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推荐一款屏幕质量高,p5色彩柔和的小花比较柔和,不刺眼的手机。4000以下 屏幕一定要好,其他无所谓 最好可

安卓手机选购攻略 |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安卓手机_什么值得买
选择太多有困难?这篇文章帮你买到最合适的安卓手机!
前方长文预警!一次可能读不完。建议大家可以先点【收藏】,方便下次再看&上一篇关于笔记本选购的文章,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大家的欢迎,确实让我喜出望外,谢谢大家的支持&前方长文预警!一次可能读不完。建议大家可以先点【收藏】,方便下次再看临近开学,陆续有不少准新生找我推荐笔记本。想想这几年,帮新生选笔记本,成了我每年8月必做的事。接触多了,深感这里面坑真的很多。还有不少朋友因为不了解行情。在买本的时候被坑,无奈地要用着不合适的笔记本度过四年。也是非常悲剧的事情。所以| 赞1k 评论825 收藏4k马上又是MWC 2017大会了,按照惯例将会有大量发布。在一大波新机来临之前,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安卓手机选购心得。因为安卓手机更新换代快、价格波动特别大,所以这篇文章不涉及手机单品推荐。这里主要和大家分享关于手机性能、屏幕、拍照等方面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克服手机选择困难症。(文介绍了一些帮助大家选购手机的小工具,大家可以收藏下,以备不时之需)为什么处理器/SoC那么重要?说起手机的处理器,很多人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手机的游戏性能、跑分。但其实手机处理器的影响远不止于此。这里先容我举个栗子&:我这里找来4台国产手机,在夜间拍摄同一个花坛。在上,四台手机都是用了索尼的感光元件,OPPO R9s拥有4台手机中最大的f/1.7光圈;而vivo则有Arcsoft提供的高质量图像算法支持。但是由于OPPO和vivo都是用了中低端的骁龙625芯片,内置的ISP(图像信号处理器)处理能力太弱,无法进行精细化的降噪处理,只能简单粗暴地涂抹成油画;相比之下使用高端芯片的魅族和小米的画面则显得从容许多,细节也丰富不少。可能又有值友会问了,这个例子跟手机的处理器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手机的硬件和PC有很大不同,我们常说的“手机处理器”,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SoC(片上系统)。比如骁龙821就是一款SoC,包含了5个大组件,是一个集成度非常高的芯片。而高端处理器不仅是性能更强,往往还意味着更好的图形(游戏)性能、网络连通性(Connectivity)和拍照表现。这很好地解释了什么DxOMark拍照评分前10位,全部被高性能旗舰手机霸占。因为SoC是一台手机的体验最关键,最基础的部分。如何判断处理器/SoC的性能表现?正如前面所说,手机的SoC是一个集成度非常高的系统。它涉及到的方面非常多,很难用单一的标准去评判它。不过作为消费选购,完全可以借用一些经验和技巧去选择。比如我个人的经验是:一般SoC的GPU表现越好,整体表现往往也越优秀。这里推荐大家可以参考GFXBench():以这个图为例,可以看到安卓阵营中,Adreno 530(骁龙821、820)的GPU性能仅次于苹果A9(iPhone 6s),比Mali-T880 MP12(Exynos 8890)和Mali-G71(麒麟960)都要强上一些。这个排名和我自己的使用体验十分吻合。说句题外话,不少人误以为苹果流畅全靠优化不堆配置。但其实每一代的iPhone性能都要比同时期的Android手机强得多,GPU性能更是一骑绝尘。强大的性能才是iPhone流畅的根本。在大家确定了购机预算之后,可以参考GFXBench评分或者3DMark评分()来判断不同机型的性能差异。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SoC对于手机的综合体验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但它毕竟不是手机的全部&。一句话总结:不看SoC肯定不行,只看SoC也不可取。内存(RAM)?闪存(ROM)?由于系统上存在先天的不足,加上国内各类“流氓”软件对内存的无节制占用。所以充足的内存,同样是安卓手机流畅运行的基础。除开几乎绝迹的1G RAM,目前比较流行的是2~6G的内存(8G内存还较为少见)。不同内存的手机的适用场景如上图,大家可以对号入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手机厂商对于内存的调度使用各有差异。比如华为的内存调度机制比较激进,杀进程较为频繁。所以具体使用起来也会有差异。至于闪存(或者说储存),大家可能会较为关心容量大小,这个按需要选择就好。反而是闪存类型比较容易被人忽视。目前安卓阵营中常见的eMMC 5.0/5.1和UFS 2.0/2.1两类闪存,而UFS闪存的读写速度要比eMMC快得多。直接体现在使用了UFS闪存的手机,打开App更加迅速、游戏加载时间更短;作用类似于电脑上的SSD。不过目前UFS闪存只出现在中高端手机中,低端手机仍然是eMMC的天下。怎么选择一块好屏幕?屏幕是和人互交最直接的界面。如果说SoC对一台手机的影响有50%的话,那屏幕就占20%。屏幕质量虽然是大家选择热点。但是在网购盛行的今天,要做到“眼见为实”太难。所以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好用的小工具——PhoneArena的Display Benchmarks首先打开PhoneArena的Benchmarks页面(),点击Display,再点开Screen Measurements。就可以查找到大量手机的屏幕测试数据(主流的国产手机也包含在内):不过这个工具只有英文,这里我给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下:从左往右,分别是这个手机屏幕的最大亮度、最小亮度、对比度、色温、伽马值、色彩偏离度和灰阶偏离度。说到这里大家可能还是一头雾水:到底怎样才算好、怎么算差呢?不着急,下面给大家再举个栗子:比如这台Moto X Style,搭载的是一块5.7英寸的2K屏幕,在PhoneArena的屏幕测试结果是这样的:下面介绍这7个屏幕指标,如果觉得太复杂可以跳过&最大亮度—715尼特(极佳):顾名思义,就是屏幕可以达到的最大亮度。这一项主要影响屏幕在户外强光照射时的可视性。根据我测试的经验,屏幕亮度低于500尼特时,在户外阳光下就很难看清。最低亮度—1尼特(极佳):最低亮度越低,在黑暗环境观看屏幕越舒适。一般5尼特以内都是不错的。对比度—1:1072(好):这是指屏幕亮度固定在200尼特时,屏幕显示黑色和白色的亮度的比值。对比度越高,那屏幕可以显示的亮度层次就越丰富。PhoneArena这里是以1:1200以上作为极佳。比较有意思的是,由于AMOLED屏幕自发光的特性,这类屏幕是可以显示出“纯黑”的。所以使用AMOLED屏幕的手机,理论上对比度是无穷大,在PhoneArena这里就会显示为unmeasurable(无法测量)。色温—6748K(极佳):这里要敲下黑板了!国内用户很多都非常关心“冷暖屏”的问题。而屏幕色温就是反应屏幕冷暖的指标。色温越高(数字越大),发色偏蓝,就是大家口中说的“冷屏”;反之色温越低,发色偏黄,就成了“暖屏”。目前专业领域中常用6500K作为标准(也就是D65白点,颜色十分接近于自然日光),我自己也是坚定的D65白点支持者。但是很多国内用户不喜欢D65白点,认为它偏黄。前几代iPhone基本都是以7200K为标准,iPhone 7回落到6700K之后立刻又被说是暖屏。现在一些评测机构开始以7200K为标准,所以色温到底该多少才算“好”?恐怕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标准。好在现在大部分手机都有色温调节功能,能适应不同用户的喜好。但还是有一个硬指标:屏幕色温如果超过8000K,表明屏幕色温严重偏高,长期使用高色温屏幕可能损伤视力;如果系统还没有色温调节选项的话,选购时就要慎重考虑了。伽马值—2.19:伽马值解释起来非常复杂,它对屏幕的显示效果影响也非常大。但简单来说,伽马值越接近2.2越好,在2.1~2.3之间都是可以接受的。色彩偏离度—1.22(极佳)/灰阶偏离度—1.81(极佳):这两项可以合并起来说,对于一般用户来说,这两项可能不那么重要。但是对于摄影师、设计师、平面艺术家等色彩敏感的人群就十分重要了。这两项体现了屏幕显示色彩/灰度的准确程度。数值越小,色彩/灰度就越准确。一般在3以内的都是不错的,大于5就开始有肉眼可察觉的色彩/灰阶偏差了。总结来说,对于普通用户来说,首要关注的是屏幕的最大亮度、最低亮度和色温。如果是对屏幕有更高要求的话,再考虑其余的四个指标。值得一提的是,手机的价位和屏幕的质量往往成正比。虽然不是说价格高的手机屏幕一定好,但是千元机中屏幕好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虽然也有少数正面例子。但大多数千元机的屏幕都不够好,最典型的是魅蓝Note系列,屏幕一代比一代差。所以如果需要屏幕好的手机,千元机大概是满足不了你了。什么手机拍照好?手机拍照效果也是值友们非常在意的一点。但是手机拍照怎样才算“好”,包括业界、评测机构都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再加上个人主观上的审美差异,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所以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简单易行的辅助工具:GSMArena Photo Compare Tool | GSMArena照片对比工具()这个工具的功能相当完善,包含ISO12233(分辨率测试)、Good light(正常光线)、Low light(弱光)三个场景,统一的实验室拍摄条件可以保证可比性;同时也可以进行尺寸归一化(Scaling),比较像素不同的手机时非常有用。GSMArena的样张库数据非常多,也包括了主流的国产手机,一次可以对比3台手机。想要省事,可以直接对比弱光下的样张,毕竟弱光表现最能拉开手机间的差距。比方说:当你纠结于魅蓝Note5、红米Note4和荣耀畅玩5c这三台千元机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个工具来遛一遛。这里可以看到,这3台千元机的暗光表现都不理想,但是荣耀畅玩5c的画面亮度、细节、噪点控制都要强那么一点;而红米Note4则是3台里面最差的。有直观的图片做对比,判断起来就容易多了&。另外提一提DxOMark Mobile,我个人不提倡以这个作为选购的标准。并不是质疑DxOMark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相反DxOMark在这方面一直都做得很好),而是因为DxOMark的评分机型太少(中低端机型基本空白);另外DxOMark非常看重手机录像和的表现。但就我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两个功能的使用率其实不高;这都令DxOMark的评分参考意义不大。电池大就一定续航好吗?智能手机的续航是很多人心中的痛,这两年安卓手机流行起了大电池。可是电池大就一定有好须行吗?不一定!请看图:在过去一年里,我测试了10台安卓手机。在我的4+8续航测试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电池和续航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最典型的就是小米5s,仅仅3200毫安的电池,就跑出了仅次于金立M2017可通话的续航成绩。而华为Mate 9 Pro又是另一个极端,4000毫安的大电池也没能阻止它垫底。当然这不是说大电池没用,而是要大电池跟合理的性能调度、电源管理配合起来,才能实现长续航。作为选购参考的话,这里推荐同样是来自GSMArena的Battery life test / 电池续航测(),这个工具主要评价手机3G通话、网页浏览、视频播放三个方面的续航能力。虽然测试的项目有限,但用来辅助选购也已经足够了。看重手机续航能力的值友们,可以作为参考。这么多快充哪个更好?说完续航自然要讲快充。目前市场上的快充方案非常多,但都可以归结为高压小电流和低压大电流两类。就现阶段而言,个人比较倾向以QC 3.0为代表的高压快充阵营,毕竟兼容性无敌,而且有大量第三方外设支持。但是低压快充有着巨大的性能优势,谷歌和USB-IF的介入有望能解决兼容性问题,所以在未来极有可能成为主流。哪个品牌的系统更新最给力?一个优秀的系统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也是厂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关于各家安卓定制系统的优劣,要仔细分析又是一篇长文了。但作为一般用户,肯定希望在手机使用的整个过程中,手机系统能获得定时的更新,增加新功能并及时解决Bug。那么问题就来了:哪家的手机系统更新最给力?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统计了各大品牌的系统更新情况(截至2017年2月)。其中小米独步天下,小米2在发布54个月之后依然每周提供系统更新,甚至超过了iPhone 5和亲儿子Nexus 6。而锤子、乐视和ZUK这个几个新晋品牌都做到了全系列支持,值得点赞。如果按一台手机使用18个月算,则厂商至少要提供20个月的更新支持。按这个标准,还有不少品牌不及格。像vivo就有放弃“旧机型”的黑历史;一加全系列才5台机型,但一加X只更新了不到一年就停更了。在意系统更新的用户,对这些更新不太给力的品牌,需要慎重考虑。买手机时我会考虑些什么?跟上次的笔记本选购攻略一样,我认为选购手机同样是一个权衡与取舍的过程,而我的思路一般是这样的: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在预算确定的情况下,优先满足刚需,同时综合考虑其他因素。配合前文提到的选购技巧,选择手机就变得So Easy啦&今天的攻略就到这里。如果有关于手机选购的任何问题,欢迎在评论里和我交流。喜欢我的文章,别忘了点赞+收藏哦!配合打赏效果更佳 !我们下一期再见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作者其他原创(97)
赞32评论46
索尼杜比全景声回音壁HT-X9000F&HT-Z9F
slendertone Abs7 Unisex腹部肌肉锻炼腰带
荣耀MagicBook 锐龙版
惠普 光影精灵4代绿刃版 游戏本(苏宁首发)
Libratone 小鸟音响 Q ADAPT 蓝牙降噪 耳机
Aiberle爱贝源W6桌面净水机
BroadLink MFW-LC1联魔法家全屋智能套装
国家地理逍遥者系列相机双肩包
HiBy R3播放器+HiBy Seeds平衡耳机套装
高特GT66001-CO25近视运动太阳镜
赞54评论64
赞38评论68
赞36评论24
赞1317评论308
赞1158评论271
赞934评论338
赞751评论374
赞658评论31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技术帖:这才是一块真正好的手机屏幕!秒懂|手机屏幕|屏幕|OLED_新浪科技_新浪网
技术帖:这才是一块真正好的手机屏幕!秒懂
手机屏幕分辨率并非越高越好
屏幕作为智能手机与人交互的媒介,在手机技术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在选购手机的时候也会较多的关注一下屏幕素质,毕竟屏幕显示与使用体验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不过看完各家厂商给出的屏幕参数后,相信会有不少人一脸懵逼:TFT是个啥?GFF又是个啥?看不懂,然后看厂商对显示的一顿吹嘘后下单,到手后却发现显示效果并不太好。这时候,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主流的手机屏幕材质/工艺,拒绝被忽悠。
关于手机屏幕&知道了这些才不会被忽悠
屏幕分辨率&真的是越大越好吗
4K分辨率屏幕下显示的内容接近1080P全高清屏幕的4倍 &&&&首先,我们从最简单的屏幕分辨率讲起。我们经历了屏幕分辨率的一路飙升,而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技术的发展与时间的演进,同尺寸的屏幕可以具有更多的像素数。
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屏幕分辨率从低到高主要有0p/HD)、iPhone的1334 x 750、(1080p/FHD)、(2K/&Quad&HD)、(4K/Ultra&HD),选择不可谓不多,但哪种最才最适合普通消费者使用呢?
441ppi与326ppi对比
衡量一块屏幕的显示精度,分辨率只能算是一方面,因为我们还得考虑屏幕尺寸。我们用ppi来代表像素密度,ppi数值则意味着每英寸包含多少个像素点。4.7英寸的iPhone像素密度326ppi,这也是苹果定义的视网膜屏幕。意思就是在一定的观看距离上,人眼分辨不出屏幕的像素点。
虽然这个数字并不准确,但对于要求不高的用户来说够用。5.5英寸的1080p屏幕像素密度401ppi,对于不挑剔的用户来说就已经足够清晰。
那么5.5寸屏幕分辨率上2K或者更高的4K有必要吗?其实以20cm的观看距离来说,人眼分辨1080p和2K的精度差距并不大,单纯的给出一块小尺寸的1080p或者2K屏幕,也很难分辨出它到底是什么分辨率。而且高分辨率意味着高耗电、处理器的高负荷,这也是目前还有不少厂商不愿意上2K屏幕的原因,毕竟对续航和发热控制都是考验。
Xperia&XZ&Premium
当然高分屏也有其存在的道理。索尼Xperia&XZ&Premium的4K屏幕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早在Xperia&Z5&Premium上索尼就开始在4K领域试水,但当时的4K显示还过于超前,只能在照片、视频中开启4K,被诟病很久,虽然索尼后来开放了全局4K,但是依然没有让用户们满意。
Xperia&XZ&Premium上更是支持HDR,显示效果进一步提升。就笔者体验来说,用其播放高帧4K视频时可以说是分毫毕现,精细度上可谓十分惊艳。这时候再用VR眼镜,颗粒感感人的1080p屏幕就可以扔掉了。
综上,手机屏幕分辨率并不是越高越好,选购手机要看需求。对于一般的用户来说,1080p的精度已经足够,而且省电、对CPU的负荷低。当然,在影音方面有需求的,高分屏还是有必要的,但要注意的是,高分辨率的资源也是一个问题。
主流的手机屏幕材质有哪几种&又各自有什么特点
手机屏幕要想显示出我们所看到的文字、图像,需要的就是R(红)G(绿)B(蓝)这三原色。屏幕中的每一个像素都是具有完整的三个RGB次像素排列的,而屏幕上的每一种颜色都可以由一组RGB值来记录和表达,每一个像素的RGB分量都在0-255强度值的范围之内。只通过红绿蓝三种颜色,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就能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各种颜色。
屏幕放大图(图片引自orlandobarrozo)
如同前面所说,RGB各有256级亮度,用数字从0-255表示,其中0也是亮度数值之一,因此亮度值总和为256级。其中256级的RGB色彩能够组合出大约1678万种颜色,因此我们经常看到手机屏幕参数部分写有1600万色这样的字眼。这些次像素在0级时亮度最弱,255级时亮度最亮,RGB三色数值相同时为无色彩的灰度色,RGB均为255时为最亮的白色,RGB均为0时则为黑色。
当然,这些红绿蓝小亮点是基础,但也仅只是屏幕的一部分,屏幕材质与技术同样决定着最终你眼中呈现出的是怎样的显示效果。主流的智能手机屏幕可以分为两类:LCD(液晶显示器)与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
LCD基本结构(图片引自wiki)
LCD在显示时需要背光的支持,而且光要透过两层玻璃与基板与各种光学膜片、配向膜、彩色滤光片来产生偏光,在亮度和色彩上难免会有损失。而我们所说的TFT则是Thin-Film&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的缩写,在LCD中,TFT在玻璃基板上沉积一层薄膜当做通道区,通过薄膜晶体管技术来改善影像质量。
TFT需要背光灯(图片引自飞象网)
简单来说,TFT就是为每个像素配置一个半导体开关器件,可以通过点脉冲直接控制每个像素。而且由于每个节点都是相对独立,还可以进行连续的控制。TFT可以对屏幕上的各个独立的像素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做到高速度、高亮度、高对比度显示屏幕信息,一般TFT的反应时间约80毫秒,可视角度可达130度左右,在手机行业应用较为广泛。
TFT优点就是在色彩饱和度、还原度方面都能达到视觉满意的程度,以及在划动时反应的速度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其缺点也是比较致命的一点就是泛白的现象,而且功耗相对其他屏幕来说也比较费电。
IPS的全名是(In-Plane&Switching),&IPS技术的优越性在于改变了液晶分子颗粒的排列方式,采用水平转换技术,加快了液晶分子的偏转速度,保证在抖动时画面清晰度还能有超强的表现力,消除了传统液晶显示屏在收到外界压力和摇晃时容易出现模糊及水纹扩散现象。
|IPS屏幕示意图(图片引自wiki)
另外由于液晶分子在平面内旋转运动,所以"IPS屏幕"拥有相当好的可视角度表现,上下左右的四个轴向方面,都可以做到接近180度的视角,相比传统的TFT视角更好、色彩显示也更加出色。不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响应速度上表现一般,而且面对手机外观日益轻薄化的时代,在模组厚度的控制方面略显吃力。
OLED是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缩写,与前面提到的TFT-LCD不同,OLED无需背光支持,具备自发光性,同时拥有广视角、高对比、低耗电、高反应速率以及全彩化、制程简单等优点。按照驱动方式来划分,OLED可以分为被动式OLED(PMOLED)与主动式OLED(AMOLED)。
我们现在接触到的OLED屏幕,基本都是AMOLED屏幕,而AMOLED本身也是OLED的一种,就好像我们说IPS也是TFT-LCD一样。而AMOLED也并不局限于智能手机这一类产品,三星和LG的电视产品中也会应用AMOLED屏,因此也不存在所谓OLED应用于电视、AMOLED应用于中小尺寸屏幕说法。
Pentile排列方式(图片引自wiki)
AMOLED采用Pentile像素排列的方式,这就导致在同样的分辨率的情况下,相比较颗粒感要更强些。并且由于失去了背光的支持。因此他在屏幕的亮度方面只能以可以自发光的像素来支撑,因此在室外环境下&AMOLED屏幕的表现一般。
目前AMOLED屏幕大致已经发展到三代:AMOLED、Super&AMOLED、Super&AMOLED&Plus。
Super&AMOLED相比传统AMOLED而言取消了触控感应层和显示层的架构设计,直接就是原生的触控面板,从而可以带来更加灵敏的操作,响应速度是其他材质的千分之一。
此外,没有玻璃覆盖层还带来了更佳的阳光下显示效果,色彩表现力更亮丽。可以说是弥补了之前两种屏幕材质的所有缺点。一加手机上搭载的OPTIC&AMOLED,本质还是Super&AMOLED,只不过是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校。
Super&AMOLED&Plus则进一步改善了以前Super&AMOLED屏幕Pentile像素排列的方式,RGB排列的更加细腻,解决了被广大用户所诟病的显示颗粒大等问题。&之后的HD&Super&AMOLED、HD&Super&AMOLED&PLUS以及Full&HD&Super&AMOLED、Quarter&HD&Super&AMOLED,除了分辨率在提升之外,显示效果也在向更精细的方向来发展。
简单的说,TFT、IPS这些都是屏幕显示技术,归根结底仍然是LCD屏幕;各种AMOLED屏幕则是OLED的分支。无论是LCD还是OLED,都在随着技术的提升而对显示效果、能耗等进行改进,只要不混淆概念,我们在购机时也就能有效的放置被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语忽悠了。
屏幕的显示效果与贴合技术有很大关系
有时候我们去看手机屏幕的参数,会出现这样的参数:InCell屏幕,这显然不是我们刚才说到的屏幕材质或者显示技术。其实这是屏幕贴合工艺的一种。
最初手机屏幕通常采用非全贴合工艺,而由于屏幕各组件缝隙大有空气层因此导致屏幕透光性不好,具体效果就是屏幕颜色发灰,屏幕进灰的情况也是时有发生。而后来的屏幕全贴合技术就是采取技术手段减少各层之间的空隙,实现保护玻璃、触控层和液晶层某一层或几层更好的融合,实现更好的透光率。
按显示效果或者工艺成本分的话可以分为三类,On-Cell/In-Cell属于高端层次,OGS&/TOL中端,还有一种常见于目前千元机的就是GFF。
GFF全贴合比非全贴合屏幕先进一点,只是把非全贴合屏幕中间玻璃基板的触控层改为薄膜基板(降低厚度),然后薄膜基板上下两面涂上导电涂层,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屏幕厚度,提高屏幕的贴合度,所以严格来讲GFF全贴合并不是真正的全贴合。
GFF贴合有效解决了屏幕进灰的问题,但依然存在通透性不足,光线反射率高的问题。就工艺而言,产业链相对成熟,成本较低,所以GFF贴合工艺被广泛的应用在千元机上。
OGS全贴合是指直接将触控层做在了保护玻璃内,因此厚度进一步缩减,同时由于触控层挨着屏幕保护玻璃,所以触控灵敏度有所提升。玻璃触控层与显示层之间通过水胶结合,通透性也变得更好。
传统触控面板采用的是&G/G(Glass-Glass)和&G/F(Glass-Film-Film)解决方案,前者双片玻璃的贴合良品率偏低,后者高阶&ITO薄膜材料制造门槛较高且成本昂贵,两者在厚度、重量和显示效果上均未达到最优。这时候TOL技术被积极发展。TOL&技术,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简单来说,就是用一块玻璃同时承担保护玻璃和触控传感器的双重作用,这样既节省厂商的物料和贴合成本,又减轻了屏幕重量和降低了厚度,增加了透光度。
On-Cell/In-Cell
采用On-Cell工艺AMOLED屏幕的魅族PRO&5
On-Cell是将触控层做在了显示层的上面,工艺难度相对较小,良品率也有不错的表现,On-Cell技术除了能够用TFT阵营外,最常见还是用在OLED阵营,其中的代表是三星的AMOLED屏幕,不过采用了On-Cell技术的AMOLED和Super&AMOLED屏幕,在息屏情况下,看上去总是黑得不够彻底。所以On-Cell只能最为过渡方案,未来不会成为主流,三星将凭借着在Super&AMOLED技术上的优势平稳地从On-Cell过渡到In-Cell上。
In-Cell可以说是这全贴合技术中工艺难度最高的一种,主要在于其将触控层和显示层融合在一起,整块屏幕整体厚度进一步下降,变得更加轻薄。In-Cell通过在显示层加入了单独的触控IC来保证触控功能正常运作。魅族在MX6上采用的夏普Full&InCell屏幕,采用了TDDI技术,全称“Touch&and&Display&Driver&Integration”,意思就是触摸与显示驱动整合,它将原本一直分离的触控IC、显示IC控制电路合二为一,减少电路干扰和复杂堆叠,能带来更高的集成度,屏幕因此变得更薄,显示效果也更好。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屏幕材质/技术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屏幕的显示效果还得看屏幕的具体呈现,比如色域、色准、亮度、色温、对比度等等。当然,这些呈现效果也依赖于屏幕材质和技术的基础,所以看完这篇文章后,消费者就可以对厂商常见假大空的宣传语有了一定的甄别能力,拒绝被忽悠。
宣布“无限期休假”的Uber CEO卡兰尼克,终于正式辞去了CEO的职务...
最近随着美团公司CEO王兴的采访,又掀起了公司多元化和专业化...
泡沫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它没有破裂之前,没有人认为它是泡沫。哪款笔记本的屏幕最好 推荐一款笔记本,要求不是很高,3500左右,主要是看看电影和上网,要求屏幕色彩好_百度知道
哪款笔记本的屏幕最好 推荐一款笔记本,要求不是很高,3500左右,主要是看看电影和上网,要求屏幕色彩好
据说友达的屏幕不好,09年1月生产的,发白,刺眼,所以想找个色彩柔和好些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说一下你的误区……屏幕这个东西大小更直观一点,人的肉眼不能识别出那么细致的东西的用了三个笔记本,感觉都差不多的!看看电影和上网是一般应用,不必要可以去挑选的。更何况,笔记本屏幕大都是代工,本质上差别不大···总之一句话,不如更关注本本实质的东西呢CUP啊 显卡啊等等 ~祝你好运!
一般i3处理器,gt630,的就可以了,还是希望画面和音质好些
音效的话…需要一个好外设,衣服好耳机,或者一套好音响就像你说的,基础应用,你说的i3,gt630,的确很好~~联想Y系列,音响不错。
采纳率:73%
个人觉得戴尔N3040不错,但是还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都差不多,一分价钱一分货。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看看电影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屏幕柔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