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急火燎穿越到了三国,确不知道如何大人毛衣从领口往下打走?

给大家推荐一本超级好看的三国小说【梦三国关卡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9,501贴子:
给大家推荐一本超级好看的三国小说
兵痞魂游,穿越三国,我都要!  抢老婆,让他生不成儿子!夺洛水岸边,只能叫大嫂!娶望江城中二乔,两家换媳妇!  外干!收还是不收?社稷图中对诸葛!服还是不服?  定河北、平,战马如龙过江东!袁绍授首、屈膝、称臣,汉家江山我做主!  谋士断乾坤,战将踏征尘。三国乱世,由我而止!尽在三国之无赖兵王 为放止某些人不仔细看的,特别注明一下,全书名就叫三国之无赖兵王。
这游戏总结就几句话:坑的哭天喊地,卡的地动山摇,充的急火攻心,改的惊心动魄,玩的无精打采,累的似狗非人,气的火急火燎
一听就是种马YY脑残风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p&当然不是,这只说明了刘备有了建国的本钱。但经此一役后,益州也比从前更加疲敝。事实上,汉中之战,没有真正的赢家。&/p&&p&&br&&/p&&p&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拥有了益州和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决定再向东夺取汉中。&/p&&p&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夺取汉中呢?用蜀郡太守杨洪的话来说“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手下的护军黄权也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这是因为秦岭之地势高于大巴山,秦岭之险亦远甚于大巴山之险,若巴蜀无汉中,则等于把家门大开了,曹魏随时可以领兵攻入。事实上,这两年来,曹操大军虽已撤走,魏将张郃却经常率领部队侵入三巴,掠夺人口,搞得刘备不胜其苦。&/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b6f1e9cef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b6f1e9cef0_r.jpg&&&/figure&&p&&br&&/p&&p&而且,刘备只有拿下汉中,才有资本可以转守为攻,找机会北上、规取关中、凉州,再与荆州关羽配合,拿下许都,则大业可以矣!&/p&&p&所以刘备在经过一段时间稳定蜀中局势后,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初展开了大举东征,大军分两路,一路由刘备亲自领军,以法正为谋主,赵云、黄忠为将,攻入汉中;另一路由张飞、马超、吴兰、雷铜四将领兵,攻打凉州南部的武都郡,目的是控制祁山,切断汉中夏侯渊兵团的后勤供应线,但这一路由于安排不当,将领们在作战协同时出了问题,结果被曹洪曹休击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p&&p&另外一边,刘备在汉中也连遭挫折,他先派蜀中名将陈式(陈寿老爹)率领十营兵力(汉制一营为千人)欲截断马鸣阁道(在陈仓道上的略阳东南至勉县西北,为关中进入汉中之咽喉,因栈道艰险,连马通过都会害怕的嘶鸣,故名),以切断曹军的粮道,结果却被徐晃轻松击败,蜀军逃奔无路,被挤得如同下饺子一样,噼里啪啦从栈道上跌落悬崖,摔成肉饼;与此同时,刘备亦亲自率领一万多精兵,分十队日夜不停的攻打张郃据守的广石(今陕西勉县西北的隘垭口至茶店一带,在汉水北岸),亦不克。夏侯渊也稳稳守住了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走马岭上,在汉水北岸)。曹魏各将各司其职,各守险要,似乎没有任何破绽。&/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cfcc1c9eaf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cfcc1c9eaf2_r.jpg&&&/figure&&p&&br&&/p&&p&但刘备此来,是下了巨大决心的,绝不会因为这点挫折而就此退缩,他要求全军发扬连续作战精神不怕疲惫坚持到底,持续用兵达一年之久,终于被他找到了夏侯渊布军的破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暗率精锐部队,从沔阳(今陕西勉县)南渡汉水,顺山势隐蔽疾行,神奇的迂回到了阳平关侧后方的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五公里),因为,刘备发现,这个军事重地,居然无人把守!&/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e662cdcc040d83e86477fcba725d0b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22& data-rawheight=&1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2&&&/figure&&p&&br&&/p&&p&所谓汉中,其实就是一块由汉水河谷扩展开的盆地,四周都是高山,重要的城镇几乎都在汉水两岸,阳平关是这块盆地的西大门,定军山就是这块盆地的西侧门,如今最险的阳平关已被刘备绕过,若是再被他突破定军山,接下来就是一马平川,汉中郡治南郑将直接暴露在兵锋之下,汉中再不可守,所以夏侯渊听闻定军山被占,急忙调来张郃,举重兵前去争夺,汉中之战进行到了最关键的时刻!&/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b6f1e9cef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b6f1e9cef0_r.jpg&&&/figure&&p&&br&&/p&&p&刘备自然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趁着魏军刚扎好营寨、立足未稳,立刻发动夜袭,猛攻曹营东围张郃一面,张郃顶不住了只得向南围的夏侯渊求援,夏侯渊乃分兵一半增援,蜀将黄忠抓住机会,从山顶的走马谷上疾冲而下,推锋必进,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夏侯渊正带人在营边修补鹿角,万没想到蜀军这时打来,当场被这神奇的景象所震惊,一愣神竟被当场斩杀,曹方的益州刺史赵昂也同时被斩;曹军群龙无首,顿时全面败溃。据史书记载,夏侯渊十三岁的儿子夏侯荣(也是著名的三国神童,七岁时就会写文章,诵书日千言,有过目不忘之能),当时也在军中,左右忙劝他随大部队撤退,夏侯荣却不肯,说:“君亲在难,焉所逃死!”竟奋剑而战,冲入敌阵中战死。&/p&&p&神童曹冲病死的时候,也只有十三岁。&br&&/p&&p&张颌则得以全师而出,退守阳平关,远汉水而设阵,刘备也不敢渡汉,生怕张郃名将,半渡而击之,遂掉过头去,尽夺阳平关以西、汉水以南诸险要。汉中曹军诸军乃共推张郃为临时主帅,坚守汉水以北,向曹操求援。&/p&&p&消息传来,曹操再也没法淡定了,大军立即出发,去汉中会会刘备这个多年未见的老对手吧!&/p&&p&&br&&/p&&p&这一年曹操已经65岁,足堪老迈,离他去世也不过一年多而已,就有大臣劝曹操仿照周文王的方法修德来远,不要到处奔波征战,何苦来哉!曹操一声长叹:“非但君当知臣,臣亦当知君。今欲使吾坐行西伯之德,恐非其人也。”&/p&&p&其实,就算不是为了江山,只为那个少年时曾替自己顶罪的好兄弟夏侯渊,曹操也要走这一遭。&/p&&p&于是,年迈的曹操,踏上了自己最后的征程,为了老对手,为了好兄弟,为了忘却的纪念。&/p&&p&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曹操大军从长安向西南,从秦岭间的斜谷经褒斜道进入汉中,经由南郑到达阳平关。但刘备非常顽强,竟神奇的不逃跑了,且派兵守住各大险要,只是不肯出战。曹操在阳平关与刘备对峙了一个多月,都是小打小闹,一场大仗都没打成,而刘备虽已在汉中打了一年多仗,几乎到了山穷水尽之境地,但仍命后方诸葛亮砸锅卖铁,“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倾尽一切支援前线,就算拼光所有部队,哪怕抽干益州之人力物力,也一定要将汉中得到!曹操久攻不下,自己也后勤难继(陈仓道诸险要已被刘备占领,曹操只能由褒斜道小路运粮),只得一声长叹:“《吴子》曰:‘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古语曰:“‘一里之厚,而动千里之权者,地利也。’汉中直为天狱,实为鸡肋,可弃之。”乃于五月下令从汉中全线撤退,返回长安。&/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32ecfd8b05da711e02b4c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32ecfd8b05da711e02b4cb_r.jpg&&&/figure&&p&&br&&/p&&p&看来曹操真的老了,对于难啃的骨头已然有点消化不良。英雄迟暮,便不再是炙人的太阳,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p&&p&另外一边,曹操刚退走,刘备便立刻行动起来,全面占据巴郡、汉中、武都三郡,并将地盘一直向东推到了房陵、上庸,遂自封汉中王,一时风头无两。只可惜,这一大片地方,有地无人,曹操早榨干了鸡肋里的汁水,这些年已将三郡二十几万羌氐汉各族民众与五斗米教徒全迁光了。&/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75fbebc7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60& data-rawheight=&4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75fbebc77_r.jpg&&&/figure&&p&&br&&/p&&p&黄巾、董卓之乱后,天下人口锐减,土地大量荒芜,历史的关键词遂由“土地兼并”转化为“人口争夺”。土地的重要性远比不得人口,曹操可以放弃土地,但绝不会轻易放弃一个人口,汉中之地足有近三十万人口,这可是一块大肥肉。&/p&&p&刘备很无奈,要知道整个益州十二郡118县加起来也不过八九十万人口啊,他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用尽西川之人力物力,只换来一块有军事价值的空地,真是一场惨胜。后来诸葛亮北伐中原,老在《出师表》中说“益州疲敝”,全然忘了他在”隆中对“时还说益州“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呢!这其实都是他老领导刘备害的啊!&/p&&p&&br&&/p&&p&&b&更多精彩内容,可点击&/b&&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mp.weixin.qq.com/mp/homepage%3F__biz%3DMzIyNDQ5MDIyNw%3D%3D%26hid%3D8%26sn%3Db74a183596aebc7c450ea6ec3cf5a708%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权谋家曹操&/a&&/i&&/p&
当然不是,这只说明了刘备有了建国的本钱。但经此一役后,益州也比从前更加疲敝。事实上,汉中之战,没有真正的赢家。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拥有了益州和大半个荆州的刘备,决定再向东夺取汉中。刘备为什么一定要夺取汉中呢?用蜀郡太守杨洪的话来说…
&p&呵呵,刘表的基盘是蒯氏,蔡氏,黄氏,这些地方豪强。不可能与中央政权为敌。孙策还要为自己攻打刘繇辩护。连孙权那么牛的人听说曹操来了,他的托孤重臣张昭都劝孙权投降朝廷。只是周瑜一句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才顶回去。其实孙家因为对抗朝廷,得不到士大夫的支持,日子不好过。主要靠下层出身的武夫跟老臣维持。刘表那群手下守土都不足,让他们去打曹操,不临阵倒戈不错了。曹操一来,荆州满地带路党。&/p&&p&刘表想杀韩嵩,退邓先是什么意思。不是心胸狭窄。而是在敲打某些人。他能收养刘备,何一书生不能容忍。他就是想搞平衡。但是平衡随着时间推移很难维持。所以就扶持抗曹派,与袁绍交好,敲打亲曹派。&/p&&p&写了一个刘表评价&/p&&p&&b&刘表弱么?&/b&
&b&单骑平定荆州&/b&
&b&单骑入宜城。宜城是襄阳的一个小县。荆州治所先在江陵,大郡是南阳。为啥进宜城。因为袁术在南阳,江夏贼张虎、陈生拒守襄阳。&/b&
&b&为啥荆州成为这样?因为长沙太守孙坚讨伐董卓,杀了前荆州刺史王睿,借口是讨董,而是示威,带一些私怨。&/b&
&b&因此荆州盗贼蜂起,完全陷入混乱。而户口百万的南阳落入袁术手中。刘表新到,能控制的只有一座小小县城。他的处境,跟以后的刘备差不多。但他用蒯氏兄弟的谋略,诛杀了五十五(一说十五)名豪强,一举而定荆州。&/b&
&b&这一段描述看似简单,但能在乱世中割据一郡的,都至少是严白虎,李通那样的人精。武力70+的主。刘晔一人诛杀了一个豪强郑宝,李通诛杀了同郡两个豪强,正式控制一郡,都被正史大书特书,当做智谋勇猛之士。&/b&
&b&一口气杀了五十五个,却没有走漏风声,没有反抗,计划之狠绝周密毒辣果断彻底使人咋舌。要知道蒯氏兄弟也就豪强大姓而已。&/b&
&b&可以想那天的鸿门宴更叫人胆战心惊,血流成河,并且料定事后绝对不会有报复,这份谋划与情报工作,恐怕连曹操都自愧不如。他杀个吕伯奢都要叫:宁叫我负天下人,不可叫天下人负我。&/b&
&/p&&p&&b&当然这是乱世的非常手段。从道德,权谋,人性上可以讨论,但无论如何,也与无能无关。&/b&
&b&刘表能用这样的计策,能用这样的臣子。他不是个善茬。&/b&
&/p&&p&&b&当然回报也是丰厚的,蒯氏兄弟料事如神,荆州其他官僚听之胆寒,挂印逃跑的不少,剩下的宗贼也是一劝就降,并没有反抗。于是地方数千里,带甲十来万的荆州大部分,被刘表一年就平定了……一年……以荆州之广阔,当时的地理条件,战乱不休,从河南走到湖南,都要走上半年。一年以一人一骑能定一州者,乱世里刘表是唯一一个。&/b&
&b&难怪以后曹操得了荆州,说,我不喜欢得荆州,我喜得异度——只有奸雄才喜欢得到有实力权谋厚黑之臣。可以说刘表得到了蒯氏兄弟,蔡家,黄家,就等于是得到了荆州。&/b&
&/p&&p&&b&而刘表,只是微微一笑,说,荆州那个蒯氏兄弟,水平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我还在宜城就跟他们谈笑风生,闷声发大财。&/b&
&b&所以刘表,得州之正,计谋之周密,时机把握准确,政治手法之高,那水平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b&
&b&这样的人要是觉得弱,那估计评价者的水平也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b&
&/p&&p&&b&计杀孙坚,智退袁术&/b&
&b&(黄祖是安陆黄氏,也非常有实力,打不过孙坚?这也能说事?当世有几个人打得过孙坚?孙坚是关东联盟唯一一个对关西董卓战绩能看的。连曹操都被偏将徐荣打得基本全军覆灭。孙坚却打得董卓覆军杀将,迁都逃跑。战争从来都是看结果,为何孙坚脑袋都被打破了。黄祖,吕公说不定还在笑,孙坚有勇无谋,不识兵法呢)&/b&
&b&孙坚有多厉害,历史演义都写过。他作战能力在当时是绝对的一流。别说在相对文弱的江南,就算对于凉州羌胡,幽燕北方,他也是一出马就战胜的存在。年纪轻轻就是以战功封为乌程侯。这还是东汉威权尚存,不是后来关内侯烂羊头烂大街的时候。很多名臣一辈子都封不了侯。&/b&
&b&但被刘表部将,吕公(一说是吕介)设伏,杀死在砚山。这种偷袭设伏斩首战法立竿见影,孙坚军立刻就丧失战意,崩溃了。&/b&
&b&刘表为啥不进取消灭孙坚?因为孙坚地盘长沙已经在他控制之下,江东那地是刘繇,王朗等人的地盘。他不可能去打朝廷命官。孙家从孙坚死后成为一支没有根据地的附庸军,投靠袁术,消灭之就要与袁术彻底翻脸。真是不划算。&/b&
&/p&&p&&b&袁术并没演义游戏里那么弱,演义游戏那样表现是结合的一生的历史,也有主配角的需要。而袁术,在讨董与被赶到扬州前,绝对是当时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之一。是当时叱咤风云的人物。&/b&
&b&他连接公孙瓒,陶谦,孙坚,占据南阳,兵精将广,实力强大。号召力绝对在十万以上,初平年间的十万兵士什么概念?说威震天下,举足轻重一点也不过。讲这段历史,都说董卓跑路后,从初平到中平,关东只有两个集团,一个是袁绍集团,一个是袁术集团。而刘表,公孙瓒,陶谦,曹操,不过是他们的小弟而已。&/b&
&b&他的联盟与刘表,袁绍,曹操等人死磕。袁绍,曹操等人都没演义里那么厉害,至少开始没有。袁绍甚至想交出郡守的位置,向公孙瓒求和——因为白马将军威名在北方真是无敌的存在。鲜卑乌桓这些游牧民族见白马就回避。谁都没想到曲义会逆天,开创了步兵破骑兵的羌人战法。&/b&
&b&而曹操,惨败给徐荣之后,才知道自己以前不过是纸上谈兵,于是四处征兵,恢复实力,走上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前景似乎很惨淡。期间袁绍很拉了这个小弟几把,在镇压黄巾之后入主兖州才找到一点自信。&/b&
&/p&&p&&b&刘表略施小计,断了袁术的粮道,就把袁术从南阳赶到大乱后兖州,与曹操决战。这当然是个聪明而省力的计策。&/b&
&b&袁术能败拥有徐州的刘备,扬州牧刘繇等,割据扬州,称雄一方,其军事实力,真不算弱。拿新定的部分荆州(最大的郡南阳,户口百万,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家乡,在袁术手中)跟他打显然不合算。(他也是被游戏演义黑惨了的人物,他算二流群雄,个人认为他巅峰时候与马腾,公孙瓒类似,被董卓认为要夺取天下非杀不可的人物,只要不碰到曹操,他基本是胜的,他的问题在于骄横奢侈与内政不修,再就是打不过曹操。不过当时曹操在赤壁前,也就吃过袁绍,贾诩,徐荣的亏。其实军事上,真算是实力强劲的群雄之一)。&/b&
&b&败了,那自然好,作为袁绍的盟友,他的荆州肯定安定。袁术胜利了,那也离开了他的荆州,转而争夺安抚北方,与盟主袁绍死磕去了。&/b&
&b&这样稳赚不赔,老辣周密的算策,不费荆州一兵一卒,就把当时最大势力的袁术逐出荆州。真是高明无比。从此荆州开始了自己安居一方的战略。&/b&
&/p&&p&&b&安定荆州,跨蹈汉南&/b&
&b&刘表并非消极无为。他一方面与李傕,郭汜控制下的朝廷交好,(这点无可厚非,因为朝廷是朝廷,而受制于国贼也是朝廷,当时大家都这样搞),获得高官,荆州牧的任命,取得统治荆州的大义名分。一方面,有尝试能否趁刘焉病死,暗弱的刘璋继位,捞点好处。&/b&
&b&罪名是什么?有似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论。孔子在经学鼎盛的东汉,是一代素王。拿我老师的话来说,是教皇。比一般的皇帝还牛逼,可以赋予帝王正统性,神性的王中王。刘焉觉得自己像孔子,那就是想称帝了。刘焉也的确很不老实,所以说他以圣人自诩,就是造舆论,要取代朝廷,自立的意思。&/b&
&b&朝廷接到上书,查有实据,就派刘璋去劝刘焉。&/b&
&b&这样刘表就有大义名分。于是煽动刘璋部下谋反,但显然益州土著并不欢迎新的领导。刘璋虽然暗弱老实,但好控制,也能给益州大族更多的好处。所以,这次煽动兵变很快失败,只是甘宁从益州跑来投了刘表。&/b&
&b&说刘表不能重用甘宁——您又拿游戏数值来说事。&/b&
&b&我问问您,有个人,力气大,勇敢,自己的命不当回事,生活奢侈,爱惹事,曾经有犯罪前科,而且还反过前老板,您用不用?&/b&
&b&大多数人的回答是不用。&/b&
&b&就算用也提防着用。&/b&
&/p&&p&&b&前一种是刘表的选择。后一种是黄祖。&/b&
&b&更毒一点的,是不能用,就要杀之。比如袁绍,曹操。只要居功自傲,违反法度,什么人都杀。而黄祖终究是凡人,没杀甘宁,留下后患。&/b&
&b&甘宁这人,非孙权这样压制士族,重用武人,不惜放任其违反乱纪的勾践一样的雄主能用。从记录与历史文献来看,百姓在孙家生活下,真不如在刘表治下舒服。潘璋,甘宁,吕蒙,这样的都是兵痞,流氓,杀人犯,扰民祸害一方的主。甘宁前喷张昭,后来跟孙皎搞不好关系。属于锋芒毕露,主上不保就准出事那种。他就三个优点,不怕死,能打,熟悉黄祖内情。就这三个优点,要了黄祖的命。黄祖精心布置的防线就被敢死队冲破,自己也掉了脑袋。&/b&
&b&刘表这样重视秩序喜欢儒生,不用很正常。&/b&
&b&换个角度,甘宁其实是个很重视自我,不懂回报的人。跟吕布差不多。&/b&
&b&别说刘表不用甘宁,刘备,曹操这样重视法治的,也用不了甘宁。甘宁在审美上很帅,是因为我们离得远,没有利害冲突。但是在乱世,你绝对不想跟这样的多相处。说不定哪天自己对待遇不满,就把你卖了。刘表阅人无数,岂能不知。&/b&
&/p&&p&&b&献帝出逃,他又进献了不少物资,想要修复洛阳,给献帝一个落脚之地。作为宗亲很合格,作为奸雄,还没想到挟天子。应该说,刘表很厚道。是一个宗家长辈的分内作为。&/b&
&/p&&p&&b&另外,又有长沙人张羡起兵造反,刘表忙于平定汉南。无暇他顾。平定之后,又想染指交州。&/b&
&b&所以说刘表没野心,也是不对的。&/b&
&b&至于说平定江东……&/b&
&b&得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简单的说,刘表想制定平定江东的战略,除非他脑袋都灌了汉江的水,可以养鱼,不然不可能。&/b&
&/p&&p&&b&为啥呢?&/b&
&b&汉末群雄割据,合法正统性怎么来的?第一是朝廷任命,第二是朝廷任命,第三还是朝廷任命。&/b&
&b&孙策平定江东,那基本属于,怎么说?非法的。因为他是接受袁术的命令,去攻打朝廷命官。本质上与张纯,黄巾贼这些人没区别。所以士族大家基本不鸟他。不光不鸟他,还要报仇。所以孙策是很被动的,刘繇战败后也发信质问过他,为啥替袁术卖命。他不得不拿些私人的理由,说明自己不得不脱离袁术才攻打他来搪塞。而孙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收留了刘繇的遗孤刘基,刘基在孙权做官做到大司农。&/b&
&b&吴国这个政权,与世家的矛盾很深,可以说孙权一辈子,都在调和他哥哥造成的这些致命的矛盾。在世家掌控一切的魏晋时代,一个政权失去了世家的支持,那就是个孤家寡人。&/b&
&/p&&p&&b&所以孙策攻打刘勋,刘繇这些人,刘表不光不能趁火打劫,他还有救助的义务。实际上,他起兵救过刘繇与刘勋。所以,不平定江东,完全属于政治正确的行为。&/b&
&b&曹老板怎么平定的中原?拥立汉室,消灭黄巾,国贼李傕郭汜迁都等等,才能合法占据那些州郡,才能获得合法性,获得士族的支持。&/b&
&b&就是因为报私仇,攻打徐州陶谦,引得田楷,孔融,刘备,边让等人,救援徐州,兖州反乱,弄到差点亡国。不是荀彧这些人死守了三个县,曹老板就GAMEOVER了。&/b&
&b&当时老板惨到什么地步?&/b&
&b&只剩下三个县的地盘(一郡一般都是十个县左右。三个县也就是不足三分之一的郡,兵粮也吃光了,掠夺县内,得三日粮,颇杂人肉,战士逃亡不少,打陶谦之前起码有五万大军,等兖州反乱,根据程昱的描述,能战之士,不下万人,损失了80%,可以说几乎崩盘)&/b&
&b&田楷,孔融,边让这些人的军事能力很一般。对曹操虎狼之势,简直是送菜。但他们在崇尚气节与道德东汉末年,很有号召力。打败他们不难,可攻杀贤良士大夫的DEBUFF,就要跟自己一辈子。&/b&
&b&所以中华民族,看似柔弱的一些东西,却是违反不得的。哪怕你才华盖世,百战百胜。&/b&
&b&曹操这个黑点,被陈琳写进了檄文里,成为讨伐他的罪状之一。兖州之乱,也是曹操最大的危机之一。&/b&
&b&曹操,从这事学到了不少教训。毕竟他前期太顺,从此他做事,狂放任性私人的成分少很多,而动辄以朝廷为名,拥有大义,成为主流。&/b&
&/p&&p&&b&而刘备,却因为救援陶谦,捞足了政治资本,这个织席卖履的刘家小儿,也能跟士族大家一样合法占据州郡&/b&
&b&。诸葛亮,当年还未成年,目睹了曹操的残暴。流落到荆州。而二张,也死心塌地南下,辅佐孙策,成为实际上江东的管仲。&/b&
&b&可以说,曹操这个举动,咎由自取,自己逼出了个三国鼎立的将相君主,还把自己差点弄到绝境。&/b&
&b&所以刘表这个老官僚,本身就出身皇族,与士族名流交往的几十年的宿学大儒,对士族规则那是非常了解,吃撑了才师出无名去攻打朝廷命官,去挑战这些当时的世俗底线——这不是打游戏。不是一出征就能解决的。那些也不是空地。刘表敢杀五十五个非法占据州郡豪强的狠绝人物,没我们想得那么傻。他是权衡了利弊的,才做出这样拒守荆州的策略。&/b&
&b&要十字军之王的游戏来比,就是你要有一个政治借口,一个宣战理由,不然你就是非法的私斗,不义战争。打赢了也得吐出来。&/b&
&b&像袁术那样,不顾一切的打,打完了自己吃掉,然后还称帝,什么下场,什么结果?被诸侯围攻。&/b&
&/p&&p&&b&刘表去打,恐怕兵还没点齐,叫的,喊的,哭的,尸谏的,扣头不许的,反乱的就一堆。刘表的统治基础就完蛋了。&/b&
&b&曹老板什么能力,手下什么水平,打徐州都搞成这样。&/b&
&b&曹操好歹征伐徐州是属于报父仇,从当时社会伦理角度说,是站得住脚的。(题外话说句,复仇之风在汉代,是经学中被肯定的,属于东汉伦理中,孝的重要表现之一。《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因为齐国的九世祖被纪国国君进谗言,被周天子丢到鼎里煮了。所以齐国消灭纪国之战,就成为一场复仇之战。为了表明自己是父仇的君子,而不是贪图土地的小人,当时齐国攻占纪国领土之后,还扶持了一个纪国国君祭祀纪国的宗庙。所以曹操这举动看似发疯,却有深刻的社会伦理背景支持,因此才能出动那么多军队。而经学,就是公羊谷梁传这些,就是当年的圣经,有时候比国法还大的。另外,比较讽刺的是,曹丕等人继位后,竭力阻止民间复仇之风,甚至出了复仇者,夷三族这样的法律。)&/b&
&b&所以孙策能以3000兵力平定江东,还能稳定江东,属于怎么说?可以说这是个奇迹。当时人都觉得他不太可能。郭嘉更是很轻蔑的说,孙家这政权,一个刺客都可以搞定。孙权花了很多精力,才把江东整合好。所以应该说孙策,孙权才能与运气超群,才能比较稳定割据江东几十年。&/b&
&b&当然,期间江东的祸乱也不小。孙权也有过几次很大的危机。&/b&
&/p&&p&&b&刘表有什么借口?他不去趟这浑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很正常。屌丝才需要非法逆袭。&/b&
&b&刘表说:要我征伐江东,师出无名啊。你们啊,图样图森破。&/b&
&/p&&p&&b&野心,要跟能力成正比,也要考虑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然,就是妄想。&/b&
&b&——————————————————————————————————————————————&/b&
&b&先发一部分,为笔者每次都选的刘表正名。&/b&
&b&个人刘表的能力:&/b&
&b&统御:75 (演义里击败以伏兵击败了孙坚玉玺争夺战。与曹操较量过一次,不会太差)&/b&
&b&武力:38&/b&
&b&智力:85 (一句话招降张绣,豢养刘备,没吃过什么亏)&/b&
&b&政治:95 (割据一方,将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是南北朝时候的典范之一)&/b& &/p&
呵呵,刘表的基盘是蒯氏,蔡氏,黄氏,这些地方豪强。不可能与中央政权为敌。孙策还要为自己攻打刘繇辩护。连孙权那么牛的人听说曹操来了,他的托孤重臣张昭都劝孙权投降朝廷。只是周瑜一句操托名汉相,其实汉贼才顶回去。其实孙家因为对抗朝廷,得不到士大…
更新!差点忘了推荐这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anguo.china-world.info/ruins.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anguo.china-world.info&/span&&span class=&invisible&&/ruins.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日本人整理的各省三国遗址,各种高大全,绝对不容错过!!&br&&br&之前有看过同一个人写的魏蜀吴三国的旅游攻略,虽然是偏演义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afengwo.cn/i/1368957.html%3Flandlord_only%3D1&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亲子三国故地之曹魏游 (涿州 安阳 开封 洛阳 许昌 南阳 合肥 亳州 济南),河南自助游攻略&/a&&br&&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afengwo.cn/i/2996881.html%3Flandlord_only%3D1&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亲子三国故地之孙吴游 (襄阳 当阳 宜昌 荆州 武汉 赤壁 岳阳 咸宁),襄阳旅游攻略&/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mafengwo.cn/i/310286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亲子三国故地之蜀汉游(计划书)&/a&&br&&br&我自己的话,因为是曹魏死忠,所以去年年底的时候有去了许昌。其他的话今年四五月的时候又去了武汉,不过是顺道的也就看了下鲁肃墓,在龟山转了一下。下面就贴一段许昌游记的节选吧。&br&&br&&p&第二天一早来了许昌,问了下志愿者,最后一咬牙上了辆黑车去汉魏故城遗址。这是我第一次产生这样的念头——河南人不会做生意,这样好的卖点,但是这
片遗址里除了毓秀台之外,只有大片的田和几排树,不知道曹总若是看到他昔日的都城如今是这般模样又会做何感想。毓秀台据说是这边唯一还留着的地上建筑,是
因为这边原本是用来祭天的所以干脆改成一座庙了?无解……因为事先看了禅心酱的攻略,所以特别留意了毛主席到此一游的石碑。想来毛主席应当是十分欣赏曹总
的,在我看来两者的确有相当多相似的地方,忍不住脑补,毛爷爷当年是不是也和我一样抱着见偶像的小心思来了这里,笑~上了毓秀台,几个老奶奶热情地招呼我
烤火,我和她们稍微聊了下,听风吹铃铛的声音,这就是汉魏故城的所有了。心里有点空空的,但我并不后悔来了这里,来到许昌这件事本身对我来说已经意义非常
了,其他听到看到的都可以算是额外的馈赠。&/p&&p&出了汉魏故城遗址的大门往左走了一段,拦下了一辆201公交车,对,你没看错,基本上这里的公交都是用拦的,回到了许昌火车站,这边的公交很少,等
了半天没等到,还是上了一辆黑出租去了丞相府,老实说有点小惊讶还是如故城遗址那般冷清寂寥,也许门票的确是贵了吧,不过学生证表示无压力。中国这么多景
点,我觉得这是我唯一不需要导游的地方了,即便是二泉,让我一刻不停说上两个小时我想也是不行的。基本上来说,墙上贴的各种介绍我都知道得八九不离十,还
是耐心地一张张看过去,过了求贤堂后面是议事厅,里面是曹氏集团高管们的蜡像,我一下换上心心眼模式。曹总还是很符合我心中的形象的,但是我的嘉嘉文若
啊!还有嘉嘉的走位明显不对啊,不应该和主公坐一起么( ﹁ ﹁ )再到后面的赋诗楼看了个影像表演讲的是曹冲称象,我就忍不住想仓舒小正太要是不早逝,
曹魏集团的走向又会是怎样的不同,不过历史终归是不能假设的。议事厅后,赋诗楼前是两排大脸谱,忍不住吐槽,为毛我曹氏集团的高富帅们都是大白脸!算了,
懒得和以罗贯中为首的一班愚蠢人类一般见识。出来的时候正好碰到导游在议事厅介绍曹大的一班谋士,一下就激动了,虽然嘉嘉是很厉害但是导游姐姐我可以负责
任地告诉你曹总的谋主真的是公达呀,总之费了好大劲才忍住没自己抢过话筒替那导游讲 ( ﹁ ﹁ )&/p&&p&出了丞相府走到了春秋楼,其实我对关羽没啥大兴趣,不过是顺路就去了,门票依然是学生证无压力,不过一进去就有工作人员各种哄骗你上香不爽,我给我
嘉嘉都没上香,我给你上香?这边没蹭到导游,也不甚感兴趣,基本就自己瞎转了一圈,唯一的槽点是一面介绍许昌名人的墙,你把嘉嘉和长文大队长放一起是几个
意思啊?而且长文还夹在嘉嘉和文若中间!!!不可原谅啊!!!(╯-_-)╯╧╧&/p&&p&出了春秋楼走到车站再次等了半天没等到车,拦了辆黑三轮车。这种车我原本都是不敢乘的,但是只能入乡随俗吧,在许昌如果指望公交车基本上就只能看命
了。总的来说,就是在我去过的一些城市的旅行经验放在许昌都不太适用。黑三轮把我拉到了许昌博物馆,建筑外观还是相当雄伟的,进去看了下总的来说藏品还是
偏少,也有不少复制品,镇馆之宝是断腿的石辟邪,我表示在河南博物院看了没断腿的版本了 ( ﹁ ﹁ )二楼是曹氏集团专场,介绍的角度和我一般了解的不
一样,有衣食住行,部队武器,经济货币等还是比较全面,也比较有新意的。在许昌博物馆的一张汉魏遗迹地图上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那就是八龙冢竟然是在魏都
区,我很疑惑,因为之前在百度地图上查到是在禹州陈庄村的,后向禅心求证了一下果然是在魏都区,我心里问候了一下百度地图的祖宗,这货坑我不是一次两次
了,建议大家还是改用谷歌地图吧。&/p&&p&乘17路市政府站乘到文峰路健康路口转4路坐到陈庄,下车就看到一个八龙xx集团的红色牌坊进去走到底左转有个小路进去就可以看到八龙(柏)冢了。
不得不说自己一个人过来这里,心里还是有点那个什么,不过因为要来这里取材,必须是要来一趟的。6棵柏树中间是一个祠堂一样的东西,很破落,不知道里面供
奉的是什么神仙(反正不是八龙),前面还贴着有求必应的布帛,感觉还是满奇怪的。&/p&&p&晚上回到宾馆被告知还是没无线,我已经淡定至死了,还好大堂有无线,用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去网吧。对于路线纠结了特久,最后还是决定提前去洛阳,
这就意味着许昌之行就此结束,也意味着我不能去郭连乡啦,终归是有些遗憾的,不过有遗憾才有动力再去。想了想那个地方于我而言还是有点沉重的,下次找个人
陪我一起才好——带上酒。&/p&&br&完整版游记可以戳&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ranholmes.lofter.com/post/19686a_d70a07&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说走就走之河南行-Charlotte's&/a&,顺道还去了郑州和洛阳(⊙_⊙)&br&应吴兄之邀,贴上江夏之行的游记&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oranholmes.lofter.com/post/1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武汉行-Charlotte's&/a&,逗比和花痴的部分请无视╮(╯▽╰)╭
更新!差点忘了推荐这个! 日本人整理的各省三国遗址,各种高大全,绝对不容错过!! 之前有看过同一个人写的魏蜀吴三国的旅游攻略,虽然是偏演义但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p&实际上想想当时的刘备除了伐吴,还能怎么办呢?&/p&&p&一、选择挂机,关羽死了就死了吧,荆州丢了就丢了吧,无条件和孙权和谈。&/p&&p&姑且不说刘备个人性情如何,能把这种话说出来,你把蜀汉的面子和利益置于何地?&/p&&p&有人说劝阻东征是止损,那如此说来这本身不就是一种自暴自弃的想法?就比如你的利益受到了迫害,而你打官司需要成本,还有打输的风险,所以周边的人就说吃亏是福,这官司别打了,你作何感想?&/p&&p&如果刘备是个薄情寡义只想在蜀地混吃等死的君主,那种意见应该被采纳,可惜刘备不是。以刘备的性格和志向,绝不会容忍这样消极的想法在国内蔓延,所以秦宓就下狱了。&/p&&p&&br&&/p&&p&二、孙权那边先别管,北上讨伐曹丕。毕竟孙权和曹丕当时也算是联合关系,讨伐曹丕,也是对孙权行为的不认同。&/p&&p&可问题是刘备这时候北伐真的有意义吗?就算把刘备把东征的兵马用来北上,那也不过六万人,六万人vs曹魏?能不能赢,刘备心里没数吗?&/p&&p&后来雍凉无备,诸葛亮率军十万都功败垂成,现在刘备率领六万人北伐又能掀起多少波澜?&/p&&p&虽说曹操病逝了,曹丕继位的时候有些动荡,但当曹丕称帝的时候,曹魏已经很稳了,这时候去打曹魏图个啥?&/p&&p&在从地理上看刘备伐吴,即使曹魏要伐蜀先要把河北中原的兵马集结到关中,然后长途跋涉进攻蜀地各险要,这样的话刘备足够有时间回防。&/p&&p&而刘备伐魏,东吴都打到了秭归啊!距离入蜀只有一步之遥。孰近孰远?&/p&&p&赵云说刘备和孙吴交兵兵势不能卒解,难道和更强大的曹魏交兵,兵势就能卒解了?一旦刘备主力被曹魏困住,万一东吴突破三峡,刘备怎么办?&/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ffe5b295eab5a19dbf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84& data-rawheight=&8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ffe5b295eab5a19dbf7_r.jpg&&&/figure&&p&&br&&/p&&p&既然如此,那么第三种方案自然是:&/p&&p&三、东征孙吴。虽说最后因为刘备的失误导致夷陵大败,但做决策的时候,刘备集团自然也不会想到会全军覆灭的未来。&/p&&p&以当时的局势看来,当时伐吴最大的可能情况有两种:&/p&&p&1、刘备东征的时候,曹丕也南下伐吴,双方先把孙吴灭了再说。&/p&&p&2、刘备东征,曹丕不动,汉军和吴军相持不下,粮尽后,刘备选择撤军。&/p&&p&&br&&/p&&p&先说第二条,这样做的好处,首先在政治立场上表示对孙吴背盟的惩罚,这是态度问题。而从利益上讲,虽然六万人从孙吴手上夺回荆州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把蜀汉侧翼的防线推进,至少要收复秭归这些地区,之后可以作为军事缓冲区。而且战后孙权也会来请和,这样刘备在政治上依然占据优势。&/p&&p&这就跟曹操南下濡须口一个道理,虽然灭了孙权不太可能,但能把战线前推,不让孙权一直占据江北之地,遏制孙权向淮南发展。&/p&&p&&br&&/p&&p&而第一条,和曹丕联合灭吴,刘备也是赚的。只要刘备还有一颗争雄天下的心,那只想割据一方的孙吴就和自己不是一路人。&/p&&p&所以弱弱联合,终究只是苟且之计,唯有吞噬弱者,发愤图强,才能成就大业。&/p&&p&秦国,北周,朱元璋都是这么走过来的。&/p&&p&&br&&/p&&p&所以刘备的决策恰恰是正确的决策,刘备不是输在战略上,而是输在战术上(扎营错误,导致受到火攻,以至全军溃败)。&/p&&p&而面对正确的决策,诸葛亮为啥要反对呢?&/p&&p&刘备所作所为,难道不是在挽救隆中对呢?&/p&
实际上想想当时的刘备除了伐吴,还能怎么办呢?一、选择挂机,关羽死了就死了吧,荆州丢了就丢了吧,无条件和孙权和谈。姑且不说刘备个人性情如何,能把这种话说出来,你把蜀汉的面子和利益置于何地?有人说劝阻东征是止损,那如此说来这本身不就是一种自暴…
&p&三国最后由司马炎统一,与司马炎这个&b&刚刚及格的君主&/b&本身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完全是“顺位接棒”所致,换言之,&b&完全是司马炎父祖给司马炎留下的军政遗产&/b&发功所致,司马炎只要不失常发挥、不提前昏腐,就能顺利完成这项&b&收尾&/b&工作。更何况,&b&连这个“尾”,司马炎也并没有收好,勉强徘徊在及格线上下罢了&/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9d82a30abeda65ca2fab_b.jpg& data-rawwidth=&1316& data-rawheight=&754&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9d82a30abeda65ca2fab_r.jpg&&&/figure&&p&司马炎即位后,在南征灭吴这个事情上,只需要沿着灭蜀以后司马昭的既定趋势走就OK,&b&拾掇消化好新附领土&/b&——巴蜀,继续巩固好襄阳与淮南两处&b&自曹操晚年以来就准备了半个多世纪&/b&的军力,做好调度协调工作,便可从容南下,略定江表。&b&王濬、王浑、杜预、胡奋、唐彬&/b&诸将,以及挂名参与的&b&王戎、贾充&/b&,乃至被耽搁了的中线筹备者&b&羊祜&/b&、入朝了的东线筹备者&b&卫瓘&/b&,均系司马懿父子提拔的&b&霸府要员&/b&,完全是司马炎父祖一辈儿积攒下的军政班底,一旦司马师兄弟中有一个稍微长寿一些,也轮不上司马羊车去完成统一工作的收尾。&/p&&p&再往前追溯,司马炎所收尾的统一,是曹魏君臣与司马懿父子霸府前后“努力”的总体结果,如果不是&b&曹魏前期君主的相对短命&/b&、&b&诸葛亮的连续北伐&/b&、&b&孙权的过分长寿&/b&、&b&司马氏的篡代内耗&/b&,中原政权的南下一统也远远轮不上司马炎来完成。&/p&&p&如果从&b&魏晋统治集团的一致性&/b&上来看,西晋朝廷完全就是曹魏朝廷的&b&“改名换主”式延续&/b&,除了国名与皇室,基本上没有经历统治集团的洗牌(连刘宋代晋那种洗牌也没有经历)。作为一个&b&坐拥中原80年&/b&(从官渡之战起算)&b&的统治集团&/b&,经历了各种幺蛾子后终于勉力实现大一统,所以,司马炎所完成的一统,纯属&b&经历众多幺蛾子之后的顺位收尾&/b&而已。&/p&&p&若说司马炎统一前所面临的变量因素,无非是&b&轲比能的后续&/b&、&b&五胡的先声&/b&——&b&秃发树机能搅局西北&/b&而已,在应对这一干扰项时,西晋君臣的应对并不是很好,先后战损或战败了胡烈、石鉴、司马骏、牵弘、苏愉、杨欣等西北军区高级将官,整个西北的局面堪称糜烂,拖沓了小十年才在&b&文鸯&/b&与&b&马隆&/b&的两波胜利下,略定西北乱局,堪称&b&亡羊补牢式的及格&/b&而已。&/p&&p&质言之,我们在司马炎灭吴前的“为政处事”上,除了司马炎在内张华、外杜预力挺下决心伐吴以外,看不到任何“果决明断”的明君式处置,看到的只有各种拖拖拉拉,&b&这种拖拉固然有西晋群臣已然高度腐化的因素在,却也说明了司马炎本人并没有多么大的魄力去利用皇权重塑朝纲&/b&。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司马炎之统一,只是&b&勉强及格的顺位收尾&/b&而已。&/p&&p&关于司马炎&b&尬式开国feel(史上最尬、最无感的开国君主)&/b&的另一个答案:&/p&&a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了笼络家族势力、避免重蹈曹魏的覆辙,司马炎封宗室王是否是对的选择?&/a&&p&当然了,子不教、父之过,司马炎如此尬到无感,纯属其父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0d591c7a6e5a9ad07d1af& data-hash=&0d591c7a6e5a9ad07d1af& data-hovercard=&p$b$0d591c7a6e5a9ad07d1af&&@清心寡欲司马昭&/a& 管教不佳所致。【滑稽】&/p&
三国最后由司马炎统一,与司马炎这个刚刚及格的君主本身能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完全是“顺位接棒”所致,换言之,完全是司马炎父祖给司马炎留下的军政遗产发功所致,司马炎只要不失常发挥、不提前昏腐,就能顺利完成这项收尾工作。更何况,连这个“尾”,司马…
不邀自来。 &br&&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3a4eaf3e& data-tip=&p$b$f3a4eaf3e& data-hash=&f3a4eaf3e& data-hovercard=&p$b$f3a4eaf3e&&@沃金&/a& 大酋长的回答已经十分详尽了,本来也有“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奈何看到这题目实在技痒,也就不揣冒昧,随便写几句了。&br&&br&很多人,包括同时期以及后世,都对刘表有过评价,不尽相同,不过有一点却出奇的一致。&br&&br&&br&&p&曹操:“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p&&p&贾诩:“表,平世三公才也;不见事变,多疑无决,无能为也。”&/p&&p&和洽:“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br&沃金:“(刘表)非纵横之才,却是守土牧民的治世能臣。他自己也知道这一点。”&br&&br&&br&&/p&&p&嗯,大部分人的一致意见是,刘表是一个没有四方之志的人。在群雄并起,军阀们磨牙吮血,个个像饿狼一般,恨不得把土地当做活色生香的鲜肉囫囵吞进腹中的三国时代,刘表却不争不抢,一边牢牢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一边好整以暇,安安静静地看猴戏,哦不对,是看狼戏,然后——等到狼群决斗中那只仅剩的最凶狠的饿(曹)狼(操)终于走到自己面前,他微微一笑,乖乖引颈就戮。&/p&&br&我想了想,觉得这个故事真是诡异到少儿不宜了。所以,我决定不顾历史公论,驳他一驳。&br&&br&&br&我以为,&strong&刘表未必是一个没有四方之志的人,他的所作所为只是时势使然。&/strong&&br&嗯,那么接下来请看我如何苍白无力又无理无据地自圆其说。&br&&br&&br&事情要从刘表单骑入荆说起。当时世道崩坏,军阀混战,原来的荆州刺史被孙坚所杀(你看这才是荆吴纠葛相爱相杀的根源啊),刘表因为素来的名声被推荐继任。而朝廷其实已经是形同虚设,刘表得到一纸任命文书,却发现根本无法上任。其时,“江南宗贼盛”,荆州的地盘被草头军阀所瓜分霸占,更有袁术在旁虎视眈眈。此时刘表如果书生气一些,那就是带着文书印玺赶赴荆州,登高一呼:“俺是新刺史。”嗯,然后被哪个草头王一刀斫下头颅,化作了乱世的烟尘。如果刘表圆滑一些,那么就索性挂着刺史的名不去赴任,咱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反正那个时候挂个虚职不做事的多了去了(刘豫州你怎么来了,这就是你的雌雄双股剑吧看起来好锋利的样子,喂喂喂你要干嘛……)&br&&br&&br&但是,刘表选择了另一条路。&br&&br&&br&一条在我看来只有心怀四方之志的人才会走的路:上承皇命,下济黎民。&br&&br&&br&&p&他竟然就那样一个人隐匿名姓到了荆州,然后长袖善舞,施展个人魅力,聚拢起了蒯良、蒯越、蔡瑁等人,破郡县,杀宗贼,一步一步完成了对于荆州的实际控制。&br&单枪匹马,深入敌腹,运筹帷幄,杀伐决断——这又哪是我们印象中那个居平求稳,温吞恬静的刘景升。&br&&br&&br&而在完成了对于荆州的控制之后,刘表终于有了足以争霸天下的资本,就像是我们玩《三国志》一样,首先得有块地盘吧,于是玩家刘表经过一番辛苦,算是可以开始游戏了。但是刘表很快发现不对了,他所经营的荆州,其实根本是块烫手山芋啊。此地易攻难守,是四战之地,更兼周围群狼环伺(所以你看三国中后期,荆州走马灯似的换主人,魏蜀吴轮流坐庄),依照我们说书界的说法,这地方就是无主凶地,命格浅的人是绝对震不住的(咦,关二爷你怎么也把青龙偃月刀拿出来了,有话好好说啊……)。&br&&br&&br&看起来谈论争霸天下还为时尚早了。他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保全自己,不被乱世所吞噬。由此,他的野心,我是说如果有的话,依然得小心收敛起来,他得装作诚惶诚恐,一副胸无远志的样子,找一个像样的老大罩他,然后他就北连了袁绍——嗯,由于袁氏在汉末四世三公的地位,当时天下的两大阵营是袁绍和袁术的对立(至于曹操,那时他还未壮大,只是,或者装作只是袁绍的小弟),于是,他得到了天下最大诸侯的庇护,而代价则是不得不与属于袁术阵营的近邻孙坚交恶。两袁冷战的铁幕在滚滚长江徐徐降下,而这也为后来的剧情埋下了伏笔。&br&&br&&br&&/p&&p&然后就是一直以来被人们所诟病的刘表的不作为了。曹操说:“我攻吕布,表不为寇,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宜为后图。”《汉晋春秋》则记载,曹操征柳城之时,刘备劝刘表偷袭许都,刘表不听,事后则后悔不已。这些,都是刘表没有四方之志的直接证据了。&/p&&br&但是,我们忘了的是,荆州是四面受敌的无主凶地啊,刘表可以偷袭许都没错,但是别人也可以趁荆州空虚黄雀在后地偷袭荆州啊,尤其是大江东边,那个孙家小霸王一直磨刀霍霍,惦记着国仇家恨一起算呢。&br&&br&&br&所以,由于荆州的地理位置原因,在所谓的“最好的时机”,刘表其实一直是受到多方面掣肘的。这和有没有四方之志其实无关,因为刘表压根还处在努力自保的阶段。“人无远虑,必有近忧”。&br&&br&&br&更何况,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br&&br&&br&&p&我以为三国时代纷乱的诸侯争霸,其实是和打麻将异曲同工的。那些诸侯们围在一桌打麻将,手上开始握着一副命中注定好牌或烂牌,有的人诈胡了(袁术:咳咳……),有的人自毁好局了(台下的袁本初君你的小脸怎么那么红),而有些人,随着回合的深入,他手中的牌变得越来越好了,可是,他们知道,他们要胡,必须等到那一张牌。&/p&&br&就像是,诸侯们也要等到他们需要的人。&br&&br&&p&你看,曹操在等,他等来了荀彧,他说“此吾之子房(张良)也”,但其实他一直把荀彧当萧何用,于是从此曹操再也没有后顾之忧了,他可以安心施展他的兵法雄才,横扫天下。&/p&&p&刘备在等,他等到了诸葛亮,加上他原有的好到让人嫉妒的武将阵容,刘备再也不用四处奔逃做丧家犬了。&/p&&p&孙策在等,他等来了周瑜和张昭,从此小霸王席卷江东,天下震怖。&/p&&br&&br&而刘表,他也要等。他,加上手下的蒯良蒯越,他们在治理地方方面的才能已经好到溢出了,但是开疆拓土,麾军千里,足够寄托刘表四方之志的那个人,他始终没能等到。&br&他一度等到了张绣,为他在宛城竖起战旗阻挡北地的烟尘,可惜,不久张绣便投了曹操。他又等到了刘备,但他不敢用,这位连上个厕所都要感叹髀肉复生的刘豫州实在看起来比刘荆州自己更有鞭挞宇内的人主气概。于是,他终于还是没能等到那个人(别说黄祖了,你看他后来连江夏都没守住)。&br&&p&所以,一是腹背受敌的处境,二是始终找不到足以寄托大任的军事人才,这两个客观原因导致刘表注定没法主动出击,征战四方。而他那也许存在的四方之志,也终于随着他的病入膏肓,一同埋葬在了乱世的荒烟蔓草间。&/p&&br&&br&所幸,荆襄的山高水远,倒是看惯了人世的壮志未酬——屈原如是,贾谊如是,刘表么,或许也如是。&br&&br&&br&当然我知道,为了特地标新立异,其实我解释的有够勉强。大概有人会这样质疑:假设刘表真的有四方之志,那么即使客观条件再如何不利,总是会努力有所作为的吧,像这样子在开疆拓土方面几乎完全无为,赍志而没,会不会活得太窝囊了一些,而且,这根本不符合光辉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人的主观能动性啊!&br&&br&&br&嗯,也许窝囊吧,但是,理性来讲,其实是没有用的,再是如何垂死挣扎结果还是一样的。&br&&br&&br&不信么?&br&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是“一个一直没有等到那张牌,却六次试着去胡牌的男人”的故事,故事的主角,大家都很熟悉了,叫做诸葛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刘表在另一段历史的倒影了。&br&&br&&br&&p&陈寿对于诸葛的评价,极切要害:“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诸葛确实有逸群之才,可是在将略上却并非长项。但是,他却火急火燎的,好像知道自己根本等不到那个军事方面堪当重任的人才似的,把国内的事情交给了费祎、蒋琬(嗯,他们是诸葛亮摸到的刻着“主管内政”的两张牌),自己则亲自带军出征了。&/p&&p&他就这样了走出了祁山,一次,一次,又一次……&/p&&br&&br&这是以智慧和理性著称的诸葛亮一生做的最不理性的事了吧,而固执地六出祁山的背后,是他沉重的背负。&br&&br&&p&白帝托孤的时候,刘备对诸葛说过:“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p&&p&这是御下有方的刘备弥留之际给诸葛下的最后一个套。须知在那样一个贵族平民贫贱等级森严的时代,这简直是亘古未有的知遇了,作为以儒家仁义自守的诸葛能做的只能是以死相报。刘备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便彻底把诸葛的所有退路堵死了,从此诸葛的下半生便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只有“知其不可而为之”(就为了这个我发誓我一生都是刘备脑残黑!)&/p&&p&所以诸葛亮不会去等谁,他只能以及之短,攻彼之长。因为那个死掉的人留给他的目标太大,太难了,他必须分秒必争。&/p&&br&&br&而我也常常会想,如果诸葛不出征,而是全副精力用于治蜀,那么凭他的“理民之干”,天府之国又将是怎样一副盛世美景——可惜了,我们永远没法知道了……&br&&br&&br&&p&好的,回到问题(咳咳……)&br&诸葛做了刘表没有做的事情。相比于荆州,蜀国并没有腹背受敌的后顾之忧,诸葛的才干也远胜刘表,而结果呢,六出祁山,不过一场大梦。&br&所以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幽幽喟叹:“盖天命有归,不可以智力争也。”这不是什么封建迷信,所谓天命,不过就是客观形势。&/p&&br&而刘表没有诸葛那样的背负,所以既然形势不允许,他就不会去做了——他的理性已然足够支撑他去做这样一个决定了(想想他的单骑入荆吧)。&br&&br&&br&于是,我的自圆其说到此为止。&strong&回到结论,刘表未必没有四方之志,他只是被形势所迫。&/strong&&br&&br&&br&再,刘表掌握荆州之后,抚恤人民,招纳流亡,更兼在各诸侯势力间的巧妙斡旋,使得荆州一直免于兵燹之灾。而荆州也成为了“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三国乱世唯一的净土,在北地战火纷飞,流血漂橹的时候,荆州百姓得以歆享如世外桃源般的安宁。要评价刘表的话,光是这一点我想就足以令人肃然起敬了——他始终没有忘记,他是大汉王朝的荆州刺史,守土一方,爱民如子。&br&&br&&br&&p&而也就是那个时候,原豫章太守诸葛玄,厌倦了北方的纷乱与战事,带着他的两个侄儿跑到荆州避难。&/p&&br&诸葛玄带来荆州的其中一个侄儿,名亮。&br&&br&&br&&p&是为,历史的轮回。&/p&
不邀自来。
大酋长的回答已经十分详尽了,本来也有“崔颢题诗在上头”之感,奈何看到这题目实在技痒,也就不揣冒昧,随便写几句了。 很多人,包括同时期以及后世,都对刘表有过评价,不尽相同,不过有一点却出奇的一致。 曹操:“我攻吕布,表不为寇…
&p&首先强调一点,季汉辅臣赞更多是杨戏私人性质的作品,他的观点反应了一定程度上官方的态度,但不绝对跟官方重叠,个人取向在文中一部分占据很明显的作用。&/p&&p&&br&&/p&&p&杨戏的辅臣赞,属于赞文体,最初是用于先秦礼祭,祭祀时鼓吹歌奏的,一直演变到汉代时,主体是四言韵文,跟颂是一样的。&/p&&p&后来逐渐演变脱离原有体系,开始出现了人物赞,比如司马相如的荆轲赞,再到后来,蔡邕大致奠定了赞文格式,例如焦君赞与太尉陈公赞(陈球,陈登祖父)。&/p&&p&文心雕龙也说了其具体的涵盖范围:&/p&&blockquote&然本其为义,事在奖叹,所以古来篇体,促而不广,必结言于四字之句,盘桓乎数韵之词。约举以尽情,昭灼以送文,此其体也。发源虽远,而致用盖寡,大抵所归,其颂家之细条乎!&/blockquote&&p&赞文主要用于后人为前人作,或现在人为过去人作,但不完全是不能用在同一时代的人身上,但同时也是可以有褒贬的,所以会有糜芳等人出现。&/p&&p&同样具备了叙事的功能,为人物做出评定总结,个体性较强。&/p&&p&在进行咏人物赞时,可以通俗理解为用特定格式与文体,对一个人的行径做出取态,比如桓帝灵帝都有赞文,不过却是在骂他们的。&/p&&p&因此在政治意义上,赞文可是说很大也可以说没有,赞体文的私人性质很浓厚,不能完全反应官方立场,但就环境来看,蜀汉相较于后期的晋朝更为宽松,杨戏这篇作品并不能代表当时官方态度,我更倾向于这只是一篇杨戏根据礼制与个人态度传写的作品。&/p&&p&相对来说,蜀书与朝廷给开国武臣的谥号,立场上更一致。&/p&&p&&br&&/p&&p&然后看一看赞文内的排序:&/p&&p&&br&&/p&&p&1.刘备(皇帝,刘禅亲爹)&/p&&p&没有什么好说的。&/p&&p&&br&&/p&&p&2.诸葛亮(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司隶校尉,刘禅干爹)&/p&&p&也没什么好说的&/p&&p&&br&&/p&&p&3.许靖(司徒、太傅)&/p&&p&名声极大,诸葛亮也肯行跪拜礼的名士,类似吉祥物,左将军时为左将军长史,蒋琬做过诸葛亮长史,这个身份很多时候是直接协助领导者行政,地位意义非凡,但刘备不喜欢许靖,只是求全其名,后期授予了行政职权,荣誉性质大于实权,宾友之首,蜀汉宋庆龄。&/p&&p&就官职来讲,是高于早死的关羽和同期的张飞,文人地位更一向高于武人,刘备集团核心成员张飞去拜访刘巴,刘巴连话都不答,社会与传统文化身份差异巨大,故排在关张前。&/p&&p&&br&&/p&&p&4.关羽、张飞(前将军、襄阳太守、假节钺。车骑将军、司隶校尉)&/p&&p&作为蜀国军队建设者,关羽和张飞资历最老的将领,无论地位还是能力都超然于其他人,会自然而然得到后世群僚的尊重,关羽亲信基本都在荆州战役后入吴或死去,他的家族在川内影响力也很有限,所以他的地位高是官方与民间双重的态度在起作用&/p&&p&虽然关羽在季汉建立前就已经身死,但作为军队除刘备外最高领袖的政治地位是不会变的,生前已经领了前将军的职位,如果没有意外,他活到蜀汉建立时理当为大将军再领一他职。&/p&&p&张飞车骑将军又领司隶校尉,监察益州内部,等于刘备把监察权力集中在亲信身边,同时控制军事与行政系统,辅佐诸葛亮平衡与监督朝野,车骑将军等于军队内第三位排序,仅次于马超。&/p&&p&&br&&/p&&p&5.马超(骠骑将军,领凉州牧)&/p&&p&归来投降的军阀,仍然有部队,虽然不多,但刘备还是给予了很高的地位,更多是名义上的,马超的骠骑将军高于张飞,在没有大将军的前提下是刘备时代名义上地位最高的将领,同时还有了凉州牧如此大的飞地官衔,一方面是给其恩宠,一方面是确立马超的定位。&/p&&p&真正来讲,马超的内部地位是不如张飞的,只是名义上高于他,因此蜀书和赞文都没有把他排在前面,只可能是活着时给他的荣誉,死了又没深远影响力,也就只看他生前地位,杨戏比较实在,行文没有给他留太多面子。&/p&&p&&br&&/p&&p&6.法正(尚书令、护军将军)&/p&&p&刘备后期亲信,内部地位可以比拟诸葛亮与关张,尚书令属于行政中枢领导者,替领导行使与分配行政资源,诸葛亮是大司马府的行政核心,法正是汉中封国的行政核心,两人实际上有没有行政上的公权冲突就不得而知,但基本上法正应该是一个就近随刘备移动的前线行政主任,蜀汉前期本身建制化不明显,官职或强或弱,或重或轻,都是君主一句话的意思,蜀国建制化没有魏国早且深。&/p&&p&护军将军是否类似魏国一样的军制职能无法确定,是否也有典选武官这一职能没法判断,但能确定法正的护军将军应该是类似于后来李严中都护一样的地位,差不多同期前后几年夏侯渊也为护军将军,刘备是否有学习曹操的军制改革内部官僚系统就不得而知了。&/p&&p&&br&&/p&&p&7.庞统(军师中郎将)&/p&&p&庞统地位生前已经等同于诸葛亮,两个人在官职上一样,入蜀时实际行政中诸葛亮典治后方,庞统则类似于后来的法正一样,随军在前一方面出谋划策,一方面也带兵辅佐军事,所以一些比较模糊的职位,其职权基本都是看刘备的需求来决定的,后来诸葛亮也入蜀领兵作战,排行时对生前在核心领导层内的地位也很重要。&/p&&p&&br&&/p&&p&8.黄忠(后将军)&/p&&p&刘备执政时代后期才因斩夏侯渊功劳跻身核心领导层,虽然资料相对较少,但也比马超更有任用的余地,当时已经是军队领袖之一,从刘备占据荆州在攸县收下黄忠后,中间也记载了黄忠的升迁履历,从讨虏将军升为征西将军,最后升为后将军,并非单纯杀夏侯渊而得到升迁,早在刘备入蜀时就已经奠定了他的领袖地位,名号等同关张,刘备生前军队主要领袖只有关张马黄,赵云资格老,并非主要领袖。&/p&&p&9.董和(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诸葛亮好朋友)&/p&&p&董和在刘备时期地位不低,刘璋时期更是益州太守,后来转入大司马府成为主要幕僚,但被杨戏放在前排,我认为可能是董和生前名望在蜀地非常高,而且作为诸葛亮相关人士,杨戏本身也应该是与董和共事过的,两人关系或许亲善。&/p&&p&辅臣赞这里从黄忠到董和这里分割开来,包括董和与黄忠以上是领导层,往下是一些国家主要干部,虽然有不少人是核心圈子的官员,但地位上大多并非刘备时期的领导层,官职、资历与地位的排列原顺序就不再是主要考虑因素了。&/p&&p&他与黄忠二人赞词长度一致,说明两个人在杨戏写赞文时定位接近,大部分人也以一双一对的规律出现,蜀书上也把董和放在几人之前,所以董和主要是政绩流失太多,本身受信赖程度却很高。&/p&&p&&br&&/p&&p&10.邓方(安远将军、&b&庲降都督&/b&)&/p&&p&邓方是第一任的庲降都督,但经历已经遗失了,只知道刘备对邓方很信任,是荆州人,地位并不算低,但也谈不上多高地位,跟之前的军队领袖比有相当的差距,杨戏赞文有提到,说明杨戏可能与他有一定交际,否则不至于蜀书完全失载,杨戏反了解邓方。&/p&&p&&br&&/p&&p&11.费观(振威将军、&b&江州都督&/b&)&/p&&p&费观与刘璋有亲戚关系,同样也是第一任江州都督,这跟邓方的定位近似,同样也是经历失传,莫名的跟邓方有一种镜像一般的对称,杨戏作赞时或许有考虑过这种顺序,同样不排除杨戏对费观有了解的可能,而且能从费观的交友范畴来看,他与李严关系密切,也的确能够格交往到这个级别的人,反应了集团内地位与交友圈的存在。&/p&&p&&br&&/p&&p&12.王连(屯骑校尉,丞相长史)&/p&&p&王连是靠刷政绩上来的干吏,治盐铁颇有能力,属于财政上的好手,推举的人又多成了大官,而且他本人也是被较早看好,担当了丞相长史如此重要的官职,直接协助诸葛亮处理行政,也是最早的丞相长史,南部叛乱时没多久死了才被向郎接替,汉中时又留张裔在腹地。&/p&&p&论地位,其实王连应该在邓方费观二人之上,但邓方费观事迹流失实在太多,没法直接判断。&/p&&p&&br&&/p&&p&13.刘巴(法正死后接替做尚书令)&/p&&p&刘巴是名士,蜀书上仅次于董和,法正死后的第二任尚书令,比李严还要早,算是刘备末期在考虑可以进入核心领导层的一个关键人选,出谋划策也颇有能力,军事方面的没有展示,但蜀科跟经济问题的确是刘巴参与或主力解决的。&br&排序差,主要是因为担任尚书令时间太短,严格意义上加入刘备集团时间不算长,自然地位不如王连,否则应该跟庞统法正并列或起码在董和之前,然而官方排序上刘巴还是要高于王连。&/p&&p&&br&&/p&&p&14.糜竺(安汉将军)&/p&&p&资历非常老,真正意义上的宾友第一人,抛开许靖那样的吉祥物后,蜀书同一篇上排序第二的就是糜竺,而且与刘备有亲缘,被封安汉将军地位在军师将军之右,也就是比诸葛亮的地位还高。&/p&&p&后来上奏劝刘备登基时,糜竺的位置也的确排在诸葛亮前面,也就是说糜竺没有实权,但名义上的荣誉性身份是非常高的,而且属于实打实的名誉,不是许靖那种近似于吉祥物的性质,刘备本人对他的礼遇也是超规格的。&/p&&p&&br&&/p&&p&15.王谋(少府转太常、九卿之一)、何宗(大鸿胪、九卿之一)、杜微(谏议大夫)、周群(儒林校尉)&/p&&p&王谋是汉中王的少府,后来又替代赖恭成为太常,劝进时也要他的一份,当时功绩和地位很高,但本身被启用晚,事迹很少,而且所处的身份跟后来立国时的建制化时代不同,加上死的时间比较早,资料自然较少留下,只有官方的荣誉性地位是保留下来的。&/p&&p&赖恭、黄柱(同是九卿)都是身居高位,启用较晚,人际关系圈没有扩张到蜀汉后期班底,流传下来的事迹几乎没有。&/p&&p&跟同期诸葛亮共事的官僚里,董和赖恭黄柱跟王谋,都较少有讯息留下,而且可以肯定诸葛亮的社交圈子里,的确有他们或他们朋友亲人的影子,比如跟蒋琬写信提到令史失赖厷(赖恭儿子,早夭),掾属丧杨顒,为朝中损益多矣。&/p&&p&这样的情况,赖恭的事迹就很难传播下来,他儿子死后就大大减少他的事迹传播的可能。而杨顒是杨仪的族人,杨顒早死不说,杨仪后来在内部政治矛盾中又沦为败犬,事迹更难流传。&/p&&p&何宗也是典型死得早的例子,身为蜀汉最早的九卿之一,竟然没有事迹流传,他儿子也是早逝,何宗除了季汉辅臣赞和补注的内容外,只在先主传里出现一次,同列里的张爽、尹默、谯周、杜琼,除了张爽没有资料,其他人都有列传,而以上一些蜀汉早期的九卿级别人物,竟然连传都没有。&/p&&p&诸葛亮招募杜微时,还竟然提到了:“&b&王元泰&/b&、李伯仁、王文仪、杨季休、丁君干、&b&李永南&/b&兄弟、文仲宝等。”&/p&&p&也就是说这批人不是没有活跃过,而是后来资料竟然大部分都流失,有的是因为儿子早死没流传,也有的是莫名其妙的原因,其实大致可以看到,这群跟诸葛亮共事或被举荐或为幕僚的人,并不是在同期没留下影响力,甚至影响力很大。&/p&&p&李永南(李邵,后面会讲到李氏三龙)两次还被提到,得姜维时还特地跟马良一起被搬出来说不如姜维,但这时候他跟马良都死了,说明在诸葛亮心里挺占地位,但这样的人经历只见补注,可想而知活的长很重要,但有时候又真的看脸。&/p&&p&季汉辅臣赞里杨戏的文字,其实就是印证了他们在时人目光里刻下的印象,陈寿后来成书时,对于只闻其名不闻其实的人,基本上是采取冷处理,如果排除陈寿故意不记载的理论,那么纯粹就是陈寿懒得去做工作了。&/p&&p&&br&&/p&&p&16.吴壹(督汉中,车骑将军,假节,领雍州刺史,刘备大舅子)&/p&&p&吴懿的记载有限,但地位非常高,而且是在季汉辅臣赞创作前就已有实权,到这里其实逐渐有些凸显杨戏的个人取态和排行规则。&/p&&p&吴懿只有四句赞文,且排序较后,以吴懿身份地位而言,的确不止于此。&/p&&p&但是放在王谋等人后,不代表这份辅臣赞的排序是绝对顺序,而是以相对应的人物组合根据事迹再合理排位,吴懿临死前几年才升为车骑将军,之前是以左将军身份行事,履历上对比前方排序的有的人发迹较晚,最终地位在之后排序的人里又是非常高的,不排除杨戏本身对吴懿没兴趣或是将吴懿当做一个后半段的榜首来分界。&/p&&p&&br&&/p&&p&17.李恢(安汉将军、庲降都督、交州刺史、后为建宁太守)&/p&&p&李恢是益州土著,姑父爨(cuan四声)习更是本土豪强大族的成员,爨习犯事时,董和甚至因其大族身份而免罚,同时爨习本身是有分量的将军,诸葛亮弹劾李严时,爨习也有份参与署名,位置比较靠后,但能借此肯定他有一定影响力参与到其中。&/p&&p&冯习是为领军,罗宪阎宇都曾为领军,这已经是高级军官,华阳国志也说爨习最后官职领军,还提到了诸葛亮南收俊杰爨习,一系列证据都表明了爨习在军内的地位以及豪族的强盛,蜀汉灭亡后爨氏也一直长久。&/p&&p&李恢家族与地方豪强联姻,又是很早一批主动在益州争夺战里投靠刘备的人,之后被人诬告谋反刘备也很信任他,甚至借机给他升官,邓方死后刘备去问李恢,李恢很好的回答了刘备,刘备也表示早就认准是你。&/p&&p&其实这反映了一是李恢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二是爨氏地方大姓上的能力,而相对的来讲李恢又得到刘备信任,在处理地方问题上时有一个可以信任还能协调地方豪强的人,李恢可以说是唯一的继任庲降都督人选。&/p&&p&事实上后来南方叛乱,证明刘备选李恢是非常正确的人选,李恢的兵力少,被人围困后随时有覆灭风险,如果他完蛋了,叛乱可能无法制止而大规模扩散,诸葛亮的救兵又没到,连消息都没有。&/p&&p&这时候李恢在地方的声誉跟影响力,就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他骗叛贼说官军粮草耗尽,以“我们”的姿态跟叛贼套近乎,有打算一起造反的想法。这其实就是李恢作为地方上豪强集团的一部分或代言人,表明了立场后才能得到叛贼信任拖延时间准备反击。&/p&&p&如果李恢跟地方豪强没有紧密联系,显然没法靠这种办法来完成任务。&/p&&p&同样的,李恢选择了自己的立场,继续跟随蜀汉政权,而不是真的跟其他南地豪强一样造反,这也为后来他和爨氏家族的强盛打下了基础,就他本人忠于蜀汉政权这点,在南方叛乱时,其实就已经把例如爨氏家族这样的好奇拉拢到蜀汉一侧,哪怕有人心不齐参与造反,表态后也等于留了一条后路,可以说李恢在南征平叛过程里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否则北伐可能要推迟几年。&/p&&p&而南方叛乱后,李恢或许是借机打击了有矛盾的家族,跟自己有姻亲联系穿同一条裤子的家族则因此做大,而被打击的家族遭到没收财产军资的处罚,还被人带到成都监视,于是李恢的盟友就彻底站住了脚跟,蜀汉也因此得利可以更早北伐。&/p&&p&李恢作为在外的地方大员,是非常得到中央信任的,以至于为了保证他在后来建宁太守的职位上工作顺利,还特意徙居汉中来回避三互法的问题,虽然远离中枢系统,但地位还是是很高的,比如某特区首长,基本就排在许多委员之前。&/p&&p&&br&&/p&&p&18.张裔(丞相长史、辅汉将军)&/p&&p&首先张裔有一定军事能力,出身时是行政与军事两方面都有官职担任,刘璋还特意令他领兵对抗张飞,虽然输了,但应该给张飞留下一定印象,后来又去替刘璋请降,刘备也记住了这个人,相信张飞和刘备互相通过气,认可了张裔的才能,之后给张裔的待遇也很不错。&/p&&p&其次张裔是诸葛亮的好朋友,具体可以看杨洪传,两个人交往到底是很早认识,还是诸葛亮与张飞攻张裔时了解他的才能而担忧,我没有深入了解过。&/p&&p&后来南方叛乱,直接让张裔去赴任太守,被捆了送给吴国,刘备死前都没法和解,所以几年后诸葛亮跟孙权和解时特意让人把张裔找回来,立刻又任为参军,更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p&&p&张裔直接从被送回来的俘虏,一口气三级跳进入权力中央,政务军务两手抓,诸葛亮后来还把他留位留府长史,基本等同于诸葛亮离开后的大后方的行政负责人,是诸葛亮的第三个长史,也基本等同于诸葛亮副手的身份。&/p&&p&诸葛亮执政十一年,王连担任长史不到一年,向朗担任长史四年,张裔担任长史从留府开始算,总共三年,基本跟向朗五五开。&/p&&p&地位显赫不言而喻,行政系统里丞相长史权力与管理范围极大,甚至可以理解诸葛亮选定的接班人,但张裔与向朗等人并非诸葛亮晚辈,所以只是极为信任的人才能担任这个职务,后来的继任人蒋琬就是长史出身,可以对比一下刘备左将军时的长史许靖后来的身份,长史职务如果庞统不死,也许就落在法正诸葛亮庞统其中一人身上,可见张裔等人地位之高,排在后方,不代表比李恢等人差。&/p&&p&蜀书把霍峻跟王连张裔等人放在同卷,还放在前面,我不知道是陈寿故意的,还是压根没用心编纂。&/p&&p&&br&&/p&&p&暂时写到这里,另歪再次强调一下,杨戏写辅臣赞其实不能完全当官方立场来看,但的确是有官方的取态,因为杨戏本身就是蜀汉官员,只不过这里没有官方主导的意志,看赞尾说到程氏父子,能反映出来私人性质很高。&/p&&p&杨戏作为高级官员,交往很多人,圈子也很大,所以能反应朝中格局,但基本上还是自嗨成分多点,赞体文多是私人赞咏,序的废话也不是一般的长。&/p&&p&很有可能是当时的官员高低加上杨戏是否了解与喜欢,最后除了几个比较主要的人有明显排序外,其余的人纯粹凭感觉来分高下。&/p&&p&这个排序类似于你在电视上面看到的那几个人一样,这一届你可能看的明显,但早几届的你未必了解,只知道朱德很屌,XX元帅很厉害,还有一些历史上关键人物,至于名望不凸显的XX部长或XX委员,可能很多人只听过,但不了解详细大概,排的时候只是凭感觉,不能当做深思熟虑后的严谨逻辑来看待。&/p&&p&&br&&/p&&p&19.黄权(治中从事升镇北将军)&/p&&p&20.杨洪(蜀郡太守、忠节将军、越骑校尉)&/p&&p&21.赵云、陈到(中护军、镇东将军,后贬。永安都督、征西将军)&/p&&p&22.辅匡、刘邕(右将军、后将军)&/p&&p&23.秦宓(大司农)&/p&&p&24.李严(替刘巴为尚书令,又中都护,后加封光禄勋,假节,最后为骠骑将军,堪称官场直升机)&/p&&p&25.魏延(凉州刺史、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p&&p&26.杨仪(中军师、绥军将军)&/p&&p&27.马良(侍中)、卫文经()、韩士元()、张存(广汉太守)、殷观(别驾从事)、习祯(广汉太守)&/p&&p&28.王甫(议曹从事)、李邵(治中从事)、马勋(别驾从事)、马齐(广汉太守转张飞参军又为尚书)、李福(江州都督、扬威将军、尚书仆射、蒋琬时为前监军领司马)、李朝(别驾从事)、龚禄(越嶲太守)、王士(宕渠太守、益州太守)&/p&&p&29.冯习(护军、前部大督)、张南(军队前锋)&/p&&p&30.程畿(从事祭酒)&/p&&p&31.程祁(杨戏好朋友)&/p&&p&32.糜芳(南郡太守)、士仁(公安将领)、郝普(零陵太守)、潘濬(治中从事)&/p&&p&批判叛乱贼子,没有什么特别需要说的,跟他们生前地位完全无关,不过能看出杨戏没把黄权跟他们放一起&/p&
首先强调一点,季汉辅臣赞更多是杨戏私人性质的作品,他的观点反应了一定程度上官方的态度,但不绝对跟官方重叠,个人取向在文中一部分占据很明显的作用。 杨戏的辅臣赞,属于赞文体,最初是用于先秦礼祭,祭祀时鼓吹歌奏的,一直演变到汉代时,主体是四言…
&p&桃园三结义不是刘备的幸运,而是关张二人的幸运。&/p&&p&你很难想象一个45岁还没被磨灭雄心壮志之人,曹操的老骥伏枥是他北征乌桓一战告捷后的意气奋发。而四十多岁的刘备还一无所有,这才叫真正的雄心壮志。&/p&&p&不论是求田问舍,还是髀肉复生,都能看到他不断失败却不曾磨灭的初心。&/p&&p&拥有初心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刘备的领导才能。三国志里说刘备虽然权谋不是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p&&p&曹操青梅煮酒的那一句,使君与操耳,并不是商业互吹,而是曹操超人的眼光与见识。&/p&&p&关,张二人 万人敌这个称呼,最初是来自曹魏集团。&/p&&blockquote&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br&徵士傅幹曰:“刘备宽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诸葛亮达治知变,正而有谋,而为之相;张飞、关羽勇而有义,皆万人之敌,而为之将:此三人者,皆人杰也。以备之略,三杰佐之,何为不济也?&br&昱料之曰:“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曹公无敌於天下,初举荆州,威震江表,权虽有谋,不能独当也。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blockquote&&p&可以从这里看出来,让曹魏智囊团所真正惧怕的并不是关张二人,真正的核心直指刘备。其谋,未可测也。&/p&&p&刘备的江山也并不是哭出来的,在乱世之中依旧能做到以德服人,能携民渡江获得人心,能选贤任能令部下以死相从,这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领导所具备的能力,而这些能力,也让曹操的谋士有所忌惮。&/p&&p&宝剑锋利,但重要的是握剑的人。而刘备,就是被曹魏担心的执剑人。&/p&&p&&br&&/p&&p&&br&&/p&&p&所以,我说这是关张二人的幸运。&b&而他们能成万人敌,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平台&/b&。&/p&&p&他们很幸运的,在刘备创业初期就踏上了这个平台。&/p&&p&曹操,三国一霸。手下八虎骑,有天人之称的曹仁、 精忠救主的曹洪 、虎豹骑统领者 曹纯、独眼将军夏侯惇、虎步关右夏侯渊、抗蜀名将曹真、千里驹曹休、入为腹心出当爪牙的夏侯尚。&/p&&p&这八人皆是曹操宗亲将领,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p&&p&为什么曹操这么幸运,亲戚都是虎将。而且曹魏政权的一半人才都是出于亳州这个小地方&/p&&p&再说朱元璋,手下有右相国李善长,足智多谋比肩汉代丞相萧何;有大将军徐达,攻大都灭元朝;有常遇春,大败陈友谅;有统军元帅汤和,明初大案胡惟庸,淮西二十四将。他们要么就是朱老八儿时候的小伙伴,要么就是老乡。几乎大明朝的所有人才都来源于凤阳这个小地方。&/p&&p&原因是有一点,因为曹操是亳州人,朱元璋是凤阳人。这些人要么是因为亲戚,要么是因为同乡踏上了这个平台,而他们在这个平台上,也奉献出了自己的才能。&/p&&p&这些人能名垂千古,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一开始就有了这个平台。&/p&&p&被斩于马下的颜良文丑不可不谓是勇冠三军,只是成王败寇。田丰沮授审配逢纪的才能谋略,也并不输于郭嘉荀彧。只是未遇明主,所有的雄心只付于官渡的苍凉一梦。&/p&&blockquote&昨朝沮授军中失,今日田丰狱内亡。&br&河北栋梁皆折断,本初焉不丧家邦&/blockquote&&p&而鹿死谁手,真正能逐鹿中原的那个人,即是不确定的也是历史能唯一确定的。&/p&&p&他们的热血和梦想都失败了,所以他们都不是你要的万人敌。只在历史的滚滚长江里,令人惋惜。&/p&&p&关张二人若是没遇见刘备,想来一个不过是浪迹江湖杀人犯,一个不过是衣食无忧的猪肉荣。刘备的出现是一个机遇,刘备的野心让他们看见一个前进的方向。&/p&&p&而那个方向可以让他们,名垂千古。&/p&&p&&br&&/p&&p&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即便是文圣的孔老二也说学而知之。&/p&&p&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关羽和张飞。&b&并不是一开始就是万人敌,只是后来锻炼成了万人敌&/b&。这一点很同意 &a data-hash=&ea8e7b58a32e4761da2a& href=&//www.zhihu.com/people/ea8e7b58a32e4761da2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a8e7b58a32e4761da2a&&@狂玩居士&/a& 的说法。&b&培养与磨练&/b&&/p&&br&&p&关羽张飞,不可能从黄巾起义开始,就战无不胜。事实上从黄巾起义一直到赤壁之前,刘备就一直在失败。大大小小的战役积累下来的深刻经验,是无论如何的纸上谈兵都学不来的宝贵经验。&/p&&p&在这里补充一个观点,那就是刘备的器重。&/p&&blockquote&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blockquote&&p&三兄弟同榻而眠的这个事情,大家都知道了。&/p&&p&但同榻而眠一个很拉拢人的技能,曹操和郭嘉同榻而眠,孙策和鲁肃同榻而眠。而这个一点也能说明,刘备对两兄弟很是器重。只有器重,才能在刘备集团里,分配到重要职位。同样的,刘备也睡过诸葛亮。三顾茅庐,犹如鱼得水。&/p&&p&亮剑里面有一个场景,在冈村宁次对晋中进行了残酷大扫荡,独立团撤退李云龙打老张那一集。当时有一幕我记忆很深,有一个老兵是个神枪手,打鬼子的时候快没子弹了,让身边的新兵去问和尚要。老兵说团长偏心,给和尚的子弹多。&/p&&p&还有一幕是练枪法的时候,李云龙给段鹏四百发子弹,只给了和尚二百发,和尚说,团长对你小子真是挺照顾的。&/p&&p&只有器重,才能分配资源,而资源的差距也就决定了两个人的地位。&/p&&p&所以只有刘备的器重,他们两个才能成为万人敌。能从马弓手,到统领千军万马的将帅之才。&/p&&p&&br&&/p&&p&&br&&/p&&p&这些都是成为一个人才必备可少的条件,&b&但最重要的条件还是才能。&/b&&/p&&p&而乱世之中,要的就是勇冠三军,能打胜仗。&/p&&p&二人的才能都被刘备发掘,关羽有将帅之才,熟读兵书,严格待军,忠义无双,虎将也。张飞粗中有细,有勇有谋。武力中是上将之能,带兵打仗智谋颇多,虎臣也。&/p&&p&虽然早期的刘备,经常失败,但赤脚从来就不怕穿鞋的,那时候没人知道刘备是谁,他输的起。&/p&&p&本来就一无所有,故,百无禁忌。&/p&&p&那些大大小小的失败没人在意,人们只会看见成功后的荣耀。毕竟孙中山失败了一辈子,人们还是记得了他领导了辛亥革命。&/p&&p&关张二人,成就不必细说。&/p&&p&斩纪灵、斗马超、战许褚、破张郃。据水断桥,单军匹马大喝退曹军。荡西川,灭刘璋。智取江州,义释严颜,汗中之战破张颌,稳定益州。&/p&&p&赤壁之战攻打曹仁,南郡关羽绝北道,阻曹军。拨兵马战长沙,得老将黄忠。在曹孙的虎视眈眈之下,坐镇荆州五郡,震守刘家的半壁江山。围襄阳,夺樊城。终于在水淹七军活擒于禁之后,威震华夏。&/p&&p&这些都是他们的,万人敌。&/p&&blockquote&陈寿:“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blockquote&&p&&br&&/p&&p&但并不是有能力的人就能有很大的成就,有时候这也也看时机与运气。得遇明主,得遇其时。&/p&&p&这个世界上,有能力的人很多。有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可惜在落凤坡惨死。有举世无双的吕布,在白门楼被斩,有文武双全的姜维,可惜独木难支。有王佐之才的徐庶元直,只是进了曹营一言不发,有三策退曹军的陈宫,只是未择良木。有河北四庭柱,成王败寇。&/p&&p&而张飞和关羽,刚好生在那个金戈铁马的黄金时期。&/p&&p&那个时候,群雄逐鹿中原,世界上这么多英雄豪杰,大家都想做一番大事业。独揽朝政的董卓,十八路诸侯盟主袁绍,横槊赋诗魏公曹操,火烧赤壁的周瑜,不死不出卧龙的郭嘉,辕门射戟的吕布,绝世猛将典韦,虎痴许褚,寿春袁术,凤雏庞统。这些人都曾在这个时代里,以梦为马意气风发。&/p&&p&只是后来,这些人都变成了冢中枯骨。随着他们的逝去,三国的洪流渐渐褪去。那个马革裹尸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只剩下后三国的荒凉。这个世界不再是他们的世界,这个天下也不再是他们的天下。&/p&&p&而那个春天在桃园里开始的梦,只是&/p&&p&&br&&/p&&p&&b&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a998d027e32bb164015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a998d027e32bb1640152_r.jpg&&&/figure&
桃园三结义不是刘备的幸运,而是关张二人的幸运。你很难想象一个45岁还没被磨灭雄心壮志之人,曹操的老骥伏枥是他北征乌桓一战告捷后的意气奋发。而四十多岁的刘备还一无所有,这才叫真正的雄心壮志。不论是求田问舍,还是髀肉复生,都能看到他不断失败却不…
&p&看了下高票答案几乎都是集中在荆州战役上,但看看题主的问题,问的是如何评价吕蒙,偷袭荆州之前的吕蒙一个都没有谈啊,然后一堆人又针对:守江必守淮分析了一大通,这个事情和这个提问有啥关系,孙吴想要荆州至少两代了吧,不能说是因为吕蒙袭击了荆州,就说他的决策导致了蜀汉与孙吴的撕破脸啊,湘水划界这个事,当时不是曹操攻汉中,孙刘两家早就开战了,这个可是孙吴鸽派鲁肃作为谋主时发生的,身处乱世,国家政策岂是一个人就能变化的,所以在“他担任东吴战略决策者的时期东吴外交政策实现了与蜀汉撕破脸的转变”这条,个人觉得不恰当,吕蒙只是执行孙吴的国家政策,并不是改变孙吴的外交政策,好多回答都是站在孙吴日后发展的角度去讲吕蒙,大部分都是指责吕蒙短视,导致孙刘联盟破裂,使得孙刘两家只能困于一隅,但没人看到当时吕蒙所处的孙吴是什么状态,刘家横跨西川和荆西,居上游而顺势下,曹魏一统北方,孙吴在吕蒙时期是最弱小的一个,甚至很有可能是第一个被灭的,在面临生存还是发展的问题是,请问你们选哪个呢?“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吕蒙在荆州面对关羽是有着深深的压迫感,所以他选用了“智取”,这在三国这种阳谋阴谋并行的时代,也算不上什么“恶行”吧,在孙吴这段提心吊胆的岁月,吕蒙是比较清醒的看穿形势的人,他是把孙权作为和刘备同级别的角度来谋划的,并不是上来就让孙权认命做刘备的小弟,这和孙权问鼎天下的志向又合拍了,最后看看吕蒙拿下荆州干了些什么事,“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简而言之:仁义,这个词是不是很熟悉,刘备玩的吕蒙也玩,还玩的不错,吕蒙作为孙权的得力干将,知道孙权想要什么,所以孙权和吕蒙闲谈攻取徐州的时候,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这和诸葛丞相的“隆中对”有什么区别,都是强的不硬碰,柿子捡软的捏,说吕蒙短视未免偏颇,孙吴袭击荆州这个事啊,举个例子呗:刘邦灭项羽之前是怎么对韩信的来,结果灭完之后呢,孙吴凭什么做另一个“韩信”啊,不能因为吕蒙让关羽退无可退,让刘备之后赔了蜀国国运,就背上短视、政策错误这种锅吧,个人喜好什么时候就成了评价了呢,还是希望这个答案里别围着荆州战役说来说去,问题问的是如何评价吕蒙,吕蒙这辈子又不是生下来就为了打荆州战役的,手动滑稽!!!吕蒙算是孙吴国策的坚实执行者,是鲁肃版“隆中对”的贯彻者,这个评价更适用于他。最后的最后,,我还是觉得孙吴的谋主啊,一直是孙十万啊,哈哈哈哈或,贼喜欢微操不说,还特别喜欢和臣子讨论问题,结果论着论着,就自己当了谋主了,孙十万这么说也算是顶级谋士了嘛,哈哈哈哈或或或或或&/p&&p&&br&&/p&&p&分割线&/p&&p&&br&&/p&&p&知乎现在有一些人吧,总是喜欢挥斥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行家教你领口往下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