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手里有拜亚dtx910怎么换线不能换线的大耳的 你们的线容易坏吗

中毒已深求拯救 评万元大耳机AKG K812
日 06:00&&&出处:&& 作者:梁志一&&
  泡泡网耳机频道4月9日&小序:AKG K812旗舰耳机的出现引起了耳机行业的全面关注,毕竟这是“耳机三强品牌”中的最后一款头戴大耳机,市面上叫价万元的耳机型号虽然不少,但基本都算不上是正规军,而AKG则不同,这可是堂堂正正的王者之师,近年来异常活跃,它出的这样一款耳机不引起一番腥风血雨是会不好意思和大家打招呼的。
   AKG K812 京东商城报价10999元&&
   耳机小知识:欧系耳机三强为德国森海塞尔、德国拜亚动力以及今天的主角奥地利AKG(现隶属于美国哈曼卡顿集团)
   今天,笔者将给大家带来一个充满着淡淡忧伤的故事,而一切的开始要从一个1个多月前的聊天说起,K812的试听样机在传来传去,圈内听过的朋友也有不少了,因此偶然的茶余饭后,不知不觉间有关K812的话题不免就多了一些:
   “K812这耳机,搁谁听也知道这是个好耳机,而且好推,便携器材也能推得小有声色,强于一般的主流大耳机,但是,话说这耳机的外观设计是不是太低调了一些?10000多元的耳机,卖的可就不仅仅是声音那么简单了吧?品牌附加值,产品设计附加值等等等等都该有着顶级旗舰级的水准,说白了让人看一眼就得知道这是个高大上的耳机,一眼就看出来使用者有着不俗的品味,如果再有那么一点儿艺术气息就更好了,这样才能让拥有它的人找到一种“高尚的情操”,但很多人看到K812的时候,完全看不出来这耳机会那么贵,这就如同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尴尬一样,明明是个小豪车品牌,却总是因为内敛的设计拼不过奔驰宝马,这又是怎样的一种英雄落寞啊!”
   好的吧,上面的言论同样也代表笔者的局部想法,要说耳机这东西,产品设计到了一定的高度,声音上就已经很难再有好坏之分。打个不是很恰当的比喻:莫奈与梵高两位画家的画你更喜欢谁的?又或是你是喜欢蒙克的《呐喊》还是梵高的《星空》,在大部分情况下,我们是因为欣赏口味的不同而有所偏重吧!再多的绘画技法已经不再重要。也正是因此,对于顶级耳机来说,大家都是好声音,只是风格各有不同,也因此,非声音方面的需求就会被逐步放大,比如外观、用料、做工......而这些正是AKG此次没有做到位的地方。
   当然,对于一款优秀的大耳机来说,最重要的依然是声音本身和佩戴的舒适性,只是,期望太大,不满足的地方也就容易被放大,对于一款旗舰耳机的期望无疑极为容易造成失落感。
   卓越的佩戴舒适度:
AKG最具特色的“跨桥式”头梁
伸缩式头带设计
   虽然上面笔者对K812的外观设计吐槽甚多,但同时不得不肯定AKG在制作耳机上面的专业度,这样一款大尺寸的耳机,全重390g,控制在了400g以内,这有效减少了耳机重量对于脖子的压迫,同时配合AKG家专业的“跨桥式”头梁设计,使头带有着很大的可调节范围,能够更好的贴合头部,有效分担耳机对头部的压力,使K812拥有可舒适佩戴的基础。
舒适的人体工学耳罩
   另外,这次在K812的耳罩设计上,也可以发现AKG对于细节的深入研究,在前几代的K501/601/701/702等耳机产品上,AKG通通使用了圆形的大耳罩,虽然其足够的大小可以很好的罩住耳朵,但在贴合度上有所不足,毕竟耳朵周围不是一个平面。这次,K812的耳罩经过了更为细致的设计,按照人耳的生长方向进行构造,具有了更好的贴合度,而随着贴合度的提升,接触面积增大,更好的均匀分布了耳罩对于耳朵周围造成的压力,在佩戴舒适度这一项上,有着显著的提升。
   文章暂且告一段落,笔者本人对于这款耳机的最大不满也表露无遗,优秀的设计也夸赞了一把,那么下面我们将开始新的篇章吧!
   “即使你花枝不招展我也认了,谁让我没出息就看上你啦!”
   “爱情这东西总会来得那么突然,在不经意间触动你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笔者在邂逅了AKG K812之后,不经意间居然深深的爱上了它,一个样子没那么妖娆,但却拥有满满魅力气质内涵的存在,这奏是灰姑娘的故事啊(突然有了当王子的感觉,好开森......),唉......
AKG专业产品的“三心形梅花”标志
   上面废话太多,这哪是评测啊......我这是写作文的节奏......
   好推不意味着便携器材能搞定:
   K812应该算是一个特别的存在,这家伙的阻抗仅为36Ω,而灵敏度又高达110dB/mW,53mm的大尺寸动圈单元,全开放式设计,频响范围达到5-54000Hz,单单从参数上看,这应该是一款容易推动的耳机,而实际上也差不多,即便是使用随身器材,如SONY的Walkman 35周年纪念版ZX1,居然能把它推出不错的水准,有着很好的平衡性及自然度,声场开阔,解析力强,能够展现诸多的音乐细节,当然,在动态上会有所缺失,会出现声音软绵绵的现象,不够醇厚,总让人不够爽快,笔者还试了HM-901/802,ARM1,索尼D100等器材,味道各有不同,但表现均差强人意,因此,K812这家伙,便携器材不捆绑你是不可能很好的搞定的哦!
奥地利原产
   有关三频“主观”感受:
   K812还是一款你可以说它不够华丽,不够震撼,也不够惊艳的存在,但你又很难在声音上去找它存在的缺陷,它的低频富有质感,量感绝对不多,内敛而庄重,清晰干净,低频的细节可以有出色的呈现,听感舒适,如果非要用“不足”这个词的话,就是欠缺了些冲击力,难以带来那种恢弘的气势感。在高频上是典型的均衡表现,隐约间就透露着淡淡的味道,很是中性,线条感清晰有光泽,干净利落,又不至于太过明亮。中频饱满吗?好吧,够饱满,说不上肥美也说不上清瘦的类型,这也算是特点之一吧。
   谈谈与同级别耳机HD800及T1的对比:
   优秀的声音清晰度及纯净度、上佳的分离度、营造的卓越空气感,中性的音色表现,这些都是K812最值得称赞的优点。它的声场要强于T1,聆听古典音乐更有厅堂之感,宽广度不弱于HD800,纵深有所不如,因此声音足够开阔,但立体感达不到HD800的水准;K812的高频没有T1那么明亮(也没几个耳机敢比T1还亮),但比HD800要清晰自然,显得没那么突兀;低频在能量感上明显输了HD800一筹,瞬态表现却与HD800在伯仲之间。
   在便携器材的易推性上,K812明显是要强于HD800以及T1的,很容易推出不错的声音,但总会少些什么,想要推好很不容易,不上台机是搞不定的,即便拿笔者手中的HiFiMAN EF6来说,自认为推得还是差强人意,不是个上佳的组合。
   “您要是真是把K812买回家用随身器材推......笔者表示,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三针可插拔线材设计(基本无法改平衡)
   有关这三个耳机谁更好的问题:
   正如笔者在前面所说,喜欢梵高还是更喜欢莫奈?说欣赏口味不同绝对不是敷衍,在耳机圈里有AKG党、有森海党,也有拜亚党,这么多年来也没说谁更胜一筹,好吧,音质这个问题,我个人觉得每个器材都是独立的个体,各有各的味道,各有各的风姿,这货又不能拿数据来说话,对于无法用科学数据来衡量的“音质”,用华丽而虚无缥缈的文字来形容,写好了是毒文,写不好就是枪文。这篇文章本不该提及HD800和T1,这就是找骂的节奏啊!但是,笔者还是想把个人的听感与大家分享,即便这是作死吧......阿门,自求多福了。
   写在最后:
   到了这最后的最后,还要再说些什么吗?好吧,顺道吐槽一下K/Q701吧,你说这耳机是多难推啊,各位见过推好的吗?要不是冲着外形我是不会买的......(笔者外观党了)这么多年了,也没说有哪套系统让笔者满意的,而今天这个万元新旗舰K812呢?至少笔者手中这些便携器材及耳放推下来,实在是比K/Q701好听了太多......看来这K812的1.5特斯拉技术的换能着实是很给力的哦!(至于特特斯拉是神马东东,诸位自己百度吧)■
阻抗:36Ω 灵敏度:110dB 频响范围:5Hz-54KHz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从一条新线说起——再谈铁三角MSR7
其实MSR7这个耳机我觉得是没有什么值得再说的了,作为一个兼有潮流/音质双重属性的产品,这个耳机应该说已经被谈的够多的了。总体上说MSR7是一个很不错的便携耳机,这点是可以盖棺定论了,但到底好到一个什么程度却很难说,当时和它类似价位的MDR-1A肯定是不如它的,但MDR-1A本身并不是一个很成功的作品。那么和HD25-1 II比呢,和DT1350比呢,两种风格的东西,没有什么可比性。和自家的大耳机比?铁三角的大耳机虽说阻抗不高,但也是要上放的,前一阵子我写过AD1000X,文中我对他的评价相当高,但这是基于INT204+WADIA 25+X7S下的听感,如果只是国砖直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回到正题,再谈MSR7的起源是铁三角给这个耳机配了条新线,没错,正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换线大法。说起这招,一众耳塞厂都要笑了,但对于耳塞而言,有时候换硅胶套是一个非常简单却很有用的办法,相比之下换线的成本就有点高,但对于耳机尤其是这种除了线材没什么可换的耳机来说,换线显然就是保持热度的好办法(换色其实也行,不过这招已经用过一次了,总不能学宾得当个油漆厂吧?)
MSR7本身接口并不特殊,标准的3.5mm插孔,自行换线也是完全可行的,但官方出的东西总归是有一些信仰的,只是这次不知道怎么搞的用的是一个很冷门的意大利线——HiroSys。
就是上面这个东西,有独立包装,线身上还挂了一个小小的吊牌。设计与原线一样,一边直头一边弯头,线身比原线要粗一点,产地来自比较少见的意大利。
虽然我很想说一下HiroSys这个牌子如何如何,但我找了一圈也没找到更多的资料,只知道这条线使用了多芯Li2YY结构导体,但这个词到底什么意思就搞不懂了,反正铁三角这次用的线材外观上就没有索大法用的那么炫酷,脑放的效率自然也会低一些。
至于MSR7嘛,还是原来的那个MSR7,声音总体上说比较均衡,中高频带有铁三角的家传特色,低频则不如欧美系的丰满厚重,简单地说就是典型的日系消费级产品,做工精细用料扎实,既不是花瓶货色看着又没那么土,这个价位也没什么好说的。
手上没什么便携耳机了,不过铁三角的耳机倒是不缺,遗憾的是我手上的W10VTG和A2000Z都不是什么大路货,而且这俩也都是上放更好听的东西,但和他们对比正好可以回答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MSR7到底好到什么程度。
前面两句话就总结完MSR7的声音了,原线下的MSR7颇有侵略性,整体略显紧绷,一耳朵听起来就很好听,完全不会出现暖糊或平淡的问题。考虑到它的价格和定位,这种做法无疑是很高明的。但另一方面,MSR7缺乏高级机种中常见的顺滑细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略显粗粝的质感,高频延伸和一些细节略显含糊,虽然声音速度感更强但在宽松舒展这方面有所不足,而且我说不足的对比对象是低频同样并不算宽松舒展的A2000Z。我们可以说这种声音更有活力,更热情,更吸引人,但有活力和鲜活灵动显然又是两回事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评价是基于手上的几个国砖,如果用手机的话听起来会糊一些,但有的人好像把软糊当成宽松,好在MSR7并不是一个软糊的耳机,前端有点糊并不是大问题。
既然要从一条新线说起,那么重点自然是这条线。遗憾的是很多人还不能够接受线材对声音带来改变,注意,我说的是改变而不是提升,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指望换线提升系统水平基本等同白日做梦。
但不管怎么说,换了这条HiroSys耳机线后声音确实有一些不同——声音像是被横着拉开了,声场变大了,一些在原线下被挤在一起的细节被分开了,低频稍微饱满一点。不过这些都是比较细微的,需要熟悉的音乐反复对比,而且还得是录音质量较高来源靠谱的音频文件,因此也不排除是我脑放的缘故。
假设我听到的这点区别确实存在,那么这点区别对于MSR7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听器乐的时候,当一众乐器都挤在一个小空间里听着是相当蛋疼的,再加上MSR7本身并不宽松,器乐分离度不够,不仅很多微弱细节被偏小的声场挤压淹没,整体也显得杂乱。而换上这条线之后,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得到了改善。不过有利有弊,原本MSR7微暖微凸的人声是它的亮点,毕竟外号“陌生人妻”嘛,换线之后人声会略远一点,毒性自然就差一点了,不过很多细节反而出来了,如果你就要人声如何如何,那么换这条线的意义不大,但我觉得换线之后人声其实是更自然了,整体也更均衡大气一些。
鉴于这条线的包装设计用料并不是那种一眼看去就B格满满的东西,铁三角指望单独出售这条线赚钱的可能性不大,更有可能的一种玩法是通过赠送这条线让MSR7再刷一波。虽然原配已经有三条线了,但配件这种东西我想谁都不会嫌多的,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音乐,这条线有确实有一些用处。
最后回答一个前面提出的问题——MSR7到底好到什么程度,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日系耳机中现在和它类似定位的产品好像还真没啥,SONY那个新便携耳机更多强调的是时尚,JVC的木振膜虽好但价格也好,拜亚的1350一直是不温不火的而且和MSR7风格也不太一样,没啥可比性,森海这个价位真正的好东西是HD25,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样子和佩戴是硬伤,大馒头流行不错但不如MSR7通透。和自家产品比,如果是直推出街,那么很多更贵的大耳并不能体现出太多优势,从这上说,MSR7性价比很高,但如果在家里用的话,系统下MSR7并不具备和大耳机叫板的实力,这就如同EW9即使被称为“女王”,在ESW10面前也硬不起来一样。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有态度的科技分享社区
有态度的科技分享社区
今日搜狐热点北京哪家整形好,怎么样?_百度知道
北京哪家整形好,怎么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求助知道网友
这种情况得多找几家对比一下,经验都是走出来哒。
不清楚你要做什么部位的,朋友以前去的是北京艺星,现在跟以前相比显得人有气质多了。同时也自信了。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地~图 上 这 家 -好,杨~欣 主 任技 术很 棒。
具体看你要做那个项目的具体情况,不同地方技术不一样
不知道你想做哪个部位呢,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主题:在森海塞尔HD800的推动下终于败入了拜亚T1,一起吸毒啊!!
&[ 主题管理员: 石敢当 ]
泡网分: 27.652
注册: 2004年01月
发烧时间不长,但是烧的度数不低。也不会用那最理性的术语去描述,简单说一下历程。
这些年发烧的东西实在太多,从摄影到骑行,从手电到刀具,从望远镜到手表,近一两年又烧伤了hifi,这几项几乎每一个都是往里砸钱的发烧爱好,连最不起眼的手电筒发烧也是要耗资不少,之前哪里想到一台小小的Surefire手电要3000多块啊。
其他的不提,现在只说耳机,一步步烧过来,从感性到理性又到感性,最后回归理性。
这段时间一直纠结于HD800和T1的取舍,三天两头往当地的议价音响店跑,为的就是听听HD800散发出来的天籁之音。
音响店的老板也是极力推荐HD800,原因是这个机子确实够销魂,另一个原因是这个机子有现货。
后来老板看我这么长时间只听不下单,就又给我推荐了T1,但是说要一周左右才会到店里。店家哪里能体会得到,败下这么贵的耳机对于工薪阶层的俺来说是莫大的意见事情啊。
一周之后果然接到了店老板的电话说欢迎我去试听,这么一个普通的电话 搞的俺还激动了半天。主要原因是这一周来做了不少吸毒的功课,从www.head-fi.org到www.erji.net,还有香港的那个www.mingo-hmw.com几乎把所有的HD800和T1相关的帖子看了多遍。不得不说的是还是erji.net的信息比较多,受益匪浅。经过这一周漫长的吸毒过程,基本上已经确定了购买T1的计划,虽然T1对我来说还只是一个传说。
一大早匆匆赶到音响店,有一个娇瘦的金发mm在试听T1,当时想原来小姑娘也这么热衷者大家伙啊。Mm只听了五六分钟就放下了耳机,我有意搭讪几句,就说“耳机怎么样?感觉如何?你也喜欢这个?”,结果mm说是她的iphone耳机坏了,来买小白的,店老板让她试试他们最新到的T1。小mm把T1递给我,然后她又顺手拿起了旁边的HD800听了起来,我戴着T1陶醉在莫里哀的乐器中。(中间省略5000字专业测评词语。。。。。)旁边的mm听了不到两三分钟的HD800,就买下了iphone的小白耳机,优雅的出了店门。我和店老板望着她出门的背影,若有所思。。。。。。
也许是吸毒的原因,对T1更有亲切感。有很多人说了,前端和AMP对于T1至关重要,店老板用的是Ray Samuels 的AMP,我带去Larocco Pocket Reference II随身耳放,T1转接到我的这个随身耳放上,对于木耳的俺来说也是惊喜无限。不过伺候T1还是有一定难度。
店老板说这个T1是他们店里的试听耳机,他可以给我订全新的T1,5个工作日可以收到。如果我要这个试听耳机的话可以有个比较惊喜的折扣,但是条件是要把T1放在他的店里待一周,因为他已经安排了另外的一些发烧友前来试听。
老板说一周后正好是感恩节,要我感恩节后来取,而且感恩节的coupon也一起给我算上了,感觉很合适,毕竟赚钱不容易,能省一分算一分。于是破财解毒。。。。。。但是要一周才能娶T1回家啊,还挺煎熬。
耳机到后,又订购了T1本家的拜亚A1耳放,又陆续购买了TC的K24D外置声卡和PS Audio Digital Link III DAC放大器。这样基础的PC-HIFI基本组建完成,目前正在磨耳中。。。。。。
实在说不出太深奥的测评信息,感觉就像相机镜头一样,只要确定了预算,找个自己喜欢的就够了,谁能说佳能和尼康同档次的镜头好过谁几条街?
一种娱乐的爱好,只要高兴就好了,不要被爱好所累。
最后说一句:吸毒快乐。。。。。。
注:正在吸着耳放的毒呢。。。。。。
与此同时,建一个HD800和T1耳机超级群:,欢迎加入,共同吸毒解毒。
[石敢当 编辑于
微信扫一扫分享
&浏览:53919&&回帖:115 &&
泡网分: 32.355
精华: 1帖子: 10133
注册: 2006年03月
卖水的鱼 发表于
老鱼的耳系也更新啦:
解码器DAC:国产VEGA(织女星)+ 耳放: 德国RKV AUDIO SOLARIS + 耳机:HD800,S...出VEGA的camp file公司貌似不是国内的。
另外能说说009和800的听感对比么?
本帖由安卓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652
注册: 2004年01月
再说一下系统,应该是艾利和自己弄得一套东西,非常简洁,易用,基本不用看说明书。拷贝文件也非常快,而且系统反应流畅,封面图片显示细腻。
泡网分: 27.652
注册: 2004年01月
先简单说一下新搞的这只SP1000的手感,基本是我摸过了诸多随身听之中手感最好的。我的这台是纯铜版,做工确实精致,用料十足,拿在手里有点点坠手。一直把玩中,不舍放下。
泡网分: 27.652
注册: 2004年01月
继续图图图
泡网分: 27.652
注册: 2004年01月
上周刚败了一个随身听,感觉不错。先发图,随后上感受!
泡网分: 42.243
帖子: 2957
注册: 2002年05月
看完你们的烧,哥我退却了&&因为我只有sony 的 pHa 3 推不好你们的神器
泡网分: 36.743
帖子: 4247
注册: 2008年09月
SEKIRIO 发表于
细节好,但难推。十年前用k501和小不点2,现在耳机器材太贵了。
...AKG K501以后的耳机哪怕是旗舰的声音表现也不尽人意,再也没有吸引力。
K501古典音乐的表现最佳
本帖由 iPhone9,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5.604
注册: 2003年11月
对于T1,负责任地说,A1绝对不是最佳搭档。
作为一个多年的音箱玩家和初入门耳机爱好者,几年前买过一个T1,之后花了一点时间琢磨耳放的事。
先后听了金牛座、拜斯通bha1、Violectric V200、rudi RP030、GA09、以及目前煲机的雅俊α5功放耳机输出作比较:
1、金牛座。推出来的T1确实平淡,平淡得让音乐近乎没有了趣味,甚至不及二十年前雅俊α5功放的效果。不明白究竟为什么要卖到9000多元,也让我对hifi名厂外的小众品牌产生了极度的不信任。
2、拜斯通bha1。线条感强,清劲有力的机器,在没有其他的对比时,对它充满了好感,大厂的做工也是给人信心十足的感觉,直到换上rp030……
3、rudi RP030。说实话在接触耳机之前,根本就不知道这个鲁迪是哪方神圣,脑海里意大利名器的形象通常是卓尔基(后来的年轻人把它叫成卓丽)、世霸、雅乐、百宝仕的精工细作。基于这种认识,rp030的外形就太不起眼了。接上T1,出来的声音是一种暖暖的,很有弹性和韵味的,总之给人的感觉是很舒服的。你会忘记hifi的各种元素,一直就这么静静地听下去……也看过之前对鲁迪的一些评论,说实话,有的把它评论成垃圾的确是令人诧异的,至少我不这么认为。
4、Violectric V200。式样很德国,很精巧。声音比bha1要温暖一些,但这种温暖相比rp030更多的露出了一些破绽,清晰度打了折扣,不过以鲁迪四分之一的价格来说,是可以体谅的,不过以6千多元买这么个小东西,并不能算性价比高。
5、GA09。不得不说如果没有人在论坛介绍,这个耳放的外形让我无论如何都没有试用的欲望——的确太丑陋了,不管是不是整体铝块结构。真的,就是太丑了!和T1的搭配让我惊异。是的,很好听!非常适中的一种声音——相比而言,做到了hifi性和音色的均衡,bha1太硬,v200太糊,rp030太有倾向性的特点而且贵。只是丑!太丑!1万块的售价1千块的外形,让我没有购买的欲望。
如歌的老板说woo audio WA5是个好东西,搞了56种耳机测评的外国小伙子说Manley 300B是个好东西。于是索性提高预算,研究一下。
woo audio WA5和Manley 300B有三个特点:
1、都是贵价的东西,足以让人买得肉疼。
2、都用300B的梦幻之球,WA5的廉价曙光管要升级的话要再次肉疼……manley也有换管升级的诱惑。
3、可以用在音箱系统,一个是正宗8w的合并式胆功放,一个是附赠耳放的胆前级。这样看来似乎一机两用,性价比颇高……嘿嘿
至于声音,都没听过。据说wa5用随机管的声音火爆,动态大;manley胆前级温润细致。
泡网分: 7.601
帖子: 5513
注册: 2007年08月
从创新live大耳开始烧起,我经历了MX360-IE60-MX985-Q701-K2-创新AIR-Gramo One-拜亚T8IE 2等各种入耳、平头、大耳,有的甚至是几进几出,总结出的规律基本是:
1、一分钱一分货,一元钱两份货,十元钱三分货(包括音质、工艺各方面);
2、就听感宽松度,音箱最好听,其次依次大耳-平头-入耳;
3、平头做好音质不容易,但合格的平头其声音宽松自然度胜过所有入耳;
4、手里大耳最爱K812,解析、横纵声场、定位、分离度都是顶尖(我手里的而言);
5、平头最爱创新AIR,各方面有K812 7成水准,乐感好,不亏大厂调音,这货煲机后两个声音,开声没低频,煲机500小时低频在我所有平头里是最好的,包括MX985/MX360都差太远;
6、入耳里最爱拜亚T8IE 2,感觉是K3003优化版,K3003解析不输K812,声场直追平头塞,但高频次,三频衔接有点问题,不喜W60,闷糊暗挤。
泡网分: 2.176
帖子: 1887
注册: 2016年09月
手持K812 本帖最后由 超悲伤的里程碑 于
22:27 编辑
泡网分: 0.105
注册: 2012年12月
kempff 发表于
发现自己这种低烧居然有幸和楼主用的是同一款DAC,顿感无比荣幸。
我这个DAC不是给耳机系统专用,于是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不知道有没有高人可以解惑。
我这个PS Audio DAC, 背后有XLR平衡輸出和RCA非平衡输出。我是XLR接Grace 901耳放,RCA接音响功放(Audiolab 8000LX)。我发现不接XLR到耳放的时候,音响表现一切正常。可是当接上XLR线以后,哪怕耳放不通电源,在放音响的时候,会出现音源电平高的时候就出现爆音,高音完全惨不忍听的奇怪现象。只要一拔掉XLR,这个问题就消失了。而如果同时从XLR那边输出耳机听,并听不出有问题。
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解釋这个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现在我只能是平时拔掉XLR,仅在听耳机的时候才接上。这说明平衡和非平衡输出不是独立的电路,输出只有一路平衡电路,非平衡用平衡的电路一路。
泡网分: 61.176
帖子: 18451
注册: 2005年12月
kempff 发表于
发现自己这种低烧居然有幸和楼主用的是同一款DAC,顿感无比荣幸。
我这个DAC不是给耳机系统专用,于是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不知道有没有高人可以解惑。
我这个PS Audio DAC, 背后有XLR平衡輸出和RCA非平衡输出。我是XLR接Grace 901耳放,RCA接音响功放(Audiolab 8000LX)。我发现不接XLR到耳放的时候,音响表现一切正常。可是当接上XLR线以后,哪怕耳放不通电源,在放音响的时候,会出现音源电平高的时候就出现爆音,高音完全惨不忍听的奇怪现象。只要一拔掉XLR,这个问题就消失了。而如果同时从XLR那边输出耳机听,并听不出有问题。
不知道有没有人可以解釋这个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现在我只能是平时拔掉XLR,仅在听耳机的时候才接上。我也不懂,不过可以猜一下。平衡输出不接地,RCA接地,同时接上的时候RCA会受影响。为什么XLR那边听不受影响?这本来就是平衡输出的优点了。
泡网分: 10.193
帖子: 4042
注册: 2010年10月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1.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10.193
帖子: 4042
注册: 2010年10月
2年前进了T90,现在想T1二代,但是耳放是为T90定制的,300欧阻抗,不知道能不能用在T2?
本帖由 无忌论坛V3.1.0 iPhone5/5s iOS10.1.1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02
注册: 2011年02月
拜亚粉来顶楼主,DT990+DT1990Pro
泡网分: 37.571
帖子: 2799
注册: 2005年01月
泡网分: 37.571
帖子: 2799
注册: 2005年01月
泡网分: 37.571
帖子: 2799
注册: 2005年01月
老鱼的耳系也更新啦:
解码器DAC:国产VEGA(织女星)+ 耳放: 德国RKV AUDIO SOLARIS + 耳机:HD800,STAX 009
吸毒中……
泡网分: 27.652
注册: 2004年01月
啊呀这个帖子好久没更新了!俺最近在玩HDVD800+HD800+T1
泡网分: 0.027
注册: 2014年09月
干燥 发表于
 问一下同一个型号的耳机, 欧姆大的比欧姆小的有什么好处?...细节好,但难推。十年前用k501和小不点2,现在耳机器材太贵了。
本帖由 iPhone7,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7.211
帖子: 2589
注册: 2003年09月
 问一下同一个型号的耳机, 欧姆大的比欧姆小的有什么好处?
泡网分: 22.407
帖子: 2044
注册: 2005年08月
seadog76 发表于
顶一个,推T1怎么可以没有MK8,普通版+大盾管,听着也很不错了
老兄和俺一样的装备,不过前级管子俺倒是反复折腾了很多
泡网分: 2.78
帖子: 4459
注册: 2014年07月
赤果果显摆
一套多少美元?美国?
iPhone6plus iOS9.2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2.662
帖子: 4823
注册: 2015年05月
t1和hd800不是才刚起步么?后面还有stax和大奥在招唤你
本帖由 samsung SM-N9200 客户端发布
泡网分: 0.155
注册: 2015年01月
T1路过,耳放头疼中
泡网分: 19.299
帖子: 3228
注册: 2008年06月
一支银杏出墙来 发表于
美亚有一台,749刀。改玩箱子了。随身弄个 A8 单元的塞子。
泡网分: 3.585
帖子: 2581
注册: 2011年08月
kappak 发表于
这么复杂而且昂贵的系统试问大家每周的使用频率有多高?想听的时候就听一下,不想听就放几个月。玩一个东西再好也会腻,只能玩大轮转,切换下心情状态,感悟会更多。
可玩的东西多了去啦。。。。。。
泡网分: 3.585
帖子: 2581
注册: 2011年08月
2011年貌似玩过TC的K8没有话放功能。还不错的,就是冲了点,TRS需要转接线。
T1 90周年飘过,退烧党。这版更空灵飘逸,感情色彩多了几分。人声感染力和RS1e是2个极端,矜持和洒脱。
泡网分: 0.616
注册: 2014年07月
这么复杂而且昂贵的系统试问大家每周的使用频率有多高?
泡网分: 9.707
帖子: 1191
注册: 2009年02月
chandler_qin 发表于
我的是拜亚DT860,电脑直推,感觉也不错,没有上过耳放,比不上大家的T1.。。。。不怕,我有白牙DT990,990pro 都是直推,偶尔加个耳放。音乐么,何必极致,任何东西一极致就会迷失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亚 换头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