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电视剧建立蒙古帝国哪一集和他的蒙古帝国打下了多少领土,相当于现在的

蒙古帝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 成吉思汗的蒙古军为何能战无不胜
发表日期: 22:16
来源:网络整理
摘要: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的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占领了大半个亚欧大陆,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 】蒙古帝国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 的蒙古军为何能战无不胜
成吉思汗,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他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当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在其统治的范围之内几乎应有尽有。那么他的军队为何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呢?
蒙古大军在十三世纪发动了的大规模的西征,凭借较少的军队和漫长的后勤供应战胜了所有的敌人,占领了大半个亚欧大陆,这在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加上其他民族的仆从军,总数最多不超过20万人左右,往往比对方的军队要少得多。但是,人数少的蒙古军队却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
当然,我们不排除蒙古人一直有好运气陪着他们,但是,除了好运气之外,他们百战百胜还是有原因的,就像一句歌中唱的那样:&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下面我们试图来分析一下蒙古军队战无不胜的原因。
(一)蒙古人强烈的征服精神
蒙古人的战斗力首先来自他们强烈的征服意识,蒙古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征服意识和尚武精神的民族之一,这一点,和西方人有点相似。
曾经有一天,成吉思汗闲来无事,问了群臣一个问题:&什么是男人的最大快乐?&博儿术(他手下的第一大将)说:&带着冬季脱掉、现在重新长满羽毛的灰鹰,骑着养肥的好马,穿着好衣服,在初春时节出去猎取灰头鸟,这就是我理解的最大的快乐。&
博尔忽说道:&放了鹰鹘,看它在空中用爪子击落的方式抓走灰鹤,这是男子汉的最大快乐。 忽必来说:&打猎时放鹰,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对着群臣说道:&镇压叛乱者、战胜敌人,将他们连根铲除,夺取他们所有的一切;使他们的已婚妇女号哭、流泪,骑乘着他们后背平滑的骏马,将他们美貌的后妃的腹部当作睡衣和垫子,注视着她们玫瑰色的面颊并亲吻着,吮她们乳头色的甜蜜嘴唇,这才是男子汉最大的快乐。&
成吉思汗的话,说出了蒙古人的思想。一般说来,游牧民族往往具有强烈的征服意识。
游牧民族的生存条件比起农耕民族来说,条件要恶劣得多。你也许在内蒙古旅游过,看过那里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你也许会觉得那里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天堂。
但这只是你在最好的时候看到的最美的景色,你没有见到他们残酷的生活。其实,无论从哪方面来说,蒙古高原的地理条件都是恶劣的。
------分隔线----------------------------
战争故事标签云
战争故事阅读排行
战争故事推荐阅读
中国远征军是国民党于1941年成立的
官渡之战前曹操曾悲观地说“我独以
看过很多关于军统中统谍战的影视剧
回顾当年,红军在长征中是怎么吃年
诸葛亮除了我们看电视剧看《三国演
来说历史故事和未解之谜
战争故事最新更新就足够了。帖木格斡惕赤斤满意地依言起身,拭于眼泪,走出门去。他找来三位以力大而闻名的力士,向他们授意如此如此,这般这般,安排妥当,专等阔阔出到来。不一会儿,蒙力克借同其七子来拜见成吉思汗。
  阔阔出刚一坐下,帖木格斡惕赤斤即上前一把揪住他的衣领,对他吼叫道:'昨日汝令我跪下求饶,今且较量较量!'说毕,即拖阔阔出向门口走去。阔阔出也回手反揪住帖木格斡惕赤斤的衣领,二人相搏在一起。在相搏斗的过程中,阔阔出的帽子脱落于炉灶上,其父蒙力克立即拾起儿子的帽子,凑到嘴边擦了擦,置人怀中,他已预感到了事态将会如何发展。成吉思汗命令相搏之二人不要当着他的面搏斗,可出去较量勇力。帖木格斡惕赤斤事先已安排在门口的三个力士此时正站在门外等阔阔出。阔阔出一走出门,三个力士就扑上来,抓住他,把他拖到远处,折断其腰,然后将其尸体扔在'东厢车群之端'的一个角落。
  帖木格斡惕赤斤处置了阔阔出以后,回到成吉思汗面前按照自己的方式报告刚才较量的结果,他说:'我今欲与阔阔出较量勇力,但他竟拒绝角力,使计而佯卧不起,那样子真怪!'蒙力克'父'在旁边听见帖木格斡惕赤斤如此说,便明白了刚才二人相搏的结果,当即老泪纵横地对成吉思汗说:'呵,我汗!自大地如土坷时,自江海如小溪时,我已相从陛下矣……'
  然而,蒙力克的另外6个儿子却不像其父那样顺从忍耐,他们堵住门口,气势汹汹地把成吉思汗围在中间,甚至胆敢动手动脚,抓成吉思汗的衣袖。成吉思汗明白自己正处在危险时刻,便猛一拂袖,摆脱这几个人,怒不可遏地大声说:'滚!让开路!让朕出去!'成吉思汗脱身而出,冲出门,喝问卫士何在。弓箭手和侍卫应声而至,团团将他护定,在他周围组织了一圈人墙。
  经过检查确信通天巫阔阔出已死之后,成吉思汗即命人将其尸体置于一帐篷内,命令关好帐篷的门和天窗,并命令卫士在帐篷周围看守。据蒙古传说记载,第三天拂晓时分,帐篷的天窗竟然打开了,阔阔出的尸体'自己从天窗口出去了'。成吉思汗对这一奇迹的公开解释是:'阔阔出殴打并无稽谗僭朕之胞弟,故而不得天佑。天已特其性命与躯体而去矣。'但他却对蒙力克坦率地承认说:'汝教子无方,致使彼等思欲与朕平坐。通天巫阔阔出自招其祸……知汝等如此性行,本应按阿勒坛、忽察儿和扎木合之例处置汝等八人!'蒙力克及其幸存之六子闻言,吓得浑身战栗,面如土色。但成吉思汗又立即转威严为平易,口气缓和下来。作为一位天生的政治家,他的手腕是非常灵活而高明的,所以他不能无谓滥杀,特别是不能无谓地处死那些一直同他的家族有着紧密联系的人们。他以前曾向蒙力克一家作过'犯九罪而不惩'的保证。此时,他仍愿意重申这些保证。正像他现在对蒙力克父子强调指出的那样,他的话是神圣的。他对他们说:'朝令夕改,夕毁朝言,此等之人必为世人耻笑。故朕息却雷霆之怒,仍遵前言,赦免汝等。然汝等若早慎其所行,谁能比诸蒙力克之子孙?蒙力克之子孙何处不可通行耶?'
  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现在可以表现出宽容大度了,因为,自从萨满教徒通天巫阔阔出被处死以后,晃豁塔惕部的气焰已被压下去,其影响已一落千丈,一蹶不振。因此,本书后文也就没有必要再提到这个部落了。
  摆脱了危险的阔阔出以后,成吉思汗另请一位本分可靠、令人放心的人担任大萨满。这个人就是巴阿邻部之兀孙老人。他降旨说:'依蒙古之制,素有别乞(大萨满之旧称号)官之道。别乞之位高于其余所有贵人。兀孙老人今可为别乞官!彼当衣以白衣,乘以白马,坐于上座而受官民之敬仰,行祭,说讲年月之凶吉。'
  五十一、进逼中原
  成吉思汗消除了各部落中残存的反抗企图,成了组成今日之外蒙的广大蒙古领土的主宰。现在,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和泰加森林中的狩猎部都只承认一个主人:即成吉思汗;也只承认一面共同的旗帜:秃黑。据说,这面大旗上附有军队的守护神??成吉思汗在统一了蒙古各部落,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以后,便率领这些业已统一起来的部落南下向中原进攻了。
  在当时的中国境内至少有三个王国各自为政。当时统治中国北部的是两个'蛮人'政权。这两个'蛮人'政权占据的地盘并不一样大。中国北部的大部分地区早在此一个世纪以前就已被来自满洲的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的民族占领了。这个民族名叫女真族,是今满族的祖先。他们占领中国北部大部地区以后,建立了一个王国,其国号借用汉字为'金',国王称'金王',定都中都(今北京)。金王坐镇北京,从那里统治着黄河流域最富饶的各省,即统治着从陕西和山西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到滨海冲积大平原的广大地面。中国北部没有被金国统治的地区是今之甘肃省,贺兰山地区和黄河大拐弯处的鄂尔多斯草原(河套地区)。这些地区是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成吉思汗南侵以前两个世纪时,与藏族有亲缘关系的唐兀惕人
  占领了甘肃、贺兰山和鄂尔多斯地区,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多少带有中国色彩的国家,其国号借用汉字为'西夏'。
  成吉思汗南攻的战争是从进攻唐兀惕王国(或日西夏)开始的。他于公元1205年,1207年和1209年先后三次率兵蹂躏西夏。从蒙古的心脏地区上土拉河流域到唐兀惕首都兴庆,至今尚存一条通道。这条通道由北而南,纵穿戈壁滩。在荒凉的戈壁滩上,没有任何要塞足以构成蒙古军队进军的障碍。格列纳尔曾这样记述戈壁滩的风貌:在戈壁滩,砾石、沙和粘土构成坚硬而平坦的地面,活像一片跑马场。在这片干旱的平野上,只有浅灰色的蒿属植
  物和芬尾等植物。贫瘠的土层上时而可见一些浅草,这种草从7月份起就开始枯黄,形成一片片黄色的浅草地。这时,远远看去,但见一片黄褐色的地面,几乎分不清哪里是浅草地,哪里是没有长草的光秃秃的地面。在天气晴朗的白天,整个这一片地面又呈观出一片灰白,微尘飘浮弥漫于低空,同灰白色的地面一起构成一片迷茫模糊的世界。只有在清晨,天空才逐渐明朗起来:先是浅蓝,渐而呈现出深蓝,最后是一片光明,只有远方有淡淡的雾霭。这时,地面上则呈一片赭石色,在这片赭石色的平野上,各种物体清晰可辨:这里有一块岩石,那里有几个帐篷;这里有一群马匹或羚羊,那里又有一支骆驼商队;骆驼商队绕一个土丘运动着,商队前面走着一个人,高高的帽子,宽大的靴子,步履轻健。在这些土丘、岩石块、动物和人的身影的烘托下,赭石色的背景显得格外分明。马匹,骆驼和车辆可以在这片到处
  无路但又到处是路的广阔土地上通行无阻,顺利前进,任其纵横。在这片表面干旱的土地上行走,牲畜断绝草料和饮水的日子是不多的。当然,在这方圆七百公里的地面的中心地带,很少有流水。但只要挥锹挖掘,就可以找到水。在有的地方只要挖两三米深,在另一些地方甚至只要挖两尺深,清澈的地下水就会冒出来,供人畜饮用。
  当时,每年(几乎是每年)秋高气爽之际,'马匹肥壮之时',蒙古人马便成群结队,长驱南下,顺利通过荒凉的戈壁滩,来到今甘肃一带乡村劫掠一番。一出戈壁滩,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遍布甘肃省的大小绿洲。对于漠北牧民来说,这些大大小小的绿洲简直是一些出人意料的乐土和富庶之地。在这些绿洲的周围,到处是婀娜多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的杨树,果实累累的果园,水草丰美的草地,麦浪翻滚的麦地,丰收在望的庄稼。从甘肃地区往东,是河套地区。蒙古人来到这里,认识了黄河。黄河的这一部分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它在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就像一个外国人来到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迷了路,徘徊于荒僻的原野上一样。黄河在这里划了一个半圆,把河套平原同河套以外的草原分开了。在这里,有黄色的沙丘,盐碱地,布满淡水坑和咸水塘的收场,稠密的荆棘丛。蒙古人对这一切当然早已司空见惯。
  西夏的首都兴庆位于黄河畔,贺兰山与鄂尔多斯草原之间。这是一片绿洲,勤劳的人民在这里修建了布局巧妙的灌溉网。此外,这里还是重要的商业区。马可。波罗曾记述过这里的驼毛纺织业和毛织品出口的情况。成吉思汗来到这里,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定居人民的文明。此外,西夏的这个首都还是一个中国式的要塞。在这个防守坚固的要塞面前,蒙古骑兵感到无能为力,无力进行有效的包围和占领,因为,他们当时还没有有效的攻坚工具。成吉思汗不愧是一个天才,眼见强攻不下这座城池,便心生一计,命令掘开河堤,使河水改道,企图淹没而后占领西夏首都。然而,由于没有工程师,此计归于失败。
  此时,唐兀惕人也已精疲力竭。位于西夏王国中心地区的各个绿洲,就像从中国到伊朗的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业城市一样,人们全靠经商为生。然而,战争阻碍了商业往来,因而这些地方的靠经商为生的唐兀惕人纷纷破产了。在这种情况下,西夏王决定同意蒙古国充当西夏的宗主国,西夏为蒙古国的藩属。就在这一年(公元1209年),西夏王把亲生爱女之一献给成吉思汗(在蒙古人眼中,西夏的姑娘都是非常美丽的),同时献上大批贡品,主要是大批骆驼。马可。波罗曾赞扬说,甘肃的白毛骆驼是中亚地区最漂亮的骆驼。
  五十二、报仇雪耻:成吉思汗向金王宣战
  成吉思汗征服了建国于贺兰山地区、鄂尔多斯草原和今中国甘肃省的唐兀惕王国(西夏),西夏已拱手向成吉思汗称臣。但是,整个西夏地面在当时只不过是中国地面的边界地区。为了踏进中原大地,蒙古人就必须向金国宣战,向在北京的金王宣战,进攻金国。
  对于蒙古牧民来说,这是一场非同小可的大规模战争,因为,金王国当时统治着除甘肃省和河套平原以外的整个黄河流域,是当时最强大的王国之一。金王国的主人,那些昔日的女真人,尽管已被中原化,但他们在中原土地上仍保留着他们的祖先通古斯森林狩猎民族所特有的骁勇慓悍的武士特点。此外,金人在中原土地上生活已有一个世纪之久,因而拥有中国古老的文明所创造的一切财富。在这种情况下,蒙古牧民同金人作战,将比在唐兀惕境内的战斗更艰难。他们将要对付防守坚固的要塞,而进行这种攻坚战,他们是根本没有经验的,是没有足够的条件的。再说,金国边境还有万里长城,长城脚下修筑有许多防御据点,这条长城从西向东,构成了金王国的一条连贯的防线。
  但是,成吉思汗不仅仅是一位军事家,更主要的他还是一位政治家。为了攻打金国,他首先设法取得了居住在长城北侧的江古惕人的帮助,从而得到了宝贵的盟友。当时,在长城北面,在今内蒙古地面,居住着一个半定居半游牧的属于突厥语族的江古惕部落。这个部落很值得引起我们注意,因为江古惕人信仰的是聂斯脱利派基督教。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蒙古人来到这里可以感到自由自在和无拘无束。首先,汪古惕地面的自然条件可以使蒙古人感到就像在自己的家乡一样自在自如,毫无身处异域之感。这里没有树木,到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草原上还有一些河流,这些河流分别注人一个个具有海水咸味的泻湖。当地人称这片草原为'草地',以区别于'麦地'。在这里,人们常常要在荒无人烟。令人焦虑的偏僻荒野走很久才能见到由10个到20个帐篷组成的居民点。在这种居民点附近,有成百的骆驼和马
  匹,有上千的长毛绵羊和山羊。另一方面,成吉思汗早就同此地的主人突厥汪古惕人建立了联系。江古惕部的首领阿刺忽石帖勤忽里在公元1204年曾有大功于成吉思汗。当时他曾拒绝参加乃蛮人策划的反对成吉思汗。为了酬谢他立下的这一大功,成吉思汗曾在1206年举行的即位大典上封他为蒙古帝国的达官贵人之一。更有甚者,笔者在后文中将谈到,成吉思汗还把自己的亲生女儿阿刺孩别乞讨许配给阿刺忽石帖勤忽里的继承人之一为妻。这是成吉思汗王室同江古惕部王室间的首次联姻,后来,在整个12世纪中,两家又数次联姻。
  这种裙带政策给成吉思汗带来了很大的好处。汪古惕部所据地盘在地理上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江古惕部同金国早有契约关系,是中原长城的守卫者,是金国部署在长城外侧的哨兵。把汪古惕部笼络到手,成吉思汗就等于在战争开始以前就摧垮了敌人的前线防御,不费一刀一箭就把其帝国的势力扩展到了对方著名的防线-长城的脚下。到公元1207年,成吉思汗已经作好了准备,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他可以以蔑视和傲慢的态度对待北京宫廷了。当时,金廷派了一名使节到成吉思汗处通报说,金主已崩,新主已嗣位。这是非常重要的诏书,因为从法律上主,成吉思汗当时仍是金国的附庸。奉接诏制的成吉思汗听了金廷使节宣读的诏书以后,他心不在焉地问来使道:'新君是谁人?''卫王。'来使回答说。'我原以为中原皇帝是人间俊杰,是天上所做',成吉思汗大声地说,'没想到竟是卫王。像他这般庸懦之辈也可为帝么?'成吉思汗说完,向南面(金王国方向)唾了一口,抛下金国使节,上马扬鞭而去。金使见此,一时惊得目瞪口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从血统关系来说,蒙古人同金人之间存在着深刻的鸿沟。而更深刻的原因是,金国皇帝曾侮辱过蒙古人,而且这种侮辱是不可补赎的。当时蒙古人谁都没有忘记,金廷曾可耻地对蒙古的几位汗施加酷刑,像处决罪犯一样把俺巴孩汗和斡勤巴儿合黑亲王钉在木驴背上,使其辗转惨毙。当时,这几个受刑者在咽气前曾大叫说他们的子任甚多,必来报仇。现在,给金王以严厉惩罚的时候到了。
  公元1211年3月,成吉思汗在蒙古东部克鲁伦河河畔誓师,准备开始进攻金国。他的住在遥远的地方的附庸纷纷赶来向他致意。这些前来致意的附庸主要有:住在西部的属于突厥种族的亲王,一个是畏兀儿王(或曰亦都护)巴尔术,另一个是哈刺鲁王阿儿思阑。巴尔术统治的地区主要是吐鲁番和库车等绿洲。阿儿思阑则统治着巴尔喀什湖以南谢米列奇耶地区。成吉思汗把远征金王的战争当作全国性的对外战争加以准备。本着这种精神,他来到蒙古的圣山不儿罕合勒敦朝圣,祈求长生天保佑他出师胜利。他按照仪式,脱帽,解带搭于肩,三次以头叩地,然后起而祷告说:'长生天在上,朕决意整顿军马,为被金王卑鄙残害致死之斡勤巴儿合黑亲王与俺巴孩汗报此血海深仇。天若许朕复仇,则助朕一臂之力,命下界所有人神齐集而助我一战。'大战开始了。
  然而,由于蒙古军队都是骑兵,由于他们当时不懂得工程技术,由于不善于进行有步骤的攻坚,成吉思汗的大军被阻在长城要塞前,长时间前进不得。公元1211年和公元1212年,整整两年中蒙古军队奈何长城不得,只攻占了附近一些防备较差的弹丸小城。他们攻击的这个地区是一片地势起伏不平的地区,该地区从戈壁高原到渤海湾地势成阶梯状逐渐降低,中间被由西南到东北走向的山脉截断。这山脉顶峰有许多缺口,是立在北京前面的一种天然栅栏。在这些参差不齐的光秃秃的山峰上,长城绵延不绝,从渤海湾一直延伸到黄河边。在长城脚下,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要塞,例如北京西北的宣化以及山西北部的大同就是这一系列要塞之一。由于如上原因,成吉思汗在这段时期并没有取得辉煌的胜利,他费了很大的气力才攻占了一些小镇。对此,我们不应该感到惊讶。再说,他毕竟还是取得了一些胜利,例如在1211年2月至3月,在野狐岭(位于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战斗中,他就打了胜仗。9年后,长春真人从这里经过时,曾亲眼目睹当年厮杀后留下的布满地面的累累白骨。
  正当成吉思汗的大军在金国边境停滞不前时,公元1212年春,发生了一个有利于成吉思汗的政治事件。原来,在属于通古斯-满语族的金人(女真人)占领北京以前两个世纪,北京被另一个少数民族契丹人占领着。契丹人统治北京达两个世纪,接着,金王的祖先从他们手中夺取了北京。金人和契丹人属于两个民族,金人属于通古斯-满语族,是今满族的兄弟,而契丹人则主要属于蒙古族。契丹人虽然失去了北京的统治权,但3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住在中原土地上。所以,与成吉思汗的臣民们相反,他们几乎已完全被中国化了。但他们怀念昔日的光荣历史,一直想向战胜他们的金王复仇。果然,公元1212年春,契丹人的亲王之一耶律留哥带头发起暴乱,叛离金王,集合手下的契丹人,前来投靠蒙古人。契丹人的老家在今满洲南部辽阳地区。成吉思汗不失时机的利用刚发生的这一事件,派大将者别率领
  一支军队去攻辽阳。但辽阳城防坚固,者别首战失利。于是,者别佯装败退,且战且退,同时设埋伏于辽阳城附近。退了一段路程以后,者别突然回转马头,挥军反击,奇袭并占领了辽阳城。,这样,耶律留哥就在蒙古人的支持下宣布称契丹王(辽王),充当成吉思汗的附庸。
  五十三、蒙古军突破长城,侵入华北大平原
  天才出于持之以恒。经过为时两年之久的顽强战斗,成吉思汗终于在公元互213年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成吉思汗夺取了张家口与北京之间具有历史意义的通道。这是一条连接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大平原的通道。成吉思汗一个'阶梯'一个'阶梯'地夺取,一个山隘一个山隘地攻占,最后终于完全控制了这条重要通路。
  公元1213年7月至8月,成吉思汗攻占了这条通路上的第一个要塞城市宣化。宣化城位于一个黄土丘上,土丘周围是火山岩。这座城控制着长城侧翼防御工事到长城本身的一片地势起伏的地区。在宣化东南,位于这条通道上的另一个要塞是保安。成吉思汗的幼子拖雷,身先士卒,冲锋在队伍的前面,带头爬上云梯,登上城墙。紧接着下一个要塞是怀来。在怀来战斗中,成吉思汗大获全胜,蒙古军大肆杀戮金军。数年后,在长达15公里的地带,仍可见到满地白骨。怀来西南是居庸关(或曰南口峡谷)。居庸关是一个荒凉阴森的峡谷,长22公里。峡谷的两边是挺拔突出的山崖。这里修筑有一整套防御工事。居庸关整守完固,控制着从长城到北京的坡道。金人设重兵固守着这一大险。者别率领先锋部队,一直攻到居庸关峡口处。他先猛攻一阵,随后便按照蒙古军惯常使用的战术,拔寨样败,迅速向宣化方向退去。金兵不知有诈,以为者别是真的败退,便轻率地出关追来。者别把金兵诱出关外,引至较远处,突然掉头反扑回来。这时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大队中军也乘势冲杀过来,杀得金军'积尸如烂木',金兵遂全军覆灭。这样,从怀来至南口峡谷,全线畅通无阻。成吉思汗乘势进兵,来到华北大平原门口,升中军帐于龙虎台。现在,展现在成吉思汗面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这片广阔的平原从北京一直伸展到南京,从北到南延续八百多公里之遥,平原上良田广布,人口稠密。离龙虎台不远,大约30公里处,屹立着金国首都的宫殿和城楼,那就是北京……
  在成吉思汗亲自率领的一支蒙古军队斩守关塞,来到华北大平原门口的同时,另外两支蒙古军也攻破了中原大地的另外两个大门。这两个大门一是位于北京方向的要塞古北口,一是位于北京西北方向的要塞大同。古北口控制着通往北京的峡谷琢鹿。大同是位于长城两线之间的要塞,海拔为1300米,俯瞰和保护着山西省。大同陷落以后,山西省也像北京地区一样遭到了入侵。在大同,蒙古军队碰到了因替蒙古人效劳而遭难的老朋友-江古惕部的几位亲王。原来,江古惕部首领阿刺忽石帖勤忽里在向成吉思汗报告了乃蛮部的阴谋从而为成吉思汗立了一大功以后不久,他本部的反蒙派就策划将他杀害了。他的遗孀和儿子逃到大同避难。蒙古军攻下大同以后,他们母子也就得到了解放。成吉思汗盛情接待了他们,对他们施以特别恩宠。他把亲孙女、四子拖雷之女许配给汪古惕部一年轻王子涅古台为妻。后来,他又把亲生女儿勇敢而聪明的阿刺孩公主许配给汪古惕部的另一位王子。对由于为他的事业效劳而丧命的朋友的儿子,成吉思汗常常表现出一种最令人感动、最具父爱色彩的爱。甚至在他对其民族的敌人表现得最严酷和最令人可怖的时候他也能做到这一点。
  蒙古军队的胜利在北京宫廷内部产生了反响。公元1刀3年8月至9月,金王国内一名将领胡沙虎弑其君金王卫绍,改立王室的另一成员为君,即宣宗。成吉思汗立即抓住金国宫廷发生政变和混乱的良机,于同年秋大举入侵全国,一直攻到金国的中心。他把军队分成左中右三路,三路大军一齐杀奔而来。这一次,他的战争计划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制定得明确而周密,计划的实施也更有步骤和有条不紊。
  成吉思汗与其第四子拖雷率领中路军,主要目标是华北大平原。当时,部下纷纷要求攻人北京城。但成吉思汗头脑非常清醒冷静,拒绝了这一提议,因为他认为,北京城城防坚固,蒙古军队还没有足够的装备足以使他们攻下这座城市。他决定只派一些部队围住北京,他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南进。于是,蒙古军队进入华北大平原。读者可以想象,这些草原上的游牧民,森林中的狩猎人,一旦置身于这一望无际的大平原,目睹平原上的种种情景,他们心中该是多么惊奇。从北京城下,到黄河岸边,无边无际的华北大平原上到处都是浅黄的田地。几千年来,勤劳耐心的人民就一直在这片土地上开垦耕耘精耕细作,每一寸土地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这片大平原上,农场与农场相接,村庄与村庄相邻,稻田与黍地相界,高粱地与玉米田相间。蒙古骑兵在这些庄稼地和果园中纵横驰骋,庄稼在其铁蹄下纷披。他们所过之处,农场腾起浓烟,草垛化为飞灰。在这片广阔的地面上,只有十来个要城市凭借坚固的城防没被他们攻陷。从北京西南的保定到河南北部的渭水,所有主要的城池都被蒙古军队洗劫一空。成吉思汗从北京向南,驰骋了500多公里。最后他之所以停止继续南侵,完全是由于黄河天险的阻隔,因为黄河水宽浪急,蒙古骑兵无法渡过河。
  但是,成吉思汗的入侵并不仅仅限于河北境内。蒙古军队还向东南进攻,踏遍了山东境内的广大肥沃的平原,攻陷了山东首府济南。济南是中原13世纪时期的大城市,成吉思汗来到这里,可算是大开了眼界。山东的这个首府水源充足,文化发达。城内有湖泊,湖中有巨大的睡莲;城内有公园,园中古木森森;城内有'千佛山',山上有无数始于7世纪的塑像;城中生产华美的丝绸,绸缎广售远销。成吉思汗攻陷济南以后,放弃东面的泰山不攻,率军越过北纬35度线,来到山东省南部边界水泊和围垦地地区。从公元1194年到1853年,黄河就是通过这一地区向东人海的。在那里,就像在河北一样,北京宫廷命令农民进城避祸。但是,蒙古军队按照他们后来一再使用的残酷惯技,迫使俘虏和附近农村的居民包围城市。他们在攻城时,强迫这些俘虏和居民走在前列。被包围在城中的军民,见到自己的同胞被驱赶在敌人冲锋队伍的前列,在抵抗时也就只好克制。就这样,除了几个真正无法攻破的城池以外,所有城市都相继陷落了。成吉思汗掳掠了大量金银财宝,丝绸牲畜以及成千上万的可怜的童男童女之后,才率军退到了长城脚下。
  在成吉思汗率领的中路军洗劫华北大平原的同时,他的另外三个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的第二支军队循太行山向南进攻。据我们掌握的史料记载,这第二支军队称为右路军。之所以称这支军队为'右路军',是因为蒙古军队都是向南进攻。这支右路军循河北西部太行山东麓南下,经过保定,一直攻到位于河南省境内黄河以北的怀庆。接着,他们又通过太行山南部山口,登上黄土高原(古代的山西省)。
  成吉思汗家族的这三位王子登上山西黄土高原,进入由北而南将山西一分为二的汾水流域。他们溯汾水河谷北上,攻占了位于汾水河畔的汾水附近的主要城市如平阳、汾州、忻州等。他们甚至还攻占了山西首府太原城,尽管太原城城墙高而坚,护城河水深而宽。在蒙古军入侵以前的历次战争中,太原城曾无数次阻止住了敌人的进攻。马可。波罗和其他13吐纪时期的作者曾赞扬太原城十分繁荣,是冶金中心和葡萄种植中心。这样一个城市竟被蒙古军轻易攻陷,说明当时蒙古军队采取的战略曾使守城将士惊惶失措到了何种程度。太原城守城将士原以为蒙古军队会从北面、即从大同方向进攻,所以他们的注意力全集中在北线。当他们发现蒙古军队突然出现在南面时,顿时惊惶万分,不知所措。蒙古军攻陷这座城池以后,即纵情洗劫,毁掉农场,屠杀农民,烧掉粮食。然后,他们打马北去,经代州和大同,返回长城脚下,在那里收藏好缴来的战利品。之所以要将其战利品收藏在那里,是因为那里是他们的朋友汪古惕部的地盘,远离南方定居居民,处于大草原的边缘。
  成吉思汗的弟弟合撒儿率领的第三支军队(左路军)也是从北京出发。这支军队沿海岸,过平州,向东北方向进攻。他们沿路攻陷了山海关和涿鹿,接着又去征服金国的开国诸王(女真人)的家乡,即上满洲的挑儿河、纳水(即嫩江)、宋瓦江(即松花江),直至阿穆尔河(即黑龙江)等河流域。
  公元1214年,成吉思汗的三支大军会师于北京。他手下的将领们又纷纷要求攻下北京城,但他又一次拒绝了这一主张。这是因为,他比他的这些将领们更了解蒙古军队攻城技术的不足之处。同这些将领的主张相反,成吉思汗派了一名使节前往北京城内向金王提议媾和。这位使节向金王转达了成吉思汗的如下一段话:'汝黄河以北诸郡县已悉为朕所有,汝所守惟北京耳。此乃上天弱汝。天既弱汝,若朕复迫汝,则未知天其谓朕何。故朕欲还师,不复迫汝。然汝不应犒赏朕之大军以朕诸将之怒么?'不幸而可怜的金王立即答应了成吉思汗的一切要求:黄金,白银,丝绸。后来,中原的定居居民在想平息蒙古族牧民的怒火而求和时,总是要送这三样财宝。这次,除了送上这三样财宝以外,金王还送去了童男五百名,童女五百名,马匹三千匹。此外,金王还把金王室里的一名公主-歧国公主送给成吉思汗伴寝。成吉思汗接受了这些礼物以后,即率军从居庸关穿过万里长城,退回蒙古。金王朝松了一口气,以为这下总算得救了……
  五十四、蒙古军攻占北京
  实际上,金王是不能抱和平幻想的,因为,虽然以如此高昂的代价换来了和平,但这种和平当时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休战。蒙古军队已经积累了攻破万里长城及其附近的防御据点的经验,因而他们随时都会挥师重来爿匕京离蒙古草原太近了。
  公元1214年6月,金王决定不再住北京,要迁都河南开封,想躲避到黄河南岸去。但是,他的许多臣民认为这一迁都之举是逃跑行为。在南迁的路上,金王的一部分军队叛变,返身向北,投靠蒙古人去了。成吉思汗是绝不会放弃这一良机的。公元1215年3月,他派大将木合黎率领一支军队去围攻北京。上一年,成吉思汗坚决不同意进攻北京城,因为那时北京城防坚固,卫戍部队齐集在城内。但现在,敌人的内部已经发生了混乱和内证,卫戍部队中已有一部分撤离了北京,他便毫不犹豫地决定攻占北京。从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成吉思汗性格的特点之一。他头脑清醒而冷静,总是善于辨别事情的可能性和不可能性,只有在有把握和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他才肯采取行动。这一次他又看得很准。
  金王放弃和北京城内,留守将领已心无斗志。留守的将领之一完颜福兴心灰意懒,绝望自杀。另一位留守将领携眷逃之夭夭。在这位将领逃走后,蒙古军队便在一个已经投降蒙古的将领明安的带领下攻进了北京城(公元1215年5月)。当时金王统治下的北京城没有今北京城这么大。当时的北京只限于指今日北京的'外城',即今日北京的南部。但是,虽然如此,当时的北京仍不失为世界上最大的都市之一。环绕该城的城墙周长达43公里,有12座城门,城内分为4个'小城',蒙古军队入城后不得不一个一个地攻占这四个'城'。金国的皇宫设在今日的天坛附近。同时还有一座夏宫,位于靠近今日'紫禁城'之'北海'的白塔寺一侧。这座供金王驻夏的宫殿及其周围地面就是今北京的内城,在当时,这是一个供金王娱乐的巨大的公园。
  整个北京城都被蒙古军摧毁了。大屠杀也在人们的预料之中。蒙古军队放火烧掉了皇宫,熊熊大火持续了一个多月。为避免被大火烤着,成吉思汗退驻于长城外侧的多伦附近,他甚至不愿意枉驾来看一看他的战果。正像所有其他的蒙古人一样,他根本不懂什么城市经济,对城市经济没有任何概念;至少在他一生中的这个阶段,他还不知道除了把被攻陷的城市摧毁以外,还可以利用占领的城市做其他的事情。但是,尽管他不懂得城市的用途,在占领北京以后,他仍派了三名军官去接收金廷府库里的珍宝,即黄金、白银、珠宝、丝绸等。被派去完成这一使命的三位将官是汪古儿,阿儿孩合撒儿和失乞忽秃忽。金国一个名叫合答的将官来接收这些财宝,合答亲自去迎接他们。为了讨好这三位蒙古将官,他取了几件绣金丝织品作为个人战利品赠送给他们三人。这种绣金丝织品相当名贵,那个世纪末,马可。波罗曾对这种织品赞叹不已。阿儿孩合撒儿和汪古儿为这种名贵织品所吸引,便收下了礼物。但是,失乞忽秃忽却表现得很廉洁,拒绝被收买。他对合答说:'先时,此中都及中都之物为金王所有,而今已为成吉思汗所有矣。汝何可擅自支配属于成吉思汗之财产耶?汝怎敢擅取此物送与我等耶?我决意不受此物也!'失乞忽秃忽等三人回到成吉思汗处交差。成吉思汗是很了解人的心理的。见到他们三人以后,他突如其来地问他们:合答向你们赠送了什么礼物啊?当他知道了事情的经过以后,便严厉责备汪古儿和阿儿孩合撒儿,同时极力赞扬(他是深晓此等赞扬之奥妙的)失乞忽秃忽说:'汝识大体,慎职守,乃朕之忠臣也!'
  成吉思汗想充分利用攻陷北京所造成的有利形势,于是下令突袭金国的新都开封市。但开封有黄河天险保护,蒙古骑兵要想渡过黄河是无望的。在这种情况下,蒙古骑兵采取迂回进攻的战略,从四面陕西一侧攻河南。公元1216年至1217年冬,蒙古将领三木合把阿秃儿攻取并洗劫了'中国的罗马'古城西安以后,便挥军从陕西南下攻潼关。潼关位于渭水与黄河汇合处,即黄河向东拐弯处,处于华山与黄河之间的峡谷中,是阻挡蒙古军进入河南的重镇。由于不能攻下这个重镇,三木合把阿秃儿便率军顺华山一侧继续向南。潼关东面的黄河峡谷有洛阳扼守。三木合把阿秃儿避开洛阳不攻,再继续南进,来到嵩山下。嵩山险峻峭拔,构成了他行军的巨大障碍。他在这个地区攻取了洛阳南面的汝州,终于来到由黄土和冲积层形成的广阔的平原上。该平原向北一直伸展到开封城。他的行军计划,迂回前进的计划制定得很巧妙周密,执行得也很顺利,但攻开封的战斗仍然失败了。因为金人从容不迫地在开封城周围部署了比三木合把阿秃儿的部队远远占优势的军队。三木合把阿秃儿攻到离开封4公里处时遭到了顽强的抵抗和反击,只好后撤。幸亏这一年冬天来得特别早,天气酷寒,河水封冻,所以三木合把阿秃儿得以从冰上渡过黄河,顺利向北撤走了。
  当时,成吉思汗已不大关注在中原进行的战争了。金王已被赶到了黄河南岸,他对此已感到满足。此后,他再没有发动认真的攻势逼迫金王。即使在黄河以北,除了蒙古军队牢固控制的北京地区以外,他几乎只是把被他占领的中原土地看成是一块空地,一块供他留下的军队进行劫掠的地区。他之所以持这种看法,部分是由于当时的蒙古人还不懂得城市生活方式。他们每夺取一个城市,接着就进行洗劫,随后就放弃海开城市而去。而他们一旦离开,金王便派兵来收复这些城市。到了第二年,一切又从头开始。双方就这么攻陷、收复,收复、攻陷着。
  公元1218年9月,成吉思汗委任他手下最优秀的将领之一木合黎负责在中原的战事。他作这样的决定很可能是由于他通过经验意识到了过去在中原的征战缺乏条理和连贯性的缺点。他授予术合黎以国王称号,赐给他金印。木合黎也懂得了这样一条道理:要进行中原式的攻坚战,就必须采用中原的战略,首先必须征召和组织一支步兵(由中原人组成),甚至必须组织起一支炮兵部队。此后五年中,他顽强地坚持不懈地有步骤地在中原攻城掠地,占领城池要塞,再一次把金王逼到了河南境内。最后,他精力耗尽,于公元1223年4月死于任上。五十五、成吉思汗得逢学者耶律楚材在开始一段时期中,成吉思汗的军队在中原北部的活动只是一味地破坏和摧毁。这是因为,作为草原游牧民和森林狩猎人,这些军队根本不了解文明。但是,后来,成吉思汗从一位中原贵族身上接触到了中原的文明。这位贵族是在北京陷落以后被蒙古军队俘虏的。成吉思汗与这位贵族认识以后,逐渐了解到了中原文化,这一事件对蒙古帝国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在这里简单交代一下这一事件。
  这位贵族名叫耶律楚村,是契丹人建立的辽朝的皇族后裔。从种族角度来看,契丹王族属于蒙古种族。辽朝在北京统治了两个世纪(公元10世纪和问世纪)。公元1122年,金朝取代了辽朝。耶律楚材的祖先被赶下了台,随后便依附战胜者并忠实地为之效力。耶律楚村本人就曾是北京金朝最后一位君王的顾问。在契丹人面前,成吉思汗灵活地把自己打扮成被金朝灭国的契丹人的复仇者。事实上,一部分契丹人也已响应他的号召,背叛了金王。当人们向成吉思汗引见耶律楚村时,成吉思汗并没有忘记他所持的这个宣传性的论点。他对耶律楚村说:'契丹王族与金王族素相仇敌,朕今已为汝报仇矣!''我之祖父、家父以及我本人,'耶律楚村回答说,'已经人朝侍奉金室,乃金王之臣仆也。我既已为彼臣仆,若复对彼心怀敌意,即犯欺君之罪矣。'大家知道,成吉思汗是非常敬重一个人的忠君情操的,即使这个人是敌人营垒中的人。所以,耶律楚村的这一番答话使成吉思汗感到特别高兴。使他感到高兴的还有,眼前的这个耶律楚村,身材魁梧,胡须拂胸,说话口气庄重有力,令人肃然起敬。此外,耶律楚村还是一位博学的星相学者。于是,成吉思汗请他供职宫中。从此,他二人便常在一起。每次远征之前,成吉思汗都要请耶律楚材占卜以测吉凶。所谓占卜,就是把一块羊肿骨放在火中烧,然后取出观察羊肿骨上被烧的裂纹,据此判断吉凶事。这种占卜方式在蒙古族中间是很流行的。耶律楚材不仅仅是一位顺应当时当地人们的思想的占卜者,他更主要的还是一位充满智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学者。他充分地利用成吉思汗对他的信任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蒙古军队进行征战时,成吉思汗的一些将领只顾劫掠和摧毁,耶律楚村却只从一般的战利品中拿取几本中原的书籍和一些药品。由于战争频繁,到处都是尸体,因而常常瘟疫流行。耶律楚树用得到的这些药品挽救了无数流行病患者的生命。由于他的存在,中原的古老文明才开始对成吉思汗的思想产生影响。他深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但他从不滥用这种信任,他只利用这种信任做有益的事情。读者将从本书后文看到,他谨慎地利用这种信任,使成吉思汗撤销了一些野蛮的命令。他进谏成吉思汗说:不应该摧毁耕地和屠杀农民,而应该保护农田和农民,向农民征税,这比摧毁耕地和屠杀农民更有利;不应该洗劫城市财富,更聪明的作法应该是为帝国的利益保护这些财富的来源本身。后来他甚至大胆而明确地对成吉思汗的儿子说:战马上所建立之帝国绝不能靠战马来统治。耶律楚材具有政治家的品质和才能,能如此迅速地发现他,得到他,倾听他的意见,这是成吉思汗的荣幸,尽管毡裘为袋的成吉思汗同这位北京宫廷的前大臣之间在文化教养方面存在着鸿沟。亚历山大大帝曾得到了亚里士多德的外甥和哲学家卡利斯特涅斯,但他最后却处死了卡利斯特涅斯。诚然,成吉思汗没有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所具备的那种文化教养,但他却从始至终保持着对中原学者耶律楚村的友情。
  五十六、丝绸之路上的畏兀儿人:成吉思汗的文化教员
  成吉思汗的帝国的疆域,除了蒙古草原地区和紧靠蒙古草原地区的北部山区以外,又加上了中原北部的一部分地区。现在,成吉思汗的视线又转向中亚了。这里所说的'中亚',是从这个词的狭义而言。就是说,它仅仅是指中国的突厥斯坦地区。这是一个正在'沙漠化'的地区。该地区北部是沙砾或盐碱粘土组成的荒漠,是戈壁滩的延伸部分,南部是广阔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由西而东横贯这片荒漠的中部地区。这是一条要死不活的近乎干涸的河流,其支流与主流还没有或刚刚汇合就已近乎干枯。即使是塔里木河主流本身,在即将流人罗布泊沼泽地区时就已差不多干涸了。这条河流的北面是天山,西面是帕米尔高原,南面是阿尔金山。三面环山形成的两个半圆形,以牧场地区甚至以森林地区(在天山和帕米尔山一侧)包围着塔里木河。发源于这些山脉的溪流在没有最后消失于沙漠中以前,在上游地区造就了一些绿洲,一些肥沃得惊人的绿洲。这些绿洲(北面有吐鲁番、和硕、库车和阿克苏,南面有车尔臣、克里雅。和田和叶尔羌)在这个地区边缘排列成两个弓形,两个弓形的交接处在可失哈耳(即喀什噶尔)绿洲以西。这些绿洲一个个都是兴旺繁忙的农业中心,一个个都是'花园'。各绿洲内有玉米地、小麦田、果园、葡萄园。这里的果园和葡萄园在历史上远近闻名(就像附近绰号为'苹果园'的那个城市一样)。这些绿洲内的居民,尽管自公元9世纪至12世纪以来一直讲突厥语,但至今仍是属于印欧语系的农民,他们是波斯人的兄弟。
  这些农业的甚至是蔬菜水果的绿洲同时也是对于商业具有首要意义的商队旅行绿洲。古代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这条丝绸之路穿过荒凉的中亚地区,使中华世界同伊朗、穆斯林世界和欧洲得以沟通。古埃及王托勒密时代的亚历山大派地理学家,中世纪初期中国的佛教徒朝圣者以及公元13世纪末的马可。波罗都曾记载过这条著名的丝绸之路的情况。这条丝绸之路的北线经过吐鲁番、和硕、库车和阿克苏,南线经过罗布泊、和田和叶尔羌。正如上文所说,南北两线最后在喀什噶尔会合。两线汇合后,这系丝绸之路便穿过位于帕米尔山北面的阿赖山脉和外阿赖山脉之间的山口,向西伸向费尔干纳平原,撒马尔罕和河中地区,进入穆斯林世界。丝绸之路还有另一条线。稍靠西北方向,在阿克苏与喀什噶尔之间,有一山脉名日天山山脉,与乌奇-吐鲁番处于同一纬度上。丝绸之路这另一条线穿过天山山脉的松树林,然后伸向伊塞克湖地区。伊塞克湖周围冰天雪地,但湖水却终年无冰冻,因而这个湖又称为'热湖'。从伊塞克湖开始,丝绸之路的这一线即进入另一个世界。该湖以西有垂河(即今之楚河)。垂河流经今之肥沃的伏龙芝平原,向成海和西伯利亚-突厥斯坦方向流去,最后消失于'白色沙漠'之中。
  在以上所述的这一广阔的地区,在成吉思汗即位初期,有两个同样使历史学家们感兴趣的政权,一个是畏兀儿政权,另一个是哈刺契丹人政权。东北部的各绿洲,诸如别失八里(即吉木萨尔)、吐鲁番。和硕和库车,属于突厥畏兀儿人政权管辖。在突厥语族的各族中,突厥畏兀儿人是最具古老文化的民族。从宗教角度来看,畏兀儿人中一部分人信仰佛教,另一部分人则信仰聂斯脱利派基督教。畏兀儿人有自己的特殊的文字,这种文字是从古叙利亚语演变而来,是后来蒙古文字的原型。畏兀儿人把他们的突厥方言改造成了一种文学语言。畏兀儿文学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有趣的作品,特别是佛教方面的作品。我们见到的这类作品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鉴于这一原因,畏兀儿人可说是其他突厥-蒙古人各族的文化教员。北部草原上的各个部落(过去是乃蛮部和克列亦惕部,现在是成吉思汗家族统治下的蒙古人)都从畏兀儿人中请了一些学者和文书,这些学者和文书对于它们初具规模的宫廷和政府是必不可少的人材。在北亚的很大一部地区,突厥畏兀儿语和畏兀儿文字成了行政管理的语言和文字。
  本书已经叙述过,成吉思汗于公元1204年灭乃蛮王国时曾得到了一位名叫塔塔统阿掌玺文书。当时成吉思汗向他请教印玺这个神秘的宝贝的用处,塔塔统阿回答说:'我主行令之时,或征收钱粮,或任免官吏,必盖此玺于诏书之上,以证其真实,以为其公证。惟有此印玺,方显所颁诏书非伪诏也。'一言以蔽之,这位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当时就是乃蛮王国的掌玺大臣。成吉思汗请他供职蒙古宫廷,仍担任掌玺大臣。从那时起,新建立的蒙古帝国的所有正式法令和文件就开始用突厥畏兀儿文书写。成吉思汗还作出了进一步的决定。他虽然一生自不识丁,但他却坚持要他的4个儿子学习畏兀儿文字,并责成这个塔塔统阿教他的4个儿子。另一个虽出身于克列亦锡部但却受过畏兀儿文化教育的文人名叫镇海。镇海曾受托同塔塔统阿一起组织成吉思汗家族政府,后来到蒙古旅行的西方人都称他为'大法官'或'掌玺大臣'。这样,甚至在成吉思汗生前,蒙古帝国宫廷中就已经有了一批畏兀儿人官员。这些官员后来在成吉思汗的继承者统治时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畏兀儿王国的历任国王都位在位于天山东北的别失八里,即吉木萨尔。畏兀儿王国的王号叫亦都护(即'圣君'之意)。当时的亦都护是一位名叫巴尔术的人。巴尔术似乎是一位深思熟虑的君主。当蒙古各部落在成吉思汗家族的旗帜下统一起来时,巴尔术马上意识到这一重大事件将产生世界性的重要影响。所以,当其他的人在这一事件面前感到犹豫踌躇、不知当复何从之时,巴尔术却抢先派阿惕乞刺黑和答儿伯二人为使前往蒙古祝贺和颂扬成吉思汗。他遣使致语成吉思汗说:'闻皇帝之声名业绩,臣心欣喜之至。臣之欣喜之情,犹如云浮而见天日,冰消而见清水一般。若蒙吾皇恩赐,许做藩属,则臣愿为吾皇之第五子而效力!'成吉思汗当即嘉纳其言,亲切地答应了巴尔术的要求。于是,巴尔术于公元12?年春亲自前往蒙古谒见成吉思汗。作为愿作附庸的证明,他带去了丰厚的贡礼:黄金、白银、珠宝、绸缎、锦缎,总之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所常见的各种珍宝(他属下的畏兀儿人4个世纪以来一直在经营这些财宝)。成吉思汗简直被这种殷情陶醉了。能得到畏兀儿的归顺,他是喜出望外的。因为,正如前文所说,成吉思汗虽然目不识丁,但畏兀儿文化在像他这样的游牧人心中是具有很高声望的。他特别盛情款待了远道前来谒见他的客人,并当面把自己的女儿阿勒阿勒坛公主许配给巴尔术。他二人分手时,彼此都对对方的态度感到非常满意。作为丝绸之路的主人,至少是作为丝绸之路北线主人的畏兀儿亦都护确信自己已得到了刚刚在北部草原上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的好感。至于成吉思汗,畏兀儿人的臣从则使他控制了作为欧亚洲际关系轴线的丝绸之路。我们不要以为,成吉思汗太粗鲁,因而不会重视像丝绸之路这类问题。相反,他在花刺子模商队事件上的态度将向我们表明,在他眼中,这种贸易问题是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问题。
  五十七、者别由蒙古侵入帕米尔
  同畏兀儿一起统治中亚的还有哈刺契丹人,即'黑契丹人'。黑契丹人是与蒙古族有亲缘关系的契丹人的一个分支。契丹人于公元936年至公元1122年建立政权于北京,他们在那里被彻底中国化了。后来的哈刺契丹国的创建者被金王从北京赶了出来,于公元1128年来到天山以西寻求出路。在天山以西,'七河流域'(即谢米列奇耶),居民中部分是异教徒,部分是聂斯脱利派基督教徒,部分是穆斯林(喀什噶尔,叶尔羌以及和田等地区的居民则一律是穆斯林)。后来的哈刺契丹国的缔造者所受的是中国文化的教育,但他来到天山以西以后,却使这里的居民承认了他的权力。他在这里建立了哈刺契丹帝国,国王称古儿汗,八刺撒浑是其首都。八刺撒泽在今伏龙芝市一侧,横跨垂河。该帝国建立于公元1128年,灭于公元1211年。在成吉思汗即将征服中原北部之时,哈刺契丹帝国正经历灾难性的动荡时期。
  原来,乃蛮王国为成吉思汗所灭以后,乃蛮国王位继承人古出鲁克逃到了哈刺契丹。哈刺契丹的末代君主耶律直鲁古于1208年接纳了他。耶律直鲁古不但收容了这个落魄王子,而且还让他做了自己的女婿。但是,古出鲁克却于公元1211年反叛耶律直鲁古,把他抓了起来,篡夺了王位。然而,这个突厥人,这个阿尔泰山地区游牧人的后裔,并没有任何能力和经验统治伊塞克湖地区已经部分定居的突厥人,没有任何能力统治喀什噶尔地区的安居乐业的农民。为了强迫喀什噶尔绿洲地区的人民服从他的权力,他在两三年中派军队有系统地摧毁了这一地区的农田。正像所有的乃蛮人一样,古出鲁克半是萨满教徒,半是聂斯脱利派基督教徒。他所娶的哈刺契丹国公主是一个佛教徒。古出鲁克竞肆无忌惮地摧残该地区大多数人信奉的伊斯兰教。他甚至派人折磨和田地区的伊玛目首领。这样,他就在他的新臣民中间失去了人心。当时,他又同令人生畏的蒙古人发生了冲突。
  而这一冲突,恰恰又是他挑起的。
  在哈刺契丹的原有附庸中,有两位突厥首领,一个名叫阿儿思兰提哈刺鲁人之王。哈刺鲁人居住在七河流域即谢米列奇耶地区。另一个首领名叫布扎尔,是阿力麻里('苹果园之国')的国王,住在伊犁河流域固尔札(伊宁)附近。公元1211年,就像其邻居畏兀儿人一样,这两位国王察觉到了大风吹来的方向,于是转而向成吉思汗致意。由大将忽必来率领的一支蒙古军出现在谢米列奇耶北部,这一事件使阿儿思兰下定了决心。他立即在忽必来的陪同下亲自前往蒙古去拜见成吉思汗,向成吉思汗表示臣从之意。至于布扎尔,他也派儿子前往蒙古向成吉思汗表示臣服。对于这种叛离行为,如果古出鲁克装做没看见,如果他设法使成吉思汗忘掉自己,那将对他是很有利的。但是,他没能做到这一点。一他仍然极端仇视蒙古人。他既没有忘记在纳忽山战役中蒙古人杀害了他的父亲,也没有忘记蒙古人杀死了他的部分属民。于是,他首先拿阿力麻里国王布扎尔泄愤。一天,布扎尔正在打猎,古出鲁克突然把他抓住并杀害了。但是,古出鲁克并未能占领阿力麻里国,因为布扎尔的遗孀成功地保卫了自己的王国。布扎尔的儿子速格纳黑请求成吉思汗出兵相助。
  占据东突厥斯坦大部分地区的哈刺契丹帝国落人了乃蛮部(蒙古族的敌对民族)的最后一位王子、成吉思汗个人的敌人之手,对于这一事件,成吉思汗在1211年显然是不会持赞许态度的。古出鲁克杀害阿力麻里国王布扎尔一事更使成吉思汗忍无可忍,加速了惩罚之日的到来。成吉思汗派他手下行动最敏捷迅速的将领者别去为他复仇。'者别'是成吉思汗为这位将领取的绰号,意即'箭'。当时是公元1218年。者别的进军路线在哪里?他是从哪个角度发动攻击的?我们无法知道。我们甚至无从知道古出鲁克当时是在什么地方遭到致命打击的。不过,我们仍可以说,者别率领的蒙古骑兵似乎是从畏兀儿地面,越过天山进入古出鲁克统治的地盘的。当时在天山以西,在伊犁河上游??尔扎附近,蒙古骑兵拥有一个活动据点。在这个繁荣的'苹果园之国',在阿力麻里新国王、已忠实臣从于成吉思汗的速格纳黑身边,蒙古骑兵可以自由自在地恢复体力。从那里出发,他们只须顺伊犁河而下就可以进入宽广的略有起伏的伊犁河平原(在这个平原上,有一些小沙丘,沙丘上生长着芦苇、草和榆树丛),从而进入七河流域(或日谢米列奇耶地区)。七河流域水源丰富,农田灌溉渠纵横密布,盛产粮食、亚麻、大麻、时鲜蔬菜和水果。在其他地方,人们就像惧怕天上降下的灾星一样惧怕这些令人生畏的蒙古军队。然而,这里的居民却把蒙古军队当作救星一样欢迎,因为他们受尽了古出鲁克的残酷压迫。在位于伊塞克湖以西的前哈刺契丹诸古儿汗居住的首都八刺撒浑,情形也是如此。蒙古军队一到,八刺撒浑的居民未作任何抵抗就向他们打开了大门。这座城市所在地到处是肥田沃土,简直使蒙古军队着了迷。所以蒙古人称这个城市为'美丽的城市'。
  那么古出鲁克呢?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向蒙古人挑衅,可等到蒙古人一来,他却又逃之夭夭了。在蒙古军队的突然袭击面前,他吓得惊惶失措,甚至不想努力保卫喀什噶尔就闻声而逃。喀什噶尔的居民都是穆斯林,他们对古出鲁克恨之入骨。古出鲁克逃出喀什噶尔,潜人穆恩塔山脉一侧的崇山峻岭中。穆恩塔山脉高峰海拔高达7860米,俯临帕米尔高原附近地区。他之所以逃入穆思塔群山,是想进入'世界屋脊'帕米尔避难。但是,蒙古骑兵却跟踪而来,紧追不舍,就像跟踪猎物一样。在这里,山崖峭拔,险人刀削,幽谷旷野,渺无人烟,空气稀薄,万籁俱寂。山下是亚高山草地,山上是危危乎高耸的巨大冰川。蒙古骑兵驰过山口,绕过悬崖,来到冰川脚下,然后继续其令人难以置信的跟踪追击。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古出鲁克好容易爬上海拔3000米的撒里黑山谷,蒙古骑兵的前锋就追上了他,当即请他饮刀。当初古出鲁克后脚刚迈出喀什噶尔,蒙古骑兵前脚就踏进了这个城市。机智的者别反古出鲁克之道而行之,下令禁止部队进行任何劫掠。蒙古军队是有严格纪律的军队,者别的这一命令当然也就得到了不折不扣的执行。者别干得更漂亮的是,他公开宣布取消古出鲁克采取的一切摧残伊斯兰教的措施,明确地允许穆斯林从事其宗教活动。因此,就像在叶尔羌以及和田一样,喀什噶尔的居民(绝大多数是穆斯林)都十分欢迎蒙古人的到来,就像欢迎救世主降临一样。喀什噶尔的农民们同蒙古军队携手合作,杀戮了龟缩在家里的古出鲁克的士兵。
  短短的几个星期中,者别就征服了整个前哈刺契丹帝国,征服了整个东突厥斯坦。成吉思汗担心他的这名大将会因取得如此赫赫战功而骄傲从而滋生叛离之心,所以他派人去警告者别,不可学克列亦惕部之王汗、乃蛮部之塔阳汗以及古出鲁克那样骄傲自大,并说骄傲自大已使以上三人相继败亡。成吉思汗此举可说是不了解者别的为人。者别对其主人成吉思汗是忠诚不渝的。他拼死战斗并不是想为自己建立一个王国,而是要以另外的方式弥补自己过去给成吉思汗造成的伤害。读者定还记得,在没有归顺成吉思汗以前,者别曾射伤过成吉思汗的战马,一匹出色的白口栗色战马,一匹成吉思汗爱如珍宝的战马。成吉思汗把他这位过去的敌人提拔到了大将的地位,可见成吉思汗并没有记恨者别过去的过错。但者别却始终为自己过去的过错感到内疚,因此,他在征服了东突厥斯坦以后,急忙征用了1000匹白口栗色战马,即一千匹同他过去射伤的那匹战马一样出色的战马,献给了他的皇上。
  五十八、蒙古商人之被杀
  现在,谢米列奇耶地区和喀什噶尔地区已成了成吉思汗的属地之一。展现在谢米列奇耶和喀什噶尔以西的是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拥有新的文化的世界,这种新的文化就是阿拉伯-波斯文化。此时,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已同花刺子模帝国的沙赫或苏丹相邻而居了。
  这个花刺子模帝国乃是一个信奉伊斯兰教的突厥家族所建。这个突厥家族最初据有的地盘称为花刺子模王国,位于今威海南部的基发地区。古花刺子模王国扩张而成花刺子模帝国后,其疆域囊括了整个俄罗斯突厥斯坦,阿富汗大部与伊朗大部。这是一个刚建立不久的帝国,当时的君主是漠罕默德苏丹(公元1200年--1220在位)。漠罕默德刚完成了征战使命,就同蒙古人发生了冲突。
  双方在发生冲突以前,成吉思汗一直想同花刺子模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在北京附近接见了漠罕默德苏丹派来的一个使团。他当时对这个使团表示,蒙古帝国和花刺子模帝国的疆域彼此截然不同(蒙古帝国位于东亚,花刺子模帝国位于西亚),因此应该和平共处,共同促进彼此间的贸易往来。但是,漠罕默德苏丹的臣民,不花刺地区和撒马尔罕地区的那些富裕商人们视蒙古人为野蛮人,并且明显地使蒙古人感觉到了他们的这种看法。他们之中有三名商人曾带着丝绸和棉织品前往蒙古贸易,其中一人被带到成吉思汗面前。这个人对其丝绸和棉织品的要价竟高到了不合情理的程度。成吉思汗明白,这个商人是在嘲笑他孤陋寡闻和愚昧无知,于是大怒道:'此人竟以为似这等佳品朕未尝见识过么?'
  为了促使这个商人醒悟,成吉思汗命令将各地进贡来的最华丽的丝织品全都拿出来,让他见识见识。接着,成吉思汗又命令将这个天真的商人的全部商品没收。这样一来,其他两个商人就变得谨慎了。他们不愿开口索价,一个劲地表示他们相信成吉思汗会慷慨给价。果然,成吉思汗在购买他们的商品时,所给的价格非常非常高,并召回前面那位商人,以同样高昂的价格偿付了他的商品。不仅如此,成吉思汗还叫人为他们三人支起了'白毡帐篷',特别客气地对待他们。
  与此同时,作为对花刺子模漠罕默德苏丹派来使团的回答,成吉思汗也向花刺子模派去了三位使臣。这三个人是他精心特地从居住在蒙古的花刺子模人中挑选出来的。他们是:花刺子模的马哈木,不花刺的阿里火者,讹答刺的玉速夫。糠迦。成吉思汗让这三位使者给漠罕默德苏丹带去厚礼:一大块块金;金条、玉石、象牙若干;用白驼毛织成的名贵织品若干匹。公元1218年春,漠罕默德苏丹接见了这个三人使团(很可能是在不花刺接见的)。在遣使赠送礼品的同时,成吉思汗还送去了坦率的和平信息。这位蒙古皇帝委托这三位使臣致语河中地区和伊朗地区的主人漠罕默德说:'朕知汝之帝国国力强盛,地域辽阔。朕切望与汝和平相处。朕将视汝为朕之第五子而友善待之。想必汝已得知朕已征服中原北部和降伏北方各部落。汝亦必得知敝国兵多将广,有如蜂蚁之不可胜数。联之臣民均属黄种,朕无需垂涎异域他国。促进两国之贸易往来,于贵国于敝国均属有益之举。'
  听成吉思汗如此言语,漠罕默德苏丹感到惶惑,不知所措。一方面,成吉思汗称他为子,显然是把他当附庸看待。另一方面,成吉思汗开疆扩土,征服了那么多地方,这也使这位信奉伊斯兰教的君主感到惊惶害怕。一天夜里,漠罕默德苏丹将成吉思汗派来的三使节中名叫马哈木的人秘密召进宫。他知道这个马哈木出生于花刺子模。见到马哈木以后,漠罕默德从自己的手镯上摘下一颗珍贵的宝石作为礼物送给马哈木,接着便恳求马哈木对他讲真话。他问马哈木道:'坛合赤(指中原北部),成吉思汗果真将它征服了么?……这个被真主弃绝者竟敢称本苏丹为子,彼是何等样人耶?彼统率之军队究竟有多少人马?'显然,这个漠罕默德苏丹已感到惊恐不安。末了,他以友好的言词打发走了三位使者。他认为这样做比较谨慎。
  此后不久,成吉思汗决定实施其已向漠罕默德苏丹表示过的计划,派遣一个庞大的商队前往花刺子模帝国贸易。据说,这个商队有五百头骆驼,载有各种财宝:中国黄金、白银和丝绸;驼毛织品;海狸毛皮和黑豹皮等等。这一次,商队的领队人仍是从居住在蒙古的穆斯林中挑选。他们中有:讹答刺的刺麻儿-哈扎;蔑刺合的哈马勒;不花刺的法合鲁德。底扎吉。除了这些人以外,成吉思汗还派了一位名叫兀忽纳的蒙古人作为他个人的代表随商队前往。他还要求蒙古的诸王,诸那颜和诸位将领各出钱币,遣信仆随商队前往花刺子模购买珍品。在这个问题上,成吉思汗所表现出的加强东亚与穆斯林世界贸易往来的愿望是显而易见的。
  这个庞大的商队顺利穿过北亚,来到花刺子模帝国边界讹答刺城(在锡尔河中游,与今土耳其斯坦相望)。讹答刺城城主亦纳勒术。哈亦儿罕不分清红皂白,袭击这个商队,抢劫商队财物,屠杀商队人员(至少有一百人)。成吉思汗的私人代表兀纳忽也作了刀下之鬼。
  成吉思汗闻讯,大为震怒。他诚心诚意地想同穆斯林世界建立和平友好关系和持续的贸易联系,得到的却是此等回答!成吉思汗得到商队人员被杀的不幸消息,心中十分愤怒和痛苦,禁不住珠泪涟涟。大家知道,成吉思汗非常重视政治关系的光明正大,非常看重对联盟和条约的忠实态度(就像看重臣民对主人的忠实态度一样)。现在,花刺子模人却无视一切人权,屠杀了他派去的商队人员,杀害了他的使者。此时,维护信仰和恪守诺言,遵守贸易协定的是以毡袭为袋的游牧人,是他成吉思汗。而以野蛮人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是那些突厥-波斯文化以及伊斯兰社会的代表人物。
  像在对金国开战前夕和作出其他重大决策前夕一样,成吉思汗又登上蒙古的圣山,脱帽,解下衣带置于项后肩上,跪地九叩长生天(游牧民的最高神灵),恳求长生天助他复仇。这样,他原来的良好愿望,他要同花刺子模人建立经济合作关系的良好愿望,就转化成了无情的仇恨。但是,成吉思汗虽然十分震怒,但仍坚持在自己方面作到仁至义尽,无可指摘。这表明,成吉思汗是很有自制力的。讹答刺城主杀人劫财之举会不会是背着其君主漠罕默德而干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成吉思汗又向花刺子模帝国苏丹漠罕默德派去了最后一个使团。这个使团由一个名叫伊本。巴合刺的穆斯林和两个蒙古人组成。使团受命向漠罕默德表示,如果他愿意交出凶手亦纳勒术,蒙古仍愿与花刺子模帝国和平相处。但是,谟罕默德苏丹不但拒绝交出凶手,而且当场杀死了率领使团的伊本。巴合刺,将另外两名使者剃光头发(这也是一个不小的侮辱行动)逐回。
  敌对形势已无可挽回,武力解决问题的大计已定。蒙古世界同穆斯林世界之间的大战即将爆发。不管后来蒙古人在这场战争中表现得多么残酷,我们都不应该忘记成吉思汗的商人被屠杀、使臣被杀害而又得不到任何解释的事件在他心中点燃的熊熊怒火,这种怒火的升起是可以理解的。
  五十九、大战之前:成吉思汗的遗嘱
  在成吉思汗的一生中,对花刺子模的战争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在对花刺子模的战争开始以前,他几乎还没有走出蒙古的范围,因为他曾前往征战的北京地区在当时还是蒙古草原的延伸。现在,他将进入伊斯兰教盛行的土地,进入一个未知世界。统治着突厥斯坦、阿富汗和波斯的花刺子模帝国苏丹的势力似乎是很强大的。
  实际上,花刺子模帝国苏丹的军队在数量上要比成吉思汗的军队占优势。据蒙古史家称,当时即使是在成吉思汗周围的人中间也存在着一种无法掩饰的不安情绪。他的宠妃之一美人也遂的进言就表明当时的确普遍存在着这种不安。只有一个被十分宠爱的妃子才敢于在君王面前坦率地进谏此等看法。也遂坦率地向成吉思汗指出,必须在远征以前解决继承问题。她进谏说:'我汗将翻越巍峨险峻之山岭,渡过宽阔汹涌之江河,出征远行,平定诸国。然凡有生之物皆不可长生,人之一生犹如小虫于天地间难以久留。倘若陛下似大树伟岸之身躯骤倾于地,届时陛下之似绩麻之百姓,将委与谁人?陛下之似飞鸟而聚来之臣民,将委与谁人?陛下所生之英杰四子中,陛下欲令谁人为继?妾所谏之言,亦即陛下诸子、诸弟以及众臣民之所思也。妾谨奏其所思者也,愿闻圣裁……'也遂妃子的这一席话,使成吉思汗陷入了沉思。他不但没有发怒和责备也遂大胆放肆,而且还十分赞赏也送的勇气。他对也遂说:'爱妃乃一妇人,然适才之语实为至理之言。朕之诸弟。诸子以及朕之爱将孛斡儿出和木合黎亦未尝敢于进如此明智之言也。朕未尝步先祖之后而继位,故忘却立储君之大事;朕未尝有遭死之事,故未思及有树倒之日……'
  说完,成吉思汗立即召来四位皇子,说明欲立储君之意。他先问长子术赤道:'汝乃朕诸子之长,汝意下如何?试言之!'但是,术赤默不作声,或者说还没等他开口,其弟察合台就突然说话了。察合台向来厌恶术赤。当时,见父汗先问术赤,他便大声嚷道(他之所言也可能是每个人私下之所想):'父汗先问术赤,莫非是欲立术赤为太子么?'察合台接着以粗暴的态度强调说,术赤的出身有疑问。他指出,术赤究竟是成吉思汗之子还是曾掳掠母后之蔑儿乞惕人之子,这还是个问题。他又补充说道:'波不过拾自蔑儿乞惕部一私生子耳,我等怎可让此等之人登汗位,'在这种侮辱下,术赤气得忍无可忍,跳起来一把揪住察合台的衣领,怒吼道:'父汗尚且未在我等之中分彼此,汝怎敢如此待我!凭什么?汝有何德何能,敢自视优越于我?汝但以令人厌恶与狭隘之刚烈粗暴胜过我罢了!'术赤说着,便要与察合台比个高低,听凭天意裁决。他对察合台说:'我今与汝赛射,若远射而败与汝,我敢断我拇指而弃之。然后我再与汝赛勇力,若相搏而败与汝,我便死在倒下之地,不复起身!然须听父汗圣旨裁夺,我二人只可听从父汗之命。'他二人互不相让,互相揪住衣领相持不下。正在这时,孛斡儿出和木合黎赶来,上前将他兄弟二人分开。成吉思汗此时耳闻其言,眼观其行,凄然无言,心里非常痛苦,坐在那里看着术赤兄弟二人相争。这时成吉思汗的老将之一阔阔思终于想出了适当的话来解劝术赤兄弟二人,他说'察合台,汝为何如此性急?汝等未生之前,蒙古地面充满混乱;列国相攻,人不安生,邻里相劫,天下扰扰,无处没有劫掠之事,有人即有杀戮之举。'阔阔溯思对成吉思汗家族秩序建立以前蒙古混乱情景的描给确属真切之极。这种大混乱可以充分说明孛儿帖皇后当初被蔑儿乞惕掳掠的原因。在谈到孛儿帖皇后时,为了打动察合台及其兄弟们的心,这位老武士说了一番充满感情和令人激动的话。他说他们的神圣的母亲'心像油一样温柔慈爱,灵魂像乳汁一样纯洁''。他说:'汝等四人非同出于其腹么?汝等今日岂已忘却其乳温了么?察合台,汝今说出此等言语,乃是损害汝母之名誉,侮辱汝圣洁之母,恶语中伤汝母也!'接着,这位老人又回顾了那些困苦的岁月,他说:'汝等之父汗创立此国之时:征战流血不可计量;夜寐之时无以为枕,但凭衣袖为枕;渴极之际无以为饮,但以涎水而止渴;饥饿之时无以为食,仅以磨牙而充饥;每日征战,常以汗水洗面,以汗水洗足。彼时,汝等之母与汝等之父汗共辛劳而不辞:空腹而行,吐口中食以哺汝等;提携捧负,为使汝等长而与男儿齐。如此辛劳,终使汝等长及男儿之肩,骗马之胯矣。我等圣后之心,明洁有如经天之日,深厚有如无涯之海也!'这时,成吉思汗也一改其沉默态度,要察合台安分守己,不得放肆。他说:'汝何可以此等之言语伤汝兄术赤耶?术赤岂非朕之长子么?此后断不可出此等言语!'听到父汗如此训斥,察合台泣而对其父汗说:'术赤与我,乃父汗诸子之长也。我二人愿并力行效于父汗前。我二人中若有不履行其职责者,另一人当以刀斧劈杀之!我二人中若有退后躲避者,另一人当断其踵!'
  为了摆脱眼前的僵持局面,察合台提议他和术赤都服从他们的弟弟窝阔台(成吉思汗之第三子)的命令。窝阔台素以头脑清醒,慷慨敦厚而闻名。察合台说:'窝阔台敦厚谨慎,我等愿听从其指挥调遣。窝阔台可于父汗之侧,奉识大冠形影之教。'术赤表示同意这一提议,尽管这一提议使继承权从他身上落到了他的弟弟窝阔台的身上。不过,人们在他的出生问题上所持的怀疑态度也不允许他此时采取另外的立场。成吉思汗是一个眼光敏锐,智慧过人的人,他决定防患于未然,先采取措施,预防术赤兄弟之间今后发生纠纷。他说:'汝等无须并效于朕前。后土宽广,江河众多,天高地阔,朕将令汝等各治一处,分镇营此宽阔之邦,各守封国。'接着,成吉思汗叫刚才被指为推定继承人的窝阔台表态。在成吉思汗的诸子中,
  成吉思汗最宠爱的是窝阔台,窝阔台也最肖其父。他像他的父汗一样稳重沉着,头脑清醒。当然,在雄才大略,聪明睿智方面,他可能不及其父汗。但他也有胜过其父汗之处,那就是他为人比较善良纯朴,平易近人。他慷慨大度,但嗜酒成癣(不过这也是所有的蒙古人的共同嗜好),这两点之间可能有一定联系。此时,听到父汗问自己持何态度,窝阔台只简单而实在地回答说,既然自己不能拒绝这一荣誉,也只好尽力勉为之,争取不辱圣命,不负众望。成吉思汗之第四子拖雷也当场表示忠心辅佐窝阔台,他说:'我愿在父汗指名之我见侧,言其所忘,警其所睡;为彼应声之随从,策马之长鞭;为之长行征进,为之短兵争战!'
  汗位继承问题解决了。对于一旦发生不幸事件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现在均已考虑到并作了相应的安排。诸事处理完毕,成吉思汗便起驾,前去征服花刺子模帝国,征服那个穆斯林世界。
  十、攻入穆斯林世界
  蒙古军队于公元1219年在阿尔泰山南坡、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之发源地附近集中。这里地势雄伟,是这次人为的风暴酝酿蓄积的天作地合之地。北面,阿尔泰山,山峰峭拔错落,像一面屏障屹立高耸。山上海拔1000米至2400米处是葱郁的森林,西伯利亚落叶松和天山冷杉互相混杂,雪松、欧洲山杨、杨树和柳树更是比比皆是。在海拔1000米以下,有水草丰美的牧场,至今还有人到这里来放牧。发源于阿尔泰。山的河流,越过级级岩石,形成级级瀑布,跳跃滚落而下。清澈碧绿的流水穿过碧绿的森林和草地,所过之处,树林和草地显得更加青翠欲滴。额尔齐斯河就是如此。这条河从阿尔泰山流下,很快就转而向西,向西伯利亚奔腾而去,河水深广,清澈透明。稍南,与额尔齐斯河流向平行的是乌伦古河。与额尔齐斯河不同的是,乌伦古河沿岸多生柳丛,河水下山以后很快就流人一个没有什么植物的丘陵地区。这个丘陵地区是准噶尔盆地的边缘地带。蒙古军队从那里进入位于塔尔巴哈台山下的叶密立河河谷,然后通过位于巴尔鲁克山和阿拉套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大门',进入谢米列奇耶(或日杰惕速)平原,即所渭'七河地区'。
  七河地区是哈刺鲁突厥人的地盘。本书前文已经介绍过,哈刺鲁国王阿儿思兰已经归顺了成吉思汗,成了蒙古的藩属。当蒙古军队来到位于今勒普辛斯克市与科帕尔市之间的合牙里黑时,阿儿思兰即领兵来会,愿帮助征伐。在合牙里黑与蒙古军队会师的还有两支军队,一支由蒙古皇帝成吉思汗的附庸畏兀儿亦都护巴尔术率领,一万人二从吐鲁番而来。另一支军队由成吉思汗的附庸阿力麻里国(在今固尔扎附近)国王速格纳黑串领。这时蒙古军队大约有15万到20万人。
  成吉思汗命令他的最小的弟弟帖木格斡惕赤斤留守蒙古大营;命众妃之一忽阑伴驾,给他在征战中解闷;命在过去的征战中已表现出杰出将才的几位将领率领前队人马:者别为先锋,继者别之后是速别额台所率人马,继速别额台之后是脱忽察儿所率部队。
  面对蒙古军队的威胁,花刺子模帝国苏丹漠罕默德将军队分散部署于位于北疆(锡尔河一线)和东部边界(费尔干纳附近)的主要城市。他之所以如此部署,是因为他不知道蒙古军队将从何处发起进攻。他把其余的军队分别调去驻守河中地区各要塞(如不花刺和撒马尔罕)和原花刺子模各要塞(例如基发附近的乌尔妈赤)。这种分兵御敌的战略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尽管花刺子模军队总人数多于蒙古军队,处于优势,但每一个要塞守军的人数却又少于蒙古军队,处于劣势。
  锡尔河是花刺子模帝国的北界。这条大河全长2800公里,在忽班,11月至次年
3月为浅水时期,河水流量每秒386立方米;6月左右为深水时期,河水流量为每秒1343立方米。从今之土耳其斯坦市起,该河就变成了一条沙漠河流,因为该河流经土耳其斯坦市时,只有南岸是沙漠,而从土耳其斯坦以下,该河的两岸就都是沙漠地区了。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秋发起的进攻就是从土耳其斯坦附近开始的。蒙古军队从谢米列奇耶地区出发,通过位于亚历山大山与合刺套山之间的阿卢里耶阿塔河谷,全军突然出现在讹答刺城前。讹答刺位于锡尔河北岸腐北面的今土耳其斯坦市仅80公里之遥。
  成吉思汗命令他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率领一支军队在畏兀儿王巴尔术的协助下攻这个城市。察合台等围攻了很长时间才攻下该城,因为该城的城主就是那个在上一年杀害成吉思汗所派商队人员的亦纳勒术。亦纳勒术知道自己没有任何被宽恕的希望,遂拼死守城顽抗。城市被攻破以后,他还在该城中心城堡中坚持抵抗了一个月。最后,他在四面受到围攻的情况下,仍率从卒二人登屋格斗。转眼间二从卒亦亡,他便孤身一人奋战,接过妇女们从墙头递来的砖头猛掷蒙古兵,发疯似地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被蒙古军抓住、捆绑、押至成吉思汗面前。为了替死于亦纳勒术贪婪的屠刀下的蒙古商人报仇,成吉思汗命令将生银熔化,用熔银灌注亦纳勒术的两耳。
  第二支蒙古军队由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术赤率部沿锡尔河左岸进发,来到昔格纳黑城(今土耳其斯坦市对面)前下营。术赤派一个名叫哈散哈只的穆斯林前去劝降,要城内军民放弃抵抗,打开城门。但是,那些城民根本不听来使的话,而且将这位来使处死了(据说他们是以真主的名义处死来使的)。于是,术赤命令立即攻城,并严令城未攻破以前不许停止战斗。前队攻得疲惫了,后队立即冲上去取而代之。就这样,经过7整天连续不断的轮番冲锋,蒙古军队终于攻进了昔格纳黑市,进城杀死了所有的居民。
  攻陷昔格纳黑以后,术赤又率部继续前进,来到位于今彼罗夫斯克附近的忽班的城下。忽班的城的居民以为该城城墙高而固,足以为恃,但不久,他们的这种信心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惶恐不安,蒙古军架起云梯,爬上城墙,从四面八方攻人城内,鉴于忽班的居民没有抵抗,术赤决定饶他们不死,但强迫居民放弃城市7
天,听任蒙古军洗劫。随后,他委任一位由归顺他的父汗成吉思汗的穆斯林为该城城主,留他在此管理城市。这个穆斯林就是前文曾提到的阿里火者。
  在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连克锡尔河下游各城的同时,另一支蒙古军(5000人)在阿刺黑那额、速格秃扯儿必和塔孩的率领下溯锡尔河而上,挺进锡尔河上游地区,向位于塔什干西面的别纳客忒城发起进攻。这个要塞的守军是属于康里部的突厥雇佣军。这些雇佣兵抵抗了3天,终于支持不住,请求投降。蒙古军准予投降,答应饶他们不死。但是,当这些雇佣军投降,城内居民被赶出城以后,蒙古军就将他们同市民分开,然后用刀和箭处死了他们。接着,蒙古人将市民中的工匠分配到蒙古军各队,然后驱赶着年轻力壮的市民前去围攻别的要塞据点。阿刺黑等人率领的这支军队继续溯锡尔河而上,来到费尔干纳前的忽班城下。
  忽班城主是当时最著名的突厥勇士之一,名叫帖木儿灭里(即'铁王'之意)。帖本儿灭里率领1000名精兵退守位于锡尔河中心的城堡。鉴于帖木儿灭里要顽抗到底,成吉思汗便向这里增派了2万名蒙古军和5万名战俘,命这支援军来帮助阿刺黑那颜等攻城。5万名战俘被编成班相连,分别由蒙古军官率领,前往12公里以外的山地运来石块,将石块投入河水中。帖木儿灭里则命人造了一些巨大的装甲船只(在忽班,锡尔河宽130米),每天派一些士兵乘这种船来到岸边,向蒙古军放箭。但最后,帖木儿灭里再也无技可施了,便带着亲信借助他的小舰队逃出忽班,顺锡尔河而下。蒙古军早有防备,在河上横拉了一条铁链,想凭此阻拦住帖木儿灭里。但小舰队撞断了铁链,继续顺流而去。但是,这个小舰队到达忽班的附近时,发现术赤早已用船只横排于河上,组成了一道'拦河坝'。'铁王'一看大事不好,还没等小舰队靠近'拦河坝',便弃舟登岸,飞身跨上一匹战马。纵马飞驰,穿过克齐尔库姆(即'红沙区'之意沙漠而去。蒙古人试图追上他,但未能如愿。
  这个例子证明,花刺子模军队并不乏英雄气概。但他们的统帅指挥无方。前文已说过,花刺子模帝国的军队被分散部署在各个要塞,这就注定他们要消极被动地挨打,大批地被歼。
  六十一、愤怒之风:不花刺的陷落
  成吉思汗也在行动。正当他的三个儿子和其他几位将领在锡尔河一线一个接一个地攻陷城池要塞之时,他和他的幼子拖雷率领中军(主力军)从讹答刺向古代河中地区的中心泽拉夫尚河谷进发。该中军的先头部队由答亦儿把阿秃儿率领,沿红沙区(齐克尔库姆沙漠)南部边缘而行,抵达努腊达(或曰油儿)市。当时已是深夜。蒙古军穿过城周围的公园,在第二天清晨突然来到城下。城里的居民根本没有想到来到的这些人是蒙古军,竟误把这些蒙古军当成了友好的商队,因此也丝毫没想到抵抗,便向速别额台带领的人马打开了城门。蒙古人进城以后,城里的居民出城,只带出了一些农具和牲口。蒙古军队逐家洗劫,除洗劫所得财物以外,成吉思汗只向居民征收了1500第纳尔,相当于花刺子模当局平时的征税额。
  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军抵达不花刺。不花刺是这个穆斯林世界的最大的城市之一。它包括三部分:城堡(周长一公里半),不花刺本城(狭义上的不花刺,即内城)和郊区(外城)。同其他多数城市相反,这个城市的城堡不是建在内城以内,而是建在内城以外。本城建在城中心的一个台地上,周围有城墙,有集市门,香料商门,铁门等7个城门,每个城门的名字都足以引起人们的联想。一些著名的清真寺吸引着信徒们。大礼拜寺建于公元1121年。星期五清真寺当时也已有约100年的历史。还有一个叙利亚人清真寺。外城周围也有城墙,十一个城门。市内主要的街道都是石板铺路,这在伊斯兰教土地上是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内城和外城渠道四通八达,渠水引自泽拉夫尚河。干渠名日'输金河',这个渠名在这个干旱的地区是意味深长的。不花刺城拥有的这个水渠网,布局十分巧妙,有水闸,也有蓄水池,足以保证全市用水的分配和供应。郊区有灌溉网,灌溉着无数的公园。公园里亭台楼阁,处处可见,充分显示出这个绿洲的富庶和繁荣的景象。这种富庶和繁荣,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繁荣的工业,特别是应当归功于著名的'不花刺地毯业'。在城堡和内城之间星期五清真寺附近,有一个巨大的纺织,其产品远销叙利亚、埃及和小亚细亚。不花刺的商店集市上,
  铜制品遐尔闻名,特别是美观精致的灯具更是蜚声世界。
  成吉思汗大军到来时,不花刺守卫部队由2万到3万突厥雇佣军组成。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指挥军队把不花刺城团团围住,然后下令攻城,连续攻了三天。蒙古军施展其惯技,把从当地抓来的老百姓赶在前面,发起冲锋。第三天,守城的雇佣军将领(其中有一个名叫亦难赤军。斡兀勒的家伙)失去了固守的信心,商定夜间率部突围出城逃走。他们这一突围计划差一点儿获得成功。夜里,他们开始行动,冲出了包围圈。但蒙古军很快冷静地判明了情况,便整队追击,最后在锡尔河河畔追上了这些逃跑的雇佣军,将他们鏊杀殆尽。
  被守城军队抛弃了的该城居民决定向蒙古人投降。由一些伊玛目和知名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前来见成吉思汗,表示愿意献城投降。于是,公元日至16日,蒙古人陆续开进不花刺市。但是,城堡仍有400名骑兵把守。蒙古人宣布,不花刺城内全体持有武器的居民都必须自首,违者格杀毋论,尸体将被填入城堡周围的壕沟。接着,蒙古军队在城堡周围架起投石器,瞬时巨石纷纷飞向城堡,打开了一些缺口。蒙古军从这些缺口冲了进去。城堡内的军民全被斩尽杀绝,无一存活。
  城堡陷落以后,全城居民被迫出城,除了随身穿的衣服以外,其他财物概不许携出。赶出城内居民以后,蒙古军即纵兵洗劫,所有尚呆在城里的居民全被杀死(尽管他们也进行了抵抗)。伊玛目阿里。宰的看到古兰经被蒙古战马践踏在地,便对另一位知名人士鲁克那丁。伊玛目-扎答表示自己的愤怒之情。扎答回答说:'别出声。这是真主吹动的愤怒之风。我们这些被此风吹散的稻草无权发言!'不久,一般人也这么看待蒙古人的所作所为。据一篇富有浪漫色彩的文字记载,成吉思汗本人的讲话也表达了这种观点。这篇文字记载说: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跨马进入这座城市时,经过大礼拜寺前。他问这是否苏丹之宫殿。有人便回答说此乃真主之殿堂。成吉思汗听后,便在祭坛前下马,踏上讲坛的台阶,大声地说:'野
  草已除,田野中无足够之草料。就在此给朕喂马!'市民们忙去寻来谷物饲料。蒙古军将装古兰经的书椟取来置于大礼拜寺庭中,以代马槽,穆斯林们的圣经古兰经则被扔弃于地,任马匹践踏。接着,这些蛮人置酒囊于寺中,开怀畅饮。他们还把不花刺城内的舞者歌女拉到这里,令她们歌之舞之。蒙古人自己也放声唱歌,声彻四壁。他们在这里大吃大喝,纵情娱乐,而城内多数居民、律师,学者和教长等此时则在为他们执奴隶之役,为他们护视鞍马。狂饮作乐之后,成吉思汗前往祈祷场(在伊卜拉伊姆门附近)。这是市民平时举行盛会时相聚祈祷的场所。此时,居民们已奉成吉思汗之命聚集在祈祷场上等待他训话。成吉思汗登上讲台,问众人中哪些人最殷富。众举出280人,其中90人是外国富商。成吉思汗叫这些人上前,听他训话。他首先回顾了他们的苏丹的种种挑衅行为,说正是这些挑衅行为迫使他不得已而对苏丹用兵。接着,他又对这些人说:'应知汝曹己犯大过,而众民之长官负罪尤重。设若汝曹问朕此言有何为据,朕可答汝曹:朕即真主之长鞭!如若汝曹无大罪过,真主不致降朕于汝曹之首而命朕惩罚汝曹。'成吉思汗还补充说:'凡地上财宝,朕自会取之,勿劳汝曹奉献。然所有地下伏藏之财,汝曹应速告朕知。'成吉思汗命令所在各位殷富者指出其管家之仆。他强迫这些管家交出其主人所匿藏之财宝。
  以上这几段富有浪漫色彩和小说化了的文字出自一位波斯历史学家之手。其他的历史学家没有记载过这一情节。可以肯定地说,当时的情景是十分令人痛心的。阿西尔曾写道:这是恐怖的一天。男人、妇女和孩子都在哭泣,呜咽之声充塞于耳。他们正处于生离死别的时刻,因为蒙古人要把他们分而据为己有。蛮人当着这些不幸者的面侮辱妇女,而这些不幸者对此却毫无办法,唯有以泪洗面而已。有少数人宁愿死也不愿目睹这一惨景,例如撒都鲁丁罕,鲁克那丁。伊玛目-扎答及其儿子,他们不忍视此,遂同蒙古人拼命,被杀。蒙古军队在洗劫的同时,纵火焚烧不花刺城。大火几乎烧毁了整个城市(该城建筑多用木材),只剩下了几个诸如大礼拜寺和几座宫殿那样的砖石结构的建筑物。
  六十二、移军撒马尔罕
  成吉思汗离开还在冒着浓烟的不花刺废墟,挥军逆泽拉夫尚河谷而上,移军撒马尔罕。泽拉夫尚河两岸繁荣兴旺,景色优美,举目所见,尽是令人赏心悦目的公园,果实累累的果园,绿草茵茵的草地,恬静舒适的别墅,纵横交错的水渠。在泽拉尚夫河河谷一线,只有答不昔牙和萨里普勒两个要塞试图抵抗成吉思汗的主力。成吉思汗只留下了几个分队的兵力担任攻取这两个要塞的任务,自己则率主力继续东进。随主力前进的还有一支由从附近攻陷的城市和沿线的乡镇中抓来的市民和农民组成的庞大队伍。蒙古军队攻城时要让这些俘虏充当前队。在东进的路上,凡是不能紧随战马前进的俘虏,都立即被杀死。
  撒马尔罕城位于泽拉夫尚河以南7公里处。该城有许多水渠,渠水引自泽拉夫尚河。密布的水渠网确保了这个地区土地的肥沃。这些肥沃的土地同周围地区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到处是肥田沃土,而周围附近地区则是干旱贫脊的土地,呈现一片光秃秃的荒凉景象。正像河中地区的所有其他城市一样,撒马尔罕市也由三部分组成。不过,这个城市的三部分是由南而北依次排列,先是城堡,接着是内城(本城),最后是外城(市郊)。公元13世纪撒马尔罕的本城(内城)在今撒马尔罕市以北的阿甫刺西牙卜。撒马尔罕城周围有城墙,开有四个城门,东门名曰'中国门'(这个城门名可以使人回想起当初河中地区与丝绸之路的悠久联系)。南门名日'巴卜吉失门'('大门'之意),南门旁边有集市街(主要是出售锅),商队客店和堆栈。这条街道人口最稠密(全市人口为50万)。在撒马尔罕,尽管工人区和集市区很多,但由于这个城市面积很大,市内有很多花园和院子,每幢房子(不论大小)前面都有这种花园或院子。市内水渠网的四通八达为发展园艺提供了方便条件。处于大沙漠边缘地区的撒马尔罕的优美与乐趣首先在于它的鲜花装饰,在于纵横交错的水渠、清澈的水池和人造喷泉的魅力。阿拉伯地理学家曾盛赞该市的建筑,特别是大礼拜寺。后来巴尔托勒德曾在该市城堡以西阿甫刺西牙卜街发现了大礼拜寺的遗址。
  撒马尔罕的能工巧匠在整个东方都是很有名的。他们生产交织银丝的织物,生产著名的'撒马尔罕织品',生产供整个中亚的商人使用的帐篷。锅商区内还出售各种铜器和精制的酒具。鞍具商区出售各种皮革马具,从喀什噶尔到设拉子,人们常常争相购买来自撒马尔罕的马具。撒马尔罕的工匠生产的另一种特产是布浆纸。他们制造这种布浆纸的技术是公元8世纪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这种布浆纸取代了穆斯林各国原来使用的纸莎草纸和羊皮纸。撒马尔罕还出口丝织品、棉织品以及果园里的产品。撒马尔罕甜瓜(装在雪白的铅制盒子里)远销至报达。
  这就是成吉思汗于公元1220年5月前来包围的那个大城市。花刺子模帝国苏丹在这座城市里留有5万卫戍部队。卫戍部队的指挥官是他的舅父脱海罕。城墙的工事,特别是城堡内的工事都已修复,甚至还增修了一些工事。因此,成吉思汗在攻这座城市时必须谨慎。他的另外三支军队现在已经完成了攻破河中各城镇的任务,此时也一齐赶到撒马尔罕来同他会师。这三支军队还带来了一批俘虏,以助他围攻撒马尔罕。例如,他的两个儿子察合台和窝阔台在攻占了讹答刺市以后,驱赶着从锡尔河中游地区抓来的俘虏来到了撒马尔罕。所有抓来的俘虏都被编成小队,每小队10人,每队持一面军旗,扮成蒙古士兵,拥至撒马尔罕城下。蒙古人这样做的目的是欺骗城内守军,使守军误认为这些俘虏也是蒙古军,从而在判断围城的蒙古军(当然蒙古军人数也很多)的人数时犯错误。
  成吉思汗设中军帐(指挥部)于市郊阔克萨莱(即'蓝宫'之意)。他首先花了两天的时间亲自环绕全城,实地勘察城墙防护、外围工事以及城门的虚实。第三天,他命令部队开始攻城,把那些扮成蒙古士兵的不幸的俘虏赶在部队的前列。市内有勇士一队(多是市民,塔吉克人)出城与之战。蒙古人采取灵活的战术,慢慢地后退,把这些临时组成的步兵引人埋伏地点,然后以骑兵分割包围而全部歼灭之。总共有5万撒马尔罕人被如此诱杀。这就大大打击了被包围的该城守军的斗志。这些守军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吉思汗的领土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