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奔腾b70销量PRO CPU生不逢时销量非常少?

我们都有一颗奔腾的心---10年后从新启动Pentium PRO【公主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75,405贴子:
我们都有一颗奔腾的心---10年后从新启动Pentium PRO收藏
一楼给百度!!!
&&& 10年后从新启动高能奔腾PRO200。(当年它是我梦开始的地方,带来的激情无可替代)&&&&&&&& 入手时间:1997年4月&&&&&&&& 退休时间:2001年6月&&&& 看好了这可是高能奔腾,Intel专门为服务器设计的Cpu,1MB全速二级缓存,在当时MS-DOS、Windows 3.1、Windows95等16位操作系统为主的市场环境下,Pentium Pro 32位应用性能强劲的特点被埋没,再加上大而昂贵的全速二级缓存,使得Pentium Pro只能在高端的服务器市场能占有一席之地,由于成本太高和16位系统下性能低很快就停产了。
主板绝对是经典ASUS出品的P/I-P6NP5。即便现在看主板做工也是一流,华硕的品质就是通过T2P4和TX97等这些主板奠定。&&&
1996年华硕推出了采用Intel 440FX芯片组的华硕P/I-P6NP5主板,可以支持4 x 72-Pin SIMM 插槽,容量可扩展至8MB to256MB Memory,主板支持USB,AT主板,主板上有mediabus插槽(主板PCI后面褐色插槽就是)。当时内存只有16MB,后来升级到32MB,最近得到4条64MB的EDO内存,升级到265MB安装XP系统。
显卡是ASUS出品的PCI-AV264VT。该显卡集成声卡,显示部分采用ATI的264vt2芯片,1MB显存(显卡原有2MB后扣下来送人1MB)。板上的声音部分采用创新的VIBRA 16C 芯片。&&&
华硕的“独门秘方” mediabus 在PCI的后面加上一截,占用一个槽位实现两块板卡才能完成的动作。ASUS的用意大抵如此,为多媒体提供方便的连接,但仅有ASUS的主板上才有mediabus插槽,代表之作就是T2P4,至TX97系列时,已经开始取消这项技术了,ASUS的技术专利,市场应用不广,是造成这便利技术消失的因素。
内存BUFFALO(巴比禄)EDO ECC校验内存(小日本出的内存不多说了),单条64MB共4条,内存总容量256MB。EDO内存不是经典,但单条64MB、ECC校验的服务器EDO内存应该是经典。
网卡是ISA接口的3Com 3C509B EtherlinkIII,10MB网卡,1999年入手,3Com网卡品质的品质不多说了,现在看来也是逸品。
3D加速卡VOODOO2,帝盟出品的,12MB显存,与2D显卡配合使用。当时VOODOO2绝对是个神话,而我拥有这个神话。&&&
入手时间:1998年4月&&&
退休时间:2001年6月&&&
帝盟的Voodoo2的发布使3DFx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Voodoo2使用了很多革新的技术,首先是时钟频率由Voodoo1的50/50MHz一下提高到90/90MHz,提高了将近一半。显存数量的也从Voodoo1的4MB一下扩充到了8MB或12MB,像素填充率也达到90M Pixels/s,更为重要的是首次采用了“单周期双纹理”技术与“SLI(交错互连)”技术,使Voodoo2在相同时钟周期内能能比Voodoo1多处理一倍的数据,同时允许将两块Voodoo2以SLI的方式联合工作,提性能得到成倍的提升,可惜我只有一块无法实现SLI。
调制解调器:Hayes2400bps电话线MODEM,从此我跨入广域网络之门。&&&& Hayes是老牌的modem厂家,这个就是Hayes出品的,Hayes制定了AT指令,2400bps是电话线MODEM中速率最低的,实际传输速率只有200Bytes,使用一年多就退休了,换了速度更快的14.4kbps的MODEM,保留至今,它是我在1997年第一次跨入网络世界的见证。
AT电源就不多说了。
CPU风扇,三洋出品的。(讨厌小日本也没办法)
硬盘IBM出品的IDE10.1G硬盘。
开机自检通过,硬件工作正常。
进入系统桌面800×600
显卡只有1MB显存,显示方式只能800×600。
看看硬件驱动,都驱动上了。
上网进入hao123.com网站
来公主岭贴吧看看
系统配置:CPU:Pentium Pro200 1MB全速二级缓存。主板:华硕P/I-P6NP5。内存:巴比禄EDO内存64MB×4条 共256MB Memory。显卡声卡:华硕PCI-AV264VT。显示芯片ATI的264vt2,声音创新的VIBRA 16C 芯片。硬盘:IBM 的、DTTA-.1GB。电源:AT电源,APS-200SE-1。操作系统:IBM正版XP(不愿费事没有做硬件激活,系统只能用30天,这已经够用了)。鼠标:USB口鼠标。键盘:AT大口转小口。光驱:三星DVD。&&&&&&& 由于手头没有Ghost盘就安装了正版IBM的XP sp2系统,XP操作系统安装大约用了2个小时,Pentium Pro200的32位应用性能还算强劲,从新启动后进入XP系统比较顺畅,唯一的不爽就是显卡1MB显存无法进入,只能800×600,VOODOO2显卡没有加电测试,待弄到1MB显存后再测,怕一烧毁CPU没有超频。&&&&&&&& 今天拍照片、做系统、写文章忙了小半天时间,从新启动了这“古老”台计算机,当年用它跨入广域网络之门,今天似乎又找到了当年的心境。
楼主强大,占个沙发,我有个96年的机器,不过仍山东了。。里面全是油烟...呵呵
楼主当年一定是个“大款”,否则这配置工薪阶层是买不起的~~~~~~
回复:22楼&&&
1997年这台电脑化了我一万多块,这还是通过朋友购买的公司进价,为了省钱没安装光驱,程序的安装都是通过软驱实现的,安装个Win95就用10几张软盘倒了两天。当时的配置是:CPU:Pentium Pro200。主板:华硕P/I-P6NP5。内存:8MB×2条 共16MB内存。显卡声卡:华硕PCI-AV264VT。硬盘:希捷2.1GB。单软驱,14寸逐行显示器。电脑到手不久从朋友那借来了Hayes 2400bps调制解调器,至今未还。1998年又花900多元购买了VOODOO2卡和光驱。&&&
现在也想不明白当时为啥买这么贵电脑,从这台电脑之后就没买过新的电脑,一直通过升级或购买二手硬件更新电脑。但正是这台电脑改变我,使我和网络建立了不解之缘,有时想想这钱花的也值。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帝盟当年可是大牌子,我有一块女妖卡。
帝盟、红蜻蜓、丽台、创新等大牌子当年都是高端,很贵!
巫毒啊,当年的神器
装个VS2008 编译编译玩。。
如今像楼主这么有专研精神的人不多了
这种机器当年应该应该是跑 NT 的...
登录百度帐号80后回忆:当年玩的高端PC是这样的
80后回忆:当年玩的高端PC是这样的
记得刚刚接触PC的那一会,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是不少人的愿望,Intel的LOGO绝对是自带BGM的。一般而言,由于利润的关系,最新最好的技术都是先用在服务器方面。早期接触过第一个高端cpu是奔腾pro,俗称高能奔腾。高能奔腾和第一代的奔腾,以及奔腾MMX都有点不一样PentiumPro(高能奔腾,686级的CPU)是P6级的处理器,因此核心架构代号为P6(也是未来PⅡ、PⅢ所使用的核心架构),这是第一代产品,二级Cache有256KB或512KB,最大有1MB的二级Cache。工作频率有:133/66MHz(工程样品),150/60MHz、166/66MHz、180/60MHz、200/66MHz。在PentiumPro的一个封装中除PentiumPro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奔腾Pro200MHZCPU的L2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理器相同的频率上。这样的设计令奔腾Pro达到了最高的性能。而Pentium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奔腾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突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Pentium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至于频率为200的CPU还分为三种版本,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内置缓存分别是256KB,512KB,1MB。不过由于当时缓存技术还没有成熟,加上当时缓存芯片还非常昂贵,因此尽管PentiumPro性能不错,但远没有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加上价格十分昂贵,因此PentiumPro实际上出售的数目非常至少,市场生命也非常的短,PentiumPro可以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高三那年同学家里有,据说整机的费用18000,装机费用另外算,收了1800。我只能说,生不逢时。简单来说,高能奔腾相当于是没有MMX指令集的奔腾2前传。甚至可以说,是奔腾2的白老鼠。甚至可以套用一个梗,奔腾pro相当于vista(window6.0),奔腾2相当于win7(window6.1),奔腾3相当于win10(NT10.0,win8就是window6.2,但是win8谁用谁知道)。早期奔腾2出来的时候,连御用芯片组都没有,就是用奔腾pro的Intel440FX芯片组临时充数。图片都来源于网络,高三那会别说1300万像素镜头,连手机都没有。准确来说,大三毕业的时候,我还没有手机,更谈不上手机有摄像头而接棒奔腾pro的处理器,就是奔腾2Xeon,也就是第一代的至强处理器。图片出处同上。右上角的字串可以清楚看出信息,400MHz主频,100MHz外频(相当于现在的BLK频率),512KBL2缓存。至于S2就不懂了,具体L2cache频率我也记不清,应该是半频,也就是200MHz。早年农企第一代slotA接口的K7还有三分一频率的呢,半频其实就是因为cache工艺和成本无法达成。值得一说,这U的产地就是盛产香蕉和佣人的地方。奔腾2xeon的价值在于支持四路甚至八路SMP对称多核心,没错,当年的多核就是需要多个处理器。而且接口是从slot1变味slot2,和桌面级的奔腾2不兼容。这是奔腾3xeon第二代的xeon分为高低两个版本,高端的和上面的差不多,都是高性能,大缓存,支持多路cpu并行,相当于现在的E5,E7。而低端的奔腾3xeon,各方面都和一般的奔腾3差不多,也只能单路处理器。相当于现在的E312xx系列,入门级服务器cpu。严格来说,xeon主要还是服务器的,奔腾2,奔腾3年代,压根没有所谓的高性能桌面级。因为奔腾2,奔腾3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有七层楼那么高了。那时的学生,工薪,不是k6-2,就是赛扬奔腾4对应的奔腾4xeon和上面的也是类似。接口是603针,和478针或者后面的775帧奔腾4不兼容。关键是,奔腾4年代,终于有所谓介于桌面级和服务器级别的cpu的高端桌面cpu--奔腾4EE奔腾4EE,Pentium4极致版(Pentium4ExtremeEdition,P4EE)面世了,这仅仅比AMD的Athlon64和Athlon64FX(AMD64FX)的发布早了一个星期。这个设计绝大部分与Pentium4相同(以至于它们能工作在同一个主板),但是它增加了一个2MB的3级缓存。它与至强MP使用同一个Gallatin内核,尽管它使用Socket478形式(不同于至强MP的603插座)和是至强MP速度两倍的800MHz总线。它同时也提供LGA775版本。外观以及接口都和奔腾4一样,甚至主板也是通用的。关键是多了L3缓存,然而呢,这东西早期优化不好,所以,某些时候甚至还不如常规版本的奔腾4。增加的缓存的功效在不同环境会有所不同。在办公室应用中,极致版总体上比Northwood慢一点儿,这是由于L3缓存增加了门槛值。一些游戏程序受益于增加的缓存,尤其是那些基于QuakeIII和Unreal引擎的游戏。然而,提升最大的是在多媒体编码领域,在这里它不仅比奔腾4要快,而且比两款Athlon64快。上图,3.2G是主频,2M是L3缓存的容量,800是FSB前端总线的频率,产地是哥斯达黎加。奔腾4的时代,不说了,大家都不容易。也是难得农企阳光灿烂的日子。后面的酷睿反击战,其影响,至今还存在。没错,就是几年前一度炒得火热的771针服务器cpu。至于X,E,L三个字头的含义。窃以为,X就是高电压高功耗,TDP120w的产物;E系列是TDP80w,功耗少了一大截。L就是低压版。有大神说,X字头的好超,保留个人意见。手上如果有闲置的775接口主板,当年没有用上四核的,可以试试。有专门的工具和U可以买到,很简单的。775之后,就是时代。严格来说,1366的X58平台,就是X79的前任。当年的i7920,高帅富的选择。超前的三通道设计,基本上完完全全就是服务器的平台。i7920是Intel首个内存控制器集成到cpu以及支持睿频的U,但并不是首个集成L3缓存的cpu。首个L3缓存的cpu是k6-3,利用主板原有的L2cache变为L3cache。Intel首个有L3的cpu前文已经提及,就是奔腾4EE。相当于奔腾4皇帝版。i7920是无核显的,带核显的是1156平台的,而且是胶水核显。相当于把前代的G41集成显卡提升以后胶水到cpu里面。i7920放在当今,同频性能还是可圈可点的,除了功耗和发热,其他都不俗。借用某大神的数据,这个是采用TT台风散热的AIDA64满载温度,70度挺吓人的。AIDA64满载其实相当于中等满载而已,压力不算大。另外一位大神的数据,i7920 GTX480,当年之瑜亮,可惜由于发热的问题,都付笑谈中。3dmark11X分只有1783,大约就是相当于现在的GTX750公版左右吧。换算起来,就是说GTX480今天也就是凑合玩一下LOL,4档左右的剑灵。至于守望先锋?请开低画质。我同事就是用GTX750,2k分辨率,低画质玩守望先锋,70帧满的,还行。家贫,没用过1366的i7,见谅。至于X79的话,当年,我们留下了不少回忆。当年我们五个人,合份组了一套3930k X79EX9平台玩工作室,这是我们首测7870CF的场景。当年的无知,居然连图片的没有备份,刚好帖子又无特写过cpu。不得不说,当年的拍摄技术好渣的说。X79平台除了没有原生USB3.0,没有UltraM2,其他还是不弱的。当然了,高端桌面平台,那是高富帅的。个人建议,现在,常规自用,i5 B150都够了,然后投资一下SSD和显卡,体验会更加明显。80后回忆:当年玩的高端PC是这样的
PConline中山狐
记得刚刚接触PC的那一会,给电脑一颗奔腾的芯是不少人的愿望,Intel的LOGO绝对是自带BGM的。一般而言,由于利润的关系,最新最好的技术都是先用在服务器方面。早期接触过第一个高端cpu是奔腾pro,俗称高能奔腾。高能奔腾和第一代的奔腾,以及奔腾MMX都有点不一样Pentium Pro(高能奔腾,686级的CPU)是P6级的处理器,因此核心架构代号为P6(也是未来PⅡ、PⅢ所使用的核心架构),这是第一代产品,二级Cache有256KB或512KB,最大有1MB的二级Cache。工作频率有:133/66MHz(工程样品),150/60MHz、166/66MHz、180/60MHz、200/66MHz。在Pentium Pro的一个封装中除Pentium Pro芯片外还包括有一个256KB的二级缓存芯片,两个芯片之间用高频宽的内部通讯总线互连,处理器与高速缓存的连接线路也被安置在该封装中,这样就使高速缓存能更容易地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奔腾 Pro 200MHZ CPU的L2 CACHE就是运行在200MHZ,也就是工作在与处理器相同的频率上。这样的设计令奔腾 Pro达到了最高的性能。 而Pentium Pro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它具有一项称为“动态执行”的创新技术,这是继奔腾在超标量体系结构上实现突破之后的又一次飞跃。Pentium Pro系列的工作频率是150/166/180/200,一级缓存都是16KB,而前三者都有256KB的二级缓存,至于频率为200的CPU还分为三种版本,不同就在于他们的内置缓存分别是256KB,512KB,1MB。不过由于当时缓存技术还没有成熟,加上当时缓存芯片还非常昂贵,因此尽管 Pentium Pro性能不错,但远没有达到抛离对手的程度,加上价格十分昂贵,因此Pentium Pro实际上出售的数目非常至少,市场生命也非常的短,Pentium Pro可以说是Intel第一个失败的产品。高三那年同学家里有,据说整机的费用18000,装机费用另外算,收了1800。我只能说,生不逢时。简单来说,高能奔腾相当于是没有MMX指令集的奔腾2前传。甚至可以说,是奔腾2的白老鼠。甚至可以套用一个梗,奔腾pro相当于vista(window6.0),奔腾2相当于win7(window6.1),奔腾3相当于win10(NT10.0,win8就是window6.2,但是win8谁用谁知道)。早期奔腾2出来的时候,连御用芯片组都没有,就是用奔腾pro的Intel 440FX芯片组临时充数。图片都来源于网络,高三那会别说1300万像素镜头,连手机都没有。准确来说,大三毕业的时候,我还没有手机,更谈不上手机有摄像头而接棒奔腾pro的处理器,就是奔腾2 Xeon,也就是第一代的至强处理器。图片出处同上。右上角的字串可以清楚看出信息,400MHz主频,100MHz外频(相当于现在的BLK频率),512KB L2缓存。至于S2就不懂了,具体L2 cache频率我也记不清,应该是半频,也就是200MHz。早年农企第一代slot A接口的K7还有三分一频率的呢,半频其实就是因为cache工艺和成本无法达成。值得一说,这U的产地就是盛产香蕉和佣人的地方。奔腾2xeon的价值在于支持四路甚至八路SMP对称多核心,没错,当年的多核就是需要多个处理器。而且接口是从slot1变味slot2,和桌面级的奔腾2不兼容。这是奔腾3 xeon第二代的xeon分为高低两个版本,高端的和上面的差不多,都是高性能,大缓存,支持多路cpu并行,相当于现在的E5,E7。而低端的奔腾3 xeon,各方面都和一般的奔腾3差不多,也只能单路处理器。相当于现在的E3 12xx系列,入门级服务器cpu。严格来说,xeon主要还是服务器的,奔腾2,奔腾3年代,压根没有所谓的高性能桌面级。因为奔腾2,奔腾3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有七层楼那么高了。那时的学生,工薪,不是k6-2,就是赛扬奔腾4对应的奔腾4 xeon和上面的也是类似。接口是603针,和478针或者后面的775帧奔腾4不兼容。关键是,奔腾4年代,终于有所谓介于桌面级和服务器级别的cpu的高端桌面cpu--奔腾4 EE奔腾4EE,Pentium 4极致版(Pentium 4 Extreme Edition,P4EE)面世了,这仅仅比AMD的Athlon 64和Athlon 64 FX(AMD64 FX)的发布早了一个星期。这个设计绝大部分与Pentium 4相同(以至于它们能工作在同一个主板),但是它增加了一个2MB的3级缓存。它与至强MP使用同一个Gallatin内核,尽管它使用Socket 478形式(不同于至强MP的603插座)和是至强 MP速度两倍的800MHz总线。它同时也提供LGA775版本。外观以及接口都和奔腾4一样,甚至主板也是通用的。关键是多了L3缓存,然而呢,这东西早期优化不好,所以,某些时候甚至还不如常规版本的奔腾4。增加的缓存的功效在不同环境会有所不同。在办公室应用中,极致版总体上比Northwood慢一点儿,这是由于L3缓存增加了门槛值。一些游戏程序受益于增加的缓存,尤其是那些基于Quake III和Unreal引擎的游戏。然而,提升最大的是在多媒体编码领域,在这里它不仅比奔腾4要快,而且比两款Athlon 64快。上图,3.2G是主频,2M是L3缓存的容量,800是FSB前端总线的频率,产地是哥斯达黎加。奔腾4的时代,不说了,大家都不容易。也是难得农企阳光灿烂的日子。后面的酷睿反击战,其影响,至今还存在。没错,就是几年前一度炒得火热的771针服务器cpu。至于X,E,L三个字头的含义。窃以为,X就是高电压高功耗,TDP120w的产物;E系列是TDP 80w,功耗少了一大截。L就是低压版。有大神说,X字头的好超,保留个人意见。手上如果有闲置的775接口主板,当年没有用上四核的,可以试试。有专门的工具和U可以买到,很简单的。775之后,就是时代。严格来说,1366的X58平台,就是X79的前任。当年的i7 920,高帅富的选择。超前的三通道设计,基本上完完全全就是服务器的平台。i7 920是Intel首个内存控制器集成到cpu以及支持睿频的U,但并不是首个集成L3缓存的cpu。首个L3缓存的cpu是k6-3,利用主板原有的L2 cache变为L3 cache。Intel首个有L3的cpu前文已经提及,就是奔腾4 EE。相当于奔腾4皇帝版。i7 920是无核显的,带核显的是1156平台的,而且是胶水核显。相当于把前代的G41集成显卡提升以后胶水到cpu里面。i7 920放在当今,同频性能还是可圈可点的,除了功耗和发热,其他都不俗。借用某大神的数据,这个是采用TT台风散热的AIDA64满载温度,70度挺吓人的。AIDA64满载其实相当于中等满载而已,压力不算大。另外一位大神的数据,i7 920 GTX480,当年之瑜亮,可惜由于发热的问题,都付笑谈中。3dmark11 X分只有1783,大约就是相当于现在的GTX750公版左右吧。换算起来,就是说GTX480今天也就是凑合玩一下LOL,4档左右的剑灵。至于守望先锋?请开低画质。我同事就是用GTX750,2k分辨率,低画质玩守望先锋,70帧满的,还行。家贫,没用过1366的i7,见谅。至于X79的话,当年,我们留下了不少回忆。当年我们五个人,合份组了一套3930k X79 EX9平台玩工作室,这是我们首测7870CF的场景。当年的无知,居然连图片的没有备份,刚好帖子又无特写过cpu。不得不说,当年的拍摄技术好渣的说。X79平台除了没有原生USB3.0,没有Ultra M2,其他还是不弱的。当然了,高端桌面平台,那是高富帅的。个人建议,现在,常规自用,i5 B150都够了,然后投资一下SSD和显卡,体验会更加明显。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rucas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生不逢时长叹息 CPU中的那些悲剧英雄
日 00:21&&&出处:&& 作者:郭攀&&
  泡泡网CPU频道6月30日&众所周知的是IT产业的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不少旧产品随着技术的更新还没来得及普及就已经停产了,很多网友还没有用上就发现自己的升级目标已经退市了。
酷睿-980X也将在明年面对新压力
   在IT产品中,CPU因为在计算中的核心地位而受到了很多关注,它的更新速度也是很快的,Intel方面严格按照自己的“TICK-TOCK”策略更新产品线,而则根据市场的动态和需求也将很多新型号发布上市。
Intel的“TICK-TOCK”市场策略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CPU厂商一不小心便在技术上落后对方,甚至会丢掉不少市场份额,那样对自身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只有专注技术创新,并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来调整自己的产品线才能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已耕耘市场多年的CPU厂商可以说是深谙此道,然而也还是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样就直接导致了CPU的悲剧。
悲剧之图拉丁篇 性能太优异也是祸
   如果回顾CPU中的经典或者说有重要影响的型号,Intel的图拉丁奔腾三就不能不提,这款处理器虽然在CPU中的历史极为短暂,但是它却有着很特殊的地位,一切都缘于那时的两大巨头主频之争。
图拉丁奔腾三S
   图拉丁,英文名Tualatin,是美国一条河流的名字,也是英特尔最后一款奔腾III处理器的核心研发代号,桌面版奔腾III有三种核心:最古老的Katmai奔腾III(其实就是奔腾II的核心加上SSE指令集,0.25微米工艺,512KB半速二级缓存,Slot 1接口)、最流行的Coppermine奔腾III(0.18微米工艺,256KB全速二级缓存,Socket 370与Slot 1两种接口),以及这里提到的Tualatin奔腾III(0.13微米工艺,256KB全速二级缓存,Socket 370接口)。
奔腾4处理器
   图拉丁奔腾III集古老的P6架构优点于一身,具有高性能、低功耗、低发热量的优势,是奔腾III的极致,也是奔腾M和酷睿(这两种处理器依旧是继承了P6架构)出现以前的P6微处理器架构的极致。
   但是它的到来却是受累不讨好的,当时Intel与的竞争焦点还在CPU的主频提升上,由于AMD在发布Athlon 600MHz处理器的同时也发布了未对外宣布的Athlon 650MHz处理器,使得Intel方面有些乱了阵脚,到后来弄的产品线在1GHz与1.4GHz之间出现断档,这个空白就交给了图拉丁奔腾三桌面版填补,但是由于它的性能过于优异,会严重威胁到奔腾4的地位,因此Intel只得闲置它的出货量,并相应提高售价,这导致了图拉丁奔腾III在市场中芳踪罕觅。
悲剧之奔腾D 945篇 酷睿降临怎么不让路
   2006年发布的Pentium D 805由于价格便宜,同时支持双核心,所以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之后它的继任者Pentium D 915/925/945也顺利上市,其中最高端型号PD 945在日本上市价格为23100日元,约合人民币1600元。
奔腾D 945处理器
   Pentium D 945主频为3.4GHz,最大工作电压1.3v,S-Spec编码为"SL9QB",核心采用最新的C1步进,虽然主频相当高,但TDP功耗也可以控制在95W的水平。可以说,1600元的价格和3.4GHz的主频在当时显得很实惠。
   然而,由于当时酷睿E6300售价也是在1600元价位,而在性能上来说它可以连最高端的PXE 965也不放在眼里。这样在新旧型号的压力下,这款处理器没能讨到什么好处,最后黯淡退市。
悲剧之奔腾E6300篇 刚上市就退市
   在这里最悲剧的可能就是奔腾E6300了,它上市不到半年就退市了,它也并非像前面的两位那样是因为与其他型号出现冲突,根本原因在于,Intel市场策略的调整。
   当时Intel为了让奔腾5000系列填补奔腾2000系列的退市空白,所以尽量压低奔腾5000系列的价格,这样就选择了让更高主频的奔腾E6500用相同的价格替代奔腾E6300。
   可以说奔腾E6300是一款相当优秀的产品,它采用了酷睿架构设计,基于45nm工艺制造,主频为2.79Hz,外频266MHz,前端总线1066MHz,两颗核心共享使用2MB二级缓存。而且奔腾双核E6300在超频方面表现优秀,经过测试,这款双核处理器完全可以在风冷条件下超频至4GHz。
悲剧之酷睿i7-930篇 i7-920的班不好接
   在酷睿i7系列处理器中,酷睿i7-920凭借着相对合理的售价和优秀的性能表现博得了多数高端玩家的青睐,而随着新酷睿处理器的推出,这款处理器虽然性能还很强大,但只得面临退市的命运。
酷睿i7-920
   随后Intel发布了酷睿i7-930处理器来替代i7-920,但是面对酷睿i7-920创下的优秀成绩,前者实在是难以超越了,加上LGA 1156系列处理器的推出,酷睿i7-930确实压力很大。
酷睿i7-930
   这里顺便提一下,酷睿i7-920将在明年上半年全面停产,届时这款处理器将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不过从现在这些新处理器尤其是酷睿-750的表现上可以看出,新的奇迹将会有其他处理器来继续创造。
悲剧之酷睿i7-940篇 奈何i7-920太优秀
   酷睿i7-920性价比在高端处理器里太高,不只是它的班难接,在它发布之初还威胁到了同门的酷睿i7-940。后者的定位要更高一些。
酷睿i7-940
   在酷睿i7系列处理器刚发布之际,网友为全新的架构和一系列新技术所陶醉,尤其是取消了FSB总线的设计,采用了新的QPI总线设计,让系统的数据传输瓶颈有了彻底的解决,此外睿频技术和超线程技术的使用也被网友津津乐道,不少网友当时表示宁肯砸锅卖铁也要买一块。
当年的旗舰酷睿i7-965
   不过酷睿i7系列性能高,价格也高,旗舰级的i7-965售价在8000元以上,用网友的话来说都可以攒一台性能强劲的整机了,而少低端的酷睿i7-940价格也高高在上,这样算是最低端的i7-920就成为了多数人的目标,然而可能由于i7系列处理器性能提升太大,所以这款在i7中定位低端的处理器就已经让人们庆幸欢呼了,而稍高端的i7-940就一直处在i7-920的阴影里。
悲剧之速龙7850篇 新速龙太强大
   AMD在性价比路线上走的很不错,尤其这几年,多款产品在中低端掀起了多次销售狂潮,但是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新的性价比产品的出现,还是让老旧型号苦不堪言。
速龙II X2 7850
   继速龙II X25000+黑盒受网友热捧之后,速龙II X2 7750也掀起来新一轮的热潮,甚至还传出了速龙II X2 7750开核的传闻,在7750上市半年后迎来了自己的继任者速龙双核7850。
AMD速龙II X2 5000+
   但是这款新产品显然没有7750受欢迎,一方面其仅仅是在主频上有了小幅提升,但是价格却贵了不少。最为关键的是,它是在新的Athlon II处理器刚刚上市不足一月就被推出,这样在老旧产品的前后夹击下,速龙II X2 7850除了悲剧还是悲剧。
悲剧之羿龙X4 940篇 只因是过渡产品
   在这几款产品中,羿龙II X4 940要相对受到了网友更多的关注,因为它标志着AMD在45nm制程上新突破,其上市之后,经测试性能与前一代65nm工艺产品相比有了长足的进步,性能达到了更高的水平上,超频能力也有了大幅提升。此外市场售价也并不算贵。
AMD羿龙II X4 940
   这时AMD用户在Intel的45nm处理器的压力面前终于可以一吐胸中的郁闷,可以说Phenom II X4 940处理器的出现让AMD一雪前耻,在45nm产品上有了立足之地,而且值得称赞的是AMD的无缝升级概念,不需要更换主板,刷BIOS就可以提供很好的支持。
羿龙II X4 940不支持DDR3内存
   虽然有羿龙II X4 940这么多的优点,但它的缺陷却是致命的,不支持DDR3内存是它的最大软肋。在当时DDR3内存的疯狂宣传和相比DDR2内存的大幅的性能领先面前,就连AMD忠实用户也开始恢复理智,选择了等待支持DDR3内存的新型号。
   对于这些处理器来说,命运颇像那些怀才不遇的仁人志士,虽身怀绝技却在命运的捉弄下成为了悲剧的英雄。仔细寻找根源,直接原因恐怕就是时机上的巧合,多数是正好处在新旧产品的交替上,然后根本原因却不是这样的。
   再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处理器厂商有时候更新产品线步伐很缓慢,而有时候却又突然频频发力,在短期瞬间发布多款新品,而厂商的一系列动作都是与市场挂钩的,可以说CPU悲剧的背后,根本原因在于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竞争对手的奇招怪招,厂商只有忍痛将自己本来优秀的产品下马。■
CPU频率:3.2GHz CPU核心:双核心四线程 接口类型:LGA 1156 制程工艺:32纳米 三级缓存:4MB 核心类型:Clarkdale
扯扯车精品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奔腾x40销量 的文章

 

随机推荐