药宣肺散寒。建议服用中成药:感冒清热颗粒、感冒软胶囊、荆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
风热感冒俗称热伤风,是内热受到外寒。病人感觉到肺热、口渴,咳嗽时嘴里似有血腥味,嗓子痛、吐浓痰是其主要征兆。医生用压舌板,也许会发现风热感冒的病人的咽喉红肿,舌苔薄黄。风热感冒的全部特征有:口渴,咳嗽重、吐浓痰,打喷嚏、流浓涕,头胀痛,身体发热、有汗或无汗,有时寒热往来,忽冷忽热,有时爱盖被,有时又踢被,也怕风。风热感冒者可能发烧,但有过程。总之,所有病症特征都与“热”的结果有关。此时可以服用西药的抗生素,来为喉咙消炎(西药消炎还是快)。同时可多饮萝卜汤向下顺气止咳,梨汤润肺降火或用通便药把体内的热泻出来。对于风热感冒若选择中成药,要用辛凉解表药宣肺清热。建议服用中成药:板蓝根、银翘散(银翘解毒丸)、桑菊饮(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感冒止咳颗粒、双黄连口服液、防风通圣丸、芎菊上清丸。
从中医理论上讲,对风寒感冒,要用辛温解表药宣肺散寒,而对风热感冒要用辛凉解表药宣肺清热,用的是两种性质不同的药,千万不能吃反了。喝茶时,前者应喝红茶,后者应喝菊花茶。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的药品市场上,不少“感冒颗粒”中药西药兼有,风寒与风热通治。这与我们现实中看到的,有时风寒与风热往来交替有关。病人有时先感风寒,后入里化热,寒热往来,每每表现在同一感冒患者的不同阶段。当然一种药若什么病都能治,肯定比一种药只治一种病的效果差得多。
无论对付风寒还是对付风热感冒,中药实际上是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恢复正气。从中药的机理上看,是激活和调动人体内在的免疫细胞,去灭杀细菌或病毒。
暑湿感冒与风热感冒有几分相似,因此也被称为热伤风。暑湿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区别在于,暑湿感冒不仅有热,而且有湿热。在北方,暑湿感冒(湿温感冒)比风寒或风热感冒患病率低,而且比较容易辨认,一般发生在夏季或长夏(即桑拿季)和南方潮热的地区。在这个特殊季节和特定地区,若出现感冒,可首先考虑暑湿感冒的可能。暑湿感冒的病人因身体内热遇到外界的湿热,内热出不来。通常患者体温不会太高,一般低于39度。暑湿感冒热象并不明显,不口渴,不出汗,不脸红,可能有腹泻、呕吐、头痛如裹,浑身乏力。有时患者会呈显中暑之兆。
夏季按说不应有风寒感冒,但是若外界温度太高,在外活动时间过长,应了“外有多热内有多寒”的说法,外温与体温形成相对的外热内冷,加上突吹风扇或空调,人们也会“感受”风寒,有鼻流清涕,头痛等风寒感冒的病症。这种在热环境中产生的相对“内寒加外寒”,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夏季仍然有伤寒感冒。此时最好是用姜糖水冲板蓝根,同时服用藿香正气丸会非常见效。此时的感冒仍然属于暑湿感冒,不属于风寒感冒。
中暑与暑湿感冒不同,中暑常发生在户外高温作业或队列操练之时。中暑者口渴、乏力、脸色苍白、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甚至昏厥、痉挛,但是没有暑湿感冒的感冒特征。对中暑者建议服用中成药:藿香正气水、十滴水、六合定中丸等。
暑湿感冒的特征: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低烧等感冒症状。对暑湿感冒者,建议服用清暑解表或祛湿解表的中成药:保济丸、柴连口服液、新加香藿饮(银花连翘)或藿香正气水(水比胶囊疗效快得多),若高烧不退可服用中药汤剂:蒿芩清胆汤。
时疫感冒,即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病毒性传染。中医古时称其为温病,并有专门的“温病”学派的理论和药方。流感不同于感冒,在于流感传染。此病流行起来病人一倒一大片。此种感冒发病急病情重,发病初期即发高烧是其主要特征,同时兼具所有感冒的其它特征,如咳嗽、流鼻涕、头痛等。流感是病毒性疾病,对于病毒性流感,西医的抗生素只能“缴枪”。因为病毒不是微生物。抗生素只能抗微生物。西医至今还没有发明出真正灭活病毒的抗生素。病毒没有代谢功能,只能寄宿在人体的正常细胞中去“繁殖”。如果有抗病毒的抗生素发明成功,这种抗生素一定能杀灭人体其它正常的细胞。
其实,真正能消灭(灭活)细菌和病毒、而且最有效、最少副作用的是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这是人体自带的“万能抗生素”。当人体发烧至37.5度时,人体的免疫细胞,如白细胞等,会因酶促反应,被成倍及有效地调动起来,吞噬细菌和病毒。发烧是杀灭细菌和病毒的有效方式。只不过长期高烧有可能会损害脑神经等器官,因此大家普遍对高烧不退感到恐惧。
若不发生重大病毒变异的疫情,一般流感病毒,都会在两、三周左右,被人体的免疫系统消灭。流感会不治而愈。虽然相比可在一、两周左右不药自愈的风寒、风热或暑湿感冒,它的病程长了一点,但若在起病初期就服用中药,充分调动人体各种免疫系统的积极性,迅速参加战斗,任何类型的感冒毒邪,都可能被迅速消灭。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从不区分“敌人”究竟是细菌、病毒、癌细胞或是其它微生物。凡是不代有你身体DNA标志的,免疫系统通通认为是“敌人”,一律会像游戏机中的“大嘴娃娃”那样,把对方吞噬进去,然后通过溶菌酶将其肢解。最后通过汗液、痰液、或尿液等排泄物排出体外。
有人说感冒病毒有200多种类型,得一次获得一种类型的免疫。一个人一生大概能感染上一半流感病毒。流感其实并不可怕,每年都有人染上不同的流感。国外大夫遇到流感,只是要求病人多喝水、多休息,多吃VC,但尽量不使用抗生素。
真正可怕的流感,是2003年中国命名“非典”(SARS)的那场属于同类病毒、传播面积大、速度快、人传人、病死率高的流感。人们对这类流感目前无药可治。这类流感的可怕,还在于它会引发各种并发症,造成死亡。其实称SARS为“非典”没有意义,因为90%以上的病毒感染,都有非典型肺炎的征兆,它们都是经过飞沫首先感染人的肺部。对付各类时疫感冒,西医除了隔离病源,让患者靠其免疫系统自生自灭外,目前鲜有奇招。中医则有很多治疗温疫的经验,建议服用中成药:感冒退热颗粒,板蓝根、羚羊清肺丸、清开灵等清热解毒的药品。
春天的肝火易怒,夏天的心火易疮,秋天的肺火易咳,冬天的肾寒,寒极生热,易招感冒发烧。当然还有在秋冬之间的长夏,几乎所有人都脾湿厌食。虽然“脾喜燥恶湿,胃喜湿恶燥”,但在现实中脾容易有湿,不易有火,所以才会有脾阳虚,而没有脾阴虚。五脏中除了脾,五季中除了长夏,其余四脏、四季都均可上火,尤以春夏为甚,以肝胆和肠胃多见。中医描写上火的症状通常有:发烧、头痛、目赤、喜冷饮、烦躁、大便秘结、小便黄少、舌红苔黄等。
天五气对应人五脏,结果就是这些季节病。治爱发脾气的肝火和治疗口舌生疮、牙周肿痛之类的心火,首选应当理气。中医认为“气有余便是火,气不足便是寒”。生活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排便,排便泻火。治疗肺燥喘咳,需要润肺泻火,而不是排便。治疗伤风发烧、头疼脑热之类的感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发汗和通便。
治疗上火和伤风是中医的拿手好戏,西医在理论上没有上火之说,有的只是炎症。其实有时病人上火,跟炎症不搭嘎。可能是由于过食补药,如吃了鹿茸或人参,或者过食了四川麻辣火锅中的辣椒。这些都会立即引起体内的阴阳失衡。瞬时间的阳盛阴衰就会上火,就会出现流鼻血,或牙床肿等上火的症状。显然这其中没有发炎的机会。现实中,多数在中国的西医大夫还是承认有上火之说的。
一般由外部原因,如气候引起,或过食补药,或过食辛辣食品等引起的火,中医认为是实火。中医的实火与实证一样,大都因外邪引起的。虚火大都由于内部阴虚引起的,特别是肾阴虚。对于实火,要服用清热解毒、泻火败火的药,既要扬汤止沸,又要釜底抽薪,建议服用中成药: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
对于虚火要滋阴降火、生津养血。如果有人爱吃肉,想通过肉食去滋阴,需要先弄清哪些肉性热,哪些肉性凉,千万别吃反了。相对来说,在肉食中,地上跑的就比水里游的(或水路两栖的)热,如鸡汤比鸭汤热。羊肉最热,更容易上火。阴虚的人实在馋肉,最好只吃海鲜。其实,肉食几乎无法滋阴,补阴的药,基本都是草本科的植物。因此,对于滋阴,药补比食补好。建议服用中成药: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由于西医里没有上火之说。外国人也弄不懂上火。直译成英文,火是fire,令洋人更感蹊跷:身上着火了,还不赶快扑灭?中国人的上火一词还可表示发怒。于是就有人用get angry (生气的)来翻译中医的上火,以及get inflamed,heat of fire,excessive internal heat,inner-heat等“上火”的英文意译。最有趣的是inflammatory 这个词,既有“令人激动”,又有“发炎”的双重意思,能够两头讨好,对中医、西医都不得罪。但是该词少了中医“上火”的形象含义。
其实,中医“上火”用拼音“shang-huo”作为英文单词最为贴切。原有的英文中已经添加了不少由汉语拼音组成的新词,如气(qi),叩头(kou-tou)等等,再多一个“上火”的新词并不过份。只要中医的外宣坚持用“上火”的拼音,该词早晚会被英文词典收录。
中医的“上火”非常形象。我们心脏的图像?是尖头向下,蜡烛的火苗也像心脏,但尖头向上。新婚之夜,点燃两支蜡烛象征“百年好合”,“心心相印”。中医的心火火苗方向向下,和心脏的尖头一致,叫作“引火归元”,即把心火引入肾脏的“锅炉”中去点火。所以中医有心为“君火”,肾为“相火”之说。“火不归元”,阳气不足,人就会出现上热下寒,或腹冷、腹胀,或四肢不温,建议服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另外,“火不归元”还会上火,出现口舌生疮等症状,建议服用中成药:牛黄解毒片。
3. 咳嗽、痰饮、痰湿、水肿篇
咳嗽经常发生在秋冬季。在五行中,五季的秋,对应五气的燥,对应五脏的肺,秋燥会引起肺燥咳嗽。当然冬季使用暖气,特别是采用集中空调的采暖方式,室内会干燥,也会引起燥咳。此时应当多吃润肺的药或水果。若配送加湿器,咳嗽也会有减轻。通常人们会明显地感到自白露之日起,暑湿和桑拿天退去,咳嗽的人增加。秋天咳嗽多是干咳少痰、痰黄稠或痰中带血。按五行,应多吃点白色的食物,如蒸梨汁润肺止咳。中医讲,“肺乃储痰之器,脾乃生痰之源”。
另外中医也讲“五脏皆可咳”。五脏咳嗽的声音不同,症状各有不同,而且太复杂,需要中医大夫专门解释,老百姓略知一二即可。
多数的咳嗽伴随有痰。对于老年人,咳痰是要命的事,不可掉以轻心。很多人都是因为一口痰咳不出来,憋死了。从痰的稀稠和颜色,我们可以了解许多信息。如黄痰、稠痰表示有热。相反,稀痰、白痰表示有寒。常识告诉我们,热会使稀的东西变稠,白的颜色变黄。中医的痰包括西医认定的,从喉管吐出或吸出的粘稠分泌物,即社会已公认的痰。这是有形之痰,即痰饮。
西医不研究痰饮,但是西医研究痰液。痰液是废液,内含了许多疾病的信号,可以化验分析。中医对痰的研究比较深入,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在“有形之痰”中还有“痰”和“饮”的分别,中医认为浓为痰,稀为饮。现在的“痰饮”只是个说词,没有太多实际意义。人们管稀痰就叫稀痰,很少再称“饮”了。对于痰饮,建议服用中成药:二陈丸、竹沥水。
中医议论痰,更多的是指西医无法准确命名的、在皮下鼓起来的平状肿块,或在身体里虽然看不见,但形成阻碍的,那些无形之痰,即痰湿。更有人把体内所有因脾运化不利所形成的莫名废料都统称为痰,或痰湿。体内一旦出现瘀滞或肿块,有血色的是血瘀,没血色的都是痰湿所瘀。由于没有疼痛,有时人们不会理会这些肿块,它们也会慢慢消失。西医对于痰湿的概念根本不认账,但对这些莫名的扁平肿块也束手无策,认为它们不是肿瘤,也不是囊肿,至多是皮下积液。西医认为,这类肿块没有大问题,不需要处置,只能靠身体慢慢吸收。中医对痰湿有认识并且有解决的办法,建议服用中成药:二陈丸,橘红丸。
人生在世,除了会遇到痰饮、痰湿外,还会遇到水肿。西医认为,水肿就是浮肿。按下去一个坑,半天起不来,会给病人开利尿药消肿。中医认为,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引起的头面、眼睑、四肢、腹部或全身浮肿的病证,建议服用中成药:八正散、五苓丸、肾炎四味片。
中医认为水肿分上身水肿和下身水肿。对男人与女人来说,意义不同。中医总结出规律,“男怕穿靴女怕带帽”,即男人怕腿肿,女人怕头肿。文革期间,周恩来总理要穿大号的鞋,大家就知道,他病情加重,时日不多了。中医对于头面四肢水肿,主张通过宣肺气发汗和利小便的方法,因此建议服用中药汤剂:五皮饮。对于下身水肿,主张通过大便和小便,把水肃降和宣泄出来,因此建议服用中药汤剂:五苓散。
中医认为所有实证都是外邪,其中也包括看起来外邪内生的疾病,如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痰饮壅塞等实证。它们都需要理气药、化瘀药、化痰药、祛湿药来帮忙调理。由于这些药都不是补药,故它们仍然属于实证。有些人学习中医多年,总混淆虚实。其实忘记了从中药的补、泻和药效上,也可以辅助对其判断。
失眠的人非常痛苦,白天无精打采,焦虑狂躁,口腔异味,食欲不振,记忆衰退。失眠的人主要由于心事太重。中医认为,失眠多因痰热内扰、心肾不交、心脾两虚、肝郁血虚、阳不入阴所造成。通过中、西药的调理,失眠状况都会得到相应的改善。其实失眠的最大害处,是会造成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患各种感冒和抑郁症。免疫功能长期低下的人,在同样致癌的污染环境下,比别人容易罹患癌症。
按照子午流注的时辰,人应当睡“子午觉”,即中午11点到13点,夜里23点到凌晨1点进入睡眠。中午11点,气血流注心经,夜里23点气血流注胆经。从凌晨1点起开始流注肝经。按照西医的研究,人在睡眠时,大部分血液主要储存在容量大的肝脏中,人的整体血压会大幅度降低,脉搏、呼吸平缓。这与中医肝藏血的先见之明恰好不谋而合。从气血流注的情况看,只要凌晨3点以前入睡,都可以保证人的“魂”进入到肝的“屋舍”中,避免魂不守舍。
中医五行规律中的“五藏”,讲的就是收藏“肝心脾肺肾”这五脏所对应的人体中的虚拟物质“魂神意魄精”,即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精。如果“魂不守舍”或“心神不宁”,人就无法进入睡眠。
灵魂是属于阴性空间的事物,与人们生活的阳性空间,看起来关系不大。文革期间毛主席、党中央号召中国人民,要把牛鬼蛇神和封资修,打得灵魂出窍。什么是灵魂?大家谁都没见过,也没人敢说不存在,只能跟着糊里糊涂地喊。连最无神、最革命的人都承认有灵魂,那么灵魂一定存在。主流中医虽然不讨论阴性空间的虚拟物质,但也认为人的“魂神意魄精”还是存在的。这样才好解释许多主观意识以外的、人类的诡异行为,如“鬼使神差”的夜游等。
除了药物调理,气功对于治疗失眠也很有效。人要想睡眠好,首先要心无旁骛,气定神宁。洗漱完毕,可以躺在床上先练气功。练气功可以有效地排除私心杂念。初学气功的人可以先从抱球开始,找气的感觉。具体方法是,闭目并加大口鼻的深呼吸,双手搭在小腹上,中间如同抱着一个气球。气球向外膨胀,双掌向内压,掌心中有气往外涌。气感越强,球会变得越大。有了气感之后,就可以用意念运气,首先从会阴,即肛门和阴部的中心点,沿着督脉,经自己的头顶,再从任脉回到会阴,不断重复这一过程。这一过程又叫气的小周天循环。在循环中,可以让气在肚脐下方的气海穴和关元穴附近多停一会儿,掌握气沉丹田。
经过几次训练,如果你能够用意念调动气的运动和做功,就叫学会气功了。之后,你便可以让气到达的身体任何部位,从而实现自我排毒和调理。躺下来练气功,不讲究姿势,关键是在体内运动你想象中的气,这样既可以增加气感,又可以不知不觉地使自己进入梦乡。若想借助药物调理失眠,建议服用中成药:天王补心丸、枣仁安神液、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
化验是西医的强项。对于多数在夏季因食物变腐或不洁造成的急性腹泻,西医可通过化验大便,查到病原体。
西医将常见腹泻分为肠炎和痢疾两大类。在此我们不讨论腹泻的病原体是大肠杆菌、芽孢杆菌,还是沙门氏菌,或是因大肠内菌群混乱造成的其它腹泻。从症状的感觉上,肠炎的腹泻有:绞痛、拉水、水中有不消化物、多便等特征。痢疾的腹泻有:腹痛、拉粘液状的稀、恶臭、多次等特征,痢疾最明显的特征是“里急后重”,即一有感觉,马上就得拉,而且拉不完,感觉总拉不净。若经西医确认,疾病是因细菌感染所引起的腹泻,那么建议服用中成药:双黄消炎片、周氏回声丹。病情严重时,建议服用中药汤剂:葛根芩连汤,效果往往立竿见影。另外,腹泻的病人应当多补充水分和盐分,防止脱水。
中医对于腹泻,也有虚实之分。虚证是体内阴阳失衡造成的。实证是由于季节性的外邪,如寒湿和暑湿,以及西医讲的肠炎、痢疾、肠结核等各种细菌或病毒造成的。
如果没有接触腐变不洁的食物,只是腹痛、腹冷、腹痛时喜欢按压和敷暖水袋(相比实证的腹泻怕按压)、拉出大便不成形、清稀且有不消化物,此腹泻属于虚证。这是脾胃虚寒的典型表现。脾胃虚寒实际就是脾胃阳虚。气有固摄的功能。固摄就是管着体内某种物质发放的机制,使之不会自汗,不会阳痿遗精,不会大便泄泻等。阳气一虚,这些机制就会失控。因此腹泻就很自然了。一般虚证腹泻没有实证腹泻那般急迫、没有规律。对于治疗脾胃阳虚的腹泻,或者久泻久痢,建议服用中成药: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附子理中丸。
但如果在凌晨五点左右,跑厕所拉稀,并非一天总拉,那就不是脾胃虚寒,而是肾阳虚了,或者说是脾肾阳虚,俗称“五更泻”。对于治疗脾肾阳虚的腹泻,建议服用中成药:四神丸、金匱肾气丸。
腹泻加湿,一定是实证,因为湿本身就是实证。腹泻加湿,最明显的特征是,大便容易粘在坐便器上,不易冲掉。此时病人会舌胖,舌两侧有齿痕等湿的迹象。脾肾阳虚,气化不利,也容易引来寒湿或暑湿等湿证。由于中医的体系形成要比西医古老成百上千年,病名无法与时俱进。对于肠炎、痢疾类的腹泻,中医划在暑湿之内。对于加湿类的感冒,建议服用中成药:香连片、藿香正气系列产品。
另外还有一类腹泻与虚实无关,纯粹是心理压力、或情绪紧张造成的腹泻。遇到某种场景,立即就会腹痛泄泻。西医称其为胃肠神经官能症。治疗此类疾病,主要依靠心理疗法。
便秘是老年人的心病。大便不通可以诱发许多疾病。长期便秘还容易导致色素沉淀、体型肥胖、痔疮肛裂、大便带血,甚至导致肠梗阻。乃至直肠肿瘤等。最危险的情况是,人在便秘时,免不了会憋气用力。这样会造成血压冲高,引发脑血管破裂或冠状动脉血栓脱落,导致脑卒中或冠心病死亡。正常人排便可以一天两次,或两天一次。一般来说3天没有大便,或正常排便延续一天以上,就算便秘了。
便秘也有虚实之分。虚证便秘是习惯性便秘,实证便秘是短时的。虚证便秘的特征是,气力不足没有便感,或体内水分缺乏大便燥结。实证的便秘特征是,大便干燥想拉拉不出来,拉出来的便状如羊粪蛋。上火是实证便秘的主要原因,如高烧高热、辛辣上火、出汗脱水等都会导致短期的便秘。如果没有实证作乱,那么便秘就是身体出现虚证的明显信号了。看过前面的内容,我们已经知道,阳虚导致便溏,阴虚导致便秘。
排便主要是靠大肠蠕动,肠内还必须有足够的水分或油分,保持润滑。香蕉本身含有相当的水分。蜂蜜水是介于水分与油分之间的第三种选择。许多老人常年依赖向肛门内注射开塞露,来解决便秘问题。据说宋美龄之所以长寿,就是因为在晚年一直坚持做到,每天称体重和防止便秘的洗肠子。洗肠子既不舒服,也难以个人之力完成。其实真正若出现便秘难忍,手足无措,需要在去医院处置之前,医生会建议病人自己,先空腹喝几勺炒菜用的植物油,便秘会立即消失。植物油是好东西,有利无害,宜多不宜少。植物油不含胆固醇,只含植物固醇,植物固醇是减少胆固醇的好帮手。另外植物油含有身体必须要有,但肝脏不能合成、自造的必须脂肪酸。老年人炒菜应当适量多放植物油,可以缓解便秘。
便秘是魔鬼。经过广泛宣传,现在不论是老年人,还是青年人,都对便秘提高了警惕。于是有大量的生意人打起了用治“宿便”来赚钱的主意。宿便不是医学名词,是人造的商业靶子。发明一个魔鬼的靶子,就能赚一份打靶的钱。宿字在中文中有“隔夜、老资格、有经验” 等意思,如宿将、宿儒等。如此解释,隔夜便也就是宿便了。其实,且不谈“因虚便秘”还是“因实便秘”,隔夜排便,很正常,完全情有可原,算不得便秘。
人能排便取决于,a) 你吃的东西足够多,b) 食物“进、出口”之间的时间足够长。正常人的每次排便量是300-500克,也就是一斤以内。如果进食的少,便量一定会少,甚至无便。由于食物首先要进入胃去初步消化,然后进入十二指肠充分消化,之后再进入5-7米长的小肠吸收养份,最后才进入大肠形成粪便,经S状结肠及直肠排出。这之间至少需要6-7个小时。如果进食的是脂肪类食物,它在胃里就需要停留4小时左右,或更长,整个周期就需要12-16个小时,才能被后面的食物废料推出体外。一般人正常饮食,中午吃进去的,晚上是绝对拉出不来的。更何况当今的社会风气是减肥和少油,吃得少自然拉得少,没有油自然少润滑,于是出现了假性便秘。加上宿便危害的造势,使得不少人对排便产生了畏难。
中医对于治疗便秘有非常有效的药物,如大黄有利于刺激大肠蠕动,芒硝有软坚散结的功能,使得燥结的大便散开。建议服用中成药:栀子金花丸、牛黄解毒片。
头痛是种常见病,更是一种症状。头的不同部位,以及痛的不同方式,客观反应了头痛背后的各种疾病。西医对头痛非常重视,首先要排除是否有颅内出血,颅内出血会立即有生命危险。然后排除是否有颅内肿瘤,颅内肿瘤有潜在的生命危险。一般情况下,大夫会首先建议病人去做脑流图或核磁共振。现代人生活质量高,血脂高、血压高,因此得脑卒中的机率高。加上医院引进高昂的精密设备,也需要尽快收回投资,因此医院做脑部的深度检查已成为常规。中医对于西医的仪器检测从来都是欢迎的,甚至主动推荐病人在首诊时做全套的理化检测,以减少突发病和危重病被误诊的可能性。另外,中医的治疗效果,可以通过西医的理化检测得到验证。
西医认为其它引发头痛的常见病有:高血压(枕部痛、广泛痛),神经衰弱和失眠(巅顶痛),青光眼及眼压高(前额和眼眶痛),血管神经性疾病(头颅两侧痛),颈椎病(枕部痛),耳病及习惯性偏头痛(一侧痛)。另外女性月经、脑炎或其它炎症也会连带引发头痛。西医对于头痛,常建议服用安乃近或去痛片。
中医对于头痛没有做西医的那种具体病症的分析,因为中医在一千多年前兴盛时,西医还远没有目前这样发达,故无法参照这么多病名。中医的《伤寒论》派把头痛分成四个区间,巅顶痛是厥阴经证,建议服用中成药:脑力清片。巅顶至后脑痛,是太阳经证,建议服用中成药:九味羌活汤。头两侧至后端痛,是少阳经证,建议服用中药汤剂:小柴胡汤,或服用中成药:小柴胡颗粒(两袋一起冲饮)。头前额痛是阳明经痛,建议服用中成药:都梁丸。说来也奇怪,有时按照中医经络的分区去服药,抛开西医的具体病症,病情就能缓解,或药到病除。对于缓解头痛的通用中成药有:川芎茶调散、芎菊上清丸。
头晕与头痛是两个意思。头晕分两种:头晕和目眩。头晕的感觉是:头胀、有紧箍感、走路摇摆。引起此种头晕的常见病有;高血压、贫血、动脉硬化、神经官能症等。另外一种头晕的感觉是:头晕目眩、天旋地转。引起此种头晕的常见病有:美尼尔氏症、迷路症、食物中毒、脑部肿瘤、椎脑血管供血不足、心律失常等。西医建议服用:苯巴比妥、利眠宁、晕海宁等。对于两种头晕,建议服用中成药:脑立清片、杞菊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羊角钩藤饮或中药汤剂:苓桂术甘汤。
五、 中药的剂型及服用方法
中药常见的有“汤、丸、散、膏、丹,针、酒、冲、胶、片”十种类型。中药以汤剂见效最快(自己煮的比药房煮的还好)。其次是冲剂、膏剂、散剂、片剂、胶囊剂,最后是丸剂。酒剂比较特殊,泡酒的一般用于补药。丹剂起源于道家的炼丹,求长寿不老,目前不多见(仁丹除外)。
中药的成药,指那些事先经过工厂加工制作的成品。典型的成药有片剂、囊剂、散剂(小粒)、冲剂、丸剂、膏剂。另外还有少量的针剂。虽然中成药起源于汤剂方,相当于挑选了一些典型的排子枪,制成易储藏、易服用的成品。但是必须承认,中医的成药,比药房现抓的汤药效果差。
2. 服药的时间与剂量
百姓除了备药,最关心的是一旦病了,对上述成药怎样服用?当然他们应当首先看说明书。另外,服用中药千万要注意“中病即止”,换句话说就是要见好就收。别因为害怕浪费,把剩下的药也吃进去“巩固”成果,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中药在服用的时间上没有严格限制。要求三次的,就是早、中、晚。要求两次的,就是早、晚。这点与服用西药一样。对于滋腻补益类的中药,建议饭前空腹服用。对胃肠道有刺激的中药,可以饭后服。另外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按照中医子午流注的规律去服用中药或针灸,在每天24小时中的不同时辰,治疗那个时辰当令的脏腑,效果最为显著。此话甚有道理,不妨可以试试。
中成药在进服的剂量上,没有西药那么敏感和严格。西医大夫或西药使用说明上建议半片,病人就不能进服一片。而且西医规定病人不能为求速好,就私自服用医嘱外的其它同类西药。对于中成药,一般说明书注明的进服量都是下限,对于体制不是那么虚弱的病人,偶尔可以加倍进服(若含某些带毒性的药物除外)。
3. 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的注意事项
中药有广泛的包容性,只要不违反十八反和十九畏的原则,可以在服用汤药的过程中同时服用中成药,以求根据病情,进行动态调整。本来中药就可以把治疗几种病的草药混开在一个药方中。此法可以解决药房已代煎好汤药,并封好包装,病人随病情变化又想加几味药的问题,而且不浪费原有汤药的花费。中药有一个特性,在一付汤剂中,或在一丸成药中,有用的成分能发挥作用,没用的成分只是“摆设”,一般不会起反作用。有时,三四十味药混在一起,它们就像猎枪打出去的一堆散弹,没准就有一粒就能碰上猎物,药力虽然差些,但起码不会闹脱靶的笑话。
中药与西药同时服用一般也不会冲突。对于嗓子疼、牙疼、牙周炎、眼睛发炎之类的细菌性炎症所引起的疾病,建议还是服用点西医的消炎药,见效快。中、西药可同时服用,但最好相隔半个小时。
如果选择服用治病的中药,即非补药,一般在服用1-3天内就应当有所反应。如果三天后仍然没有任何反应,建议立即换方换药。多半是大夫的辨证论治出现了偏差。好的中医大夫讲究分段治疗,分段换方,讲究轻重缓急和标本兼治。服用治病或化瘀之类的“泻药”旨在排“毒”,时间不宜过长。服用补药旨在扶正,可以相对长期一点。如补阳虚的金匮肾气丸,以及补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它们的成分本身就有三补三泻,药力平缓,服用一年半载都没有问题。
中药与针灸等手法治疗可以双管齐下。中医认为所有的疾病都是因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造成的。因此中药基本上可以分成“扶正”和“祛邪”两大类,正气不足要补进去,邪气太盛要泻出来。但是也有人虚不受补,一服药就出现上火的情况。此时可以选择中医的手法治疗,如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甚至刺络放血等,把体内的病气或毒气放出来,给身体补充点正气,打打底子再服药。中医的手法治疗也有补气和泄气,刺激酸麻胀窜,带动气血流通,促进脏腑功能改善,从而实现扶正祛邪的功效。
人体有两条通道,解剖系统的通道和经络系统的通道,都可以抵达五脏六腑,都可以用来治病。因此中药与针灸等手法治疗可以齐头并进。中医的主流学派“伤寒派”,把各种疾病分解在人体的阴阳六条经脉之中。医圣张仲景为治疗这六条经脉的疾病,设计了112个经方。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若遇到肠胃疼痛,或者服用中、西药,或者按压或针灸小腿上的穴位“足三里”,都同样可以缓解疼痛,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因此显而易见的结论是,人体经络上有三百多个穴位,每个穴位相当一味中药。不同的是,人体对穴位的刺激,有双向的自平衡调节机制,缺失的正气会自动补充,多余的正气会自动卸载。人的身体对中药的“刺激”,没有自平衡机制,完全靠中医师对药的知识和经验来把握。
古时候中医师讲究小周天,他们提出中医的365味药和365个穴,正好偶合当今公历的365天。正可谓“天人合一”。人体的主要穴位,虽然号称有365个经穴(实际是361个)。但是有经验的手法医师能熟练掌握的,也就百十个。临床常用的也就几十个。医术高的针灸师,甚至可以用十几枚针,甚至几枚针刺穴,便做到“针到病除”。人体的“八总穴”是人体自带的灵丹妙药。老百姓若是掌握了“八总穴”的按摩方法,基本上可以缓解周身约80%的疼痛。登记在册的中药虽然有近万种(味),但是有经验的医师,能熟练掌握的,也就150余种,开方常用的也就是几十种。医圣张仲景的所有方剂仅包含90多种中药,且约80%的方剂,都在八味药左右。这里的“八”没有“发”的意思,只是碰巧了。
第三章 趣谈人体全息反射说
电影《阿凡达》的3D版,引发了人们对全息(Hologram)的重新关注。全息是立体的。全息被人类理解,最早得益于全息照相术(Holography)。科学家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激光衍射应用到摄影上,产生了立体的全息照片。即使把照片“撕碎”了,每一个碎片通过激光都可以还原出原照片的整体模样。
中医的脏象也是全息学的表达。脏象强调人的外表可以显像内部脏器的健康状态。中医坚信“有诸内必形诸外”,内脏有外相,局部有全息。脏象用现代的语言翻译,就是脏器的全息。
从原则上讲,中医可以不依靠西医体检和化验,而是仅凭人体的外部表象就知道你的健康状态。中医通过望其形,闻其声和味道,问其因,切其脉,大概说出有关你子丑寅卯。所以显得非常神通。这就是中医最拿手的“望、闻、问、切”联合参照(四诊合参)。此时,中医的四诊合参,就是对脏腑全息信号的采集和接收。中医诊断很像算命先生,看看这儿看看那儿。不过中医大夫只谈健康不论运势。
不夸张地讲,中医的整体论其实就是天然的全息观、最早的全息观。不论脏象、面相、脉象还是天象,其中的“象”或“相”字,写法多么迥异,音同字不同,里面都含有全息的意味。
“面由心生”。人的眼睛会说话,人的面孔也会传神。常人在四十岁左右会变一次面相,记录前半生的善、恶、悲、喜和所作所为。使得小时候的玩伴见面突感陌生。之后的脸谱会固定下来。通常,菩萨都是慈眉善目,小偷必然贼眉鼠眼,罪犯肯定凶神恶煞,病人总会无精打采。
生物全息学(Bio-hologram)是一种假设,说的是某一身体的局部,带有整个身体的全部信息。生物全息学的当代主力推手是中国山东大学的张颖清教授。
1973年,张颖清教授提出“生物全息律”的概念。通过观察人类第二掌骨侧穴群的分布规律(这一节肢恰似人体比例的缩小),以及切断的蚯蚓重新复原成两条蚯蚓的过程,1985年他又提出了“生物全息胚与全息元”的假设。
这个假设于1997年经过英国人用全能干细胞克隆出世界第一只著名的“多莉”羊,使张颖清教授的假设得到了印证。张颖清成为世界上生物全息学第一人。中国驻瑞典使馆科技处认为,张颖清是中国第一个距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最近的人。
不幸的是,1995年至1996年间,国内几个道貌岸然、蹦蹦跳跳的“打伪斗士”硬是方枘圆凿,把张颖清的理论打成“伪科学”。张的理论在学术界遭到封杀,张教授的抗辩文章得不到发表。他本人不幸于2004年含冤辞世。这一惨痛教训至今令中国科学界感到气愤和悲哀。
其实,生物全息的原始概念,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据说,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古希腊医生希波拉底(Hippocrates, 约公元前460-377),曾经提出过人有全息的观点,他认为“在身体最大部分所存在的,同样也存在于最小部分”;“最小部分本身具有一切部分”。
看来,对于人体有全息存在的判断,东、西方与中、西医之间的看法,大同小异,不谋而合。虽然中医几千年前,就本能地,利用全息反射的原理为人诊断治疗。但是全息还真不是中医的“专利”。西医对全息理论的解释,比中医更显得科学,更有说服力。
生物是个大的范畴,包括植物和动物,人是高级动物,也在其中。如果生物全息学能够成立,人体全息学也可破题。这对于研究生命科学,将是重大贡献。人体全息学(Human-hologram),具有实用价值,是一门有待完善的科学学说。如同1+1=2一样,尽管它被人类“想当然”地广泛应用于中医手法治疗,如按摩、足疗、手疗等,或其它“自然疗法”上,但至今它仍属于需要不断求证的假设。
3. 人体全息学的演变过程
人体全息学有一个演变历程。如果说人的细胞是全息元,那么人的四肢、五官自然就是全息胚。全息胚比全息元大,给世人留有更大的空间发挥想象力,去发展人体全息学。
人类有“取类比象”的类比本能。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1911年受大宇宙与小宇宙相似的启发,取类比象,参照太阳系的行星运行模式,琢磨出一种假设,后来被科学家玻尔于1913年用科学方法证实,形成著名的玻尔原子模型理论。
此后有中外人士发现,人耳朵里的轮廓就像蜷缩着的一个婴孩,于是他们大胆猜想“孩子”的头颅和五官的位置应当与该人的头颅和五官有对应关系。另外他们注意到,人脚外侧的形状,活似一个人盘坐时的颈椎、胸椎、腰椎和底椎,于是继续猜想人的脚底上,也应当可以找到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
触类旁通,他们猜想手掌也应当一样,也会存在着与脏腑对应的全息反射的区块。想象创造天才。类似这种对全息胚形状的取类比象,进而探讨脏腑对应位置和联系的大胆假设,构成了人体全息学假设的雏形。
1917年,英国耳鼻喉医生菲特兹格拉德,提出了人体区带反射理论和人体反射区带图,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足反射疗法,于1917年出版了《区域疗法》一书。该书分布了人体反射区域图,将人体纵向划分为10个区带,每个区带都是人体信息的缩影。至今在欧洲沿用的Vega氏虹膜分区表,就是里奥.温尼尔(LeonVannier)这个人通过对人体10万对眼睛的观察,提取每侧眼睛的160个反射区,总结出来的虹膜全息图。该图记录的反射区,分别与人体半侧躯体与脏腑组织相对应。此外,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吹空调咳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