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帧平台是做什么的,最近国外短视频平台圈里好多人在说它?

短视频赚钱指南:抱紧大腿,选最赚钱的平台,秒拍、头条还是快手?    ');选定方向尽量选一些大品类里的垂直细分领域,比如吃喝玩乐,比如数码,比如高校,比如宠物,但是在这个中间可以有垂直。
  哪个赚钱选哪个
  短视频的风口此起彼伏,外人可能觉得是短视频会是继微博、微信后的下一个造富神话,但对于那些已经扎根在短视频里的创业者来说,个中滋味冷暖自知。
  但这仍然不妨碍一大批自媒体、野生创业者一头扎进短视频的坑,大平台没机会,小平台才有潜力,一个平台不行,就跳到另外一个平台,跳来跳去,发现这些平台最后都挂了。
  伤心。
  科技唆麻成立一年,现在也考虑要不要进入短视频领域,我最近也一直在琢磨研究短视频,也和一些从业者交流过,有一些心得体会。下面是我关于短视频创业的一些胡思乱想,不一定完全对,但基本上逻辑自洽,对于有意和我一样进军短视频的创业者,或许会有帮助。
  认清形势,抱紧大腿
  在选定方向之前首先要了解每个平台的实力,同样的人设,同样的内容,播放量可能在会千差万别,这台的调性有关,也和平台的实力以及规模有关,所以选好平台很重要。
  第一步,首选大平台。
  我们以易观昨天发布的Q2报告为例,现在秒拍全网的渗透率是59.3%,连续三次(2016年度、17Q2)排名第一,紧随其后的是快手和西瓜视频。在QuestMobile2017年发布的春季和夏季报告中,秒拍的月度用户数也都排名行业第一。
  两大数据机构的报告秒拍都排名第一,这证明了如果要做短视频的话,秒拍现在是一个绕不去的平台。
  我做一个视频,放到哪个平台上,其实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平台自有的流量,也就是站内的播放量,一方面是平台的分发能力。也就是站外(全网)的传播能力。这其实考验平台整体的传播能力。
  当然有的app本身用户量就很大,比如快手,完全可以自给自足,我的观点是:完全靠平台(站内)的流量,比较容易形成小圈子内的大V,但不具备全网的识别度,最典型的是知乎上大V离开了知乎几乎没有任何名气,包括快手上的二龙湖浩哥,二驴,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但微博、微信上的大V,比如视觉志,比如办公室小野,在全平台都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名气,因此借助社交媒体,全渠道分发是一个比较稳妥的策略。
  秒拍的好处是和微博绑定在一起,而微博之前又大力推短视频,做了一个短视频的feed流,日活非常高,因此相对来说,把短视频内容和微博绑定在一起,借助社交渠道进行分发,前期是一个比较低成本同时高性价比的冷启动方式。
  我之前我写过一篇《从秒拍的榜单读懂短视频未来》,其实我们从秒拍榜单上的前几名就能看出风在往什么地方刮了:前三名基本上还是二更、魔力美食、橘子娱乐,而这些账号,除了秒拍,同时也有自己的微信、微博,以及app。
  当然,现在又出现了一些音乐短视频,比如MUSE以及抖音,日活现在好几百万,但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是,抖音上大V基本上还是以导流为主,一些粉丝过几十万的大V,很多都会在抖音上留下自己微信、秒拍、微博甚至一直播的ID,证明了抖音只是一个导流和分发的渠道,自己的主力战场,还是在微博秒拍一直播,这基本上也代表了网红KOL的三个维度(社交、短视频、直播)。
  至于微信,那是用来接单子的。
  选一个赚钱的平台
  等做到一定的体量,就要考虑变现的问题,毕竟我们做短视频,不是想做慈善,人员扩张、运营成本、房租水电,这些成本,最终都要靠短视频去补上。
  比较悲观的是,短视频的在过去很长时间内被低估,并且现在短视频领域并没有一个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供参考,但有洼地就有增长空间,从长期来看,短视频的还是很大的。
  变现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变现,一种是平台变现,这两种看似没有关联,但其实有内在的逻辑,那就是平台赚钱,大V才能赚钱,大V赚钱,大家才能赚钱。
  一个平台如果不能让自己头部的账号赚到钱,那么就会面临大V逃离的局面,久而久之,这个生态就会面临崩塌。
  先说个人变现,无非是三种,一是平台补贴,二是广告投放,三是粉丝经济(打赏or电商),平台补贴就是针对内容创业者分成补贴计划,比如之前和企鹅自媒体平台就宣布要拿出数10亿补贴短视频,今日头条还专门弄了一个金秒奖,鼓励优质短视频内容,像之前youtube就将视频开头广告收入55%的分给视频创作者,以此奖励内容创作者。
  但事实则是,广告收入占据了90%以上的收入,平台补贴有但是很少,基本上无力支撑起一个机构化运营的短视频内容生产平台,粉丝经济和电商是高端短视频创作者的玩法,比如一条,很多短视频是没有转化能力和庞大的粉丝基数,现阶段,所以能接多少广告,意味着你能赚多少钱。
  但广告客单价是一个问题,以六点半为例,上半年陈翔六点半的广告刊例价是20万,听上去很贵,但要知道这是一个拥有几百万粉丝,平均单集播放量破亿的账号,一些地方的美食育儿短视频账号更惨,几百块钱的单子都接。
  好在厂商对短视频的价值的认识也是一步步提升的,现在陈翔六点半的合作价格已经翻了4倍,80万一集,这意味着短视频的商业价值正在慢慢释放。
  个人赚不到钱,平台赚不到钱,不合理,个人赚到钱,平台赚不到钱,也不合理,所以最大的公约数其实是双赢,至于平台如何赚钱,我们以秒拍、快手和头条做一个对比。
  快手在商业化的脚步上一直很克制,但不久之前也在信息流加上了广告,我稍微看了一下,这些广告主要以页游、快消为主。
  相对来说,快手能够为大V们提供变现的途径很有限,除了积攒粉丝然后自己接广告外(这几乎成了快手上主流赚钱的方式),真正赚钱的还是直播,但快手直播差不多是邀请制,门槛相对较高,而且考虑到快手上的用户调性,很难出现大规模品牌投放,一方面这些广告的客单价很低(比如一条600),另外快手对于营销炒作的号都采取非常严厉的打击措施,所以快手的商业化相对较慢。
  头条视频刚刚拆分成西瓜视频和火山小视频,从体量上看,显然西瓜视频量更大,头条视频的商业逻辑更接近于图文:先大力扶持,提供各种补贴和奖励,然后再进行广告上的分成,因此我们看到,头条的变现还是在信息流中插入广告进行变现。
  秒拍的商业化思路,除了广告之外,思路更加创新一些,就是平台牵头,联合一些账号去做企业定制化的营销,举个例子,比如之前秒拍在推的“出彩宝莱坞”,就是联合了微博、小咖秀以及秒拍三方,为宝来汽车做一次定制化的营销活动,像一些大V,比如大胃王密子君、马克Malik也参与进来。根据事后公布的数据,话题页下微博播放达到3107W,阅读量也达到4.7亿。
  我们比较一下这些平台商业化的路径和轨迹就能大概看出来,广告永远是大头,但对于视频创作者来说,短板很明显,一是自己没有太多的客户资源,所以我们看到MCN机构的崛起,比如这些,但中国短视频MCN还很初级,提供的服务很简单;二是投放不能大规模复制,换句话说,你不能像平台一样给每一个视频开头贴片然后赚广告费,只能做一些定制化的植入(比如曝光、口播等等),这其实就限制了短视频创业者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机构拥有很强的议价权和客户资源,其实是可以联动平台内的一些大号资源做一些企业定制化的营销活动,这也是目前短视频我比较看好的一个方向。不管是秒拍做的出彩宝莱坞,还是明星悬赏令,其实都是一种比较好的商业化尝试,并且在这过程中,平台方和大V都是受益的。
  最后说一下方向和建议
  1、首选大平台,然后全渠道分发,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是去将流量导入到一些稳定的平台,将粉丝沉淀下来,比如同样是短视频,秒拍粉丝的含金量就要比小影这些渠道要强,越是大平台,粉丝量就越有价值,比如微博,秒拍。
  2、选定方向尽量选一些大品类里的垂直细分领域,比如吃喝玩乐,比如数码,比如高校,比如宠物,但是在这个中间可以有垂直。
  3、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瞎看什么》在B站每一集播放量都是百万以上,拥趸无数,他背后的老板其实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广告人,业务接到手软,闲暇时间捣鼓出这个,所以我们羡慕人家文案牛逼,其实都是本行的手艺活儿。
【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投资界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投资界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得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cn)】
TOPS2173゜1938゜2935゜3921゜4890゜5793゜6744゜7714゜8705゜9686゜1023757゜123259゜222708゜322600゜422371゜520847゜620823゜720088゜819383゜918579゜10
A轮 金额未透露 融资A+轮 2000万人民币 融资A轮 1850万美元 融资Pre-A 1000万人民币 融资
市场及媒体合作林小姐010-10.cn投稿邮箱.cn
投资界微信
(C)清科集团版权所有京ICP备号-2短视频的能量是长视频的9倍?很多人看到这个结论立马就开始激动了:9倍是如何算出来的?为什么不是8倍或者90倍?淡定!看过我以往长文的读者会明白卫夕写东西还是遵循基本逻辑的!具体的数值不重要,看逻辑:9倍是如何算出来的?一个简单的公式为:3*3*3/3=9为什么这么算??这就要开始本文的主题了——从内容生产、内容消费、内容分发、内容感染度四个角度来比较短视频和长视频的底层逻辑!先说结论:第一、短视频和长视频相比,内容的生产成本、生产人群、生产工具、产出的丰富性上都远远优于长视频,我们把这个提升系数假设为3;第二、短视频的消费人群、消费场景、消费意愿、消费总时长都会数倍于长视频,我们把这个提升系数假设为3;第三、短视频通过关系分发、算法分发的效率也会强于长视频的中心化分发,我们把这个提升系数也假设为3;第四、短视频的短板在于感染力、共情度,它是低于长视频滴,我们把这个衰减系数假定为1。而内容生产、内容消费、内容分发、内容感染力在整个逻辑链条里是独立而相互联系滴,他们存在叠加效应,即他们是相乘的关系而非简单相加的关系,于是有了以下的公式:3*3*3/3=9,下面则细说推理过程:一、短视频的生产中国有多少位电影导演?中国导演协会的数据是349位,而在短视频领域——“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句广告语其实并不夸张;中国有多少演员我们无从考证,但我可以肯定——即使加上横店的群众演员,中国演员的数量肯定也远远低于快手上的东北老乡。尔冬升电影《我是路人甲》里横店群众演员追梦的真实故事感动无数观众和电影人,而如今的微博、快手、抖音已经成为他们中很多人的另一个主场——生活就是舞台。拍一部电影需要多长时间?韩寒的《乘风破浪》已经把电影的整体制作时长压缩到了极致,从开机到上映也足足用了四个月,而快手拍一段小视频只需要短短15秒!2016年,中国电影生产944部、中国电视剧年产量为330部,共14768集,而2017年快手视频的日均上传量为1000万条,你没有看错,这是日均上传量!有人说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1000万条中的大部分是“工业废水”,抛开这个名词的准确性不说,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其中还有一小部分是短视频中的精华,1000万的一小部分对于三位数的长视频也是降维攻击。更何况“工业废水”是自诩的精英强加贴上的标签,对众多人民而言,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本身,强制划分“业余”和“专业”本身就带着傲慢,那些遵循严苛工业流程被拍出来的长视频内容幸存者也避免不了出现《富春山居图》和抗日神剧,这何尝又不是另一种“工业废水”?在没有短视频崛起之前,春晚的语言类节目是全国观众期盼的焦点,它甚至能承包新年的笑点和流行语——为什么?因为在那时除了春晚,大部分的人民一年到头几乎看不到相声小品。德云社、刘老根不是每个地方都有,即使在北京,动辄千元的票价不是每个人都买得起。那时候能演小品、说相声的是赵本山们、郭德纲们,如今,Papi酱的单口相声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已然比某些春晚相声演员更高,而小品则随便在快手、火山里能看一年都看不完,当你再回去看春晚的小品对大多数人而言已变得索然无味。与短视频生产者急剧扩大的还有内容生产工具的普及——罗振宇曾经回顾2011年影响他从央视走出来创业的几件重要的事,其中一件就是:佳能的5DMark2降到了2万块,可见在那时视频的生产工具依然是如此重要,如今,坐拥450万微博粉丝的“办公室小野”的视频就是用一台最普通的iPhone。与拍摄工具一起从专业走向大众的还有剪辑工具和特效工具——到AppStore一搜,视频类的APP早已超过500款,从滤镜到字幕、从AR特效到回放、从混剪到声音处理,通通可以在一块5英寸的手机屏幕上悄无声息地完成。一起飙升的除了产量还有内容的多样性,我们已经被国产抗日神剧和《还珠格格》洗刷了早已麻木的三观和审美,即使是制作精良的好莱坞大片和美剧,我们也能准确地将他们逐一列入几个有限的类型。然而当我们打开快手、打开抖音,我们才知道这个世界的多元程度其实早已超越了我们原本的想象。短视频给了普通人获取存在感的方式,多少人是通过X博士那篇《底层残酷物语》了解到繁荣中国还有这样一群一直存在却一直没有存在感的人民,人民不应该由有限的导演们决定他们能看到神马,快手就是我们时代的《清明上河图》。一个微博账号@李子柒坐拥845万粉丝,在四川的一个平凡村庄给你呈现中国的乡村可以过得多么田园牧歌,而这些我们在文字时代只能通过读《消失的地平线》获得,在长视频时代我们只能通过《那人那山那狗》获得。作家如果不写、导演如果不拍,我们永远看不到在遥远东方四川的小村庄有如此灵动、惊艳的一面。Slogan——“发现更大的世界”用在如今的短视频上也极其贴切,长视频从某种意义上是艺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而短视频则是生活本身!YouTube全球内容合作副总裁 Kyncl就曾公开公开预测——到2020年,视频将占据移动互联网流量90%的份额,而这一数据在2017年8月的中国是70%。美国杂志《名利场》曾经针对“青少年喜爱的明星”做过一次调查,前20名中有一半都是Youtube网红,短视频网红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正在接近传统娱乐明星,而在中国,Papi酱的经纪人杨铭同时也是Angelababy的经纪人。Angelababy和Papi酱的共同经纪人杨铭短视频和长视频发展路径其实我们可以从文字的生产变迁中找到脉络——在互联网解放媒体之前,我们看到的文字都是记者和作家们写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文字还有多少出自记者和作家之手?文字这种载体的今天就是短视频的明天。当然,最能持续生产优质短视频内容的毕竟属于少数,能像Papi酱这样持续生产内容的博主万里挑一,背后的原因是看似这短短两三分钟,其背后镜头的转换、文案的编写、表情的拿捏、氛围的营造、节奏的把控、后期的剪辑是一个费时费力的复杂工程,这也是为什么Papi需要很多个工作日才能更新一条的原因。就像微博也给了每个人写字的权利,但真正能把短短140个字写好的人依然寥寥无几,然而这并不妨碍各领域能写的博主的热情表达,于是形成了微博今天如此多元的垂直内容生态。所以,我并非拿短视频的上等马去对长视频的下等马,事实上短视频的下等马更多,我只想说:短视频的下等马足够多的时候,马和马之间的竞争会催生足够多的上等马,而对于大部分的人民而言,他们只是需要一匹合适的下等马而已。二、短视频的内容消费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消费视频最多的载体是电视,从河南驻马店的乡村大妈到北京西城区的油腻中年大叔,面对的是同一块电视屏幕,注意:大妈在劳作及大叔坐地铁的时候,他们都不可能消费视频——大妈那时还没有手机,大叔那时拿个诺基亚N97还没换3G卡。如今,事情正在起变化——从驻马店的田间到四号线的西单站,大家都在刷着快手、抖音、微博上的视频发出咯咯的笑声,唯一的区别是大妈用的是红米note4而大叔用的是华为Mate10Pro。这背后两个重要的意义:消费的时间更加碎片化了,长视频不适合碎片化消费;消费的场景更加丰富了,原来必须坐在客厅或者电脑前观看,现在随时随地刷——网速更快了、4G费用降低了,心疼钱?免流量卡送到家!微博的免流量手机卡如果说人的一天分为三个八小时:睡觉8小时、工作8小时、生活8小时,不管是长视频还是短视频的消费必然发生在“生活8小时”,而“生活8小时”的特征是——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高度碎片化,这是短视频在消费维度上优于长视频的场景逻辑。当然,不可避免有人会在“工作8小时”中看视频,短视频无疑是冗长会议和无聊讨论的最佳调节剂,短视频的创作者早已洞察了这类消费习惯——他们贴心地给视频打上硕大的字幕,为的就是让你能悄无声息地应对各类必须正经的场合。除了消费人群和消费场景的变迁,和长视频相比,人民消费视频的大脑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说:“人们会渐渐爱上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没错,我们的思维的确在被互联网改造,互联网让我们从一个链接转跳到另一个链接,搜索引擎让我们倾向于放弃记忆,手机是继语言、书籍、电视、电脑之后对人类大脑改造最大的工具。人们无法深度思考,我们开始以更快的速度追求愉悦和刺激,我们大脑刺激的阈值在提高,手机在重新定义我们大脑寻求刺激的节奏——我上大学的时候打开一部电影还有一种欣赏的仪式感,如今,很多情况下我看电影都会不自主往前拖动进度条,根本无法忍受慢节奏!短视频封面决定点击率,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和很多视频软件允许把视频最精彩的一帧设置为封面图不同,快手的视频封面基本上视频的第一帧。这样设计背后的动机是:短视频别给我来前奏,直接进入视频最精彩的部分,用户等不了!内容消费的基本矛盾已经变成人们日益消失的耐心与缓慢冗长的内容节奏之间的矛盾。娱乐并没有至死,娱乐给了人民真实的快乐——你高压工作一天钻进国贸某个会所做一个Spa获得的放松和一位工厂青年走下流水线打开手机看几个搞笑视频获得的放松并没任何区别。小镇青年成就了《前任3》19亿的票房农村大妈、流水线青年、小镇青年他们的娱乐生活曾经被只关注消费升级的创业家们所忽视,而短视频APP成为他们平凡生活的碎片时间的一个集中出口。什么是基本面?中国13亿人口中,有9亿是农村人口;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8.9%;这就是基本面!三、短视频的内容分发短视频生产是任脉、短视频消费是督脉,而打通生产和消费任督二脉的是内容分发,分发效率的提升无疑是短视频能量的一个集中注解。内容分发的“三驾马车”为:编辑分发、关系分发、算法分发——分别对应“编辑决定你看什么”、“你关注的人决定你看什么”、“机器决定你看什么”。这是一个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效率突飞猛进的过程,三驾马车中很显然如今“算法分发”走的最快最远。初中的时候语文老师要求我们看《青年文摘》,我那时候也看,但懵懂的我每期只看里边一个叫“青春风铃”的栏目,因为这栏目是专门讲恋爱故事的,我当时就想,如果整本杂志的文章都是“青春风铃”该多好,这就是中心分发的弊端,千人一面。而今天,如果我愿意,我只须在微博关注一堆情感账号或者在今日头条点击情感热文,我的Feed首页可以全部都是“青春风铃”,这无疑会更加适合“我”的口味。和长视频相比,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也为关系分发提供了优质的基础设施,今天我们打开任何一个短视频APP,分享按钮都会被置于极其明显的位置,看完《红海行动》我只能在微信群里发一句:这部电影太真实太刺激了!而我看完一个微博的精彩视频是我却能直接把视频分享到群或一键转发,二次传播消费在3秒钟之内就能完成。快手的分享按钮人工智能的风口已经被媒体热炒许久,而其中应用最成熟、实际提升效率最高的无疑属于AI内容分发,从今日头条到YouTube、从Facebook到快手,你想看神马就给你推神马的“母爱算法”从根本上带动了内容消费的时长。你每一次点击都是背后冰冷的深度神经网络的一次训练,你看的越多,它越懂你,它甚至比你本身更加懂你,算法就是我们时代的读心术。对于短视频和长视频而言,分发效率的提升被称之为革命也不为过,在电影时代,档期决定我们有神马电影可以选择,电视剧则是早已安排好的节目列表。除了会上电影的3000万人而言,剩下的所有网民只能看着千篇一律的影院档期、电视列表和视频网站首页,驻马店的大妈和西城的大爷没有区别。我看完《疯狂的石头》,没人会告诉我还可以看《两杆大烟枪》,然而,在机器分发的短视频时代,你有无穷无尽的视频流等着你,“喝完这一杯,还有三杯”。在数量有限的长视频时代,中心化的“二八法则”法则忽视了个体兴趣的差异;而在海量片段的短视频时代,去中心化的“长尾理论”则为让每人都吃到自己味道的那块巧克力。如果说中心化的分发是传统时代的计划经济的话,那么算法分发就是生机勃勃的市场经济,点击率和观看时长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重要的是,算法还会不断进化,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们都在研究如何通过算法捕获你更多的在线时间,YouTube的推荐算法在应用谷歌Brain的深度学习算法之后,沉重地打击了封面党和标题党,3年来用户花在YouTube上的时间上升了20倍。我爸爸过春节的时候告诉我:“西瓜视频真是个不错的APP,里边有很多关于Mao主席的视频片段,就应该让今天的年轻人多看一看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我转头看了一眼侄女西瓜客户端里Tfboys的MV微微一笑。四、短视频的内容感染度说了短视频的三个优势,现在来说一说它的短板,从纯内容的角度,短视频和长视频有神马本质的区别??我认为是“长视频在营造世界”而“短视频在记录当下”。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他们都在营造一个完整的世界——这个世界里从人物冲突到感情氛围、从环境设定到剧情发展,它是一个极其完整的链条,尽管电影电视剧也有烂片,并不能说明它不是在营造世界,只能说它营造的世界不够成功。“营造世界”和“记录当下”是不一样的,“营造世界”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催眠观众,让观众沉浸在这个世界中,因此“出戏”是影视艺术最不能容忍的Bug,即使是被我们吐槽最多的抗日神剧,单纯懵懂的吃瓜群众依然会被最劣质的特效带入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而短视频完全无所谓“出戏”和“入戏”,因为它根本就不是戏,而是生活本身。长视频的优势在于它的共情能力——神马是共情?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共情是先识别他人的情绪状态,“然后再复制”他人的情绪状态。共情用一句流行的歌词来说就是“因为爱着你的爱,因为梦着你的梦,所以悲伤这你的悲伤,幸福这你的幸福”,比如我们看《当幸福来敲门》威尔史密斯逆境中的坚持会感染每一个曾经经历过困难的观众,我们会自然而然地代入到主人公当时真切的情境中。电影《当幸福来敲门》落难的英雄、香陨的美人、决绝的壮士、不折不挠的小人物都能激发我们内心最柔软的神经,我们关心他们的命运,我们想知道接下来剧情的发展。那种看完这一季迫不及待地想看下一季的焦躁心情就是长视频感染力最好的注解,于是观众心甘情愿地为《权力的游戏》掏钱,Netflix的市值如今已经达到让人恐惧的1300亿美金了,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只有阿里和的市值比它高。我在以前的文章文中把观众看视频的状态划分为“高唤醒状态”和“低唤醒状态”,长视频就是“高唤醒状态”,而短视频就是“低唤醒状态”。神马是“高唤醒状态”?高唤醒状态就是你看完《红海行动》你晚上做梦的时候脑子里都是摩纳哥废墟中血肉横飞的画面和震耳欲聋的枪声,它唤醒了你大脑中深层次的潜意识,而短视频的“低唤醒状态”则永远做不到这一点。长视频是主动消费、短视频是被动消费,我会提前一个月购买诺兰的新片的午夜场首映票,但我不会为办公室小野的下一条视频定闹钟。要知道《权力的游戏》第七季首播的那个夜晚,美帝不可描述网站Pornhub的流量都下降了4.5%,神马是刚需?这就是刚需!必须要说明的是,正是因为长视频在感染力这个维度上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它其实永远无法被短视频替代,短视频迅猛增长的在线时长并非是从长视频那里抢过来的,更多的是它抢占了那些无聊图文的时间同时创造了一部分碎片时间的需求。我们看到——好莱坞在增长、Netflix在增长、全国票房在增长、银幕数在增加、在准备上市.......长视频在共情能力上的优势让其能享受娱乐消费升级的红利,这些都拜我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级所赐。而短视频则会在国民娱乐时间碎片化、全民创作多样性以及算法分发的高效性这三重因素下继续高歌猛进,吞噬那些本来也不属于我们自己的碎片时间。Questmobile的数据,目前移动视频和短视频的月活数据依然有数倍的差距,快手们依然在追赶爱奇艺们,这意味着极其庞大的想象空间,当二者差距缩小的时候,移动互联的格局肯定迎来一番新的有趣变化。“短视频从萌芽到爆发,未来五到十年都是黄金期”——二更创始人丁丰如是说。后记:本文的灵感来源于程苓峰在2010年的一篇《微博的力量是博客的200倍》,如今8年过去,微博300亿的市值给了这篇古老的文章一个最好的注解。感兴趣的朋友在鸟哥笔记公众号后台回复“博客”可获取该文章地址。本文作者:卫夕来源:鸟哥笔记“春羽计划”你更喜欢短视频还是长视频呢?为什么?我们将从留言分享者中挑选一位赠书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此书。
24小时报不停
蚂蚁金服回应ofo取消芝麻信用免押:尊重对方商业决定
ofo部分城市调整收费标准,骑行3分钟收费2元
天猫618带动线下消费笔数同比去年增长45%
魅族裁员2000人?官方回应:回归精简高效,裁员610人
杭州约谈58同城等网上房源发布平台 严禁虚假房源
微信再现大规模封号:疑因使用外挂和非官方客户端
谷歌母公司审核组:DeepMind医疗部门应阐明盈利模式
美媒:共享电动滑板车已暂时消失在旧金山街头
美国贸易部门认为苹果侵犯高通专利:或致iPhone被禁
互金协会牵头起草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暂行管理办法
传苹果将在今明两年继续推LCD版iPhone:价格是主因
苹果继续研发无人驾驶:从Waymo挖来高级工程师
黑客决定无条件删除所窃A站数据
苹果市值9370亿美元:占标普500公司总市值的4%
深交所:投资者买入CDR前需签署风险揭示书
证监会:审核创新试点企业比一般IPO更严格
世界杯揭幕战优酷直播用户超1200万
AT&T成功收购时代华纳,后者将改名为时代传媒
和信贷2018财年净利6550万美元,出借人数超13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短视频做什么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